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
- 格式:xls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河南省2011年教育统计年报工作秘籍(1.0版)(南阳-姚庚根据省市教育统计群发言收集整理)〔本《工作秘籍(1.0版)》是全省教育统计工作人员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各位继续提供保贵经验,整理出2.0、3.0……〕所有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旦发生,都是与操作流程及细节有关!!!1、同志们,我请教一个问题,我们这儿一个区三所中职学校,整合后成立一个职教中心,主体校设在其中一个学校,另两个学校成为职教中心的分校,该怎么调?其中两个设为撤消后就没了。
如何在主体校上显示出两个分校?答:按一个学校统计,其他两校是撤并,按两个分校区理解就行了。
但以后在统计报表中不能单独显示出两个分校的情况。
2、请问教育事业统计软件是不是在win7上用不成啊?答:可以用,但必须在数据采集客户端图标上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即可。
3、今年那些教育经费开支的其他人员情况,怎么采集信息?还需要他们的信息吗?答:2011年省教育厅不再要《由教育经费开支的其他人员表》,各市县根据自己要求自己掌握。
4、城区、镇区和乡村的划分和往年不一样?答:是。
是按代码划分的。
城乡代码是由国家统计局定的。
在统计代码库中,选定学校后,是城区、镇区还是乡村,均是由国家统计局代码确定的。
5、大伙有没有学校城乡类型代码对应明细?就是111是什么类型之类的明细?答:城乡代码对应教育统计:111、112—————城区121、122、123——-镇区210、220—————乡村6、如果修改数据,必须每次都要通过学校用户进入吗?答:不一定。
县级用户也可以直接修改学校数据,但审核后的数据是锁定的,要修改就必须先把要修改的学校取消审核,才能修改数据,然后再保存校验审核汇总上报。
7、学校没有英文名字怎么办?答:没有英文名字可以填“no”。
8、选附设幼儿班录入数据时出来的怎么还是小学的报表?答:打开学校报表,系统中间位臵有个“办学类型”选项,下拉选择“附设小学班”即可出现小学班报表。
2003——201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统计年鉴河南省2003年教育事业统计通报四、高等教育9、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14个。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1所,其中本科院校24所,专科学校47所,专科校数比上年增加6所(郑州经贸职业学院、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商丘科技职业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10、全省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比上年增加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55个,比上年增加191个。
11、2003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预计达1051603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4.1%,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含在学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成人本专科生)预计达91人,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5人。
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共招收研究生3818人,比上年增加1111人,增长41.0%;在学研究生8465人,比上年增加2152人,增长34.1%。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和在学研究生分别占总数的98.7%和98.6%。
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0214人,比上年增加24130人,增长14.5%;其中本科招生75925人,比上年增加11913人,增长18.6%。
在校生557240人,比上年增加89277人,增长19.1%,其中本科在校生比上年增加52053人,增长25.1%。
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由上年的7199人增加到7848人。
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11193人,比上年减少115人,降低0.1%;其中本科招生32007人,比上年增加12955人,增长68.0%。
在校生290818人,比上年增加36802人,增长14.5%,其中本科在校生比上年减少1445人,降低3.3%。
12、2003年,全省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9814人,比上年增加5654,增长了16.6%。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3344人,比上年增加4874人,增长了17.1%。
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3.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24.9%,其中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32.0%。
2011~2012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发布时间:2012-03-01 来源:综合处编辑:杨屹发布人:杨屹访问次数:363 2011年,全省上下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在复杂困难的形势下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展望2012年,随着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产业集聚区综合效应的不断彰显,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持续加快,全省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将持续显现,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两难”问题依然较多,宏观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在复杂形势下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放缓的大环境,省委省政府狠抓事关全局的“八项关键举措”,以重点提升带动全局,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在全国多数地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有快、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向好势头。
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7%,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10%以上。
1、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2011年,在遭遇冬春连旱、秋季连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河南省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了八连增,首次迈上1100亿斤的新台阶,全省粮食生产总产量1108.5亿斤,增产1.9%,连续6年超千亿斤。
畜牧业经受住了瘦肉精事件、饲养成本上涨和价格波动的考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稳中加快。
2011年,全省工业生产低开高走,呈稳步回升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8个、1.7个和0.2个百分点。
除2月外,当月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在18%以上,6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处于20%以上的快速运行区间,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半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
郑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郑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团结拼搏,务实重做,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国民经济整体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9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56086元,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98.4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882.6亿元,增长8.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56.2:40.7调整为2.7:59.0:38.3。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991.1亿元,增长14.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
食品价格上涨11.2%,其中肉禽及其制品类上涨26.8%,蛋类上涨16.7%,菜类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6.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讯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0.4%。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14.4万人,比上年增长9.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5.6万人,增长18.9%;乡村从业人员278.8万人,增长2.8%。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0.8万人,下降0.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3.1万人,增长2.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0.4万人,增长19.5%;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19.6:31.7:48.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8万人,增长3.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2.6万人,增长12.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
洛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洛阳市统计局2012年3月19日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全力打好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六加一”攻坚战,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7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672.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840.7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结构为7.5:61.6:3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76.9%和20.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5.6%,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一平一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7%,仍居首位。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项目指数(以上年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105.6食品 112.7#粮食 111.4肉禽及其制品 126.3鲜菜 100.5烟酒及用品 105.3衣着 10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6.0交通和通讯工具 99.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0居住 104.2据财政部门统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地方财政收入3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3亿元,增长25.5%,其中:税收收入131.2亿元,增长26.8%,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6%。
地方财政支出445.5亿元,增长4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6.9亿元,增长28.6%,其中:教育支出63.2亿元、增长42.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7亿元、增长26.2%,医疗卫生支出24.6亿元、增长42.8%。
【名称】2011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编【日期】2011-9【册数】全1册+1CD电子版【原价】498【折扣价】480全国可货到付款,见货时直接把款给送货员就行.★如需发票请提前通知.(正规国税,全国均可报销)书名:2011中国统计年鉴定价:498元出版社时间:2011-9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三十多年和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二、《中国统计年鉴2011》正文内容分为24个篇章,即:1.综合; 2.国民经济核算; 3.人口; 4.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 5.固定资产投资; 6.对外经济贸易;7.能源; 8.财政; 9.价格指数; 10.人民生活; 11.城市概况; 12.资源和环境;13.农业; 14.工业; 15.建筑业; 16.运输和邮电; 17.批发和零-售业; 18.住宿、餐饮业和旅游业;19.金融业; 20.教育和科技; 21.文化、体育和卫生; 22.社会服务及其他; 23.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24.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同时附录两个篇章: 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我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
为方便读者使用,各篇章前设有《简要说明》,对本篇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予以简要概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中国统计年鉴2011》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和森林资源外,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原则,香港、澳门与内地是相对独立的统计区域,依据各自不同的统计制度和法律规定,独立进行统计工作。
本年鉴中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资料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提供,国家统计局进行编辑。
中国统计年鉴2011引言《中国统计年鉴2011》是由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一本权威性年度统计资料参考书。
本文将通过分析该年鉴的内容,总结中国在2011年的经济发展、人口变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数据和趋势。
这些数据将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中国过去一年状况的参考。
一、经济发展GDP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7.16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
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尽管这一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
产业结构根据年鉴数据,2011年中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7%,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3%,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
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化率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1.27%,相较于上一年有所增加。
这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持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比如城市交通压力、资源短缺等问题。
二、人口变化人口总量根据数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总人口为13.44 亿人,相比上一年增加了0.57%。
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性别比例中国的性别比例一直备受关注。
2011年,全国男性人口为6.93 亿人,女性人口为6.51 亿人,性别比例为106.7,相对偏高。
尽管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出台以促进性别平衡,但仍需要持续努力。
年龄结构中国的年龄结构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数据显示,2011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而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
这表明中国正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人口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
三、社会生活教育水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1年中国的教育水平继续提高。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 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 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 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 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 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 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 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 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 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 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