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
逆温现象得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得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得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得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得成因逆温形成得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与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得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就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得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就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得温度差异而形成得逆温。
这种逆温层就是随锋面得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就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得,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得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得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得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得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与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得空气冷却很快,于就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得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得逆温层,它得形成主要就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得,在形成得“冷空气湖”上有较暖得空气层。
天山北坡得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北部边缘就是普遍存在得。
二、逆温得影响1、利:由于逆温得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得发展,所以逆温得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得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得条件就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得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得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与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得一面。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 )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咼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咼100米,气温降低0.6 C,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高度(in)高度(m) 高度(∏1)高度(in)高度(m)无逆温----------- 逆温生成 ------------ 逆温消失(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一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 禾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形成逆温现象的因素
形成逆温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大气辐射条件:当地表温度昼夜变化较大时,夜间大气会受到地表辐射的预热,形成逆温现象。
2.地形因素:当地形起伏较大时,夜间冷空气容易在低洼地区滞留,形成逆温现象。
3.风向和风速:逆温现象通常发生在风速较小、风向稳定的情况下。
这样的风速和风向条件不利于冷空气的扩散,导致冷空气滞留,形成逆温现象。
4.湿度:湿度较高时,水蒸气的吸热作用会抑制大气的辐射冷却效应,使逆温现象更容易发生。
5.大气层结稳定度:当大气层结稳定时,空气不易垂直混合,导致冷空气囤积在地面上方,形成逆温现象。
综上所述,逆温现象的形成是由大气辐射条件、地形、风向和风速、湿度以及大气层结稳定度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逆温的形成条件
逆温是指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与通常情况下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逆向情况相对应。
逆温的形成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条件:逆温通常出现在山谷、峡谷、盆地等地形复杂、气流受限的地区。
这些地形特点使得山谷或盆地中的空气很容易被阻挡住,难以流动,导致空气在这些地区堆积,并在夜间逐渐冷却。
2. 太阳辐射和地面特性:太阳辐射会使得地表升温,如果地表反射率较低,吸收辐射的能量较多,则地表温度升高,可以引发逆温现象。
此外,特定地物或地表特征也能影响逆温的形成,如建筑物、柏油路面等可以吸收和储存热量,使得邻近的空气温度升高。
3. 天气条件:逆温通常发生在晴朗、无风、无雨、无云的夜晚。
这是因为晴朗的天气不会有云层遮挡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下降迅速;无风的气候条件使得空气流动减弱,难以将冷空气排走,从而使逆温形成。
总的来说,逆温的形成取决于地形、太阳辐射、地表特性和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同地区的逆温形成条件可能有所差异。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形成的条件
1、盆地的地形是其中之一
冷空气进入盆地后,盆地周边气温上升得更快,相应的,盆地上空的空气气温也会上升,形成逆温。
2、暖平流也会促生逆温
周边有温暖的气流过来,覆盖在盆地上空,也会形成逆温。
3、高压环流也会导致逆温
高压系统中,空气会下沉。
下沉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气温会比近地面的高,逆温形成。
4、地面逆辐射也会形成逆温
晚上地面向外辐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随着地面温度下降而降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吸收热量后气温上升,形成逆温。
逆温现象的影响因素
①地理位置:中纬度地区更容易产生下沉逆温现象。
纬线±30°地区,干燥空气下沉,压缩并自热,晴天多,雨水少。
自热后气温比下层的空气高,较易导致逆温现象的出现。
②时间因素:逆温层的分布则会随时间产生变化,以赤道为例,夏至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更容易产生逆温现象。
③天气因素:夜间少云时,地面热量散发较快,温度下降速度也随之增加,是地面温度和上部空气温度的差值降低,第二日早上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降水天气则会减少逆温的出现概率,大雾天气将增加逆温的出现概率。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
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二、逆温的影响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xx井冈山市xx中学(343609)xx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xx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xx面逆温是由于xx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xx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xx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xx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xx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xx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xx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xx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xx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xx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xx”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xx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xx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xx的发生,因为xx发生的条件是大风、xx、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
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
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 弊:不管是何种
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三、典例剖析例1.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3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解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由此可知,在18~次日7时出现了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不易形成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能见度低,大气环境质量,但有利于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
【答案】1.B 2.C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