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诗 三 首1
- 格式:docx
- 大小:14.86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飞将〔jiāng jiàng〕在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死亦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hú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 cuī rén luò xià〔〕〔〕〔〕〔〕〔〕qín cuī xiàng zhēng zuì〔〕朝〔〕促〔〕羽长〔〕喝〔〕三、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二、出塞胡子杰出鬼雄催人泪下秦催项征醉三、1.只要令;使。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第二课时一、选择填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部编版三班级下册1《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内容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③。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xiāng)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历经唐朝社会由盛而衰,饱受艰难困苦,诗作大多反映现实生活,被称为“诗史”。
他擅长各种诗体,风格沉郁顿挫,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
赏析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注释① 迟日:春日。
《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春天一到,白昼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 泥融: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泥土融化,变得湿润、松软。
③ 鸳鸯:一种水鸟。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经常出双入对。
译文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
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解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一,(中吕)阳春曲
坐禅品茶
心头无我盘腿坐,
细嚼慢咽读逍遥,
随着茶香魂出窍,
(无何有),
自在真解脱。
注;无何有----庄子逍遥游文中虚构的世外仙境。
二,七律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
青纯淡雅水一杯,叶浮水面上下飞,
沸水慢慢浸润后,色艳味浓香气溢。
轻呷细饮慢品味,香苦甘甜微有涩,
品茶若过三遍后,清水还原归本色。
三,七律
平常心造万千世界
呱呱坠地一刹那,两手握拳开始抓,
酒色财利满地花,蜂儿采蜜不知乏。
不管高山与低洼,顺风飞舞现才华,
一朝钱财堆成山,两手空空一嘴沙。
2018.12.5。
古诗三首1
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2.懂得课文中所运用的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在《马》诗中着重体会诗人是如何以马自喻,借马抒怀的。
课前准备:
二框投影片、一段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课《古诗三首》。
这三首都是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
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两首。
它们都是五言诗。
(板书:五言诗)诗的内容都与将士的戎马生涯有关。
2.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呢?(指名说)(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还要知道诗人是通过哪些字词来表现这个意境的。
)
二.学习第一首《马》诗
1.简介作者李贺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马》,这是唐代杰出的青年诗人李贺所作,李贺从小才华出众,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终日闷闷不乐,忧伤激愤,只活了二十七岁。
他生前泄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下了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二十三首。
今天我们所写的《马》是其中的一首,诗人是借什么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出示填空)《马》这首诗诗人是借_______(马自喻),抒发自己_________(想做一番大事业)的情怀。
2.师范背.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3.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燕(yan)、络(luo)的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
4.理解前两行的词语。
我们先看前两行诗句:
①这里的“大漠”是什么意思?(广阔的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
)
还可以说怎样的沙漠?(无边无际、一望无垠、一望无边)
“燕山”是指什么?
②“大漠沙如血”的“沙如血”是什么意思?
“燕山月似钩”的“月似钩”又是什么意思?
“钩”是什么意思?
③这两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我们可以从____看出,意思是
____。
④沙石的颜色是黄的,为什么说是“沙如雪”呢?你能联系上下诗句来理解吗?
因此,我们在译释古诗的时候,习惯上总把原因说在前,结果说在后。
5.谁来试着解释一下。
(请一两位同学)
6.这两行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板书:景)呢?(映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诗句看看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月儿、群山、沙石怎么样?面对此景,诗人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复片,复上马)
7.练读。
这是一幅供马驰骋的广阔原野图,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舒缓些。
8.广阔壮美的北方原野给马提供了一个可以奋起奔腾的环境,这使诗人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板书:情)齐读后两行。
9.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必要的点拨。
①金?络脑?
②为什么要配“金络脑”?(提示: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③有没有配上?从哪个词看出?“何当”是什么意思?
④“走”是什么意思?骏马跑,我们可以说什么?
10.谁能连起来说说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11.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驰骋,这是马的愿望。
写这两句诗人仅仅是抒发马的愿望吗?作者由马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作者借马抒发了自己什么情怀呢?
12.练读。
①读这两行诗时要把诗人渴望能在原野上纵横驰骋一样,施展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气上与前两行诗有什么不同?
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迫切、激愤的心情。
(个别读-齐读)
13.齐读。
全体起立。
14.配乐背诵。
为了把诗的意境体会得更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着音乐,把这首诗吟诵一遍。
三、学习第二首《塞下曲》。
1.过渡。
(揭示写法)
李贺的《马》诗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很多的启示。
我们学习的时候,运用了抓关键词语理解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的方法。
2.揭题、解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学习另一首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古诗,题目叫《塞下曲》。
(板书:叙事抒情)“塞”,指什么地方?古时把长城以北的地方称塞外。
“塞下曲”,曲名,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歌。
3.简介作者。
《塞下曲》的作者是唐朝的卢纶,他七岁就能写诗,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在《塞下曲》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则发生在边关的精彩传说故事。
4.这是个什么故事呢?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出示填空)《塞下曲》叙述了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
指名读全诗。
5.词语质疑。
在预习中,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
6.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
诗句里词语的意思都懂了,能不能把这些意思串起来讲讲诗句的意思,谁来说第1、2行,第3、4行呢?
7.这首叙事抒情的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叙述) 提示:哪一行说的是故事的起因?哪里是经过?结果?
8.这首五言诗仅用了二十个字就向我们凝炼、生动地描绘了一则精彩的传说故事,李广将军的形象栩栩如生。
诗中有些字用得特别好,我们来欣赏欣赏。
同学们,先把第1行诗读一下。
①第一行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当时的场面、气氛?(惊)
从这个“惊”字上,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和气氛吗?
读第一行,读出紧张的气氛。
②下面几行,各抓哪一个词?
a.为什么抓“引”?
(提示:表现了李将军的什么?)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李将军英姿勇猛的形象。
b.“没”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当将军的手下找到这支箭时,会怎么说?学生自由说。
来,我们就用这种惊讶、称赞的语气把第3、4行读一读。
9.齐读全诗,完成填空。
叙述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个别读,齐读;配乐背诵。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有感情地吟诵一遍。
)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进一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准备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