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手房2011年上半年成交低迷 下半年量价交换加速
- 格式:docx
- 大小:17.20 KB
- 文档页数:3
2011年--2012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工程09甲林新选 0992410135【摘要】自1997年房地产改革以来, 中国房地产逐步的向成熟走去。
而自2009年到2010年随着房价大幅不正常上涨之后,政府开始利用宏观调控大胆干预房地产市场,促使房地产发展走向正常的、成熟的发展道路。
本文主要对过去的2011年及2012年1--4月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初步探讨及分析,并对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2011年 2012年房地产市场房价宏观调控一、引言自2008年至今,房地产市场此起彼伏。
从2008年由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房地产走向了低谷。
之后,政府为应对房地产市场疲软,保障经济稳步增长,在08年出台新规新政,保障房地产的稳步向上发展。
在2009年初,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新规开始出台,以四大国有银行宣布“七折政策”为开始,各地方政府积开始积极响应国务院文件,释放信贷政策,使得在09年的第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就开始它的回暖之路。
由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除了对房地产有着刚性需求的消费者积极购买房产,一大部分的投资热钱开始很快的涌入房地产市场中,从而导致了投资性需求使得房价不断上升,使得刚性需求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房价。
在09年末,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四条”。
至此,房地产市场开始了其打压房价之路。
在2010年一月伊始,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十一条。
在之后的几个月间,又再次颁布国十条,新国五条等等文件以抑制房价的不正常上涨。
但是,单从价格角度来看,房价依然居高不下。
到了2011年,房价打压依然在进行着。
国务院的打压政策一贯到底,从年初的国八条到后来升级五条。
种种政策依然表示着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力度和决心不减。
各企业、房产开发商、房产投资者、刚需者都在无时无刻的观察着楼市的变动。
在过去的了的一年多时间里,楼市所经历的,可谓是跌宕起伏。
二、2011年房地产回顾(一)新房①新房价格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 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如表1-1 所示,可以看出自2011年9月以来百城平均价格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式显现。
2011楼市回顾(二)范黧三、微妙的二季度若是要用一个词概括二季度的楼市,只能用“微妙”二字。
何谓微妙?成交量虽跌,局部热销仍在;报价依旧坚挺,成交价却已阴跌;调控政策频出,效果却无法彰显;信贷紧缩依旧,地下金融已开始泛滥。
楼市和围绕楼市的一切因素都处于一种深度博弈的僵持状态,2010年上半年似乎又来了。
二季度可以说是今年形势最稳的一段时间。
上海商品住宅月成交量从4月的61.2万方上升到5月份80.92万方,6月份也有76.44万方。
均价也稳中有升,3月商品住宅均价22275元/㎡,4月、5月却分别为22850元/㎡和22489元/㎡。
均价的上升是可以解释的。
调控初期,不明真相的刚需习惯性的陷入观望,中低端楼盘销售不佳,改善性需求却率先复苏,因房价长期上涨的预期和部分项目优惠幅度增大,他们开始购入更多中高端住宅,市场行情在4月底出现了调控后第一波反弹,均价因此上升。
最典型的是4月22日上海紫园集中签约,当日全市商品住宅均价突然蹿升至59174元/㎡,别墅均价高达89793元/㎡。
市场的反弹改变了刚需的行为,从5月中下旬开始,部分观望的刚需客户重新入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5月成交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达172%(去年5月正值第一轮调控带来的低点)。
尽管如此,市场在这时还是基本确定了下行趋势。
虽然在数据上无法体现,但我接触的很多项目成交量都急剧下降,热销的项目并非没有,譬如慧芝湖花园、保利叶语、万科清林径这样户型小,价格合理的项目以及优惠幅度较大的中高端项目。
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况就是整体低迷,冷热不均。
面对成交低迷但房价不降的局面,政府也举棋不定。
我认为4月底是很危险的时间窗口,当时中央必定有某种加强调控的预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喉舌媒体也连篇累牍的报道楼市的各种弊病,这是调控的先兆。
至于为什么调控最终没有落地,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一、由于长期的紧缩,PMI、发电量等数值直线下降,地下钱庄已悄然兴起,中小企业危机也显现萌芽,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巨大,在这样的时间点,对房地产继续加强调控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没人知道。
2011年房地产市场回顾及2012年展望——集团市场营销中心副总监苗劲2011年,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调控措施,限购、限贷、限外、限价等“四限令”将投资投机需求排除在外。
市场交易量锐减,但房价却“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在坚持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今年房地产市场将如何演绎呢?本文回顾2011年房地产市场,展望2012年市场可能走势。
一、2011年房地产市场回顾(1)房地产市场仍然呈现上涨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一级市场:中国土地成交面积依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受政策调控以及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朗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一、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逐渐减少,三四线城市成为土地交易的主体。
此先行指标反映未来三四线城市将会成为房地产最为活跃的区域以及拉动全国房地产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二级市场:2011年房地产市场增速逐渐放缓,但仍然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201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均价比2010年增长6.9%,增速回落14.9个百分点。
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长情况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增长情况(2)调整政策不断加码,市场预期发生转变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紧盯市场变化持续加码调控,政策密度大且涉及方面全。
2011年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随后有台州、衢州、珠海先后出台限购政策,温家宝总理也多次表示坚持调控不动摇,充分彰显了中央政府继续加强调控的决心。
全国商品房市场量价变化及关键政策-1.0%-0.5%0.0%0.5%1.0%1.5%2.0%2.5%-20%-10%0%10%20%30%40%50%(左)个大中城市价格指数(右)随着调控的深化,购房者信心持续下降、对当前房价的不满程度再创新高,并且对房价的预期在三季度开始转向。
(3)市场力量改变,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随着调控的深化、观望情绪加重,市场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
2011年下半年国内商品房市场价格拐点分析年初“新国八条”横空出世,把“限购”推向全国,并上调了二套房贷;而后的两次加息更是从资金方面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制度的确立和“一房一价”等直接干预房价的政策出台,更彰显了政府楼市调控的决心。
2011上半年,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来说,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调控区一片低迷,非调控区房价领跑楼市”。
对于下半年国内商品房市场房价是否将出现拐点,通过近段时间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阐述如下: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力度空前(一)年初国八条的颁布实施,遏制了房地产投资投机性需求今年“国八条”中首次提出制定房价控制目标,表明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从通过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上升为直接调控房价。
根据“国八条”要求,2011 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目前已有 600 多个城市出台房价控制目标,但大多数城市的目标是房价涨幅不高于 GDP 及收入增幅,多与 GDP 及收入增长挂钩。
“国八条”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一定时期实行限购措施,对本地户籍家庭拥有 2 套及以上不得再购买,非本地户籍家庭拥有 1 套及以上住房、不能提供当地纳税或社保缴纳证明的不得购买住房。
截止目前,已有约 40 个城市出台限购措施,严厉程度略有差异。
从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来看,“限购令”、“限价令”的效果不同,限价是规定了实施地区商品房价格的上限,但是对于市场需求没有进行打击,对于外地需求主导的区域市场来说,只要有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开发商还是愿意继续拿地的,销售无非是利润多少的问题。
而限购,实际上是框定了需求的总量,并堵死了增量,使整个市场再循环机制受到了一定的束缚。
(二)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调整2011 年 1 月 27 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对购买不足 5 年的普通住房,如转让者将以往的差额上缴营业税调整为全额征收。
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2011经济年终盘点四大热点聚焦国内经济形势2011-12-31 09:47:59 来源:中国广播网编辑:沈湜发表评论进入论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31日)是2011年的最后一天,站在特殊的时间结点上,回首全年,通胀回落、增速回稳、转型加速。
在西方国家经济形势一片萧条之中,国内GDP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中国之声盘点2011经济热点。
热点一:2011,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强,全国房价真的降了。
进入12月,南京在70个大中城市中降幅最明显。
而它实际上只能算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
1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实行住房限购。
7月份,国务院再次要求,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楼市影响如影随形。
年初,很多一线城市有价无市,下半年,不仅一线城市价格松动,二三线城市的价格也在下跌。
财经观察员马光远说,限购、限贷政策在这场与开发商的博弈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马光远:从年初到年末,不管外在的经济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高层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我想这是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取得这样成就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热点2:物价调控,有惊无险,被成功稳住。
2011年物价如同“过山车”一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年初4.9%的月度同比涨幅一路上涨,7月份达到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
作为此轮CPI快速上涨的主要“推手”,以生猪、蔬菜为代表的食品类价格近来走势出现明显变化。
11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4.2%,降幅超过大多数学者预期,全年来看,物价已经成功“稳住”。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杨禹认为,其实中国应对通胀,在过去有过很多经验,但并不意味着每当遇到通胀,我们都能轻松化解,而今年,我们在全球通胀烘托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够一枝独秀、走出泥潭,有几个关键点非常重要。
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及下半年展望范本____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及下半年展望在____年上半年,全球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以及经济的不稳定,整个房地产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以下是对____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总结以及对下半年市场的展望。
一、____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1. 市场需求下降: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人推迟了购房计划,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降。
此外,随着经济衰退和就业率下降,许多人也没有购房的能力。
因此,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大幅下降。
2. 房价稳定:由于市场需求下降,供应超过需求,导致房价相对稳定。
在上半年,房价呈现小幅波动,但整体上不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
3. 国内外投资减少: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以及疫情的冲击,许多国内外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持观望态度,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这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 刚需市场成为关注重点:面对市场需求的下降,开发商开始重点关注刚需市场,推出更多适合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的价格合理的房产项目。
5. 投资市场走低:受到房地产市场整体情况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市场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不足,投资金额减少。
二、____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展望1. 国内经济逐渐稳定:随着疫苗研发的进展和经济复苏的努力,预计____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将逐渐稳定。
这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恢复购房需求。
2. 政府政策刺激市场: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房地产市场,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利率、放宽购房政策等。
这将刺激购房需求,并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3. 供应调整:受到上半年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开发商可能会调整项目规模和供应数量。
他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4. 二手房市场活跃:随着购房需求的回升和市场信心的提高,预计二手房市场将更加活跃。
许多人可能会选择升级房产或者投资房产,这将促进二手房市场的增长。
深圳中原·市场研究部2011 年深圳二手住宅市场综述成交被冰封 市场陷观望------2011 年深圳二手住宅市场综述在经历从 2010 年开始至今长达两年持续空前严厉的调控后,今年的二手住宅市场无疑 已被“冰封” 。
限购令基本已将投资客逐出了市场,高昂的税费成本和高额的信贷成本,也 让大部分的刚性需求者驻足不前。
成交均价先扬后抑,上半年由于市场惯性及反应滞后性, 均价仍保持上扬的态势, 下半年二手房评估征税政策的出台, 更进一步明晰了市场下行的趋 势,更多的置业者选择观望,按兵不动,同时部分置业者被分流至低价的新房市场,二手住 宅成交量直线下降,至四季度成交量已低于 08 年低谷,楼市“寒冬”显现。
相比 08 年至 09 年的市场波动,此轮调控下,市场各方都显得更为理智,观望周期拉长,市场此番下行 耗时更长。
2011 年,政策步步紧逼,调控不断加码。
1 月底“新国八条”出台,3 月底地方政府被 勒令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市场各方陷入各种揣测之中,市场步入观望期,传统的“小阳春” 未能如期。
4 月底中海康城国际推出的千套限价房,宣布新房正式加入降价行列,市场降价 楼盘逐渐增多,一手住宅逐渐成为成交主力。
7.11 二手评估征税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压死 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交瞬间降至冰点,市场陷入悲观,更多业主开始降价放盘,议价空 间加大,成交均价在 7 月开始回落,下半年量价齐跌。
一、市场成交总述根据深圳国土局公布二手住宅过户数据统计结果,深圳二手住宅市场在 2011 年全年成 交套数仅为 60665 套,成交面积为 518.7 万 m2,同比去年成交量近乎腰斩,市场正式步入 下行通道。
根据深圳中原实时成交估算全市数据显示(见图 1-1) ,今年二手住宅成交量从 1 2 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到 11 月份成交已降至 14.55 万 m ,低于 08 年 2 月 16.81 万 m2 的历 史低位,于 12 月份全市成交量已成为新的历史低点。
2011楼市回顾(一)范黧临近年终,回顾这一年的房地产市场,不禁感慨良多,在市场对政策松还是不松,房价降还是不降仍在争论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先回顾一下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
当然仅仅简单复述楼市的走势是很简单的,但也是很没意义的,更重要的是看看这一年市场兴衰幕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由于篇幅较长,我将分几篇文章来叙述,大致会以季度为分界,当然也不局限于此。
一、疯狂的1月2011年,上海及全国的市场是从疯狂开始的。
1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达到8359套,成交面积100万方,成交均价23947元/㎡,分别比10年同期上涨了62%、57%和14%。
如此高的成交量价,我们要从2010年3季度追溯。
2010年4月17日出台的房产调控政策到了7、8月份逐渐被市场消化,不但成交量逐渐回升,前期打折促销的项目价格也逐渐回到甚至超过了调控前的水平,于是,9月29日,中央出台了第二轮调控政策。
第二轮调控的典型特征是限购。
按照当时的猜测,所有的一线城市和房价较高的二线城市几乎均难逃限购的结局。
市场的反应出乎当政者的意料,购房者(确切的说是高端购房者和投资者)对政策作出的反应不是观望,而是加速买入。
由于当时购房者对楼市的预期并没有改变,8月起的楼市复苏更让人们坚信调控对房价的遏制作用有限。
在限购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珍惜目前还能购房的有限时间,加速采购。
于是,从中央限购令出台到各地政策最终落地的这段时间内,各个可能限购的城市高端住宅成交量疯狂增长。
由于上海等部分城市限购令在国庆假期及时出台,市场并未出现过大的波动,但商品住宅均价也已从9月的21013元/㎡上涨到了10月的22262元/㎡,涨幅6%,类似的,杭州9月均价20344元/㎡,11月21513元/㎡,涨幅6%;深圳9月均价20037元/㎡,10月涨到21513元/㎡,涨幅7%。
然而一些政策出台较晚的城市均价出现了剧烈波动。
以11月4日限购方才落地的苏州为例,2010年9月,苏州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0470元/㎡,而2010年10月均价即达到11532元/㎡,环比涨幅达10%,豪宅相对较多的苏州工业园区显得更不淡定,均价从8月的11888元/㎡直涨到10月的13779元/㎡,涨幅16%,其中,10月单周均价甚至达到过17703元/㎡的高位。
2011上半年西安楼市解析2011年07月21日2011年上半年在调控政策频出、购房者持续观望中悄然走过,回望西安楼市,在政府楼市调控重拳出击下,住宅均价从年初的6595元/㎡,到最近统计的6月住宅均价7299元/㎡,经历了小幅上涨。
加息、限购令等政策频频出台,我们似乎没有在2011年看到西安楼市的春天,而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之间的博弈与较量,却依然在上演。
保障房、商业地产等这些高频词汇,引起我们关注;浐灞、经开、高新、西咸等区域政策利好不断,是否会掀起楼市热浪,也值得我们期待。
数据篇上半年房价涨704元/平方米在限购、限价、限贷、保障房、限价房等多重政策的影响下,上半年西安楼市可以用卖方恐慌、买方纠结来形容。
我们逐一来梳理一下各月的楼市变化,1、2月份受去年行情以与新政即将出台等消息的影响,楼市比较旺销,大规模“抢签”购房促使成交量急速攀升,两月成交量近270万平方米。
而到了2月底,由于西安“限购令”出台,很大一部分的投资置业行为被政策挡在门外。
据有关数据统计,限购后第二周,全市普通住宅仅成交199套,市场销量迅速跌至冰点。
3月份,西安商品房销量跌至两年来最低,同比跌幅达七成。
进入4月,受部分刚需力量蓄势爆发的影响,商品房销量得到了小幅回暖,成交量62.79万平方米,环比上涨33.81%,但同比仍明显回落55.77%。
5月份继续回暖,成交量为73.62万平方米,较4月小幅提高。
而到了6月份,市场成交量出现了小幅上涨的态势,价格也比较坚挺,均价为729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5%。
总结整个上半年,房价在起起伏伏中以微涨告捷。
政策篇政策频出加压楼市回顾上半年,是调控政策频出的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政策出台。
2月25日下午,西安市政府发布楼市“限购令”,其中明确规定本市居民限购二套房,禁购3套以上住房,二套房贷首付最低60%。
这是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后,时隔一个月中央政策精神在西安终于落地执行。
2011中国房地产低迷的根本原因与过去几年相比,银根缩紧和大范围的限购是2011年房地产低迷的根本原因。
银根缩紧一方面提高购房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广大企业主的贷款融资的难度和成本。
受此影响,江浙一带一些小型企业因为银根紧缩、贷不到款而纷纷关门倒闭。
私企业主作为中高端物业的最大的购买群体,面临银根紧缩带来的经营资金压力,不得不预留大部分的闲散资金,以供补贴经营资金。
另一方面,工薪白领阶层作为刚需房源的主力消费群体,面临高通胀,抑制消费,有钱不敢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购房需求。
房价大降仍然遥遥无期尽管目前楼市低迷、观望严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下半年房价大降仍然遥遥无期!按照过去经验,楼市全面降价通常需要经历六个阶段:即从观望和僵持,到局部促销活动,再到新项目低价开盘,在第四个阶段进入局部的全面促销,之后再出现局部降价,最终形成全面降价。
目前少数一线城市,连续几周成交量呈较大幅度下降,但属于价稳量跌,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在售楼盘多处于僵持到局部促销之间。
几个不降价的原因持续的观望虽然打乱了开发商们原定的年度销售目标,原定推盘计划被迫调整或延迟,但开发商硬是不愿降价。
那是因为楼市买涨不买跌,若开发商进一步加大促销力度来销售所推房源,那么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1、促销力度不够大,不仅未能打动客户,更引来市场竞争楼盘跟风,客户继续观望;2、促销达到一定效果,消化一部分购房客户,但整体宏观政策未变,市场未见好转,后期新推房源可能继续处于需促销状态。
3、若一次降到位的销售所推房源,对项目现有房源销售将起到较大的销售作用,但副作用也明显。
前期已预约购房客户将会心理失衡,难保客户不作出过激行为,并影响已售房源的签约及后期房源销售。
因此,在楼市深度观望时,开发商只会加大促销力度,不会贸然降价!。
2011年上半年成都房地产市场报告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1-12-21 21:34:00 来源:中成房业序:无论政策风云如何变幻,楼市永远不缺故事,成都限购令出台实施、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加息等调控政策的连番袭击下,2011年的成都楼市终于在忐忑中度过阴晴不定的上半年,限购下各区销售的“冷暖不一”、部分个盘“日销过亿”、土地市场“冰火两重天”、商业地产“突出重围”……伴随着“新国八条”的下达,2011年成都楼市再次拉开“调控大幕”。
限购令、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一房一价……2011年上半年,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每一招都命中楼市要害。
从2011年3月开始,成都主城区住宅产品和去年同期相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逆转,当月销售总套数仅为3106套,同比下降近60%,成都楼市住宅销售下滑的序幕从此正式拉开。
接下来的几个月,成都楼市总成交与去年同期之比,继续保持下滑趋势,住宅与商业的地位开始移位,凸显楼市在上半年的“拐点”性变化。
成都楼市何去何从?为此,中成房业市场研究中心为您奉上《2011上半年成都房地产市场报告》,探讨下半年楼市风向。
一、政策篇1、全国政策时间措施要点2011.1.20 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1.2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2011.1.26 国务院房地产调控1号文件(新"国八条")(1)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2)在一定时期内,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房价在跌宕中下行2011年12月3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对金融业影响的调查报告》,文件明确指出,经济金融数据的变化显示房价拐点初现端倪。
无独有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3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
房价在严厉调控的背景下一路走来,历经两年,从开始的“越调价越涨”到前期的“量跌价滞”,到如今“量价齐跌”已成定局。
国内楼市在2011年岁末年终、各行各业资金清算的当口,终于迎来久违的下降,房价拐点被普遍确认。
下载论文网房价在矛盾中下调早在半年前,曾有专家把令人纠结的房价调侃为“斯琴高丽的伤心”:太多突然的诱惑总是让人动心,太多未知的结果总是让人疑问。
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有如寒冬袭来,哪怕是身价千亿的万科、绿城等巨型房企,都无一能置身大市萧条之外,纷纷展开主动打折促销、联手整合等形式各样的自救行动,演绎着挣扎生存的故事,房产行业一下子被拉回了经济危机开始的2008年。
刚性需求者在期盼历史重演,1993年6月24日,“十六条”颁布后,全国信贷规模急剧紧缩,大量资金被抽走,房价暴跌,南方城市一度出现烂尾楼,直到2005年才逐步消化完毕。
而今的房价会不会在强大的限购令面前一路走低,充满未知数。
然而,央行2011年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各大商业银行首套房利率开始松动,继北京放宽普通住房标准,武汉紧跟其后,更多“被豪宅”的标准正逐步解除。
这些政策是不是意味着调控政策开始松绑?公众百思不得其解。
微调政策是天平对有房人士来说,政策放宽,利率松动,有助于更多的房产税费被免除,房贷会减轻。
不可否认,80后的刚性需求切实存在,脱缰的房价只不过让其无法化为有效需求。
住房的购买力与价格可简化成反比的一元方程,房价每一点下调,必然释放出相应的有效需求。
对于对正处严冬的房地产行业,微调政策无疑是一朵开在墙角的梅花。
各方博弈的结果形成了楼市的今天局面。
全国二手房2011年上半年成交低迷下半年量价交换加速
半年:限购限贷加压二手房成交低迷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报告》介绍,目前的限购和限贷政策,无论是对于投资需求还是自住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同时限购带来的负效应导致业主惜售心态加剧,致使二手住宅价格调整有限,进一步阻碍了楼市流通性。
因此今年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量低位徘徊,二手成交占比亦有所下滑。
价格微跌成交恢复缓慢
在限购限贷的双重影响下,需求长期被抑制,各地二手住宅的成交量持续处于低位,一反去年4月新政后成交量则呈现逐月回升之情景;同时,由于限购带来的副效应导致业主惜售心态加剧,使得今年新政后房价表现较为坚挺,未现去年政策出台后房价立即有所回调的状况。
中原领先指数系统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政后,五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并未即刻下跌,直至4月后,北京、上海及深圳才陆续出现小幅下跌,累计跌幅在2%以内。
而去年4月“国十条”政策后,除天津价格指数保持上涨外,其他四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均应声回落,并且持续3~4个月下跌,累计跌幅在3%~7%之间。
由于价格调整有限,加之限购政策极大地阻碍了需求的释放,二手住宅成交量复苏缓慢。
从成交面积绝对数值来看,同为新政后第5个月,今年6月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之和尚不足去年9月的6成。
从成交面积反弹的幅度来看,同样是和新政后首月最低点相比较,今年6月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之和,较今年2月增长83%,远低于去年9月较去年5月160%的增幅。
流通受限二手成交比重下降
据中原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除上海外,其余四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比重均比去年同期有4~8个百分点的回落。
由此可见,二手房市场在本轮调控中所受到的影响比新房市场更大。
分城市来看,二手成交比重下降最大的是北京和天津,均同比下跌8个百分点。
北京二手房限购政策最为严格,天津则因新房市场优惠更多而分流。
上海二手成交比重不降反升,是今年上半年五大城市中二手成交面积回升最快的,同时也是新房降价幅度最小的城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手房的价格优势不再。
调整后的营业税政策使得二手房交易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业主的报价较为坚挺,导致部分区域二手房价格甚至高于同区域内新房的价格。
二是银行贷款对二手房审批更加严格,二手房在获取银行贷款时较新房更为艰难。
三是限购执行后,部分业主售出房源后无法再购进,因而惜售持有房源。
这三方面因素共同致使二手房流通性受限,二手房成交比重也因此有所下滑。
投资受抑自住需求占主导
目前的限购和限贷均是针对拥有2套以上房产的购房者,而首次置业者并不受此限制,只是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较之前有所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首套自住性需求便成为市场成交的主体。
根据中原统计的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数据,今年上半年,购房者中首次置业的比重在40%~80%不等。
其中,北京由于限购政策相对最严,因此该比重最高,达78%;天津的限购政策相对最松,而且购买市内六区外的房产可落户天津,因此该比重最低,为39%。
进一步分析此类人群的购买特点,可以发现首次置业者中多为刚性需求,且经济实力较为有限,因此以购买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为主。
根据中原统计的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数据,今年上半年,除北京略低外,其他城市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成交的比重均在65%以上。
上半年:二手房租赁成交活跃租金屡创新高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报告》介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五大城市二手住宅租赁成交面积所占比重逐步攀升。
分档次来看,中低档房源一直是租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房源的租金上涨幅度也最为明显。
以上海为例,月租金3500元以下的房源占全部成交量超过7成。
供求两旺限购助推租赁市场
根据过往市场经验,每逢买卖成交低迷时,租赁成交均会较为活跃,这主要是由于部分购房需求转向租赁市场兑现。
加之限购,较多业主惜售而选择转售为租,亦有部分购买需求被限制而只能租房,租赁市场受此影响而供求活跃,租赁成交量维持高位。
据中原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五大城市二手住宅租赁成交面积所占比重逐步攀升,至今年第二季度,该比重均在60%~75%之间。
其中北京由于限购政策最为严格,而且外来人口规模也较大,因此租赁成交比重在五大城市中高居榜首,达75%。
同时,自限购后,外地人在京购房比重也由40%下滑到25%。
租金上涨低端房源涨幅最高
和买卖价格不同,二手住宅租金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此外也受到通货膨胀、外来人口增加、毕业生就业等因素影响。
因此,随着经济的复苏,自2009年以来五大城市二手房租金水平平稳小幅上扬。
根据中原领先指数系统显示,从2009年初至今年6月,五大城市二手住宅租金指数累计涨幅在17%~30%。
除深圳累计涨幅略低于20%外,其他四城市累计涨幅均在20%以上,其中上海以28%高居榜首。
分档次来看,中低档房源一直是租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房源的租金上涨幅度也最为明显。
以上海为例,月租金3500元以下的房源占全部成交量超过7成。
根据中原二
手住宅租金指数的分类指数显示,上海低端二手住宅租金自2005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5%;而同期的中、高端公寓的租金涨幅仅分别为19%和8%。
下半年:政策左右楼市二手房量价交换加速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上半年度报告》预测,今年下半年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将比上半年有所增长,增幅在2成左右。
全年成交量则和2007年基本持平,仅高于2008年的最低值。
随着价格下调拉动成交逐步回升
预计下半年,随着新房市场实质性降价的楼盘的增加,新房市场价格有望率先松动,并由此带动二手住宅价格的下调。
预计下半年将是一个量价交换的过程,且较上半年有所加速。
但考虑到限购以及信贷政策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下半年二手楼市需求的释放速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限购以及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度。
根据中原预测,今年下半年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将比上半年有所增长,增幅在2成左右。
全年成交量则和2007年基本持平,仅高于2008年的最低值。
中心区价格坚挺郊区新房价格领跌
由于各区域一、二手房供应的比重以及供需结构的不同,因此下半年二手住宅价格的走势也将呈现不同的趋势。
城市中心区新房供应稀缺,以二手房供应为主,因此二手房的挂牌价格基本不受同区域新房价格影响。
预计下半年,中心区的价格将继续保持坚挺。
城市次中心区新房和二手房供应并重。
在一些新兴板块,新房和二手房供应量均较大,投资性业主也较多,预计二手房价格有望随同区域新房价格的下降而小幅松动;而在一些成熟的板块,因自住性业主居多,新房和二手房供应量较小,预计二手房价格松动的幅度较为有限。
在郊区市场,供应结构主要以新房为主,因此,二手房更容易受到新房市场价格影响而波动。
预计下半年有望随新房价格的下跌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