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99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故诗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某一门知识需要不断地重复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故事和诗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故诗更是两者的结合体。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相关的故诗,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一、古诗文1.《将进酒》-李白这是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作者豪迈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憧憬。
这首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表达了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让美好流逝。
2.《静夜思》-李白这首小诗虽短但却很有表现力,李白以洒脱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场景。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是诗中最为经典的句子之一,巧妙地运用夜色和明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和惆怅。
3.《登高》-杜甫这首名篇描写的是登高望远时的景象和心情。
杜甫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与人的心理的紧密联系。
这首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放弃,要坚持不懈地迎风破浪,迎向成功的彼岸。
二、现代诗1.《黄河颂》-毛泽东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发表的,描写了黄河的源头到终端的自然景色和江河的辛酸历程。
其中一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涛”寓意人心难以平静,尤其在逆境危机中更加难以平静,寄托着作者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2.《木兰辞》-唐婉这首诗是通过一个古老的传说,描绘了古时代杨门女儿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故事。
唐婉笔下的花木兰展现出勇敢坚定的个性,以及对家国、亲情的忠诚。
其中“精忠报国,雄姿英发,妙手偶得仙人草,料理神器铸英香”一句,表达了女性在男性世界中也可以勇敢无畏,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服务。
2.《等待》-朱自清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孩等待男友归来的情景,透露出很强的思念之情。
朱自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怀念,作品感人至深。
其中“岁月悠悠,衰草连天,怨何人添愁?”一句,道出了时光荏苒,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1、泊秦淮【作者】杜牧【朝代】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竹里馆【作者】王维【朝代】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朝代】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朝代】唐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晚春【作者】韩愈【朝代】唐代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约客【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游山西村【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古诗文专项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5.《伤仲永》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一、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三)重点字词解释。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求之()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宾客其父:3.利其然:4.父异焉: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题探究。
1..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为什么祥写方仲永才能初现时的情形?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4.“余闻之也久”在本文叙事中有何作用?5.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
第二部分: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泊秦淮》(杜牧)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一、直接默写1、水不在深,。
(刘禹锡《陋室铭》)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然则天下之事,,不知其二者多矣, ?(纪昀《河中石兽》)4、不闻机杼声,。
(乐府诗集《木兰诗》)5、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颐《爱莲说》)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此替爷征。
(乐府诗集《木兰诗》)7、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纪昀《河中石兽》)8、,可汗大点兵。
(乐府诗集《木兰诗》)9、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10、当窗理云鬓,。
(乐府诗集《木兰诗》)1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纪昀《河中石兽》)12、,木兰当户织。
(乐府诗集《木兰诗》)13、山门圮于河,。
(纪昀《河中石兽》)14、,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15、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16、将军百战死,。
(乐府诗集《木兰诗》)17、,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1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乐府诗集《木兰诗》)19、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纪昀《河中石兽》)20、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2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22、当出门看火伴,:同行十二年,。
(乐府诗集《木兰诗》)2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24、,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5、,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纪昀《河中石兽》)26、乃石性坚重,,,渐沉渐深耳。
(纪昀《河中石兽》)27、,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8、凡河中失石,。
(纪昀《河中石兽》)29、,寒光照铁衣。
(乐府诗集《木兰诗》)30、,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3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32、,关山度若飞。
(乐府诗集《木兰诗》)33、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3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二、理解性默写(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文译文及文学常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6)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
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1.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译“你”。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这里可译为“吗”。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⑤今者⑥才略,⑦非复⑧吴下⑨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今者:如今,现在。
⑥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⑦不再是。
复,再。
⑧吴下:指吴县。
⑨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相待,⑤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⑪而⑫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眼光看待。
刮:擦拭。
⑤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⑨遂:于是,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___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唱歌,长啸回荡。
___没有人知道,只有明月来相伴照耀。
2.《春夜洛城闻笛》___谁家的玉笛在暗中飞舞,散发着春风,充满了整个洛城。
此夜听到曲中折柳的声音,让人不禁思念故园。
3.《逢入京使》___眺望东方的故乡,路途漫长,我双袖挥动,泪水无法干涸。
马上与你相遇,却没有纸笔,只能通过你转告平安。
4.《晚春》___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离去,各种颜色的花朵争相绽放。
杨花和___却没有什么灵感,只能随意飘落,像漫天的雪花一样。
5.《泊秦淮》___秦淮河畔烟雾缭绕,月光照在沙滩上。
唱歌的女子不知道国家已经亡了,还在对岸唱着后宫的花朵。
6.《贾生》___皇帝在宣室中寻找贤才,而___的才华卓越,无人能及。
可怜的他半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前台,不问世间疾苦,只问鬼神之事。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___不要说下山容易,上山更难,但走到这里的行人却心满意足。
正好走进万山环绕的圈子里,一座山放过去,另一座山又拦住了前路。
8.《约客》___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在下雨,池塘中的青草到处都有青蛙。
约好的客人半夜未到,于是我在闲暇之余敲打着棋子,看着灯花落下。
9.《登幽州台歌》___前方看不到古人,后方也看不到来者。
我感慨天地的广阔,独自一人悲伤落泪。
10.《登飞来峰》___飞来山上有一座高塔,据说听到鸡鸣就能看到日出。
即使浮云遮住了视线,我也不害怕,因为我身处最高层。
11.《望岳》______极了,但齐鲁的青山更加壮美。
天地造化的神奇让人感慨,日出日落的交替让人痴迷。
胸中的豪情让我如同飞鸟一样,俯瞰着众山。
12.《游山西村》___不要嘲笑农家的腊酒,丰收的时节留下客人,鸡鸭丰富。
山路崎岖,水路曲折,让人怀疑是否有路可走,但是每到一个村庄,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天社交活动的箫鼓声近在咫尺,衣着朴素的人们保留着古老的风俗。
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会在月光下拄着拐杖,不分昼夜地敲门拜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学
习资料(全套)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文言文研究资料的全套内容,包含800字以上的研究资料。
在本套研究资料中,你将会研究以下内容:
1. 古代文言文的背景和特点
- 探索古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理解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 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包括词汇、句法和语法的使用方法。
2.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 研究如何读懂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义。
-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 研究如何运用正确的古代文言文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的文体技巧和写作要点。
4. 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
- 阅读并理解一些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等。
- 分析文言文作品中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提升你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孙权劝学》1.文学常识(1)体裁: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
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2)作者:北宋司马光(3)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若:比得上。
以为:认为。
益:好处。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
见事:知晓事情。
拜:拜访,拜见。
3.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4.重要问题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总复习一.古诗词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2.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3.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4.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洲西涧》)7.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8.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10.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经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文言文5、伤仲永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通“才”2.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曾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皆有可观者..为意团结同宗族的人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稍稍..于邑人四..宾客其父渐渐环谒处拜访自是..从此。
立刻完成。
或.以钱币乞.之..指物作诗立就有的人。
求取。
称.前时之闻相当泯然..众人矣消失仲永之通悟....贤.于材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3.词类活用邑人奇.之惊奇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4.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名:(1)并自为其名(2)不能名其一处意:(1)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宾客意少舒、意暇甚(3)意将隧入于:(1)贤于材人(2)受于人者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文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文理有疏密5.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今:或.以钱币乞之古:今:稍稍..宾客其父古:今:泯然众人..矣古:今:6.翻译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七下语文人教版古诗词重点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中的古诗词重点内容:1.《木兰诗》-内容概要: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顶替父亲上战场的故事。
-重点理解:女儿身代父从军,坚韧勇敢的精神。
2.《登鹳雀楼》-内容概要:通过描写南京城郊外的美景,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之情。
-重点理解:展示了作者倡导国家安定、繁荣的思想。
3.《静夜思》-内容概要: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重点理解: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4.《望月怀远》-内容概要:描绘了诗人在异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景。
-重点理解:强调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5.《静夜思》-内容概要: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重点理解: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6.《悯农》-内容概要: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生活艰辛的现实。
-重点理解:倡导社会关注农民的境遇,呼吁改善农村状况。
7.《春晓》-内容概要: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点理解: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8.《饮酒·其二》-内容概要: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重点理解: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思想。
9.《将进酒》-内容概要:以豪放的语言和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重点理解:表达了追求自由、积极向上的精神。
10.《望岳》-内容概要:通过描写岳阳楼和岳阳楼前后山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重点理解: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这些古诗词都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启发学生对于人生、家国情怀的思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必背资料21.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黔之驴》赏析《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
作者善于通过一系列细节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中的心理、动作写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对驴虽着墨不多,却准确地抓住它形体“庞然”和动物本能“鸣”“蹄”来写,形象传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共有14首,分布在不同的单元和课文中。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的具体列表:
1. 《春晓》 - 孟浩然
2. 《静夜思》 - 李白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5. 《凉州词》 - 王之涣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7. 《江雪》 - 柳宗元
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刘禹锡
9. 《登乐游原》 - 李商隐
10. 《咏鹅》 - 骆宾王
11.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12. 《梅花》 - 王安石
13. 《示儿》 - 王之涣
14.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所创作的经典之作,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黄荣建制作)
一。
翻译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色各样)草本的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3.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4.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5.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6.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玩弄啊!
7.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8.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陋室)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主人我的德行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0.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1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12.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13. 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屏风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
14.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15.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
16.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慢慢地坐正了。
1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中间夹杂这噼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大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一齐发作。
18.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于是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几乎要抢先逃走。
19.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惊。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0. 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于是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21.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2. 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让董宣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23. 歌之曰:“枹鼓不平董少平。
”
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
24. 以宣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25.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6.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仁爱,诚信,智慧,勇敢,严厉,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27.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28.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他)尊敬贤士,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
29. 东南民力竭也。
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
29.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
30.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
31.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皇帝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32.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士兵如果有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就立即斩头士众。
33.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34.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
35. 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跳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36.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老虎看见了驴,发现他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
躲避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
37.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匠石抡起斧头,呼呼作响,听任他砍削白点,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儿也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不改变容貌。
38.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自从他离开人世,我没有可以做搭档的了,我没有可以和他说话的人了。
39.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二.按要求默写:
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塞外八月的雪景图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送别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 周敦颐《爱莲说》中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国人都喜欢用此诗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以莲自喻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写出一个关于友情的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统领全篇的是惟吾德馨。
写室外环境之雅的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 陶渊明《饮酒》中表达作者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
得一份心灵的宁静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隐者心境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最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 杜甫《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的句子是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思亲人,盼音讯心情的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直抒胸臆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道尽羁客无限惆怅和悲伤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 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的名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9.王湾《次北固山下》作者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思念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着新事物脱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明主旨,表达思乡念亲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名句是山随
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想象天空云月瞬时变幻奇景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1.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表明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抒发报国之志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视觉、听觉描写惊心动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写敌军来势汹汹,守军严阵以待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2.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有限,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迢迢牵牛星》的名句是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