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化学全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2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材分析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教.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潜水呼吸等;)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火箭的助燃剂等。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现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它是氧气?请你叙述实验步骤、现个人二次教学过程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
<二>观察演示木炭、硫粉、铁丝、蜡烛等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完成下表:物质名称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文字表达式木炭(黑色)燃烧发红,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和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响,初步了解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
3.认识自然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氧化反响与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的区别。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讨论分析【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铁架台、试管、三角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药匙、长颈漏斗、酒精灯、玻璃片、火柴、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棉花。
【教学流程】前提测评→探究实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归纳和练习。
【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请你尝试】1.以下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 )①木炭;②红磷;③硫磺;④铁丝;⑤铝箔A.①②③B.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2.以下实验需在瓶底放适量水和垫上一层薄砂的是( )3.以下反响不属于化合反响的是( )点燃A.Mg+O2MgO点燃B.Fe+O2Fe3O4点燃C.P+O2P2O5点燃D.石蜡+O2H2O+CO24.物质都有两面性,即有益和有害。
请你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各举一例氧气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实例。
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是:;对人类有害的实例是:。
5.请你举例说明“氧气绝不溶于水〞的说法是错误。
你的例子是:。
6.用表达式写出以下化学反响的原理:①军事工业上用点燃磷生产烟雾弹的原理:。
②军事工业上点燃镁粉来制照明弹的原理:。
③灯泡中放适量的红磷来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原理:。
【板书设计】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点燃1.C+O2CO2点燃2.S+O2SO2点燃3.Mg+O 2MgO点燃 4.Fe+O 2 Fe 3O 4 点燃5.Al+O 2 Al 2O 3 点燃6.P+O 2 P 2O 5 点燃7.石蜡+O 2 CO 2+H 2O 三、化学反响的类型1.化合反响2.氧化反响 四、氧气用途:1.支持燃烧2.供应呼吸【第2课时】氧气的制取【教学流程】前提测评→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尝试归纳→尝试练习【请你尝试】1.以下物质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2.以下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3.以下物质在氧气燃烧后,倒入适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木炭B.硫磺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4.工业上采用方法制取氧气,依据的原理是:。
性质活泼的氧气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五.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可以放给学生看)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⑵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⑶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2、过程与方法:⑴能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⑵了解到氧气的性质后充分人类为所利用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5、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6、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小组交流引入新课】小组汇报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氧气认识。
1.氧气是空气成分之一2.光合作用3.自然界中的氧循环4.氧气的物理性质5.氧气的化学性质6.氧气的用途(7.呼吸作用)(目的是:通过学生归纳的顺序感知学习物质方法上的有效模式即: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组成与结构——性质——用途——制取。
)【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观察阅读获得新知】观察一氧气,阅读课本33页最后三段,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观察和阅读获得信息。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演示实验:木炭、铁丝、蜡烛、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⑴在教师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全面、真实地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后先让他们说出所看到的现象,通过学生的描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⑵【小组交流】通过实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影响反应的程度;2.燃烧发光、放热,说明燃烧中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热能;3.燃烧需要氧气参加;4.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5.氧气支持燃烧)(目的: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总结出规律。
)教师讲解:氧化反应。
3、【学生欣赏影像资料】氧气的用途(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精品教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修改。
可以直接打印使用!)第1节活性氧主题2-1活性氧的性质(1氧的性质和用途)本主题的教学时间为一小时。
教学时间是新课型的第一次备课日期。
知识和技能:了解氧的物理性质,掌握氧的化学性质。
教与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氧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的标记科学素质:通过氧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素质。
教学重点、掌握氧的化学性质的难度和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点,并通过实验探讨了化学性质的氧气政策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教师活动[问题] 1、空气中有哪些成分?空气的体积分别是多少?2.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您从哪里来?首先,为了理解氧化学,有一个系统地研究物质的一般性质的程序,即首先研究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性质研究其用途,然后研究其制备方法。
今天,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学习氧气。
(1)物理性质[显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记录和回答问题:问以下问题:1。
氧气是什么颜色?氧气有气味吗?1,无色2,无味3,已知氧气密度为1.429克/升,比空气密度稍重3,为1.293克/升..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只有30毫升的氧气可以溶解在1L的水中。
4.在水煤气中不容易溶解。
[解释]我们改变条件,氧气就会从气态变成液态。
因此,必须注意气体处于正常状态。
沸点熔点氧液氧固体氧-183℃(浅蓝色)-218.4℃(浅蓝色)第一课练习。
在正常情况下,氧气是有颜色的,可溶于水,比空气中的氧气多。
2 .液氧的颜色从气态氧变成了液态氧。
教学内容2、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现场演示现在就像学习生活一样,准备向氧气中注入木炭,在连续的红热中燃烧铁丝,无烟无焰燃烧更为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品使碳+氧→二氧化碳灰水变得清澈浑浊。
点火后,火星无处不在,散发热量,将铁丝熔化成小球,产生黑色固体。
铁+氧→四氧化三铁不能在氧中燃烧[问题]为什么你认为在一个燃烧铁丝的瓶子里放少量的水或沙子?防止气瓶被熔化[讨论]讨论并回答:1。
主备人:司丽丽,审核人:,教案等级:,第 1 课时,总第5 课时。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记住氧气的物理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3.记住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实验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2.记住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实验注意事项作业板书设计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氧气的用途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复备一.自主学习:(一)、氧气的性质1.阅读课本写出空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性质:阅读课本,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阅读课本,并观察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填写在表2-1并记住(2)会写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碳在氧气中燃烧②石蜡在氧气中燃烧③铁在氧气中燃烧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①什么把铁丝做成螺旋状?②为什么待火柴燃烧将尽时再伸入集气瓶?③为什么在集气瓶底部放沙子或水?④实验现象:⑤文字表达式:5.我们如何来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6.缓慢氧化反应与剧烈氧化反应的区别和相同点有哪些?你能区分下列哪些是剧烈氧化反应(),哪些是缓慢氧化反应()。
①蜡烛燃烧②食物腐烂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④铁生锈⑤新陈代谢⑥红磷燃烧二.检测反馈:1.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讨论讨论思考:思考回答归纳总结小组讨论思考回答观察实验思考并描述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阅读课本,归纳出氧气的用途: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D.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2.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3.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4.对于红磷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发光B.都剧烈反应并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需要点燃三课堂总结:教师激励学生简要回顾所学,巩固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思考回答当堂巩固讨论归纳总结。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2、知道制取气体方法选择的一般思路。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取气体方法选择的一般思路。
教学媒体的选择多媒体、长颈漏斗、锥形瓶、导气管、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试管、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马铃薯等教学流程片段一引入新课【教师讲解】请同学们猜猜下面物质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约1分钟)【投影】猜猜看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我跳得高。
呼吸作用我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进入瓶中就卧底,通入水中我就跑。
—我是谁?【教师讲解】同学们都知道是氧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投影】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师讲解】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燃料燃烧需要氧气,死亡生物体在氧气的参与下逐渐腐烂……这些变化虽然发生的场所和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但都与氧气的性质有关。
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投影】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片段二新课教学(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原理)【教师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且反应很慢。
哪些物质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呢?选择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思路1、含氧元素2、反应条件、操作简单易行3、环保——生成物无污染【投影】选择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思路1、含氧元素2、反应条件、操作简单易行3、环保——生成物无污染【教师讲解】下面我们来探究制取氧气的药品。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75页实验探究,并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分组实验】课本75页实验探究,完成表格。
【投影】(交流讨论后完成表格)【教师讲解】氧气能使带火星复燃这一特征现象可帮助我们确定某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由上述现象可知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比加碎瓷片产生氧气快速、均匀。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燃烧反应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文字表达式的规范书写。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
(一)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阅读] 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6.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镁的性质。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2.1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氧气(三瓶)、木条、硫、粗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2.学生用具:木条、火柴、木炭。
教学过程[展示若干瓶氧气][设问]这些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如果我们想要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实验、判断。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1,比空气的密度(1.293 g·L-1)略大,与水一样,氧气也有三态的变化。
[补充讲解]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
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但这对水中动物的生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板书]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与它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比较。
[提问]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同样是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大家分析这是为什么呢?(可提示学生从氧气的含量考虑)[回答]在氧气中由于是纯氧,氧气含量高,所以木条复燃了,而在空气中,氧气只占约21%,氧气含量低,所以只能看到火星,而且很快就会熄灭。
性质活泼的氧1.掌握氧气的性质,并了解氧化反应2.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2.实验室制法(1)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原理:注意:①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属于反应条件,写在双横线上放。
②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药品: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MnO2)装置: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药品二氧化锰; ③加入过氧化氢制取; ④用集气瓶收集气体;⑤拆卸装置.注意事项:①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③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④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颗粒装置: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潮湿,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③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集满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⑤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3)氧气的检验与验满检验方法: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如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
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课前准备:实验仪器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种?学生回答: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学生交流: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物质的燃烧也消耗氧气。
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教师引导:通常情况下,因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使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几乎保持相对恒定。
结合前面的问题讨论,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密度稍大于空气;(3)氧气不易溶于水;(4)氧气有三态变化:氧气液态氧固体氧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2)、冷开水是否适宜养金鱼?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提问: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氧气与木炭、蜡烛、铁丝的反应。
点拨:一个化学变化的发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证明,观察实验现象通常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进行观察。
注意:(1)按要求演示,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实验的顺序,指出本实验观察重点。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过渡: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指导阅读】氧气的产生途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氧气的消耗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人类的生产活动;学生思考氧气的产生途径、消耗途径;二、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过渡:氧气如此重要,那氧气的性质如何呢?出示一瓶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2、氧气不易溶于水;3、氧气的三态变化:气态氧→淡蓝色的液态氧→淡蓝色雪花状固态氧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思考氧气的色、味、态。
思考:氧气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已有颜色改变)2、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1)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提问】有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有氧气和空气,如何鉴别?(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用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观察现象,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
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结(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5)硫在氧气中燃烧【提问】氧气的化学性质怎样?一、氧化反应固体,熔化后溅落瓶底;结论: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现象:蜡烛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出现水珠,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讨论】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哪个更旺?2、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吗?归纳: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举例说明:人呼吸、燃烧……论,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平底铺一层沙子或放少量水?思考,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从而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讨论实验注意点(1)放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原因是:如果速度过快,集气瓶上面的氧气受热逸出瓶外,使可燃物燃烧不充分;(2)铁丝绕成螺旋状;原因是: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3)预先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细沙;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1九年级化学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3、初步归纳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有关氧气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它也是学习第四章"燃烧与燃料"第七章"金属"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的某些用途方面的知识,比如,氧气可以供呼吸和支持燃烧等。
但对于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具有那些性质?等问题学生还不了解。
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教学目标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用问题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氧气的制取。
性质催化剂。
集气瓶、火柴、玻璃片、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药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土豆片。
讨论、实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火箭发射过程【点题】火箭发射过程中用的助燃剂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呢?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一瓶氧气呢?【七嘴八舌】如果在实验室中让你制取气体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实验步骤【提问】就你学过的知识,可以用哪些方法得到氧气?一、反应原理、【提问】这些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呢?【原理探究一】药品的选择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由此可见选择药品时应遵循什么原则?【补充】4、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5、节约能源价格便宜实验室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制取氧气,哪种方法最好呢?根据所给资料选择。
【出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 水+氧气药品及资料:高锰酸钾(KMnO4):,受热分解而放出氧气(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