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17.11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治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多方面的努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北京雾霾天气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气候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此外,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也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
2. 工业排放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工业发达,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业排放。
这些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3. 交通排放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了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市机动车数量庞大,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尾气排放量大且难以有效扩散。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北京市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小,绿地面积的不足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对策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及时掌握雾霾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同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前发布雾霾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市民采取防护措施。
2. 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和供气,减少散乱污企业的存在。
3. 优化交通结构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现象,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4.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加大城市绿化投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加强绿化植被的种植和养护工作,提高其吸附污染物的能力。
5.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四、结论北京雾霾天气的治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只有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控制工业排放、优化交通结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以及强化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北京为啥突然就没雾霾了
北京的雾霾并不是一直存在的。
有时候天气好或者有风,就不会有雾霾。
近年来,北京为控制雾霾做出了巨大努力。
周边地区许多不符合标准的小作坊、污染小企业和化工单位得到了整改、关闭和搬迁,一些空气污染环境得到了清理。
效果看到了,北京的雾霾天变少了。
主要原因:
1.气象条件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
2.全国工业企业转型限产力度空前,排放明显减少,尤其是北京周边省份。
3.燃煤锅炉已改为燃气锅炉。
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燃料要清洁得多。
4.对建筑扬尘和汽车尾气的控制非常严格,执法力度大。
5.北京及周边近30个城市的汽车用油是最严格的国ⅵ标准汽油。
6.通过几年的宣传和立法治理,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可以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北京地区频繁出现严峻的雾霾天气,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恐吓。
为了更好地了解雾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文将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雾霾气候特征分析1. 雾霾频次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北京地区雾霾频次的分布特征,发现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是雾霾最为严峻的季节,而夏季雾霾频次相对较低。
此外,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形对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 雾霾持续时长特征雾霾持续时长通常呈现出两种类型,即短时强雾霾和长期温柔雾霾。
短时强雾霾主要出此刻冬季,而长期温柔雾霾则多见于春秋季。
这种特征是由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综合影响所导致的结果。
3. 雾霾强度分布特征通过对北京地区雾霾强度的分析发现,其在城区和遥郊地区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城区的强度较高,而遥郊地区则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城区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从而加剧了雾霾的程度。
三、影响因子分析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起着重要的影响。
冬季,Siberian High的南下会导致冷空气的入侵,使湿度增加、温度下降,从而有利于雾霾的形成。
夏季,西南气流的控制使得北京地区相对干燥,雾霾频率较低。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在雾霾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氧化和反应会生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物等细颗粒物质,从而形成雾霾。
此外,化学反应还会增加云滴的数量,形成云雾。
3. 人类活动排放人类活动排放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北京地区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费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农业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从而加剧雾霾的程度。
四、影响与对策1. 健康影响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峻危害,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因此,人们应加强自我保卫意识,尽量缩减户外活动,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摘要: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北京地区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雾-霾形成机理及其季节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雾-霾,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北京地区引言:近年来,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给居民生活、交通出行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据统计,雾-霾天气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地区冬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1. 温度和湿度:冬季北京地区的温度较低,平均气温在零下5°C左右,湿度相对较高,通常在70%以上,为持续性雾-霾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 大气稳定度:冬季北京地区大气较为稳定,低层温度递减明显,空气处于相对较静稳的状态。
这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有利于雾-霾的积累和持续发展。
3. 大气扩散条件:冬季北京地区的风力较弱,通常为2级以下,这导致了雾-霾的扩散条件较差,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时间。
4. 气象条件演化过程: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南下和稳定层厚度的增加,冷空气容易层积在低层,从而加深了雾-霾的形成和持续时间。
此外,夜晚的逆温现象也是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
夜间,地面降温快于上层空气,形成了温度递减的逆温层,这限制了污染物的上升,导致污染物在逆温层内积聚,进一步增加了雾-霾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二、北京地区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1. 温度和湿度:夏季北京地区的温度较高,平均气温在30°C左右,相对温度较低,通常在40%以下,这使得夏季雾-霾的发生较为少见。
2. 大气稳定度:夏季北京地区受到锋面活动的影响,气象条件较不稳定,上层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少了雾-霾的发生。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治理研究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在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更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行、减排、绿化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治理办法。
一、数据分析从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来看,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2018年和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1.1 PM2.5浓度分析首先是PM2.5的浓度。
据数据显示,2018年平均PM2.5浓度为51.4μg/m³,2019年同期为44.6μg/m³,而2013年的平均浓度则为89.5μg/m³。
可见,PM2.5的浓度在逐年下降。
然而,就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而言,在这三个月中,有29天的PM2.5浓度超过50μg/m³,其中15天超过了100μg/m³。
显然,雾霾天气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2 其他污染物浓度分析除了PM2.5,北京市的空气中还存在其他污染物。
以下是对其中几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析。
- PM10:2018年为76.4μg/m³,2019年为60.3μg/m³;- SO2:2018年为10.4μg/m³,2019年为8.1μg/m³;- NO2:2018年为59.4μg/m³,2019年为60.7μg/m³。
从数据来看,除了NO2浓度略有上升,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都在下降。
二、治理措施2.1 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空气质量的关键。
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首先是汽车限行。
北京市已实施了数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
限行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尾气排放,同时给市民以更好的公共交通选择。
其次是工业减排。
北京市的工业呈现了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等方式,不断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北京等大城市的雾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雾霾污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分析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控制对策。
二、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1. 气象因素: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容易形成雾霾。
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如静风、逆温等,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雾霾天气频发。
2. 工业排放:北京周边地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雾霾。
3. 交通排放: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汽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量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形成二次污染物,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是减少雾霾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北京部分地区由于土地利用问题、城市建设等问题导致城市绿化不足,加剧了雾霾的形成和扩散。
三、控制对策分析1. 加强立法与监管: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
同时,要加大对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
3. 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此外,要合理规划城市交通道路和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等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雾霾的形成和扩散。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教育普及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雾霾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近年来,北京的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北京的雾霾问题,对于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北京的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中,可以明显划分成几个阶段。
首先是起始阶段,通常在晴朗的日子之后,空气中开始逐渐出现污染物浓度上升的趋势。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空气质量指数(AQI)开始逐渐升高,能见度开始下降。
起始阶段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气象条件,冬季静稳天气、低风速和高湿度会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进而积聚在空气中;其次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工厂、车辆尾气以及生活废气的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后是发展阶段,通常在起始阶段的基础上,AQI指数不断上升,能见度急剧下降,由雾转为雾霾。
发展阶段的特征是雾霾范围不断扩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影响发展阶段的因素主要有:排放源的积累和扩散,当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超过自然清除能力时,污染物将逐渐积累并扩散,使雾霾范围不断扩大;气象条件的稳定,静稳天气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和稀释并且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长。
最后是消散阶段,通常在AQI指数逐渐下降,能见度开始恢复。
消散阶段的特征是雾霾范围逐渐减小,空气质量逐渐改善。
消散阶段的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的改变,例如冷空气的来临、降雨等,有利于将污染物稀释和清除;同时,当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时,也会促使雾霾逐渐消散。
而影响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因子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
大气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形成的根本,主要包括工厂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生活废气排放。
气象条件是雾霾发展的重要因素,静稳天气、低风速和高湿度等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地理环境也会影响雾霾的分布和传输,例如地势、气候等。
为了解决北京雾霾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一是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鼓励工业企业使用洁净燃料、进行净化治理,并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控制。
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及成因分析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及成因分析近年来,雾霾污染问题成为了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一直以来都饱受雾霾困扰,每年都会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本文将对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以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
在四季之中,北京的雾霾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
冬季作为北京雾霾的高发季节,其主要原因是温度下降和燃煤供暖的同时存在。
冬天气温低,形成了对流条件较差的温度反转层,污染物很难被稀释和排放。
另外,冬天正值取暖季节,大量的燃煤产生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春季是另一个雾霾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气温逐渐回升,存在着温度反转条件。
此外,春季也是沙尘暴和气象扬尘频繁的季节,这些扬尘物质加入到大气中,使得雾霾的浓度进一步增加。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雾霾产生的成因。
首先,工业污染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大城市,市区内拥有众多的工厂和工业企业,它们的废气排放成为了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工业污染物经由大气传输或是与雾水相结合形成颗粒物,进而形成雾霾。
其次,燃煤排放也是北京雾霾的主要因素。
作为北方地区的一种常见供暖方式,燃煤排放带来了大量的颗粒物和污染物。
此外,交通污染也是雾霾的重要因素。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物质对空气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农村生物质燃烧和沙尘暴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北京雾霾的成因,政府和各界人士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强化了对工厂的监管和排放管理。
同时,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降低了燃煤排放造成的雾霾。
此外,对于交通污染,政府推行了限行政策和购车限制,减少了尾气排放。
此外,政府也加强了农村生物质燃烧的治理,鼓励农村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另外,科研人员也在积极研究雾霾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大气清洁技术和气象调控等。
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及成因分析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及成因分析一、引言雾霾一词成为了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词汇,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雾霾带来的不仅仅是不适宜的天气条件,更是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了解雾霾的季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预测和应对雾霾现象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北京雾霾的季节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二、雾霾的季节特点1. 冬季雾霾冬季是北京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
由于气温低、空气湿度高,加上大气扩散条件差,导致污染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雾霾现象更加明显。
特别是在无风或风速较低的情况下,雾霾更容易形成。
而冬季燃煤取暖、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等因素也是冬季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2. 春季雾霾春季是雾霾相对较轻的季节。
由于气温逐渐回升,大气层中的对流运动增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
此外,冬季较高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也有助于春季雾霾的减弱。
然而,尽管春季雾霾相对较轻,但持续的沙尘暴天气可能会加重雾霾程度。
3. 夏季雾霾夏季是雾霾的次高峰季节。
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形成雾霾。
此外,夏季也是大气中臭氧生成的高峰季节,臭氧浓度的增加与雾霾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夏季的大气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4. 秋季雾霾与春季相似,秋季的雾霾相对较轻。
气温适宜,大气清洁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雾霾的减弱。
但在一些特殊天气条件下,如一个较强的冷空气南下,秋季也可能出现严重的雾霾。
三、雾霾的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能源,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随着大气层扩散,形成雾霾。
2. 机动车尾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是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车辆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随着风向扩散,加重了雾霾现象。
3. 燃煤污染在冬季,燃煤取暖成为了雾霾的重要因素。
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含量较高,而且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大气层扩散能力减弱,导致污染物积聚,形成雾霾。
分会场:S14 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市观象台,北京,100089)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观象台(54511)(06-08)年雾霾日天气统计情况,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和它们之的关系。
霾属于干尘粒子气溶胶,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这是霾日逐年上升的一个因素。
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饱和度,粒子能越过峰值,我们称这个粒子活化了,也就是发生了相变,雾活化后转变成霾。
(06-08)年雾日逐年略有下降,霾日呈逐年(2006-2008年达到大雾标准(水上升的趋势。
06-08)年雾日以夏季最高181 天,依次秋、冬、春递减,平能见度小于 1.0km)的天数依次为9 天、13 天、4 天。
霾日四季变化不明显,依次春、夏、秋、冬呈小幅上升的趋势。
雾霾判别、区分的难点是夜间,由于有雾霾的天气大气混浊,能见度差,就是借助灯光辨认雾霾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难度。
但夜间湿度相对比较大,湿度应在70以上,再结合定义、经验记雾,千万不要记出矛盾来。
雾霾的判别要根据天气情况(夜间和一早、一晚湿度大)和地理情况(观测场草坪刚。
人类活动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浇过水,局部湿度大)天气现象之间的连续演变。
关键词雾霾趋势判别气溶胶1 引言雾、霾作为一种天气现象,一直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的内容之一。
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引起关注,特别是大雾、严重霾天气不仅影响交通运输,引发交通事故,还危害健康。
雾与霾都是能见度小于10.0km 的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灰霾气溶胶多由灰尘、铵盐、硫酸盐、硝酸盐组成,区域性大,人为影响大。
雾气溶胶多由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组成,1亚硝酸盐污染水平高,毒性高,危害健康。
我们应准确、无误地判别雾、霾,为预报、预警,保障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协同防治雾霾、给人们的出行提供参考。
2 雾、霾的形成雾是水汽相变后形成的水滴,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半径为几个微米,这是凝结增长的结果。
对于出生的小水滴,由于其表面张力的影响,要求有较高的过饱和度,才能使水滴不蒸发掉,如果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
饱和度,粒子能越过峰值,我们称这个粒子活化了,2也就是发生了相变。
雾活化后转变成霾。
霾属于干尘粒子气溶胶,这些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但足以使天空混浊,造成低能见度事件,区域性很大。
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影响。
大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 至小于10.0km。
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 的空气普遍混3浊现象。
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这是中国气象局2003年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雾、霾天气现象的定义。
3 北京市观象台(06-08)年雾霾日四季及年变化趋势0 0北京市观象台,地址在北京市大兴区旧宫东的郊外,地处北纬39 48′,东经116 28′,观测地拔海高度31.3m,气压表感应部分拔海高度32.5m,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6m。
表北京市观象台(06-08)年雾霾日天气情况统计表年/天轻雾大雾霾先轻雾后霾先霾后轻雾独立霾天2006 184 9 33 19 7 7 2007 183 13 62 30 13 19 2008 177 4 74 44 13 17 春96 5 36 19 7 10 夏181 2 37 21 10 6 秋160 11 42 31 6 5 冬114 9 44 19 7 16 200 180 160 140 天数Day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6 2007 2008 雾Fog 年Year 霾Haze 图1 北京市观象台((06-08)年雾霾日年变化趋势Figure 1 Beijing Observatory(06 to 08)year fog haze change trend 从图1 可以看到,06-08)年雾日逐年略有下降,霾日呈逐年的趋势。
从图2 可以看(到四季雾霾日的变化:雾日以夏季最高181 天,依次秋、冬、春递减,但大雾天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
见表:06-08)年达到大雾标准的天数依次为9 天、13 天、4 天。
((大雾标准: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霾日四季变化不明显,依春、夏、秋、冬呈小幅上升的态势。
5 霾日增多趋势分析霾日增多,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这是霾日逐年上升的一个因素。
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饱和度,粒子能越过峰值,我们称这个粒子活化了,也就是发生了相变。
雾活化后转变成
霾。
(06-08)年先轻雾后霾日的天数如表所示:所占比例分别是58、48、59。
这也可能是雾日下降、霾日上升的另一个因素。
雾霾多半是结伴而行,06-08)年雾霾同日出现的天数如表里所示,它们的比例(依次是79、69、77。
200 150 天数Day 100 50 0 春Spring 夏Summer 秋Autumn 冬Winter 雾Fog 季节Season 霾Haze 图2 北京市观象台(06-08)年雾霾日四季变化趋势Figure 2 Beijing Observatory(06 to 08)year fog haze Season change trend4 雾霾的判别雾霾的判别最重要的指标是湿度和能见度。
由于雾和霾都是能见度低于10.0KM 的天气现象在判断时相对湿度就尤为重要。
在中午时:相对湿度低于64,同时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则判定为霾。
相对湿度高于64,远处呈乳白色或淡蓝色且无味的则判定为雾。
雾霾判别、区分的难点是夜间,由于有雾霾的天气大气混浊,能见度差,就是借助灯光辨认雾霾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难度。
但夜间湿度相对比较大,湿度应在70以上,再结合定义、经验记雾,千万不要记出矛盾来。
雾霾的判别要根据天气情况(夜间和一早、一晚湿度大)和地理情况(观测场草坪刚浇过水,局部湿度大)。
人类活动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天气现象之间的连续演变。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相对湿度70%以下就不能记雾,但在白天相对湿度要在64以上。
人4- 6类活动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天气现象之间的连续演变。
6 结论5.1 北京地区06-08)年雾日逐年略有下降,霾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5.2 北京地区06-08)年雾日以夏季最高181 天,依次秋、冬、春递减。
霾日四季变化不明显,依次春、夏、秋、冬呈小幅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1 樊文雁,北京雾、霾天细粒子质量浓度垂直锑度变化观测研究2008 年首届环渤海地区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PPT。
2 毛节泰,雾霾天气及其监测研究,2008 年气象年会PPT。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2003 年11 月P23。
4 黄晚华,林浩,刘品高等,怀化市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中国气象学会2008 年年会论文集。
P2465 张爱群,北京
地区雾霾日年变化趋势。
中国气象学会2008 年气象年会P513。
6 李崇志,于清平,霾的判别方法研究。
中国气象学会2008 年年会论文集P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