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三走向整体的世界第9讲中古时期的世界——古代希腊与古罗马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6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览基本概念: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一。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人类社会走向融合统一。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再兴与发展政治上: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采用两种手段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与若干原则国际关系:早期殖民争霸(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英国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注意过程)。
法国援美抗英,英俄等国组织“反法同盟”和拿破仑对外战争,都体现了欧洲争霸的特点。
科学进步:近代科学产生,伽利略的实验科学与牛顿经典力学,形成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二.资本主义的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经济上:由于英国颁布《取消限制机器出口禁令》,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扩大到欧美,产生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也出现了经济危机。
思想上: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想;随着劳资矛盾加剧,产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上:资产阶级统治在更大的范围内确立,如俄国、德国、日本;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进一步发展,如法国、德国。
伴随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制度、市场、殖民地三块内容)。
阶级关系:劳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不断发展,如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则把这一阶段的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早期工人运动具有政治斗争为主、暴力斗争为辅,具有分散性、自发性的特点,其作用被马克思称之为“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
国际关系:为获取市场与原料,资本主义到处侵略,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文学艺术: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社会感到失望,产生浪漫主义文学、音乐;进而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绘画。
第9讲中古时期的世界——古代希腊与古罗马一、选择题1.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解析:材料中未涉及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强调公民必须具有集体意识,不是重视公民的个人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公民不可有‘私心'”“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说明雅典法律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C项正确;在雅典,拥有民主权利的仅仅是少数公民,不是所有人的社会地位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C2.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来看,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核心是确定了村社为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如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将军委员会等都以村社为基础而组织起来。
这( )A.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快速发展C.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解析: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垄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村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未体现村社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以此建立起来的制度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雅典城邦国家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前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答案:C3.“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 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解析:B对:由材料中公民承担国家公务,并且被认为是一段有益的人生经历,使“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等信息,可得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
第二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下)一世界古代史一、古代世界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二、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三、中古时期的世界(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二世界近现代史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4C—18C)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C60年代—20C初)三、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91)五、当代世界(1991—)第一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下)一世界古代史政治经济思想奴隶社会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农业、畜牧业古希腊:工商业发达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太阳历佛教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文精神1.经济: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推动人类走向文明阶段。
早期文明主要产生于大河流域,表明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深;2.政治: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古代各个文明各具特色,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古巴比伦建立君主专制,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雅典城邦产生民主政治,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繁荣。
两河流域发明楔形文字,出现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佛教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创造了数字;希罗多德被称为“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政治经济思想文明扩张,帝国兴起君主专制,行省制度罗马法希腊化1.经济:经济形态的差异,使各文明对外扩张方式有所不同。
2.政治:文明的对外扩展,推动古代帝国的兴起,战争在文明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波斯帝国继承君主专制制度,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制度,宣扬君权神授,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化,体现文明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地区间的文明相互影响。
罗马帝国扩张,完善了罗马法;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与西罗马。
高三历史中古世界知识点1. 中古世界概述中古世界,也称为欧洲中古时期,指的是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之间的时期。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罗马帝国的崩溃与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经济衰弱,军队士气低落,最终崩溃。
而东罗马帝国,也称为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延续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并且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3. 教父文化与基督教的传播中古世界是基督教的主要时期,教父们通过著作和辩论为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时期基督教逐渐融入欧洲社会,并成为统治者和人民信仰的宗教。
4. 查士丁尼时代与希腊罗马化拜占庭帝国的最盛时期出现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
查士丁尼一世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法律改革和建筑事业,塑造了拜占庭帝国的繁荣局面。
5.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查理曼帝国中古时期,法兰克王国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卡洛王朝的查理曼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创立者,他统一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碎片化的欧洲西部的统一帝国。
6. 清教徒与新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提出了不满于天主教教会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引发了宗教改革浪潮。
清教徒是新教的一个分支,他们在英格兰建立了清教国家,对欧洲的宗教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十字军东征11世纪至13世纪,欧洲基督教世界组织了一系列东征,目的是夺回圣地,并对中东地区进行殖民。
这些东征对欧洲和中东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带来了文化、商业和科技的交流。
8. 贵族与封建制度中古世界的社会结构以封建主义为基础,贵族占据了社会的顶层。
封建制度强调人们间的互相依赖和契约关系,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等级固化和农民的剥削。
9.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潮14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感兴趣。
这一时期也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和追求个体的幸福。
10. 中世纪农业革命中世纪的农业革命是欧洲农业史上的重要时期。
第九讲东西遥望——古代文明与中古文明的多元化世界真题考点定位命题统计命题要点2023年2022年2021年热考角度多元特征的古代世界文明①新课标·T8·《汉谟拉比法典》②新课标·T9·拜占庭帝国③湖北·T11·查士丁尼④湖北·T12·庄园制⑤湖南·T11·元首顾问议事会⑥湖南·T12·日本土地制⑦山东·T10·罗马建筑⑧浙江1月·T11·印第安文化⑨浙江1月·T12·罗马法⑩北京·T11·古罗马农业⑪北京·T12·德意志自治城市①浙江·T16·万民法②湖南·T11·雅典民主③浙江·T27·希腊政治④山东·T10·中世纪王权①湖北·T11·苏格拉底的小国寡民情结②福建·T11·古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③福建·T12·阿拉伯文化传播的影响④北京·T11·苏格拉底与雅典民主⑤山东·T10·雅典公民大会职能命题分析1.从命题形式看,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史料形式以文献史料为主,要求学生对史料信息进行获取和解读,突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能力的考查。
2.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围绕古希腊罗马文化考查。
3.从复习内容上看,古希腊、罗马文化是重点,但也不能放弃东方文化的复习。
基础体系构建综合线索梳理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是多元起源、古代世界的帝国的建立和扩展,世界农耕文明的不断扩展;中古时期,形成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文明形态。
线索一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和发展与交流(1)农牧业产生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产生、国家形成,人类迈向文明时代。
第9讲中古时期的世界——古代希腊与古罗马
一、选择题
1.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 )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强调公民必须具有集体意识,不是重视公民的个人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公民不可有‘私心’”“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说明雅典法律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C项正确;在雅典,拥有民主权利的仅仅是少数公民,不是所有人的社会地位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C
2.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来看,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核心是确定了村社为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如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将军委员会等都以村社为基础而组织起来。
这( )
A.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快速发展
C.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解析: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垄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村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未体现村社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以此建立起来的制度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雅典城邦国家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前就已经形成,故D 项错误。
答案:C
3.“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这意在说明雅典( )
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解析:B对:由材料中公民承担国家公务,并且被认为是一段有益的人生经历,使“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等信息,可得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
A错:材料没有反映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C错:雅典内政、外交等国家事务由公民大会决定。
D 错:材料中强调公民参与国家公务是一种教育,不是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B
4.“在梭伦、克利斯提尼等执政时,老百姓的权利虽有增加,但由于出席陪审团没有报酬,让有钱的人在法庭占尽优势。
”据此,伯利克里推行的津贴措施( ) A.培育了选民的心智B.防止了贵族的专权
C.损害了公民的品格D.扩张了平民的权利
解析:津贴有利于老百姓实施权利,而非培育心智,故A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与材料中“伯利克里推行”不符,故B项错误;津贴有利于老百姓实施权利而非损害公民的品格,故C项错误;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以克服“让有钱的人在法庭占尽优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5.《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解析:题干未提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的“空地”是公有财产,故B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奴隶主的所有权问题,故C 项错误;题干中“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的目的是“以便通行和犁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6.罗马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是嫁资名义上的所有人,对嫁资享有管理使用权。
在离婚时,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
这表明罗马法( )
A.促使婚姻更稳定B.以习惯法为基础
C.彰显了公平正义D.实现了男女平等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婚姻期间和离婚后财产的处置问题,彰显了公平正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7.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案规定: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应作债
款的本金计算,尚未还清的本金,分三年偿还;并规定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由平民充任。
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
A.债务奴隶制正式被废除
B.平民在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
C.贵族失去了司法垄断权
D.平民开始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解析:材料“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应作债款的本金计算,尚未还清的本金,分三年偿还”未涉及平民沦为奴隶的情况,故A项错误;据材料“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可知平民的权益得到保障,“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由平民充任”可知是平民取得的一定胜利,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平民的权益获得法律保障,而不是强调贵族失去司法垄断权,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公元前494年罗马平民第一次撤离运动标志着平民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故D项错误。
答案:B
8.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
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
这体现出罗马法( ) A.道德意识的法律化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通过法律塑造道德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解析:题干表明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作为社会道德意识,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体现出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之中,即罗马法具有道德意识法律化的特征,故A项正确;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契约关系以道德为前提,不是契约关系的道德化,也不是通过法律来塑造道德,故B、C两项错误;题干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商品经济关系,但不能说明罗马法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A
9.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
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可知,古希腊(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渐得到了强化
解析:根据材料“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古希腊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古希腊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无法反映,排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