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集成天线分析与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60
华为AAU的有源天线解决方案国内三大运营商经过十多年从2G到3G移动网络建设、升级、改造,相当数量的站点空间变得越来越紧张,新设备的增加将极大加重运营商的建站和运维成本,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宽带应用,需要运营商能迅速扩充网络容量以满足业务增长。
当前国内LTE建设迅速起步, 需要在现有的移动站点基础上,再加入一层LTE(FDD和TDD)网络,对站点机房空间,天面位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据华为内部调查和经验,大部分一线和二线城市45%左右的站点天面空间拥挤,无法新增独立天线。
在多频多模建网模式下,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站点资源,进一步提升网络容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宽带业务体验,成为各运营商面临的主要挑战。
以华为AAU为代表的有源天线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成为行业的趋势。
从90年代的GSM宏基站,到2004年华为首先推出分布式基站,华为一直通过基站形态的创新适应移动网络建设,在移动宽带MBB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解决天面获取难题的困扰,华为正在引领行业推动有源天线标准化。
AAU称做有源天线单元,如下图1所示,在多个频段组网下,传统方式需要选择两个RRU连接到一个无源天线, 采用AAU后,2个RRU集成到天线中,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AU。
图1 RRU和天线集成于一体的AAU对于一个已有RRU和天线的站点,如果要增加LTE业务,将需要新增加一套新的RRU、天线、以及相关的附件, 而华为的AAU解决方案可以将新频段的LTE RRU集成在AAU内部,同时集成原来的两副天线,如下图2所示。
图2 高度集成的AAU替换传统大量的零散部件华为的AAU,有效整合运营商的天面资源,简化了天面配套要求,将射频单元与天线合为一体,减小馈线损耗,增强了覆盖效果,更加适合多频段多制式组网的需求,有效保护了运营商比机房更重要的核心资产--天面资源。
采用AAU 解决方案后,整个天面变得简洁、可靠、稳定,带来的好处有:部署方便,节省空间,AAU尺寸和单频天线相当,降低选址和物业协调难度,同时集束线缆设计,AAU与原AAU连接仅需4根馈线。
宽带微带天线及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天线的研发和改进一直是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有两种天线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分别是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
这两种技术都具有天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多种无线通信场景。
然而,目前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本文拟对宽带微带天线及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原理和特点,探究其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宽带微带天线的原理和设计方法;(2)宽带微带天线的性能分析和优化;(3)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的原理和设计方法;(4)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的性能分析和优化;(5)两种天线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综合分析相关文献,了解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仿真分析: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对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进行仿真分析,评估其性能指标。
(3)实验验证: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的实验验证,验证其在实际通信场景中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预期成果(1)深入研究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的原理、性能、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对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的性能指标、优缺点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和建议。
(3)通过实验验证,验证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在实际通信场景中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2.意义(1)深入探究宽带微带天线和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天线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天线的分析报告1. 引言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并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辐射或从电磁波中提取能量。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对天线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其性能、特性和应用。
2. 天线的基本原理天线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辐射,使其能够传输信号。
接收天线从电磁波中提取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天线类型包括偶极子天线、喇叭天线、补偿天线等。
3. 天线的参数和特性3.1 增益天线的增益是评估其向特定方向辐射或接收信号能力的参数。
增益越高,天线在特定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或接收效果越好。
3.2 方向性天线的方向性指其辐射或接收信号的范围和方向。
有些天线是全向的,即在所有方向上都能接收或辐射信号,而其他天线是定向的,只在特定方向上有较强的接收或辐射能力。
3.3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天线与传输线之间的电阻匹配情况。
阻抗不匹配可能导致信号的反射和损耗。
因此,天线的阻抗特性需要与传输线的阻抗相匹配,以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
3.4 频率响应天线的频率响应是指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工作能力。
天线应具备较宽的频率响应范围,以适应不同频率的信号传输和接收需求。
4. 天线的设计和优化天线的设计和优化过程通常涉及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天线的电磁场分布和性能参数,可以快速评估设计方案的优劣。
实验验证通常通过天线测试台进行,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及天线的实际性能。
5. 天线的应用领域天线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无线电广播等领域。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会对天线的性能参数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配置。
6. 总结通过对天线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天线的基本原理、参数和特性。
天线是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设计优化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期待更高性能、更多功能的天线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
8-18GHz的Vivaldi天线的分析与设计范烨【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频带范围为8-18GHz的高增益Vivaldi天线阵元.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 V12.0对天线阵元的几何结构进行仿真优化,计算了天线的驻波系数、增益方向图等电性能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Vivaldi天线增益方向图对称性好,波束覆盖范围宽,增益高,可以很好地满足作为宽频带宽角扫描阵列单元的要求.【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4【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Vivaldi天线;宽频带;高增益;宽波束【作者】范烨【作者单位】兰州781厂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622超宽带技术在1970年得到深入研究并在无线领域得到应用。
20世纪80年代作了最广泛的研究,随着脉冲无线通信组成部分新的完善和对系统性能更好的理解,超宽带通信技术进入到成熟阶段,使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
现代超宽带系统对天线主要有四个要求[1]:(1)宽带特性;(2)波束对称;(3)天线单元要足够小,否则天线在最高频点方向图会出现畸变;(4)天线单元能够与印刷电路的收发模块集成,用以实现波束电扫描。
相对带宽大于25%是超宽带系统最大的特点。
以往传统的雷达一般相对带宽较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
宽带、超宽带、高稳定则是新一代雷达的关键技术。
超宽带天线的类型有对数周期天线、螺旋天线、变形双锥天线以及Vivaldi天线,而Vivaldi天线由于具有超宽频带特性。
除此以外,Vivaldi天线还具有副瓣电平低、增益适中、波束宽度可调等优点,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作为阵列单元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因此,研究Vivaldi天线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以及共形相控阵雷达的研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Vivaldi天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般由印制电路技术制成,利用微带线或带状线对阵元馈电作为阵元的一部分,每个Vivaldi天线都包含一个巴仑过度段。
高密度集成有源相控阵天线体系构架与设计方法摘要:从“砖式”和“瓦式”两种体制出发,探讨了新一代高密度集成有源相控阵天线的体系构架和特点。
然后研究了高密度集成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功能芯片集成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设计新技术和基于多通道集成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设计新技术。
最后给出了高密度集成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发展方向。
1 引言各种武器装备从来都是一代代地“纵向”发展的,到了信息时代则进入新阶段,即“横向一体化”或者说“集成”。
“横向一体化”源起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又称“水平一体化”或“水平整合”,是指企业收购或兼并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以扩大经营规模的成长战略,其实质则是提高系统的“结构级别”。
同样,有源相控阵天线技术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朝着结构集成、功能集成、以及平台集成的方向发展。
按照M. I. Skolnik 等人的定义[1],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共研制和生产了三代相控阵天线产品。
第一代是采用电真空器件的无源相控阵天线,例如美国爱国者系统中的MPQ-53 雷达和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中的丹麦眼镜蛇雷达。
第二代是采用分离器件的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主要型号有美国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中的铺路爪雷达和以色列的福康预警机雷达。
第三代是采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典型的代表有美国F-35 战机上安装的K 波段数据链相控阵天线和德国航天研发中心研制的“动中通”Ka 频段有源相控阵天线。
最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和集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砷化镓、碳化硅、氮化镓、锗硅等为基础材料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高速数字处理芯片得以实现[2-3],从而牵引了微波电路组装互联技术的发展。
目前,微波电路组装互联技术经历了分立电路到混合集成电路(HMIC)、到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到微波多芯片模块(MMCM)、再到三维微波多芯片组件(3D-MMCM)的发展[4],促进了有源相控阵天线朝着更高频段、更小体积、更优性能的方向发展。
有源相控阵的天线设计的核心:TR组件电子万花筒平台核心服务电子元器件:价格比您现有供应商最少降低10%射频微波天线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平台:让更多优秀的国产射频微波产品得到最好的宣传!发布产品欢迎联系管理,专刊发布!强力曝光!有源相控阵天线设计的核心是T/R组件。
T/R组件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不同形式集成电路的个数,功率输出的高低,接收的噪声系数大小,幅度和相位控制的精度。
同时,辐射单元阵列形式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文章转自:XingXing 雷达通信电子战1 芯片设计理想情况下,所有模块的电路需要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家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然而,由于系统对不同功能单元需求的差别,现有的工程技术在系统性能与实现难度上进行了折衷的考虑,因此普遍的做法是将电路按功能进行了分类,然后放置于不同的芯片上,再通过混合的微电路进行连接,如图所示。
一个T/R模块的基本芯片设置包括了3个MMICs组件和1个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如图所示。
•高功率放大器(MMIC)•低噪声放大器加保护电路(MMIC)•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和可调移相器(MMIC)•数字控制电路(VLSI)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T/R模块可能还需要其他一些电路,如预功放电路需要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以满足高峰值功率需求。
大多数X波段及以上频段T/R组件都采用基于GaAs工艺的MMICs技术。
该技术有个缺点就是热传导系数极低,因此基于GaAs 的电路需要进行散热设计。
未来T/R组件的发展方向是基于GaN和SiGe的设计工艺。
基于GaN的功率放大器可实现更高的峰值功率输出,从而提升雷达的灵敏度或探测距离,输出功率是基于GaAS工艺电路的5倍以上。
SiGe工艺虽然传输的功率不如GaAs,然而该材料成本较低,适用于未来低成本、低功率密度雷达系统的设计。
2 功率输出通常情况下,在给定阵列的口径后,雷达系统所需要的平均功率输出也基本确定了。
天线可实现的最大平均功率与每个TR组件的输出功率、T/R组件的个数、T/R组件的效率和散热等条件相关。
在无线电设备中,天线就是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是一种电与磁的能量转换器。
按方向性分类,天线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两种。
全向天线将能量信号平均辐射到所有方向上,由于能量被分散了,传输距离也较短。
而定向天线则将能量信号辐射到特定的方向上,由于能量更集中,因此在该方向上传输距离会更远。
图1 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图1 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按材质或结构,天线又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常见的是:PCB天线(板载天线)、陶瓷天线、棒状天线等。
致远电子推出的ZLG52810蓝牙模块,使用的就是PCB天线,这类天线集成在产品内部,可以大大减小对客户产品尺寸的要求。
那么,要如何评估一款天线性能的优劣?下面介绍天线的几个主要参数:1. 工作频率工作频率是天线最基本的参数,代表该天线能够辐射或接收的信号频率。
天线的工作频率一般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称为天线的带宽。
例如某个天线的带宽是2.3GHz~2.5GHz,则它能够将该频段内的信号有效辐射出去或接收进来,而该频段外的信号例如2GHz,则无法通过该天线辐射或接收。
不同技术的产品,需要选择相应工作频段的天线,才能正常工作,例如:● 蓝牙是2.402~2.480GHz;● Wi-Fi是2.412~2.472GHz;● Lora是470~510MHz。
图2 Wi-Fi天线的工作频率测试图2 Wi-Fi天线的工作频率测试2. 增益天线是无源器件,它并不会增大信号强度。
和PA的增益不同,天线的增益通常指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增益值,可以理解为天线在特定方向上的辐射能力,增益越大,天线辐射的能量也越集中,在相应方向上辐射能力越强,信号传输距离越远。
广州致远电子推出的ZM602系列Wi-Fi模块所设计的PCB天线增益达到了3.3dBi,空旷环境下最远通讯距离达到了450m,传输距离优于市场上绝大部分的Wi-Fi产品。
3. 电压驻波比电压驻波比(VSWR)是表征端口阻抗匹配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射频功率从功率源通过传输线到负载(天线)的效率,是驻波中最大电压与最小电压之比。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集成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天线技术的进步和集成设计的优化。
天线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和性能。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集成设计是一项关键技术,它旨在实现天线的高性能、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本文将从天线集成设计的原理、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理天线集成设计是指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天线结构中,以实现对多种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这种设计通常涉及到天线的结构优化、材料选择、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使天线在频谱利用率、天线增益、辐射方向性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二、优势1. 小型化:通过集成设计,可以将原本需要多个独立天线完成的功能整合到一个天线结构中,从而减小了天线的体积和重量,适应了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的趋势。
2. 多功能化:集成设计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共存,比如在同一个天线结构中实现对不同频段的支持,或者同时实现通信和定位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成本效益:相比于多个独立天线的设计,集成设计可以减少材料和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系统的总体成本。
三、应用天线集成设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机天线:手机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终端设备,而手机天线的设计对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集成设计,可以在手机内部实现多种功能的天线结构,如主天线、分集天线、天线阵列等,从而提高了手机的通信性能和用户体验。
2. 基站天线: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设备,基站天线的设计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采用集成设计可以实现对多个频段的支持,提高了基站的通信能力和适用范围。
3. 车载天线: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载通信系统对天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集成设计,可以在车载天线中实现对多种通信制式的支持,如4G、5G、Wi-Fi等,满足了车辆通信需求的多样化。
综上所述,天线集成设计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通过优化天线结构和功能集成,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灵活性,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集成振荡器式有源天线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振荡器和天线集成在一起。
小型化设计通常要求将多种器件集成到普通、紧凑的结构中。
为了评价没有辐射特性干扰下的有源天线振荡特性,经过校准的传感器被放置在天线的辐射边沿,该天线具有最高电压。
正如所示,在实现振荡频率调整后,满足了目标设计指标。
振荡器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通常是正弦波或方波)的电子元件。
其构成的电路叫振荡电路。
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
振荡器式有源微带天线集成了具有微带天线的有源器件来产生稳态振荡。
该振荡器采用有源器件的负阻特性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射频功率。
已经研制成功这种有源天线的集成版本来用于在低功率水平的传感器应用。
进一步的研究已设法克服这种固态源设计的功率限制,这是因为结合空间电源技术。
该振荡器包括了结合微带天线的有源器件,该天线同时既是确定振荡频率的负载,又作为向空间辐射产生射频功率的器件。
适当选择有源器件的工作点对工作性能而言很重要。
对于振荡器式有源微带天线,有源器件可以是二端器件,例如,IMPATT器件和Gunn二极管,或者也可以是三端器件,例如金属-外延-半导体场效应管晶体管(MESFET)、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以及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器件。
一般来说,每类固态源有利也有弊。
二端器件适合毫米波频率的高功率应用,但具有低直流到射频转换效率,需要在电路与系统设计中认真注意散热。
另一方面,三端器件可以提供高的直流到射频转换效率和低噪音指数,但降低了功耗水平。
微带天线具有适度尺寸、小外形,以及平面形状的优势,造就了低生产。
X波段高性能有源集成天线设计
戚贺;耿军平;王堃;梁仙灵;朱卫仁;樊婷婷;金荣洪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10
【摘要】设计了一种带有收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的有源集成天线.收发开关基于PIN二极管设计,采用非对称拓扑结构和阻抗变换网络实现了低插损和高收发隔离的特性.协同设计天线、收发开关及低噪声放大器(LNA),省去了天线与收发开关之间的匹配网络,并简化了收发开关与低噪声放大器之间匹配网络的设计.实际加工的有源集成天线测试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7.8~8.1GHz频率实现了良好的匹配和辐射性能,且结构紧凑.
【总页数】6页(P1249-1254)
【关键词】有源集成天线;PIN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协同设计;直接匹配
【作者】戚贺;耿军平;王堃;梁仙灵;朱卫仁;樊婷婷;金荣洪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20
【相关文献】
1.一种C波段宽带二维扫描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设计与实现 [J], 孙慧峰;邓云凯;雷宏;焦军军;石力
2.C波段有源接收天线子阵的设计 [J], 孙竹竹;廖欣
3.基于基片集成波导馈电的Ka波段渐变缝隙天线设计 [J], 郝宏刚; 李江; 张婷; 阮巍
4.X波段和C波段地基和舰基多功能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方案 [J],
H.Moschuring;A.Brunner;E.Kress;郭燕昌
5.X波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设计 [J], 杜小辉;李建新;郑学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射频收发信机是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往往决定了整个通信系统的运行效果。
由于现代通信系统对于通信信号的传输速度、可靠性、带宽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射频收发信机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而有源一体化天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线技术,可以在射频收发信机设计中起到较好的优化作用。
因此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设计的算法和实现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设计理论和原理研究。
深入探讨有源一体化天线与射频收发信机的结合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理,摸清其性能优劣势,为详细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设计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算法研究。
在设计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时候,需要考虑天线和射频信号处理的实时性、信噪比、误码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设计算法进行研究,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3.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硬件实现。
选取适当的芯片、模块和器件进行系统硬件设计和实现,完成信号调制解调、信号放大、滤波、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功能的实现。
4. 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性能测试。
通过对设计实现的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如信号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功率控制等方面的测试,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研究计划第一年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设计理论与原理研究,并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第二年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算法的研究和初步测试,并开始进行硬件设计与实现第三年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硬件的实现,并进行性能测试和改进2. 进度安排第一年完成前期研究、文献调研和设计方案的确定第二年进行算法研究、初步测试和硬件设计工作第三年完成硬件实现和性能测试,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将产生以下成果:1. 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与射频收发信机的结合方式和相互作用原理的探讨,完善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理论基础2. 研究设计高性能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的算法,实现最优化设计3. 完成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硬件设计和实现,形成实用型产品4. 对所设计的有源一体化天线射频收发信机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五、参考文献1. 许诚,民用卫星通信系统核心部件研究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年2. 马亮,基于天线的射频前端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年3. 王林,射频/微波通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4. 刘峰,基于有源天线的射频收发机设计,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5. 杨杰,基于有源天线射频收发机的跨层设计,电信科学,2020年。
有源天线原理
有源天线原理是指通过提供外部能量源来增强天线的信号发射或接收能力。
与无源天线相比,有源天线具备自带的放大器,可以放大输入信号的强度,并提高天线的效能。
有源天线通常由天线元件和放大器两部分组成。
天线元件是负责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接收模式)或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发射模式)的部分。
而放大器则是负责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增强的部分。
有源天线的放大器可以是放在天线结构内部,也可以是放在天线附近的外部。
有源天线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接收模式下,外部的电磁波通过天线元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信号通过天线内部的放大器被放大增强。
最后,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接收设备(如无线电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码。
在发射模式下,输入的电信号首先被天线内部的放大器放大,然后信号通过天线元件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到空间中。
这样,信号的功率得到了增强,可以更远地传输和接收。
有源天线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放大器来增强信号强度,从而提高了接收或发射效果。
而无源天线则没有这个能力,其接收或发射效果受限于天线本身的性能。
因此,有源天线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和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