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五辛盘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人过年吃什么古代人过年吃什么“五辛盘”——古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凉菜隋唐时期“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到隋唐时代,魏晋时期形成的过年食俗被进一步强化。
《荆楚岁时记》提到的南朝人过新年餐桌上常见的“椒柏酒”“屠苏酒”“五辛盘”,均为隋唐人所接受,并发扬光大,特别是“五辛盘”这道菜,在中唐以前,时人过新年时必吃。
所谓“五辛盘”,就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等五种香辛蔬菜,装在一个盘里子食用,有点像今天过年餐桌上的素菜冷拼盘。
这个拼盘的营养价值,全在于其保健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
”他在《养生诀》中也称,“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
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的时节,气温仍较低,人们极容易患感冒生病,而这五种蔬菜都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的功效,能起到预防时疫流感的作用。
所以,正月初一吃“五辛盘”在隋唐时特别流行,是少不了的一道冷菜。
魏晋时吃“五辛盘”一般放在正月初一的早晨,即晋周处的《风土记》中所谓:“当迎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而求福之中。
”唐代是不是一早上吃,似乎尚无记载。
中唐以后,又流行起了“春盘”。
春盘又称春饼,是在“五辛盘”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在五辛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
之所以称“春盘”,是取其生发迎春之义。
《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
”从这段文字中透露出的制作方法来看,如今同样盛行的炸春卷或源于春盘。
不过春盘不是在正月初一食用,是立春日的必食。
杜甫《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记述的就是这种立春食俗。
可以说,“五辛盘”是中国古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冷菜,明嘉靖福建《漳平县志》中便称:“人家无贵贱,咸御鲜衣,诣所亲贺岁,主人辄出辛盘与其款洽,过此日以为常。
”意思是过年家里来人,必定端出五辛盘待客。
明代“五辛盘”的菜品比唐代有所调整,明代名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立春时节话“五辛”葱蒜韭姜芥
五辛,即葱、蒜、韭、姜、芥,是中国菜肴中常用的香辛料。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农历正月初四或初五之间,也就是每年的2月3日或2月4日之间。
这一天,春天正式开始了,人们开始期待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在这个时候,说一说五辛是非常合适的主题。
葱是立春时节非常重要的一种食材。
葱的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葱的功效不仅可以驱寒除痹,还可以增强人的食欲,有助于胃肠消化和吸收。
葱还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葱还富含维生素C
和钙、铁等微量元素,对于保护视力、促进血液循环都有益处。
蒜也是立春时节不可或缺的一种食材。
蒜的性味辛、温,有温中解毒、杀虫排脓的功效。
蒜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蒜还可以降
低胆固醇、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蒜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帮助清
热解毒,保护肝脏。
蒜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对于预防肠胃癌、乳腺癌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辛,不仅是立春时节的重要食材,也是中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在烹饪中,
五辛的独特香气和味道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增加食欲。
五辛也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立春时节,我们可以适度地食用五辛,享受春天的美好。
立春时节有什么农事活动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那么立春时节有什么农事活动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立春时节有什么农事活动一、畜牧注意做好栏舍保暖工作。
做好耕牛保膘工作,在喂青干草同时,适当增加糠麸饲料。
长毛兔虽有很强的保温能力,但在拉毛过程中,注意只拉半身毛,防止受冻生病。
特别要注意幼畜禽保温工作,防止畜禽胃肠道疾病与呼吸道疾病发生。
家畜饮水严禁喝冰冻水或凉水,最好用温水或水井水为宜。
做好牲畜外来疫源的预防工作,尤其是春节前后,生猪上市量增加,特别要注意流通领域和牲畜交易市场中的疫情动态,同时,猪、牛、羊等偶蹄兽家畜尚未防疫的,要补注牲畜疫苗。
二、蔬菜1春季大棚瓜菜育苗瓜类于立春前后电热温床营养钵播种,选用早熟、丰产、开展度小、节间短、适宜于密集搭架、雌花出现早且着生密、易于坐果、耐低温弱光、耐潮湿、抗病性强等特性的优良品种。
2大棚果菜定植⑴茄果类。
如番茄早熟栽培,可于立春后定植。
⑵瓜类。
于立春后分期分别定植于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中棚扣小棚覆盖栽培。
3露地蔬菜培育管理⑴主要做好施肥,雨后排水,碗豆搭架等工作。
已成熟蔬菜,要及时采收。
⑵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青菜、萝卜等)的采种田,要做好追肥和田间去杂工作,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
4春季大棚瓜菜管理春季大棚瓜菜是指采收期在3月至7月上旬的瓜菜。
大部分瓜菜品种在立春后进入营养生长期,茄果类蔬菜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同时。
做好以下培育管理工作:⑴保温防冻。
早春季节的冷害和冻害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植株旺盛的生长,加上人为管理中水、肥的增加,使植株的抗寒力显著下降。
立春后仍有较大的寒流,使温室内茄果类蔬菜产生冻、冷害。
为此,要继续做好防寒抗冻工作。
茄果类蔬菜已经有了较大生长量,必须在大棚内进行二道膜覆盖。
瓜类因比茄果类更容易受冻,除采用二道膜覆盖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强抗御大棚四周的冷气侵入;尚在育苗阶段的瓜类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稻草帘或无纺布,增强保温能力;如遇强冷空气来临,一定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立春时节话“五辛”葱蒜韭姜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季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
一些食材也因此成为春季的节庆之食。
在中国,许多人习惯在立春这天吃“五辛”,即葱、蒜、韭、姜、芥。
这些食材除了独具特色的味道,还有许多医学上的功效。
以下是关于“五辛”的一些介绍。
1. 葱葱是最常见的一种五辛,其味辛、甘、温,有散寒、温中、除湿的功效。
在旧时,人们常把葱作为防疫消毒的保健品。
葱含有挥发性辣素,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以抑制发病细菌的生长。
此外,葱还能增强肝、脾、胃的功能,对于预防胃肠道疾病、促进食欲有一定的帮助。
2. 蒜蒜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五辛。
蒜有辣、温、微苦的味道,具有抗菌、杀菌、驱虫的作用。
中医学家认为,蒜对于治疗感冒、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十分有效。
而且,蒜还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保持健康十分重要。
3. 韭韭又叫韭菜,是常见的调料之一。
韭的味道辛、温,性温,能够暖肝,散寒,通经,补气。
中医学中,韭属于温补品,有一定的理气作用。
在春季,由于冬季寒冷,人体气血循环不畅,韭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健康作用。
而且,据说韭还能够提高性能力,这也是许多人喜欢食用韭的原因之一。
4. 姜姜是中草药中的常用食材。
姜有辣、温、甘的味道,能够祛寒,止痛,发汗,解毒等。
在东方传统医学中,姜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等病症。
此外,姜还能够保持肠道健康,增强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侵入,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
5. 芥芥又叫芥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
芥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能够刺激人体的味觉神经,增强食欲。
在中医学中,芥属于发散品,能够发汗、散寒、通经、解毒。
一些研究表明,芥还能够预防某些癌症,比如胃癌和肝癌等。
以上介绍了五种常见的五辛,这些食材经过合理的烹饪方式,可以使它们的营养成分被更好地吸收。
但需要提醒的是,五辛吃多了会有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容易上火的人群来说,需适量食用。
古时候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春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你知道古时候过春节的习俗吗?下面店铺就告诉你古时候过春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古时候过春节的习俗儿童卖痴呆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
教坊自乐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
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
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拜年送名片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
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宫中赐银幡《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南宋沿习了北宋风之风,《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初七饰梅花妆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
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
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馈春盘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五辛盘又称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果饼、糖果等汇集在一个大陶盘里,亲友间相互馈赠、共同享用,取生机蓬勃、迎春纳福之意。
古代春节食俗先秦吃“麦饭”,唐朝以后米面才普及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
米饭、馒头、面条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先秦时期,中国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五谷”中的粟、黍、稷,第一个对应的可能是“小米”,后两个则可能是“黄米”。
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之一,但长期不被重视,吃的话,也只是用麦粒煮饭,制作“麦饭”。
立春吃什么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立春吃春盘自唐朝起至,民间还广泛流传存有喝春盘的立春食俗。
例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撰的《岁时广记》一书惹来唐代《四时宝镜》记述:“公春日,都人搞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盘一词也屡载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例如诗人岑参在《送来杨千趁岁前往汝南郡觐省便结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到:“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至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广泛,北宋小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到这一习俗,例如“沫乳花沉午盏,蓼茸蒿笋先行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加尔唐普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小诗人陆游在其《[美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公春日并作》两词中亦分别存有“刚好春盘粗生菜”、“春盘春酒年年不好”这样的诗句。
至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
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卤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跳和合菜皮,并任生食水红萝卜,谓之‘咬伤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
立春习俗吃什么本文是关于立春习俗吃什么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时间点一般在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应该吃什么呢,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立春习俗吃什么【篇一】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吃春盘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
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如“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
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
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春季节气饮食作者:琚萌萌林小仙王东亮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4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2024年2月4日是立春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立春标志着冬季已经过去,春季即将来临。
那么,春季养生有何注意事项?在春季的六大节气中又有何传统的养生饮食习俗呢?春季养生注意事项1.起居有常,以应生发之气。
《黄帝内经》中的“夜卧早起”指的是相对于冬季,春季应适当晚睡早起,但不应晚于23:00。
《老老恒言》载:“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也”。
肝胆与春季相应,子午流注理论认为,肝胆子时(23-1时)、丑时(1-3时)最兴奋,各脏腑的血流经肝,肝胆在此刻发挥的作用达到最高峰,故春季尤其是肝病患者应在这段时间睡觉。
而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早起有利于身体阳气生发,以7点前起床为宜。
2.防寒保暖,以绝风邪之患。
春季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也较大,阳气生发,人体腠理疏松,外邪易侵袭人体致病,此时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春季服饰要使体表处于温暖、微欲其汗的感觉,利于阳气外行。
颈背是人体督脉所在,主一身之阳,应该注意保暖。
三条阴经会于脚部,脚是身体中对寒冷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故要注重对双脚的保暖。
此外,风为春季主气,风邪为百病之长,容易夹杂各种致病因素,侵害人体而发病,若不及时治愈,夏季就易出现腹泻等肠胃病。
因此,春季躲避风邪很重要。
3.调情怡性,以畅升降之机。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一冬,至春日发泄,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养生发之气,保持心情舒畅。
肝属木,木旺于春,其气主升,由于肝喜疏恶郁,因此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行而成疾。
要想肝脏强健,就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以防肝气郁结。
《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毕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赞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卷一个春饼,咬一口春天作者:王蕾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2年第02期立春一到,日变暖,风变柔,空气逐渐湿润,万物陆续复苏。
因为疆域辽阔,大江南北的春天或许不会在同一天抵达,但在应时而吃上,中国人绝对是心有默契:来一摞春饼,把春天卷起来吃掉!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有“开始”的意思,立春还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从周朝开始,立春那天,皇帝要计算好时辰,郑重地举行“祭日大典”。
而春天是播种的关键时期,在农耕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普通百姓也十分重视立春,形成了不少有趣的民间习俗。
自先秦时期开始,历代最高统治者都会在每年春季“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县府的开耕仪式由县官主持,乡村的春耕仪式由民间组织主持。
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为象征,由春官执鞭打牛,又叫“打春”“迎春牛”,打的时候还会喊着吉祥话,如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既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也是一场喜庆新春的集体狂欢。
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春鸡”,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
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女人们则戴春燕、春蝶和春蛾。
立春戴春燕在晋代就已经相当普遍,《荊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
”山西《翼城县志》载:“士女剪彩为燕,名春鸡(燕),贴羽为蝶,名闹蛾,缠绒为杖,名春杆,各簪头上,以斗胜焉。
”立春日,宫廷还会摆设一场春宴,宴上摆着五辛盘,因为辛与“新”同音,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吃这一场春宴,也叫“咬春”。
从北宋至明、清,都有皇帝在立春前后向百官赐春盘的记载。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也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另外,还有游春、报春、春社、贴宜春字画、吊春穗等。
从这些祖祖辈辈延续不断的迎春活动中,人们得到一种生命活力的释放,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
立春时节有什么习俗活动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立春的习俗活动。
那么,立春有什么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立春的活动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1、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
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2、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
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3、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4、迎春立春习俗: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野外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
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
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
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立春吃什么风俗食物立春吃什么风俗食物1、春盘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
《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
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
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
2、春饼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调鼎集》一书中曾记载了春饼的制法:“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应时菜心,油炸供客。
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
”这是清朝的吃法。
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食用,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3、春卷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
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
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
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4、萝卜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五辛盘”是什么菜?为什么立春要吃“五辛盘”?我们都知道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四季更替,春天到来,万物也将进入到生长的季节。
现代对于立春已经没有太多讲究了,但古人是非常重视立春的,当时还专门建立起了一种立春饮食风俗,例如在晋朝时期,有一道名叫“五辛盘”的菜,就是立春的馈赠菜品。
那五辛盘里是有哪些蔬菜呢?想必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比较好奇,那下面就来讲讲古代立春会准备的食材,一起了解看看吧。
春节之后,就意味着春天越来越近了。
冰冻的河流会逐步解封,春风如同暖流化开了冰冻已久的植物体温。
“立春,四时之卒始也。
”《史记》以简明的笔触写下来立春的重大象征的节日意义。
因为这一天“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因此立春成了人们对美好季节的最大期盼。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对于立春就已经进行了相当隆重的仪式。
当时的经典《礼记》给后人留下了比较全面的记载。
在立春这天,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浩浩荡荡的排成长队去东郊举行祭祀活动。
而被祭祀的主角是“句芒”的春神,他主管东方,因此被视为一年丰收与否的决定性神灵,于是向他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项祭祀活动到了汉代依旧成为重要的国家大典,由于句芒属于草木之神,又称之为“青帝”,因此汉朝官员在迎祭句芒时,所有着装和祭祀之物都要用青色,官员也要戴上青色的头巾,在春风的浮动下,大汉人头攒动掀起了一股股青色的海洋画面。
如果当时油菜花刚刚发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然而,对于绿色的渴望却在《四民月令》中就被警告:“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
”因此这时候的节气还是过冷,要人们在品尝春味时要注意不可贪嘴。
此后研究春天的吃食越来越丰富,有美食者因此还发明了一种叫做“五辛盘”的春菜,这或许是五种早春野菜的荟萃。
在西晋时,就有了“元日造五辛盘”的记载,据说吃了这个便可去除冬季以来的火气,“发五藏之气”。
然而这个“五辛”到底是哪五个野菜却一直不甚明了,后人想必也不能猜测出具体信息,但是这种美好的境界却让后人羡煞。
“冷门”的古代节日食品吴迪/文在古代,每逢传统节日,人们总是会品尝一些特殊的食物,以庆祝这个重要的时刻。
这些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通常会被赋予许多含义,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敬,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这样的传统在今天依然延续着,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一些非常“热门”的节日食品,像春节的饺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那么在古代,有没有什么食物是今天已经不太常见,让现代人感到比较“冷门”的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番。
上元节的面茧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又称为元宵节。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元宵都是上元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圆圆的外皮裹着香甜的内馅儿,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除了元宵,唐宋时期的民间还流行一种节日食物,叫作面茧,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馅儿的馒头,做成了蚕茧的样子,也因此而得名,在《天宝遗事》中就有“上元日造面茧”的记载。
当时还有一种习俗,一些官僚家庭在制作面茧的时候,会在馅儿中放置写有官品的竹签或木片,面茧做熟后,人们如抽签般随意取来吃,吃到写了哪种官品的面茧,就预示着将来官位的高下,有一种占卜的意味在其中,这种面茧也被称为“探官茧”。
除了上元节,人们在立春的时候也会吃面茧,而这一天制作的面茧,则称为“探春茧”。
24国学端午节的五色水团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除了众所周知的粽子,古人在这一天还会吃一种食物,叫作水团,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的团子,也称为白团。
水团会被制作成不同颜色以及花果人兽等各异的形状,称为五色水团。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粽子、五色水团、茶酒等供奉在门前,可见在当时,五色水团大概是一种和粽子地位相当的节日食物。
宋代的邹浩就曾写有诗句,描述了端午节时,有朋友相赠美食美酒的愉悦心情:“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端午节这一天,恰好有朋友送来了水团和粽子,更有斟满的美酒,真令人喜悦而沉醉。
古人过年的活动晋朝时候春节的风俗:馈春盘“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
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
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
”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
”五辛盘就是春盘。
唐朝时候春节的风俗:饰梅花妆“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此风俗传至唐朝,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
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宋朝时候春节的风俗之一:燃爆竹“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
但它怕竹子爆声。
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
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
《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余不绝。
”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
宋朝时候春节的风俗之二:教坊自乐“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
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
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生意,“官私妓女,顾倩只应”。
立春时节话“五辛”葱蒜韭姜芥【摘要】在立春时节,五味调和体质,葱蒜韭姜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
葱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的作用,是冬春时节的养生佳品;蒜则有消炎杀菌、预防感冒的功效;韭则可驱风散寒,补肾益阳;姜能祛湿散寒、理气健胃;而芥则可解腻开胃。
五味调和,养生正当时。
在立春时节,五辛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寒冷,还能调节气血,符合季节气候变化的需求。
在传统养生文化中,五辛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通过多样化的食用方式,人们能更好地享受五辛所带来的独特风味,以及身体健康的双重享受。
立春时节,让五辛成为你餐桌上的“宠儿”,用它们伴你度过一个健康美好的春天。
【关键词】“五辛”、“葱”、“蒜”、“韭”、“姜”、“芥”、“立春”、“养生价值”、“药用功效”、“烹饪技巧”、“保健作用”、“食用方法”、“重要性”、“传统养生文化”、“食用方式”、“多样化”、“功效”1. 引言1.1 立春时节话“五辛”葱蒜韭姜芥立春时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也是我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在这个时节,人们早已开始注视着春天的脚步,寄托了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而与立春时节息息相关的“五辛”——葱、蒜、韭、姜、芥,更是人们在这个时节里喜爱且重要的食材。
葱、蒜、韭、姜、芥,每一种食材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功效,不仅可以滋补身体、驱寒暖胃,还可以帮助人们增加体内的免疫力,抵御寒冷天气带来的疾病。
在立春时节,这些“五辛”更加被人们认为是适合食用的食材,以保障身体的健康和幸福。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逐一探究这些“五辛”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立春时节的重要性和传统养生文化中的地位。
愿“五辛”与您共度一个健康愉快的春季。
2. 正文2.1 “五辛”的概念与特点“五辛”是指葱、蒜、韭、姜、芥这五种调味品,它们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五种调味品不仅在烹饪中被广泛应用,还被佛家和道家视为能够辟邪驱鬼的神圣之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篇一:二十四节气之立春饮食习俗二十四节气之立春饮食习俗春饼立春吃春饼历史悠久。
据载六朝元旦吃五辛盘(五种辛荤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
现扬州人立春时也吃五辛:新葱、韭黄、蒜苗、萝卜、芫荽。
唐初饼与生菜以盘装之,称春盘,因与五辛盘有渊源,也叫辛盘,宋时改叫春饼,现也叫薄饼、荷叶饼、片儿饽饽等。
元《饮膳正要》春盘面由面条、羊肉、羊肚肺、鸡蛋煎饼、生姜、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种原料构成。
明、清时在饼与生菜外兼食水萝卜,谓能去春困。
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
卷春饼的菜称为和(huo)菜,其中必有绿豆芽、粉丝、菠菜心、韭黄、鸡蛋。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
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
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
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春卷立春时台湾的基隆和彰化外海都可以捕获到丰富的黑鲳鱼和白带鱼。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叫节分。
这天要把沙丁鱼的头插在棟树枝上立在门口,驱除不祥。
据说每逢节分时鬼要从阴曹地府出来,给人带来灾祸,这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风俗。
人们首先把炒熟的黄豆供上神龛,到晚上打开门和窗户,一边儿喊鬼出去,福进来,一边撒豆子驱鬼。
为了不让福逃走,撒豆子要马上关门关窗,然后全家一起抓剩下的豆子,最好抓比自己年龄多一个数的豆子,然后把它吃掉,这一年就会福星高照。
篇二: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立春吃五辛盘,开启一年的健康!
今天中午11:58就立春啦!
立春,自古以来就是一年新开始的日子,也叫做“春节”。
现在的春节是在1914年确立的,但是名字已经与其设立的本来意思不同。
不过,普通百姓是不管这个道理的,只要到了节日,必然要庆祝一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美食了。
如今立春之日,通常南方人吃春卷,北方人吃春饼,内里的馅料多种多样,荤素各异。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在立春这天还会吃“五辛盘”。
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
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
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
吃“五辛”,迎新春,除了有讨口彩的含义,背后更有深刻的医理相伴。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立春之后,地气开始转变,阴消阳长,古人就顺着天时的转变,顺势而为,通过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配合,使身体的节奏能够与大自然的脚步相吻合,从而使身体达到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健康而言势必事半功倍。
从饮食而言,辛味食物可以运行气血、发散邪气,对于养阳和调动机体正气、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立春之日如若能够吃些这类食物,非常有利于体内肝气的生发。
最初五辛盘的食材分别为大蒜、小蒜、韭菜、芸薹(即油菜)、胡荽(即香菜)。
大蒜,古代称为葫,汉代时从西域传入中国。
生辛热,熟甘温。
除寒湿,下气暖中,消骨化肉,破恶血,攻冷积。
小蒜,古代称为蒜。
辛温下气,止痛,杀虫。
韭菜,辛甘温。
暖胃补肾,下气调营。
韭以肥嫩为胜,春初早韭尤佳。
芸薹,就是油菜。
辛滑甘温。
散血消肿,破结通肠。
胡荽,就是香菜。
辛温,散寒,辟邪解秽,杀虫止痛,下气通肠,杀鱼腥。
不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嫰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春之意”。
所以,五辛盘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蔬菜的嫩芽,比如香椿芽、豆芽、柳树芽等等,都是非常恰当的食材。
在吃五辛盘的时候,将这几种菜装入盘中,做凉菜食用。
不能直接吃的菜,需要稍微用水焯下。
不过建议怀孕、产后的妇女,疮、痘、大病初愈之人忌之。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黄帝内经有云》“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所以,在这个节日中,提倡大家最好素食,不吃肉类,因为吃肉就需杀生,当人杀心起时,肝气的生发也随之被杀掉了,对你自身也不好,这是相互的。
因此,在春天,杀戮之心是要不得的,同时对于那些在感情受挫折的人来说,在这个日子之后也应该打起精神头,抛开过去,好好筹谋新的一年,开始一段崭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