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期末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哲学与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哲学与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A. 个人修养B. 社会和谐C. 政治权力D. 经济利益2.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主张的政体是:A. 君主制B. 民主制C. 贵族制D. 哲学王制3. 以下哪项不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A. 形式因B. 目的因C. 物质因D. 效果因4.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要体现了:A. 个人自由B. 社会秩序C. 政治理想D. 经济繁荣5.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 矛盾B. 必然性C. 偶然性D. 目的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的“先验”与“后验”概念的区别及其意义。
2. 描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并解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 阐述“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可行性。
2. 分析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并讨论它在当代社会劳动关系中的应用。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案例,并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案例:某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助手,该助手能够进行多语言对话,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用户数据以优化服务。
然而,这引发了关于隐私权、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伦理的广泛讨论。
请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人工智能与人类主体性的关系- 数据收集与个人隐私权的界限- 人工智能在文化多样性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 保持答题纸整洁,字迹清晰。
-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以上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哲学与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
祝考试顺利!。
《中国古代哲学》检测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哲学检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 孔子2.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A. 《道德经》B. 《论语》C. 《庄子》D. 《孟子》答案:A. 《道德经》3. “仁者爱人”是哪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 孔子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D. 墨子二、填空题1. 《孟子》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______。
答案:孟子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______。
答案:《道德经》3.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讲述______。
答案:仁4. “五行说”中,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最早出现在______的思想中。
答案:阴阳家三、简答题1. 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常,强调君子人格的培养,重视孝道,提倡礼治,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主张“仁者爱人”。
2.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道”的概念,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主张清静无为,减少私欲,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世界和谐。
四、论述题1. 论述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兼爱即无差别地爱所有人,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节用提倡节约反对奢侈,尚贤主张选用贤能之人治理国家。
墨家学派的影响主要在于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墨子的尚贤思想也被后世引用,如唐代的科举制度。
---以上是中国古代哲学检测题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以下与“殇子”含义相近的一项是()。
(1.0分)1.0分•A、失去母亲的小孩••B、失去父亲的小孩••C、刚出生就夭折的小孩••D、悲伤的小孩•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2《尚书.洪范》中提到的“五福”指的是()。
(1.0分)1.0分•A、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B、福、禄、寿、喜、慈••C、貌、言、视、听、思••D、财、官、寿、禄、才•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3“知行合一”这一概念是由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1.0分)1.0分•A、王夫之••B、朱熹••C、顾炎武••D、王阳明•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4乾卦“用九”的爻辞为()。
(1.0分)0.0分•A、飞龙在天,利见大人••B、潜龙勿用••C、见龙在田,利见大人••D、见群龙无首,吉•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5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哲学家是()。
(1.0分)1.0分•A、卢梭••B、康德••C、马克思••D、费尔巴哈•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6“庄周梦蝶”故事中的“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中的“蘧蘧然”形容的是以下哪种状态?()(1.0分)1.0分•A、高兴的样子••B、惊疑的样子••C、失落的样子••D、心有不甘的样子•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关于《周易》,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0分)1.0分•A、为孔子所作••B、又名“十翼”••C、分为经部和传部••D、是一部记载古代自然现象变化的科学著作•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表达了()的崇高气节及其对中华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
(1.0分)1.0分•A、顾炎武••B、章太炎••C、王夫之••D、朱熹•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9关尹属于以下哪个学派?()(1.0分)1.0分•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0“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一句,出自()。
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研究存在、知识、价值和实践等最一般性问题的学科。
它通过理性思考和系统分析,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真理和本质,以及人类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哲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存在、知识、价值、意义、道德、心灵、宇宙等一切最基本的问题。
它关注普遍性、综合性和最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力图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3.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存在的最一般性问题。
它试图探究现实世界的本质、一切事物存在的原因和属性,关注超越经验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涉及本体论、存在论、否定性思维等课题。
4. 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道德和人类行为规范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责任、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探讨权利、义务、责任等道德观念,并试图回答人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
5. 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学科。
它关注思维的规律、判断的正确性、推理的有效性等问题,研究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语法、语义和语用。
二、论述题1. 对于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你持什么样的看法?自由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意味着个体在不受限制的状态下行使选择和决定权。
我认为自由应当被尊重和保护,但也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受到约束。
自由不是绝对的,它应当在与他人的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个体的自由应当尊重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的规则,不能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秩序。
2. 是否相信人的行为受到命运的支配?对于人的行为受到命运的支配,我的观点是有限度地相信,但又不完全接受。
虽然命运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和选择,但人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个体的自主决定和努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命运。
因此,我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命运、环境、个体选择等,不能简单地将一切归因于命运的支配。
三、分析题1. 你认为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科学和哲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探索真理的两种不同途径。
国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孔子的弟子中,以“贤”著称的是()。
A. 子贡B. 子路C. 颜回D. 子夏答案:C2. 《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
A. 《卫风·氓》B. 《周南·关雎》C. 《秦风·无衣》D. 《郑风·子衿》答案:B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
A. 《道德经》B. 《庄子》C. 《论语》D. 《孟子》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的主张。
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 《周易》B. 《尚书》C. 《诗经》D. 《礼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E. 《春秋》答案:ABCD2. 以下哪些人物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E. 庄子答案:ABC3. 下列哪些作品是道家学派的经典?()A. 《道德经》B. 《庄子》C. 《列子》D. 《论语》E. 《孟子》答案:ABC三、判断题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自《论语》。
()答案:×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政治主张。
()答案:√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修身理念。
()答案:√5. “无为而治”是法家的政治主张。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克己复礼、忠恕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基本德性,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表现。
仁的实践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仁也要求人们在社会关系中,能够遵循礼的规范,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请解释“中庸之道”的含义。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悌C. 礼仪D. 仁爱答案:D2.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3. 庄子的“逍遥游”是指什么?A. 游历四方B. 精神自由C. 物质享受D. 社会地位答案:B4.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其中“非攻”的含义是什么?A. 反对战争B. 反对侵略C. 反对暴力D. 反对个人攻击答案:A5. 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A. 人有良知B. 人有同情心C. 人有道德感D. 人有社会性答案:B6. 荀子的“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其主要依据是什么?A. 人有自私心B. 人有欲望C. 人有竞争心D. 人有恐惧心答案:B7. 韩非子主张“法治”,其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礼治国D. 以武力治国答案:B8. 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激进主义D. 保守主义答案:B9.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因是什么?A. 君主是人民的代表B.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C. 君主是权力的象征D.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答案:B10. 庄子的“齐物论”主张什么?A. 万物平等B. 万物有灵C. 万物有情D. 万物有形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2. 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到“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指的是_______。
答案:宇宙的本源和规律3.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物无非彼,物无非是”的观点,强调了_______。
答案:相对主义4. 墨子的“兼爱”主张不分亲疏贵贱,都要一视同仁地去爱,体现了_______。
答案:平等主义5.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_______来改造。
答案:教育和制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礼”和“仁”的关系。
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D. 康德2.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哪种政治理念?A. 民主制B. 君主制C. 贵族制D. 哲人王统治3. 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提出了什么概念?A. 快乐原则B. 道德律C. 自由意志D. 社会契约4. 以下哪部作品是庄子所著?A. 《道德经》B. 《庄子》C. 《论语》D. 《孟子》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什么?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7. 解释黑格尔的辩证法。
8. 阐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10. 分析尼采的“超人”哲学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哲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C. 苏格拉底2. D. 哲人王统治3. B. 道德律4. B. 《庄子》5. A. 辩证唯物主义二、简答题6.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包括:形式因(事物的本质形态)、质料因(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目的因(事物存在的目的)。
7.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认为现实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通过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8.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三、论述题9. 笛卡尔的怀疑论是一种哲学方法,他通过怀疑一切可怀疑的事物,最终确立了“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的基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10. 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一种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批判,他认为“超人”是超越传统道德束缚,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人。
在当代社会,这一思想鼓励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对现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完】。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在现代中国的西化思潮中,有代表性的文化主张主要有:陈序经的(),()的充分西化论,张佛泉的()。
2、我国近代海外留学第一人是指(),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
3、新文化运动中,科玄之争的焦点是()与()的关系问题。
4、胡适博士毕业于美国()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他的博士论文题为()。
5、金岳霖在对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下面这一问题,即所谓“中国哲学史”是()还是()问题。
6、贺麟反对以科学化儒家思想来作为儒家思想新开展的途径,在他看来,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概念,都可以循()、()、()的思路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实现儒家思想在现代的新开展。
7、1923年,()在清华学校作()演讲,由此挑起了科玄之争。
8、《心体与》、《智的直觉与》,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作。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①器物②制度③哲学④文化2、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有:()()()①亚当斯密的《原富》②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③斯宾塞的《群学肄言》④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3、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①体是指中国的封建纲常,用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②体是本体,用是现象。
③体是形体,用是功用。
④体指中国思想,用指西方思想。
4、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是:()①打倒孔家店②宣扬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④文化革命5、蔡元培在为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特点有:()()()①证明的方法②扼要的手段③平等的眼光④精深的研究6、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基础概念是:()①意欲②调和③意识④生命7、熊十力《新唯识论》从文言本到语体文本的转变标示着熊十力思想发展阶段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②从“新佛家”到“新儒家”③从援儒入佛到归宗于儒④从推崇儒学到儒佛兼综8、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①经验②实际③真际④反思9、下列对金岳霖“道是式-能”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①能即能量②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③能是事物中不是任何相的成分④式指形式10、下列哪部是成中英的作品:……………………………………………()①《论中西哲学精神》②《中国文化之花果飘零》③《人文精神之重建》④《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2、充分西化3、觉解4、两层存有论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2、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中国古代哲学史试题(A)带答案1. 请解释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的概念,并指出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答:儒家思想中的“仁”是指爱心和仁爱之道。
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的精神。
而“礼”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和仪式。
它是通过规范个人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社会中,“仁”与“礼”起到了塑造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2.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无为”,请解释“无为”的含义并分析它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意味着追求自然而然的状态,不加干预或控制。
它强调个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追求功利,不为外在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
这种态度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个人层面上,追求“无为”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减少内心的纷扰与焦虑,从而有助于探寻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社会层面上,倡导“无为”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请解释“兼爱”的含义,并阐述它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指的是无私的关怀和关爱所有人。
它强调平等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亲疏。
兼爱的意识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发展方面,兼爱可以减少利己主义的存在,强调全社会共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
4.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请解释“法治”思想的含义,并谈谈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法家思想中的“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准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念。
法治强调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权威性。
在社会治理中,法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治可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维护。
其次,法治可以增加社会公正,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最后,法治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准则和规范,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5. 兵家思想注重战争策略,请解释兵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它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的影响。
答:兵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实用主义和灵活性。
兵家思想着重于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的研究,注重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略和战术。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
A. 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B. 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C. 哲学学派的形成和演变D. 哲学文化的历史背景2.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A. 孟子B. 庄子C. 孔子D. 老子3. 儒家学派主张的核心理念是()。
A. 仁爱B. 自由C. 知识D. 审美4. 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A. 庄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5. 墨家学派注重的是()。
A. 社会公平B. 个人发展C. 祭祀仪式D. 自然和谐二、判断题1.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努力和追求,而儒家学派则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
()2. 墨家学派主张以爱德来推动社会进步,反对战争和争斗。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4.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都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5.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实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三、简答题1.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解释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仁”。
3. 通过对孟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说明两位学者在儒家学派中的位置和影响。
4. 请列举三位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思想。
5. 阐述墨家学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强调。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也有学派内部的分歧和演进。
请以儒家和道家为例,对比两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请根据考试具体要求和题目来编写文章。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2、仁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
《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
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中国哲学测试题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
下面是一套中国哲学测试题,帮助你了解并检验你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知识水平。
请你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注意: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墨子2. “道可道,非常道”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3. “人之初,性本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拂菻子C. 老子D. 墨子4. 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即理论”?A. 孟子B. 庄子C. 荀子D. 墨子5. 秦朝统一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 儒家思想符合秦朝的法家统治理念B. 秦朝皇帝崇尚儒家思想C. 儒家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加强社会稳定D.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知名度6.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A. 仁、义、礼、智、信B. 仁、爱、和、平、信C. 仁、义、礼、智、忠D. 仁、孝、忠、信、礼7. 下列哪位是儒家经典《大学》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童贯D. 关羽8. 以下哪部作品是老子的代表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大学》D. 《庄子》9. 墨子思想的核心观点是:A. 非攻B. 兼爱C. 名实分离D. 道法自然10. 我国汉代以前哲学的流派有:A. 儒、墨、道B. 道、墨、名C. 儒、宗、法D. 儒、道、名二、简答题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国哲学中有什么地位?2.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有何关联?3. 请解释下列儒家经典中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 请列举3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墨子提倡的“兼爱”和孟子的“仁政”之间有何共通之处?三、论述题请选择以下一个选题,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充分展开阐述你对该选题的理解和看法。
中国哲学史期考试卷
(除标点部分以外,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即可)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其中所说的“六家”是指、、、、、等先秦以来的六大哲学流派。
2、用以概括《大学》思想的三纲领指、、,八条目指、、、、、、、。
3、董仲舒认为思想家应该“,明其道不计其功。
”
4、两宋时期道学四大流派分别指、、、,其代表人物分别是、二程、张载、朱熹。
5、张载又被称为先生,他所讲的“为,为,为,为万世开太平。
”被看作是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6、东汉王充的主要哲学著作是,《论衡》其宗旨是“疾虚妄”。
7、《孟子字义疏证》是清代著名学者的哲学代表作。
二、标点下列哲学文献,并评论其思想(每题12分,任选5题,共60分)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
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4、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
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5、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
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韩非子·解老》)
6、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
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慧能:《坛经》)
7、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
若有不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僧肇:《不真空论》)
8、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方见得一段
道理出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如何却说个仁在其中盖自家能常常存得此心莫教走作则理自然在其中今人却一边去看文字一边去思量外事只是枉费了工夫不如放下了文字待打叠教意思静了却去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
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
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王阳明:《传习录》)
10、夫古之为臣者于此乎于彼乎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
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末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三、论述(任选1题,共10分)
1、程灏关于“仁”的思想。
2、朱熹对于“理”的看法。
3、《墨子》当中的“三表法”。
4、陆九渊关于“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思想。
5、阮籍、嵇康等人“越名教任自然”的思想。
6、何晏、王弼“以无为本”的思想。
7、郭象“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