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采样前的准备、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NY/T 541-2002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NY/T 5344.6-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

NY/T 561-2002 炭疽诊断技术

DB 43/306-2006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公告第50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动物卫生监督

对各项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标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依据检查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批评以至处罚。

3.2 动物疫情监测

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

3.3 样品

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4 抽样单元

同一饲养地、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动物群体或个体;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动物产品。

3.5 病料

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6 采样

从动物或环境取得样品的过程。

3.7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3.8 流行率

某个时间内,特定地区某病(新老)感染动物数占调查动物总数的百分率。

3.9 被动监测

动物或动物产品出现异情况、或怀疑有疫病存在,由相关部门作出的针对性监测。

3.10 主动监测

按照特定目的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并按计划实施的监测。

4 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

4.1 先排除后采样的原则

急性死亡的动物,怀疑患有炭疽时,应先进行血液抹片镜检,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解剖采样。

4.2 尽早采样的原则

采集死亡动物的病料,应于动物死亡后2h以内采集,最迟不得超过6h。

4.3 无菌操作的原则

采样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刀、剪、镊子、器皿、注射器、针头等用具应事先消毒,一套器械与容器只能采集一种病料。

4.4 合理选择采样方法的原则

根据采样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合理选择样品采集的种类、数量、部位与抽样方法,抽样时应注意减少和消除影响样品代表性的各种因素,使样品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总体情况。

4.5 生物安全防护的原则

采样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避免对样品、环境的污染和对采样人员的伤害。

5 采样前的准备

5.1 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应熟悉动物防疫的有关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采样工作程序和采样操作技术。一次采样不得少于两人,动物卫生监督采样时至少一人为动物防疫监督员。

5.2 器具和试剂

5.2.1 器具

5.2.1.1 动物检疫器械箱、采样箱、保温箱或保温瓶、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碘酒棉、注射器及针头。

5.2.1.2 样品容器(如西林瓶、平皿、1.5mL 塑料离心管、10mL 玻璃离心管及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等)。

5.2.1.3 试管架、塑料盒(1.5mL 小塑料离心管专用)、铝盒、瓶塞、无菌棉拭子、胶布、封口膜、封条、冰袋。

5.2.1.4 取样工具和盛样器具应当洁净、干燥,必要时作灭菌处理。

5.2.2 试剂

根据所采样品的种类和要求,准备不同类型的存放试剂,如PBS 缓冲溶液、30%甘油缓冲溶液等。

5.3 记录和防护材料

采样单、不干胶标签、签字笔、圆珠笔、记号笔、采样单、记录本、口罩、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帽、护目镜、胶靴等。

6 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6.1 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目的、内容和要求,选择样品采集的种类和方法

6.2 样品的抽取

6.2.1 被动监测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时,采样应针对有患病征兆的动物或有明显病变的动物产品,在无法确定病因时,采集的样品应尽量全面。

6.2.2 主动监测时,应根据动物年龄、季节、周边疫情情况估计其流行率,确定抽样单元,在抽样单元内遵循随机取样原则,抽样数量应尽量满足统计学要求。

6.2.3 对具有食用、使用价值的样品,严禁随意扩大抽样的种类和数量。采样数量一般要求见表1。

表1 动物产品样品采集数量

样品抽取后,采样人员在现场将样品分成三份,两份送检,一份留样备查。

6.4 记录和标注

样品信息详见附录 B和附录C,采样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逐项填写(一式三份),样品标签和封条应用圆珠笔填写,保温容器外封条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小塑料离心管上可用记号笔作标记。

6.5 样品包装

6.5.1 品种和种类不同的样品不应混样, 每份样品应仔细分别包装,在样品袋或平皿外面贴上标签,标签注明样品名、样品编号、采样日期等。

6.5.2 存放样品的包装袋、塑料盒及铝盒应外贴封条,封条上应有采样人签章,并注明贴封日期,标注放置方向,切勿倒置。

6.5.3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样品运输包装参照《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执行。

6.6 样品保存和运送

6.6.1 包装好的样品应置于保温容器中运输,保温容器应密封,防止渗漏。一般使用保温箱或保温瓶,保温容器外贴封条,封条有贴封人(单位)签字(盖章),并注明贴封日期。

6.6.2 一般情况下,样品应在特定温度(2~6)℃下运输,血清样品、拭子样品和组织样品可先作暂时的冷藏或冷冻处理,然后在保温箱内加冰袋冷藏运输。

6.6.3 样品包装后应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样品到达实验室后,若暂时不处理,应冷冻(以-70 ℃或以下为宜)保存,不宜反复冻融。。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黄海农场农业服务中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臵,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环境空气和废气 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5468-1991、GB/T16157-1996) 一、点检烟气分析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道气分析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水收集器及采样探针中是否有冷凝水; 2.5粉尘过滤器是否清洁; 2.6仪器充电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2.7整个抽气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二、点检烟尘采样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尘采样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皮托管及采样嘴是否完好; 2.5干燥器中硅胶是否失效;

2.6洗气瓶中双氧水是否混浊; 2.7打印机是否正常; 2.8整个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三、样品交接(滤筒、样品瓶)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与实验室内分析人员的样品交接。 2、操作步骤: 2.1 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结束回到实验室后应立即与样品分析人员进行样品交接。 2.2 在样品交接后,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应共同、完整、正确地填写样品交接单上各栏内容。 2.3 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必须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 3、注意事项: 样品交接单应随测试报告归档。 四、样品分析(滤筒、重量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前后滤筒的称重。 2、一般事项: 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有关规定。 3、器具与材料: 3.1器具 (1)分析天平精度0.1mg (2)烘箱0-300℃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臵,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实验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

1.R N A实验样品采集、保存方法 使用范围及样品量 类别:Microarray Service;Sequencing Service; PCR Array& PCR Service 样本量: 样本样本量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样品(悬浮细胞)1*107个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样品(贴壁细胞)15cm2 植物组织样品100mg-1g,根据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决定组 织需要量,尽可能多些,但不必超过1g 动物组织样品 新鲜组织样品 A. 使用RNAlater试剂 取新鲜组织(注:动物死亡后尽快在10min内取材),组织块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所用组织必须切至厚度在一下,然后放入装有5倍体积RNAlater的离心管(或冻存管)中。 4度孵育过夜,此时样品管需要横置以便组织块充分接触到RNAlater,然后转入-20中保存,样品在-20不会冻结,但溶液中可能会有一些晶体出现,这并不影响后续的RNA抽提。 B. 使用Trizol试剂 取新鲜组织(1min以内),组织块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每50-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溶液匀浆裂解组织样品,最好冰上进行操作。

匀浆的裂解液4度短期保存(1month),-20或者-70度长期保存。 冻存组织 生物体死亡后尽快(10min以内)切取新鲜组织,并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沉淀细胞,弃去上清液。 细胞沉淀(1*107个)中加入1ml Trizol裂解液 反复吸打几次后,目视可见细胞层溶液完全 -70保存 贴壁细胞 从培养容器中吸出并弃去培养液 培养瓶直接加入Trizol试剂,Trizol用量与细胞贴壁面积有关,15cm2细胞贴壁面积加入1mlTrizol。 反复吸打几次后,目视可见细胞层溶解完全。 -70度保存。 植物组织样品 准确取得所需新鲜组织后,如有必要可用PBS清洗干净,将所用组织切碎,装入冻存管中或者用锡箔包裹好。 立即投入液氮中保存。 2.血液类样品采集、保存方法 适用范围及样品量 全血/血细胞:Microarray Service;Sequencing Service; PCR Array& PCR Service 血清/血浆:Microarray Service;PCR Array& PCR Service

数据采集技术规范V1.2-0811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河北省电网GIS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项目概述 (1) 2、现有资料分析 (1) 2.1 基础控制资料 (1) 2.2 已有资料 (1) 3、项目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业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平面及高程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分幅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数据取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硬件和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2) 1、精度要求 (2) 2、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内容 (2) 2.1 公共设施数据采集 (2) 2.2 发电数据采集 (3) 2.3 输电数据采集 (4) 2.4 变电数据采集 (6) 2.5 配电数据采集 (7) 2.6 用电数据采集 (9) 3、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方案 (10) 3.1 资料准备 (10) 3.2 作业方法及流程 (1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采样位置 5.1.1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1.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 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 5m/s 以上。 5.1.3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 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 5.1.4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 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 5.1.2 选取。 5.1.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 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5m2,并设有 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cm 的脚部挡 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m~1.3m。 采样孔 5.2.1 采样孔 单位 为毫 米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 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 c)带有管帽的采样孔图 1 几 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 5.2.1.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孔管长 应不大于 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图 1)。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 40mm。 5.2.1.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图 2) 图2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试验取样规范要点

建筑材料取样及制样常识 一、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及制作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规定,结构实体检验用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等。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不宜少于10组,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4、当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所谓等效养护龄期,就是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且龄期宜取14d~60d。一般情况,温度取当天的平均温度。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14902-94)规定取样。

第四章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

第四章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 第一节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和分析对象具有如下特点: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极低;样品介质复杂,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仅有少量样品可供分析,尤其是在连续测定过程中,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样品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等。 一、生物样品的采集 生物介质(biological matrix)包括全血、血浆、血清、尿、粪、唾液和各种组织。其中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是血液和尿液。 1.血样的采集 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若能从动脉或心脏取血最为理想,但只能用于动物,不能用于人。动物采血可根据不同种类及实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大、小鼠可由尾动脉、静脉、心脏、眼眶取血或断头取血等,家兔可由耳缘静脉、颈静脉等多处取血,犬可由前、后肢静脉等处取血。对于受试者通常采用静脉取血(成人从肘正中静脉取血,小儿从颈外静脉取血)。静脉取血一般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抽取的血液转移至试管或其它容器时应缓缓压出,以防血细胞破裂。 全血在加肝素或柠檬酸、草酸盐等抗凝剂后,离心分取血浆,其体积约为全血的一半。血清则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影响下,引起血块凝结而析出,离心取用,而血块凝结时往往易造成药物吸附的损失。 全血直接作为样品时,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防止凝血。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呈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不能比测定血浆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与血清复杂,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HPLC测定带来影响。但是,一些药物可与红细胞结合,或药物在血浆和红细胞的分布比率因人而异,在这些情况下,宜采用全血。 血样抽取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在多个时间点(一般为12~20点)取样,每次由前臂静脉取血3~5m1。随着高灵敏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取样量可继续降低,从而更易为受试者接受。实验动物取血量应注意是否超过了动物的生理承受能力。 制备血浆样品时,将采取的血样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缓缓转动试管使其充分混合、离心,所得上清液即为血浆。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它是体内正常的生理成分,因而不会改变血样的化学组成或引起药物的变化,一般不会干扰测定。通常lml血液采用20个单位

资源大数据采集技术方案要点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公司名称 2011年7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 1 部分概述 (3) 1.1 项目概况 (3) 1.2 系统建设目标 (3) 1.3 建设的原则 (3) 1.3.1 建设原则 (3) 1.4 参考资料和标准 (5) 第 2 部分系统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5) 2.1 系统应用架构 (5) 2.2 系统层次架构 (6) 2.3 关键技术与路线 (6) 第 3 部分系统设计规范 (9) 第 4 部分系统详细设计 (9)

第 1 部分概述 1.1 项目概况 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站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越来越多地依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Internet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桥梁。网络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查找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成为了我们今后建设在线预订类旅游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及时性。而Web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依据用户兴趣,自动搜取网上特定种类的信息,去除无关数据和垃圾数据,筛选虚假数据和迟滞数据,过滤重复数据。直接将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呈现给用户。可以大大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 1.2 系统建设目标 在线预订类旅游网是在线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商品为主,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资讯信息、全方位的旅行信息和预订服务的网站。 如果用户要搜集这一类网站的相关数据,通常的做法是人工浏览网站,查看最近更新的信息。然后再将之复制粘贴到Excel文档或已有资源系统中。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遗漏,数据转移的过程中会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在线预订类旅游网信息自动采集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1.3 建设的原则 1.3.1 建设原则 由于在线预订类旅游网的数据采集涉及的方面多、数据量大、采集源数据结构多样化的

实验一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实验一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实验目的 掌握苹果、青菜、大米、大排等几种食品原料类型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理解采样的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2.1采样原理 采样是指从整批被检食品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采样是食品分析的首项工作和重要环节。同一类的食品成品由于品种、产地、成熟期、加工或保藏条件不同,其成分及其含量有相当大的差异。同一分析对象,不同部位的成分和含量也可能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掌握科学的采样和保存技术。否则,即使以后的样品处理、检测等一系列环节非常精确、准确,其检测的结果亦毫无价值,以致导出错误的结论。 2.2采样原则 1. 代表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待鉴定食品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而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来推断该食品总体的营养价值或卫生质量。因此,所采的样品应能够较好地代表待鉴定食品各方面的特性。若所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无论其后的检测过程和环节多么精确,其结果都难以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可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2. 真实性 采样人员应亲临现场采样,以防止在采样过程中的作假或伪造食品。所有采样用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食品的可能。应尽量避免使用对样品可能造成污染或影响检验结果的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 3. 准确性 性质不同的样品必须分开包装,并应视为来自不同的总体;采样方法应符合要求,采样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及留样的需要;可根据感官性状进行分类或分档采样;采样记录务必清楚地填写在采样单上,并紧附于样品。 4. 及时性 采样应及时,采样后也应及时送检。尤其是检测样品中水分、微生物等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或样品中含有挥发性物质或易分解破坏的物质时,应及时赴现场采样并尽可能缩短从采样到送检的时间。 2.3四分法采样

《样品采集、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样品采集和保存 一样品采集和保存 ①氨氮: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如需保存,每升样品中应加1ml 浓硫酸,并在4下贮存,用酸保存的样品,测定时用氢氧化钠将PH值调至7左右。 ②溶解氧:样品应采集在细口瓶中,测定就在瓶内进行。试样充满全部细口瓶。不得有气 泡。 ③化学需氧量:水样采集于玻璃瓶中,应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时,应加入硫酸至PH <2,置4℃保存,时间不能多余5天。采集水样的体积不得少于100ml。 ④悬浮物: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 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⑤总磷:采集500ml水样后加入1ml硫酸调节样品的PH值,使之低于或等于1,或不加 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 ⑥PH值:最好现场测定。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小时内进 行测定。 ⑦水温:最好现场测定。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h之内进行测 定 ⑧氯化物:采集代表性水样,放在干净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内。保存时不 必加入特别的防腐剂 ⑨色度:所用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都要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溶液加以清洗,最后用蒸馏 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样品采集在容积至少为1L的玻璃瓶内,在采样后尽快进行测定。 ⑩总氮:将采集好的样品储存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中,用浓硫酸调节PH值至1~2,常温下可保存7天。储存在聚乙烯瓶中,-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 ⑾五日生化需氧量:采集的样品应充满并密封于棕色玻璃瓶中,样品量不小于1000ml,在0~4℃的暗处运输和保存,并与24小时内尽快分析。24小时不能分析可冷冻保存。 ⑿粪大肠菌群:采样瓶使用500ml已灭菌的磨口玻璃塞广口瓶,采集水样时应避免瓶盖及瓶子颈部受杂菌污染。灭菌后的采样瓶2周内未使用需重新灭菌 采集好的水样需放置约4℃冷藏设备内保存运输,一般要求在采集4小时内测定。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 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一、范围 本导则在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本导则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二、采样 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SO2采样: 空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采样的普通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用于24h连续采样的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计时、自动控制仪器开关的功能。流量范围0.2-0.3L/min,采样器均应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吸收器的阻力和吸收效率应满足技术要求。 1.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内装10ml 吸收液的U形多孔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采样。采样吸收液温度的最佳范围在23-29℃,采样时间为45min—1h。 2.24小时连续采样:用内装50ml的吸收液的多孔吸收管,以0.2—0.3L/min的流量连续采样18—24h。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的范围。 NO2、NO X 1.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采气流量为

0.4L/min,误差小于±5%。 2.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采样流量为0.2L/min,误差小于±5%。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 3.短时间采样(1h以内):内置10ml吸收液,用0.4L/min流量采气6-24L。 4.长时间采样:内置25ml或50ml吸收液,吸收温度保持在20±4℃采样18—24h,采气的流量为0.2L/min。 TSP: 大流量后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 精度优于±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三、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 1. 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2.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 5 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土样采集技术规范

土样采集技术规范 郑州市宇来科贸有限公司测土施肥事业部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所需工具:土钻(或土铲)、量尺、蛇皮袋。 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 采样点的选择:采集的土样要真实反映土地养分状况,才能够保证测土配肥的科学准确。因此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①单位田块土壤状况应基本相同。土壤比较均匀时,面积可适当大些,均匀性较差的,面积要小一些。大田作物一般在5亩至50亩之间,也可以更大。经济作物在1亩至10亩间比较合适。 ②每个田块要选择5-20个取样点,样点分布要均匀,切忌在田边、路边、沟边、粪堆旁或堆放化肥的地方取样。 ③多点混合取样采集土样要规范,各采集点土样采集方法要统一,量要一致。取样的方法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五点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棋盘取样法等。一般每块地至少取五个样点。将各点所取土样置蛇

皮袋上,压碎,充分混合均匀,依四分法(将所取土样全部集中混合均匀,平堆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分成四份,任意保留其中对角两份)弃去多余部分,拣去枯枝败叶、石砾等杂质,保留约半公斤,作为化验分析的待测样品。根据土地情况,大致可分为旱田、水田、果园三种状况,采用不同取样方式:旱田:取样深度以0-20cm为准。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平均采样单元为100亩 (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典型农户,采样单元相对在中心部位,以一个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块为主 2、采样时间 粮食作物及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实用帖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在脊椎动物中,外周血一直被认为是侵害性较小、富有价值的检测样本。在许多生物样 本库中,由于血液样本的常规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简便、成本低且富含可利用成分和生物分子,因此是进行多种项目分析的理想实验材料。然鹅,科研僧们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发现获 得的血液样本RNA降解了。。。。额,这就很惆怅了。 所以呢,在样本采集、处理及储存过程中必须格外注意,从根本上确保获得高质量的 RNA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进行RNA实验时血液样本如何进行收集与保存。 血液的组成 首先来熟悉一下血液的组成。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 钾盐和钙盐等的混合物。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哺 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无核的。

11^ 血浆和血清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 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不含游离的 Ca 2+ ,若向血浆中加入 ,血浆会发生再凝固。 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 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 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游离的Ca 2+ ,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但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不加卿赛 mm BW. 血囲 其他有形咸分 但含有 血浆 有形成分

采血管的选择 采血管,大家都不陌生,去医院抽个血,一定会用到采血管,那么问题来鸟,这么多颜 色的采血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采血管的分类及不同颜色试管帽代 表的含义。 1. 蓝色头盖管(含有柠檬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 2. 黑色头盖管(含有0.109mol/L 柠檬酸钠) 3. 紫色头盖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的采血管 ) 4. 绿色头盖管(肝素抗凝管) 5. 灰色头盖管(含有草酸钾/氟化钠) 6. 橘红色头盖管(促凝管) 7. 金黄色头盖管(含有惰性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 8.红色头盖管(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管) f l m ■ M M ■ ■ 机 ■ 忡-M M

空气采样技术规范-施工

3、采样管的安装要求: 1、主采样管采用外径?25毫米,内径小于?21毫米,防阻燃U-PVC管,系统将 采用四路使用,每路尽量保持一样的长度。 2、管与管之间连接的直通外套内径在?25毫米,并配内壁卡塞。 3、采样管固定卡,采用双月牙形固定卡如下图,将螺杆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 房梁上,螺杆长度不底于20公分,每个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在1.5~2米之间保证PVC管不下垂不变形。 4、采样管固定卡,也可采用厂家配套的管卡,采用较紧的管卡防止时间过长管路固定不紧造成脱落现象。不出现变形如下图: 5、严格按图这上的孔径和位置打孔

采样孔在地面上打好注意打孔时需要锥形倒角,并在采样孔处粘贴红色采样孔标签,如下图 此标签为无偿提供 6、采样管拐弯处采用半径不底于20公分的弯管器弯成半圆如下图所示,减少气流阻力 7、空气采样管连接处直接套管使用方法如下:此处连接采用直接套管内螺纹和镀锌铁管外螺纹绞和,绞和处采用生料带和乳胶组合密封保证绝对不能漏气(此时注意采样孔向下,由于采样管已打好采样孔无法进行打压测漏,故此处密封应特别注意。) 8、采样管的末端为采样末端堵头,此末端堵上开孔除采样功能外还兼有气流平 衡的功能,末端盖帽采用PVC材质。 9、整个采样管路安装前应首先做好一台主机所用的管路进行主机试抽气以保证 未瑞放烟,机器报警的时间不超过120秒。

10、主机所处位置便于人工操作,便于将来换过滤器盒按照JB 50166-2007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此设备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吹洗时从机器跟前对采样管加入高压气流反吹即 可,同时更换过滤器。 十一、施工要求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的相关规定。在施工安装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导线的种 类、电压等级进行检验。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166的相关规定,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所采用 的信号线,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当额定工作电压不 超过50V时,选用导线的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450V。 2.电源:由消防报警系统提供DC24V电源,每台电流小于500MA;共需提供 24V,20A电源。 3.模块:通过模块接入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提供每台吸气式烟雾 探测器1个输出3个输入点。 4.系统的采样管及其配件如:采样管、弯头、采样管连接件、三通、末端 冒、采样支管等材料,选用难燃的PVC或ABS塑料管。 5.采样主管的外径应为25mm;手杖式采样管的外径应为16mm;毛细采样管 的内径应为5mm。最大长度不应超过4m。采样管网为空气采样式感烟火 灾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格,强度,质量将影响系统的探测效 果,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 6.采样孔的孔径不应小于2.5mm,最大不应超过 7.5mm,每个采样孔应有明 显的标识(有特殊要求的场所除外),采样孔的孔径规格应由吸气式烟 雾探测器生产厂商提供。 7.吸气式烟雾探测系统的采样管末端不得开孔,确保采样、分析的气体是 真正需要探测和保护区域的气体。 8.采样孔的制作必须保证边缘光滑无毛刺,采样孔不应设在采样管的连接 部位。本条款对采样孔的加工工艺作了简单的要求,目的在于避免由于 加工过程当中产生的毛刺、不光滑的管道内壁会附着灰尘及空气中的纤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 术规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附件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是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以下简称企业用地调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企业用地调查的信息采集、布点、样品采集保存与流转、样品分析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报告、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总则 各省(区、市)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方案和本技术规定制定本省(区、市)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方案,并组织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企业用地调查相关活动应委托专业机构承担。各省(区、市)可根据本行政区域企业用地调查需求,统一筛选建立从事本省(区、市)企业用地调查的专业机构和分析检测实验室推荐名录。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审核制度,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从严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对信息采集、布点、样品采集保存与流转、样品分析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报告、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等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并自觉接受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检查。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组织企业用地调查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或本省统一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掌握企业用地调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在完成调查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估报告,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应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总结报告。 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开展企业用地调查质量检查工作,如实记录检查工作情况。对质量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被检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 3 地块信息采集 地块信息采集工作应严格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技术规定》开展地块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调查表填报。 地块信息采集质量检查分自审、内审和外审三级进行。每个地块信息采集工作组应指定1名质量检查员,负责对本组信息采集工作质量进行自审;每个信息采集任务承担单位应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组,负责对本单位信息采集工作质量进行内审;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各信息采集任务承担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外审。 地块信息采集质量检查内容 (1)信息完整性检查:调查表是否按照技术规定要求填写了所有信息项,若有填写缺项须说明原因; (2)信息规范性检查:调查表是否按照技术规定的填表说明、填写规范等要求进行填写; (3)信息准确性检查:填报信息是否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有效途径获得,是否与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报表、企业排污申报等资料信息中内容相符,当有多个信息来源时,核实是否采用了时效性好、可靠性高的信息。 当进行质量检查时,质量检查人员应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技术规定》及相关支撑材料判定调查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当三者均达到上述要求时,判定该地块信息采集工作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基因芯片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基因芯片实验、microRNA芯片实验、 PCR芯片实验和实时定量PCR实验的样品准备 一、动物组织样品保存与运输(每张芯片需50-100mg组织) 1、新鲜组织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A、使用RNA later试剂 →取新鲜组织(注:生物体死亡后尽快在10分钟内取材),组织块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所用组织必须切至厚度在 0.5 cm以下(长宽不限),然后放入装有5倍体积RNA later的离心管(或冻存管)中。 →4℃孵育过夜,此时样品管需要横置以便组织块充分接触到RNA later,然后转入- 20℃中保存。样品在- 20℃不会冻结,但是溶液中可能有一些晶体出现,这并不影响后续的RNA抽提。冻存样品也可以反复冻溶,其RNA含量和完整性不受影响。 →RNAlater处理的标本可用常规冰袋4℃低温运输(无需使用干冰- 70℃运输)。 B、使用Trizol试剂 Trizol试剂可抑制RNA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以裂解细胞释放出RNA。 →取新鲜组织(注:生物体死亡后1分钟内取材料并保存好),组织块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每50~100 mg组织加1 ml Trizol溶液匀浆裂解组织样品,操作最好在冰上进行。 →匀浆的裂解液4℃短期保存(1个月),-20度或- 70℃长期保存。干冰运输,短期(5天以内)冷藏(4℃)运输亦可。 2、冻存组织的保存与运输 生物体死亡后尽快(最好在10分钟内)切取新鲜组织,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切为小块,立刻放入液氮中冷冻2-3小时后可转入-70℃冰箱保存或着一直保存在液氮中。冻存组织可放入干冰中直接运输,或者以Trizol 4℃下匀浆:冻存的组织块以液氮研磨后加Trizol或直接加Trizol以电动匀浆器匀浆,匀浆的裂解液干冰运输或短期(5天以内)冷藏(4℃)运输。 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使用Trizol试剂(不建议使用RNAlater) 1、悬浮细胞 →悬浮细胞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沉淀细胞,弃去上清液。 →细胞沉淀(1×107个细胞)中加入1 ml的Trizol裂解液。 →反复吸打几次后,目视可见细胞层溶解完全。- 70℃保存或干冰运输。注:Trizol处理的标本冷藏(4℃)运输,短期(5天以内)亦可。 2、贴壁细胞 →从培养容器中吸出并弃去培养液。 →培养瓶中直接加入Trizol试剂,Trizol用量与细胞贴壁面积有关,约15 cm2细胞贴壁面积加入1 ml Trizol。 →反复吸打几次后,目视可见细胞层溶解完全。- 70℃保存或干冰运输。注:Trizol处理的标本冷藏(4℃)运输,短期(5天以内)亦可。 注: 1、上海市内细胞样品也可以直接常温运送,运送时在培养瓶中装满培养液并以封口膜封口,然而某些实验条件中包含时间限制,建议以Trizol处理。 2、所使用的1.5 ml冻存管或离心管、枪头等必须高温灭菌,装好样品后管口需要以封口膜封好。 3、如需干冰,快递运输所用干冰量至少为8公斤,且运输用泡沫箱需用封箱带密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