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动物检疫工作是国家重要的防疫工作之一,能够有效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的传播。
对于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做好样品的采集和检疫工作,才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
一、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方法1. 野生动物样品的采集在进行野生动物样品的采集时,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的病原体。
采集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和口罩,并携带消毒用品。
在野生动物样品的采集过程中,应当选择健康的野生动物进行采集,并确保采集的样品完整无损。
对于野生动物的标本,需要做好标注和记录工作,确保样品的追溯和管理。
2. 家畜样品的采集家畜样品的采集需要严格遵守动物保护法和动物福利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在进行样品采集时不会对家畜造成痛苦和伤害。
在进行家畜样品的采集时,需要选择健康的家畜进行采集,并确保采集的样品来源可追溯。
对于家畜样品的采集,应当使用专业的采样器具,并在采集后尽快将样品送至检疫机构进行检测。
3. 动物产品样品的采集动物产品样品的采集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检测要求采取相应的采集方法。
对于肉类、乳制品等动物产品样品的采集,需要确保样品的新鲜和干净,并避免交叉污染。
对于冰鲜、冷冻等特殊处理过的动物产品样品,需要在采集时严格控制温度和环境,并选择适当的采样点进行采集。
1. 样品的分析检测对于采集到的动物检疫样品,需要进行分析检测,确保样品中是否存在病原体等相关物质。
对于野生动物样品的检测,需要对样品进行解剖和组织学检测,以及生物学检测等相关工作。
对于家畜样品的检测,需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等相关工作。
对于动物产品样品的检测,需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相关工作,确保产品的安全合格。
2. 样品的鉴定和报告在进行样品的检测后,需要做好样品的鉴定和结果的报告工作。
动物疫病采样实施方案一、引言。
动物疫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病,采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动物疫病采样实施方案,以确保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采样人员的要求。
1. 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采样方法。
2. 采样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严格遵守采样操作规程,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3. 采样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更新采样知识和技能,提高采样水平和质量。
三、采样工具和设备。
1. 采样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完整,避免污染样品。
2. 采样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采样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3. 采样工具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采样方法。
1. 根据动物疫病的特点和流行情况,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时效性。
2. 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损坏。
3. 采样时,应注意动物的情况和行为,确保采样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五、采样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1. 采样样品应及时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样品的新鲜和完整。
2. 采样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防止样品腐败或变质。
3. 采样样品在实验室内的保存和处理,应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采样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1. 采样工作应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采样工作的规范和质量。
2. 采样工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采样工作。
七、结语。
动物疫病采样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对于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采样人员能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采样工作,确保动物疫病的及时发现和控制,为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疫病检验样品采集、器械准备、包装及废弃物处置、记录、保存、运送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疫病病原学、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验所需样品的采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50 新城疫检验技术规范GB/T 18635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GB/T 18935 口蹄疫诊断技术GB/T 18936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NY/T 541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管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样品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本标准所称样品,系待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材料。
3.2 病料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3 采集通过一定的方法,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样品进行收集、处理及整理的过程。
4样品采集原则4.1 动物疫病样品采集遵循适时、典型、无菌、适量和生物统计的原则。
4.2 发现疑似炭疽,禁止解剖。
4.3 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进行样品采集,采取包括相应的组织器官、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
4.4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监测、动物群体健康评估或环境卫生检测时,样品数量应满足生物统计学的要求。
4.5 无法估计病因时,可对组织器官、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系统全面的的采集。
4.6 如患畜(禽)已死亡,应尽快采集样品,死亡时间夏天不得超过6h,冬天不超过24h.5器械准备5.1器械的选择根据采集样品的需要,分别选择不同的器械、容器等器材。
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解析动物检疫是指对进出口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防疫措施。
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下面将对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方法进行解析。
一、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方法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应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检疫目的进行操作。
一般来说,动物检疫样品可以分为活体样品和死体样品两种。
1. 活体样品的采集活体样品的采集应该注重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主要的活体样品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皮肤刮片等。
(1)血液的采集:一般采用动物耳朵尖部或者尾尖部的小静脉进行血液采集。
在采集前需要先用消毒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并使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血管针采集血液。
(2)尿液的采集:尿液的采集需要将动物放置在无菌的容器中,等待其自然排尿。
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并尽量避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4)皮肤刮片的采集:皮肤刮片的采集需要使用专用的皮肤刮片,将其轻轻刮取被检测部位的角质层,并将采集的皮肤刮片放置在无菌容器中。
2. 死体样品的采集死体样品的采集需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样品污染。
主要的死体样品包括血液、组织、器官等。
(1)血液的采集:死体血液的采集需要尽可能在死亡后的短时间内进行,使用无菌器械将血液采集到无菌容器中。
(2)组织和器官的采集:死体组织和器官的采集需要使用无菌工具进行,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并将其放置在无菌容器中保存。
二、动物检疫样品的检疫方法动物检疫样品的检疫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检疫目的和检测项目而确定的。
主要的检疫方法包括病理学检疫、血清学检疫、分子生物学检疫等。
1. 病理学检疫:病理学检疫是通过对死体组织和器官的镜检、病理切片制备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等方法,来确定动物是否存在疾病。
病理学检疫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病变特征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等。
2. 血清学检疫:血清学检疫是通过对血液样品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来确定动物是否感染某种疾病。
血清学检疫主要包括免疫学试验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
动物检疫样品采集及检疫方法动物检疫是一项重要的防疫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畜牧业和家禽业的疾病传播以及保护人类的健康。
在动物检疫工作中,采集样品并进行检疫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方法以及检疫的方法和步骤。
1、血液样品:血液样品主要用于检测动物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诊断。
血液采集可以通过静脉采样、颈静脉穿刺或耳尖采样。
静脉采样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静脉导管或针头直接采集血液样本。
2、呼吸道样品:呼吸道样品主要用于检测呼吸道传染病,如禽流感等。
呼吸道样品可以采集咽喉拭子、鼻腔拭子或气管插管样本。
咽喉拭子是常用的采样方法,可以通过棉签或拭子在咽喉部位进行采集。
3、粪便样品:粪便样品主要用于检测肠道传染病,如猪瘟等。
粪便样品采集可以通过直肠检查或粪便收集盒采集。
直肠检查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通过插入肛门进行样本采集。
粪便收集盒采集方法相对简单,可以将粪便样品收集在特制的盒子中。
4、组织样品:组织样品主要用于病理检测和疾病诊断。
组织样品的采集需要进行动物解剖,并将有病变的组织取样。
取样后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动物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样品采集:根据需要,采集相应的样品进行检测。
采样时需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2、样品处理:根据样品的不同特性,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血液样品可以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粪便样品可以进行稀释或提取,组织样品可以切片或冻存等。
4、样品运输:采集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运输,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运输时需要注意保持恒温和避免振动。
5、样品检测: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如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生物学检测等。
6、结果分析和判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
合格样品可以放行或放养,不合格样品要进行隔离或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
总结: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和检疫是确保畜牧业和家禽业安全的关键环节。
采集样品需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在检疫过程中,对样品进行处理、保存、标记和运输,最终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人类的安全。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1 范畴本原则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样品采集旳基本原则、采样前旳准备、样品采集旳一般程序与规定。
本原则合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情监测旳样品采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到合同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T 18635-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NY/T 541-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查采样措施NY/T 5344.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NY/T 561- 炭疽诊断技术DB 43/306-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送包装规范》(农业部公示第50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 动物卫生监督对各项有关动物防疫旳法律、法规、原则、措施执行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根据检查状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批评以至惩罚。
3.2 动物疫情监测对动物疫病旳发生、流行、分布及有关因素进行系统旳长时间旳观测与检测,以把握动物疫病旳发生状况和发展趋势。
3.3 样品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查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旳材料或物品。
3.4 抽样单元同一饲养地、同一饲养条件下旳动物群体或个体;同一产地、同一批次旳动物产品。
3.5 病料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旳被(待)检材料。
3.6 采样从动物或环境获得样品旳过程。
3.7 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化旳原则(总体中每一种观测单位均有同等旳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总体中抽取部分观测单位旳过程。
3.8 流行率某个时间内,特定地区某病(新老)感染动物数占调查动物总数旳百分率。
3.9 被动监测动物或动物产品浮现异状况、或怀疑有疫病存在,由有关部门作出旳针对性监测。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采样前的准备、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NY/T 541-2002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 5344.6-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第6部分:畜禽产品NY/T 561-2002 炭疽诊断技术DB 43/306-2006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71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农业部公告第50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动物卫生监督对各项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标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依据检查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批评以至处罚。
3.2 动物疫情监测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
3.3 样品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4 抽样单元同一饲养地、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动物群体或个体;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动物产品。
3.5 病料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6 采样从动物或环境取得样品的过程。
3.7 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3.8 流行率某个时间,特定地区某病(新老)感染动物数占调查动物总数的百分率。
3.9 被动监测动物或动物产品出现异情况、或怀疑有疫病存在,由相关部门作出的针对性监测。
浅谈动物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技术在动物防疫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仅凭临床检查不能确诊而需要采取病料送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和病理学等进一步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动物防疫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动物病料采集、保存和送检的技术,下面笔者对这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在动物病料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1.合理取材。
采取病料时应根据不同的疫病或检验目的,采其相应血样、活体组织、脏器、肠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
怀疑某一种传染病时,就应采取该病常侵害的部位(病变典型的部位)。
如果弄不清楚类似那类疫病时,则应采取全身各器官组织。
有败血症病理变化的,应采取心血、淋巴结、脾、肝等。
有明显神经症状的,应采取脑、脊髓等。
呈现流产的疫病应该采取胎儿、羊水等。
如需血清抗体检测时,则采取血液,并经离心分离出血清,装入灭菌的带盖离心管或者灭菌小瓶待检或者送检。
如群体发病,应选择症状和病变典型的病料,最好是未经抗生素治疗动物的病料。
2.在剖检前,要调查疫情,若可疑炭疽则禁止剖检。
凡是血液凝固不良,鼻孔流血的病死动物,应耳尖采血涂片镜检,首先排除炭疽。
3.为减少污染,一般应先采取微生物检验材料,然后再取病理组织学材料。
4.采样时应从胸腔到腹腔,先采实质器官做到无菌,避免外源性的污染,最后采集污染的组织,如胃肠组织、粪便等。
5.死亡动物的内脏病料采取,最迟不超过死后6 h(夏季最好在4h之内),否则,尸体腐败,难以采到合格的病料。
6.血液样品在采集前一般禁食8 h,采集血样时,应根据采样对象、检验目的及所需血量确定采血方法与采血部位。
7.采样时还应考虑动物福利,并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8.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废弃物的处理。
二、病料的采取。
1.采样前的准备。
采样前应准备一些用品、材料和试剂。
(1)器械:采样箱、保温箱或保温瓶、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碘酒棉、注射器及针头等;样品容器包括小瓶、玻片、平皿、离心管及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等;试管架、铝盒、瓶塞、无菌棉拭子、胶布、封口膜、封条、冰袋等。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3期动物科学在进行鸡的疫病监测和诊断时,经常需要采集鸡的血液、喉拭子、泄殖腔拭子、粪便和环境污染物等,熟练掌握鸡样品采集操作技术,对快速准确地诊断鸡病、做好鸡病预警预报工作、及时扑灭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初学者尽快掌握本项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样品采集快速准确、应激损失降到最低、安全防护科学到位,现将鸡样品采集的规范操作技术阐述如下。
1样品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一是监测人员准备好防护用品,例如穿戴好隔离衣、防护帽、胶靴或鞋套、乳胶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二是备齐样品采集器械和用品,例如5mL 一次性注射器、1.5mL 离心管、灭菌试管、pH 值为7.4的磷酸缓冲液、酒精棉球、碘酊棉球、消毒剂、保温箱或泡沫箱、热水袋、冰袋、自封袋、胶布、封口膜、封条、皮筋、无菌棉签、剪刀、笔、记号笔和采样单等[1]。
三是组织好抓鸡人员,准备好高度适宜的采血台或桌椅。
2鸡翅静脉采血技术2.1采血操作一是鸡的保定。
抓鸡人员一手抓住鸡的2个翅膀,一手抓住鸡的2条腿,侧放于采血台(桌椅)上,鸡腹部朝向采血人员,鸡头在采血人员的左侧。
二是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
调整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留出空隙,安装针头且使针头的斜面和注射器的刻度保持在同一面上。
三是采血人员左手食指拨开覆盖在翅静脉上的羽毛,左手拇指压住翅静脉的近心端,左手心握住干棉球以备止血,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从翅静脉近心端向远心端水平刺入,有回血时左手拇指压住针头基部,稍用力缓缓地吸血,达到2mL 时迅速拔出针头,左手拇指用干棉球按压止血,稍许把鸡放回原处。
四是采好的血吸入少量空气,留有空隙以便血清析出,编号后针头斜向上,用皮筋捆绑和采样单一起放入有热水袋的保温箱(泡沫箱)内。
五是将采血场地清扫干净并消毒。
2.2注意事项一是不注意个人防护,采血人员有时被鸡的粪便、羽毛和血等污染或抓伤。
二是采血台或桌椅高度不合适,鸡的保定不合适,影响规范操作。
鸡样品采集的规范操作技术作者:王守星路东涛赵桂勇崔玉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3期摘要鸡样品采集技术是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包括鸡血液采集、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采集、粪便和环境污染物采集。
尤其是从事疫病监测和疫病诊断的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技术。
为提高基层防疫队伍基本技能,使其尽快准确掌握样品采集规范操作技术,本文从事前准备、采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鸡;样品采集;操作技术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230-02在进行鸡的疫病监测和诊断时,经常需要采集鸡的血液、喉拭子、泄殖腔拭子、粪便和环境污染物等,熟练掌握鸡样品采集操作技术,对快速准确地诊断鸡病、做好鸡病预警预报工作、及时扑灭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初学者尽快掌握本项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样品采集快速准确、应激损失降到最低、安全防护科学到位,现将鸡样品采集的规范操作技术阐述如下。
1 样品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一是监测人员准备好防护用品,例如穿戴好隔离衣、防护帽、胶靴或鞋套、乳胶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二是备齐样品采集器械和用品,例如5 mL一次性注射器、1.5 mL离心管、灭菌试管、pH值为7.4的磷酸缓冲液、酒精棉球、碘酊棉球、消毒剂、保温箱或泡沫箱、热水袋、冰袋、自封袋、胶布、封口膜、封条、皮筋、无菌棉签、剪刀、笔、记号笔和采样单等[1]。
三是组织好抓鸡人员,准备好高度适宜的采血台或桌椅。
2 鸡翅静脉采血技术2.1 采血操作一是鸡的保定。
抓鸡人员一手抓住鸡的2个翅膀,一手抓住鸡的2条腿,侧放于采血台(桌椅)上,鸡腹部朝向采血人员,鸡头在采血人员的左侧。
二是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
调整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留出空隙,安装针头且使针头的斜面和注射器的刻度保持在同一面上。
三是采血人员左手食指拨开覆盖在翅静脉上的羽毛,左手拇指压住翅静脉的近心端,左手心握住干棉球以备止血,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从翅静脉近心端向远心端水平刺入,有回血时左手拇指压住针头基部,稍用力缓缓地吸血,达到2 mL时迅速拔出针头,左手拇指用干棉球按压止血,稍许把鸡放回原处。
Prevent epidemics and quarantine | 防疫与检疫136 ·2021.090 引言动物检疫工作指的是通过科学诊断与检测动物产品,判断是否携带疾病,依据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近年,动物检疫事业发展迅速,但也有一系列检疫失败等现象发生。
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员在样品采集及检疫方法选择方面不科学,导致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得不到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需切实提高样品采集与检疫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1 动物检疫样品采集原则1.1 无菌采集要于无菌环境采集动物检疫样品,将无菌采集要求贯彻于采集全过程中。
同时,要规范灭菌处理采样器械、容器及完成采集的动物部位,避免污染采集样品,否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将会受到影响。
1.2 安全采集疫病样品中的病菌、细菌等也会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工作人员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规范穿戴后,方可实施疫病样品采集工作,避免遭受病菌的侵染和传播。
样品采集中,如有动物急性死亡问题出现,禁止随意实施解剖工作,而是对动物血液进行采集,以血涂片形式进行检验。
完后采样工作后,需全面消毒处理动物尸体与场地。
1.3 合理采集如有动物群体感染现象发生,采集的动物样品需保持5个以上[1]。
且每种样品材料的数量满足相关标准,既要充分考虑本次实验需求,又要对复检需求的样品量进行充足配备。
1.4 典型采集首先,动物活体。
选择的动物需具备典型病症,且没有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这样方可对动物传染病的信息有效获取,顺利完成细菌学检测任务。
同时,采集工作要于动物典型部位上实施,工作人员提前初步诊断患病动物,采集部位需具备较高的病原体含量。
若动物被确诊为细菌性疫病,可采集其粪便、分泌物、尿液等各类材料。
其次,动物尸体。
采集工作要于无菌环境下实施,采集到的器官或组织需具备典型病变特征,采集的脏器、内容物等样品需具有较高的病毒、细菌含量。
若采集样品供病理切片,则需对病变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同步采集。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样品采集与贮存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禽产品、排泄物等的抽样准备、抽样原则与方法、记录、样品封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畜禽产品监督检验、认证检验和仲裁检验的样品采集与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3/ 426-2009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3 抽样准备3.1 技术准备3.1.1明确抽样目的,确定检测类型(监督检验、认证检验和仲裁检验)。
3.1.2 了解被抽产品性状、质量安全状况、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地区和产品检测标准等。
3.1.3 确定被抽产品检验分析内容和检验项目。
3.1.4确定抽样方案、程序、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3.2 抽样人员3.2.1抽样人员应熟悉国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3.2.2 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接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抽样相关知识和产品标准。
3.2.3每次每组抽样人员应不少于2名。
3.3 抽样用品3.3.1 抽样器具根据所抽畜禽产品性质,准备适用于样品抽取和保存要求的器具。
进行微生物检验抽样,应准备灭菌容器。
抽样器具应清洁、无异味、无污染、不渗漏等。
3.3.2 相关物件准备抽样单、任务书、封签、样品包装、贮存器具及抽样人员有效证件等。
4 抽样原则与方法4.1 原则.4.1.1抽样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抽样工作的公正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4.1.2抽样应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计划或指派。
抽样时,抽样人员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有效证件,并说明来意。
4.2 方法4.2.1 组批4.2.1.1养殖场(户)以同一养殖场、同一时段生产的同一产品为一批。
4.2.1.2 屠宰场以同一来源、同一时段屠宰的同种动物为一批。
4.2.1.3冷冻(冷藏)库与市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企业标示的批号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编号为一批。
动物防疫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监测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采样前的准备、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NY/T 541-2002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NY/T 5344.6-2006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
NY/T 561-2002 炭疽诊断技术
DB 43/306-2006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公告第50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动物卫生监督
对各项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标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依据检查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批评以至处罚。
3.2 动物疫情监测
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
3.3 样品
取自动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动物个体、群体或环境有关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4 抽样单元
同一饲养地、同一饲养条件下的动物群体或个体;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动物产品。
3.5 病料
来自患病或可疑患病动物的被(待)检材料。
3.6 采样
从动物或环境取得样品的过程。
3.7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3.8 流行率
某个时间内,特定地区某病(新老)感染动物数占调查动物总数的百分率。
3.9 被动监测
动物或动物产品出现异情况、或怀疑有疫病存在,由相关部门作出的针对性监测。
3.10 主动监测
按照特定目的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并按计划实施的监测。
4 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
4.1 先排除后采样的原则
急性死亡的动物,怀疑患有炭疽时,应先进行血液抹片镜检,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解剖采样。
4.2 尽早采样的原则
采集死亡动物的病料,应于动物死亡后2h以内采集,最迟不得超过6h。
4.3 无菌操作的原则
采样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刀、剪、镊子、器皿、注射器、针头等用具应事先消毒,一套器械与容器只能采集一种病料。
4.4 合理选择采样方法的原则
根据采样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合理选择样品采集的种类、数量、部位与抽样方法,抽样时应注意减少和消除影响样品代表性的各种因素,使样品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总体情况。
4.5 生物安全防护的原则
采样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避免对样品、环境的污染和对采样人员的伤害。
5 采样前的准备
5.1 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应熟悉动物防疫的有关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采样工作程序和采样操作技术。
一次采样不得少于两人,动物卫生监督采样时至少一人为动物防疫监督员。
5.2 器具和试剂
5.2.1 器具
5.2.1.1 动物检疫器械箱、采样箱、保温箱或保温瓶、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碘酒棉、注射器及针头。
5.2.1.2 样品容器(如西林瓶、平皿、1.5mL 塑料离心管、10mL 玻璃离心管及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等)。
5.2.1.3 试管架、塑料盒(1.5mL 小塑料离心管专用)、铝盒、瓶塞、无菌棉拭子、胶布、封口膜、封条、冰袋。
5.2.1.4 取样工具和盛样器具应当洁净、干燥,必要时作灭菌处理。
5.2.2 试剂
根据所采样品的种类和要求,准备不同类型的存放试剂,如PBS 缓冲溶液、30%甘油缓冲溶液等。
5.3 记录和防护材料
采样单、不干胶标签、签字笔、圆珠笔、记号笔、采样单、记录本、口罩、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帽、护目镜、胶靴等。
6 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与要求
6.1 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目的、内容和要求,选择样品采集的种类和方法
6.2 样品的抽取
6.2.1 被动监测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时,采样应针对有患病征兆的动物或有明显病变的动物产品,在无法确定病因时,采集的样品应尽量全面。
6.2.2 主动监测时,应根据动物年龄、季节、周边疫情情况估计其流行率,确定抽样单元,在抽样单元内遵循随机取样原则,抽样数量应尽量满足统计学要求。
6.2.3 对具有食用、使用价值的样品,严禁随意扩大抽样的种类和数量。
采样数量一般要求见表1。
表1 动物产品样品采集数量
样品抽取后,采样人员在现场将样品分成三份,两份送检,一份留样备查。
6.4 记录和标注
样品信息详见附录 B和附录C,采样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逐项填写(一式三份),样品标签和封条应用圆珠笔填写,保温容器外封条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小塑料离心管上可用记号笔作标记。
6.5 样品包装
6.5.1 品种和种类不同的样品不应混样, 每份样品应仔细分别包装,在样品袋或平皿外面贴上标签,标签注明样品名、样品编号、采样日期等。
6.5.2 存放样品的包装袋、塑料盒及铝盒应外贴封条,封条上应有采样人签章,并注明贴封日期,标注放置方向,切勿倒置。
6.5.3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样品运输包装参照《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执行。
6.6 样品保存和运送
6.6.1 包装好的样品应置于保温容器中运输,保温容器应密封,防止渗漏。
一般使用保温箱或保温瓶,保温容器外贴封条,封条有贴封人(单位)签字(盖章),并注明贴封日期。
6.6.2 一般情况下,样品应在特定温度(2~6)℃下运输,血清样品、拭子样品和组织样品可先作暂时的冷藏或冷冻处理,然后在保温箱内加冰袋冷藏运输。
6.6.3 样品包装后应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
样品到达实验室后,若暂时不处理,应冷冻(以-70 ℃或以下为宜)保存,不宜反复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