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3.72 MB
- 文档页数:27
9.4.2 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工业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控制系统繁琐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布线工作量,使其系统检测和控制单元的分布更趋合理。
更重要的是从原来的面向设备选择控制和通信设备转变成为基于网络选择设备。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逐渐进入中国以来,结合Internet和Intranet的迅猛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传统控制系统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1.什么是现场总线技术从名词定义来讲,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电器、现场仪表及现场设备与控制室主机系统之间的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
而现场总线标准规定某个控制系统中一定数量的现场设备之间如何交换数据。
数据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电线电缆、光缆、电话线、无线电等等。
现场总线技术就是将微处理器芯片嵌入到位于控制现场的检测仪表和执行机构中,使这些设备都具有了智能化的运算和通信能力,能成为独立承担各种检测、控制和通信任务的网络节点。
采用可进行简单连线的双绞线等传输途径作为总线,把多个测量控制设备连接成的网络系统,并按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使得位于现场的多个测量控制设备之间以及现场设备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从而形成了各种适应实际需要的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传统控制系统的接线方式是并联接线方式,从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各个电器元件,每一个元件对应有一个I/O口,两者之间需用两根线进行连接,作为控制或电源。
当PLC 所控制的电器元件数量达到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时,整个系统的接线就显得十分复杂,容易搞错,施工和维护也十分不便。
为此,人们考虑怎样把那么多的导线合并到一起,用一根导线来连接所有设备,所有的数据和信号都在这根线上流通,同时设备之间的控制和通信可任意设置。
因而这根线自然而然地成了总线,就如计算机内部的总线概念一样。
由于控制对象都在工矿现场,不同于计算机通常用于室内,所以这种总线被称为现场总线。
5类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
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
本文小编介绍五类常见的现场总线。
1、CAN总线CAN总线最早是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
其总线规范已被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为国际标准,并且广泛应用于离散控制领域。
它也是基于OSI模型,但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提高了实时性。
其节点有优先级设定,支持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广播模式通信。
各节点可随时发送消息。
传输介质为双绞线,通信速率与总线长度有关。
CAN总线采用短消息报文,每一帧有效字节数为8个;当节点出错时,可自动关闭,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2、HART总线HART协议是由Rosemount公司于1986年提出的通信协议。
它是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室设备间通信的一种协议。
它包括ISO/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HART通信可以有点对点或多点连接模式。
这种协议是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其特点是在现有模拟信号传输线上实现数字信号通信,属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过程中的过渡产品,因而在当前的过渡时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在智能仪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3、基金会现场总线FF基金会现场总线FF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支持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技术。
其前身是以美国Fisher-Ro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Foxboro、横河、ABB、西门子等80家公司制定的ISP协议和以Honeywell公司为首,联合欧洲等地150家公司制定的World FIP协议。
这两大集团于1994年9月合并,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致力于开发出国际上统一的现场总线协议。
基金会现场总线分为H1和高速H2两种通信速率。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现场总线技术(Fieldbus)是指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用于连接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的一种通信协议和架构。
它通过将数据和控制命令从控制系统传输到现场设备,并将现场设备反馈的数据传输回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解决传统控制系统中布线复杂、成本高昂、可靠性低等问题。
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可编程、分布式、开放性强等优点,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场总线技术的核心是通信协议,常见的现场总线协议包括Profibus、Modbus、FOUNDATION Fieldbus、DeviceNet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格式、通信速度、错误检测和纠正等通信规范,保证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稳定性。
现场总线技术的架构通常由控制层、总线层和现场设备层组成。
控制层包括控制器和上位机,负责发送控制命令和接收反馈数据;总线层是控制器与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介质,包括总线线缆、连接器和信号转换设备;现场设备层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各种设备,负责感知和执行现场操作。
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它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同时,现场总线技术还可以对现场设备进行参数配置和诊断,减少了故障排除时间和维护成本。
然而,现场总线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不同的现场总线协议之间,通常不能直接互联互通,需要通过网关或转换器进行数据的转换和交换。
其次,现场总线技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与总线兼容的设备进行接入。
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通信速度相对较慢,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可能不够满足。
总的来说,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技术和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现场总线技术将继续推动工业自动化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现场总线技术总结1. 引言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种常用通信协议,用于在现场设备与上位机之间进行数据和信号的传输。
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方法,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可靠的通信。
本文将对现场总线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现场总线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优势和不足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2. 现场总线的基本原理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采用主从结构,主要由主站和从站组成。
主站负责控制通信过程,发送和接收数据;从站负责响应主站的指令,并提供相应的数据。
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将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的信号模拟量或数字量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总线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处理。
主站通过发送不同的指令和控制报文来实现与从站之间的通信。
3. 现场总线的应用领域现场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工厂自动化在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通过现场总线,主站可以实时获取从站的数据,实现对生产线的实时控制和调度。
3.2 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在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的过程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工艺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3 智能建筑现场总线技术也可应用于智能建筑系统中。
通过现场总线,可以实现对灯光、空调、安防等各类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4.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和不足4.1 优势•高可靠性: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
•高灵活性:现场总线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并实现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灵活的系统扩展和升级能力。
•降低成本:通过使用现场总线,可以减少布线和设备成本,简化系统结构和维护工作,降低了整体的工程成本。
现场总线中的名词解释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现场总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用于连接各种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
通过传输数据和信号,现场总线实现了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现场总线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现场总线技术。
1. 现场总线(Fieldbus)现场总线是用于连接各种现场设备的数字通信系统。
它使用了一种开放的标准,通过一根或多根传输线路,将信号和数据传输给现场设备。
现场总线系统可以在一个物理网络上同时传输多种信号,如数据、控制命令、故障状态等。
相较于传统的集线器和点对点连接方式,现场总线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2. 主站(Master)主站是现场总线架构中起控制和管理作用的设备。
它能够通过总线上的通信协议与各个从站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传输。
主站通常由上位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其他控制设备实现。
主站负责对网络进行配置、数据采集、控制命令下发以及故障排除等工作。
3. 从站(Slave)从站是现场总线架构中执行实际工作的设备。
每个从站都与总线连接,并具有独立的地址。
从站能够接收主站发送的控制命令,并将实时数据传输回主站。
从站通常是各种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伺服驱动器等。
通过从站与主站之间的通信,现场总线实现了对各个现场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控制。
4. 总线结构(Bus Topology)现场总线采用总线拓扑结构。
在总线结构中,所有设备共享同一条传输线路。
传输线路两端连接主站和从站,而从站之间是串联连接的。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总线系统的布线更为简洁,减少了线缆的使用量和系统成本。
同时,总线结构使得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灵活和实时。
5. 周期通信与事件通信(Cyclic and Acyclic Communication)现场总线中的通信方式通常分为周期通信和事件通信。
周期通信是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
主站通过周期性地发送查询命令,获取从站的实时数据。
现场总线及其应用技术一、引言现场总线(Fieldbus)是指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于连接现场设备的一种通信总线技术。
它通过集成控制器和现场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监测。
本文将介绍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技术。
二、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现场总线是一种将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与控制器相连的通信系统。
它能够提供双向通信、实时数据传输和分布式控制等功能,极大地简化了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布线和维护工作。
常见的现场总线包括Profibus、Modbus、CAN等。
三、现场总线的工作原理现场总线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或执行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现场总线发送给控制器。
2. 控制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并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现场设备。
3. 现场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执行相应的动作,并将执行结果反馈给控制器。
四、现场总线的应用技术1. 实时性技术现场总线要求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为了提高实时性,现场总线采用了一系列技术,如时间触发、通信速率调整和数据压缩等。
2. 安全性技术现场总线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控制和监测任务,因此安全性是其应用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现场总线采用了多种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故障诊断技术现场总线能够实时监测现场设备的状态,并提供故障诊断功能。
通过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现场总线可以及时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进行故障定位和排除。
4. 网络管理技术现场总线通常由多个设备组成一个网络,因此需要进行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网络性能的监测和调优等,保证网络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5.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现场总线能够实时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采样、滤波、数据压缩和数据存储等,为后续的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1 什么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定义: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它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流程工业、楼宇、交通等领域的自动化系统中。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都在使用着一种信号标准,那就是4一2OmA的模拟信号标准。
20世纪70年代,数字式计算机引人到测控系统中,而此时的计算机提供的是集中式控制处理。
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器在控制领域得到应用,微处理器被嵌人到各种仪器设备中,形成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随着微处理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产生了以IC代替常规电子线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实施信息采集、显示、处理、传输及优化控制等功能的智能设备。
一些具有专家辅助推断分析与决策能力的数字式智能化仪表产品,其本身具备了诸如自动量程转换、自动调零、自校正、自诊断等功能,还能提供故障诊断、历史信息报告、状态报告、趋势图等功能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传送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基于质量分析的维护管理、与安全相关系统的测试记录、环境监视需求的增加,都要求仪表能在当地处理信息,并在必要时允许被管理和访问,这些也使现场仪表与上级控制系统的通信量大增. 另外,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控制界也不断在控制精度、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方面提出新需求。
由此,导致了现场总线的产生。
1-2 与DCS相比,FCS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试画出其结构图。
特点:形成了新型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由于采用了现场总线设备,能够把原先DCS系统中处于控制室的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置入现场总线设备,加上现场总线设备具有通信能力,现场的测量变送仪表可以与阀门等执行器直接传送信号,因而控制系统功能能够不依赖控制室的计算机或控制仪表,直接在现场完成,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
由于采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因而可实现一对电线上传输多个信号(包括多个运行参数值、多个设备状态、故障信息),同时又为多个现场总线设备提供电源;现场总线设备以外不再需要A/D、D/A转换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