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3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
【词语】
1. 羽毛、缘故、诙谐、如雨后春笋、异口同声、星罗棋布、中流砥柱、过时、嗓门、惊喜
2. 听说、展开、回归、拥有、纷至沓来、独具匠心、五光十色、激情、草率、毫无头绪
【句型】
1. 形象生动的比喻句:
如雨后春笋般,新的班级活动在学校里不断地展开,羽毛球比赛、读
书分享会,缘故不同但吸引人的各种活动,都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
与其中。
2. 异口同声的成语运用:
在这次撰写作文的活动中,同学们纷至沓来,大家的文章五光十色,
独具匠心,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喜不已。
3. 否定词的使用:
尽管老师多次提醒,但有些同学却显得草率,甚至连文章标题都没有
想好,毫无头绪地开始了文章的写作。
4. 感叹句的使用:
惊喜万分的是,当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发
出了“太棒了”的赞叹声。
5. 情景交融的使用:
在羽毛球比赛中,队员们的嗓门越来越高,互相加油助威,形成了一
种中流砥柱的场面,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激情的激发。
6. 诙谐幽默的运用:
有一次,在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都分享着自己喜欢的书,其中一个
同学用嗓门大声说道:“我最喜欢的书,是唐诗三百首,因为里面都是
唐朝的老祖宗们的作品。
”大家异口同声地笑了起来。
7. 固定搭配的使用:
这次活动过时了吗?不!同学们用重重的掌声回归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互相表扬着对方,这是一种真挚的友情。
总之,语言的运用是写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只有恰当运用词语和句式,才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教案(统编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句子仿写、口语交际、作文以及日积月累。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提高句子仿写能力,增强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作文水平,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本课词语,能够正确运用;学会仿写句子,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提高作文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1. 词语的正确使用与辨析。
2. 句子仿写的技巧与方法。
3.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 作文的构思与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词语学习1. 学生自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2. 教师讲解词语,分析词语用法。
3. 学生举例运用词语,巩固所学知识。
三、句子仿写1. 学生自读句子,分析句子结构。
2. 教师讲解仿写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3. 学生展示仿写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四、口语交际1.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2.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口语交际内容。
3.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展示,互相评价、交流。
五、作文1.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 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3. 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六、日积月累1. 学生分享自己的好词好句,互相学习。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词语学习2. 句子仿写3. 口语交际4. 作文5. 日积月累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教学教案《《语文园地二 (1)》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 (1)》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并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等,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正确对待错误的品质,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勇于承认错误。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生字词。
2.PPT课件。
3.小组讨论题目。
4.相关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答,概括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理解。
然后,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如组词、造句等。
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笔记
一、《夜莺与皇帝》
1.故事背景:夜莺是一种美丽的鸟,能够用动听的歌声让人心
旷神怡。
皇帝听说了夜莺的美妙歌声,要求夜莺来宫廷唱歌。
2.故事情节:夜莺唱歌使皇帝沉醉其中,皇帝为了让夜莺一直
留在宫廷,赐予夜莺许多重要的礼物。
后来,皇帝得到了一只金假夜莺衔枝的机械夜莺,深受其欢迎。
3.故事主题:真正的艺术是无法被物质代替的,机械夜莺虽然
能模仿夜莺的歌声,但没有夜莺真实的感情和灵魂。
二、《捉麻雀的孩子》
1.故事背景:故事讲述了一个城里的孩子们喜欢捉麻雀的故事。
2.故事情节:孩子们一起上山捉麻雀,但是他们不懂得保护动物,只顾自己捉麻雀,甚至还捉到了稀有的黄腹山雀。
几位老师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不对,带领孩子们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故事主题: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不应该迫害和捕捉它们,要
尊重自然的规律。
三、《大鲨鱼吃小鲨鱼》
1.故事背景: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鲨鱼的生态链故事。
2.故事情节:大鲨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但是它们也会遭
遇更大的鲨鱼吃掉。
小鱼也被大鱼吃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存在着生活链,弱肉强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生存下去。
3.故事主题:描写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以及追求生
存的智慧和生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的兴趣。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难懂的词句。
3.学习古诗《鸟鸣涧》,体会月夜春山的幽静。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2.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一)谈话导入古典名著中的语言和现代文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当你遇到不懂的词句时会怎么做呢?(二)交流学习名著的方法1.学生思考整理各自理解难句的方法。
2.个别学生汇报交流。
3.全班朗读交流平台中给出的课文的范例。
(课件出示)4.总结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3)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
(三)学以致用1.用总结出来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阅读。
二、词句段的运用(一)学习第1小题1.(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词语,力求读准确。
(榜文、客官、钱铺、印信、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2.猜猜词语的大致意思。
(1)同桌之间交流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并说出猜测理由。
(2)查词典确认意思,指名分享成果。
明确:榜文——告示、公告客官——客人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伙计——服务员郎中——医生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货郎——旧时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
墨客——旧时指文人3.拓展。
钱铺——钱店掌柜——老板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二)学习第2小题1.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3.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诵《鸟鸣涧》并背诵。
▶教学重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词句段运用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外貌描写来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日积月累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悟诗人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指导学法1.最近我们班里的同学阅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请说说你们读了哪些古典名著。
(指名学生说)2.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本单元我们走进了古典名著,学习了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哪四个故事?(指名学生说)3.这四个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分别是谁呢?(指名学生说)4.这些中心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可以结合你阅读的整本书谈一谈为什么。
(指名学生说)5.阅读这些古典名著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困难?预设:(1)我读的是《西游记》的原著,古代白话文读起来很难懂。
(2)我读的是《红楼梦》的原著,我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些古代用具的名称指的是什么。
6.想读懂经典名著很难,我们必须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课堂笔记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课堂笔记一、交流平台1. 内容总结课文通过描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展现了园子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这些课文都善于运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也就是借物抒情。
2. 借物抒情的作用二、词句段运用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句子一: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通过描写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飞出来这些现象,从侧面衬托出太阳光芒的强烈,而不是直接描写太阳的亮度数值等,这样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太阳光芒的强烈程度。
句子二: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分析:同样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通过描写鸡、狗、蝉在炎热天气中的表现,如鸡耷拉翅膀、狗吐舌头、蝉不停地鸣叫,来突出八月天气的炎热,而不是单纯说温度有多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种炎热的环境之中。
2. 仿照例句,把一个画面写具体例句: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改写: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练习思路首先要确定一个画面,比如“清晨,鸟儿出巢”。
然后可以从鸟儿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可以写成“清晨,曙光初现,可爱的是群群鸟儿叽叽喳喳地从窠里欢快地飞出,它们扑棱着翅膀,在树枝间跳跃几下后,便向着广阔的天空飞去。
”三、日积月累1. 内容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 诗句赏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赏析:“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诗人内心闲适。
在这样的心境下,细微的桂花飘落都能被察觉到。
“夜静春山空”描绘出夜晚的春山一片寂静,好像空无所有。
这里的“空”并不是真的空无一物,而是一种静谧的意境,以动写静,更显春山的宁静。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如何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仍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生字的认读和理解也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困难,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人交流。
2.阅读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引导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和生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二》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学习材料:与本节课相关的阅读材料。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材料,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生字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