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02.15 KB
- 文档页数:1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浅析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基本,着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体的授课环节,我们不仅仅要对所有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知道事件本身的情况,而且还要善于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进行发散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结论,进而对我们的现实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讲授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事件时,关于事件本身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谈话题,看影像资料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而我们教师就要针对课后题比较单一的现状,给学生提出几条较为深刻的问题。
譬如,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共中央必须进行长征,从长征事件中你认为当前的党建工作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新时代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你觉得有必要吗,是不是仅仅是在进行炒作,或者作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整体素质。
二、加强预习指导,培养探究的意识当前在许多初中学校,历史学科的专职教师都由一些退居二线的老龄教师担任,或者由一些中层领导兼职,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淡漠态度,其实这种认识是极不正确的。
我们历史学科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从历史事件中对照古今,给当前的社会建设以一个历史的借鉴,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历史学科看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就不但是学生的悲哀,而且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们一定要摒弃当前教师认为的历史学科就是所谓的教师在教材上勾勾画画,学生在底下背背写写的学科。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抛给学生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
譬如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说,当前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开辟丝绸之路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现在的丝绸之路对于当今的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存在意义等等。
基础教育·初中2021年第2期203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正好适应这种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1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教育专家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之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
1.1 “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两个方面。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
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塞到学生的头脑中。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这课活动的中心,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帮助者,服务者共同学习的角色,避免了包办代替。
例如我在讲《贞观之治》一课,先设计提纲:(1)“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是哪位皇帝引用古人的话?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在怎样的 背景下提出的?(2)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3)谈一谈你对他的看法?教师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把握大局,把握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难克服,不可逾越的障碍,与学生平等、真正地去探索,这才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统一的教育规律。
1.2 “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最根本地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例如:我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我为学生准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挂图和电影片段,然后设计了思考题(1)有人说,“巴尔干半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个火药桶”,结合史实谈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结合挂图和电影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参战的士兵,谈一下你的感受?这样就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问题提供条件,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堂的有效运用发表时间:2013-01-30T10:13:07.34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程文伟[导读] 总结:历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并非“填鸭式”的教学可以教好的。
程文伟江西婺源天佑中学333200摘要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即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或信息的求真探索活动。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预设,引导学生进行搜寻、研究、调查、检验、提问以及质疑等活动,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知识,拥有自身的体会领悟,从而获得学业上的进步以及个人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也可以称作“问题导向式”教学。
在现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探究式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信任。
这点不仅体现在现今的新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在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双方对于教学的理解上。
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局限在一种“传道式”的教学理念上。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往往一节课下来,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做笔记和听讲上,根本无暇思考,而且也不被鼓励思考。
这样的教学毫无疑问是无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甚至还会遏制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探究式的教学和以往的教学所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
因此,探究式教学的课程方案都是围绕学生而设计的。
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以此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广度,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出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摘要: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历史教学探究性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就是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一、要给学生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想不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在探究的冲动之中,激疑生趣,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自我发现。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创造动机。
例如在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贵族平民与奴隶”一目,提出了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是奴隶,面对如此残酷的压迫,你会如何?如果你是贵族,你的奴隶不满意你了,要起义了,你如何应对?”在讲分封制提出“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阔的土地,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班长,接手一个班级,当务之急又是什么?”转换角色,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验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认识,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情节中。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探究式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的认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独立思考中,实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从探寻、启发中获得真知,增长智慧,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要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崇和认同。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素质教育随着教改进程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从创新中寻找更好的出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入,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教改思路,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从相互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从而探疑解惑,实现对历史知识的习得和掌握。
新课标提出要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知识中培养历史责任感,并从课堂合作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认知,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在实际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结合作者在探究式历史课堂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充分的探讨,表达,从质疑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将个人、小组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认知和习得。
它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激励和提高。
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人,教师主要明确探究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学生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以便于让学生敞开思路、翻越知识屏障,从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中探究出历史的真相,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将人的思维发展作为主要载体,结合学生对认知的理解,从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讨论中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对历史学习的直接动机,并将感性认识通过积极的参与转变成理性认知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合作交流和探究性,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实施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笔者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历史是遥远的过去,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学生都会觉得遥远而陌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再现历史。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将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等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人物及场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探知愿望,急切地想进一步了解上述历史人物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又如,教师在讲授“(唐)盛世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再带领学生“乘着时间的隧道来到唐朝”,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唐朝的皇帝、农民、商人等。
有的同学会说:“朕是唐朝的皇帝,身上穿着考究的丝绸衣服,经常在大堂之上接待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名士……”有的同学会说:“我是唐朝的商人,经营着高档的陶瓷,无论是越窑的青瓷,还是邢窑的白瓷,我都应有尽有。
我那越窑的青瓷,可是专门从运河水路运到这里的。
”有的同学会说:“我是唐朝的农民,用曲辕犁耕地,用筒车灌溉庄稼,生产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体验唐朝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唐都长安繁荣的情况后,话峰一转,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现在了解到唐朝的前期,尤其是唐玄宗统治的前期的确是一个盛世,那么,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重现历史,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索者”和“发现者”,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