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37.39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以哈佛、
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包水梅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师范
学院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可见,它们在层次定位、发展使命、学科建设、教育形式、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是保障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迅速发展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发展路径的选择是学院基于对自身优劣势
的全面审视,对超出自身控制能力的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的战略分析和判断.无论是发
展路径本身的特征,还是其背后的选择逻辑以及具体的实施控制过程,对我国研究型
大学教育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都颇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页数】8页(P69-76)
【作者】包水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的政策、特点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2.美国研
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理论的历史分析、比较及其启示——以哈佛大学为例3.美国研
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经验及其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4.美国研究型
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经验及其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5.美国高校档案馆面向研究型用户的网络服务介绍及启示
——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经验及其启示摘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其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经验;启示据2005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调查,美国现有高等院校 4 382所,其中278所属于研究型大学[1]。
研究型大学约占美国高校总数的6%,却培养了全美约40%的本科生。
可见,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地位之重要。
正如康奈尔大学原校长鲁兹(Frank H.Rhodes) 所说,“公众是通过本科教育直接认识大学的,研究型大学的成败与否完全系于本科教育” [2]。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经验1995年,在卡内基教学促进会的提倡和领导下,美国成立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
在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后,该委员会于1998年提出了一份《博耶报告》。
该报告呼吁各大学对本科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并提出了10条改革建议[3]。
《博耶报告》在全美引起了很大反响,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大学为改变本科教育的现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加强本科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实施通识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非常注重知识的广博性,加强基础性课程,实施通识教育。
体现在课程上,各大学在安排本科生课程时,注意加强学生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给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和基础性教育。
如哈佛大学规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须修满外国文化、历史学、文学和艺术、道德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等六类“核心课程”。
MIT的本科生一年级时不分专业、系科,到二年级时才分到各学院;少部分人如拿不定主意,可以延至二年级结束时再做决定。
2.强调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研究型大学成立了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积极推进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专业和课程以及边缘学科发展,以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如马里兰大学开设的“世界课程”是由一个教学小组设计、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实施的,它涉及了有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与观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跨学科的主修专业(Area Major),它注意到不同学科课程间的交叉与联系,具体研究方向有比较文学、公共健康、行为生物学、科学史等[4]。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形成的政府因素及启示摘要: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其国家内部和国际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重要资料。
大学理念的变化以及政府的介入,尤其是政府立法和政府与大学的研究和约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影响深刻。
关键词:公立研究型大学;大学理念;政府行为时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如火如荼的发展壮大。
它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许多人才、技术,但是在发展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通过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状况,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之处。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博士培养人才为美国的工农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能力、社会地位和国际声誉。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在20世纪脱颖而出,并在管理机制上表现出自身特色,这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
一、大学理念变化对研究型大学形成的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是和大学理念的变化分不开的。
在19世纪后半叶,美国大学不再局限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和人格的养成,而是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这种思想的转变是深受德国教育家洪堡思想的影响。
1808年,洪堡全力支持建立柏林大学。
他本着以科学研究推动交流与发展的思想,亲手制定了建立大学的计划。
正如鲍尔森所说:“柏林大学从最初就把直立专门科学研究作为主要的要求,把授课效能仅作为次要的问题来考虑;更恰当的说,该校认为在科研方面卓有成就的优秀学者,也总是最好和最有能力的教师。
在这种理解下,学术研究的最终目标乃是取得新颖的知识,于是大学不再以博览群书和熟读百家为能事,却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原理、提高思考能力和从事创建性的科学研究。
”另外,美国许多学生留学德国,也带回丰富的思想。
这些留德人员回国以后,大多成为美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同时许多德国学者也到美国大学任教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名学府利波卡罗莱那学院和哥伦比亚学院制定广泛而自由的课程管理方案和规划。
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作者:邢桂芳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5期摘要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考查,从中借鉴其优点,以期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向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美国研究型大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7文献标识码:A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借鉴其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1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出现1781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
原有大学受到人们的指责,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法国公立大学和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全美建立了一系列的州立大学。
州立大学的设立,是对美国大学的一次全面革新。
美国大学对学术水平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及研究型大学的建立便发端于此。
19世纪末,美国许多学者纷纷去德国留学、进修和研究。
19世纪后期,美国学术界及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领军人物几乎都在德国留过学。
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立,标志着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尔曼出任校长。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办之初,吉尔曼不惜重金,坚持聘用国内外高水平的师资。
同时,吉尔曼极力倡导学术自由,排除一切“教会主义或党派偏见”。
此外,注重实验室方法和图书馆的价值。
吉尔曼从招生之初,就把研究生教育放在重点位置上,建立并改进了研究生教育制度。
他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学术性大学的重要使命。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相结合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大特色。
还创立了研讨班课程,充分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给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
2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典型的研究型大学,对后续成立的新的研究型大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批老式的文理学院如著名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学校也开始向研究生教育发展,有的还成立了研究生院。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给我国的启示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功为推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科教育却一直受冷落,发展不尽人意。
美国八九十年代开始反思本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初始阶段,以美国为鉴,正确认识本科教育的地位、进行教育改革是保证本科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标签]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在其后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科研、教学和服务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培养出大量的各界精英和领袖,创造出相当多的科技成果。
研究型大学现已成为美国主要的科技开发和研究基地。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美国研究型大学是以德国柏林大学为样板而建立的,但又不同于德国的大学。
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形成了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创建了研究生院制。
其研究生教育给各国大学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但其本科生教育却有些不尽人意,存在很多的不足。
原因在于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作为其追求的首要目标,不重视本科生教育。
学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研究生教育中,教授们都忙于从事个人的科研项目,本科教育一直受到冷落,本科生享受不到研究型大学智力和资源的优势,接受的教育与他们所缴纳的高额学费不相符,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的声誉不相称,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无法把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并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不知道如何富有逻辑性的思考、条理清晰地写作和表达,从大学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低于文凭本身的价值。
面对社会公众和学生不断的批评和指责,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
从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中的借鉴与超越*朱淑华(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一流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结合本民族核心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了德国大学模式,最终确立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中的借鉴与超越对我国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研究型大学;借鉴;超越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国家往往先成为高等教育中心而后才成为科学中心和技术中心,而且科技中心的到来往往发生在高等教育的高峰期[1]。
美国自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分别成为世界技术中心和科学中心以来,至今一直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无疑是与美国18世纪30年代以后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分不开的,尤其是与研究型大学的崛起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产生迄今为止的130多年,美国一大批研究型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学术研究机构,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奇葩。
研究型大学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联邦政府委托的科学研究项目,必须培养出一定数量的达到最高学位层次的人才[2]。
研究型大学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众所周知,研究型大学起源于德国,繁荣发展于美国。
德国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开创了研究型大学的先河,确立了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自由”等办学的基本原则。
“柏林大学的创办像一个燃烧点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切光线都从这里发出。
[3]”这种新的学术自由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不但借鉴了德国大学的模式,而且对德国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融英式学院和德国大学模式于一体,最终实现了发展中的超越,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办学模式,这不但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成为世界各国建设大学时研究和争相效仿的对象。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百年变迁与省思1995年,受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资助,美国成立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当年由该基金会主席博耶主持的首次会议上即提出:应该彻底评估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博耶去世后,委员会以博耶的名字命名。
经过几年的调查,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的报告(简称“博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相对于在知识创新和完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却“常常是失败的,而且还在继续衰落”,报告认为:“本科生的学费是大学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经费帮助支撑了科研项目和研究生教育,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付费的本科生得到的却不及其学费所值。
”[25]由此,重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迫在眉睫。
为此,报告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树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标准,创建以探究为基础的新生年,新生基础上的本科构建,消除跨学科教育的障碍,建立交流技能与课程学习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取得最佳的经验,把研究生当成实习教师培养,改革教师奖励机制,培养社区意识,等等。
在博耶报告的影响下,20世纪9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建风生水起。
1997年,杜克大学就成立了课程评估委员会,发表了《课程2》报告,认为杜克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可以实现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有效地获取综合和交流知识的方法,形成对现实中及历史上重大问题的看法,开展研究和解决问题,发展从事艰苦工作所需的顽强意志和能力。
[26]普林斯顿大学从1996年秋季学期起推行新的本科学生通识教育计划,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为广泛且文理渗透。
9年代末,特拉华大学将1992年开始在医学课程中试行的探究式学习推广到所有理科基础课程,成绩斐然,1997年,美国科学基金推动在全国推广这种遍布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本科教育改革。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我国正在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
而作为研究型大学最多的美国,其发展经验是相当丰富,且卓有成效的。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功经验,试图解析出对我国目前进行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有益的启示。
[标签]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跃进”的现象,即想通过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片面追求博士点、硕士点的数量,尽快提高学校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达到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在这一思想主导下,本科教育很自然地就在研究型大学里逐渐地”‘失宠”了。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它在建设研究型大学,尤其是改革其本科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认为,批判地借鉴美国成功的本科教学改革经验,对加快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是很有益处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经验探析美国有125所研究型大学,而且大多数以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都是从这些学校本科毕业的,可以说成绩斐然。
尽管如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却并没有完全达到公众所期望的效果,人们对本科教育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许多本科生“直至毕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逻辑地思考,清楚地写作和严谨地演讲”。
面对这种状况,美国研究型大学直面外部的批评和期待,提出了要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迈入21世纪后优先发展的任务。
通过不断的变革、探索和创新,努力解决在自身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危机,美国研究型大学提出了着力提升本科教育品质的主张.从此,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多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1.教学目标——国际化、通识化几乎在整个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都奉行“学以致用”的理念。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的巨变、职业流动的日益加快以及社会问题、科学发展呈综合化、复杂化等趋势也对本科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使得交往、外语、写作、研究、创新等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日趋重要。
为了能培养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优秀人才,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赋予了浓重的国际化内涵。
收稿日期:2007-11-13 修回日期:2008-03-17作者简介:王清(1978)),男,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讲师,文学与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管理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王 清,丁可可,江海宁(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美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成就突出。
本文通过考察与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针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08)02-0099-04科技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国家科技进步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现代大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科研管理对于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学习和借鉴美国一些主要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提升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特点综合来看,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管理方面注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实行以教授为主体、以兴趣研究为动力的科研组织模式,建立多渠道的科研经费筹措机制和以课题为中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以及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而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具体来说,其主要做法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保障学术自由并大力发挥教授的才能和作用早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一些大学的学者们开始设立一些集体性的代表机构,如康奈尔大学在1889年建立了以校长和全体教授为主体的大学评议会。
随后,威斯康星大学和美国中西部的其他一些大学都分别成立了这样的评议会,而在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已经成为教育和科研的重要管理力量。
2023-11-03•引言•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其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意义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这些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02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包括数学、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核心课程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训练,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美国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学习实验室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企业和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社会服务美国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1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23美国研究型大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个性化培养美国研究型大学实行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
导师制度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江苏高教 2001年第6期国外高等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历史・问题・改革Ξ刘宝存 【摘 要】 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研究型大学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主要措施有开拓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大学发展战略;改革教师奖励机制,加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职能;重新审视本科生教育,提高本科生教育的地位;构建新的本科生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生教育 改革 美国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1)06-0111-03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型大学发端于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它以强调“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和“学术自由”而著称,并成为一种理想大学的模式而为世界各国主要大学所效尤。
19世纪70年代以后,大批留德学者学成归来,把研究型大学模式带到美国。
1876年,美国创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揭开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序幕。
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迄今已有120余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初创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是美国研究型大学从创建到初步发展,并得到人们认可的一个时期。
研究型大学以高水平的师资和科学研究、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初步建立其在美国科学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领导地位。
2.成熟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80年代)。
这是美国研究型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并日益成熟的时期。
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大学模式日渐成熟,其有别于其他类型高等学校的主要特征也呈现出来:第一,研究型大学是学科齐全,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大学;第二,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中心,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第三,研究型大学特别重视研究生教育,在主要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比例高于本科生;第四,研究型大学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是世界科学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能吸引大量外国优秀人才去留学,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考察及启示——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例作者:邢桂芳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年,卷(期):2010,(15)被引用次数:0次1.王怀宇.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陈子辰.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晚霞,2007(10).7.张凤莲.从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看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1994(1).8.张保军.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1(9).1.期刊论文易高峰.赵文华.YI Gao-feng.ZHAO Wen-hua《美国竞争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研发的启示——兼评中美研究型大学研发现状-比较教育研究2008,30(8)<美国竞争法>是美国以研究型大学为重要研发基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系列教育、科研创新项目,为提升国家竞争力而实施的新战略.本文主要分析<美国竞争法>研发经费的投入与其制定的教育、科研创新项目,并从研发经费投入的强度、来源、支出结构及其学术成果方面对中关研究型大学研发作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研发的改善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2.期刊论文潘金林.龚放本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之道"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归-中国大学教学2010(2)美国研究型大学面对公众对其忽视本科教学、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的批评,开始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将本科教学作为大学的核心使命,并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教师投身本科教学.3.学位论文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2009当今世界,技术创新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已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为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大学技术转移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政府把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大学技术转移领域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亟待政府政策引导和调控。
从国际视角看,美国是开展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最成功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其有效的政策引导。
基于此,本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进而为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提出了适宜的政策建议。
本文依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逻辑,运用三重螺旋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和政策网络理论,采取历史分析法、文献法、个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从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历史、政策文本、政策过程、政策结果几方面分别论述,然后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价值取向、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体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需要,为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
论文共有七部分构成,各部分内容如下:“导论”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以及所采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等几方面。
第一章,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历史发展。
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的“赠地运动”,大致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社会经济环境和科研思想变革是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
第二章,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内容。
第一,与技术转移相关的科学研究资助政策,这里主要指“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它主要包括联邦政府直接资助政策、联邦政府鼓励产业资助政策。
第二,与技术转移相关的科研成果所有权政策,这里主要指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它主要包括联邦资助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州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所有权、产业或其它资助的科研成果所有权。
第三,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程序与项目开发政策,主要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专利——许可”程序政策、与技术转移相关的大学与产业合作项目开发政策。
第四,利益冲突协调政策,主要包括时间和职务冲突协调政策、财政利益冲突协调政策、目标和使命冲突协调政策、资源利用与科研成果所有权冲突协调政策。
第三章,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这部分主要以《贝多法案》为例,运用利益集团理论和公共政策网络理论,首先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制定的背景、程序及影响因素。
接下来论述了《贝多法案》的实施政策、实施机构及其实施策略。
最后,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创议网络、决策网络和实施网络中的角色关系。
第四章,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实施结果。
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实施首先使美国高等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不但改变了大学与政府和产业的关系,促进了大学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和学术使命的变革,但也给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问题。
同时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美国产业创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和拓展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程序和途径。
另外,《贝多法案》在美国的成功实施也给其它国家大学技术转移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五章,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与实施的价值取向、经验与问题。
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学术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从“命令-控制”到“成本-效益”的价值取向。
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与实施的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自下而上”的激励措施为技术转移提供了政策保障:创新科研体系是技术转移的重要源泉;明晰的科研成果所有权是技术转移的核心要素;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为技术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研究密集、自由竞争的产业体制为技术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企业环境;科研理论变革是推动技术转移政策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及其实施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亟待完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商业化政策的负面效应;早期技术开发资金的缺失;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有待于提升技术转移能力。
第六章,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及其实施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我国的现实需求,这部分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转变传统学术观念,创建适宜的学术环境:第二,制定和完善大学技术转移政策体系;第三,完善大学科研成果所有权与技术许可政策;第四,健全高校技术转移管理体系;第五,疏通高校技术转移资金渠道:第六,积极发展大学与产业伙伴关系;第七,大力协调技术转移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
4.期刊论文谢亚兰.XIE Ya-lan美国联邦政府对研究型大学建设资助的实证研究——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经费分配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4)以定量研究为主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肩负保证美国在科学技术主要前沿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重任过程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学、数学和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主要的经费资助.1998-20()7年,每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数量占NSF资助前百强中的80%以上,世界一流大学获得的经费总量占NSF资助前200强大学经费总量的50%以上.5.期刊论文刘军仪.LIU Jun-yi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价值诉求——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视角-复旦教育论坛2010,8(2)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科生科研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科生科研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知识的情境建构性、学习的文化适应性,顺应了构建实践取向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主旨.因此,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视角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价值诉求,便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本质及其重要意义,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力提供借鉴.6.学位论文孔令帅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2006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道德高尚、文理兼通、能尽社会责任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家,在现代社会日益变得重要。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开展的较早,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不少成熟经验。
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国研究型大学起过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现在和将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将会继续引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
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研究。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达到比较成熟阶段。
因此,本研究从借鉴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本问题的缘由、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以及主要的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论文认为,美国80年代以来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政治和文化指导思想的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影响并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当前美国几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类型与内容。
论文认为,核心课程型最能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和理念,但由于难以设计和实施,局限了它的使用。
分类必修型尽管有一些缺陷,但它简便易行,在目前是一种主要的通识教育实践形式。
自由选修型风险极大,对一般学校来说不容轻易实施。
第四部分分析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一些革新以及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论文认为,尽管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取得了一些变化和革新,但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要想实施的更好,就必须正视市场和就业因素的冲击、通识课程自身的争论、通识课程师资水平不高以及学生兴趣不大这四个问题。
第五部分预测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论文提出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七个趋势,认为这些趋势促进了新的通识教育课程的产生,并影响了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第六部分分析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借鉴和启示。
论文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构建有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熟经验,同时也应重视它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7.期刊论文牛存来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现状及其启示-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7(1)自1998年<重构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发表后,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对本科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改革,并掀起了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浪潮.美国研究型大学拳科教育的变革、探索和创新,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重新审视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使命提供了借鉴.8.期刊论文纪多多.JI Duo-duo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发展概况及启示-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5)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科生科研活动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日益融入美国研究型大学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体系改革之中.本文回顾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实施措施,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9.学位论文张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问题研究200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由于过于关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一直受到忽视,因此,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