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减排时刻和减排比例对北京市PM_2.5浓度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0
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主要城市,如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球最受污染的城市之一。
空气污染中的PM2.5和PM10已成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地面气象因素则对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深度探究,对于制定科学的环境保卫政策和猜测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的监测状况PM2.5和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和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这些颗粒物来源于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煤烟等。
通过对北京地区不同季节的PM2.5和PM10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其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
例如,冬季的PM2.5和PM10浓度普遍高于其他季节,而夏季相对较低。
二、PM2.5和PM10浓度与温度的干系气温是影响大气扩散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大气的稳定性较差,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从而使PM2.5和PM10的浓度相对较低。
相反,温度较低时,大气的稳定性较好,颗粒物容易积聚,PM2.5和PM10的浓度相对较高。
因此,在冬季,北京地区PM2.5和PM10浓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偏低。
三、PM2.5和PM10浓度与风速的干系风速是影响颗粒物扩散和稀释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速较高时,颗粒物容易被风吹散,从而缩减其浓度。
相反,风速较低时,颗粒物容易积聚,浓度相对较高。
此外,风向也会影响颗粒物的输送方向和污染来源。
北京地区的地形以京津冀平原为主,缺乏自然屏障,所以风速较低的状况较为常见。
四、PM2.5和PM10浓度与降水的干系降水是清洗大气中的颗粒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降水可以将颗粒物带到地面,缩减其浓度。
因此,降水量越大,PM2.5和PM10的浓度就越低。
北京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所以在这两个季节,PM2.5和PM10浓度相对较低。
五、PM2.5和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干系相对湿度是影响颗粒物的吸湿性和沉降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受到了广泛关注。
PM2.5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1. 主要化学成分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与北京地区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
2. 区域性特征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由于周边地区的工业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北京地区PM2.5中来自周边区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此外,季节性变化也会影响PM2.5的成分,如冬季供暖期,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增多,导致PM2.5中硫酸盐的浓度升高。
三、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分析1. 本地排放源本地排放源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是主要的本地污染源。
此外,北方冬季大量燃煤取暖也会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2. 区域传输源区域传输源也是北京地区PM2.5的重要来源。
受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可以传输到北京地区,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尤其是来自北方和西北方向的污染物传输,对北京地区PM2.5的浓度贡献较大。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碳、元素碳、硫酸盐、硝酸盐等,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2. 本地排放源和区域传输源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本地排放源以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为主,区域传输源则受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污染。
PM2.5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众多的特点,PM2.5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
因此,深入研究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数据统计,北京市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冬季是PM2.5浓度最高的季节,而夏季是最低的季节。
主要原因是冬季温度低、空气稳定,大气扩散条件较差,PM2.5难以迅速分散;而夏季高温、较好的扩散条件则使得PM2.5浓度相对较低。
另外,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中心城区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郊区,远离工业区的地区浓度较低。
这与城市内交通流量大、工业废气排放等因素有关。
其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还原模型指出,PM2.5浓度受到源排放、扩散、化学转化、沉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在源排放方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污染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数据统计,汽车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柴油车排放对PM2.5贡献度较高。
其次,在扩散方面,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会影响PM2.5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化学转化和沉降也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二次颗粒物生成,而气象条件则会影响颗粒物的沉降速度。
最后,我们来探讨减少北京市PM2.5浓度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是有效降低PM2.5浓度的关键。
在源排放方面,应加强对工业企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限制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进入。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一大热点与难题。
PM2.5,即细颗粒物,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损害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环境问题的本质。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北京地区PM2.5成分的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和元素碳等。
其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无机盐主要源自于燃煤、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
而有机碳和元素碳则主要是由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其次,PM2.5的成分特征与季节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
冬季,燃煤作为主要采暖方式,大量的燃煤污染排放导致硫酸盐和硝酸盐成分较高;而夏季,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使得有机碳和元素碳成分增加。
此外,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PM2.5成分特征还会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再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
首先,燃煤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尤其在冬季,大量的燃煤采暖导致PM2.5的浓度急剧上升。
其次,工业排放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
北京市众多的工业企业和生产厂商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另一个重要源头。
大量的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源头对PM2.5的贡献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最后,北京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PM2.5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燃煤的减排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基础措施之一。
其次,应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放管理,加强对废气和粉尘的控制。
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及治理研究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在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更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行、减排、绿化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治理办法。
一、数据分析从近年来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来看,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2018年和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1.1 PM2.5浓度分析首先是PM2.5的浓度。
据数据显示,2018年平均PM2.5浓度为51.4μg/m³,2019年同期为44.6μg/m³,而2013年的平均浓度则为89.5μg/m³。
可见,PM2.5的浓度在逐年下降。
然而,就2019年6月至8月的数据而言,在这三个月中,有29天的PM2.5浓度超过50μg/m³,其中15天超过了100μg/m³。
显然,雾霾天气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2 其他污染物浓度分析除了PM2.5,北京市的空气中还存在其他污染物。
以下是对其中几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析。
- PM10:2018年为76.4μg/m³,2019年为60.3μg/m³;- SO2:2018年为10.4μg/m³,2019年为8.1μg/m³;- NO2:2018年为59.4μg/m³,2019年为60.7μg/m³。
从数据来看,除了NO2浓度略有上升,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都在下降。
二、治理措施2.1 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空气质量的关键。
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首先是汽车限行。
北京市已实施了数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
限行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尾气排放,同时给市民以更好的公共交通选择。
其次是工业减排。
北京市的工业呈现了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等方式,不断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北京市城区大气PM2.5的源解析摘要:来源分析是解决PM2.5污染的基础,通过国内外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北京市城区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及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
PM2.5的分布特征为夜间浓度高于白天,主要来源随季节更替变化明显,其浓度与高度和区域位置有关。
关键词:北京市;城区,;PM2.5;源解析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bstract: Source apporti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lution to PM2.5. According to consul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materials, the main sources of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re coal burning, industrial process, secondary formation,, namely soil, vehicle emissions and biomass burn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a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in night time is higher than daytime; the main sources are changing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hanging seasons; the concentr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ight and regional location.Key Words: Beijing; urban area;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0引言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如大气能见度降低、干沉降)的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PM2.5因其粒径小、易进入人体肺部甚至血液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关系,对于理解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PM10、TSP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北京市环保部门发布的大气监测数据,选取近五年来的PM2.5、PM10及TSP的浓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污染物的关系。
三、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北京PM2.5浓度在全年中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由于供暖等因素的影响,PM2.5浓度较高;夏季由于降雨较多,有利于颗粒物的沉降,PM2.5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工作日与周末的PM2.5浓度也存在差异,工作日由于交通拥堵等因素导致PM2.5浓度较高。
2. 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市内不同区域的PM2.5浓度也存在差异。
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地区的PM2.5浓度较高,而郊区、公园等地的PM2.5浓度相对较低。
四、北京PM2.5与PM10、TSP的关系1. 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北京PM2.5与PM10及TS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即当PM10及TSP浓度升高时,PM2.5的浓度也会相应升高。
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气象条件、交通状况、工业排放等是影响PM2.5、PM10及TSP浓度的主要因素。
例如,风速较小、湿度较大时,颗粒物的扩散和沉降受到限制,导致浓度升高;交通拥堵和工业排放增加也会导致颗粒物浓度的升高。
12月2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2-2017),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
但从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及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雾霾,局部PM2.5近千。
北京若要如约完成上述“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的目标要求,将面临更大挑战。
北京“十三五”PM2.5下降15%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北京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减少空气重污染天数。
《意见》做出了进一步要求。
《意见》称,今后5年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统筹治理PM2.5和臭氧为重点,持续推进控车节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北京在整治大气污染方面还是有实力的,但是还是要连同周边一同治理仍需耐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自身造成雾霾的因素正在减少。
比如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31.3万辆,提前超额完成淘汰20万辆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3年,北京率先执行了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
除此之外,北京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
今年旧城剩余3万户平房将完成采暖改造,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另外,北京还关闭了国华、京能两大电厂,今年全年燃煤消费总量降至1300万吨以下,比去年减少400万吨,并预计在2020年将煤炭消费量减少到900万吨以下。
未来将严控机动车增量此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基于“大气国十条”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评估》指出,在全面落实现有(报告发布时间为2014年9月)的减排措施的情况下,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值为25.6%,年均浓度将由2013年的88.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65.8微克/立方米,离改善目标60微克/立方米亦有一定差距。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雾霾问题已成为中国,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中含有的高浓度PM2.5(细颗粒物)对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评估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因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所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细小的颗粒直径能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北京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其雾霾问题尤为严重,因此研究其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损害价值评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北京雾霾重污染期间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同时,结合历史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居民健康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四、高浓度PM2.5对居民健康的直接影响高浓度PM2.5的持续暴露会对居民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五、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北京雾霾重污染期间,居民因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所面临的健康风险显著增加。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其健康风险更高。
因此,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
六、损害价值评估我们采用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等方法,对因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造成的健康损害进行价值评估。
结果显示,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因健康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这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增加,还包括因病误工、过早死亡等造成的损失。
七、对策与建议为减少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因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所面临的健康风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雾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三是推广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环保理念和措施;四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居民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跨奥运期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跨奥运期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引言: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和国际都市,全球表示着中国的形象。
然而,多年来,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是关注的热点。
由于中国成功申办并承办了2008年奥运会,以及正在筹备2022年冬奥会,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
因此,深入分析跨奥运期间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奥运期间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1. 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成功申办奥运会后,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如限制工业生产、交通管理措施和污染源治理等。
结果表明,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PM2.5浓度显著下降。
此外,预测模型结果还显示,奥运会期间的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2. 近年来奥运筹备期间:近年来,北京市连续申办并成功承办了2022年冬奥会,奥运筹备期间对PM2.5浓度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相对于日常情况,奥运筹备期间,北京市的PM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这归因于政府流程与标准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
二、影响跨奥运期间北京市PM2.5浓度的因素分析:1. 大气污染源:北京市污染源众多,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煤和建筑工地等。
这些污染源的排放是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减少了PM2.5的排放。
2. 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在奥运筹备期间,建筑工地是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加大了对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的力度,要求严格执行扬尘管控标准,有效减少了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交通管理措施:在奥运期间,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如限制机动车通行、增加公共交通运力等,以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北京市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关系作者:徐艺武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33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探讨PM2.5污染的浓度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关系,文章以2015年北京市12个国控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PM2.5污染的浓度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相关关系,明晰北京市PM2.5污染源并提出相应措施。
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主要空气污染物一定程度上相关。
PM2.5浓度与O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且极为显著,与CO浓度和NO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极为显著,与SO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各个国控监测点PM2.5浓度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PM10浓度上,所以控制汽车尾气和燃煤烟气的排放,对PM2.5的浓度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M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空气污染物;北京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能源消耗的增长以及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1-2],使得空气污染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PM2.5作为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气候和人类健康[3-4],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在对北京市PM2.5污染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对PM2.5与主要空气污染物进行系统的分析。
在大气环境中,PM2.5是由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与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一次微粒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微粒[10],因此研究空气中的主要气态污染物对PM2.5浓度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12个国控点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2015年北京市PM2.5的浓度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关系,找到北京市PM2.5浓度升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1 数据与方法1.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文章的PM2.5数据和主要空气污染物数据(CO、NO2、PM10、SO2、O3)都来源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12个国控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这些检测数据为PM2.5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每小时质量浓度数据,有效样本为86616个。
《2019—2021年北京市PM2.5及组分浓度受风向影响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2019年至2021年期间,北京市PM2.5及其主要组分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不同风向对PM2.5及其组分浓度的影响。
通过对北京市多日、多时段的气象数据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旨在为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PM2.5的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PM2.5由于其颗粒细小,能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而PM2.5的来源及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风向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风向对PM2.5及其组分浓度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收集了2019年至2021年的PM2.5及其主要组分(如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元素碳等)的浓度数据。
同时,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风向数据,分析不同风向条件下PM2.5及其组分浓度的变化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1. PM2.5浓度变化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2019年至2021年期间,PM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
在分析不同风向对PM2.5浓度的影响时发现,偏西风(如西南风、西北风)条件下,PM2.5浓度相对较高;而偏东风(如东南风)条件下,PM2.5浓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不同风向带来的污染源类型和传输路径有关。
2. 组分浓度变化硫酸盐和硝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分,其浓度变化受风向影响明显。
在偏西风条件下,由于可能受到上游工业区和周边地区污染传输的影响,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较高;而在偏东风条件下,可能受到海洋气流的影响,这些组分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也受风向影响,但与具体污染源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大气污染防治关乎民生,已成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好“四个服务”、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头等大事。
顺应广大市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市政府自我加压,提出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的目标。
一诺千金,掷地有声。
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迎难而上。
人努力再加上天帮忙,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四项污染物累计浓度分别为92.7、125.0、28.0和58.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9.0%、8.8%、42.9%和11.4%;共发生空气重污染13天,同比减少7天。
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分析,一季度空气质量好转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压减燃煤持续发力,二氧化硫浓度下降近半。
往年一季度是采暖燃煤污染高峰期,去年全市压减燃煤280万吨为历年最多,今年3月又关停京能、国华两大电厂燃煤机组。
一季度,燃煤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浓度同比下降42.9%,为北方城市中浓度最低。
二是施工活动明显下降,促成PM10同比降低近一成。
虽然一季度本市发生6次明显外来沙尘天气令人印象深刻,沙尘频次和强度均明显高于2014年同期,使PM10浓度提升约13微克/立方米,但由于1月份全市各类工地停工进行施工安全检查,2月份适逢春节放假停工等因素,使本地扬尘得到有效控制,PM10浓度同比降低8.8%。
三是气象扩散条件同比有利,“以一当十”重污染减少。
去年2月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当月PM2.5浓度达到2014年月均最高的150微克/立方米。
今年一季度气象条件恢复正常水平,重污染天数、频次均大幅减少,一季度仅发生一次持续空气重污染过程,对PM2.5年均浓度“以一当十”的抬升影响减弱,使今年前三月每月的PM2.5浓度均低于2014年同期,且均未超过100微克/立方米。
陈添介绍,今年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84项年度重点任务,大部分进展顺利,其中关停2家燃煤电厂、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控制机动车总量、制定新能源小客车不限行政策、出租车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市区县两级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等6项任务已完成,其他78项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北京pm2.5浓度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空气质量问题也越发严峻。
其中,颗粒物是一个重要指标,而其中的PM2.5更是有极高的关注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北京PM2.5浓度的现状和变化。
一、PM2.5的概念PM2.5俗称细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等多个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为PM2.5粒径小,易滞留在呼吸道,进而引发各种肺部疾病。
二、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2011年至2017年:PM2.5浓度屡创新高。
2011年至2013年,北京PM2.5浓度环比增长3.3%、23.6%和7.7%。
2013年11月,北京PM2.5浓度最高达到976微克/立方米,成为“霾都”。
此后,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和冬季采暖等进行限制,PM2.5浓度得到了控制。
2017年,北京PM2.5浓度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部的空气质量标准。
2、2018年以来:PM2.5浓度有所回升。
2018年初,北京PM2.5浓度开始呈现回升趋势。
尽管相比于2013年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未能达到国际标准,很多时候处于差的等级。
北京市政府于2018年制定了新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高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级别,进一步加强了环保工作。
三、PM2.5源头治理为了治理PM2.5,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限制重点行业污染2013年,北京市开始实行隔日限行措施,在限行的同时,行业污染也得到了广泛治理。
接连实施了限排令、燃煤电厂清洁能源转化、高排污企业搬迁等政策。
2、限制交通尾气北京市的公交车、出租车、城市公共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采用了新能源,同时也对汽车的排放标准进行了强制限制。
3、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北京市政府对建筑工地进行了严格管控:从管理、标准、执法等方面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工地的环保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其空气质量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PM2.5、PM10及TSP(总悬浮颗粒物)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PM10、TSP的关系。
二、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北京PM2.5浓度在一年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通常在冬季由于供暖等原因,PM2.5浓度较高;而夏季由于气候湿润,风力较强,浓度相对较低。
在一天之内,由于早高峰和晚高峰的交通拥堵以及夜间供暖等因素的影响,PM2.5浓度在早晚高峰时段相对较高。
2. 空间分布特征北京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因素,PM2.5浓度相对较高;而郊区及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好,PM2.5浓度相对较低。
三、PM2.5与PM10、TSP的关系1. PM2.5与PM10的关系PM2.5和PM10都属于颗粒物污染,但两者的粒径大小不同。
PM2.5由于其细小的粒径,更容易深入肺部,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在北京地区,PM2.5与PM10的浓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当PM10浓度升高时,PM2.5的浓度也往往随之升高。
这主要是由于两者都受到相似的污染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2. PM2.5与TSP的关系TSP是指空气中所有颗粒物的总称。
在北京地区,PM2.5作为TS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与TSP的浓度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当TSP浓度升高时,PM2.5的浓度也会相应升高。
这主要是由于两者都受到相似的污染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如风力、气象变化等。
四、结论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 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变化受到季节、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
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物来源分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颗粒物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其中PM2.5是现代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PM2.5的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物来源分析进行探究。
二、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1.北京市PM2.5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北京市空气质量受季节影响较明显,从2015年至2019年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冬季的PM2.5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从而导致了空气质量大幅下降。
冬季的PM2.5浓度最高,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这与北京市冬季气候干燥、温度低,且为取暖季节,燃煤等高污染物排放源的积累与稳定有关。
2.北京市PM2.5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日变化:北京PM2.5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在24小时里污染程度呈现“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分别是上午和晚间两个PX-1(0.3天-1)峰和午后的PX-1低潮。
月变化:2015年至2019年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冬季以及夏季的PM2.5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春季以及秋季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其中,冬季的PM2.5日均值浓度最高,达到169微克/立方米,夏季最低,平均值为49微克/立方米。
年变化: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89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但是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仍然难以为继,很多时候处在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状态。
三、北京市PM2.5污染物来源分析北京空气中PM2.5污染物的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渠道:1.工业污染:北京市周边省市的一些传统高污染产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石化等高污染行业,对北京市的空气污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是北京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600W辆,且以高排放汽车为主,这就导致了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PM2.5作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对城市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北京典型污染过程中的PM2.5的特性和来源进行探讨。
二、PM2.5的特性和影响PM2.5,即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细小的颗粒直径,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北京的PM2.5污染特点主要表现为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来源广泛等。
首先,PM2.5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能够携带更多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这些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PM2.5的浓度高和持续时间长,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
此外,PM2.5还会加速建筑物的老化,影响城市环境。
三、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
1. 工业排放:钢铁、电力、化工等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PM2.5的重要来源。
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毒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交通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尾气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碳黑、氮氧化物等物质在空气中氧化凝结,形成二次颗粒物,对PM2.5浓度贡献较大。
3. 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砂土等材料在风力作用下扬起,形成扬尘污染。
此外,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活动也会产生扬尘,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针对北京典型污染过程中的PM2.5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对重工业企业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排放监测和治理力度,减少工业排放对PM2.5的贡献。
2. 改善交通状况: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控制建筑施工扬尘: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采取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北京市PM2.5现状及治理路径分析PM2.5是对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1]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中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
依据研究目的和需要的不同,专家按照颗粒物的大小,把等效粒径等于和小于100微米、10微米、2.5微米、1.0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分别称为PM100、PM10、PM2.5和PM1.0。
其中PM100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被称为细粒子、PM1.0被称为超细细粒子。
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老人与儿童对PM2.5尤其敏感。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相关研究表明,“空气中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2]此外,专家指出,PM2.5致使欧盟国家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因此,目前PM2.5的监控和治理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北京市PM2.5现状2013年,北京的PM2.5浓度居高不下,2013年1月京津冀、华北等多地遭遇范围持续雾霾,仅北京市1月份就有26天为雾霾天气,[3]同时,还出现了4次因雾霾引起的重污染过程,有的地区PM2.5每小时最高浓度甚至已经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情况不容乐观。
1月份的连续雾霾天气导致北京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居高不下,根据市环保局的相关统计,截止到2013年2月,“北京35个PM2.5监测站今年开始测量其浓度以来,目前年平均值每立方米达90微克。
”[4]对此,有学者专门对北京1~2月的PM2.5状况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在北京2013年1~2月的东南二环PM2.5的质量浓度统计中(如图1),可以看到1月18~19日,21~23日,26~31日及2月3日等,PM2.5每24小时内的平均浓度值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二级标准值,即24小时内的均值为75微克/立方米。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北京PM2.5浓度预测许晟昊【摘要】雾霾是特定气候与人类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人类通过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途径产生的细小颗粒物数量大且集中.鉴于我国华北地区雾霾天气的严峻形势,通过探究雾霾天气的变化规律寻找其出现原因来帮助我们认识雾霾天气的污染来源.PM2.5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查找到中国北京的污染状况的统计结论.然后根据北京市数据,建立逐天、逐小时模型对北京市空气中PM2.5浓度进行预测分析.【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雾霾;时间序列;PM2.5;预测分析【作者】许晟昊【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广东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背景雾霾是特定气候与人类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人类通过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途径产生的细小颗粒物数量大且集中。
这些细小颗粒物可以通过风的水平搬运作用输送到其他地区,但是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细小颗粒物持续集聚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鉴于我国华北地区雾霾天气的严峻形势,通过探究雾霾天气的变化规律寻找其出现原因来帮助我们认识雾霾天气的污染来源。
PM2.5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查找到中国北京的污染状况的统计结论。
然后根据北京市数据,建立逐天、逐小时模型对北京市空气中PM2.5浓度进行预测分析。
2.数据(1)数据描述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美国大使馆检测的2008年至2016年的PM2.5污染物观测数据,该数据包含一天中每个整点时刻的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