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报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0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5.03.25•【字号】浙水办农〔2015〕11号•【施行日期】2015.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浙水办农〔2015〕11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水利指标,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
为加强和改进我省2015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下简称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科学评价各地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我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采用省、市、县分级负责制。
2015年底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规定的第一个五年考核期末节点,为便于各设区市对所辖各县(市、区)开展考核工作,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需要进一步向县(市、区)延伸。
具体职责明确如下:省级负责全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各设区市开展系数测算分析进行指导和培训;复核各设区市系数测算成果,并对各设区市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评价;编制全省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
市级负责全市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辖区内各县(市、区)开展系数测算分析进行指导和培训;复核辖区内各县(市、区)系数测算成果,并对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评价;编制本市系数测算成果报告;负责组织市直辖样点灌区量水设施建设,落实专人负责灌溉用水观测计量及记录,收集灌区基本资料。
县级负责辖区内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样点灌区观测人员开展指导和培训;负责样点灌区量水设施建设,落实专人负责灌溉用水观测计量及记录,收集灌区基本资料;编制本县(市、区)系数测算成果报告。
各地上报的测算分析工作责任单位、责任人(详见附件1)以及190个样点灌区(详见附件2),如有调整请于4月10日前报我厅备案(须纸质盖章)。
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实施细则(20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以下简称系数工作)管理,提高测算分析成果质量,根据水利部有关系数工作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系数工作考评是指运用量化指标和统一的评分标准,由省水利厅组织对各设区市系数工作进行定量综合考评。
第三条系数工作是强化农业节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考评遵循“客观公正、考评有据、注重实效、标准统一”的原则。
第二章考评内容第四条系数工作考评内容:(一)测算分析基础:主要考评各设区市系数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队伍、技术培训、工作经费、样点灌区选择、渠首测点设置、典型田块选取、设施建设等情况。
(二)测算分析过程:主要考评各设区市系数工作中作物统—1 —计、设施管理、台账管理、数据整理、设施率定、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工作宣传及专题研究等情况。
(三)测算成果质量:主要考评各设区市系数测算分析成果审查、上报材料、系统填报、报告结构和内容、量水数据应用、计算方法运用、指标完整性及数据一致性、图件质量、结果与结论分析等情况。
具体考评指标见《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评分标准表》。
第五条系数工作考评依据:(一)各设区市报告的有关材料,包括文件、报告、信息、宣传、专家审核意见等;(二)省水利厅对各设区市系数工作抽查检查情况;(三)系数测算分析管理系统中各设区市填报的有关信息。
第三章考评方法第六条系数工作考评每年进行一次。
省水利厅于每年1月底前组织对各设区市上一年度系数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第七条系数工作考评组由有关处室(单位)及农田水利、水资源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7人。
考评实行工作回避制。
—2 —第八条考评采用评分法,由考评组成员按附表的考评指标、内容及评分标准对被考评设区市进行独立考评赋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考评赋分进行算术平均(结果保留2位小数),作为该设区市的最终得分。
2017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xxxx研究院。
一七年四月编制说明一、为了统一规范市级年度成果报告内容,提高成果质量,特编制本提纲。
二、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及典型田块的名称应前后保持一致。
样点灌区名称原则上与水利普查灌区名录保持一致,并在报告中各表格内保持统一,不应进行缩写简写、添加地名或增加水库”字。
三、提纲中各表格应填写完整,不应留有空白或减少表格数量,表格中各内容表述应规范一■致,格式统一‘。
四、加强数据复核。
如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作物面积、水量、系数等前后应一致,且保留相同有效位数。
五、报告成果应当完整。
包括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审查意见、专家名单及其他必要材料。
六、提纲中注释说明是供报告编写时参考的,最终报告请删去这些注释说明。
七、各市应于每年11月30日将年度成果报告(盖章纸质版本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报送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处。
八、编制报告中遇到疑惑或问题请及时联系浙江省水利河□研究院。
2017年度**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市水利局(盖章)**技术单位(盖章)二。
一年月摘要1641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651.1组织领导1651.2工作经费1661.3工作过程1671.4保障措施168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1692.1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1692.2农作生产状况1732.3全市灌溉用水情况1742.4全市工程建设情况174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1753.1样点灌区选择1753.2样点灌区基本情况1763.3样点灌区选择分析176,161・3.4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180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1824.1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1824.2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1834.3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1874.4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14.5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191 5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1945.1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1945.2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55.3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65.4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1976结论与建议1986.1结论1986.2建议198附件199相关文件199附表200附图221初评意见221摘要简要介绍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测算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测算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09〕4号)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根据水利部下发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测算办法(试行)》,为统一标准、科学测算小型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推进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浙江省小型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测算办法》编制工作,请你们认真做好配合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研方法。
以典型县(市、区)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典型县名单见附件1),典型县请根据《浙江省小型农田排灌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测算工作方案》(见附件2),如实反映近几年各类小型农田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的工作内容、工程量、费用组成、存在问题等情况,并按照管理运行规范和维修养护技术要求,对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的需要、费用测算方法、测算程序、计算规定等提出意见。
二、落实工作人员。
各典型县(市、区)水利局要落实专门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员的作用开展工作,按时汇总上报调查表(见附件3)。
调查表填报内容要翔实、准确,保证质量。
三、明确时间要求。
各县(市、区)水利局应在2009年5月12前完成调查,并将检查、审核后的调查表上报我厅,同时提交电子版本。
联系人:董浩,*************;黄沈瑛,*************;电子邮箱:*****************附件:1、典型县名单2、浙江省小型农田排灌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测算工作方案3、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调查表(略)二○○九年四月二日附件1:典型县(市、区)名单杭州市:建德市、临安市;嘉兴市:嘉善县、桐乡市;湖州市:长兴县;绍兴市:绍兴县、诸暨市;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衢州市:龙游县、江山市;丽水市:龙泉市、松阳县;温州市:乐清市、苍南县;台州市:仙居县、临海市;舟山市:岱山县。
农业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引言】农业灌溉是提高农田水分供应的重要手段,而农业灌溉中的有效水利用系数对于农田水分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农业灌溉中的有效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搜集农业灌溉实验基地的资料,包括灌溉水量、蒸散发量、作物产量等数据。
2. 理论分析:基于农业水文学和水文模型,对农田水分平衡进行理论分析,包括蒸散发、作物蒸腾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3. 水利用系数计算:根据农田水分平衡理论,计算农业灌溉中的有效水利用系数。
【测算结果】经过对农田实验基地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测算结果:1. 灌溉效率:根据数据分析,农业灌溉的灌溉效率平均为80%左右,即80%的灌溉水量有效供应到作物根区。
2. 作物蒸腾:通过测算,发现作物蒸腾占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比例,平均约为70%。
3.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对农田水分的消耗较小,平均在10%左右。
4.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对农田水分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平均补给量占总供给量的20%左右。
【分析讨论】1. 灌溉优化:基于测算结果,可进一步优化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 节水灌溉:结合作物蒸腾数据,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无效蒸发和作物蒸腾,提高水利用效率。
3. 地下水管理:鉴于地下水补给对农田水分平衡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
4. 水资源规划:基于测算结果,可为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分配农业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农业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我们得出了灌溉效率、作物蒸腾、土壤蒸发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农田水分管理、灌溉优化和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报告也提出了优化农田灌溉、采用节水技术和加强地下水管理等建议,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业生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农业生产的基础,就是农田的灌溉水利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和分析方法。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农田从灌溉水中吸收的水分与灌溉水总量之比。
它反映了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因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采用试验田和实际灌溉面积进行测算。
具体方法如下:1. 对试验农田进行水分平衡试验。
将测量过的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流量、农田排水量等数据,代入水分平衡公式中计算出农田蒸发量和灌溉水的总量。
2. 测量灌溉面积内的土壤含水量。
每天拔取一些土样,并化学分析土壤中的含水量。
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灌溉面积的大小和灌溉水的总量。
3. 测定灌溉水量。
灌溉中的水量包括输送、洒水、滴头灌溉、喷灌、滴灌等方式。
需要根据灌溉方式和实际灌溉面积来进行测算。
4. 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将试验田中的农田蒸发量和农田从灌溉水中吸取的水分量相除,即可得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土地性质、气候条件、灌溉技术和作物类型等。
1. 土地性质。
土地的类型、土壤的质地、土壤的密度和含水量等都会影响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因为不同类型的土地所需要的灌溉水量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土壤质地也会影响到灌溉水的渗透速度。
2. 气候条件。
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农田灌溉水的蒸发和渗透速度,进而影响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的选择和灌溉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产生影响。
在灌溉时,合理选择灌溉方式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4. 作物类型。
不同类型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作物种植所需要的灌溉水量也会有所不同。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及农业节水对策措施摘要:国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都离不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研究。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评估当地灌溉工程状况及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测算的科学准确性对推动当地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农业节水;对策引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田间实际灌溉水量与渠道引入的总水量之比。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综合指数是衡量灌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灌溉用水规划和水资源应用规划的重要依据,对减少水资源损失、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测算分析方法η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是w网灌溉净水量与W gross灌溉总水量之比。
根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量分析技术指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量评价方法》、《宿城区农田灌溉水现状测量分析技术方案》等技术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基于标准灌溉定额评价系统的端到端测量分析方法对宿城区进行测量分析。
也就是说,不测量水损失、水分配和灌溉过程,而是直接测量进入灌溉区水道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在植物规划增湿层中的水量(即净灌溉定额),从而获得灌溉水的利用率。
通过对市灌区的调查和实地调查,选择了川河港灌区等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行性的大型灌区作为样本地块。
首先得到样品灌区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计算出灌溉水和年水的有效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然后计算出苏城地区从点到地表的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本样品灌区灌溉用水利用率和灌溉用水量、区域灌溉用水利用率ηw计算如下式中:ηwi为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Wai为灌区的灌溉用水量,m3;wa区为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m3;m为灌区总个数。
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1)大中型灌区,通过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地下水超采治理等项目的建设,全面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化、创建现代化示范灌区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全省灌溉总面积的60%左右,建设标准提高,工程状况得到了大的改观,灌区节水配套和节水改造有效减少了渠道供水损失,进一步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继而提升了田间水利用系数,全省2020年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35,中型灌区达到0.5085。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的通知浙水办保〔2015〕6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有效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用水总量统计方案的通知》(办资源〔2014〕57号)要求,现就我省开展用水总量统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计内容用水总量统计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四类。
用水总量统计按照重点取用水户逐一统计、非重点用水户抽样统计的方式,获得重点取用水户用水量和非重点样本用水户用水指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指标综合分析和推算区域分行业用水量。
用水总量统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详见《用水总量统计方案(试行)》(办资源〔2014〕57号)。
各地分行业统计调查对象名录详见附件。
二、工作要求1.各地要高度重视用水总量统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按要求完成有关信息上报。
我厅已成立用水总量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由省水资源管理中心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其中,农业灌溉用水统计由省农水局负责业务指导;工业和生活用水统计由省水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业务指导;生态环境补水统计由省水文局负责业务指导;省水科院承担全省填报信息汇总统计、分析等技术工作。
2.所有分行业统计调查对象用水户要建立月度用水台账,依据用水台账进行统计,在每季度结束后 15 日内由县水利局报市水利局汇总,市水利局于每季度结束后 20 日内复核上报厅用水总量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度统计汇总成果市水利局在次年 2 月底前上报厅用水总量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一、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农田灌溉的关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实际利用于作物生长的灌溉水量与灌溉总水量的比值。
其计算方法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实际利用水量 / 灌溉总水量实际利用水量是指作物需要的水分量,通过作物的灌溉需要量来确定;灌溉总水量是指实际灌溉水量的总和,包括雨水和灌溉水。
对于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地区的农田,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1. 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水分的渗透和保存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2. 灌溉方式: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于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影响,喷灌和滴灌相对于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更加节水高效。
3. 大气环境:气温、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也会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产生影响。
4. 作物类型:不同的作物需水量差异较大,其对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差异。
四、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主要从实际利用水量和灌溉总水量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农田灌溉的现场观测和数据统计来进行分析。
1. 灌溉水的实际利用量可以通过灌溉水量计算仪器来进行测算和记录。
2. 灌溉总水量可以通过降雨观测和灌溉水量记录统计来进行测算和记录。
3. 通过对实际利用水量和灌溉总水量的测算和统计,可以得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4.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灌溉方式,可以进行多次测算和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五、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途径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合理调整灌溉方案: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以减少浪费。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3〕44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浙政发﹝2012﹞107号)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84号)要求,今年4月我厅部署了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明确了省、市、县职责和任务,并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
5月又专门召开了工作座谈会进行再部署。
近期,我厅组织有关人员对部分市、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工作明显滞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未落实等情况。
为切实做好2013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并为2014年相关工作打好基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重要性认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维护情况和水资源管理水平的综合参数,认真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是各级水利部门应尽责任,必须在认识上、行动上统一到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考核要求上来,要像抓工程建设一样抓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从测算成果找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3.04.15•【字号】浙水办农[2013]2号•【施行日期】2013.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的通知(浙水办农〔2013〕2号)各市水利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一项重要指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浙政发﹝2012﹞10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84号)确定了全省2015年末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标值,并将之纳入各级政府考核。
为做好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职责分工我省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采用省、市分级负责制。
省级负责相关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审核各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成果,编制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成果报告。
市级负责辖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组织各县(市、区)样点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编制本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成果报告。
二、经费安排各市水利部门测算分析经费由各市解决,样点灌区测量设施建设费和观测人员经费由当地县(市、区)筹措,各地可在农水资金、灌区改造资金、水资源费等相关经费中列支。
三、工作要求1、各市水利部门应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技术支撑单位及责任人,同时要落实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及责任人,请于2013年4月19日前将名单报省农村水利局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市水利部门统筹负责本辖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应做好基础资料收集、量水设施配设、用水观测记录等工作并及时编制年度测算分析报告。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作者:王春红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摘要:所谓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
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对农田灌溉的节水性能的评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一、概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主要步骤:样点灌区选择→典型田块选择→典型田块畝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计算→样点灌区净、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全县中、小、纯井灌区系数计算→全县系数计算。
基本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当年全县农田灌溉情况,包括作物种植结构、灌溉面积、节水工程建设与投资、管理改革等情况。
收集灌区基本信息,包括灌区范围、实灌面积、水利工程设施(水源工程、渠系工程)、作物面积产量、降雨量、工程投入等。
样点灌区选择:在全县灌区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分类汇总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面积、水源情况、水利工程设施现状等,选择不同规模(大、中、小)、类型(提水、自流引水)、工程状况、水源条件和管理水平,选择部分小型灌区、部分机井灌溉作为典型灌区进行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调查测算,构建相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
样点灌区灌溉用水统计。
在对样点灌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规范整理样点灌区年度灌溉用水情况。
测算样点灌区作物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结合灌区种植灌溉面积计算样点灌区全年净灌溉用水量。
传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通常通过实测,获得不同级别典型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加权平均得到灌区干、支、斗、农各级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测量典型田块的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系数连乘的方法得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传统测算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①测定工作量大;②测试条件要求严格,实际测量中难以满足;③对测试手段和技术人员需求大;④典型测量获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代表性差。
附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下简称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管理,提高测算分析成果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发办…201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对各省(区、市)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判断各省系数测算分析结果是否可信、对各省(区、市)测算分析工作进行排队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评价原则与依据第三条测算分析工作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公正。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科学、合理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省测算分析工作。
(二)评价有据。
以各省(区、市)相关文件、成果报告以及水利部抽查结果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三)统一标准。
在全国范围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第四条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依据:(一)各省(区、市)有关材料,包括文件、报告、信息、专家审核意见等;(二)水利部对各省(区、市)测算分析工作抽查情况;(三)其他渠道了解的情况和信息。
第三章评价内容第五条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内容:(一)组织技术与经费保障: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队伍、技术指导与培训、监督检查、成果审查、工作经费等情况。
(二)测算分析过程: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中样点灌区选择、典型田块选取、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毛灌溉用水量测算、计算方法运用等情况。
(三)成果质量: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成果上报材料、报告结构和内容、指标数据填写、结果与结论分析等情况。
具体评价指标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表》。
第四章评价方法第六条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每年3月31日前,水利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一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水利工程)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水利工程)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浙江省“十一五”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培训讲义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7年4月目录前言1 测算技术路线及样点灌区 (1)1.1 测算技术路线 (1)1.2 样点灌区 (2)2 测算方法 (4)2.1 自流灌区 (4)2.2 提水灌区 (6)3 典型末级渠道及样点田块选择 (8)3.1 典型末级渠道选择要求 (8)3.2 样点田块选择要求 (9)4 实用量水技术 (11)5 样点灌区主要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 (12)附表1-7附件1《浙江省灌区实用量水技术讲义》。
前言灌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
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溉用水状况,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水分利用过程中灌溉水的利用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灌溉技术水平、用水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我国节水灌溉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科学评价“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与灌溉节水潜力,建立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测算评价网络体系,2006年12月,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水农【2006】617号),全面启动了“十一五”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
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将历时5年。
2006年底,完成各省(区、市)及全国2005年底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2010年底完成各省(区、市)及全国“十一五”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
根据水利部对此项工作统一部署,结合浙江实际情况,我省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具体由省农田水利总站统一组织领导,各样点灌区管理单位及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参加。
为更好地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顺利完成我省“十一五”灌溉水利用率测算任务,特编制本培训讲义。
1 测算技术路线及样点灌区1.1 测算技术路线本次“十一五”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技术路线,主要是按照《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技术方案》(下称《技术方案》)进行。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环节,水的有效利用对于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提
高农田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可以帮助农民和农田管理
者合理安排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农田实际利用水量与供应水量之比,反映了农田对供水
资源的利用程度。
该系数的测算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测算农田的实际灌溉水量。
实际灌溉水量是指实际向农田供水的数量,可以通过
农田灌溉水表、水井水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可以通过统计灌溉水表的读数和时
间来计算实际灌溉水量。
需要测算农田的供应水量。
供应水量是指供水系统向农田供应的水量,包括引水渠道、水井、水库等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
供应水量可以通过水量计、供水录井器等设备进行测算,也可以根据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水源情况进行估算。
然后,需要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以通过实际灌
溉水量与供应水量之比来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实际灌溉
水量 / 供应水量。
若实际灌溉水量为1000立方米,供应水量为2000立方米,则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
需要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分析。
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
可以评估农田对供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农田
灌溉水利用效率。
如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可以通过改进灌溉设备、调整灌溉
水量和灌溉方式等方法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15年12月目录前言 (1)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2.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2.2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3 样点灌区选择 (6)3.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6)3.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6)3.3样点灌区调整条件 (7)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8)4.1典型田块选择 (8)4.2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11)4.3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16)4.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17)4.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8)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 (20)5.1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0)5.2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0)5.3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5.4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5.5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3)6.1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3)6.2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3)6.3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3)6.4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4)6.5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4)附录 (25)一、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26)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 (37)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 (43)前言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
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
附
灌区渡槽安全鉴定报告书
渡槽名称:
鉴定组织单位:
鉴定时间:
— 1 —
— 2 —
填表说明
一、工程概况
概要说明渡槽的建设时间、工程规模、效益,工程主要建筑物及特征参数,工程建设情况,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加固情况,以及施工中与运行以来曾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二、工程质量评价
说明工程质量的检测情况,评价现状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重点是工程外观质量,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砌体结构的强度,结构变形整等。
三、过流能力评价
说明渡槽过流能力复核结果,评价过流能力是否满足规划及标准要求。
四、结构安全评价
说明槽身承载力、稳定性,支承结构承载力、稳定性,地基、基础承载力及整体稳定性复核结果,评价结构安全状况。
五、其它
评价渡槽进出水口挡墙、水闸的安全状况等。
六、渡槽安全类别评定
根据渡槽安全鉴定结论,对照本办法的渡槽安全分类原则及《浙江省灌区渡槽安全评价导则》中的渡槽安全分类标准,评定
— 3 —
渡槽安全类别。
七、存在主要问题
根据现场安全检测及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归纳渡槽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八、安全鉴定结论
应根据现场安全检测和安全分析评价结果,结合专家判断作出安全鉴定结论。
包括工程质量、水力因素、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指出渡槽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结论要明确。
— 4 —
渡槽名称所在灌区
建成时间设计流量
建筑物级别地震烈度
鉴定组织单位灌区主管部门
鉴定承担单位鉴定时间
工程概况:
— 5 —
渡槽安全分析评价工程质量评价
水力因素评价
结构安全评价
其它
— 6 —
存在的主要问题:
渡槽安全类别评定:
对运行管理或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
— 7 —
安全鉴定结论: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8 —
鉴定组织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单位(印章):年月日备案部门意见:
单位(印章)年月日
— 9 —
专家组成员表
姓名专家组
职务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从事
专业
签名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