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三总复习人教版化学(2018秋高三)8-1-3考点三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15
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3NH4F,其中NF3分子构型与NH3相似。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中只含极性共价键B.NF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解析:NF3分子中N—F共价键是极性键,A正确;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3→+3;氟元素的化合价:0→-1,NF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正确;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 正确;NH4F是离子化合物,F2是单质,D错误。
答案:D2.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类型化学键的是()A.NaCl、HCl、H2O、NaOH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D.Na2O2、H2O2、H2O、O3解析:A项,NaCl只含有离子键,HCl、H2O只含有共价键,Na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项,Cl2、HCl、SO2分子中只有共价键,而Na2S中只有离子键;D项,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H2O2、H2O、O3分子中只有共价键。
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不能解析:A项,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错误;B项,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要看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而不能根据其溶于水是否导电来判断;C项,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NH4NO3等。
答案:D4.下列物质中H2、H2SO4、Ne、NaCl、H2O、H2O2、NH4Cl、NaOH、Al2O3、Na2O2。
(1)含有共价键的有________,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有________。
(2)不含化学键的有________。
7.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解析: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顺序为KMnO4>Cl2>FeCl3>I2,选项D不具备氧化I-的能力,而A、B项中两物质除能氧化I-外,还能氧化Fe2+,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8.已知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Br2+Br2===2FeBr3,现向100 mL 的FeBr2溶液中通入3.36 L 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2 mol·L-1B.1 mol·L-1C.0.4 mol·L-1D.0.2 mol·L-1解析:由题意可知,Fe2+的还原性强于Br-,若Cl2只氧化Fe2+,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会相等,故部分Br-被氧化。
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3.36 L Cl2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共0.3 mol。
则根据电子守恒得:x+(2x-0.3 mol)=0.3 mol,解得x =0.2 mol,故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答案:A9.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 mol 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A.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和0.005 mol CuB.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并放出H2C.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Fe3+D.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Cu2+解析:因为氧化性Ag+>Fe3+>Cu2+>H+,所以先发生反应2Ag++Fe===2Ag+Fe2+,其中0.005 mol的铁粉与0.01 mol的AgNO3反应,析出0.01 mol Ag,再发生:2Fe3++Fe===3Fe2+,其中剩余的0.005 mol 铁粉与0.01 mol的Fe(NO3)3反应,溶液中不再有Fe3+。
单元综合测试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世博会上澳大利亚馆的外墙采用的是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外墙的颜色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会随空气中太阳、风雨、湿度的影响,逐渐结出一层锈斑,从橙色到赭红色的转变,看上去外观的生锈程度在增加,运用了钢材生锈原理。
下列有关钢材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OH)3B.钢材在空气中的反应只有氧化、还原及化合反应C.钢材在空气中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其负极的反应为Fe-3e-===Fe3+D.空气中太阳、风雨、湿度对钢材的腐蚀有较大影响[答案]D[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A项错;电化学腐蚀首先得到Fe(OH)3,分解得到Fe2O3,有分解反应,B项错;负极的反应为Fe-2e-=== Fe2+,C项错。
2.据报道,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放电充电2CO2-3+6H2O,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负极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减小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2-3+6H2O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3OH转移6 mol电子[答案]B[解析]放电时为原电池,从化合价判断CH3OH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2-3+6H2O;充电时为电解池,阴极反应为CO2-3+6H2O+6e-===CH3OH+8OH-,溶液的pH增大,从电极反应来看,每生成1 mol CH3OH转移6 mol电子,综上所述错误的为B项。
3.(2020·广东,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1.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①NH3的熔、沸点比第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④水分子高温下很稳定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解析:水分子高温下很稳定是因为分子中O—H键的键能大。
答案:B2.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Ⅶ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
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A.H2S B.HClC.PH3D.SiH4解析:在第Ⅳ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NH3、H2O、HF分子间因存在氢键,故沸点反常地高,则含a的线为第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则a点为SiH4。
答案:D3.实现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石墨和氯化钠分别受热熔化B.冰的熔化和水的分解C.NaCl和HCl溶于水D.干冰和碘的升华解析:石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氯化钠熔化时破坏离子键,故A 错误;冰熔化主要破坏氢键,水分解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NaCl 溶于水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干冰和碘的升华破坏的都是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
答案:D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解析:石蜡属于有机物,由分子构成,故题干中前两个变化破坏的是范德华力,而第三个变化是石蜡中烃的分解,被破坏的是共价键。
答案:B5.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H2O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B.HF的熔、沸点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出现反常,是因为HF 分子中有氢键C.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1-3 考点三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1-3 考点三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1-3 考点三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8—1-3 考点三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一、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1.体积相同、pH相同的NaOH溶液和氨水,与盐酸中和时两者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A.相同B.中和NaOH的多C.中和氨水的多D.无法比较解析:NaOH和NH3·H2O都是一元碱,pH相同的NaOH溶液和氨水,NH3·H2O 是弱电解质,NaOH是强电解质,所以c(NaOH)〈c(NH3·H2O),等体积的两种溶液n(NaOH)〈n(NH3·H2O),所以氨水消耗的HCl多.答案:C2.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n(Cl-)=n(CH3COO-)=0。
01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的pH不相同B.它们分别与足量CaCO3反应时,放出的CO2一样多C.它们与NaOH完全中和时,醋酸溶液所消耗的NaOH多D.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时,n(Cl-)=n(CH3COO-)解析:由于n(Cl-)=n(CH3COO-),由电荷守恒知两溶液的n(H+)相同,溶液的pH相同,A错误;由于醋酸是弱酸,故c(HCl)<c(CH3COOH),与足量CaCO3反应时,CH3COOH能够产生更多的CO2,与NaOH中和时,CH3COOH消耗的NaOH更多,B错误,C正确;由于CH3COOH是弱电解质,所以稀释相同倍数后,n (Cl-)<n(CH3COO-),D错误。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形B .在SCl 2中,中心原子S 采取sp 杂化轨道成键C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D .凡AB 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 均采用sp 3杂化轨道成键解析:A 项,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的分子,其分子构型可以是正四面体形,也可以是三角锥形或V 形,A 错误;B 项,SCl 2中S 原子采取sp 3杂化轨道成键,B 错误;D 项,AB 3型共价化合物,中心原子可采取sp 2杂化,如SO 3等,D 错误。
答案:C2.氯化亚砜(SOCl 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
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几何构型和中心原子(S)采取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角锥形、sp 3B .V 形、sp 2C .平面三角形、sp 2D .三角锥形、sp 2解析:首先求出SOCl 2分子中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12×(6-2-2×1)=1,配位原子为3,所以价层电子对数为4,S 原子采取sp 3杂化,由于孤电子对占据一个杂化轨道,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答案:A3.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以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①BF3②CH2===CH2③④HC≡CH⑤NH3⑥CH4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解析:sp2杂化轨道形成夹角为120°的平面三角形杂化轨道,①BF3为平面三角形且B—F键夹角为120°;②C2H4中C原子以sp2杂化,且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③同②相似;④乙炔中的C原子为sp杂化;⑤NH3中N原子为sp3杂化;⑥CH4中的碳原子为sp3杂化。
答案:A4.下列分子中,杂化类型相同,空间构型也相同的是()A.H2O、SO2B.BeCl2、CO2C.H2O、NH3D.NH3、CH2O解析:各选项中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分别为:H2O sp3杂化,“V”形,SO2 sp2杂化,“V”形;BeCl2和CO2都是sp杂化,直线形;NH3 sp3杂化,三角锥形;CH2O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Fe +CuSO 4===FeSO 4+CuB .AgNO 3+NaCl===AgCl ↓+NaNO 3C .Fe 2O 3+3CO=====△2Fe +3CO 2D .2KMnO 4=====△K 2MnO 4+MnO 2+O 2↑解析:A 为置换反应,B 为复分解反应,D 为分解反应,而C 项铁元素和碳元素有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C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B .若H 2O 2分解产生 1 mol O 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C .Cl 2+2Br -===2Cl -+Br 2、Zn +Cu 2+===Zn 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 .2Na 2O 2+2H 2O===4NaOH +O 2↑、Cl 2+H 2O===HCl +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知,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是相等的,A 项正确;反应2H 2O 2===2H 2O +O 2↑中,每生成1 mol O 2时转移2 mol e -,B 项错误;反应Cl 2+2Br -===2Cl -+Br 2中Cl 2被还原,而反应Zn +Cu 2+===Zn 2++Cu 中锌被氧化,C 项错误;Na 2O 2与水、Cl 2与水的反应中,水都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 项错误。
答案:A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 )A .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B .2CH 3COOH +Ca(ClO)2===2HClO +Ca(CH 3COO)2C .I 2+2NaClO 3===2NaIO 3+Cl 2D .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解析:A 项,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反应中有2 mol S 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有1 mol S 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错误;B 项,2CH 3COOH +Ca(ClO)2===2HClO +Ca(CH 3COO)2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 项,I 2+2NaClO 3===2NaIO 3+Cl 2反应中,NaClO 3作氧化剂,I 2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错误;D 项,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反应中,当1 mol MnO 2得到2 mol 电子时,有2 mol HCl 失电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
第五章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H、15N、18O、34S等常被用作陆地生态分析研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6O和18O是同一种核素B.1H182O的摩尔质量为20C.34S和15N核内的中子数相差9D.2H+核外电子数为0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6O和18O互为同位素,故不是同一种核素,A错误;1H182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B错误;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4S的中子数为34-16=18,15N的中子数为15-7=8,中子数相差10,C错误;2H+质子数为1,失去一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0,D正确。
答案:D2.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解析:B和C都是第2周期的元素,核外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C>B,所以酸性:H2CO3>H3BO3,A选项错误;Be和Mg都是第ⅡA族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金属性越强,即金属性:Mg>Be,所以碱性:Mg(OH)2>Be(OH)2,B选项正确;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C选项错误;M失去1个电子和R得到2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所以M的原子序数比R的大,D选项错误。
答案:B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H2O、NH4Cl、H2O2B.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Na2O、NaOH和Na2SO4为离子化合物,HCl、NH3、NH4NO3、H2SO4为共价化合物D.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解析:NH4Cl中既含有共价键,也含有离子键,A项错误;非金属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HCl,也可能为单质如H2、O2,B项错误;NH4NO3为离子化合物,C项错误。
一、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理解和判断
1.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解析:同系物要求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所以选B。
答案:B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相同,元素百分含量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解析:本题考查同种物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同分异构现象只存在于有机物中
C.同分异构体必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且性质相同
D.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必然相同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2SO4和H3PO4,C2H6O与CH2O2均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分子式不同,故A 不正确;某些无机化合物也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如HCNO有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H—O—C≡N(氰酸)与H—N===C===O(异氰酸),故B错误;例如C2H6O的结构有2种,CH3—CH2—OH(乙醇)和CH3—O—CH3(甲醚),所以,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官能团不一定相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也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从同分异构体概念的辨析中可知D正确。
故选D。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第九章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C.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D.石油经过分馏得到多种烃,煤经过分馏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解析:A选项,聚乙烯无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B选项,乙酸与乙醇分别含有羧基、羟基,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正确;C选项,干馏是化学变化,错误;D选项,煤通过干馏制焦炭、煤焦油等产品,错误。
答案:B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醇的分子式:C2H4OB.甲醇分子的球棍模型:C.正丁烷的结构简式:CH(CH3)3D.聚丙烯结构简式:CH2—CH—CH3解析: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A错误;甲醇的官能团为—OH,甲醇可以看作甲烷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形成的,用大小不同的小球和短棍分别表示原子、共价键,即为甲醇的球棍模型,甲醇的球棍模型为,故B正确;CH(CH3)3表示异丁烷的结构简式,故C错误;聚丙烯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答案:B3.下列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二者的反应原理相同B.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与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C.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均为营养物质,且均能发生水解反应解析: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萃取,属于物理变化,乙烯使溴水褪色则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B正确;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C错误;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D错。
课时作业1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Si、P、S、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C.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ⅠB族,第17列是第ⅦA 族D.F-、O2-、Mg2+、Na+离子半径逐渐减小解析:Si、P、S、Cl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故A正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失去电子能力越弱,金属性越弱,故B错误;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Ⅲ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故C错误;F-、O2-、Mg2+、Na+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离子半径O2-、F-、Na+、Mg2+逐渐减小,故D错误。
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和S都属于第三周期元素,P原子半径比S原子半径小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C.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大小和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都符合:A>BD.Cl和Br属于第ⅦA族元素,HClO4酸性比HBrO4强解析:P与S为同周期元素,P的原子序数比S小,原子半径P>S,A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催化剂和耐高温的合金等材料,而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才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B项错误;a A2+、b 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A>B,原子半径B>A,还原性B>A,C项错误;Cl与Br同主族,Cl的原子序数比Br小,非金属性比Br强,HClO4比HBrO4酸性强,D项正确。
答案:D3.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Z同主族,Y、W同周期;X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稳定;Y的阳离子比W的阳离子氧化性强;Y的阳离子比Z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
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WB.简单离子半径:W>Y>Z>XC.原子半径:W>Y>Z>XD.原子的得电子能力:Z>X解析:由题意可得X、Y、Z、W四种元素的位置关系为。
第十章综合检测(B)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和U 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 (H)∶m (O)>1∶8。
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 .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 .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 .CuO 没有全部被还原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透彻实验的反应原理:CuO +H 2=====△
Cu +H 2O ,依据反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可知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m (O),U 形管的质量差为生成水的质量m (H 2O),所以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m (H)=m (H 2O)-m (O)。
A 项因为H 2中含有水蒸气,所以m (H 2O)偏大,即A 可能导致题中结果;B 项可能吸收空气中的
水蒸气,即m(H2O)偏大,故B可能导致题中结果;C项相当于反应
后增加了Ⅱ装置中玻璃管的质量,使m(O)减小,故C可能导致题中
结果;D项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D
2.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解析:液体静置不分层一定是萃取剂选的不对,不是萃取剂量多
量少的问题。
答案:C
3.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课时作业5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低,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B.已知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C.已知还原性:B->C->D-,反应2C-+D2===2D-+C2和反应2C-+B2===2B-+C2都能发生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析:HClO的氧化性强,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u2+>Fe2+、Fe3+>Cu2+,B正确;根据反应2C-+B2===2B-+C2可知,还原性C->B-,与已知矛盾,C错误;如浓硫酸和SO2之间不能反应,D错误。
答案:B2.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A.反应①②③④⑤中有非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解析:①反应有氯气生成,②反应有氯化钙、次氯酸钙生成,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④反应生成单质氧气,⑤反应生成Mn 和氧化铝,均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⑤为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B正确;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④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则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C错误;反应①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答案:B3.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C2O2-4+H+―→CO2↑+Mn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