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导学案 人教A版必修5
- 格式:doc
- 大小:82.42 KB
- 文档页数:3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
长期以来,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学习逐渐服从于知识,服从于做题,服从于高考。
在数学教学上,老师教的许多内容既枯燥又抽象.大多数教师以做题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解题为主要目的,不关注数学问题的文化性; 学生在单一的数字、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的围攻下,对单纯的数学问题感到枯燥,厌倦,对数学的兴趣逐渐淡薄,认为数学毫无用处,数学问题被当成了获取分数的工具.因此如何将数学文化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第2.1节后的《阅读与思考》部分。
2014年高中数学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时训练 新人教A 版必修5一、选择题1.已知a n +1-a n -3=0,则数列{a n }是( )A .递增数列B .递减数列C .常数项D .不能确定2.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1,且满足a n +1=12a n +12n ,则此数列第4项是( )A .1 B.12 C.34 D.583.若a 1=1,a n +1=a n3a n +1,给出的数列{a n }的第34项是( )A.34103 B .100 C.1100 D.11044.已知a n =32n -11(n ∈N *),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使S n >0的n 的最小值为( )A .10B .11C .12D .13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2a n ⎝⎛⎭⎫0≤a n <12,2a n -1 ⎝⎛⎭⎫12≤a n <1.若a 1=67,则a 2 010的值为( )A.67B.57C.37D.17 二、填空题6.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n +2=a n +1+a n ,(n ∈N *),则使a n >100的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7.设a n =-n 2+10n +11,则数列{a n }从首项到第m 项的和最大,则m 的值是________. 8.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0,a n +1=a n +n ,则a 2 009=________. 三、解答题9.已知函数f (x )=2x -2-x ,数列{a n }满足f (log 2 a n )=-2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10.在数列{a n }中,a 1=12,a n =1-1a n -1(n ≥2,n ∈N *).(1)求证:a n +3=a n ; (2)求a 2 010.参考答案1.答案 A 2.答案 B 3.答案 C解析 a 2=a 13a 1+1=13+1=14,a 3=a 23a 2+1=1434+1=17,a 4=a 33a 3+1=1737+1=110,猜想a n =13(n -1)+1,∴a 34=13×(34-1)+1=1100.4.答案 B解析 ∵-a 1=a 10,-a 2=a 9,-a 3=a 8,-a 4=a 7,-a 5=a 6, ∴S 11>0,则当n ≥11时,S n >0,故n 最小为11. 5.答案 C解析 计算得a 2=57,a 3=37,a 4=67,故数列{a n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又知2 010除以3能整除,所以a 2 010=a 3=37.二、填空题 6.答案 127.答案 10或11解析 令a n =-n 2+10n +11≥0,则n ≤11.∴a 1>0,a 2>0,…,a 10>0,a 11=0.∴S 10=S 11且为S n 的最大值. 8.答案 2 017 036解析 由a 1=0,a n +1=a n +n 得a n =a n -1+n -1,a n -1=a n -2+n -2, ⋮a 2=a 1+1, a 1=0,累加可得a n =0+1+2+…+n -1=n (n -1)2,∴a 2 009=2 009×2 0082=2 017 036.三、解答题9. (1)解 因为f (x )=2x -2-x ,f (log 2 a n )=-2n ,所以2log 2 a n -2-log 2a n =-2n ,a n -1a n=-2n ,所以a 2n +2na n -1=0,解得a n =-n ±n 2+1. 因为a n >0,所以a n =n 2+1-n .(2)证明 a n +1a n =(n +1)2+1-(n +1)n 2+1-n =n 2+1+n(n +1)2+1+(n +1)<1.又因为a n >0,所以a n +1<a n ,所以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10. (1)证明 a n +3=1-1a n +2=1-11-1a n +1=1-11-11-1a n =1-11-1a n -1a n=1-11-a n a n -1=1-1a n -1-a n a n -1=1-1-1a n -1=1-(1-a n )=a n .∴a n +3=a n .(2)解 由(1)知数列{a n }的周期T =3,a 1=12,a 2=-1,a 3=2.又∵a2 010=a3×670=a3=2.∴a2 010=2.。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从容说课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具准备 课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学习;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 课本图211中的正方形数分别是多少?生 1,3,6,10,….师 图212中正方形数呢?生 1,4,9,16,25,….师 像这样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你能否再举一些?生 -1的正整数次幂:-1,1,-1,1,…;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生 一些分数排成的一列数:32,154,356,638,9910,….推进新课[合作探究] 折纸问题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张纸可以重复对折多少次?请同学们随便取一张纸试试(学生们兴趣一定很浓).生 一般折5、6次就不能折下去了,厚度太高了.师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设纸原来的厚度为1长度单位,面积为1面积单位,随依次折的次数,它的厚度和每层纸的面积依次怎样?生 随着对折数厚度依次为:2,4,8,16,…,256,…;① 随着对折数面积依次为21,41 ,81 ,161 ,…,2561 ,…. 生 对折8次以后,纸的厚度为原来的256倍,其面积为原来的分 1[]256式,再折下去太困难了.师 说得很好,随数学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思维会更加理性化.请同学们观察上面我们列出的这一列一列的数,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生 均是一列数.生 还有一定次序.师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有一定次序的一列数. [教师精讲]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1)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2”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16”是这个数列中的第4项.3.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 33的六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 生 这六组数列分别是(1)递增数列,(2)递增数列,(3)常数数列,(4)递减数列,(5)摆动数列,(6)1.递增数列,2.递减数列.[知识拓展] 师 你能说出上述数列①中的256是这数列的第多少项?能否写出它的第n 项?生 256是这数列的第8项,我能写出它的第n 项,应为a n =2n .[合作探究]同学们看数列2,4,8,16,…,256,…①中项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项 2 4 8 16 32↓ ↓ ↓ ↓ ↓序号 1 2 3 4 5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生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函数a n =f(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反过来,对于函数y=f(x),如果f(i)(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f(1),f(2),f(3),…,f(n ),…. 师 说的很好.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题剖析]1.根据下面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1)a n =1+n n ;(2)a n =(-1)n ·n . 师 由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n 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生 解:(1)n =1,2,3,4,5.a 1=21;a 2=32;a 3=43;a 4=54;a 5=65. (2)n =1,2,3,4,5.a 1=-1;a 2=2;a 3=-3;a 4=4;a 5=-5.师 好!就这样解.2.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3,5,7,9,11,…;(2)32,154,356,638,9910,…; (3)0,1,0,1,0,1,…;(4)1,3,3,5,5,7,7,9,9,…;(5)2,-6,12,-20,30,-42,….师 这里只给出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哪位同学能写出这些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生老师,我写好了!解:(1)a n =2n +1;(2)a n =)12)(12(2+-n n n ;(3)a n =2)1(1n -+; (4)将数列变形为1+0,2+1,3+0,4+1,5+0,6+1,7+0,8+1,…,∴a n =n +2)1(1n-+; (5)将数列变形为1×2,-2×3,3×4,-4×5,5×6,…,∴a n =(-1)n +1n (n +1).师 完全正确!这是由“数”给出数列的“式”的例子,解决的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呈现出的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通过归纳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合作探究]师 函数与数列的比较(由学生完成此表):函数 数列(特殊的函数) 定义域R 或R 的子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 解析式y=f(x) a n =f(n ) 图象 点的集合 一些离散的点的集合师 对于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对应图象,看来,数列也可根据其通项公式来画出其对应图象,下面同学们练习画数列:4,5,6,7,8,9,10…;② 1,21 ,31 ,41 ,…③的图象. 生 根据这数列的通项公式画出数列②、③的图象为师 数列4,5,6,7,8,9,10,…②的图象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的图象有关? 生 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y=x+3的图象有关.师 数列1,21 ,31 ,41 ,…③的图象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的图象有关? 生 与我们学过的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象有关. 师 这两数列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生 其特点为:它们都是一群孤立的点.生 它们都位于y 轴的右侧,即特点为:它们都是一群孤立的,都位于y 轴的右侧的点. 本课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小结对于本节内容应着重掌握数列及有关定义,会根据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并会根据数列的前n 项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布置作业课本第38页习题2.1 A 组第1题.板书设计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定义1.数列 例12.项3.一般形式 例2 函数定义4.通项公式5.有穷数列6.无穷数列备课资料一、备用例题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5,7;(2)515;414,313;2122222----; (3)211⨯-,321⨯- ,431⨯- ,541⨯-. 分析:(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序号: 1 2 3 4所以我们得到了a n =2n -1;(2)序号: 1 2 3 4↓ ↓ ↓ ↓项分母: 2=1+1 3=2+1 4=3+1 5=4+1 ↓ ↓ ↓ ↓项分子: 22-1=(1+1)2-1 32-1=(2+1)2-1 42-1=(3+1)2-1 52-1=(4+1)2-1所以我们得到了a n =1)1(2++n n 或1)2(+•+n n n ; (3)序号: 1 2 3 4↓ ↓ ↓ ↓211⨯- 321⨯- 431⨯- 541⨯- ↓ ↓ ↓ ↓)11(11+⨯- )12(21+⨯- )13(31+⨯- )14(41+⨯- 所以我们得到了a n =-)1(1+⨯n n . 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n 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0,1,0; 〔a n =2)1(11+-+n ,n ∈N *〕 (2)-32,83 ,154- ,245,356-; 〔a n =(-1)n ·1)1(12-++n n 〕 (3)7,77,777,7 777; 〔a n =97×(10n -1)〕 (4)-1,7,-13,19,-25,31; 〔a n =(-1)n (6n -5)〕(5)23,45 ,169 ,25617. 〔a n =12212-+n n 〕 点评:上述两题都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来写出这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来写出这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常可联想奇数、偶数、平方数、指数等等.遇到分数的时候,常可根据需要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再来看看分子和分母中数的规律性,有时可直截了当地研究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2-n ,那么( )A .30是数列{a n }的一项B .44是数列{a n }的一项C.66是数列{a n }的一项 D .90是数列{a n }的一项分析:注意到30,44,66,90均比较小,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前几项,如果这前几项中出现了这四个数中的某一个,则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若出现的数比较大,还可以用解方程求正整数解的方法加以解决.答案:C点评:看一个数A 是不是数列{a n }中的某一项,实质上就是看能不能找出一个非零自然数n ,使得a n =A .4.(链接探究题)假定有一张极薄的纸,厚度为2001cm 就是每200张叠起来刚好为1 cm ,现在把这张纸裁一为二,叠起来,它的厚度记为a 1;再裁一为二,叠起来,它的厚度记为a 2,又裁一为二,叠起来,它的厚度记为a 3,这样一裁一叠,每次叠起来所得的厚度依次排列,就得到一个数列:a 1,a 2,a 3,…,a k ,….你能求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吗?你知道a 50,即裁了50次、叠了50次后的厚度是多少厘米吗?是否有10层楼高呢?答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002n, 裁了50次、叠了50次后的厚度是5 629 499 534 213.12 cm >56 294 995 km ,大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46倍. 二、阅读材料无法实现的奖赏相传古印度舍罕王朝有一位宰相叫达依尔,据说是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古印度的舍罕王学会了下国际象棋以后,非常激动,他要重赏他的宰相达依尔. 达依尔对他的国王说:陛下,我不要您的重赏,只要您按我下面的办法赏我一些麦粒就可以了:在我的棋盘上(它有64个格)第一格赏1粒,第二格赏2粒,第三格赏4粒,第四格赏8粒……依此类推每后一格的麦粒数都是前面一格的两倍.国王答应了达依尔的要求,但是几天以后他就发现事实上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奖赏.请问国王为什么不能兑现他的奖赏呢? 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从容说课这节课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作好探究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教学难点 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2.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等内容,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生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师 你能举例说明吗?生 如数列0,1,2,3,…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n ∈N *);1,1,1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1≤n ≤3); 1,21 ,31 ,41 ,…的通项公式为a n =n1 (n ∈N *). [合作探究]数列的表示方法 师 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的很好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数列? 生 图象法,我们可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n 为横坐标,相应的项a n 为纵坐标,即以(n ,a n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1, 21,31,41,…为例,作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y 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师 说得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 ……师 下面我们来介绍数列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递推公式法 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同时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同学们来看右下图:钢管堆放示意图(投影片).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看看能否建立它的一些数学模型.生 模型一:自上而下第1层钢管数为4,即14=1+3;第2层钢管数为5,即25=2+3;第3层钢管数为6,即36=3+3;第4层钢管数为7,即47=4+3;第5层钢管数为8,即58=5+3;第6层钢管数为9,即69=6+3;第7层钢管数为10,即710=7+3.若用a n 表示钢管数,n 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a n =n +3(1≤n ≤7). 师 同学们运用每一层的钢管数与其层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建立了数列模型,这完全正确,运用这一关系,会很快捷地求出每一层的钢管数.这会给我们的统计与计算带来很多方便.让同学们继续看此图片,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启发学生寻找规律)生 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1,即a 1=4;a 2=5=4+1=a 1+1;a 3=6=5+1=a 2+1.依此类推:a n =a n -1+1(2≤n ≤7).师对于上述所求关系,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理解?生 若知其第1项,就可以求出第二项,以此类推,即可求出其他项.师 看来,这一关系也较为重要,我们把数列中具有这种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 推进新课1.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注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下列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89.递推公式为:a 1=3,a 2=5,a n =a n -1+a n -2(3≤n ≤8).2.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函数的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数列来说也有相应的这几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例题剖析]【例1】 设数列{a n }满足1,11111>n a a a n n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师 分析:题中已给出{a n }的第1项即a 1=1,题目要求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因而只要再求出二到五项即可.这个递推公式:a n =1+11-n a 我们将如何应用呢? 生 这要将n 的值2和a 1=1代入这个递推公式计算就可求出第二项,然后依次这样进行就可以了.师 请大家计算一下!生 解:据题意可知:a 1=1,a 2=1+11a =2,a 3=1+21a =32,a 4=1+31a =35,a 5=58师 掌握递推公式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递推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探究和发现递推公式中的前项与后项,或前后几项之间的关系.【例2】 已知a 1=2,a n +1=2a n ,写出前5项,并猜想a n .师 由例1的经验我们先求前5项.生 前5项分别为2,4,8,16,32.师 对,下面来猜想第n 项.生 由a 1=2,a 2=2×2=22,a 3=2×22=23观察可得,我猜想a n =2n .师 很好!生 老师,本题若改为求a n 是否还可这样去解呢?师 不能.必须有求解的过程.生 老师,我由a n +1=2a n 变形可得a n =2a n -1,即21=-n n a a ,依次向下写,一直到第一项,然后将它们乘起来,就有⨯⨯⨯-----322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1122-=n aa ,所以a n =a 1·2n -1=2n .师 太妙了,真是求解的好方法.你所用的这种方法通常叫迭乘法,这种方法在已知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的问题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对应的还有迭加法. [知识拓展]已知a 1=2,a n +1=a n -4,求a n .师 此题与前例2比较,递推式中的运算改为了减法,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去求解呢? 生1 写出:a 1=2,a 2=-2,a 3=-6,a 4=-10,…观察可得:a n =2+(n -1)(n -4)=2-4(n -1).生2 他这种解法不行,因为不是猜出a n ,而是要求出a n .我这样解:由a n +1-a n =-4依次向下写,一直到第一项,然后将它们加起来,a n -a n -1=-4a n -1-a n -2=-4a n -2-a n -3=-4 …… )1(44a )112--=--=-+n a a a n ∴a n =2-4(n -1).师 好极了,真是触类旁通啊,这种方法也请同学们课后多体会.[教师精讲](1)数列的递推公式是由初始值和相邻几项的递推关系确定的,如果只有递推关系而无初始值,那么这个数列是不能确定的.例如,由数列{a n }中的递推公式a n +1=2a n +1无法写出数列{a n }中的任何一项,若又知a 1=1,则可以依次地写出a 2=3,a 3=7,a 4=15,….(2)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由递推公式可能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能求不出通项公式.[学生活动]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投影片)(1)a 1=0,a n +1=a n +(2n -1)(n ∈N );(2)a 1=1,a n +1=2+n n a a (n ∈N ); (3)a 1=3,a n +1=3a n -2(n ∈N ).(让学生思考一定时间后,请三位学生分别作答)解:(1)a 1=0,a 2=1,a 3=4,a 4=9,a 5=16,∴a n =(n -1)2.(2)a 1=1,a 2=32,a 3=21=42,a 4=52,a 5=31 =62,∴a n =12+n . (3)a 1=3=1+2×30,a 2=7=1+2×31,a 3=19=1+2×32,a 4=55=1+2×33,a 5=163=1+2×34,∴a n =1+2·3 n -1.注:不要求学生进行证明归纳出通项公式.[合作探究]一只猴子爬一个8级的梯子,每次可爬一级或上跃二级,最多能上跃起三级,从地面上到最上一级,你知道这只猴子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爬跃方式吗?析:这题是一道应用题,这里难在爬梯子有多种形式,到底是爬一级还是上跃二级等情况要分类考虑周到.爬一级梯子的方法只有一种.爬一个二级梯子有两种,即一级一级爬是一种,还有一次爬二级,所以共有两种.若设爬一个n级梯子的不同爬法有a n种,则a n=a n-1+a n-2+a n-3(n≥4),则得到a1=1,a2=2,a3=4及a n=a n-1+a n-2+a n-3(n≥4),就可以求得a8=81.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列的另一种给出方法,即递推公式及其用法,要注意理解它与通项公式的区别,谁能说说?生通项公式反映的是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而递推公式反映的是相邻两项(或n项)之间的关系.生对于通项公式,只要将公式中的n依次取1,2,3…,即可得到相应的项.而递推公式则要已知首项(或前n项),才可求得其他的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业课本第38页习题2.1A组第4、6题.预习内容:课本P41~P 44.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一、定义二、例题讲解小结:7.递推公式:例1通项公式与例2 递推公式区别。
高中数学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1. 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2.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3. 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2830复习1:函数3xy=,当x依次取1,2,3,…时,其函数值有什么特点?复习2:函数y=7x+9,当x依次取1,2,3,…时,其函数值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数列的概念⒈数列的定义:的一列数叫做数列.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反思:⑴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是相同的数列?⑵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吗?3. 数列的一般形式:123,,,,,na a a a,或简记为{}na,其中na是数列的第项.4.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的第n项n a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表示,那么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反思:⑴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⑶数列与函数有关系吗?如果有关,是什么关系?5.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数列和数列;2)根据数列中项的大小变化情况分为数列,数列,数列和数列.※典型例题例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⑴ 1,-12,13,-14;⑵ 1, 0, 1, 0.变式: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⑴12,45,910,1617;⑵ 1,-1, 1,-1;用心爱心专心 1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2小结:要由数列的若干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只需观察分析数列中的项的构成规律,将项表示为项数的函数关系.例2已知数列2,74,2,…的通项公式为2n an ba cn+=,求这个数列的第四项和第五项.变式:…,则是它的第 项.小结: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只要将数列中的项代入通项公式,就可以求出项数和项.※ 动手试试练1.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⑴ 1, 13,15, 17;⑵ 12 .练2. 写出数列2{}n n -的第20项,第n +1项.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2. 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知识拓展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特殊函数.思考:设()f n =1+12+13+…+131n -(n ∈*N )那么(1)()f n f n +-等于( )A. 132n +B.11331n n ++C. 11+ D. 11133132n n n ++++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列中不能重复出现同一个数B. 1,2,3,4与4,3,2,1是同一数列C. 1,1,1,1…不是数列D. 两个数列的每一项相同,则数列相同2. 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是数列{(1)}n n +中的一项( ). A. 380 B. 392 C. 321 D. 232 3.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8,15, ,35,48. 4.数列(1)2{(1)}n n --的第4项是 . 5.写出数列121-⨯,122⨯,123-⨯,124⨯的一个通项公式 .1. 写出数列{2n }的前5项.2. (1)写出数列2212-,2313-,2414-,2515-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2)已知数列3,7,11,15,19,…那么311是这个数列的第项.§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学习目标1. 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2. 会由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掌握求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31 ~ P34 ,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什么是数列?什么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复习2:数列如何分类?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数列的表示方法问题: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找每层的钢管数na与层数n之间有何关系?1.通项公式法:试试:上图中每层的钢管数na与层数n之间关系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2.图象法:数列的图形是,因为横坐标为数,所以这些点都在y轴的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3. 递推公式法: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a与它的前一项1na-(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试试:上图中相邻两层的钢管数na与1na+之间关系的一个递推公式是 .4. 列表法:试试:上图中每层的钢管数na与层数n之间关系的用列表法如何表示?反思:所有数列都能有四种表示方法吗?※典型例题例1设数列{}n a满足11111(1).nnaa na-=⎧⎪⎨=+>⎪⎩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变式:已知12a=,12n na a+=,写出前5项,并猜想通项公式na.小结: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只要让n依次取不同的值代入递推公式就可求出数列的项.例2 已知数列{}n a满足10a=,12n na a n+=+,那么2007a=().A. 2003×2004B. 2004×2005C. 2007×2006D. 22004用心爱心专心 3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4变式:已知数列{}n a 满足10a =,12n n a a n +=+,求n a .小结: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适当的变形与化归及归纳猜想都是常用方法. ※ 动手试试练 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23a =,且11112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2n ≥),求34,a a .练2.(2005年湖南)已知数列{}n a 满足10a =,1n a + (*n N ∈),则20a =( ) .A .0 B.练3. 在数列{}n a 中,12a =,1766a =,通项公式是项数n 的一次函数.⑴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 88是否是数列{}n a 中的项.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数列的表示方法;2. 数列的递推公式.※ 知识拓展n 刀最多能将比萨饼切成几块? 意大利一家比萨饼店的员工乔治喜欢将比萨饼切成形状各异的小块,以便出售. 他发现一刀能将饼切成两块,两刀最多能切成4块,而三刀最多能切成7块(如图).请你帮他算算看,四刀最多能将饼切成多少块?n 刀呢?解析:将比萨饼抽象成一个圆,每一刀的切痕看成圆的一条弦. 因为任意两条弦最多只能有一个交点,所以第n 刀最多与前n -1刀的切痕都各有一个不同的交点,因此第n 刀的切痕最多被前n -1刀分成n 段,而每一段则将相应的一块饼分成两块. 也就是说n 刀切下去最多能使饼增加n 块. 记刀数为1时,饼的块数最多为1a ,……,刀数为n 时,饼的块数最多为n a ,所以n a =1n a n -+. 由此可求得n a =1+)1(+n n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已知数列130n n a a +--=,则数列{}n a 是( ).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 C. 摆动数列 D. 常数列2. 数列{}n a 中,2293n a n n =-++,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 ).A. 3B. 13C. 1318D. 123. 数列{}n a 满足11a =,12n n a a +=+(n ≥1),则该数列的通项n a =( ).A. (1)n n +B. (1)n n -C. (1)2n n +D. (1)2n n -4.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3a =,1(1)2n n n a a -=-(n≥2),则5a = .5.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a =,111n n a a +=-(n ≥2),则6a = .1. 数列n a 中,1a =0,1n a +=n a +(2n -1) (n ∈N ),写出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用心 爱心 专心52. 数列{}n a 满足11a =,12()2nn n a a n N a +=∈+,写出前5项,并猜想通项公式n a .§2.2等差数列(1)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 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3639 复习1:什么是数列?复习2: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是哪几种方法?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等差数列的概念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以下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① 0,5,10,15,20,25,… ② 48,53,58,63③ 18,15.5,13,10.5,8,5.5④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新知: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 一项的 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 , 常用字母 表示.2.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 ,A , b 组成的等差数列, 这时数 叫做数 和 的等差中项,用等式表示为A =探究任务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2: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21a a -= ,即:21a a =+ 32a a -= , 即:321a a d a =+=+ 43a a -= ,即:431a a d a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n a =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n a .※ 典型例题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6变式:(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10项.(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小结:要求出数列中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则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n 值,使得n a 等于这一数.例 2 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变式: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61n a n =-,问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小结:要判定{}n a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1n n a a --(n ≥2)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动手试试练1. 等差数列1,-3,-7,-11,…,求它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练 2.在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51210,31a a ==, 求数列的首项与公差.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差数列定义: 1n n a a d --= (n ≥2);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n a =1(1)a n d +- (n ≥1).※ 知识拓展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 分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其为一次函数,图象上表现为直线1(1)y a x d =+-上的一些间隔均匀的孤立点.2.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已知和时,可设这三个数为,,a d a a d -+. 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这四个数为3,,,3a d a d a d a d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 ). A. 92 B. 47 C. 46 D. 45 2.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5n a n =+,则此数列是( ).A.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C.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D.公差为n 的等差数列3. 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7,第7项是-1,则它的第5项是( ).A. 2B. 3C. 4D. 64. 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 .5. 等差数列的相邻4项是a +1,a +3,b ,a +b ,那么a = ,b = .用心 爱心 专心71. 在等差数列{}n a 中,⑴已知12a =,d =3,n =10,求n a ;⑵已知13a =,21n a =,d =2,求n ;⑶已知112a =,627a =,求d ;⑷已知d =-13,78a =,求1a .2. 一个木制梯形架的上下底边分别为33cm ,75cm ,把梯形的两腰各6等分,用平行木条连接各分点,构成梯形架的各级,试计算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2)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2.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940 复习1:什么叫等差数列?复习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等差数列的性质1. 在等差数列{}n a 中,d 为公差, m a 与n a 有何关系?2. 在等差数列{}n a 中,d 为公差,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a ,n a ,p a ,q a 有何关系?※ 典型例题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510a =,1231a =,求首项1a 与公差d .变式:在等差数列{}n a 中, 若56a =,815a =,求公差d 及14a .小结:在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d 可以由数列中任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8意两项m a 与n a 通过公式m na a d m n-=-求出.例2 在等差数列{}n a 中,23101136a a a a +++=,求58a a +和67a a +.变式: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34534a a a a +++=,且2552a a =,求公差d .小结:在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可以使得计算简化. ※ 动手试试练1. 在等差数列{}n a 中,14739a a a ++=,25833a a a ++=,求369a a a ++的值.练2.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问它们有多少个相同项?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在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注意:m n m n a a a ++≠,左右两边项数一定要相同才能用上述性质. 2.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m na a d m n -=-.※ 知识拓展 判别一个数列是否等差数列的三种方法,即: (1)1n n a a d +-=; (2)(0)n a pn q p =+≠; (3)2S an bn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一个等差数列中,1533a =,2566a =,则35a =用心 爱心 专心9( ).A. 99B. 49.5C. 48D. 49 2. 等差数列{}n a 中7916a a +=,41a =,则12a 的值为( ).A . 15 B. 30 C. 31 D. 64 3. 等差数列{}n a 中,3a ,10a 是方程2350x x --=,则56a a +=( ).A. 3B. 5C. -3D. -54. 等差数列{}n a 中,25a =-,611a =,则公差d= . 5. 若48,a ,b ,c ,-12是等差数列中连续五项,则a = ,b = ,c = .1. 若 12530a a a +++=,671080a a a +++=, 求111215a a a +++. 2. 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数和为9,三数的平方和为35,求这三个数.§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1)1. 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2. 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 项和有关的问题.4244复习1: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复习2: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问题: 1. 计算1+2+…+100=? 2. 如何求1+2+…+n =?新知: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 一般地,称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用n S 表示,即n S = 反思: ① 如何求首项为1a ,第n 项为n a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 ② 如何求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10试试: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⑴184188a a n =-=-=,,;⑵114.50.715a d n ===,,.小结:1. 用1()2n n n a a S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2. 用1(1)2n n n dS na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 .※ 典型例题例1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统治》. 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从200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 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小结:解实际问题的注意:① 从问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构建等差数列模型; ② 写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并根据首项和公差选择前n 项和公式进行求解.例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n a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吗?变式: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30a =,2050a =,242n S =,求n .小结: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就是一个关于11n a a n a n d 、、或者、、的方程,已知几个量,通过解方程,得出其余的未知量.※ 动手试试练1.一个凸多边形内角成等差数列,其中最小的内角为120°,公差为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 为( ).A. 12B. 16C. 9D. 16或9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两种形式;2. 两个公式适用条件,并能灵活运用;3. 等差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差数列之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用心 爱心 专心11※ 知识拓展1.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2n S An Bn =+(A 0≠,A 、B 是与n 无关的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 已知数列{},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设232,,,k k k k k k N S S S S S +∈--也成等差2※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等差数列{}n a 中,10120S =,那么110a a +=( ).A. 12B. 24C. 36D. 48 2. 在50和350之间,所有末位数字是1的整数之和是( ).A .5880B .5684C .4877D .4566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4项和为21,末4项和为67,前n 项和为286,则项数n 为( )A. 24B. 26C. 27D. 284. 在等差数列{}n a 中,12a =,1d =-,则8S = .5. 在等差数列{}n a 中,125a =,533a =,则6S = . 1.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n a =11,前n 和n S =14,求n 和3a .2. 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多少个数被3除余2? 这些数的和是多少?§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2.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3. 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的公式研究n S 的最大(小)值. 4546复习1: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求5S .复习2: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1a =,511a =,求n a 和8S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问题: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12※ 典型例题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变式: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为212343n S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小结:数列通项n a 和前n 项和n S 关系为n a =11(1)(2)nn S n S S n -=⎧⎨-≥⎩,由此可由n S 求n a .例2 已知等差数列2454377,,,....的前n 项和为n S ,求使得n S 最大的序号n 的值.变式:等差数列{n a }中, 4a =-15,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小结: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小)值的求法. (1)利用n a : 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大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当n a <0,d >0,前n 项和有最小值,可由n a ≤0,且1n a +≥0,求得n 的值(2)利用n S :由21()22n d dS n a n =+-,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大(小)值时n 的值. ※ 动手试试练1. 已知232n S n n =+,求数列的通项n a .练2. 有两个等差数列2,6,10,…,190及2,8,14,…200,由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这个新数列的各项之和.用心 爱心 专心13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数列通项n a 和前n 项和n S 关系;2. 等差数列前项和最大(小)值的两种求法.※ 知识拓展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如下: 1°若项数为偶数2n ,则S S nd 偶奇-=;1(2)n n S an S a +≥奇偶=;2°若项数为奇数2n +1,则1n S S a +奇偶-=;1n S na +=偶;1(1)n S n a ++奇=; 1S n S n +偶奇=.※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是( ).A. 2n a n =B. 21n S n =+C. 221n S n =+D. 22n S n n =-2. 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590S =,那么8a =( ). A. 3 B. 4 C. 6 D. 123. 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A. 70B. 130C. 140D. 1704. 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 个数被7除余2,这些数的和为 .5.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d =12,100145S =, 则13599...a a a a ++++= .1. 在项数为2+1的等差数列中,所有奇数项和为165,所有偶数项和为150,求n 的值.2. 等差数列{n a },10a <,912S S =,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2.4等比数列(1)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2.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 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4851 复习1:等差数列的定义?复习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等差数列的性质有: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观察:①1,2,4,8,16,…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14 ②1,12,14,18,116,…③1,20,220,320,420,…思考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新知:1. 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 一项与它的 一项的 等于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 表示(q ≠0),即:1nn a a -= (q ≠0)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1a a = ; 3211()a a q a q q a === ; 24311()a a q a q q a === ; … …∴ 11n n a a q a -==⋅ 等式成立的条件3. 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n a 与m a 的关系是:※ 典型例题例1 (1)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9项是49,公比是-13,求它的第1项;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是10,第3项是20,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小结:关于等比数列的问题首先应想到它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 例 2 已知数列{n a }中,lg 35n a n =+ ,试用定义证明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小结: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只需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 ,1n naa +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就行了.※ 动手试试练1. 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 这种物质的半衰期为多长(精确到1年)?练2. 一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其每一项都等于它后面的相邻两项之和,则公比q =( ).用心 爱心 专心15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比数列定义;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任意两项n a 与m a 的关系.※ 知识拓展在等比数列{}n a 中,⑴ 当10a >,q >1时,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⑵ 当10a <,01q <<,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⑶ 当10a >,01q <<时,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⑷ 当10a <,q >1时,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⑸ 当0q <时,数列{}n a 是摆动数列; ⑹ 当1q =时,数列{}n a 是常数列.※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n a 为等比数列,112a =,224a =,则3a =( ).A. 36B. 48C. 60D. 722. 等比数列的首项为98,末项为13,公比为23,这个数列的项数n =( ). A. 3 B. 4 C. 5 D. 6 3. 已知数列a ,a (1-a ),2(1)a a -,…是等比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0且a ≠1 C. a ≠0 D. a ≠0或a ≠14. 设1a ,2a ,3a ,4a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2,则123422a a a a ++= .5. 在等比数列{}n a 中,4652a a a =-,则公比q = .在等比数列{}n a 中,⑴ 427a =,q =-3,求7a ;⑵ 218a =,48a =,求1a 和q ;⑶ 44a =,76a =,求9a ;⑷ 514215,6a a a a -=-=,求3a .§2.4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概念;2. 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系统了解判断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5154 复习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 . 公比q 满足的条件是2008年下学期◆高二月日班级:姓名:第二章数列16nb-}n nb是否等比变式:项数相同等比数列{na}与{nb},数列{nnab}也一定是等比数列吗?证明你的结论.小结:两个等比数列的积和商仍然是等比数列.例2在等比数列{na}中,已知47512a a=-,且38124a a+=,公比为整数,求10a.变式:在等比数列{na}中,已知7125a a=,则891011a a a a= .※动手试试练1. 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成等比数列,则().A. 三边之比为3:4:5B. 三边之比为1 3C.D.用心 爱心 专心17练2. 在7和56之间插入a 、b ,使7、a 、b 、56成等比数列,若插入c 、d ,使7、c 、d 、56成等差数列,求a +b +c +d 的值.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比中项定义;2. 等比数列的性质.※ 知识拓展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n a 具有如下基本性质:1. 数列{||}n a ,2{}n a ,{}(0)n ca c ≠,*{}()nm a m N ∈,{}k n a 等,也为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2||,,,,m kq q q q q . 若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则{}n n a b ,{}nna b 也等比.2. 若*m N ∈,则n mn m a a q -=. 当m =1时,便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 若m n k l +=+,*,,,m n k l N ∈,则m n k l a a a a =.4. 若{}n a 各项为正,c >0,则{log }c n a 是一个以1log c a 为首项,log c q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若{}n b 是以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nb c 是以1b c 为首项,d 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当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n a 为等比数列中,0n a >,224355216a a a a a ++=,那么35a a +=( ).A. ±4B. 4C. 2D. 82. 若-9,a 1,a 2,-1四个实数成等差数列,-9,b 1,b 2,b 3,-1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则b 2(a 2-a 1)=( ).A .8B .-8C .±8D .983. 若正数a ,b ,c 依次成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则当x >1时,log a x ,log b x ,log c x ( )A.依次成等差数列B.各项的倒数依次成等差数列C.依次成等比数列D.各项的倒数依次成等比数列 4. 在两数1,16之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成为等比数列,则中间数等于 .5. 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569a a =, 则log 31a + log 32a +…+ log 310a = .1. 在n a 为等比数列中,1964a a =,3720a a +=,求11a 的值.2.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d ≠0,且1a ,3a ,9a 成等比数列,求1392410a a a a a a ++++.§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 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185556复习1:什么是数列前n 项和?等差数列的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什么?复习2:已知等比数列中,33a =,681a =,求910,a a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故事:“国王对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奖励”新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123,,,n a a a a 它的前n 项和是n S =123n a a a a +++,公比为q ≠0,公式的推导方法一:则22111111n 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qS --⎧=++++⎪⎨=⎪⎩ (1)n q S ∴-= 当1q ≠时,n S = ①或n S = ②当q =1时,n S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由等比数列的定义,32121nn a a a q a a a -====, 有231121n n n n na a a S a q a a a S a -+++-==+++-,即1n n nS a q S a -=-.∴ 1(1)n n q S a a q -=-(结论同上)公式的推导方法三:n S =123n a a a a +++=11231()n a q a a a a -++++=11n a qS -+=1()n n a q S a +-.∴ 1(1)n n q S a a q -=-(结论同上)试试:求等比数列12,14,18,…的前8项的和.※ 典型例题例1已知a 1=27,a 9=1243,q <0,求这个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变式:13a =,548a =. 求此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例2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用心 爱心 专心19※ 动手试试练1. 等比数列中,33139,.22a S a q ==,求及练2. 一个球从100m 高出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弹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精确到1m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3. “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比数列之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 知识拓展1. 若1q ≠-,*m N ∈,则232,,,m m m m m S S S S S --⋅⋅⋅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m q .2. 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已知积时,可设这三个数为,,aa aq q. 若四个同符号的数成等比数列,可设这四个数为33,,,a aaq aq q q.3. 证明等比数列的方法有:(1)定义法:1n n aq a +=;(2)中项法:212n n n a a a ++=.4. 数列的前n 项和构成一个新的数列,可用递推公式111(1)n n n S a S S a n -=⎧⎨=+>表示.※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数列1,a ,2a ,3a ,…,1n a -,…的前n 项和为( ).A. 11n a a --B. 111n a a +--C. 211n a a+-- D. 以上都不对2. 等比数列中,已知1220a a +=,3440a a +=,则56a a +=( ).A. 30B. 60C. 80D. 1603. 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为2,且30123302a a a a ⋅⋅⋅=,那么36930a a a a ⋅⋅⋅=( ).A. 102B. 202C. 1D. 6024. 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若1581,16a a ==,则它的前5项和为 .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3n n S a =+,则a =. 1. 等比数列中,已知1441,64,.a a q S =-=求及2. 在等比数列{}n a 中,162533,32a a a a +==,求6S .2008年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数列20§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2)1.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2. 会用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1,,,,n n S a a n q 中知道三个数求另外两个数的一些简单问题.5762复习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1q ≠时,n S = =当q =1时,n S =复习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关系 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n S =1231n n a a a a a -+++++, 1n S -=1231n a a a a -++++ (n ≥2), ∴ 1n n S S --= ,当n =1时,1S = .反思:等比数列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是什么?※ 典型例题例1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n n S a =-(a ≠0,a ≠1),试证明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变式: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且142n n S a +=+, 11a =,设12n n n b a a +=-,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例2 等比数列前n 项,前2n 项,前3n 项的和分别是n S ,2n S ,3n S ,求证:n S ,2n n S S -,32n n S S -也成等比.变式:在等比数列中,已知248,60n n S S ==,求3n S .※ 动手试试练1. 等比数列{}n a 中,301013S S =,1030140S S +=,求20S .练2. 求数列1,1+2,1+2+22,1+2+22+23,…的前n 项和S n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关系;2. 等比数列前n 项,前2n 项,前3n 项的和分别是n S ,2n S ,3n S ,则数列n S ,2n n S S -,32n n S S -也成为等比数列.※ 知识拓展1. 等差数列中,m n m n S S S mnd +=++;2. 等比数列中,n mn m m n S S q S S q S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等比数列{}n a 中,33S =,69S =,则9S =( ).A. 21B. 12C. 18D. 242. 在等比数列中,14a =,q =2,使4000n S >的最小n 值是( ).A. 11B. 10C. 12D. 93. 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如(1101)2表示二进制的数, 将它转换成十进制的形式是32101212021213⨯+⨯+⨯+⨯=,那么将二进制数(11111111)2转换成十进制的形式是( ).A. 922-B. 821-C. 822-D. 721-4. 在等比数列中,若332422S a S a +=+,则公比q = .5. 在等比数列中,11a =,512n a =-,341n S =-, 则q = ,n = . 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2nn s =-,求通项n a .。
(完整版)⾼中数学优秀说课稿2.1数列的概念_说课稿1课题介绍课题《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法(⼀)》选⾃普通⾼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版A版数学必修5第⼆章第⼀节的第⼀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五个⽅⾯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数列是⾼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它的地位作⽤可以从三个⽅⾯来看:(1)数列有着⼴泛的实际应⽤.如堆放的物品的总数计算要⽤到数列的前n项和,⼜如分期储蓄、付款公式的有关计算也要⽤到数列的⼀些知识.(2)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中得到了充分运⽤,数列是前⾯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可以使学⽣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学习数列⼜为进⼀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差数列、等⽐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通项公式打好了铺垫.因此就有必要讲好、学好数列.(3)数列是培养学⽣数学能⼒的良好题材.是进⾏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教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前⾯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数学能⼒的提⾼.⼆、学情分析从学⽣知识层⾯看:学⽣对数列已有初步的认识,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已有⼀定的基础,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深刻。
从学⽣素质层⾯看:从⾼⼀新⽣⼊学开始,我就很注意学⽣⾃主探究习惯的养成。
现阶段我的学⽣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且已经具有⼀定的分析、推理能⼒。
三、教学⽬标分析根据上⾯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标:(1) 知识⽬标:认识数列的特点,掌握数列的概念及表⽰⽅法,并明⽩数列与集合的不同点.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数列分类.能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反之,⼜能由数列的前⼏项写出数列的⼀个通项公式.(2) 能⼒⽬标:通过对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探究、推导、应⽤等过程,锻炼了学⽣的观察、归纳、类⽐等分析问题的能⼒.同时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思想.(3) 情感⽬标:在教学中使学⽣体会教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且利⽤各种有趣的,贴近学⽣⽣活的素材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标以及学⽣的理解能⼒与认知⽔平,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由函数的观点去认识数列,以及对通项公式的理解.难点:根据数列的前⼏项的特点,通过多⾓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列的⼀个通项公式.四、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波利亚的先猜后证理论,本节课主要以讲解法为主,引导发现为辅,由⽼师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的认知过程,本节课会采⽤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以及实例给出与练习设置,让学⽣们充分体会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为了增⼤课堂容量,提⾼教学效率,更吸引同学们的眼光,提⾼学习热情,本节课还会采⽤常规⼿段与现代⼿段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多媒体,将引例、例题具体呈现.五、教学过程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新知,强化认识,激发兴趣,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了创设情境,引⼊课题;师⽣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实践应⽤,开放思考;归纳⼩结,提炼精华;课后作业运⽤巩固。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发现的愉快,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体会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
三、教学难点: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去认识,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学生自己阅读课本31页的例子〕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这两个例子,能否再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同学们观察、讨论,师生一起再举一些例子〕()1全体自然数:0、1、2、3、4……()22精确到1,,,0.001 ……的不足近似值:1、、、…….……()3-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1,1,-1,1,-1,1,….()4无穷多个2:2、2、2、2……〔二〕设置问题,形成概念师:观察这些例子,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发现数列定义〕〔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是递增的;前数与后数的差符合一定的规律;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甚至有的学生从奇、偶性上考虑等〕教师引导归纳出数列及有关定义1.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2. 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例()1:“0〞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4〞是这个数列的第5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第二章 数 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材拓展1.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一方面,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因此在解决数列问题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知识、函数的观点、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用共性来解决特殊问题.例如,类比单调函数的定义得出单调数列的判断方法.即:数列{a n }单调递增⇔a n +1>a n 对任意n (n ∈N *)都成立;数列{a n }单调递减⇔a n +1<a n 对任意n (n ∈N *)都成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离散型),由于它的定义域是N *或它的子集{1,2,…,n },因而它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而不像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初等函数一般都是连续的曲线.例如:已知a n =n -98n -99,则这个数列的前30项中最大项和最小项分别是( ) A .a 1,a 30 B .a 1,a 9C .a 10,a 9D .a 10,a 30解析 ∵a n =n -99+(99-98)n -99=99-98n -99+1 ∴点(n ,a n )在函数y =99-98x -99+1的图象上.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99-98x -99+1的图象.由图象易知当x ∈(0,99)时,函数单调递减.∴a 9<a 8<a 7<…<a 1<1,当x ∈(99,+∞)时,函数单调递减.∴a 10>a 11>…>a 30>1.所以,数列{a n }的前30项中最大的项是a 10,最小的项是a 9.答案 C2.了解一点周期数列的知识类比周期函数的概念可以得出周期数列的定义:对于数列{a n },若存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T (T 为常数),使a n +T =a n ,对一切n ∈N *恒成立,则称数列{a n }为周期数列,T 就是它的一个周期.易知,若T 是{a n }的一个周期,则kT (k ∈N *)也是它的周期,周期最小的那个值叫最小正周期.例如:已知数列{a n }中,a 1=a (a 为正常数),a n +1=-1a n +1(n =1,2,3,…),则下列能使a n =a 的n 的数值是( )A .15B .16C .17D .18解析 a 1=a ,a 2=-1a +1, a 3=-1a 2+1=-1-1a +1+1=-a -1a , a 4=-1a 3+1=-1-a -1a+1=a , a 5=-1a 4+1=-1a +1,……. ∴a 4=a 1,a 5=a 2,…依次类推可得:a n +3=a n ,∴{a n }为周期数列,周期为3.∵a 1=a ,∴a 3k +1=a 1=a .答案 B3.数列的前n 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对所有数列都有:S n =a 1+a 2+…+a n -1+a n ,S n -1=a 1+a 2+…+a n -1 (n ≥2).因此,当n ≥2时,有:a n =S n -S n -1.当n =1时,有:a 1=S 1.所以a n 与S n 的关系为:a n =⎩⎪⎨⎪⎧S 1, n =1S n -S n -1, n ≥2.注意这一关系适用于所有数列. 例如: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1)·2n +1,则a n =________.解析 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n -1)·2n +1]-[(n -2)·2n -1+1]=(n -1)·2n -(n -2)·2n -1=n ·2n -1.所以通项公式可以统一为a n =n ·2n -1.答案 n ·2n -14.由简单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1)形如a n +1-a n =f (n ),且f (1)+f (2)+…+f (n )可求和,采用累加法求a n .即: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a 1+f (1)+f (2)+…+f (n -1) =a 1+∑n -1i =1f (i ) (2)形如a n +1=f (n )·a n ,且f (1)·f (2)…f (n )可化简,采用累乘法求a n .即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a 1·f (1)·f (2)·…·f (n -1)=a 1·Πn -1i =1f (i ) (注:∑为连加求和符号,Π为连乘求积符号)(3)形如a n +1=Aa n +B (AB ≠0且A ≠1).设a n +1-x =A (a n -x ),则:a n +1=Aa n +(1-A )x由(1-A )x =B ,∴x =B 1-A∴a n +1-B 1-A=A ⎝⎛⎭⎫a n -B 1-A ∴a n -B 1-A=A ⎝⎛⎭⎫a n -1-B 1-A =A 2⎝⎛⎭⎫a n -2-B 1-A =…=A n -1⎝⎛⎭⎫a 1-B 1-A ∴a n =B 1-A+A n -1⎝⎛⎭⎫a 1-B 1-A =(1-A n -1)·B 1-A+A n -1a 1.法突破一、观察法写数列的通项公式方法链接:根据数列前几项,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其关键在于观察、分析数列的前几项的特征、特点,找到数列的一个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便可写出一个相应的通项公式.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突出显现数列的构成规律,可把序号1,2,3,…标在相应项上,这样便于突出第n 项a n 与项数n 的关系,即a n 如何用n 表示.(2)由于给出的数列的前几项是一些特殊值,必然进行了化简,因此我们要观察出它的构成规律,就必须要对它进行还原工作.如数列的前几项中均用分数表示,但其中有几项分子或分母相同,不妨把这几项的分子或分母都统一起来试一试.(3)当一个数列出现“+”、“-”相间时,应先把符号分离出来,即用(-1)n 或(-1)n -1表示,然后再考虑各项绝对值的规律.(4)熟记一些基本数列的前几项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如增减速度),有利于我们写出它的通项公式.例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45,12,411,27,…; (2)12,2,92,8,252,…; (3)1,3,6,10,15,…; (4)7,77,777,…;(5)0,3,8,15,24,…; (6)1,13,17,113,121,…. 解 (1)注意前四项中有两项的分子为4,不妨把分子统一为4,即为45,48,411,414,…,于是它们的分母相差3,因而有a n =43n +2. (2)把分母统一为2,则有:12,42,92,162,252,…,因而有a n =n 22. (3)注意6=2×3,10=2×5,15=3×5,规律还不明显,再把各项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2,即1×22,2×32,3×42,4×52,5×62,…,因而有a n =n (n +1)2. (4)把各项除以7,得1,11,111,…,再乘以9,得9,99,999,….因而有a n =79(10n -1). (5)观察数列递增速度较快,有点像成平方地递增,不妨用平方数列对照看一看,即1,22,32,42,52,…,则有a n =n 2-1.(6)显然各项的分子均为1,其关键在于分母,而分母的规律不是很明显,注意到分母组成的数列1,3,7,13,21,…,递增速度也有点像平方数列,不妨从每一项对应减去平方数列的项组成数列0,1,2,3,4,…,其规律也就明显了.故a n =1n 2-n +1. 二、数列的单调性及最值方法链接: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因此可用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数列的单调性.例2 在数列{a n }中,a n =(n +1)⎝⎛⎭⎫1011n (n ∈N *). 试问数列{a n }的最大项是第几项?解 方法一 ∵a n =(n +1)⎝⎛⎭⎫1011n (n ∈N *), ∴a n +1-a n =(n +2)⎝⎛⎭⎫1011n +1-(n +1)⎝⎛⎭⎫1011n =⎝⎛⎭⎫1011n ·(9-n )11.当n ≤8时,a n <a n +1,{a n }递增,即a 1<a 2<…<a 8<a 9.当n =9时,a 9=a 10.当n ≥10时,a n >a n +1,{a n }递减,即a 10>a 11>a 12>….又a 9=a 10=1010119. ∴数列{a n }的最大项是第9项和第10项.方法二 令a n a n -1≥1 (n ≥2), 即(n +1)⎝⎛⎭⎫1011n n ⎝⎛⎭⎫1011n -1≥1. 整理得n +1n ≥1110.解得n ≤10. 令a n a n +1≥1, 即(n +1)⎝⎛⎭⎫1011n (n +2)⎝⎛⎭⎫1011n +1≥1. 整理得n +1n +2≥1011,解得n ≥9. 所以从第1项到第9项递增,从第10项起递减.因此数列{a n }先递增,后递减.∴a 1<a 2<…<a 9,a 10>a 11>a 12>…,且a 9=a 10=1010119. ∴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是第9项和第10项.三、数列的周期性及运用方法链接:通俗地讲,数列中的项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列就应考虑是否具有周期性,其周期性往往隐藏于数列的递推公式中,解周期数列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递推公式算出前若干项或由递推公式发现规律,得出周期而获解.例3 已知数列{a n },a 1=1,a 2=3,a n =a n -1-a n -2 (n ≥3),那么a 2 010与S 2 009依次是( )A .1,3B .3,1C .-2,2D .2,-2解析 ∵a n =a n -1-a n -2,∴a n +1=a n -a n -1=(a n -1-a n -2)-a n -1=-a n -2.由a n +1=-a n -2,∴a n +3=-a n .∴a n +6=-a n +3=-(-a n )=a n .∴{a n }为周期数列,且周期T =6.∴a 2 010=a 6=-a 3=a 1-a 2=-2.∴a 1+a 2+a 3+a 4+a 5+a 6=(a 1+a 4)+(a 2+a 5)+(a 3+a 6)=0+0+0=0,且2 010是6的倍数,∴S 2 010=0.∴S 2 009=S 2 010-a 2 010=0-a 2 010=0-(-2)=2.答案 C四、已知前n 项和S n ,求通项a n方法链接: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先由n =1时,a 1=S 1,求出a 1,再由a n =S n -S n -1 (n ≥2)求出a n ,最后验证a 1与a n 能否统一,若能统一要统一成一个代数式,否则分段表示.例4 已知下列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的公式,求{a n }的通项公式.(1)S n =(-1)n +1 n ;(2)S n =3n -2.解 (1)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1)n ·(-n )-(-1)n ·(n -1)=(-1)n ·(-2n +1).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因此a n =(-1)n ·(-2n +1) (n ∈N *).(2)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2·3n -1.所以a n =⎩⎪⎨⎪⎧1 (n =1),2·3n -1 (n ≥2). 五、由递推公式求通项a n方法链接: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主要观察递推公式的特征,合理选择方法.需要理解一点,对a n -a n -1=n (n ≥2)不仅仅是一个式子而是对任意的n ≥2恒成立的无数个式子,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题目中如何将无数个式子转化为a n ,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另外递推公式具有递推性,故由a 1再加上递推公式可以递推到a n .例5 由下列数列{a n }的递推公式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a 1=1,a n -a n -1=n (n ≥2);(2)a 1=1,a n a n -1=n -1n (n ≥2). 解 (1)由题意得,当n ≥2时,a n -a n -1=n ,a n -1-a n -2=n -1,…,a 3-a 2=3,a 2-a 1=2.将上述各式累加得,a n -a 1=n +(n -1)+…+3+2,即a n =n +(n -1)+…+3+2+1=n (n +1)2, 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故a n =n (n +1)2. (2)由题意得,当n ≥2时,a n a n -1=n -1n ,a n -1a n -2=n -2n -1,…,a 3a 2=23,a 2a 1=12, 将上述各式累乘得,a n a 1=1n ,即a n =1n. 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故a n =1n. 六、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链接:数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构建递推关系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利用递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常分为三个环节:(1)求初始值;(2)建立递推关系;(3)利用递推关系分析解决问题.其中构建递推关系是关键.例6 某商店的橱窗里按照下图的方式摆着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迎迎”,如图(1)、(2)、(3)、(4)分别有1个、5个、13个、25个.如果按照同样的方式接着摆下去,记第n 个图需用f (n )个“福娃迎迎”,那么f (n +1)-f (n )=________;f (6)=________.解析 ∵f (1)=1,f (2)=5,f (3)=13,f (4)=25,…,∴f (2)-f (1)=4,f (3)-f (2)=8,f (4)-f (3)=12,…∴f (n +1)-f (n )=4n .∴f (6)=f (1)+[f (2)-f (1)]+[f (3)-f (2)]+[f (4)-f (3)]+[f (5)-f (4)]+[f (6)-f (5)]=1+4+8+12+16+20=61.答案 4n 61区突破1.对数列的概念理解不准而致错例1 已知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且对于任意的n ∈N *,a n =n 2+λn 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错解] 因为a n =n 2+λ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n ≥1,所以-λ2≤1,解得λ≥-2. [点拨] 数列是以正整数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为定义域的函数,因此它的图象只是一些孤立的点.[正解1] 因为a n =n 2+λn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n =-λ2,由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有-λ2≤1,得λ≥-2;如图所示,当2-⎝⎛⎭⎫-λ2>-λ2-1,即λ>-3时,数列{a n }也是单调递增的. 故λ的取值范围为{λ|λ≥-2}∪{λ|λ>-3}={λ|λ>-3}.即λ>-3为所求的范围.[正解2] 因为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所以a n +1-a n >0 (n ∈N *)恒成立.又a n =n 2+λn (n ∈N *),所以(n +1)2+λ(n +1)-(n 2+λn )>0恒成立,即2n +1+λ>0.所以λ>-(2n +1) (n ∈N *)恒成立.而n ∈N *时,-(2n +1)的最大值为-3(n =1时),所以λ>-3即为所求的范围.2.对公式使用条件考虑不周而致错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3n +2n +1,求a n .[错解] a n =S n -S n -1=(3n +2n +1)-[3n -1+2(n -1)+1]=2·3n -1+2.[点拨] 公式a n =⎩⎪⎨⎪⎧ a 1 (n =1)S n -S n -1 (n ≥2)是分段的,因为n =1时,S n -1无意义.在上述解答中,应加上限制条件n ≥2,然后验证n =1时的值是否适合n ≥2时的表达式.[正解] a 1=S 1=6;n ≥2时,a n =S n -S n -1=(3n +2n +1)-[3n -1+2(n -1)+1]=2·3n -1+2.由于a 1不适合此式,所以a n =⎩⎪⎨⎪⎧6 (n =1)2·3n -1+2 (n ≥2).题多解 例 设{a n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 +1)a 2n +1-na 2n +a n +1·a n =0 (n ∈N *),求a n . 分析 先求出相邻两项a n +1与a n 的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求a n .解 方法一 (累乘法)由(n +1)a 2n +1-na 2n +a n +1a n =0.得(a n +1+a n )(na n +1-na n +a n +1)=0.由于a n +1+a n >0,∴(n +1)a n +1-na n =0.∴a n +1a n =n n +1. ∴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1×12×23×34×…×n -1n =1n. 方法二 (换元法)由已知得(n +1)a n +1-na n =0,设b n =na n ,则b n +1-b n =0.∴{b n }是常数列.∴b n =b 1=1×a 1=1,即na n =1.∴a n =1n.题赏析1.(2009·北京)已知数列{a n }满足:a 4n -3=1,a 4n -1=0,a 2n =a n ,n ∈N *,则a 2 009=______,a 2 014=______.解析 a 2 009=a 4×503-3=1,a 2 014=a 1 007=a 252×4-1=0.答案 1 0赏析 题目小而灵活,考查了充分利用所给条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2.(2009·湖北八市调研)由1,3,5,…,2n -1,…构成数列{a n },数列{b n }满足b 1=2,当n ≥2时,b n =ab n -1,则b 6的值是( )A .9B .17C .33D .65解析 ∵b n =ab n -1,∴b 2=ab 1=a 2=3,b 3=ab 2=a 3=5,b 4=ab 3=a 5=9,b 5=ab 4=a 9=17,b 6=ab 5=a 17=33.答案 C 赏析 题目新颖别致,考查了对新情境题目的审题能力.。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选择题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B.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C.数列{}的第k项为1+D.数列0,2,4,6,…可记为{2n}2.(3分)已知数列{n2+n},那么()A.0是数列中的一项B.21是数列中的一项C.702是数列中的一项D.以上答案都不对3.(3分)数列11,13,15,…,2n+1的项数是()A.n B.n﹣3 C.n﹣4 D.n﹣5 4.(3分)若,则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是()A.a n>a n+1B.a n<a n+1C.a n=a n+1D.不能确定5.(3分)数列{a n}满足a n=4a n﹣1+3,且a1=0,则此数列的第5项是()A.15 B.255 C.16 D.36 6.(3分)已知数列1,,,,…,,…,则3是它的()A.第22项B.第23项C.第24项D.第28项7.(3分)数列1,0,1,0,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B.C.D.8.(3分)在数列{a n}中,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且,则a5=()A.0B.1C.﹣1 D.29.(3分)在数列1,1,2,3,5,8,x,21,34,55中,x等于()A.11 B.12 C.13 D.14 10.(3分)在数列{a n}中,,则a5=()A.B.C.D.11.(3分)600是数列1×2,2×3,3×4,4×5,…的第()项.A.20 B.24 C.25 D.30 12.(3分)数列﹣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3(1)()21nnn nan-+=+B.(1)(3)21nnn nan-+=+C.2(1)[(1)1]21nnnan-+-=-D.(1)(2)21nnn nan-+=+13.(3分)一个数列{a n},其中a1=3,a2=6,a n+2=a n+1﹣a n,那么这个数列的第五项是()A.6B.﹣3 C.﹣12 D.﹣614.(3分)下列关于星星的图案构成一个数列,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a n=n2﹣n+1 B.a n=C.a n=D.a n=15.(3分)已知数列,则是这个数列的()A.第六项B.第七项C.第八项D.第九项16.(3分)下面对数列的理解有四种:①数列可以看成一个定义在N*上的函数;②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③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④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7.(3分)数列7,77,777,7777,77777,…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18.(3分)数列{a n}中,,那么150是其第_________项.19.(3分)已知,则a5=_________.20.(3分)在数列{a n}中,a1=a,以后各项由递推公式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4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由此写出一个通项公式a n=_________.21.(3分)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它的前8项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分)已知f(1)=2,f(n+1)=(n∈N*),则f(4)=_________.三、解答题23.数列{a n}中,已知a n=(﹣1)n n+a(a为常数),且a1+a4=3a2,求a100.2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5+3n,求:(1)a7等于多少;(2)81是否为数列{a n}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选择题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B.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C.数列{}的第k项为1+D.数列0,2,4,6,…可记为{2n}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列的概念胶简单表示法,根据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对四个答案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由数列的定义可知A中{1,3,5,7}表示的是一个集合,而非数列,故A错误;B中,数列中各项之间是有序的,故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不同的数列,故B错误;C中,数列{}的第k项为=1+,故C正确;数列0,2,4,6,的通项公式为a n=2n﹣2,故D错.故选C.点评:在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法的时候,要用类比的思想,注意区分数列与集合的关系,及数列的函数的关系.2.(3分)已知数列{n2+n},那么()A.0是数列中的一项B.21是数列中的一项C.702是数列中的一项D.以上答案都不对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2+n,可以把a n=0,21,702代入进行求解,注意n是正整数.对四个选项进行一一判断.解答:解:因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2+n,(n∈N*)∴当a n=0时,n2+n=0⇒n∈∅;当a n=21时,n2+n=21⇒n∈∅;当a n=702时,n2+n=702⇒n∈∅;以上答案都不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数列简单表示法,数列的概念及其应用,是一道基础题.3.(3分)数列11,13,15,…,2n+1的项数是()A.n B.n﹣3 C.n﹣4 D.n﹣5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数列11,13,15,…,2n+1可知:该数列是一个首项为1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即可得到通项公式a n=11+(n﹣1)×2=2n+9.令2k+9=2n+1,解出即可.解答:解:由数列11,13,15,…,2n+1可知:该数列是一个首项为1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11+(n﹣1)×2=2n+9.令2k+9=2n+1,解得k=n﹣4,(n≥5).故选C.点评: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3分)若,则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是()A.a n>a n+1B.a n<a n+1C.a n=a n+1D.不能确定考点:数列的函数特性.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化简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显然当n增大时,a n的值增大,故数列{a n}是递增数列,由此得到结论.解答:解:∵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1﹣,(n∈N*),显然当n增大时,a n的值增大,故数列{a n}是递增数列,故有a n<a n+1,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函数特性,化简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5.(3分)数列{a n}满足a n=4a n﹣1+3,且a1=0,则此数列的第5项是()A.15 B.255 C.16 D.36考点:数列递推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令n=2,3,4,5代入递推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2=4a1+3=3a3=4a2+3=4×3+3=15a4=4a3+3=4×15+3=63a5=4a4+3=4×63+3=25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数列递推公式简单直接应用,属于简单题.6.(3分)已知数列1,,,,…,,…,则3是它的()A.第22项B.第23项C.第24项D.第28项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先化简3=,进而利用通项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3=,令45=2n﹣1,解得n=23.∴3是此数列的第23项.故选B.点评: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得意义是解题的关键.7.(3分)数列1,0,1,0,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B.C.D.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探究型.分析:由数列的项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1,0交错出现,由此规律去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选项不正确,数列首项不是1;B选项正确,验证知恰好能表示这个数列;C选项不正确,其对应的首项是﹣1;D选项不正确,其对应的首项为0,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概念及数列表示法,求解的关键是从数列的前几项中发现数列各项变化的规律,利用此规律去验证四个选项.8.(3分)在数列{a n}中,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且,则a5=()A.0B.1C.﹣1 D.2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由数列{a n}中,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令n=6得,把a7代入即可解得a6,依此类推解得a5.解答:解:∵数列{a n}中,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令n=6得,∵,∴,解得a6=.令n=5,得,∴,解得a5=1.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和递推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3分)在数列1,1,2,3,5,8,x,21,34,55中,x等于()A.11 B.12 C.13 D.14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计算题.分析:从已知数列观察出特点: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是前两项的和即可求解解答:解:∵数列1,1,2,3,5,8,x,21,34,55 设数列为{a n}∴a n=a n﹣1+a n﹣2(n>3)∴x=a7=a5+a6=5+8=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是斐波那契数列,属于基础题.10.(3分)在数列{a n}中,,则a5=()A.B.C.D.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递推关系式依次直接求出数列的第五项即可.解答:解:在数列{a n}中,,所以a2=,a3=,,.故选A.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1.(3分)600是数列1×2,2×3,3×4,4×5,…的第()项.A.20 B.24 C.25 D.30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数列1×2,2×3,3×4,4×5,…通过观察可得通项公式a n=n(n+1),令n(n+1)=600,解出即可.解答:解:由数列1×2,2×3,3×4,4×5,…可得通项公式a n=n(n+1),令n(n+1)=600,∵24×25=600,∴n=24.故选B.点评:由数列1×2,2×3,3×4,4×5,…通过观察可得通项公式a n=n(n+1)是解题的关键.12.(3分)数列﹣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3(1)()21nnn nan-+=+B.(1)(3)21nnn nan-+=+C.2(1)[(1)1]21nnnan-+-=-D.(1)(2)21nnn nan-+=+考点:数列递推式.专题:计算题.分析:采用特殊值法来求解.取n=1代入即可.解答:解:因为这是一道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来求解.取n=1代入,发现只有答案D成立,故选D.点评:由于选择题自身的特点是只要答案,不要过程,所以在做能用数代入的题目时,可以直接代入求解,把过程简单化.13.(3分)一个数列{a n},其中a1=3,a2=6,a n+2=a n+1﹣a n,那么这个数列的第五项是()A.6B.﹣3 C.﹣12 D.﹣6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递推关系式,分别计算a3=3,a4=﹣3,a5=﹣6即可.解答:解:由题意,a3=6﹣3=3,a4=3﹣6=﹣3,a5=﹣3﹣3=﹣6,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递推关系式的运用,属于基础题.14.(3分)下列关于星星的图案构成一个数列,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a n=n2﹣n+1 B.a n=C.a n=D.a n=考点:数列递推式.专题:规律型.分析:由图中所给的星星个数:1,1+2,1+2+3,…,1+2+3+…+n;得出数列第n项,即通项公式.解答:解析:从图中可观察星星的构成规律,n=1时,有1个;n=2时,有3个;n=3时,有6个;n=4时,有10个;∴a n=1+2+3+4+…+n=.答案:C点评:这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数求和公式,由观察得出猜想,一般不需要证明.考查学生的观察猜想能力.15.(3分)已知数列,则是这个数列的()A.第六项B.第七项C.第八项D.第九项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规律型.分析:本题通过观察可知:原数列每一项的平方组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3,即a n2﹣a n﹣12=3从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2=2+(n﹣1)×3=3n﹣1=20,得解,n=7解答:解:数列,各项的平方为:2,5,8,11,…∵5﹣2=11﹣8=3,即a n2﹣a n﹣12=3,∴a n2=2+(n﹣1)×3=3n﹣1,令3n﹣1=20,则n=7.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观察并利用构造法,构造了新数列{a n2}为等差数列,从而得解,构造法在数列中经常出现,我们要熟练掌握.16.(3分)下面对数列的理解有四种:①数列可以看成一个定义在N*上的函数;②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③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④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分析:①因为a n=f(n)(n∈N*),所以数列可以看成一个定义在N*上的函数;②数列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例如1,2,3这3个数组成一个数列;③由①可知: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④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唯一的,例如数列1,0,1,0,…,可用或,(n∈N*),两种形式表示.解答:解:①∵a n=f(n)(n∈N*),∴数列可以看成一个定义在N*上的函数,故正确;②数列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如1,2,3这3个数组成一个数列,故不正确;③∵a n=f(n)(n∈N*)或(n∈A⊆N*),∴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正确;④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唯一的,如数列1,0,1,0,…,可用或,(n∈N*),故不正确.综上可知:只有①③正确.故选C.点评:正确理解数列的定义、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7.(3分)数列7,77,777,7777,77777,…的通项公式为.考点:归纳推理;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探究型.分析:观察发现7=,77=,777=,…从而归纳出通式得到答案解答:解:由于7=,77=,777=,7777=,77777=…故数列7,77,777,7777,77777,…的通项公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解答的关键是对所给的项进行变形,从而归纳出通式,归纳推理是发现规律的一种常用的推理方式,要好好掌握18.(3分)数列{a n}中,,那么150是其第16项.考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数列的通项公式,令其等于150,可解n的值,即为第几项.解答:解:由数列的特点可知:通项公式,令n2﹣7n+6=150,可解得n=16或n=﹣9(舍去),故150是第16项,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正确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基础题.19.(3分)已知,则a5=.考点:数列递推式.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数列的递推依次求得a2,a3,a4,则答案可求.解答:解:依题意可知a2=1+=2,a3=1+=,a4=1+=,a5=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式.属基础题.20.(3分)在数列{a n}中,a1=a,以后各项由递推公式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4项:a、、、,并由此写出一个通项公式a n=.考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专题:规律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可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4项,然后分析每一项与该项的序号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出a n与n 之间的一般规律,从而作出猜想,写出满足前4项的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解答:解:∵a1=a,a n+1=,∴a2=,a3===,a4===.观察规律:a n=.故答案为:a,,,;.点评:从特殊的事例,通过分析、归纳、抽象总结出一般规律,再进行科学地证明,这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这种探索问题的方法,在解数列的有关问题中经常用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1.(3分)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它的前8项依次为1、3、、7、、11、、15.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计算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由题意,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依次对n赋值即可解出它的前八项解答:解:因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所以它的前8项依次为1、3、、7、、11、、15故答案为1、3、、7、、11、、15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简单表示,对n赋值,代入相应的解析式进行求值是解答的关键22.(3分)已知f(1)=2,f(n+1)=(n∈N*),则f(4)=.考点:函数恒成立问题;函数的值.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题设可看出,直接根据所给的恒成立的等式依次求出n=2,3,4时的函数值,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解答:解:因为f(1)=2,f(n+1)=(n∈N*)恒成立,所以f(2)=,f(3)=,f(4)==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函数恒成立问题,列举法依次求出出n=2,3,4时的函数值是解答此类题的主要方式三、解答题23.数列{a n}中,已知a n=(﹣1)n n+a(a为常数),且a1+a4=3a2,求a100.考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由已知a n=(﹣1)n n+a(a为常数),可得a1,a2,a3,a4用a表示,再利用a1+a4=3a2,即可解得a,从而得出a100.解答:解:由已知a n=(﹣1)n n+a(a为常数),可得a1=a﹣1,a2=a+2,a3=a﹣3,a4=a+4.∵a1+a4=3a2,∴a﹣1+a+4=3(a+2),解得a=﹣3.∴.∴.点评:利用已知关系式分别取n=1,2,3,4求出a是解题的关键.2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5+3n,求:(1)a7等于多少;(2)81是否为数列{a n}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1)直接将n=7代入即可;(2)利用通项公式解出n是否是正整数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5+3n∴a7=5+3×7=26(2)假设81是数列{a n}中的项,则81=5+3n∴n=∵n∈N*所以81不是数列{a n}中的项.点评:此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第二章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编制人:审核人:高一数学备课组1. 认真研读课本卩28 _卩31的内容,完成课前预习,熟记有关知识概念。
2. 对不理解的内容和存在问题先标注,准备课内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 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由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掌握求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
3. 激情投入、勇于探索,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前预习一、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通项公式,理解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关系。
二、问题导学认真研读课本P28 _略的内容,明确:1.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1 )数列的定义: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数列,数列叫做这个数列的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首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sajlha川I, a.是数列的第n项,即数列的通项,数列记作:{a n}。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的第一项(或前n项),且任何一项a n与它的_______________ (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式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2. 数列的分类1. --------------------------------------------------------------------------------------------项数多少分「有穷数列:------------------------------------------------L无穷数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列与集合的性质和表示方法的对比三、练一练:(研读课本P例1、例2)厂29_311 •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及第2n-1项:(1)a n 1;(2)a n = (-1)心(n21)n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各数列的通项公式:(1) 1 ,」,1 , J , 1 ,... ;(2)1,-3 , 5,-7 , 9,…;3 5 7 9(3) 9,99,999,9999,…;(备课)笔记区•递增数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各项变化规律分递减数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摆动数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数列:3.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思考:这样通过前几项归纳出的通项公式一定是唯一的吗,所有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吗?探究三:数列{ a n }中 a ! = 1 , a n+i -a n=3a n 申a n (N ),求数列 a n拓展:数列的性质*r 、*1 •单调性:如果对所有的n ・N ,都有a n1 ' a n ,那么数列{a n}为递增数列;如果对所有的 n ・N ,都有 an ^:: a n ,那么数列{a n}为递减数列;如果对所有的 n ・N *,都有 办,1二a n ,那么数列{a n}为常数列;如果 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像小于它的前一项,则称{a n }为摆动数列。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能够区分项与项数这两个不同概念;
2.使学生掌握通项公式概念,能够用不完全归纳法写出一些数列的通项公式.
【重点难点】
重点: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难点:应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1: 函数x y 3=,当x 依次取1,2,3,…时,其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任务2: 函数y =7x +9,当x 依次取1,2,3,…时,其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数列的概念
⒈ 数列的定义: 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 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反思:
⑴ 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是相同的数列?
⑵ 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吗?
3. 数列的一般形式:123,,,
,,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 项.
4.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来表示,那么 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反思:
⑴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
⑶数列与函数有关系吗?如果有关,是什么关系?
5.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数列和 数列;
2)根据数列中项的大小变化情况分为 数列,
数列,数列和数列.
三、讨论交流点拨提升
例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⑴ 1,-1
2
,
1
3
,-
1
4
;
⑵ 1, 0, 1, 0.
变式: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⑴1
2
,
4
5
,
9
10
,
16
17
;
⑵ 1,-1, 1,-1;
小结:要由数列的若干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只需观察分析数列中的项的构成规律,将项表示为项数的函数关系.
例2已知数列2,7
4
,2,…的通项公式为
2
n
an b
a
cn
+
=,求这个数列的第四项和第五项.
是它的第项.
小结: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只要将数列中的项代入通项公式,就可以求出项数和项四、学能展示课堂闯关
知识拓展
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特殊函数.
思考:设()
f n=1+1
2
+
1
3
+…+
1
31
n-
(n∈*
N)那么(1)()
f n f n
+-等于()
A.
1
32
n+
B.
11
331
n n
+
+
C.
11
3132
n n
+
++
D.
111
33132
n n n
++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列中不能重复出现同一个数
B. 1,2,3,4与4,3,2,1是同一数列
C. 1,1,1,1…不是数列
D. 两个数列的每一项相同,则数列相同
2. 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是数列{(1)}
n n+中的一项().
A. 380
B. 392
C. 321
D. 232
3.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8,15,,35,48.
4.数列
(1)
2
{(1)}
n n-
-的第4项是 .
5. 写出数列
1
21
-
⨯
,
1
22
⨯
,
1
23
-
⨯
,
1
24
⨯
的一个通项公式 .
五、学后反思
1. 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 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课后作业】
1. 写出数列{2n}的前5项.
2. (1)写出数列
2
21
2
-
,
2
31
3
-
,
2
41
4
-
,
2
51
5
-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2是这个数列的第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