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30
旅游资源分类的标准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来说,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不仅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特色,也可以指导旅游业发展和管理。
下面将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自然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景观的分类可以根据地貌、水系、植被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等类型;按水系可分为河流、湖泊、海洋等类型;按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沙漠等类型。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游憩和探险体验。
其次,人文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景观的分类可以根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表现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历史文化可分为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类型;按民俗风情可分为民俗节庆、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类型;按艺术表现可分为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类型。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历史文化的感受,还可以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最后,服务设施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设施的分类可以根据便利程度、品质水平、特色特点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按便利程度可分为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类型;按品质水平可分为星级酒店、特色客栈、特色餐厅等类型;按特色特点可分为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特色手工艺品店等类型。
这些服务设施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行环境,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希望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者能够根据这些分类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主讲吴丽蓉黄山学院旅游学院2009年9月一、分类及其意义一概念1、分类的概念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并系统化的过程。
2、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旅游资源分类是指根据旅游资源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归并划分出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型的工作过程。
二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其意义在于首先分类是认识复杂对象的一种方法。
其次分类是旅游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再次分类是区域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
二、分类的原则二、分类的原则一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二与概念一致原则三系统性原则1、逻辑对应2、逐级划分3、相互独立四可操作性原则三、分类的依据三、分类的依据1、成因。
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
2、属性。
是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状态等。
3、功能。
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
4、时间。
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
根据分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分类依据。
一、国家标准分类体系适用范围一、国家标准分类体系适用范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旅游资源调查和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前言引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旅游资源分类5、旅游资源调查6、旅游资源评价7、提交文图件附录规范性附录A.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B.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C.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格式二、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二、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一分类依据国家标准分类体系的依据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性质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等。
二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06五台山、□07安徽九华山、浙江□08普陀山、□09四川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广西□10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11太湖、台湾□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1节至第3节)试题一、填空:1、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和()。
2、旅游资源的特点()( )( )( ).3、我国位于()东部,()西岸,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占亚洲面积的(),面积仅次于()和(),与整个()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位。
4、我国陆上疆界长达(),有()个邻国,东临(),南接()()(),西部和西南部毗邻()( )()( )(),北部和西北部临( )()()()( )。
5、我国东部临()()()()四大海域,大陆海岸线北起(),南到(),总长约()。
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是我国第一大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和()等。
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在地区分布上,东部(),西部()。
7、我国的地貌概况及特征:()()( )。
8、()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为世界第一高峰。
9、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划分可分为()和(),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上沿着(),止于我国西端国境。
我国四条大河()()()()均属于太平洋流域。
10、()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11、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有()()()()(),湖区多为(),著名的咸水湖有()()和()这里盛产()()等化工原料。
著名的人工湖有()和()等。
12、我国的著名瀑布有()()()以及()。
13、我国是多泉的国家,仅温泉就有2600多处,居世界();按泉水的温度分类,可分为()()()( );按泉水的矿化程度可分为()和()。
我国著名疗养温泉有()()()( )( )( )。
14、我国近海海域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和(),其中,()是我国内海,其余为中国近海。
1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0.17、()是只存于我国的“活化石”。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并学会分析其原因。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概念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组成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相对重要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分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旅游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价值1.多样性:内容上的多样性,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2.非凡性:非凡性越突出,吸引力越大、吸引的空间范围越广,开发价值越高。
3.可创造性:一是最初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的事物和因素逐步成为旅游资源;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建设和创造旅游资源。
4.永续性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
但是,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一、判断题1.旅游资源包括有具体形态的事物,也包括不具有具体形态的文化因素和现象。
() 2.凡是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资源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3.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均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 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一、特点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具有一般资源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性。
(一)地域性与广域性旅游者之所以产生旅游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旅游资源存在地域差异。
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地域特色越突出,旅游吸引力越大。
旅游资源的地域上的特征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地带性差异以自然旅游资源中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较为明显。
如我国植被从南致北沿纬度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气候方面:炎热地区高山旅游景区夏季的冷爽气候、可以使其成为夏季避暑最佳地,高纬度地区旅游景区可以成为避暑胜地,而低纬度地区的风景区可以成为避寒胜地。
一些人文旅游资源也呈现地带性特征,如居民建筑中,南方的竹楼、华北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牧区的蒙古包等。
非地带性差异主要以大多数旅游资源表现得较为突出。
如古人类遗址、古城镇的分布等。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我国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景观的差异性;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天雪地、林海雪原、高山冰川资源;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椰林竹楼;广阔的草原、偏僻的山区、一望无垠的荒沙上的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山水方面的“北雄、南秀、西旷、东密”的景观特色和植物、动物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等,无不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
旅游资源的广域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地球上的每个区域几乎都有。
地上有名山秀水、流泉瀑布、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下有溶洞、暗河、温泉等;天空有瞬息万变的天象、气象景观;海洋有美丽的礁岛怪石、迷人的浅海沙滩、奇特的海洋生物和神秘的海底世界;城市有现代化建筑、先进的科技园、现代化工厂等;乡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等,不仅亚洲、欧洲、北美洲旅游发达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非洲、南美洲、甚至南极洲这些旅游欠发达或不发达的地区都有旅游资源存在,只不过没有开发出来而己。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授课教师——杨宏吉第二章:旅游与地理环境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旅游者、能够阐述旅游者的特点、产生的背景2、通过对旅游者特征分析能够判断旅游者选择什么样的旅游地重点、难点:旅游者产生的背景、旅游决策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提要:第一节:旅游者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者特点:异地性、闲暇性、享受性、消费性、地域性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等要素的综合2、文化地理背景:生活方式、各种传统行为等3、经济地理背景:经济发达、经济不发达4、环境质量背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旅游客流1、决策:原则——最大效益原则步骤——确认旅游需求、搜集旅游信息、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影响因素——感知因素、旅游偏好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1)影响旅游客流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旅游者因素旅游资源因素旅游交通因素旅游接待因素经济因素(2)旅游客流的分布规律A 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B 流向较近的国家和地区C 流向风景名胜地区D 流向政治经济中心复习思考题、作业:结合自己谈谈做为旅游者对旅游的兴趣。
课后小结: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
2、能够对某地旅游资源做初步分析和评价。
重点、难点: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标准课时:第二课时内容提要: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一:按旅游资源本身属性和成因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岩石圈——地貌类、地质类等水圈——江、河、湖、瀑、泉、海等大气圈——天气、气候、气象生物圈——动物、植物(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古迹、风俗民情、宗教、博物馆、城市风貌、游乐场第二:按旅游资源市场特征和开发状况分类第三: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来分类三、旅游资源的评价:1、评价内容:自身评价、开发评价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评价标准: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科学意义、环境容量组合状况、适应范围、开发条件、相关因素复习思考题、作业:1、旅游资源的概念2、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