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传阅读答案_刘景传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80 KB
- 文档页数:1
梁书·刘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2)唐庄宗进入魏,刘郡认为晋车全部跟随唐庄宗去魏,因而叮以袭击太原,于是编成草人,让草人扛上旗帜,用驴背着在城上来往,军队却暗中取道黄泽关袭击太原。
晋军望见梁的营垒旗帜来往穿梭,不知道梁军已离去,因此没有追赶。
刘郭到达乐平,遇上下雨,不能前进而返回,急赴临清,争夺魏屯积的粮食,但周德威已经先到,刘郡于是驻扎在莘县,修筑甬道至以便供应军需。
过了很久,梁末帝用书信责备刘郡说:军中之事全部托付给你,河朔各州一下子全部丧失。
如今仓库中的储备已尽,军粮运送也不足,你和国家同心,应当想个好办法!刘郡回答说:晋军锐不可挡,不能出击,应等待时机。
梁末帝又派人向刘郭询问必胜敌军的计策,刘郭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请每人供给十斛米,米吃完敌人就被打败了!梁末帝大怒,讥讽刘郭说:你储备粮食,是准备充饥呢?还是准备破敌?于是派遣使臣监督刘郡的军队。
刘郭召见众将领商议说:皇上深居宫禁之中,和白面书生谋划,一定会坏事。
如今敌人强大,不可轻举妄动,各位认为怎么样?将领们都想作战,刘郡于是召集全部将领坐在军门上,每人拿一杯黄河水给他们喝,将领们不知其意,有的喝有的推辞,刘郡说:喝一杯水还这样作难,滔滔黄河水喝得完吗?将领们脸色都变了。
唐庄宗和将领们商议说:刘郭学遇《六韬》,喜欢靠机谋权变打仗,原想先显示弱小再袭击我,现在他被逼迫,一定会寻求速战速决。
于是声称要返回太原,命令符存审守魏,假装西归,在贝州埋伏军队。
刘郡果然报告梁末帝说:晋王已经西归,魏没有防备,可以出击。
于是率兵一万人进攻魏城束,唐庄宗从贝州急速返回袭击他们。
刘郡忽然看见晋军,惊慌地说:晋王在这里呢!军队稍稍退却,追到旧时的元城,唐庄宗和符存审布成两个方阵夹击他们,刘郭布成圆阵抵御晋军。
两军再次交锋,刘郭大败,向南逃跑,从黎阳渡过黄河,退保滑州。
朱友谦反叛,攻陷同州,梁末帝任命刘郡为河东道招讨使,行进到陕州,刘郡写信招降朱友谦,朱友谦没有回音,在此停留一个多月等待他。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遣谍者以间之。
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
法曰:“亲而离之。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伐齐,破之,泯王出奔于莒。
燕军合兵攻之。
楚将淖齿将兵救齐。
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
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月不下。
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
顷之,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
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
单乃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节选自《百战奇略·离战》)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乐毅缓攻即墨,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疾。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
田单与士卒分功,尽散饮食飨士。
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凿城数十穴,夜纵牛,烧其端,牛尾热,怒而奔,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节选自《智囊·兵智部》)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乐毅与燕新王A有隙B欲连兵C王齐D齐人未附E故且缓F即墨以待G其事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君主临朝坐南朝北,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
B.归,指归附,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的意义不同。
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赠刘景文朝代:宋代作者: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赠刘景文冬景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刘景文冬景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刘景文冬景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刘景文/冬景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注释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⑤盖: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⑥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南史·郭祖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郭祖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史·郭祖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郭祖深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郭祖深,襄阳人也。
梁武帝初起,以客从。
后随蔡道恭在司州。
陷北还,上书言境上事,不见用。
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其略曰:臣闻人为国本,食为人命,故礼曰国无六年之储,谓非其国也。
推此而言,农为急务。
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奖,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饥色,设遇水旱,何以救之?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
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
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朝廷擢用勋旧,为三陲州郡,不顾御人之道,唯以贪残为务。
迫胁良善,害甚豺狼。
江、湘人尤受其弊。
主将无恩,存恤失理。
上不任信下,转相督促。
州郡竞急切,同趣下城。
令宰多庸才,望风畏伏。
于是敛户课,使人纳重货。
自是所在恣意贪利,以事上官。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
臣今直言犯颜,罪或容宥,而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
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
使臣言入身灭,臣何所恨。
其言深刻。
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
普通七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以祖深为之。
加云骑将军,秩二千石。
使募部曲二千。
及至南州,公严清刻。
由来王侯势家出入津,不忌宪纲,侠藏亡命。
祖深搜检奸恶,不避强御,动致刑辟。
远近侧足,莫敢纵恣。
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过一肉。
有姥饷一早青瓜,祖深报以疋帛。
后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循众。
朝野惮之,绝于干请。
所领皆精兵,令行禁止。
有所讨逐,越境追禽。
江中常有贼,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
遂大破贼,威振远近,长江肃清。
(节选自《南史·列传卷七十·循吏》)【注】勋旧:前朝旧臣。
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古人写秋天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三一文库()/小学二年级〔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第1页共3页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23。
刘窗传阅读答案_刘窗传翻译赏析刘窗,博陵望都人。
父亲刘孟良,仕于魏,官至大司农卿。
后来跟随周武帝入关中,任梁州刺史。
刘窗轻浮狡黠,多有奸计。
周武帝时,刘窗因是功臣之子,入宫侍奉皇太子。
周宣帝继位,刘窗因奸邪之技受到宣帝的亲昵,出入宫廷,宠幸冠于当时。
官任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一同受到宣帝的亲昵宠信。
宣帝病重,召刘窗和颜之仪一起进入卧室,嘱咐后事。
宣帝声哑,不能再说话。
刘窗见静帝幼小,又一直称奇隋文帝。
当时,隋文帝因为是皇后之父的缘故,名重于天下。
刘窗就和郑译谋划,引荐隋文帝辅佐朝政。
文帝坚决推让,不敢担当。
刘窗说:“公若是干的话,就应该尽快干。
如果不干,我自己干。
”文帝于是听从刘窗的建议。
文帝任丞相,以刘窗为司马。
当时,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住在宫禁中,常常与文帝同帐而坐。
刘窗把打扮美丽的妓女进奉给宇文赞,宇文赞非常高兴。
刘窗于是对宇文赞说:“大王是先帝的弟弟,时人一致敬仰。
宣帝的孺子幼小,怎么能够担当大事!如今先帝刚刚驾崩,众人的情绪尚未稳定,大王姑且回住宅,等到事情安定之后,入朝为天子。
这是万全之计。
”宇文赞当时尚未成年,见识平庸低下,认为确实是这样,就听从了刘窗的话。
文帝认为刘窗有拥立皇帝之功,授官上大将军,封爵黄国公,和沛国公郑译都是文帝的心腹。
二人前前后后得到的赏赐的数目极大,出入有甲士随身卫护,朝野人士都瞩目于二人,称为黄、沛。
当时的人说:“刘窗在前牵扯,郑译在后推助。
”刘窗自恃功劳,有骄傲之色。
然而性情粗犷疏简,沉溺于财物私利,富商大贾早早晚晚不绝于门。
这个时候,尉迟迥起兵作乱,文帝令韦孝宽率兵讨伐。
大军到了武陟,诸将不和。
文帝想派刘窗或郑译前往监军,于是就对二人说:“一定要有心腹之人统率大军,你们二人谁去?”刘窗以不曾做过将领推辞,郑译则因母亲年老推辞,文帝不高兴。
高赹请求前往,文帝就派遣高赹为监军。
因此,刘窗所受到的恩宠礼遇逐渐减少。
王谦、司马消难相继告反,文帝甚为忧虑,废寝忘食。
刘言传阅读答案_刘言传翻译赏析刘言,本为朗州牙将。
当初,伪楚国马氏皇族被江南南唐所俘时,朗州没有主帅,大家便推举列校马光惠为武平军留后,马光惠任刘言为副使。
后来马光惠荒淫奢侈过度,军心不拥戴他,便废掉他,以刘言代马光惠为留后。
这时是后周广顺二年(952)秋,刘言任留后之后,一方面向北方派遣使者向周太祖奉表称臣,一方面又向东给南唐李景上奏,请求正式授任他为节度使,李景没答应他。
这时边镐占据湖南,暗中派人带着金银布帛诱使武陵溪洞的蛮族,想合兵以攻朗州。
遇上李景下达伪诏,征召刘言前往金陵,刘言害怕,不听从李景诏令,在当年冬十月三日,与他的节度副使王进逵、行军司马何敬真、总指挥使周行逢等共同率领水军袭击潭州。
九日,攻占益阳寨,杀死淮南军士数千人。
十三日,到达潭州城下。
当夜,边镐领着他的部下弃城东逃,王进逵、何敬真便进占潭州城。
刘言又派牙将张崇嗣向周太祖奉上表章,说潭州在经历战火之后,焚烧殆尽,请允许将潭州州府移向朗州,周太祖答应了。
诏令升朗州为大都督府,地位在潭州之上。
广顺三年(953)正月,周太祖诏令任刘言为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兼武平军节度使,统领武安军、静江军。
又以王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何敬真为静江军节度使,兼武安军节度行军司马。
不久,刘言派何敬真南攻广州贼寇,何敬真失去法度控制,逃回潭州,被王进逵所杀。
同年秋天,王进逵上奏说:“刘言与南唐逆贼相通,派指挥使郑王交带领兵士,想吞并本道,郑王交被军士挟持,逃往武陵,刘言旋即被众军所废,臣已到朗州安抚完毕。
”周太祖诏令刘言罢职回家,由王进逵酌情安置。
刘言不久就遇害,朝廷便正式任王进逵为朗州节制。
显德元年(954)秋,诏令以武安军节度副使周行逢为鄂州刺史,临时主持潭州军府事务,加封检校太尉。
三年春正月,周世宗准备攻伐淮南,诏令王进逵领兵进入南唐境内。
二月,王进逵遵令进军,并派部将潘叔嗣率领五千士兵为先锋。
走到鄂州地界,潘叔嗣反戈攻击朗州。
王进逵知悉后,倍道兼行,先进入武陵,潘叔嗣急攻其城,王进逵失败,被潘叔嗣所杀。
刘峻传翻译赏析_刘峻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峻传翻译赏析_刘峻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峻字孝标,是平原郡平原县人。
父亲名王廷,是宋始兴王内史。
刘峻生下来刚一个月,母亲就把他带回乡下。
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
刘峻八岁时,被人抢到中山去了,中山的有钱人刘实很可怜刘峻,用五匹丝帛把他赎了出来,并教他读书。
北魏人听说他在江南有亲戚,又把他转移到桑干。
刘峻好学习,家里很穷,居在别人的廊檐下,自己给自己规定读书的内容和分量,经常点燃用麻干扎的火把,从晚上直到天亮,有时太困昏睡,火把就烧他的头发,等到发现后醒来又继续读书,一整夜不睡觉,其精进力学如此。
齐永明年间,乘机从桑干逃回家,自己认为看书不广博,又寻找没有看过的书,听说京师有的,就前去哀求借来看,清河的崔慰祖称他是“书淫”。
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学士,刘峻托人请求当萧子良的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压制他不让他去,任命他做南海王的侍郎,他没有去就任。
到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
萧遥欣不久死去,刘峻很久没有调动。
天监初年,应召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点校官府的典籍。
刘峻的哥哥刘孝庆,当时是青州刺史,刘峻请假去看他,因私下运载禁止的物品,被有关部门告了,撤去了官职。
安成王萧秀欣赏刘峻有学问,任荆州郡守时,引荐刘峻任户曹参军,给他提供书籍,让他分类抄摘故事,书名叫《类苑》,没有等到完成此书,又因病离去。
于是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间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山栖志》,文章写得很漂亮。
梁武帝招揽文人学士,有高超才华的人,大多被收进去,并依次提拔。
刘峻凭个性办事,不愿和大伙一起随波逐流,梁武帝很讨厌他,所以不任用他。
刘峻便写了篇《辨命论》寄托他的心怀说:“皇上曾经和几位有才有名的人谈及管辂,感叹他有超众的才华却做不了大官。
当时有人在皇宫的台阶之下,听到了这一议论,回来后告诉我。
我认为文人的穷困与通达,只不过是命运的安排而已。
所以试着论述天的意志,铺陈其大略于下。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轶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
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1) 刘景(景) 十八九,絪为御史,(2) 郑絪(絪)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时南北无行人 / 左右曰 /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C )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译文】刘瞻的父亲刘景,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在郑絪身边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做了御史,到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马亭子里休息, 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都十分佳妙.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不能作诗,就是一定要(观赏到)天黑又有何妨呢?”于是又退回到亭子,想要在亭子上题一首诗.但是转头看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是湿的.郑絪非常惊讶于这首诗作得绝妙.而当时南北方向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这首诗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有所吟咏启发了我,才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先生赞叹了很久才离开.等到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子侄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奇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此以后可以让他与你们在学院一起生活,住宿吃饭等一切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役使.”到三年多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优美,哲理都很深.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名,郑絪征召他做了辟法寺学省清级.(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史·宗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史·宗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宗测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
世居江陵。
测少静退,不乐人间。
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
诚不能潜感地金,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
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州举秀才,主簿,不就。
骠骑豫章王征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母丧,身负土植松柏。
豫章王复遣书请之,辟为参军。
测答曰:“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
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慕鸟哉!”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
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上。
测长子宦在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
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
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
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
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
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
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
后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悦而退。
尚书令王俭饷测蒲褥。
顷之,测送弟丧还西,仍留旧宅永业寺,绝宾友,唯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
刺史随王子隆至镇,遣别驾宗哲致劳问,测笑曰:“贵贱理隔,何以及此。
”竟不答。
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选自《南史·宗测传》)译文:宗测字敬微,是南阳人,南朝宋时征士宗炳的孙子。
宗测年轻的时候好静而不张扬,不喜欢人间俗事。
(他)感叹说:“我家里很贫穷,双亲已经老了,我不能选择职位做官了。
先贤圣哲把不做官作为美谈,我私下里感到疑惑。
如果真的不能暗中感动天地,尽行孝道,只是应当利用天道,分享地利。
怎能享用朝廷丰厚的俸禄,为皇帝的重大事情担忧呢?州中推举优秀人才,(推荐他作)主簿,他没有接受任命。
《南史·江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史·江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江淹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
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
淹少孤贫,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为人,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
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
淹每从容进谏,景素不纳。
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
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
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
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
桂阳之役,朝廷周章,诏檄久之未就。
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
相府建,补记室参军。
高帝让九锡①及诸章表,皆淹制也。
齐受禅,复为骠骑豫章王嶷记室参军。
少帝初,兼御史中丞。
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
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不足仰称明旨尔。
”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
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
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
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
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
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人生行乐,须富贵何时。
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
”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伯,卒。
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节选自《南史·江淹传》,有删节)译文: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
小时候父亲早逝,很好学,性格沉静而不好交游。
刘宋建平王刘景素喜欢有才学的人,江淹跟随他在南兖州。
广陵县令郭彦文获罪,其口供牵连到江淹,江淹被关进监狱。
江淹在狱中上书诉说自己的冤枉,刘景素看完上书后,当天就把他放了。
刘悛传翻译赏析_刘悛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悛,字士操,曾跟随父亲到广陵征讨竟陵王刘诞,因军功任命为驸马都尉。
后来做桂阳王的征北中兵参军,与齐武帝一同在殿内值勤,并受宋明帝亲切对待,由此与齐武帝十分友好。
刘悛本名刘忱,宋明帝多忌讳,把“刘忱”反念为“临仇”,便改名为刘悛。
齐武帝曾经到刘悛家中去,白天睡了一觉醒来,刘悛亲自捧着金澡罐盛上四升水给他浇水洗手,就此和武帝有了交情,前后所oRg受到的好处是与这事密切相关的。
后来调任安远护军、武陵内史。
郡城南面的古代江堤废毁已久,刘悛修复还没有完工,而江水忽然到来,百姓们丢下工作纷纷逃走。
刘悛亲自率领施工并严厉督促,于是才修建起来。
汉寿人邵荣兴一家六代同灶吃饭,一齐生活,刘悛标帜了他的家门以作表彰。
刘悛精明强干,有世俗情调,和一般群众关系很好。
蛮王田僮住在山中,年龄已经一百多岁,南谯王刘义宣为荆州刺史,田僮出来拜见,到现在又出来拜见刘悛。
明帝逝世,刘悛上表请求前往奔丧。
下诏让他带职返回都城,官吏民众前来送行的有几千、几万人。
刘悛和人们一一握手,流下了眼泪,百姓非常感动,赠送十分丰厚。
桂阳之难以后,加封宁朔将军,协助镇守石头城。
他的父亲刘面力在大航战死,刘悛当时正遇上疾病,由别人扶着趴在路边,大声哭叫着寻找父亲的尸体。
父亲的尸体头顶后面受伤缺少一块,刘悛割下自己的头发补上。
他守丧呆在坟墓的旁边,冬天不穿棉衣。
齐高帝替代刘面力做领军,他一向与刘面力友好,写信劝说刘悛好好节哀自勉。
建平王刘景素反叛,高帝总统各路军马。
刘悛刚刚免除了服丧,高帝召刘悛和他的弟弟刘入省台,打算让他们率领部分军队。
等见到后,都是又疲惫又瘦弱,已经走形,这才打消了念头。
霸业刚建立的时候,刘悛首先表达了自己效忠的诚心,沈攸之的事情发生后,加封他为辅国将军。
后来担任广州刺史,继承爵位为鄱阳县侯。
武帝从寻阳回来,遇到了刘悛,欢乐设宴叙说旧情,停了十几天才结束。
让文惠太子和竟陵王刘子良牵衣提鞋,以显示对父亲的朋友的恭敬。
刘景传阅读答案_刘景传翻译赏析
刘景,字可大,河间人。
四世祖刘怦,也就是朱滔的外甥,唐右仆射、卢龙军节度使。
父刘守敬,南京副留守。
刘景生来正直朴实、好学,善做文。
燕王赵延寿征辟为幽都府文学。
应历初,迁右拾遗、知制诰,为翰林学士。
九年(959),周人侵犯燕地,留守萧思温紧急上表告变,穆宗皇上想要等到秋天再出兵。
刘景劝谏说“:河北三关已经沦陷入敌人手中,现在他们又侵犯燕地,怎么能坐视不理?”皇上不听。
适逢刘景因父丧去职。
不久,起复任原职。
一天,皇上召他草拟赦书,写成之后,留宫数月不下达。
刘景上奏说:“按唐制,赦书每天要走五百里,现在延期不发诏,是不对的。
”皇上也不予答复。
景宗即位,认为刘景忠实,提升为礼部侍郎,迁任尚书、宣政殿学士。
皇上想倚重和任用他,于是在他的笏上写道:“刘景可为宰相。
”不久,任南京副留守。
当时留守韩匡嗣因为跟从皇上北上,刘景与他的儿子韩德让共同处理京中事务。
不久召为户部使,历任武定、开远二军节度使。
统和六年(988),辞官返乡,加兼侍中。
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赠太子太师。
子刘慎行,孙刘一德、刘二玄、刘三嘏、刘四端、刘五常、刘六符,事迹均详于《六符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