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肥羔生产技术和相关条件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肥羔羊的生产技术作者:黄淑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肥羔羊是羔羊在断奶后直接转入育肥舍,经过4-6个月的育肥,体重达到30~35kg时出栏的羔羊,羔羊育肥充分利用了羔羊生长发育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生产出来的羔羊肉品质好、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现介绍肥羔羊生产技术要点。
关键词:羔羊;肥羔;生长规律;育肥季节;育肥方式;饲料营养中图分类号:S8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31-011 羔羊的生长规律要想达到良好的育肥效果需要掌握肉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羔羊的生长规律是在前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在后期则逐渐的减慢,到了1.5-2岁时达到成熟后则停止生长。
在出生后,前3个月的羔羊生长发育最快的是骨骼,4-6个月则是肌肉的增长,并且在此时增重速度最快,以后则是脂肪的快速沉积。
饲料利用率也随着肉羊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
肥羔羊育肥就是利用羔羊生长发育快速和饲料报酬率高的特点来生产羔羊肉。
羔羊的生长高峰期一般为l—5月龄,胴体瘦肉率高,脂肪含量少,饲料报酬率高,有研究表明,每增重l kg可比成年羊节约饲料1/2以上。
2 羔羊育肥季节选择不同季节的育肥效果不同,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饲料资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育肥季节。
一般生长发育正常的羔羊,到了冬季体重可达到35~40 kg,如果不及时的出栏,经过漫长的冬春季节,由于冬春季为枯草季节,再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会使体重下降,要想恢复体重,还需要继续饲养,这样会导致养殖周期延长,增重减少,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要充分的利用羔羊阶段生长发育速度快和饲料报酬率高这一特点,以及夏秋两季节牧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优势,适时的育肥羔羊,可实现既节省饲料,又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饲草饲料以及粮食的生产情况来看,较为理想的羔羊育肥季节为产冬羔或者产春羔,产冬羔的母羊在7-9月配种,此阶段母羊的配种受胎率高,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产羔,进行舍饲,易于管理,在4-6月断奶后,正值牧草返青季节,营养价值高,并且与羔羊的生长发育高峰期相适,可以获得较好的育肥效果,并且在8-9月正值中秋、国庆两节可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肥羔羊肉的优质羊种——湖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羔羊肉更受消费者青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饲养肥羔羊一般要求可密集产羔,羔羊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产品率高,饲料省,成本低。
因此,选择肥羔羊生产的母羊应当是早熟性好、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肉质好。
而我省杭嘉湖地区的湖羊正符合这些要求。
归纳起来,湖羊具有以下优异的特性:
(1)成熟早,一般湖羊5月龄即性成熟;(2)繁殖力强,湖羊能四季发情排卵,终年可安排配种产羔,3年可产5胎,其产羔率一般在220%—250%。
据调查显示,在湖羊群体中连产3胎,每胎产3羔以上就达30%以上;(3)母性佳,据测定,在合理饲养条件下,哺乳母羊日泌乳量为0.5—1.5公斤,羔羊成活率高达95%以上;(4)生长发育快,据省农科院测定,湖羊从出生到1月龄平均增重236.5克,3—4月龄平均日增重213.3克;(5)饲料转化率高,据对断奶后湖羊羔羊进行46天全精料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其双羔日增重可达240克,料肉比2:1;(6)肉用性能良好,据测定,4月龄体重30公斤的肥羔羊,其屠宰率为50%,胴体瘦肉67%,脂肪13%,骨20%,肉质鲜美;(7)杂交效果明显。
据资料报道,湖羊与夏洛来羊进行杂交,其杂交一代6月龄体重达37.1公斤,比对照组(26.5公斤)增重提高40%。
此外,湖羊还有适合密集管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及耐湿热等特性,可实施舍饲条件下工厂化规模饲养。
特别在我国南方,夏季高温潮湿气候,一般其他绵羊品种很难适应,惟有湖羊可正常生长繁殖。
所以在南方
各省、区发展肥羔羊生产,选择湖羊作为母本羊种是比较理想的,在有条件地区可开展杂交,其杂交一代进行育肥。
C m也著盘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年第4期养殖技术山羊肥羔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张林打俄木曲者1,许峰1,范景胜1,李春梅2,熊朝瑞"(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省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富顺643200)摘要:山羊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饲养量较多的家畜之一,四川的肉用山羊存栏量、羊肉产量、品种资源域居全国前列,肉羊产业在四川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针对四川省肉羊产业肥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适合我省山羊肥羔生产的优良品种,研究提出山羊肥羔质量标准,制定山羊肥羔采食量参数等山羊肥羔生产关键技术,对提高动物生产力和实现四川省肉羊肥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肥羔生产;肥羔型黑山羊;关键技术近年来四川省肉羊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羔羊育肥出栏占比越来越大。
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省肉羊生产基础薄弱,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技术落后,出栏率和商品率不高。
四川省肥羔生产仅仅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屠宰羊仍然以淘汰羊或饲养时间较长的羊为主,造成肉羊胴体重低、屠宰率低、饲养成本高,收益少等不良后果。
本文针对四川省发展山羊肥羔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此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筛选适合四川省山羊肥羔生产的优良品种肥羔羊肉是指在30-60日龄断奶后立即转入育肥,于4~6月龄时进行屠宰后的羊肉。
羔羊育肥成本低、效益好,且羔羊肉质优良。
为了筛选适用于肥羔生产的肉用山羊,针对四川省主要地方品种川中黑山羊、川南黑山羊、建昌黑山羊、营山黑山羊、美姑山羊、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等7个山羊品种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产肉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11生长发育性能研究在各资源核心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下,6月龄体重排在前列的是川中黑山羊、简州大耳羊、南江黄羊、川南黑山羊,达到24kg以上,长速最慢的是营山黑山羊,仅有09kg。
肥羔生产技术要点
肥羔生产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羔羊饲料配方:肥羔的饲料配方应该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初期应以母乳和粗饲料为主,后期逐渐添加优质饲料,并适当控制能量和蛋白质含量。
2. 饲养环境:肥羔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干净、卫生、通风良好。
饲养舍内应进行定期清理,保持干燥,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3. 喂养管理:应定期给肥羔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保持其健康成长。
同时,还应合理分配饲料,掌握饲料喂养的时间和量,确保肥羔获得充足的营养。
4. 疾病防控:肥羔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响,如肺炎、腹泻等。
因此,需要加强肥羔的疾病防控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清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羔羊。
5. 屠宰和加工:当肥羔达到适宜的屠宰重量时,需要进行屠宰和加工。
屠宰过程应该规范,保证肉质和卫生安全。
加工后的肥羔可以进行分割、包装和冷藏等处理,以便销售。
综上所述,肥羔生产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饲料配方、饲养环境、喂养管理、疾病防控和屠宰加工等方面,只有合理掌握这些要点,才能保证肥羔的健康生长和品质。
羔羊的肥育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养羊业已从过去的毛用型品种向肉元兼用、肉用型转变。
当年羔羊的生长发育旺盛、出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省时省事,是广大农村牧区饲养羊只的主要目标。
育肥前的羔羊具有肉计鲜嫩、膻味小、易于消化,易于烹调等优点,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一、选择优良的肉用品种,充分发挥羊只繁殖性能方面的优势。
常用的肉用品种有:哈萨克羊(肥育后屠宰率可达54%),乌珠穆泌羊(屠宰率52%)、大尾寒羊(屠宰率50.34%、产羔率185%)、小尾寒羊(屠宰率50.73%、产羔率27%,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用小尾寒羊或其杂交后代作肉羊进行育肥,它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繁殖性能强等突出优点。
二、合理开展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把当地的地方品种母羊(如蒙古羊)与肉用性能好的公羊进行杂交,找出适合当地饲养条件、产肉性能高的杂交组合、并加以推广利用。
试验表明,杂交所得羔羊除了具备早熟易肥的优势以外,还有抗病能力强、耐粗放饲养等独特的生产性能。
三、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利用牧草生长季节的优势。
我国广大的农牧区、从牧草返青到当年枯草期一般是6个月左右,而羔羊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生长最快,因此,使羔羊充分利用青草生长茂盛期、迅速增加体重,在当年体重达到最高时进行屠宰,这样就可以避免枯草期后冬春草场不足,使羔羊体重逐渐下降的损失,又能合理利用夏秋季农用产品饲喂羔羊。
四、选择良好的配种时期,所产羔羊适时屠宰。
据本地牧场的实验证明,冬羔比春羔好,早春比晚春羔好。
因此,开展羔羊肥育时以在7~8月配种最为适宜。
屠宰应选在其出生后的4~6月龄。
因为这时期是饲料报酬最高,生长速度达最高峰的时期。
五、饲养管理1.肥育饲料的配合:玉米50%、豆粕20%、麦麸25%~28%、骨粉1.5% 、食盐0.5%。
2.饲喂方法:羔羊在1月龄内每天哺乳3~4次,每次喂量150~200毫升,随个体增大,逐渐减少次数及喂量。
优质肉用羔羊生产技术作者:江喜春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11期羊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羔羊肉瘦肉多、肌肉纤维细嫩、膻味轻、味美多汁,许多肉羊业发达的国家都批量生产肥羔,集中上市。
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将我国优质肉用羔羊生产技术归纳如下:一、商品肉羊杂交化经济杂交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快速有效的方法。
经济杂交常采用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
二元杂交就是两品种的的简单杂交,利用优良品种作父本,当地羊品种作母本,杂种一代作为商品羊育肥上市;三元杂交是利用优良种羊作第一父本与当地羊杂交,杂交一代公羊全部育肥作为商品羊,杂交一代母羊与另一优良种羊父本杂交,杂交二代羊全部作为商品羊育肥上市。
无论是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早期生长发育速度都比较快,特别是6月龄前育肥,饲养成本低,且生产出来的羊肉细嫩味美。
二、羔羊短期育肥合理化1. 合理的育肥时间及育肥方式。
一般选用3~4月龄羔羊进行快速短期育肥,育肥期60天为宜,分两阶段进行育肥:前30天为育肥前期,生长发育快,需要的能量物质比较多;后30天为育肥后期,生长发育相对慢。
从羔羊育肥的经济效益考虑,育肥可选在春末夏初开始,使整个育肥期处于夏季和秋季,以充分利用夏秋季饲草丰盛、营养丰富的优势,不仅羔羊育肥的成本低,而且增重速度快,在中秋、国庆期间屠宰上市,销路广,售价高,经济效益好。
育肥方式的选择因地制宜,一般选用放牧补饲育肥和舍饲育肥方式。
2. 日粮精粗比合理。
精粗比是配制肉羊日粮最重要的指标,比例不当往往会在生产中引起很多问题,一方面精料饲喂过多会造成饲料成本增加,严重时会造成瘤胃酸中毒;另一方面精料饲喂过少会造成动物生长受阻,严重时会诱发一些疾病。
经实践生产证明,育肥期日粮精粗比宜为40∶60,即100千克日粮中精料为40千克,粗饲料为60千克。
现将典型的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日粮配方推荐如下:①育肥前期。
精饲料:玉米57%、豆饼14%、菜饼7.5%、麸皮17.5%、尿素1%、食盐1%、预混料2%。
羔羊育肥的关键技术羔羊育肥是利用羔羊早期生长快的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尽可能少的饲料获得尽可能高的日增重,并生产出优质的羊肉,缩短出栏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羔羊育肥的关键技术如下:一、利用肉用品种及其杂交羊任何品种的绵、山羊都可以育肥屠宰作肉用,但不同品种类型产肉性能和育肥性能有很大差别。
优秀肉用绵、山羊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早熟、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繁殖力强、胴体品质好、产肉量多。
而我国大多数地方绵、山羊品种通常表现为生长较慢,体型欠丰满,产肉量低,不适应市场需要。
因此羔羊育肥尽可能利用国外引进的肉用品种羊和我国的地方良种进行杂交改良,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既利用了杂种优势,也保存了当地品种的优良特性,这样育肥羊有良好的增重潜力,饲料报酬高。
二、科学搭配日粮,生产优质羊肉羔羊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增重的主要部分是肌肉、内脏和骨骼,所以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该高一些。
另外羔羊消化机能不如成年羊完善,因而对饲料的品质要求较高。
一般育肥羊日粮中的粗料应占40%-60%,即使到育肥后期,也不应低于30%,或粗纤维含量不低于8%-10%。
在上述的饲料条件下,应尽量设法改善粗料品质,提高羊对干物质的采食量,从而增加日粮营养水平,而不应单纯追求增加饲喂精料的数量。
要快速育肥羔羊,就应使其所给的营养物质高于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不影响正常消化的前提下,饲喂的营养物质越多,获得的日增重就越高,而单位增重所耗费的饲料就越少,并可提前出栏。
若希望得到含脂肪少的羊肉,育肥前期的日粮中能量不可太高,而蛋白质数量应充分满足,到育肥后期可再提高能量水平;反之,则会获得脂肪多的羊肉。
不同品种的肉羊,育肥期内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有差异的。
三、羔羊早期断奶,进行肥羔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利用羔羊幼龄期生长快、饲料报酬较高的生物特性,生产肥羔肉。
羔羊最好在2-2.5月龄断奶,羔羊断奶后,进行短期育肥,育肥至5-6月龄即可出栏或屠宰,可加快羊群周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出栏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生产优质肥羔羊的关键技术优质肥羔羊是指利用优良的肉羊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后,出生2~3个月断奶,4~6个月育肥,体重达到35~40kg 的羔羊。
与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较,养殖的周期短了,饲料的投入少了,并且提高了出栏率、出肉率、商品率和肉质,更有利于组织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自2009年以来,阳谷县连续几年承担山东省优质肥羔羊生产技术推广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广经济杂交、同期发情、人工授精、集中育肥等项技术,生产优质肥羔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现将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经济杂交技术选择引进的优质肉羊品种为父本,以本地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经济杂交,杂交后代全部用于肥羔羊生产。
其杂种一代具有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产品规格整齐、肉质好等多方面的优点。
1.1 父本的选择要点(1)选择生产性能较好,且各性状的遗传力比较稳定的品种;(2)选择具有早期发育较快、肉质好、肉用体型好的品种;(3)选择品种资源比较丰富,且符合肉羊肥羔生产要求的品种。
经过几年实践,阳谷县最终选择杜泊羊为杂交父本。
1.2 母本的选择要点母本选择小尾寒羊,其选择要点有3条。
(1)选择繁殖力高的个体,从产过一胎的个体中选择,头胎产羔2个或2个以上的优先选择;(2)选择泌乳力强与母性好的个体;(3)选择体况较好的母羊(中上等膘情)。
2 同期发情技术同期发情就是利用某些激素和药物,对母羊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人为地控制一群母羊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技术。
应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可在生产中实现羊的集中配种、集中产羔、集中育肥、集中出栏,实现母羊两年三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益。
2.1 药物与工具的选择(1)CIDR阴道栓及CIDR枪为新西兰原辉瑞公司生产;(2)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为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2 对母羊处理的操作方法(1)在羊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用净水及酒精棉球擦洗净母羊外阴;(2)将阴道栓放入CIDR枪;(3)将装好阴道栓的CIDR枪插入母羊阴道深部,放置好阴道栓;(4)取出CIDR枪;(5)第12天取出CIDR阴道栓,并用开窒器撑开阴道,用生理盐水(每500ml 加入400 万IU 青霉素和400 万IU 链霉素各) 冲洗;(6)取栓的同时,每只羊颈部肌肉注射PMSG500IU。
附件2项目培训材料—肥羔生产技术1肥羔肉的生产特点肥羔肉是指羔羊30~60日龄断乳,转入育肥,4~6月龄体重达30~35kg屠宰所得的羔羊肉。
肥羔肉鲜嫩、多汁、易消化、膻味轻。
研究表明,肌纤维细嫩,肉中筋腱少,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容易消化吸收,适于各种加工与烹调。
同时羔羊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及嫩度比成年羊肉分别低23.66%,18.18%,73.77%,而Mg、Zn含量却分别高19. 49%、31.96%,它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肉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有很高的商品价值。
2羔羊的生长规律羊的生长增重规律是前期快,后期慢,到1.5~2岁时达到成熟,逐渐停止生长。
生后前3个月骨骼生长最快,4~6个月肌肉和体重增长最快,以后脂肪沉积速度增快,到1岁时肌肉和脂肪的增长速度几乎相等,而饲料报酬随日龄增长而降低。
应充分利用羔羊生长发育快和饲料报酬高的特点,积极推广羔羊当年出栏。
同时,还要配合羔羊育肥技术,使当年羔羊达到理想的屠宰水平。
利用3~4月龄的羔羊,采用直线育肥法,科学饲养管理,可达到当年羔羊育肥出栏,周期短,效益高。
因此,积极推广当年羔羊出栏是肥羔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羔羊生长高峰一般在1~5月龄,胴体瘦肉多,脂肪少,饲料报酬高,料重比3~4∶1,每增重1kg活重比成年羊节约饲料1/2以上。
据调查,生长发育正常的当年生羯羊,到冬季时,体重可长到35~40公斤,如不屠宰,经过一个漫长的冬春季节,由于采食质量低的枯黄牧草,加上低温寒冷气候的影响,体重下降10~12公斤。
要使体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需经过1年的饲养,这样饲养时间拖长,体重增加较少,必然加大了饲养成本。
因此,要善于利用羔羊1岁前生长发育快和饲料报酬高的特点及夏秋季牧草营养丰富、气候好的优势,通过放牧育肥或舍内强度育肥的方法,适时育肥,入冬后或春节前屠宰,这种方法可实现既能节省饲料,又能提高增收的双赢效果,是羔羊肉生产的成功模式。
3.1产冬羔的羔羊肥育模式母羊7~9月份配种,此时,母羊膘情好、排卵多、受胎率高。
山羊肥羔生产技术一、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羔羊的生产性能,在选好种的同时要加强饲养。
种公羊的饲养应维持中上等膘情,以便使其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情欲旺盛。
配种季节前后,应保持较好膘情,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以充分发挥种公羊的作用。
1、种公羊的饲养要求营养价值高,有足量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V A、VD及无机盐,且易消化,适口性好。
2、其饲养分为配种期和非配种期。
配种期又分为配种预备期及配种期。
配种预备期40天左右,在此期应增加精料量,按配种期喂量的60~70%补给,从0.3kg开始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的水平。
3、配种期每日补料1kg左右,并加强运动。
配种期后,经过一段时间适量减少精料喂量,逐渐过渡到非配种期。
4、种公羊舍应选择通风、干燥、向阳的地方。
每只公羊约需面积2平方米。
二、母羊的饲养管理母羊的饲养包括空怀期、妊娠期(前期、后期),哺乳期(前期、后期)几个阶段。
1、空怀期:母羊在配种前,可进行短期优饲,一般在配种前50天进行。
根据情况每天可补给优质干草1~1.5kg,青贮1.5kg,精料0.3~0.5kg;并补给适量的羊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添加剂。
2、妊娠期:妊娠前期胎儿发育较慢,营养需要比空情期略高一点即可,一般放牧加适当地补饲可满足需要。
妊娠后期胎儿生长较快,增重约占初生重的80%,这一阶段需要全价营养,特别是处于枯草期时,营养不足,母羊体重下降,影响胎儿发育,羔羊初生重小,抗病力弱,易死亡;且对羔羊出生后生长速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该阶段需要足量的营养物质,代谢能水平应提高15%~20%,钙、磷应增加40%~50%,比例为2:1,并要有足量的维生素和其它的矿物质,特别是V A、VD。
每日补优质青干草1.5kg左右,混合精料0.5kg。
以放牧为主,距离不可太远,并适当补料,不喂发霉变质、冰冻饲料,防止流产。
3、哺乳期:保证营养,使泌乳多,质量高。
保证羔羊日增重200g以上,每日补精料0.6kg,青贮料1~1.5kg,胡萝卜0.2~0.5kg,哺乳后期逐渐减少。
优质山羊生产技术一、商品肉羊杂交化1、二元杂交模式“波×安”和“萨×安”以当地安徽白山羊为母本,外来良种波尔山羊和萨能山羊为父本开展二元杂交,杂交一代羊育肥上市。
在淮北平原农户饲养的条件下,波尔山羊与安徽白山羊一代杂种6月龄体重量25.20,比同龄的安徽白山羊(11.46)增加13.74,提高幅度达119.90%;萨能山羊与安徽白山羊一代杂种6月龄体重22.14,比同龄的安徽白山羊(11.46)增加10.68,提高幅度达93.19%。
杂交一代羊产肉能力显著提高,6月龄胴体重,波×安F1代12.5,萨×安F1代11.20,比安徽白山羊(5.32)分别提高144.3%和110.53%。
2、三元杂交模式“波×萨×安”以本地安徽白山羊为母本,萨能山羊为第一父本,波尔山羊为第二父本进行三元杂交,杂交羊育肥上市。
波×萨×安三元杂交,体重、体尺、产肉能力、板皮综合品质等和二元杂交一样,比安徽白山羊有较大提高,并且三元杂交利用了杂交母羊的杂种优势即杂一代母羊泌乳性较好,这对促进三元杂交羔羊早期增重非常有利。
三元杂交与二元杂交相比,某些肉质性状较安徽白山羊下降得更多,如肉色、大理石纹、系水力、拿破率、肌纤维细度等变劣;板皮均匀度、三元杂交不如二元杂交,基本上与安徽白山羊一样。
二、精饲料补饲配合化根据肉羊的营养需要和当地的饲料资源特点,供给肉羊配合精料,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肉羊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料。
三、秸秆饲料加工化我省畜牧业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农作物秸秆是养羊的主要饲料,秸秆的种类有麦秸、稻草、玉米秸、豆秸、山芋藤、花生秧等。
根据不同秸秆和粗饲料的特点分别采用切碎、粉碎、青贮、氨化等处理方法进行加工。
四、养羊和种草结合化根据我省气候、土壤类型和山羊消化特点,主要推广黑麦草、苇状羊茅、紫花苜蓿和菊苣等高产牧草品种,将养羊和种牧草结合起来,以生产优质山羊肉。
小尾寒羊肥羔生产技术一、发展肥羔生产的优点1、肥羔肉品质好与大羊肉相比,羔羊纤维细嫩,瘦肉多,脂肪少,肉质好。
国际市场上羔羊肉的价格大大高于大羊肉的价格。
2、经济效益高羔羊时期生长速度快,生产肥羔的饲料报酬高。
据测定,羔羊时期的增重饲料报酬为3~4:1,而成年羊达6~8:1。
在饲料条件差,四季温度和饲草生长变化大的地区(如北方牧区)发展肥羔生产,到晚秋牧草枯黄,严冬来临之前即可出栏,能够充分利用牧场,避免因越冬造成的掉膘损耗。
并且肥羔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出栏率,因而经济效益高。
二、利用小尾寒羊生产肥羔的方式1、直接利用小尾寒羊羔羊育肥在肉用种羊不足,还不能开展杂交工作的情况下,用小尾寒羊羔羊直接育肥,简单易行,肥育效益较好。
但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推行短期育肥综合配套生产技术。
1988~1990年笔者进行了小尾寒羊育肥试验,利用3月龄羔羊在舍饲条件下,以中等营养水平,育肥到6月龄,平均日增重达到195克,料重比为2.9:1,胴体重达到17.1公斤。
若采取营养强度育肥,效果更好。
可在产区组建若干个肥羔生产场,将群众饲养的断奶羔羊集中起来进行育肥,以便于实行综合育肥技术。
2、利用杂交羔羊育肥在加拿大专门有用于生产羔羊肉的母系和父系,利用母系和父系品种杂交生产羔羊肉。
母系要求1胎多羔,全年发情,而父系则要求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
小尾寒羊具备多胎高产及全年发情的特性,是进行杂交生产肥羔羊的理想母本。
可用引进的肉用或肉毛兼用品种羊父本与之杂交,杂种一二盖羊可用于肥羔生产。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988~1990年笔者在嘉祥县种羊场用林肯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杂交一代育肥取得了较好效果。
杂交羔羊腿短,胸围增大,胸、背、臀变宽,肉用体型有了明显改善,3月龄的羔羊,在日供给精饲料0.3~0.8公斤、青干草0.4~0.9公斤的条件下,育肥到6月龄,羔羊平均胴体重达到19.16公斤,较小尾寒羊高12.2%,差异显著。
优质肥羔羊生产技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张吉林的养殖场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08年下半年当地的畜牧专家找到张吉林,手把手的教他优质肥羔羊的生产技术,没想到几年下来,这一批一批的肥羔羊竟然给他带来了不菲收入,那么什么是肥羔羊?张吉林又是怎样生产出优质肥羔羊的呢?今天我们就到他的养殖场,去看看吧!肥羔羊是指出生后2到3个月断奶,4到6个月育肥,体重达到三十二千克到三十五千克的羔羊,从口味上来讲,肥羔羊肉鲜嫩多汁,口感细滑,肥而不腻,从肉质上来讲,肥羔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没有膻味,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山东省广饶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现在这个肥羔羊肉营养比较丰富,肉质比较鲜嫩,适合炖、拷、涮各种吃法,价格比较高,需求量比较大,市场潜力比较好比较大。
肥羔羊的饲养时间是六个月左右,与大羊相比养殖周期短了,饲料的投入就少了,并且出栏率还提高了出肉率,商品率都提高了,这更有利于组织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另外从羊只的生长曲线来看,0到6个月的羔羊,生长速度最快,而且饲料报酬比最高,再往后生长速度减缓,饲料报酬比也逐渐下降,所以肥羔羊六个月出栏也是最合适的一个时期,前面我们说到过肥羔羊,经过4到6个月育肥,体重能够达到三十二千克到三十五千克,可是在张吉林的养殖场,六个月出栏的肥羔羊,体重普遍达到了五十千克,有的羔羊甚至达到了五十五千克,那么,张吉林到底都应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呢?接下来啊,就让你学一学他的养殖经验,张吉林所在的山东省广饶县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这里是我国小尾寒羊的主产区之一,不过张吉林却把外来的杜泊羊肉作为种羊使用,这是为什么?杜泊羊原产于非洲,是一个优秀的肉用绵羊品种,它的遗传性能很稳定,无论是纯繁后代,还是改良后代,都能表现出很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能力,尤其是产肉性能,这是我国肉用绵羊品种比不上的,而且杜泊羊耐热抗寒,耐粗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适应,利用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杂一代体型明显倾向于副本,初生重比木本增加5.4%,断奶重提高69%,哺乳期平均体质健壮,睾丸发育良好,性欲旺盛的杜波羊。
优质肥羔生产技术和相关条件的研究自然环境空气质量自然生态环境对绵羊肥羔生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空气质量不好将直接影响羔羊的增重和饲料报酬。
如大型肉羊饲养场的空气质量不良,不仅有损于羔羊和饲养人员的健康,而且影响大气环境。
因此,改善空气质量是保障养羊生产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温度与湿度绵羊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23℃,羔羊为20℃~30℃,气温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绵羊的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降低。
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将严重影响绵羊肥羔的正常生理机能或导致新陈代谢紊乱,最终使体重减轻和掉膘。
而适宜抓膘温度为8℃~24℃,最适抓膘温度为14℃~22℃。
空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绵羊体热的散发。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光照光照对绵羊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在5℃、18℃和31℃三个温度条件下羔羊分长光照(每天16小时)和短光照(每天8小时),结果长光照组在上述三个温度条件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20克、275克、213克,而短光照组响应的日增重分别为287克、245克和152克。
这表明,长光照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优于短光照。
风风主要影响羊的散热和行为,可以加速羊体内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散失,间接影响羔羊能量和水的代谢。
羊舍或周围环境的最适宜气流,冬季以0.1m/s~0.2m/s 为宜。
夏季刮风有利于羊的采食和放牧,特别是气温较高时,既可帮助散失羊体热量,减少热应激,同时也减少蚊蝇对羊采食的干扰,因而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有利。
当气流和风速过大时,可造成羊体热量过度散失,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会增加羊的冷应激,对肉羊生产不利。
健康养殖与减少应激圈舍环境优化肉羊饲养环境是减少肉羊应激、降低呼吸道疾病、减少兽医和饲料用药、提高肉羊产品品质和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研究动物福利标准和应激监测的基础上,研究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产规模的肉羊舍环境标准和控制技术和降低肉羊场废弃物排放量是发展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
控制舍区污染物排放量是保障肉羊健康养殖和换取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养羊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饮水与饲料绵羊的饮水量为采食饲料量的3倍~4倍,饮水不足则引起食欲减退,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消耗增加,严重的可导致脱水。
如果饮水质量得不到保障,将会影响羊的健康或导致疾病发生,最终影响羊的生长和肉的品质。
饮水不得有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最好能达到畜禽饮用水标准。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长期饲喂肉羊会造成蓄积中毒,同时对肉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严格遵循饲料与添加剂卫生指标,合理配制育肥日粮。
品种与杂交组合品种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近10年来,以国外肉用绵羊品种做父本,选择性早熟、多胎、高产的地方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做母本生产杂交肥羔羊,为我国肉羊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子,符合我国肉羊生产实际。
实践证明,利用杂交羔羊育肥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风味好等特点。
要想改变我国目前肉羊出栏率低、商品率低的现状,开展杂交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品种对产肉性能的影响品种是影响肥育羔羊产肉性能的首要因素。
不同品种的羔羊其产肉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杂交父本与同一品种母本杂交后代的产肉性能也有明显差异。
断奶时间与体重断奶时间和体重大小与育肥效果有直接关系。
一般早期断奶(6周~8周)育肥效果比常规断奶(3月龄~4月龄)效果好。
美国羔羊生产多在3月龄~4月龄断奶,育肥至6月龄,屠宰活重达40千克~50千克,生产22千克以上的大胴体。
而美国普林那公司则是从2月龄断奶并开始育肥,羔羊30千克以前喂羔羊生长料,30千克以后喂育肥料,体重达48千克~50千克结束;加拿大羔羊育肥采取的措施是羔羊早期断奶,早期补料,出栏前育肥。
判断早期断奶的前提是每只羔羊能采食200克固体饲料,此时羔羊约处在1.5月龄~2月龄阶段,体重在20千克左右。
法国人认为,羔羊活重比初生重大2倍时断奶为宜;英国人则强调羔羊活重达到11千克以上就可以断奶;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推行6周龄~10周龄断奶。
从母羊产后泌乳规律来看,产后3周泌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羔羊出生后7周龄~8周龄,母乳已不能满足羔羊的营养需要,而此时形成乳汁所需的饲料也大增,经济上不合算。
从羔羊胃肠功能建立和消化代谢规律来看,一般7周龄时羔羊开始反刍,已具备从草料中获取营养的能力。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羔羊以7周龄~8周龄时断奶育肥为宜。
年龄与性别年龄年龄影响羔羊的生长速度与饲料报酬。
以杜泊羊为例,1月龄~4月龄羔羊生长速度最快,公母羔平均达到300克以上,之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3月龄~12月龄平均增重降至128克,4月龄~12月龄平均日增重只有107克。
性别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杜寒F1杂交羔羊1月龄之前公母羊之间生长发育差异不显着。
在同等条件下断奶育肥,到5月龄时,公母羔之间体重和增重差异显着。
但杜寒杂交羊公母羔均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是发展肥羔生产的理想杂交组合。
公羔与羯羔羔羊性成熟前,公羊育肥增长速度比羯羊和母羊快,未去势的羔羊生产瘦肉多,因此,公羔育肥效果最好。
甘肃农业大学赵有璋教授采用以舍饲为主的育肥方法,选波德代和陶塞特与蒙古羊杂交一代公羔和羯羔1817只,每只羊日喂青苜蓿2千克~3千克,混合精料0.6千克,羊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育肥期50天~65天,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杂交公羔均高于杂交羯羔,也高于蒙古纯种羯羔。
育肥方式放牧育肥这是最经济的育肥方式,也是牧区传统的育肥方式,就是将待育肥的羔羊,在5月~10月青草期放牧2个~3个月,羊膘满肉肥时进行屠宰。
放牧育肥一定要保证每天青草的采食量,一般断奶羔羊应吃到4千克以上,大羊应吃到7千克以上。
舍饲育肥舍饲育肥可大规模、集约化、工厂化养羊。
房舍、设备和劳力利用合理,劳动生产率高,羊的增重比放牧育肥提高10%~20%,育肥羊在50天的育肥期内就可迅速达到上市标准,舍饲育肥比放牧育肥方式所需时间短。
要求使用配合日粮,日粮以精饲料占40%,粗饲料占60%的比率较为合适,最好能将草和料配在一起加工成颗粒饲料,用自动饲槽喂羊。
混合育肥在单靠放牧不能满足羔羊快速育肥的营养需要时,可采用白天放牧,早晚补饲精料,夜间添加干草或秸秆,放牧加补饲的混合育肥方式,这种育肥方式既能节约饲养成本,又能满足羊的营养需要。
因此,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混合育肥的方式发展羔羊育肥。
放牧与舍饲育肥比较舍饲能明显提高羔羊的生产性能,羔羊的屠宰性状优于放牧羔羊。
究其原因可能是放牧过程中羔羊的采食范围广,运动量大,体能消耗也大。
另外,由于放牧受羊自身和草场条件的限制,满足不了羔羊的营养需要,因此影响育肥效果。
在舍饲条件下,羔羊的生产可以进行人为控制,既可改变其择食性,又可控制其运动量;不仅能降低无益消耗,又能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因此,舍饲在肉羊育肥生产中是农区和无放牧条件的地区值得推广的方法。
营养水平与精粗饲料比较不同能量水平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比饲喂低营养水平日粮的小尾寒羊日增重有显着提高。
5月龄时日增重前者比后者高110.8克,6月龄日增重前者比后者高79.03克,屠宰率前者比后者提高3.4%。
选用杜寒F1、杜寒F2以及小尾寒羊公羔54只,均为3月龄~4月龄断奶公羔,按对等的原则分为6个组,研究探讨不同能量水平条件下全颗粒料和精料加干草饲喂,对育肥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60天,结果表明,饲喂高能量日粮组比饲喂低能量日粮组提高增重33.59%,每增重1千克,节约消化能29.34%和粗蛋白39.12%。
这表明,此阶段影响增重的关键因素是营养,而在粗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影响增重的营养组分是能量。
不同能量与蛋白水平甘肃农业大学用无角陶赛特和波德代公羊与蒙古母羊的杂种一代(3月龄~3.5月龄)公羔研究采用不同饲料原料和不同营养水平配制日粮的育肥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日粮育肥3月龄~3.5月龄陶蒙和波蒙杂一代公羔均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平均日增重无显着差异,但低水平日粮组饲料报酬稍低。
而且,能充分发挥反刍动物利用粗饲料的生理特性,可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料型与加工方法液体型这是利用乳汁或人工液体饲料饲养初生至4月龄前后羔羊的一种育肥方式。
利用瘤胃沟的反射功能,直接将液体饲料送入真胃和小肠,不饲喂饲草和精料,可生产所谓的“白色羊肉”。
这种羊肉肉质细嫩、芳香多汁,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档羊肉,价格是普通羊肉的3倍~4倍。
精料型采用谷物类精饲料喂羊,精粗比达到7∶3以上,是采取高能量高蛋白质的一种育肥方式。
日粮组成多以精料为主,精料提供的营养占70%以上。
适宜于饲喂强度育肥的早期断奶羔羊,可使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发育快,日增重高,肉质好,但耗费精料过多,成本较高,还易造成瘤胃积食和酸中毒。
粗料型这是大量利用青粗饲料喂羊的一种育肥方式,常见于我国地方羊的饲养。
近年来,许多地方利用秸秆青贮饲料或微贮饲料育肥羔羊也取得了显着的增重效果。
低营养育肥,即低浓度育肥,就是基本不喂精料的一种育肥方式。
在我国养羊生产中常见到此种育肥方式,其成本较低,但增重慢,肥育期长,肉质差。
粗精混合型在育肥前期主要使用粗料,后期主要使用精料的一种前粗后精的肥育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经济实用,且肉质好。
适度育肥,常采取放牧加补饲也属这种育肥方式,一般精料喂量占体重的1%左右,粗料不限。
饲料不同与加工方法比较不同加工形式的饲料饲喂肥育羔羊,对其消化代谢有明显影响。
赵有璋参照商品羊营养需要设计饲料配方,日粮组成(%):玉米47.8、甜菜渣8.0、大豆粕13.0、棉子粕5.0、苜蓿草粉9.0、小麦秸6.0、玉米秸10.0、石灰石粉0.6、食盐0.3、添加剂0.3。
含消化能12.4MJ/千克,粗蛋白质142.5克、钙5.8克、磷2.9克。
分别加工成A全混合颗粒状日粮,B粉碎精料与铡短粗料日粮,C整粒谷实与铡短粗料日粮,研究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采食、反刍、瘤胃内环境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种加工处理方式均可用于生产,以未粉碎精料加粗料组效果最好,全颗粒料育肥羔羊可行,以粉碎精料与铡短粗料效果稍差。
但笔者认为,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肉羊肥育效果是否与消化代谢完全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同加工形式的饲料饲喂肥育羔羊其日增重也表现不同。
以舍饲混合饲料、配合饲料为主、放牧为辅以及舍饲颗粒饲料(与配合饲料同一配方)3种方法肥育9月龄小尾寒羊羯羊,肥育2个月,结果以饲喂颗粒饲料组的羊日增重最高,喂配合饲料为主、放牧为辅组羊日增重其次,舍饲混合饲料组日增重最低。
生物活性物质酶制剂酶是活体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对饲料养分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可促进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