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3]
- 格式:doc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练习试题三(含答案)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12.5,3,0,,20192π- 正有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整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答案】正有理数集合:13,20192⎧⎫⋅⋅⋅⎨⎬⎩⎭,负分数集合:{}-2.5⋅⋅⋅,整数集合:{}0,2019⋅⋅⋅自然数集合:{}0,2019⋅⋅⋅,【解析】【分析】根据正有理数、负分数、整数、、以及自然数的定义,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即可.【详解】 正有理数集合:13,20192⎧⎫⋅⋅⋅⎨⎬⎩⎭,; 负分数集合:{}-2.5⋅⋅⋅,; 整数集合:{}0,2019⋅⋅⋅;自然数集合:{}0,201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分类,熟练掌握,即可解题.62.定义:对于一个数x ,我们把[x]称作x 的相伴数;若x ≥0,则[x]=x-1,若x<0,则[x]=x+1。
例:[0.5]=-0.5(1)求[43]= , [-3]= ;(2)当a>0,b<0时,有[a]=[b],试求(b-a)4-6(12a²b+52a-b)+3ba²+9b的值;(3)计算2[x]-[x+2].【答案】(1)13;-2;(2)﹣14;(3)当x<-2时,2[x]-[x+2] =x-1;当-2≤x<0时,2[x]-[x+2] =x+1;当x≥0时2[x]-[x+2]= x-3.【解析】【分析】(1)根据相伴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先化简所求的整式,再根据相伴数的定义求出a、b的关系,然后代入即可;(3)根据相伴数的定义对x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1)根据题意:[43]=41133-=,[-3]= -3+1=-2;(2)(b-a)4-6(12a²b+52a-b)+3ba²+9b=(b-a)4-3a²b-15a+6b+3ba²+9b =(a-b)4-15(a-b)∵a>0,b<0,[a]=[b]∴a-1=b+1∴a-b=2将a-b=2代入,得:原式=24-15×2=﹣14;(3)①当x<0,x+2<0时,即x<-2时2[x]-[x+2]=2(x+1)-(x+2+1)=2x+2-x-3=x-1;②当x<0,x+2≥0时,即-2≤x<0时2[x]-[x+2]=2(x+1)-(x+2-1)=2x+2-x-1=x+1;③当x≥0,x+2≥0时,即x≥0时2[x]-[x+2]=2(x-1)-(x+2-1)=2x-2-x-1=x-3;综上所述:当x<-2时,2[x]-[x+2] =x-1;当-2≤x<0时,2[x]-[x+2] =x+1;当x≥0时2[x]-[x+2]= x-3.【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定义新运算,掌握相伴数的定义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3.计算下列各题:(1)1213663⎛⎫+-⨯ ⎪⎝⎭(2(3)2214572(2)6213⎛⎫-+÷--⨯- ⎪⎝⎭【答案】(1)-6;(2)-6;(3)-5【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立方根以及算平方根化简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1)原式=16×36+23×36−36 =6+24−36=−6;(2)原式=−2−5+1=−6;(3)原式=−25+18+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64.(1)已知4的算术平方根为a ,﹣27的立方根为b ,最大负整数是c ,则a=______,b=_____,c=_____;(2)将(1)中求出的每个数表示在数轴上.(3)用“<”将(1)中的每个数连接起来.【答案】(1)2,-3,-1;(2)见解析;(3)-3<-1<2.【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和最大负整数求出即可;(2)把各个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3)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即可.【详解】(1)∵4的算术平方根为a,−27的立方根为b,最大负整数是c,∴a=2,b=−3,c=−1,故答案为:2,−3,−1;(2)在数轴上表示为:;(3)由熟知可得:−3<−1<2.【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正数和负数,数轴和实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能求出各个数是解此题的关键.65.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下列各数:﹣5,+2,﹣1.5,0,23,72 -.【答案】如图所示,见解析;725 1.50223-<-<-<<<.【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原点坐标为负数即小于零的数,原点右边为正数,即大于零的数,﹣5,+2,﹣1.5,0,23,72-可以按照顺序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详解】如图所示:725 1.50223-<-<-<<<.【点睛】考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法,及数比较大小66.如果规定a bad bcc d=-,(1)求75 38;(2)当(1)(3)2(21)x xx x+--的值为1时,求x的值.【答案】(1)41;(2)27x=;【解析】【分析】(1)先展开,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求出即可;(2)先展开,再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求出x即可.【详解】解:(1)7538=7×8﹣3×5=56﹣15=41;(2)∵(1)(3)2(21)x x x x +--=1,∴(x +1)(2x ﹣1)﹣2x (x ﹣3)=1,∴7x ﹣1=1, 即27x =.【点睛】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正确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67.计算:(1)113428⎛⎫-- ⎪⎝⎭(2)()()2352⎛-÷-- ⎝. 【答案】(1) 2.5;(2)-2.【解析】【分析】(1)先计算立方根,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2)先计算乘方和开方,再计算除法和减法即可.【详解】(1)原式=113113(4)(4)(4)(4)428428⎛⎫--⨯-=⨯--⨯--⨯- ⎪⎝⎭=-1+2+1.5 =2.5; (2)原式=525(8)2⎛⎫÷---= ⎪⎝⎭-10+8=-2【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过程,正确确定符号是关键.68.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111113132a ⎛⎫==- ⎪⨯⎝⎭, 第2个等式:2111135235a ⎛⎫==- ⎪⨯⎝⎭, 第3个等式:3111157257a ⎛⎫==- ⎪⨯⎝⎭, 第4个等式:4111179279a ⎛⎫==- ⎪⨯⎝⎭… (1)按上述规律填空,第5个等式:a 5= = .(2)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个等式:a n = = (n 为正整数).(3)求a 1+a 2+a 3+…+a 50的值.【答案】(1)1911⨯,12(11911-);(2)1(21)(21)n n -+,11122121n n ⎛⎫- ⎪-+⎝⎭;(3)50101.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式子的特点,找到规律,可以写出第五个等式;(2)根据题目中的式子的特点,总结出规律,利用规律即可写出第n 个等式;(3)根据(2)中的结果,将每一项拆分成两项 ,然后相加之和发现中间项可以抵消,然后再计算即可.【详解】解:(1)第1个等式:11111(1)13(211)(211)23a ===-⨯⨯-⨯⨯+, 第2个等式:21111135(221)(22351)2a ⎛⎫===- ⎪⨯⨯-⨯⨯+⎝⎭, 第3个等式:31111157(231)(23571)2a ⎛⎫===- ⎪⨯⨯-⨯⨯+⎝⎭, 第4个等式:41111179(241)(241)279a ⎛⎫===- ⎪⨯⨯-⨯⨯+⎝⎭… ∴第5个等式:511111(251)(251)9112911a ⎛⎫===- ⎪⨯-⨯⨯+⨯⎝⎭ ∴511119112911a ⎛⎫==- ⎪⨯⎝⎭故答案为:1911⨯,1112911⎛⎫- ⎪⎝⎭; (2)a n =1(21)(21)n n -+=11122121n n ⎛⎫- ⎪-+⎝⎭, 故答案为:1(21)(21)n n -+,11122121n n ⎛⎫- ⎪-+⎝⎭; (3)a 1+a 2+a 3+…+a 5011111111111(1)()()()23235257299101=-+-+-++- 11111111(1)23355799101=-+-+-++- 11(1)2101=- 11002101=⨯5010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运算,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69.若(2a+4)2与|2b﹣1|互为相反数.(1)求a,b的值;(2)规定一种新运算:a*b=a+b,求(a2b)*(3ab)+5a2b﹣4ab的值.【答案】(1)a=﹣2,b=12;(2)13.【解析】【分析】(1)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平方,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得出a,b的值;(2)直接利用已知运算公式结合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2a+4)2与|2b﹣1|互为相反数得(2a+4)2+|2b﹣1|=0,240,210a b∴+=-=,∴a=﹣2,b=12;(2)原式=a2b+3ab+5a2b﹣4ab =6a2b﹣ab把a=﹣2,b=12代入上式得:原式=6×(﹣2)2×12﹣(﹣2)×12=12+1=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的非负性和整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70.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3,﹣222,0,37,﹣3.14,2018,0.070070007 (3)(1)负数集合:{ …};(2)正分数集合:{ …};(3)非负整数集合:{ …};(4)无理数集合:{ …}.【答案】(1)23,, 3.143---;(2)227;(3)0,2018;(4)0.070070007…,3π.【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分类,逐一进行分类,可得答案.【详解】解:(1)负数集合:{23,, 3.143---…}; (2)正分数集合:{227…}; (3)非负整数集合:{0,2018…};(4)无理数集合:{0.070070007…,3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分类,掌握实数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已知两点(,5)A a ,(1,)B b -且直线//AB x 轴,则( )A .a 可取任意实数,5b =B .1a =-,b 可取任意实数C .1a ≠-,5b =D .1a =-,5b ≠ 2.已知点A (0,-6),点B (0,3),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9B .9C .-3D .3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 a b -在第三象限,则下列各点在第四象限的是( ) A .(),a b - B .(),a b - C .(),a b -- D .(),a b 4.点()1,3P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A .()4,2- B .()2,2 C .()4,8-- D .()2,8- 5.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点C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1,4,则点A 的坐标为( )A .()6,3-B .()3,6-C .()4,3-D .()3,4-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3)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7.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2,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 .(4,0)B .(5,0)C .(0,5)D .(5,5)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9.一个图形的各点的纵坐标乘以2,横坐标不变,这个图形发生的变化是( ) A .横向拉伸为原来的2倍 B .纵向拉伸为原来的2倍C .横向压缩为原来的12D .纵向压缩为原来的1210.如图,在坐标平面内,依次作点()3,1P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1P ,1P 关于x 轴对称点2P ,2P 关于y 轴对称点3P ,3P 关于直线y x =对称点4P ,4P 关于x 轴对称点5P ,5P 关于y 轴对称点6P ,…,按照上述变换规律继续作下去,则点2019P 的坐标为( )A .()1,3-B .()1,3C .()3,1-D .()1,3- 11.如图,动点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Р的坐标是( )A .(2019,2)B .(2019,0)C .()2019,1D .(2020,1) 12.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4,0),C(1,4),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 =2x -6上时,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 )A .4B .8C .2D .16二、填空题13.小华在小明南偏西75°方向,则小明在小华______方向.(填写方位角)14.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把从点P 出发沿纵或横方向到达点(至多拐一次弯)的路径长称为P ,Q 的“实际距离”.如图,若(1,1)P -,(2,3)Q ,则P ,Q 的“实际距离”为5,即5PS SQ +=或5PT TQ +=.环保低碳的共享单车,正式成为市民出行喜欢的交通工具.设A ,B ,C 三个小区的坐标分别为(2,2)A ,(4,2)B -,(2,4)C --,若点M 表示单车停放点,且满足M 到A ,B ,C 的“实际距离”相等,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15.若点P 位于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4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2个单位长度,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蚂蚁甲和蚂蚁乙都由点E (3,0)出发,同时沿正方形ABCD 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蚂蚁甲的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蚂蚁乙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则两只蚂蚁出发后,蚂蚁甲第3次追上蚂蚁乙的坐标是_____.17.如图,已知1(1,0)A ,2(1,1)A ,3(1,1)A -,4(1,1)A --,5(2,1)A -,则2020A 的坐标为_______.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则点2019A 的坐标是_________.19.已知P (a,b ),且ab <0,则点P 在第_________象限.20.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3,且AB 平行于y 轴,A 点坐标为()32,,则B 点坐标为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1)A --,(2,4)B --,(1,3)C -.(1)作出ABC ;(2)若将ABC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111A B C △,请作出111A B C △.22.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1)请写出点A 、B 、C 的坐标;(2)求ABC 的面积.23.正方形的边长为22,0),并写出另外三个顶点的坐标.24.画图并填空: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方格纸内将ABC 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 B C ''', 图中标出了点B 的对应点B '.请利用网格点和直尺画图或计算:(1)在给定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A B C ''';(2)画出AB 边上的中线CD 及高线CE ;(3)在上述平移中,边AB 所扫过的面积为 .25.已知点P(m +2,3),Q(−5,n−1),根据以下条件确定m 、n 的值(1)P 、Q 两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PQ ∥x 轴,且P 点与Q 点的距离为3.26.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的点P (a ,b ),若点P ' 的坐标为,b a ka b k ⎛⎫++ ⎪⎝⎭(其中k 为常数,且0k ≠),则称点P '为点P 的“k 之雅礼点”.例如:P (1,4)的“2之雅礼点”为41,2142P ⎛⎫'+⨯+ ⎪⎝⎭,即P '(3,6). (1)①点P (-1,-3)的“3之雅礼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②若点P 的“k 之雅礼点” P '的坐标为(2,2),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____________;(2)若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P 的“k 之雅礼点”为P '点,且OP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3)在(2)的条件下,若关于x 的方程2kx mx mn +=+有无数个解,求m n 、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于坐标轴的坐标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B x 轴,5b ∴=,1a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即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同.2.B解析:B【分析】由于A 、B 点都在y 轴上,然后用B 点的纵坐标减去A 点的纵坐标可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详解】解:∵A (0,-6),点B (0,3),∴A ,B 两点间的距离()369=--=.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得出答案.【详解】解:∵点A (a ,-b )在第三象限,∴a <0,-b <0,∴-a >0,b >0,∴(),a b -在第三象限,(),a b -在第一象限,(),a b --在第四象限,(),a b 在第二象限.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记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是解题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上平移纵坐标加求出点P 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解.【详解】解:点P (-1,-3)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1+3,-3+5),即(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记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E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F ,运用AAS 证明ACE CBF ∆≅∆得到AE CF =,CE BF =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解: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E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F ,90AEC CFB ∴∠=∠=︒90A ACE ∴∠+∠=︒,90ACB ∠=︒90ACE BCF ∴∠=∠=︒A BCF ∴∠=∠,在ACE ∆和CBF ∆中,90A BCF AEC CFB AC BC ∠=∠⎧⎪∠=∠=︒⎨⎪=⎩()ACE CBF AAS ∴∆≅∆AE CF ∴=,CE BF =,(2,0)C -,(1,4)B4BF ∴=,1(2)3CF =--=,3AE CF ∴==,4CE BF ==,426OE CE OC ∴=+=+=,()6,3A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证明ACE CBF ∆≅∆得到AE CF =,CE BF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应先判断出所求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其所在的象限.【详解】解:∵−1<0,230,∴点P 在第二象限.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7.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找出其运动规律,质点每秒移动一个单位,质点到达(1,0)时,共用3秒;质点到达(2,0)时,共用4秒;质点到达(0,2)时,共用4+4=8秒;质点到达(0,3)时,共用9秒;质点到达(3,0)时,共用9+6=15秒;以此类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质点每秒移动一个单位质点到达(1,0)时,共用3秒;质点到达(2,0)时,共用4秒;质点到达(0,2)时,共用4+4=8秒;质点到达(0,3)时,共用9秒;质点到达(3,0)时,共用9+6=15秒;以此类推,质点到达(4,0)时,共用16秒;质点到达(0,4)时,共用16+8=24秒;质点到达(0,5)时,共用25秒;质点到达(5,0)时,共用25+10=35秒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整式探索与表达规律,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点()3,4-在第二象限,∴点()3,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第一象限为(+,+),第二象限为(-,+),第三象限为(-,-),第四象限为(+,-).9.B解析:B【分析】根据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整个图形将沿y轴变长,即可得出结论.如果将一个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以2,则这个图形发生的变化是:纵向拉伸为原来的2倍.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利用点的坐标计算相应的线段的长和判断线段与坐标轴的关系.10.A解析:A【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分别求出P1, P2,P3,P4,P5,P6的坐标,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P(-3,1),∴点P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P1(1,-3),P1关于x轴的对称点P2(1,3),P2关于y轴的对称点P3(-1,3),P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P4(3,-1),P4关于x轴的对称点P5(3,1),P5关于y轴的对称点P6(-3,1),∴6个点后循环一次,∵当n=2019时,2019÷6=336…3,P的坐标与P3(-1,3)的坐标相同,∴201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坐标的对称变化,根据各点坐标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提供的数据从横纵坐标分别分析得出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这一规律,进而求出即可.【详解】解:解:根据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1),…,∴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的横坐标为2019,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为:2019÷4=504余3,故纵坐标为四个数中第三个,即为2,∴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9,2),故选:A.【点睛】本题是规律探究题,解题关键是找到动点运动过程中,每运动多少次形成一个循环.12.D解析:D【解析】试题如图所示,当△ABC向右平移到△DEF位置时,四边形BCFE为平行四边形,C点与F点重合,此时C 在直线y=2x-6上,∵C(1,4),∴FD=CA=4,将y=4代入y=2x-6中得:x=5,即OD=5,∵A(1,0),即OA=1,∴AD=CF=OD-OA=5-1=4,则线段BC扫过的面积S=S平行四边形BCFE=CF•FD=16.故选D.二、填空题13.北偏东75°【分析】依据物体位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详解】如图有题意得∠CAB=∵AC∥BD∴∠DBA=∠CAB=∴小明在小华北偏东75°方向故答案为:北偏东75°【点睛】此题考查了两个物体的位置解析:北偏东75°【分析】依据物体位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详解】如图,有题意得∠CAB=75︒,∵AC∥BD,∴∠DBA=∠CAB=75︒,∴小明在小华北偏东75°方向,故答案为:北偏东75°..【点睛】此题考查了两个物体的位置的相对性,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别以小明和小华的位置为观测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4.(0﹣1)【分析】设M(x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详解】解:设M(xy)∵M到ABC的实际距离相等∴∣2﹣x∣+∣2﹣y∣=∣4﹣x∣+∣﹣2﹣y∣=∣x+2∣+∣y+4∣解得:x=解析:(0,﹣1)【分析】设M(x,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详解】解:设M(x,y),∵M到A,B,C的“实际距离”相等,∴∣2﹣x∣+∣2﹣y∣=∣4﹣x∣+∣﹣2﹣y∣=∣x+2∣+∣y+4∣,解得:x=0,y=﹣1,∴M(0,﹣1),故答案为:(0,﹣1).【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根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列出方程组是解答的关键. 15.【分析】设点P 的坐标为先根据点P 的位置可得再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即可得【详解】设点P 的坐标为点位于轴上方轴左侧点P 距离轴4个单位长度距离轴2个单位长度即则点P 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 解析:(2,4)-【分析】设点P 的坐标为(,)a b ,先根据点P 的位置可得0,0a b <>,再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即可得.【详解】设点P 的坐标为(,)a b ,点P 位于x 轴上方,y 轴左侧,0,0a b ∴<>,点P 距离x 轴4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2个单位长度,4,2b a ∴==,4,2b a ∴=-=,即2,4a b =-=,则点P 的坐标为(2,4)-,故答案为:(2,4)-.本题考查了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坐标,掌握理解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关键. 16.(﹣10)【分析】由图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故正方形的周长为16因为蚂蚁甲和蚂蚁乙的速度分别为3个和1个单位所以用正方形的周长除以(3−1)可得蚂蚁甲第1次追上蚂蚁乙时间从而算出蚂蚁乙所走过的路程则第解析:(﹣1,0).【分析】由图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故正方形的周长为16,因为蚂蚁甲和蚂蚁乙的速度分别为3个和1个单位,所以用正方形的周长除以(3−1),可得蚂蚁甲第1次追上蚂蚁乙时间,从而算出蚂蚁乙所走过的路程,则第二次和第三次相遇过程中蚂蚁乙所走过的路程和第一次是相同的,从而结合图形可求得蚂蚁甲第3次追上蚂蚁乙的坐标.【详解】解:由图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故正方形的周长为16∴蚂蚁甲第1次追上蚂蚁乙时间:16÷(3﹣1)=8(秒)蚂蚁乙走的路程为:1×8=8,∴此时相遇点的坐标为:(﹣1,0),因为蚂蚁甲和蚂蚁乙的速度比为3:1,∴再经过16秒蚂蚁甲和蚂蚁乙第三次相遇,相遇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运动的规律问题,明确相遇问题的计算公式及多次相遇中物体所走路程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各个点分别位于象限的角平分线上(A1和第四象限的点除外)逐步探索出下标和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根据规律推理结果【详解】通过观察可得:下标数字是4的倍数的点在第三象限∵202 解析:()505,505--【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各个点分别位于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A 1和第四象限的点除外),逐步探索出下标和各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根据规律推理结果.【详解】通过观察可得:下标数字是4的倍数的点在第三象限,∵2020÷4=505,第一圈第三象限点的坐标是(-1,-1),第二圈第三象限点的坐标是(-2,-2),第三圈第三象限点的坐标是(-3,-3)……,∴点2020A 在第三象限,且转了505圈,即在第505圈上,∴2020A 的坐标为()505,505--.顾答案为:()505,505--.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点的坐标规律,结题关键是找出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点所在象限和下角标的关系.18.【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形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的坐标【详解】解:由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形完成一个循环即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点的坐标规律的探究掌握规律探究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20191009,0A .【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形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点2019A 的坐标.【详解】解:由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形完成一个循环,201945043,20204505,∴÷=÷=()()()48122,0,4,0,6,0,,A A A()20205052,0,A ∴⨯即()20201010,0,A所以:()20191009,0.A故答案为:()20191009,0.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点的坐标规律的探究,掌握规律探究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9.二四【分析】先根据ab <0确定ab 的正负情况然后根据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即可解答【详解】解:∵ab <0∴a >0b <0或b >0a <0∴点P 在第二四象限故答案为二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解析:二,四【分析】先根据ab <0确定a 、b 的正负情况,然后根据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即可解答.【详解】解:∵ab <0∴a >0,b <0或b >0,a <0∴点P 在第二、四象限.故答案为二,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掌握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或【分析】由AB ∥y 轴可得AB 两点的横坐标相同结合AB=3A (32)分B 点在A 点之上和之下两种情况可求解B 点的纵坐标进而可求解【详解】解:∵AB ∥y 轴∴AB 两点的横坐标相同∵A (32)∴B 点横坐标为解析:()3,1-或()3,5【分析】由AB ∥y 轴可得A ,B 两点的横坐标相同,结合AB=3,A (3,2),分B 点在A 点之上和之下两种情况可求解B 点的纵坐标,进而可求解.【详解】解:∵AB ∥y 轴,∴A ,B 两点的横坐标相同,∵A (3,2),∴B 点横坐标为3,∵AB=3,∴当B 点在A 点之上时,B 点纵坐标为2+3=5,∴B (3,5);∴当B 点在A 点之下时,B 点纵坐标为2-3=-1,∴B (3,-1).综上B 点坐标为(3,-1)或(3,5).故答案为(3,-1)或(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运用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特征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先在坐标系分别描出A 、B 、C 三点,再把A 、B 、C 三点首尾相接即可得到△ABC ; (2)先算出A 、B 、C 三点经过平移得到的点坐标,再用(1)的方法即可得到需画三角形.【详解】解:(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描出A 、B 、C 三点,再把A 、B 、C 三点首尾相接即得到△ABC ;(2)如上图,由题意可得点的坐标平移公式为: 1123x x y y =+⎧⎨=+⎩, ∴A 、B 、C 经过平移得到的点分别为: ()()()1111,2,0,1,3,0A B C --,∴分别描出111,,A B C 三点再首尾相接即可得到需画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平移作图及三角形定义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根据平移方式确定点坐标的方法及三角形的概念是解题关键.22.(1)(2,2)A ,(1,1)B -,(2,2)C --;(2)4.【分析】(1)直接利用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出各点坐标即可;(2)利用割补法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2,2)A ,(1,1)B -,(2,2)C --;(2)ABC ∆的面积为:1114413134411422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结合图形利用割补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关键.23.作图见解析;()2,0-;(2;(0,2-【分析】先找到()2,0A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A 点的对称点C 的坐标,同样可得出B 和D 的坐标;【详解】 建立坐标轴,使正方形的对称中心为原点,则()2,0A ,()2,0C -, 那么B 的坐标是()0,2,其对称点D 的坐标为()0,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性质,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见解析;(3)34【分析】(1)首先确定A 、C 两点平移后的位置,再连接即可;(2)利用三角形中线和高的定义画图即可;(3)利用矩形面积减去多余三角形面积即可.【详解】解:(1)如下图所示;(2)如下图所示;连接AA′,BB′,边AB 所扫过的面积为:()()1111787121661172342222⨯-⨯+⨯-⨯⨯-⨯⨯-⨯+⨯=. 故答案为:3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关键是正确确定组成图形的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 25.(1)14m n ==-,;(2)4m =-或104n -=,【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x 和y 的值相等,可列等式即可求出答案;(2)由PQ ∥x 轴,即点P 和Q 纵坐标有相等,列出等式即可求解即可计算出n 的值,又P 与Q 的距离为3.直线上到一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2个,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列等式,化简即可计算出m 的值.【详解】解:(1)∵P 、Q 两点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m+2=3,n -1=-5,解得m=1,n=-4;(2)∵PQ ∥x 轴,∴n -1=3,∴n=4,又∵PQ=3,∴|m+2-(-5)|=3,解得m=-4或m=-10.∴m=-4或-10,n=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利用点的特征列出相应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1)①(-2,-6);②(1,1)(答案不唯一);(2)±1;(3)m=1,n=-2或m=-1,n=2【分析】(1)①根据“k 之雅礼点”的定义即可求出结论;②设点P (a ,b ),由题意可得,b a ka b k ⎛⎫++ ⎪⎝⎭=(2,2),利用赋值法令k=1,a=1,求出b 的值即可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坐标;(2)由题意可设点P (a ,0),a >0,则点P 的“k 之雅礼点” P '的坐标为(),a ka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得ka = a ,从而求出k 的值;(3)根据k 的值分类讨论,根据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得点P (-1,-3)的“3之雅礼点” P '的坐标为31,1333-⎛⎫-+-⨯- ⎪⎝⎭即P '(-2,-6)故答案为:(-2,-6);②设点P (a ,b ),由题意可得点P 的“k 之雅礼点” P '的坐标,b a ka b k ⎛⎫++ ⎪⎝⎭=(2,2) 即22b a k ka b ⎧+=⎪⎨⎪+=⎩ 可令k=1则a +b=2当a=1时,b=1∴点P 的坐标可以为(1,1)故答案为:(1,1)(答案不唯一);(2)由题意可设点P (a ,0),a >0则点P 的“k 之雅礼点” P '的坐标为(),a ka ∴OP=a ,P P '=ka由P '与P 的横坐标相同,OP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P P '=90°,且OP=P P ' ∴ka = a解得k=±1故答案为±1;(3)当k=-1时,2x mx mn -+=+则()12m x mn -+=+∵该方程有无数个解∴1020m mn -+=⎧⎨+=⎩解得:12m n =⎧⎨=-⎩; 当k=1时,2x mx mn +=+则()12m x mn +=+∵该方程有无数个解∴1020m mn +=⎧⎨+=⎩解得:12m n =-=⎧⎨⎩; 综上:m=1,n=-2或m=-1,n=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新定义类问题,掌握新定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根据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情况求参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练习试题三(含答案)计算:(111-()()2212224⎛---⨯- ⎝ 【答案】(1) 2;(2) 6-【解析】【分析】(1)利用立方根定义和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计算即可;(2)分别进行乘方、开立方、开平方的运算,然后合并即可.【详解】11-3113=+--312=+-2=;(2)()221224⎛---⨯ ⎝ 1144242=--⨯-⨯ 411=---6=-.【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绝对值、乘方、开平方等知识,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82.计算:(1)-12018+|-6|×12+(13)2×(-3)2 (2)0.25÷(-12)2-(0.875-156+34)×24 【答案】(1)3;(2)6【解析】【分析】(1)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2)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详解】(1)原式=-1+6×12+199⨯ =-1+3+1=3(2)原式=1711342424244864⎛⎫⨯-⨯-⨯+⨯ ⎪⎝⎭=1214418-+-=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即可解题.83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写出来,因为121的小数部分.请解答下列问题: 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____.(2)3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求1a b --的值.(3)已知9x y =+,其中x 是整数,且01y <<.则求x y +的平方根的值.【答案】(13;(2)4-;(3)±3【解析】【分析】(1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23的范围,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3x 、y 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详解】(1)∵<4,的整数部分是3-3;(2)∵,∴3<5,∴3-1,∴1a b --(3)∵,∴,∴,∴x=7,∴x y +=9,∴x y +的平方根是3±.【点睛】3、题的关键.84.定义:如果2b n =,那么称b 为n 的布谷数,记为()b g n =.例如:因为328=,所以()3(8)23g g ==,因为1021024=,所以()10(1024)210g g ==.(1)根据布谷数的定义填空:g (2)=________________,g (32)=___________________.(2)布谷数有如下运算性质:若m ,n 为正整数,则()()()=+g mn g m g n ,()()m g g m g n n ⎛⎫=- ⎪⎝⎭. 根据运算性质解答下列各题:①已知(7) 2.807g =,求 (14)g 和74g ⎛⎫ ⎪⎝⎭的值; ②已知(3)g p =.求(18)g 和316g ⎛⎫ ⎪⎝⎭的值. 【答案】(1)1;5;(2)①3.807,0.807;②12p +;4p -.【解析】【分析】(1)根据布谷数的定义把2和32化为底数为2的幂即可得出答案;(2)①根据布谷数的运算性质, g (14)=g (2×7)=g (2)+g (7),7(7)(4)4g g g ⎛⎫=- ⎪⎝⎭,再代入数值可得解; ②根据布谷数的运算性质, 先将两式化为2(18)(2)(3)g g g =+,3()(3)(16)16g g g =-,再代入求解. 【详解】解:(1)g (2)=g (21)=1,g (32)=g (25)=5;故答案为1,32;(2)①g (14)=g (2×7)=g (2)+g (7),∵g (7)=2.807,g (2)=1,∴g (14)=3.807;7(7)(4)4g g g ⎛⎫=- ⎪⎝⎭g (4)=g (22)=2, ∴74g ⎛⎫ ⎪⎝⎭=g (7)-g (4)=2.807-2=0.807;故答案为3.807,0.807;②∵()3g p =.∴22(18)(23)(2)(3)12g g g g p =⨯=+=+;3()(3)(16)416g g g p =-=-.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新定义;能够将新定义的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是解题的关键.85.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7,0.11,1113-,03π 非正数: ;正分数: ;自然数: ;无理数: ;正有理数: .【答案】﹣2.7,1113-,0;0.11,1.414;3π;0.111.414.【解析】【分析】 根据非正数,正分数,自然数,无理数,正有理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非正数:﹣2.7,1113-,0; 正分数:0.11,1.414; 自然数:0;3π; 正有理数:0.11,1.414.故答案为:﹣2.7,1113-,0;0.11,1.414;03π;0.11,1.414.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掌握实数的分类是解题关键.86.若0<x <1,比较x 2,x 1x,这四个数的大小:_____.【答案】x 2<x 1x< 【解析】【分析】用特殊值法,根据实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依次计算即可.【详解】解:取特殊值x =0.01,x2=0.0001,x =0.01=0.1,1x=10, 0.0001<0.01<0.1<10,则x 2<x 1x<.故答案为:x 2<x 1x <.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法则.87.先阅读内容,然后解答问题:因为:111111111111,,12223233434910910=-=-=-=-⨯⨯⨯⨯ 所以:1111122334910+++⋯+⨯⨯⨯⨯=1111111122334910⎛⎫⎛⎫⎛⎫⎛⎫-+-+-++- ⎪ ⎪ ⎪ ⎪⎝⎭⎝⎭⎝⎭⎝⎭… =1﹣111111122334910+-+-+- =1﹣191010= 问题:(1)请你猜想(化为两个数的差):120152016⨯= ;120142016⨯= ;(2)若a 、b 为有理数,且|a ﹣1|+(ab ﹣2)2=0,求111(1)(1)(2)(2)ab a b a b +++++++…+1(2018)(2018)a b ++的值. 【答案】(1)1120152016-,1140284032-;(2)20192020. 【解析】【分析】 (1)根据题目中式子的特点可以写出猜想;(2)根据|a-1|+(ab-2)2=0,可以取得a 、b 的值,代入然后由规律对数进行拆分,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1)1112015201620152016=-⨯, 111111()2014201622014201640284032=⨯-=-⨯, 故答案为:1120152016-,1140284032-; (2)∵|a ﹣1|+(ab ﹣2)2=0,∵a ﹣1=0,ab ﹣2=0,解得,a =1,b =2, ∵1111+(1)(1)(2)(2)(2018)(2018)ab a b a b a b +++++++++…… =111112233420192020+++⋯+⨯⨯⨯⨯ =1﹣1111111+2233420192020+-+-+-…… =1﹣12020=20192020.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非负数的性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所求式子的值.88.阅读下列材料:小亮为了计算2201720182019122222+++⋅⋅⋅+++的值,采用以下方法:设2201720182019122222S =+++⋅⋅⋅+++①则232018201920202222222 S =+++⋅⋅⋅+++②②①-得()()2320182019202022017201820192222222122222S S -=+++⋅⋅⋅+++-+++⋅⋅⋅+++232018201920202201720182019222222122222S ∴=+++⋅⋅⋅+++----⋅⋅⋅--- 202021S ∴=-2201720182010920212222212∴=+++⋅⋅⋅++-+请仿照小亮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1)291012222+++⋅⋅⋅++=______;(2)2991333+++⋅⋅⋅+=______;(3)求21n a a a +++⋅⋅⋅+的值(0a >,n 是正整数,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121- ;(2)100312-; (3)当1a =时,1S n =+当1a ≠时,n 11a 1S a +--=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291012222S =+++++ ,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23910112222222S =++++++,两式相减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题意可知2991333S =++++,左右两边同时乘以3,得到2399100333333S =+++++,两式相减即可求出答案.(3)根据题意可知21n S a a a =+++⋅⋅⋅+,左右两边同时乘以a ,得231n n aS a a a a a +=+++⋅⋅⋅++,两式相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设291012222S =+++++① 则23910112222222S =++++++②②-①得1121S =- (2)设2991333S =++++① 则2399100333333S =+++++②100231S =-100312S -∴= (3)设21n S a a a =+++⋅⋅⋅+①则231n n aS a a a a a +=+++⋅⋅⋅++②②-①得1(1)1n a S a +-=-当1a =时,1S n =+当1a ≠时,n 11a 1S 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错位相减法求一组规律数的和,掌握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89.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 b a b a b =++-.例如121212=++- 31=+4= (1)计算()24-的值; (2)若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 .【答案】(1)8;(2)2a -【解析】(1)根据新定义计算可得出答案;(2)由数轴可知,a b 的正负,从而判断出,a b a b +-的正负,再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1)()2(4)2(24)2684=+-+--=+-=(2)由数轴可知0,0a b <>,且a b >∴0,0a b a b +<-<()()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点睛】本题主要结合绝对值的性质考查了新运算,掌握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0.计算(1)5-(-13)+(﹣29)(22(3)-12019-|-4|+(-5)2× 25【答案】(1)-11;(2)-10;(3)5.【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先去括号,再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3)先算乘方、去绝对值,再进行乘法的运算,最后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详解】(1)解:原式=5+13-29=18-29=-11.(2)解:原式=4+2-16=-10.(3)解:原式=-1-4+25×25=-5+10=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小彬是学校的篮球队长,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他一人得了25分,其中罚球得了5分,他投进的2分球比3分球多5个,则他本场比赛3分球进了()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解方程3-=1,在下列去分母运算中,正确的是()A. 3-(x+2)=3B. 9-x-2=1C. 9-(x+2)=3D. 9-x+2=33.若a、b互为相反数,则关于x的方程ax+b=0(a≠0)的解是()A.x=1B.x= 1C.x=1或x= 1D.不能确定4.方程3x=-6的解是()A.x=-2B.x=-6C.x=2D.x=-125.如果用“a=b”表示一个等式,c表示一个整式,d表示一个数,那么等式的第一条性质就可以表示为“a±c=b±c”,以下借助符号正确的表示出等式的第二条性质的是()A.a•c=b•d,a÷c=b÷dB.a•d=b÷d,a÷d=b•dC.a•d=b•d,a÷d=b÷dD.a•d=b•d,a÷d=b÷d(d≠0)6.某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需8天完成,现由甲先做3天,乙再参加合做,求完成这项工程共用的时间.若设完成此项工程共用x天,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B.C.D.7.希望中学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49人,当该班少一名男生时,男生的人数恰好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设该班有男生x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 2(x-1)+x=49B. 2(x+1)+x=49C.x-1+2x=49D.x+1+2x=498.方程去分母后可得()A. 3x-3=1+2xB. 3x-9=1+2xC. 3x-3=2+2xD. 3x-12=2+4x二、填空题9.当m=时,关于x的方程(m3)x22mx+1=0是一元一次方程.10.一通信商场今年2月份销售国产手机--努比亚Z5Mini的价格为每台1880元,共售出600台.3月份,由于该型号手机价格上涨10%,使销售量下降了30%.3月底,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在德国访问时使用该型号手机的照片在新闻中播出后,极大地影响了4月份国货的销售,进入4月份,商场也开展促销活动支持国货,在3月份销售价格的基础上实行九折优惠,使该型号手机销售量增加,预计4月份,该商场此型号手机的销售额比2月份增加15.5%,则预计4月份该型号手机销售量比3月销售量增加台.11.古代有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起走路,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什么?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负担的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试问驴子原来所驮的货物是多少袋?设驴子原来所驮的货物为x袋,可列出方程为.12.方程2x=10的解是.1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如果把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子对调得到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13,设原数的个位数为x,则列方程为.14.甲仓库的货物是乙仓库货物的2倍,从甲仓库调5吨到乙仓库,这时甲仓库剩余的货物恰好比乙仓库的一半多1吨,设乙仓库原有x吨,则可列方程为.15.若与互为相反数,则a=.16.在一场NBA篮球比赛中,姚明共投中a个2分球,b个3分球,还通过罚球得到9分.在这场比赛中,他一共得了分.三、解答题17.2015-2016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即CBA)激战正酣,浙江广厦队表现不俗,暂居榜首,马布里领衔的卫冕冠军北京首钢队战绩不佳,截止12月23日,在前21轮比赛中,积35分位列第七位,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那么截止12月23日北京首钢队共胜了多少场?18.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3x33x2+kx+5=0的解,求2k3+k25k8的值.19.甲、乙两家电器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电器,但各自推出的优惠方案不同,甲商场规定:凡超过4000元的电器,超出的金额按80%收取;乙商场规定:凡超过3000元的电器,超出的金额按90%收取,某顾客购买的电器价格是x(x>4000)元.(1)分别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在甲、乙两家商场购买电器所付的费用;(2)当x=6000时,该顾客应选择哪一家商场购买更优惠?说明理由.(3)当x为何值时,在甲、乙两家商场购买所付的费用相同?20.当x为何值时,2x-5与-3x的值相等.21.已知方程(m3)4=m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1)m的值;(2)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练习题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设他本场比赛3分球进了x个,根据题意得5+2(x+5)+3x=25,解得x=2.故他本场比赛3分球进了2个.故选B.2.【答案】C【解析】方程两边同乘以3,得9-(x+2)=3,故选择C.3.【答案】A【解析】因为a、b互为相反数,所以a+b=0,在关于x的方程ax+b=0(a≠0)中,当x=1时,ax+b=a+b=0,则方程的解是:x=1.故选A.4.【答案】A【解析】3x=-6两边同时除以3,得x=-2故选A.5.【答案】D【解析】等式的第二条性质的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其符号表达式:a•d=b•d,a÷d=b÷d(d≠0).故选D.6.【答案】D【解析】设完成此项工程共用x天,根据题意得:,故选D.7.【答案】A【解析】设男生人数为x人,则女生为2(x-1),根据题意得:2(x-1)+x=49,故选A.8.【答案】B【解析】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得3x-9=1+2x,所以B选项正确.9.【答案】3【解析】由关于x的方程(m3)x22m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得m3=0.解得m=3.故答案为:3.10.【答案】280【解析】设4月份该型号手机销售量比3月销售量增加的百分率为x,依题意有[1880×(1+10%)×0.9]×[600×(1-30%)(1+x)]=1880×600×(1+15.5%),解得x=,600×(1-30%)×=600×0.7×=280(台).答:4月份该型号手机销售量比3月销售量增加280台.故答案为:280.11.【答案】x+1=2(x1) 2【解析】设驴子原来所驮的货物为x袋,由题意,得x+1=2(x1) 2.12.【答案】x=5【解析】方程2x=10,解得:x=5,故答案为:x=513.【答案】10(x+2)+x-[10x+(x+2)]=13【解析】设原数的个位数为x,则十位数为(x+2),根据题意得:10(x+2)+x-[10x+(x+2)]=13,14.【答案】2x-5=(x+5)+1【解析】首先设乙仓库原有x吨,则甲仓库的货物有2x吨,从甲仓库调5吨到乙仓库后甲仓库有(2x-5)吨,乙仓库有(x+5)吨,根据关键语句“甲仓库剩余的货物恰好比乙仓库的一半多1吨,”可得方程2x-5=(x+5)+1.15.【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0,直接解出a的值,即可解题.解:根据相反数和为0得:+=0,去分母得:a+3+2a-7=0,合并同类项得:3a-4=0,移项得:3a=4,系数化为1得a=.故答案为.16.【答案】2a+3b+9【解析】2×a+3×b+9=2a+3b+9(分).答:他一共得了(2a+3b+9)分.故答案为:2a+3b+9.17.【答案】解:设截止12月23日北京首钢队共胜了x场,则负了(21-x)场,由题意得2x+(21-x)=35,解得x=14.答:截止12月23日北京首钢队共胜了14场.【解析】设截止12月23日北京首钢队共胜了x场,则负了(21-x)场,再根据共得35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8.【答案】解:把x=1代入方程3x33x2+kx+5=0,得,解得k=.则2k3+k25k8==16.【解析】19.【答案】解:(1)甲商场的费用为:4000+(x-4000)80%=0.8x+800(元);乙商场的费用为:3000+(x-3000)90%=0.9x+300(元).(2)当x=6000时,甲商场的费用为:0.8+800=5600(元);当x=6000时,乙商场的费用为:0.9+300=5700(元).由5600,所以在甲商场购买更优惠.(3)由题意得0.8x+800=0.9x+300,解得x=5000.答:当x为5000元时,在甲、乙两家商场购买所付的费用相同.【解析】(1)甲商场的费用为:4000+超过4000元部分80%;乙商场的费用为:3000+超过3000元部分90%.(2)当x=6000时,分别计算出在甲、乙两商场的费用进行比较即可;(3)根据两商场的费用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0.【答案】解:∵2x-5与-3x的值相等,∴2x-5=-3x,移项得,2x+3x=5,合并同类项得,5x=5,把x的系数化为1得,x=1.【解析】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21.【答案】解:(1)由方程(m3)4=m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得,m30,解得m=.(2)当m=时,方程为.【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 (Word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5,4)B.(4,5)C.(3,4)D.(4,3)第1题第4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坐标P(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2,5)表示这个点在平面C、点P到x轴的距离是5D、它与点(5,2)表示同一个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2+1)一定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与D的横坐标相同B.C与D的横坐标相同C.B 与C的纵坐标相同D.B与D的纵坐标相同5.一个正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2,-3),(-2,1),(2,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2,2)B.(3,2)C.(2,-3)D.(2,3)6.下列坐标所表示的点中,距离坐标系的原点最近的是()A.(-1,1)B.(2,1)C.(0,2)D.(0,-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以点A(0,-3)为圆心,5为半径画一个圆,则这个圆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的点坐标是()A.(8,0)B.(0,-8)C.(0,8)D.(-8,0)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B、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C、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D、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9.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1,4)、(1,1)、(-4,-1),现将这三个点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2,2),(3,4),(1,7)B.(-2,2),(4,3),(1,7)C.(2,2),(3,4),(1,7)D.(2,-2),(3,3),(1,7)10.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08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A.(16,16)B.(44,44)C.(44,16) D.(16,4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果用(7,8)表示七年级八班,那么八年级七班可表示成.12.点(-2,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此时的位置的坐标是.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14.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且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为1,试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15.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且在y轴的左侧,则P点的坐标是.16.如图所示,进行“找宝”游戏,如果宝藏藏在(3,3)字母牌的下面,那么应该在字母的下面寻找.第16题第17题17.如图所示,A的位置为(2,6),小明从A出发,经(2,5)→(3,5)→(4,5)→(4,4)→(5,4)→(6,4),小刚也从A出发,经(3,6)→(4,6)→(4,7)→(5,7)→(6,7),则此时两人相距格.1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 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7个点的坐标为三、解答题(共96分)19.(8分)如果点A的坐标为(a2+1,-1-b2),那么点A在第几象限?为什么?20.(12分)如图,将三角形A 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对应的三角形A1B1C1。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 2.如图,∠ACB=90°,AC=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是点D 、E ,AD=3,BE=1,则DE 的长是( )A .1.5B .2C .22D .10 3.如果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化简a c b b c a -+++-的结果是( ) A .2c - B .2b C .22a c - D .b c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1、4 B .3、5、9 C .5、6、7 D .3、6、10 6.已知如图,AB=AE ,只需再加一个条件就能证明△ABC ≌△AED ,下列选项是所加条件,请判断哪一个不能判断△ABC ≌△AED ( )A .∠B=∠EB .AC=ADC .∠ADE=∠ACBD .BC=DE7.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这条线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 )A .角平分线B .高C .中线D .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8.如图,AB AC =,AD AE =,55A ︒∠=,35C ︒∠=,则DOE ∠的度数是( )A .105︒B .115︒C .125︒D .130︒9.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 MFQ ≌,则点Q 可能是图中的( )A .点DB .点C C .点BD .点A 10.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则x 的值可以是( )A .6B .5C .4D .3 11.如图,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D =25°,∠E =105°,∠DAC =16°,则∠DGB 的度数为( )A .66°B .56°C .50°D .45° 1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 .S .SB .S .A .SC .A .S .AD .A .A .S二、填空题13.如图,∠A =∠B =90°,AB =100,E ,F 分别为线段AB 和射线BD 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 出发向点A 运动,同时点F 从点B 出发向点D 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2:3,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 上取一点G ,使△AEG 与△BEF 全等,则AG 的长为_____.14.如图,已知ABC FDE △≌△,若105F ∠=︒,45C ∠=︒,则B ∠=________度.15.如图,65A ∠=︒,45B ∠=︒,则ACD ∠=________.16.如图,已知在ABC ∆和ADC ∆中,,ACB AC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BC ADC ∆≅∆(只添一个即可).17.如图,点D 在BC 上,DE ⊥AB 于点E ,DF ⊥BC 交AC 于点F ,BD =CF ,BE =CD .若∠AFD =145°,则∠EDF =_____.18.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9.如图,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 ,在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P ,画射线OP ,则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0.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cm ,8cm ,第三边为奇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在ABC 中,AC BC AD ==,CDE B ∠=∠,求证:ADE BCD △≌△.22.已知:如图,//,75,135AB EF ABC CDF ︒︒∠=∠=,求∠BCD 的度数.23.将Rt ABC △的直角顶点C 置于直线l 上,AC BC =,分别过点 A 、B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 ,连接AE .若3BE =, 5DE =.求ACE △的面积.24.如图所示,O 为直线上的一点,且COD ∠为直角,OE 平分BOD ∠,OF 平分AOE ∠,117BOC FOD ∠+∠=︒,求∠BOE 的度数.25.已知ACE △和DBF 中,AE FD =,//AE FD ,AB DC =,请判断CE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6.如图,BC ⊥AD 于C ,EF ⊥AD 于F ,AB ∥DE ,分别交BC 于B ,交EF 于E ,且BC =EF .求证:AF =C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求解.【详解】解:设△BPD ≌△CPQ 时运动时间为t ,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由题意得:BP CP BD CQ =⎧⎨=⎩, 即3634t t vt =-⎧⎨=⎩,解之得:14t v =⎧⎨=⎩, ∴点Q 的运动速度为4厘米/秒,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E=∠ADC=90︒,进而得出∆CEB ≅∆ADC ,就可以得出BE=DC ,进而求出DE 的值.【详解】∵BE ⊥CE ,AD ⊥CE ,∴∠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 ,在∆CEB 和∆ADC 中,∠E=∠ADC ,∠EBC=∠DCA ,BC=AC ,∴∆CEB ≅∆ADC(AAS),∴BE=DC=1,CE=AD=3,∴DE=EC-CD=3-1=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 b c +>,b c a +>,从而得出0a c b -+>,0b c a +->,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解:∵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 +>,b c a +>,∴0a c b -+>,0b c a +->, ∴a c b b c a -+++-=a c b b c a -+++-=2b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和化简绝对值,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C解析:C【分析】性质、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根据定义解答.【详解】A、两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不一定相等,故不是全等图形;B、由于大小不一定相同,故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故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大小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全等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1+3=4,不能组成三角形;B、3+5=8<9,不能组成三角形;C、5+6=11>7,能够组成三角形;D、3+6=9<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就能够组成三角形.6.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结合AE=AB、∠A=∠A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AE=AB、∠A=∠A∴A、补充∠B=∠E,根据ASA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B、补充AC=AD,根据S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C、补充∠ADE=∠ACB,根据A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D、补充BC=DE,为SSA不能证明△ABC≌△AE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掌握AAA 、SSA 不能判定普通三角形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线的性质,正确的掌握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先判定△ABE ≌△AC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3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B=∠C ,∵∠C=35︒,∴∠B=35︒,∴∠OEC=∠B+∠A=355590︒+︒=︒,∴∠DOE=∠C+∠OEC=3590125︒+︒=︒,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观察图象可知△MNP ≌△MF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0.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 ,∴8-3<x <8+3,即5<x <1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1.A解析:A【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05ACB E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FC ∠的度数,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DFG ∠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详解】ABC ADE ≅,105E ∠=︒,105ACB E ∴∠=∠=︒,ACB DAC AFC ∠=∠+∠,16DAC ∠=︒,10516AFC ︒=︒+∴∠,解得89AFC ∠=︒,89DFG AFC ∴∠=∠=︒,在DFG 中,180GB F D D D G ∠∠=+∠+︒,25D ∠=︒,2518089DGB ∴∠+︒+=︒︒,解得66DG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A解析:A【分析】利用SSS 可证得△OCD ≌△O′C′D′,那么∠A′O′B′=∠AOB .【详解】解:易得OC=O 'C',OD=O′D',CD=C′D',∴△OCD ≌△O′C′D′,∴∠A′O′B′=∠AOB ,所以利用的条件为SSS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边边边”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个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40或75【分析】设BE=2t 则BF=3t 使△AEG 与△BEF 全等由∠A =∠B =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 时列方程解得t 可得AG ;情况二:当BE=AEBF=AG 时列方程解得解析:40或75.【分析】设BE=2t,则BF=3t,,使△AEG 与△BEF 全等,由∠A =∠B =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 BE = AG ,BF = AE 时,列方程解得t ,可得 AG ;情况二:当 BE = AE ,BF = AG 时,列方程解得 t ,可得AG .【详解】设BE =2t ,则BF =3t ,因为∠A =∠B =90°,使△AEG 与△BEF 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BE =AG ,BF =AE 时,∵BF =AE ,AB =100,∴3t =100﹣2t ,解得:t =20,∴AG =BE =2t =2×20=40;情况二:当BE =AE ,BF =AG 时,∵BE =AE ,AB =100,∴2t =100﹣2t ,解得:t =25,∴AG =BF =3t =3×25=75,综上所述,AG =40或AG =75.故答案为:40或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30【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F=105°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B 的度数【详解】解:∵△ABC ≌△FDE ∴∠BAC=∠F=105°∵∠BAC+∠B+∠C=180°∴∠B=18解析:30【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F=105°,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B 的度数.【详解】解:∵△ABC ≌△FDE ,∴∠BAC=∠F=105°,∵∠BAC+∠B+∠C=180°,∴∠B=180°-105°-45°=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5.【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A+∠B ∵∴∠ACD=故应填【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A+∠B ,∵65A ∠=︒,45B ∠=︒,∴∠ACD=110︒.故应填1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6.或或【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解析: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B AC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 、ASA 、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C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SAS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AC=∠DAC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SA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AS ,能判定△ABC ≌△ADC ; 故添加的条件是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7.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解析: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AFD=145°,∴∠CFD=35°.又∵DE ⊥AB ,DF ⊥BC ,∴∠BED=∠CDF=90°,在Rt △BDE 与△Rt △CFD 中,BE CD BD CF=⎧⎨=⎩, ∴Rt △BDE ≌△Rt △CFD (HL ),∴∠BDE=∠CFD=35°,∴∠EDF =180°-90°-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18.1<x <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 <8+5解得:1<x <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1<x <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 <8+5,解得:1<x <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9.全等三角形判定(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分析】利用判定方法HL 证明Rt △OMP 和Rt △ONP 全等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Rt △OMP 和Rt △ONP 中∴Rt △OMP ≌Rt △ONP (HL )∴∠MOP =解析:全等三角形判定(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HL )【分析】利用判定方法“HL”证明Rt △OMP 和Rt △ONP 全等,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Rt △OMP 和Rt △ONP 中,OM ON OP OP ⎧⎨⎩==, ∴Rt △OMP ≌Rt △ONP (HL ),∴∠MOP =∠NOP ,∴OP 是∠AOB 的平分线.故答案为HL【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以及基本作图,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0.17cm 或19cm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详解】解:8-2<第三边<8+2⇒6<第三边<10这个范围的奇数是7和9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是2+8+7=17(cm解析:17cm 或19cm【分析】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详解】解:8-2<第三边<8+2⇒6<第三边<10,这个范围的奇数是7和9,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是2+8+7=17(cm )或2+8+9=19(cm )故答案为:17cm 或19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首先根据题意求出第三边,然后再求出周长,难度较小.三、解答题21.见解析.【分析】证明ADE BCD ∠=∠,为三角形的全等提供条件即可.【详解】证明:ADE CDE B BCD ∠+∠=∠+∠,CDE B ∠=∠,ADE BCD ∴∠=∠,AC BC =,A B ∴∠=∠,在ADE 和BCD △中A B AD BCADE BCD ∠=∠⎧⎪=⎨⎪∠=∠⎩, ADE ∴≌BCD △(ASA) .【点睛】本题考查了ASA 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抓住题目的特点,补充全等需要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2.3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GC =∠ABC =75°,由邻补角的定义得到∠EDC =180°−135°=45°,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 ∥EF ,∠ABC =75°,∴∠EGC =∠ABC =75°.∵∠CDF =135°,∴∠EDC =180°-∠CDF =180°-135°=45°.又∵∠EGC =∠BCD +∠EDC ,∴∠BCD =75°-45°=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线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32【分析】根据AAS 即可证明ACD CB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3CD BE ==, AD CE =,所而 358CE CD DE =+=+=,从而求出AD 的长,则可得到ACE △的面积.【详解】解:∵ AD CE ⊥, BE CE ⊥,∴90ADC CEB ∠=∠=︒,∵90ACB ∠=︒,∴90ACD CBE ECB ∠=∠=︒-∠,在ACD △与CBE △中,ADCCEB ACDCBE AC BC∴ACD CBE ≌(AAS) ∴ 3CD BE ==, AD CE =,∵ 358CE CD DE =+=+=,∴ 8AD =.ACE 11883222S CE A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角的性质等知识,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18︒【分析】设BOE α∠=︒,根据题意运用余角性质可得出902BOC α∠=︒-︒,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出3902FOD α∠=︒-︒,将BOE α∠=︒代入117BOC FOD ∠+∠=︒,计算得出∠BOE 的度数.【详解】解:设BOE α∠=︒,如图:∵OE 平分BOD ∠,∴2BOD α∠=︒,∵90COD BOD BOC ∠=∠+∠=︒,∴902BOC α∠=︒-︒.∵180AOE BOE ∠+∠=︒,∴180=AOE α∠︒-︒∵OF 平分AOE ∠, ∴111(180)90222FOE AOE αα∠=∠=︒-︒=︒-︒, ∴13909022FOD FOE EOD ααα∠=∠-∠=︒-︒-︒=︒-︒, ∵117BOC FOD ∠+∠=︒, ∴3902901172αα︒-︒+︒-︒=︒,解得:18α=,∴18BO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余角、补角有关的运算,综合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关键.25.见详解【分析】先证明ACE △≅DBF ,从而得∠DBF=∠ACE ,进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DC =,∴+AB BC DC BC =+,即:AC=DB ,∵//AE FD ,∴∠A=∠D ,又∵AE FD =,∴ACE △≅DBF (SAS ),∴∠DBF=∠ACE ,∴CE ∥B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熟练掌握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6.证明见解析.【分析】由BC ⊥AD ,EF ⊥AD 得∠EFD =∠BCA =90°,由AB ∥DE ,得∠D =∠A ,又BC =EF ,从而△ABC ≌△DEF ,则AC =FD , AF =CD .【详解】证明:∵BC ⊥AD ,EF ⊥AD ,∴∠EFD=∠BCA=90°∵AB∥DE,∴∠D=∠A∵BC=EF,∴△ABC≌△DEF,∴AC=FD,∴AF=C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a a a -= B .623a a a ÷= C .624a a a -= D .32a a a ÷= 2.23ab a ⋅的计算结果是( ) A .3abB .6abC .32a bD .33a b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b )(a ﹣2b )=a 2﹣2b 2 B .(a ﹣12)2=a 2﹣14C .﹣2a (3a ﹣1)=﹣6a 2+aD .(a ﹣2b )2=a 2﹣4ab +4b 24.多项式291x 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那么加上的单项式可以是( ) A .6x ± B .-1或4814x C .29x - D .6x ±或1-或29x -或4814x 5.设, a b 是实数,定义一种新运算:()2*a b a b =-.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a b b a =; ②()222**a b a b =; ③()()**a b a b -=-; ④()**a b c a b a c +=+*. 其中所有正确推断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③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28a a a ⋅= B .()23624a a =C .6233()()ab ab a b ÷=D .22()()a b a b a b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26a a --=B .22326a a a ⋅=C .422a a ÷=D .()2211a a +=+8.若53x =,52y =,则235-=x y ( ) A .34B .1C .23D .989.若25,()49x y x y -=+=,则22x y +的值等于()A .37B .27C .25D .4410.如3a b +=-,1ab =,则22a b +=( )A .-11B .11C .-7D .711.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A .()()22a b a b a b -=+-B .()2222a b a ab b -=-+ C .()2222a b a ab b +=++ D .()()2222a b a b a ab b +-=+-12.利用图形中面积的等量关系可以得到某些数学公式.根据如图能得到的数学公式是( )A .(a+b )(a-b )=a 2-b 2B .(a-b )2=a 2-2ab+b 2C .a (a+b )=a 2 +abD .a (a-b )=a 2-ab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将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减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将剩余部分(阴影部分)对半剪开,恰好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将它们旋转拼接后构成一个等腰梯形.(1)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可以得到一个代数恒等式是________; (2)求前n 个正奇数1,3,5,7,…的和是________.14.计算:20(2)3--⋅=______. 15.已知18mx =,16n x =,则2m n x +的值为________. 16.计算:248(21)(21)(21)(21)1+++++=___________. 17.若2211392781n n ++⨯÷=,则n =____.18.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高为8cm ,底面正方形边长为7cm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acm ,那么它的体积增加了_______3cm .19.若2a x =,3b x =,4c x =,则2a b c x +-=__________.20.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 ,用代数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1)23262x y x y -÷ (2)()233221688x y z x y z xy +÷ (3)运用乘法公式计算:2123124122-⨯22.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1)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______; (2)运用(1)中的结论,完成下列各题: ①已知:3a b -=,2224a b -=,求+a b 的值; ②计算:22222111111111123420192020⎛⎫⎛⎫⎛⎫⎛⎫⎛⎫-⨯-⨯-⨯⋅⋅⋅⨯-⨯- ⎪ ⎪ ⎪ ⎪ ⎪⎝⎭⎝⎭⎝⎭⎝⎭⎝⎭. 23.图①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 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观察图②,请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写出三个代数式()2m n +、()2m n -、mn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2)有许多等式可以用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如图③,它表示了_________;(3)请你用图③提供的若干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硬纸片图形,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把下列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2243m mn n ++.要求:在图④的框中画出图形并在下方写出分解的因式.24.已知(a+b )2=25,(a ﹣b )2=9.求a 2﹣6ab+b 2. 25.先化简,再求值:2(21)(21)(23)+---a a a ,其中112a =-. 26.(1)填空:①32(2)(5)x xy ⋅-=____________; ②3252()(2)a b a b -÷-=_________.(2) 先化简,再求值:2(1)(1)(1)(31)(21)x x x x x x --+----,其中2x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同底数幂的除法分别计算,再判断即可. 【详解】解:A.等式左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 624a a a ÷=,故原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等式左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 32a a a ÷=,故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和同底数幂的除法.熟记运算公式是解题关键.2.D解析:D 【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乘单项式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 解:3ab•a 2=3a 3b .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 【分析】根据整式的乘法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解:A. (a +b )(a ﹣2b )=a 2﹣4b 2,原题计算错误,不合题意; B. (a ﹣12)2=a 2﹣a +14,原题计算错误,不合题意; C. ﹣2a (3a ﹣1)=﹣6a 2+2a ,原题计算错误,不合题意; D. (a ﹣2b )2=a 2﹣4ab +4b 2,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乘法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计算解答. 【详解】解:添加的方法有5种,分别是: 添加6x ,得9x 2+1+6x=(3x+1)2; 添加﹣6x ,得9x 2+1﹣6x=(3x ﹣1)2; 添加﹣9x 2,得9x 2+1﹣9x 2=12; 添加﹣1,得9x 2+1﹣1=(3x )2,添加4814x ,得242819+91142x x x ⎛⎫+=+ ⎪⎝⎭, 故选:D .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整式得到完全平方式,熟记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 【分析】根据a*b 的定义,将每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①∵a*b=()2a b -,b*a=()()22b a a b -=-, ∴a*b=b*a 成立; ②(a*b)2=()()()224a b a b -=-,a 2*b 2=()()()22222a b a b a b -=-+,∵()()()422a b a b a b -≠-+∴(a*b )2=a 2*b 2不成立;③∵(−a)*b=()()22a b a b --=+,a*(−b)= ()()22a b a b --=+⎡⎤⎣⎦, ∴−a*b=a*(−b)成立;④∵a*(b+c)= ()()22a b c a b c -+=--⎡⎤⎣⎦,a*b+a ∗c=()()()222a b a c a b c -+-≠--, ∴a*(b+c) =a*b+a ∗c 不成立;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下实数的运算,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法则、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除法法则、平方差公式依次计算判断. 【详解】A 、426a a a ⋅=,故该项错误;B 、()23624a a =,故该项正确;C 、4624()()ab ab a b ÷=,故该项错误;D 、22()()a b a b a b +-=-,故该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计算法则,正确掌握整式的同底数幂相乘法则、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除法法则、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 【分析】根据整式的幂的乘方计算法则、乘法计算法则、除法计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依次计算判断即可. 【详解】 A 、()326a a --=,故此选项正确;B 、23326a a a ⋅=,故此选项不正确;C 、422a a a ÷=,故此选项不正确;D 、()22211a a a ++=+,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计算能力,正确掌握整式的幂的乘方计算法则、乘法计算法则、除法计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的逆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逆运算进行计算. 【详解】 解:()()23232323955555328x yx y x y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幂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的逆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逆运算.9.A解析:A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即可得. 【详解】5x y -=,2()25x y -∴=,即22225x xy y -+=①,又2()49x y +=,22249x xy y ∴++=②,由①+②得:222274x y +=,即2237x y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求值,熟记公式是解题关键.10.D解析:D 【分析】根据222()2a b a b ab +=+-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解:当3a b +=-,1ab =,时,222()2a b a b ab +=+-=9-2=7.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对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能力,熟记有关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个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 【分析】分别表示出甲乙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根据面积相等可得结论. 【详解】甲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22a b -,乙图中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长为()a b +,宽为()-a b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a b +-,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得22()()a b a b a 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验证,灵活表示图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 【分析】根据图形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 )2和b 2,剩余的矩形面积是(a-b )b 和(a-b )b ,即大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 )2,即可得出选项. 【详解】解:从图中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 )2和b 2,剩余的矩形面积是(a-b )b 和(a-b )b ,即大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 )2, ∴(a-b )2=a 2-2ab+b 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转化能力,题目比较好,有一定的难度.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13.【分析】(1)可分别在正方形和梯形中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两式联立即可得到关于ab 的恒等式(2)由12-02=122-12=332-22=542-32=7…n2-(n-1)2=2n-1相加即可得结果【解析:22()()a b a b a b -=+- 2n 【分析】(1)可分别在正方形和梯形中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两式联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恒等式(2)由12-02=1,22-12=3,32-22=5,42-32=7…n 2-(n-1)2=2n-1相加即可得结果. 【详解】解:正方形中,S 阴影=a 2-b 2; 梯形中,S 阴影=12(2a+2b )(a-b )=(a+b )(a-b ); 故所得恒等式为:a 2-b 2=(a+b )(a-b ), 故答案为:a 2-b 2=(a+b )(a-b ).(2)∵12-02=1,22-12=3,32-22=5,42-32=7…n 2-(n-1)2=2n-1 ∴1+3+4+5+7+9+…+(2n-1)=12-02+22-12+32-22+42-32+…+n 2-(n-1)2=n 2 故答案为:n 2.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正确表示出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关键.14.【分析】根据0指数和负指数的意义计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0指数和负指数的运算解题关键是熟悉0指数和负指数的意义解析:14【分析】根据0指数和负指数的意义计算即可. 【详解】解:22011(2)31(2)4--⋅=⨯=-, 故答案为:14. 【点睛】本题考查了0指数和负指数的运算,解题关键是熟悉0指数和负指数的意义.15.【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得再根据幂的乘方可得然后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关键是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解析:14【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得22m n m n x x x +=⋅,再根据幂的乘方可得()22m mx x =,然后再代入18mx =,16n x =求值即可. 【详解】解:()2222111684m nmnm nxxx xx +⎛⎫=⋅=⋅=⨯= ⎪⎝⎭,故答案为1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关键是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16.216【分析】在原来的算式前面乘上(2-1)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详解】原式======216故答案是:2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运算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16 【分析】在原来的算式前面乘上(2-1),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原式=248(21)(21)(21)(21)(21)1-+++++=2248(21)(21)(21)(21)1-++++ =448(21)(21)(21)1-+++ =88(21)(21)1-++ =16(21)1-+ =216. 故答案是:21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运算,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7.3【分析】根据幂的乘方把算式中的各底数变成同底数然后按同底数幂运算法则列方程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和幂的乘方根据题意把底数变成相同是解题关键解析:3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把算式中的各底数变成同底数,然后按同底数幂运算法则,列方程即可.【详解】解:2211392781n n ++⨯÷=22213143(3)(3)3n n ++⨯÷=,2423343333n n ++⨯÷=,242(33)433n n ++-+=,1433n +=,14n +=,3n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和幂的乘方,根据题意,把底数变成相同是解题关键. 18.8a2+112a 【分析】长方体变化后的高为8cm 底面边长为(3+a )cm 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7+a )2×8-7×7×8=8(7+a )2-72=8(7+a-7)(7+a+解析:8a 2+112a【分析】长方体变化后的高为8cm ,底面边长为(3+a )cm ,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7+a )2×8-7×7×8=8[(7+a )2-72]=8(7+a-7)(7+a+7)=8a (14+a )=8a 2+112a故答案为8a 2+112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掌握长方体的体积求法和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分析】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逆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逆运算幂的乘方逆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求代数式的值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逆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逆运算幂的乘方逆运算是解题 解析:3【分析】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逆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逆运算、幂的乘方逆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22a b c a b c x x x x +-=•÷a 2xbc x x =÷()2234=⨯÷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求代数式的值,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逆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逆运算、幂的乘方逆运算是解题关键.20.【分析】由图形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以(a+b )为底边高为b 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再加上以b 为底边高为(a-b )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大正 解析:22a 【分析】由图形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以(a+b )为底边,高为b 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再加上以b 为底边,高为(a-b )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a 2+b 2−()b a b 2++()b a b 2-=2a 2, 故答案为2a 2. 【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三、解答题21.(1)23y -;(2)22xyz x z +;(3)1【分析】(1)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2)运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3)先将124122⨯化为(1231)(123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再计算加减法.【详解】解:(1)23262x y x y -÷=23y -;(2)()233221688x y z x y z xy +÷=22xyz x z +;(3)2123124122-⨯=222123(1231)(1231)123(1231)1-+⨯-=--=.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计算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平方差公式,熟记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1)a 2-b 2=(a+b )(a-b );(2)①8;②20214040 【分析】(1)分别表示拼接前后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得等式a 2-b 2=(a+b )(a-b ),得出答案; (2)①利用平方差公式将a 2-b 2化为(a+b )(a-b ),再整体代入即可;②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变形,再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2-b 2,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 )(a-b ), 因此有a 2-b 2=(a+b )(a-b ),∴能验证的等式是a 2-b 2=(a+b )(a-b )(2)①∵a 2-b 2=(a+b )(a-b )=24,a-b=3,∴a+b=8;②原式=11111111(1)(1)(1)(1)(1)(1)...(1)(1)22334420202020-+-+-+-+ 1324352019,223344202020202021=⨯⨯⨯⨯⨯⨯⨯⨯ 1202122020=⨯ 20214040=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和应用,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正确应用的前提.23.(1)()()224m n m n mn -=+-;(2)()()22223m n m n m mn n ++=++;(3)见解析;()()22433m mn n m n m n ++=++【分析】(1)在图2中,大正方形由小正方形和4个矩形组成,则()()224m n m n mn -=+-; (2)大长方形的面积=两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的面积+边长为n 的正方形的面积+3个边长为m 、n 的长方形的面积,列式即可;(3)由已知的等式,画出相应的图形即可分解因式.【详解】解:(1)大正方形由小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组成,大正方形的面积为(m+n )2,小正方形的面积为(m-n )2,长方形的面积为mn∴()()224m n m n mn -=+-. (2)大长方形的面积=两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的面积+边长为n 的正方形的面积+3个边长为m 、n 的长方形的面积,∴()()22223m n m n m mn n ++=++. (3)先拼接长方形,然后利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到()()22433m mn n m n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实际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利用面积法证明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常联系在一起,要学会观察.24.﹣7【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b 2,可得a 2﹣6ab+b 2=(a ﹣b )2﹣4ab ,(a ﹣b )2﹣(a ﹣b )2=4ab =16,据此计算即可.【详解】解:因为(a+b )2=25,(a ﹣b )2=9,所以(a ﹣b )2﹣(a ﹣b )2=4ab =16,所以a 2﹣6ab+b 2=(a ﹣b )2﹣4ab =9﹣16=﹣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12a -10,-11【分析】先按乘法公式进行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原式=2241(4129)---+a a a=22414129--+-a a a=12a -10 当112a =-时, 原式=112()1012⨯-- =110--=11-.【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乘法公式进行化简整式并求值,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乘法公式进行化简,注意符号的变化.26.(1)①4240-x y ;②12a -;(2)253x x -+;-14 【分析】(1)①先计算积的乘方,然后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②先计算积的乘方,然后计算单项式除以单项式;(2)整式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合并同类项化简,最后代入求值.【详解】解:(1)①32(2)(5)x xy ⋅- =328(5)x xy ⋅-4240x y =-;②3252()(2)a b a b -÷-=6252(2)a b a b ÷- =12a -; (2)2(1)(1)(1)(31)(21)x x x x x x --+---- 22222(1)(651)x x x x x =-----+222221651x x x x x =--+-+-253x x =-+当2x =时,原式2523220614=-⨯+⨯=-+=-.【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
一、选择题1.程序员编辑了一个运行程序如图所示,规定:从“输入一个值x 到结果是否75>”为一次程序操作,如果要程序运行两次后才停止,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 .18x >B .37x <C .1837x <<D .1837x <≤ D 解析:D【分析】根据运行程序,第一次运算结果小于等于75,第二次运算结果大于75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得,()2175221175x x +≤⎧⎪⎨++>⎪⎩①②,解不等式①得:37x ≤,解不等式②得:18x >,∴1837x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读懂题目信息,理解运行程序并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2.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 .1x >-B .3x ≤C .13x -≤≤D .13x -<≤ D解析:D【分析】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实心圆点包括该点,空心圆圈不包括该点,大于向右小于向左.两个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由数轴知,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故选D .【点睛】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的方法: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3.不等式()31x -≤5x -的正整数解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3(x-1)≤5-x3x-3≤5-x ,则4x≤8,解得:x≤2,故不等式3(x-1)≤5-x 的正整数解有:1,2共2个.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4.不等式组10,{360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C .D . D 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10{360x x -≤-<①②,由①得:x≥1,由②得:x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故选D .考点:1.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对于实数x ,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2.5]=﹣3,若[x ﹣2]=﹣1,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0<x ≤1B .0≤x <1C .1<x ≤2D .1≤x <2D解析:D【详解】由题意得2021x x -<⎧⎨-≥-⎩解之得12x ≤<故选D .6.不等式组3213,23251223x x x x ++⎧≤+⎪⎨⎪->-⎩的解集为( )A .B .C .D . C解析:C【分析】分别解两个不等式,再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取解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解:321323251223x x x x ++⎧≤+⎪⎨⎪->-⎩①②,解不等式①得:2x ≥-;解不等式②得:3x >;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掌握不等式组取解集的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是解题的关键.7.不等式组43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 B .C .D . D解析:D【分析】 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A 选项中,数轴上表达的解集是:4x >;B 选项中,数轴上表达的解集是:34x -≤<;C 选项中,数轴上表达的解集是:3x ≤;D 选项中,数轴上表达的解集是:34x ≤<;∵不等式组43x x ⎧⎨≥⎩<的解集是34x ≤<, ∴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熟知:“小于向左,大于向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若实数3是不等式2x a 20--<的一个解,则a 可取的最小整数为( )A .2B .3C .4D .5D 解析:D【分析】将x 3=代入不等式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x 3=是不等式的一个解,∴将x 3=代入不等式,得:6a 20--<,解得:4a >,则a 可取的最小整数为5,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不等式的解的定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将x=3代入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9.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327x x a-<⎧⎨<⎩的解集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B .3a > C .3a D .3a < C 解析:C【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小取小并结合不等式组的解集可得a 的范围.【详解】解:327x x a -<⎧⎨<⎩①②, ①式化简得:39,3x x << 又∵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 a <,∴3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4263a x x x --=-的解是非正整数,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值有( )种.A .3B .2C .1D .0A解析:A【分析】先用含a 的式子表示出原方程的解,再根据解为非正整数,即可求得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详解】 解:24263a x x x --=- ()264212--=-x a x x264+212-=-x a x x ()24+8=-a x 284+=-x a ∵方程的解是非正整数, ∴2804+-≤a ∴2804+≥a ∴24+=1a 或2或4或8∴a=0或2或-2,共3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解不等式,根据方程的解为非正整数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a b ≥,1a -+_____1b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a≥b ∴-a≤-b ∴-a+1≤-b+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需要特别注意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负数不等号要变号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a≥b∴-a≤-b∴ -a+1≤-b+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需要特别注意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负数不等号要变号. 12.对任意四个整数a 、b 、c 、d 定义新运算:a bc d ad bc =-,若1<2 41x x -<12,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分析】根据新定义列不等式组并求解集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2x-(-4)x <12即1<6x <12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运用解不等式组等知识点正确理解新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126x << 【分析】根据新定义列不等式组并求解集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2x-(-4)x <12,即1<6x <12,解得126x << . 故答案为126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运用、解不等式组等知识点,正确理解新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已知方程组3951x y a x y a +=+⎧⎨-=+⎩的解为正数,求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4【分析】先解方程组用含a 的式子表示方程组的解根据方程组的解是正数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组再求解【详解】解:①+②得:①-②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方程组的解为正∴>0且>0解得:-<<4故填:解析:-54<a <4 【分析】 先解方程组用含a 的式子表示方程组的解,根据方程组的解是正数,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组,再求解.【详解】解:3951x y a x y a +=+⎧⎨-=+⎩①②, ①+②得:2810x a =+,45x a =+,①-②得:228y a =-+,4y a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454x a y a =+⎧⎨=-+⎩, ∵ 方程组的解为正,∴45a +>0且4a -+>0, 解得:-54<a <4, 故填:-54<a <4.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此类问题要先用字母a 表示方程组的解,再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最后求解.1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1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3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分析】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不等式组整数解有3个确定出a 的范围即可【详解】不等式组整理得:即由不等式组整数解有3个得到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解析:32a -<≤【分析】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不等式组整数解有3个,确定出a 的范围即可.【详解】不等式组整理得:1x a x ≥⎧⎨<⎩,即1a x ≤<, 由不等式组整数解有3个,得到32a -<≤-,故答案为:32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5.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2()102153x m x 的解集为76x -<<-,则m 的值是______.【分析】先解不等式组得出其解集为结合可得关于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详解】解:由①得:由②得:不等式的解集为:∵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参数熟悉相关性质是解 解析:152【分析】 先解不等式组得出其解集为1262mx ,结合76x -<<-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详解】解:2()102153x m x ①②由①得:2210x m +->,221x m >-+, 12x m >-+由②得:212x <-,6x <-, ∴不等式的解集为:162m x -+<<- ∵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76x -<<-,172m ∴-+=- 152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参数,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绝对值小于π的非负整数有____________.0123【分析】设所求的数为x 再根据x 的绝对值小于π得出关于x 的不等式求出x 的取值范围在此取值范围内找出符合条件的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即可【详解】解:设该数为x ∵x 的绝对值小于π即|x|<π∴-π<解析:0,1,2,3【分析】设所求的数为x ,再根据x 的绝对值小于π得出关于x 的不等式,求出x 的取值范围,在此取值范围内找出符合条件的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即可.【详解】解:设该数为x ,∵x 的绝对值小于π,即|x|<π,∴-π<x <π,∵π≈3.14,∴x 的非负整数解为:0,1,2,3,故答案为:0,1,2,3.【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及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 的不等式,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出x 的取值范围.17.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3224x y m x y +=-+⎧⎨+=⎩的解满足32x y +>-,则满足条件的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分析】先将m 看做常数解方程组求出再代入可得关于m 的不等式解之可得答案【详解】①-②得:将代入②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 解析:72m < 【分析】先将m 看做常数解方程组求出2x m =-、2y m =+,再代入32x y +>-可得关于m 的不等式,解之可得答案.【详解】 23224x y m x y +=-+⎧⎨+=⎩①②①2⨯-②得:2x m =-,将2x m =-代入②得:2y m =+, ∵32x y +>-, ∴2m - +322m +>-, ∴72m <. 故答案为:72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18.若关于x 的不等式2310a x -->的最大整数解为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再根据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确定a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解得∵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为∴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不等式的解正确的解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512a -<≤-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再根据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确定a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解2310a x -->, 得213<-a x , ∵不等式2310a x -->的最大整数解为2-, ∴21-2-13<-≤a , 解得:512a -<≤-; 故答案为:512a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不等式的解,正确的解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9.已知a >b ,则15a +c _____15b +c (填“>”“<”或“=”).>【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15>0所以不等式两端同时乘15时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详解】∵a >b15>0∴15a >15b ∴15a+c >15b+c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记不等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15>0,所以不等式两端同时乘15时,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详解】∵a >b ,15>0∴15a >15b∴15a+c >15b+c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记不等式两端同时乘或除一个负数时,符号改变是本题的关键.20.如果不等式组324x a x a +⎧⎨-⎩<<的解集是x <a ﹣4,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a≥﹣3【分析】根据口诀同小取小可知不等式组的解集解这个不等式即可【详解】解这个不等式组为x <a ﹣4则3a+2≥a ﹣4解这个不等式得a≥﹣3故答案a≥﹣3【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掌握运算法解析:a ≥﹣3.【分析】根据口诀“同小取小”可知不等式组32{4x a x a +-<<的解集,解这个不等式即可. 【详解】解这个不等式组为x <a ﹣4,则3a +2≥a ﹣4,解这个不等式得a ≥﹣3故答案a ≥﹣3.【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21.解不等式组103124x x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解析:13x -≤<,在数轴上表示见解析.【分析】先对不等式组进行化简,然后在数轴上分别画出x 的取值,它们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解:103124x x +≥⎧⎪⎨-<⎪⎩①② 由①得:1x ≥-由②得:318x -<,∴3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3x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此类题目常常要结合数轴来判断.要注意x 是否取得到,若取得到则x 在该点是实心的.反之x 在该点是空心的.22.某水果店购买某种水果的进价为18元/千克,在销售过程中有10%的水果损耗,该水果店以a 元/千克的标价出售该种水果.(1)为避免亏本,求a 的最小值.(2)若该水果店以标价销售了70%的该种水果,在扣除10%损耗后,剩下的20%水果按10元/千克的价格售完.为确保销售该种水果所得的利润率不低于20%,求a 的最小值. 解析:(1)a 的最小值为20;(2)28a ≥.【分析】(1)根据只能售出所进商品的110%-,且销售额大于等于进价即可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2)根据70%按照标价a 元/千克出售,20%水果按10元/千克出售,且销售额应该大于等于(120%)18+⨯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110%)18a -≥,解得20a ≥,即a 的最小值为20;(2)由题意得:70%20%10(120%)18a ⋅+⨯≥+⨯,解得28a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熟记商品销售时所用的常用公式是解题关键.注意本题与销售了多少千克无关.23.(1)解方程组:43220x y x y +=⎧⎨+=⎩(2)解不等式组:3(2)211124x x x x -<-⎧⎪⎨-≥-⎪⎩ 解析:(1)12x y =-⎧⎨=⎩;(2)25x ≤<. 【分析】(1)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得;(2)先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再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详解】(1)43220x y x y +=⎧⎨+=⎩①②, 由①2-⨯②得:322y y -=,解得2y =,将2y =代入②得:220x +=,解得1x =-,则方程组的解为12x y =-⎧⎨=⎩; (2)3(2)211124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5x <,解不等式②得:2x ≥,则不等式组的解为25x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题关键.24.某班班主任对在某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进行表彰.她到商场购买了甲、乙两种笔记本作为奖品,若购买甲种笔记本15个,乙种笔记本20个,共花费250元;若购买甲种笔记本10个,乙种笔记本25个,共花费225元.(1)求购买一个甲种、一个乙种笔记本各需多少元?(2)班主任决定再次购买甲、乙两种笔记本共35个,如果班主任此次购买甲、乙两种笔记本的总费用不超过300元,求至多需要购买多少个甲种笔记本?解析:(1)一个甲种笔记本需10元,一个乙种笔记本需5元;(2)25个【分析】(1)设购买一个甲种笔记本需x 元,一个乙种笔记本需y 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 (2)设需要购买a 个甲种笔记本,列不等式解答.【详解】解:(1)设购买一个甲种笔记本需x 元,一个乙种笔记本需y 元,15202501025225x y x y +=⎧⎨+=⎩,解得105x y =⎧⎨=⎩, 答:购买一个甲种笔记本需10元,一个乙种笔记本需5元.(2)设需要购买a 个甲种笔记本,105(35)300a a +-≤,解得:25a ≤,答:至多需要购买25个甲种笔记本.【点睛】此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5.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a-b )x+a-5b >0的解集为x <107. (1)求b a的值. (2)求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的解集.解析:(1)35;(2)35x . 【分析】 (1)先通过移项将不等式变形为(2)5a b x b a ->-,再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可得一个关于a 、b 的等式,然后化简即可得;(2)先根据20a b -<和(1)的结论可得0a <,再解不等式即可得.【详解】(1)不等式(2)50a b x a b -+->可变形为(2)5a b x b a ->-,此不等式的解集为710<x , 20a b ∴-<,则解不等式(2)5a b x b a ->-得:52b a x a b-<-, 51027b a a b -∴=-, 整理得:3572010b a a b -=-,解得35b a =; (2)由(1)可知,20a b -<,35b a =, 则32205a b a a -=-<,解得0a <, 故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的解集b x a <,即35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题关键.26.不等式组231,12(2)x x x -≥-⎧⎨-≥-+⎩. 解析:11x -≤≤【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解:231124x x x -≥-⎧⎨-≥--⎩①② ①式解得1x ≤,②式解得1x ≥-;故不等式组的解为11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1)2132x x +≤ (2)2113112x x x +≥-⎧⎪⎨-<+⎪⎩ 解析:(1)2x -≤;(2)13x -≤<【分析】(1)去分母,然后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求解;(2)首先解每个不等式,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详解】(1)去分母,得:2(21)3x x +≤去括号得:423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 -≤;(2)2113112x x x +≥-⋯⎧⎪⎨-<+⋯⎪⎩①②, 解①得:1x ≥-解②得:x <3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3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通过观察不等式的解,若x >较小的数、<较大的数,那么解集为x 介于两数之间,注意等价转化,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和易错题.28.已知方程组2523x y m x y m-=+⎧⎨+=⎩的解满足条件0x >,0y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析:21m -<<【分析】首先利用含m 的式子表示出x 、y ,再根据x >0,y >0可得关于m 的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即可.【详解】2523x y m x y m -=+⎧⎨+=⎩①②②×2-①得:1y m =-,把1y m =-代入②得:2x m =+,∵0x >,0y <,∴2010m m +>⎧⎨-<⎩, 解得:21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键是用含m 的式子表示出x 、y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三)一、选择题(3分×8=24分)1、如果2(23)3250a b c a b c+-+-+=,那么ab的值为()A 、1B 、-1C 、5 D、-52、已知方程组325a xb y mc xd y n+=⎧⎨-=⎩的解是21xy=⎧⎨=-⎩,则方程组(2)3(3)2(2)5(3)a xb y mc xd y n++-=⎧⎨+--=⎩的解是()A21xy=⎧⎨=-⎩B42xy=⎧⎨=⎩C2xy=⎧⎨=⎩D4xy=⎧⎨=-⎩3、小亮在计算多边形内角和时,先测量各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结果得157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小亮多加了一个内角,这个内角的度数是130°;B 、小亮少加了一个内角,这个内角的度数是50°;C 、小亮测量的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10;D、小亮测量的多边形的边数一定是11;4、已知实数x、y满足2x﹣3y=4,并且x≥﹣1,y<2,现有k=x﹣y,则k的取值范围是().A 、k<-3B、1≤ k<3 C 、-3≤k<-1D、k≥-35、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秒或5秒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B 、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乙在数轴上相遇点代表的数是-10.4;C 、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甲、乙在数轴上相遇点代表的数是-44;D、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甲、乙在数轴上相遇点代表的数是-8;6、点A1、A2、A3、……A n(n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的左边,且A1A O=1,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点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依照上述规律点A2008、A2009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期末综合复习训练试题(三)一.选择题1.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实数a,b,将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点C,B关于原点O对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1 B.a+b=﹣1 C.a﹣b=1 D.a﹣b=﹣12.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有公共解3x﹣y=7,2x+3y=1,y=﹣kx﹣9,则k的值是()A.﹣3 B.C.2 D.﹣43.如图,ABCD为一长条形纸带,AB∥CD,将ABCD沿EF折叠,A、D两点分别与A′、D′对应,若∠1=2∠2,则∠AEF的度数为()A.60°B.65°C.72°D.75°4.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m﹣2=0的解是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m>2 B.m<2 C.m>﹣2 D.m<﹣25.已知△ABC内一点P(a,b)经过平移后对应点P′(c,d),顶点A(﹣2,2)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5,﹣4),则a﹣b﹣c+d的值为()A.13 B.﹣13 C.1 D.﹣16.某校七(二)班班长统计了今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阅读量最多的是8月份B.阅读量最少的是6月份C.3月份和5月份的阅读量相等D.每月阅读量超过40本的有5个月二.填空题7.已知|x+1|++(x+y﹣z)2=0,x+y+z的立方根是.8.若点P(2﹣a,2a+5)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的值为.9.体育老师从七年级学生中抽取40名参加全校的健身操比赛.这些学生身高(单位:cm)的最大值为186,最小值为155.若取组距为3,则可以分成组.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90°,∠EOD=50°,则∠BOC的度数为.11.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的2x+3y=18的解,则的平方根.12.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13.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分别以一定的速度练习长跑和骑自行车.如果同向而行80秒乙追上甲一次;如果反向而行,他们每隔30秒相遇一次;求甲、乙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如果设甲的速度是x米/秒,乙的速度是y米/秒,所列方程组是.14.已知点P的坐标为(2m+1,m﹣4)并且满足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是.三.解答题15.计算:16.解下列方程组:(1)(2)17.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8.已知,AB∥CD,点E为射线FG上一点.(1)如图1,若∠EAF=30°,∠EDG=40°,则∠AED=°;(2)如图2,当点E在FG延长线上时,此时CD与AE交于点H,则∠AED、∠EAF、∠EDG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平分∠EDC,交AE于点K,交AI于点I,且∠EAI:∠BAI=1:2,∠AED =22°,∠I=20°,求∠EKD的度数.四.解答题19.已知坐标平面内的三个点A(1,3)、B(3,1)、O(0,0).(1)求△ABO的面积;(2)平移△ABO至△A1B1O1,当点A1和点B重合时,点O1的坐标是;(3)平移△ABO至△A2B2O2,需要至少向下平移超过单位,并且至少向左平移个单位,才能使△A2B2O2位于第三象限.20.如图,已知∠1+∠2=180°,∠AED=∠C,试判断∠3与∠B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说理.(可不写根据)21.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x=y,求m的值.22.元旦期间,前往参观盐城人民公园的人非常多.这期间某一天某一时段,小王随机调查了部分入园游客,统计了进园前等侯检票的时间,并绘制成如下图表.表中“10~20”表示等候检票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而小于20min,其他类同.(1)这里采用的调查方式是(填“普查”或“抽样调查”),样本容量是;(2)表中a=,b=,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在调查人数里,若将时间分段内的人数绘成扇形统计图,则“40~50”的圆心角的度数是;时间分段/min频数/人数频率10~20 8 0.20020~30 14 a30~40 10 0.25040~50 b0.12550~60 3 0.075合计40 1.000五.解答题23.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1)当m=2时,请解关于x、y的方程组;(2)若关于x、y的方程组中,x为非负数、y为负数,①试求m的取值范围;②当m取何整数时,不等式3mx+2x>3m+2的解为x<1.24.已知点P(8﹣2m,m﹣1).(1)若点P在x轴上,求m的值.(2)若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P点的坐标.六.解答题25.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正整数解.26.为支持抗震救灾,我市A、B两地分别有赈灾物资100吨和180吨,需全部运往重灾区C、D两县,根据灾区的情况,这批赈灾物资运往C县的数量比运往D县的数量的2倍少80吨.(1)求这批赈灾物资运往C、D两县的数量各是多少吨?(2)设A地运往C县的赈灾物资数量为x吨(x为整数).若要B地运往C县的赈灾物资数量大于A地运往D县赈灾物资数量的2倍,且要求B地运往D县的赈灾物资数量不超过63吨,则A、B两地的赈灾物资运往C、D两县的方案有几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A.5.B.6.D.二.填空7.28.﹣1或﹣7.9.11.10.140°.11.±2.12.013..14.(﹣9,﹣9)或(3,﹣3).三.解答题15.解:=﹣3+2+1=16.解:(1)将②代入①得:2x+3(4x﹣5)=﹣1解得:x=1③将③代入②得:y=4×1﹣5=﹣1∴方程组的解为:.(2)①×5+②×2得:15x+8x=100+38∴x=6③将③代入①得:3×6+2y=20∴y=1∴原方程组的解为:.17.解:,解第一个不等式得x≥﹣1,解第二个不等式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18.解:(1)如图,延长DE交AB于H,∵AB∥CD,∴∠D=∠AHE=40°,∵∠AED是△AEH的外角,∴∠AED=∠A+∠AHE=30°+40°=70°,故答案为:70;(2)∠EAF=∠AED+∠EDG.理由:∵AB∥CD,∴∠EAF=∠EHC,∵∠EHC是△DEH的外角,∴∠EHG=∠AED+∠EDG,∴∠EAF=∠AED+∠EDG;(3)∵∠EAI:∠BAI=1:2,∴设∠EAI=α,则∠BAE=3α,∵∠AED=22°,∠I=20°,∠DKE=∠AKI,又∵∠EDK+∠DKE+∠DEK=180°,∠KAI+∠KIA+∠AKI=180°,∴∠EDK=α﹣2°,∵DI平分∠EDC,∴∠CDE=2∠EDK=2α﹣4°,∵AB∥CD,∴∠EHC=∠EAF=∠AED+∠EDG,即3α=22°+2α﹣4°,解得α=18°,∴∠EDK=16°,∴在△DKE中,∠EKD=180°﹣16°﹣22°=142°.四.解答题19.解:(1)△ABO的面积=×1×3+×(1+3)×2﹣×3×1=4;(2)点A1和点B重合时,需将△ABC向右移2个单位,向下移2个单位,∴点O的对应点O1的坐标是(2,﹣2),故答案为:(2,﹣2);(3)平移△ABO至△A2B2O2,需要至少向下平移超过3单位,并且至少向左平移超过3个单位,才能使△A2B2O2位于第三象限.故答案为:3,3.20.解:∠3=∠B.理由如下:∵∠1+∠2=180°,∠1+∠4=180°∴∠2=∠4,∴EF∥AB,∠3=∠ADE,又∵∠AED=∠C,∴DE∥BC,∴∠B=∠ADE,∴∠3=∠B.21.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x=y,∴,故=2m,解得:m=10.22.解:(1)这里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样本容量是:8÷0.200=40;故答案为:抽样调查,40;(2)a=1﹣0.200﹣0.250﹣0.125﹣0.075=0.350;b=40×0.125=5;补图如下:故答案为:0.350,5;(3)“40~50”的圆心角的度数是0.125×360°=45°.故答案为:45°.五.解答23.解:(1)把m=2代入方程组中得:,①+②得:2x=10,x=5,①﹣②得:﹣2y=8,y=﹣4,∴方程组的解为:;(2)①,①+②得:2x=18﹣4m,x=9﹣2m,①﹣②得:﹣2y=4+2m,y=﹣2﹣m,∵x为非负数、y为负数,∴,解得:﹣2<m≤;②3mx+2x>3m+2,(3m+2)x>3m+2,∵不等式3mx+2x>3m+2的解为x<1,∴3m+2<0,∴m<﹣,由①得:﹣2<m≤,∴﹣2<m<﹣,∵m整数,∴m=﹣1;即当m=﹣1时,不等式3mx+2x>3m+2的解为x<1.24.解:(1)∵点P(8﹣2m,m﹣1)在x轴上,∴m﹣1=0,解得:m=1;(2)∵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8﹣2m|=|m﹣1|,∴8﹣2m=m﹣1或8﹣2m=1﹣m,解得:m=3或m=7,∴P(2,2)或(﹣6,6).六.解答题25.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即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是1,2.26.解:(1)设运往C县的物资是a吨,D县的物资是b吨,根据题意得,,解得,答:这批赈灾物资运往C、D两县的数量各是160吨,120吨;(2)设A地运往C县的赈灾物资数量为x吨,则B地运往C县的物资是(160﹣x)吨,A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100﹣x)吨,B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120﹣(100﹣x)=(20+x)吨,根据题意得,,解不等式①得,x>40,解不等式②得,x≤43,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40<x≤43,∵x是整数,∴x取41、42、43,∴方案共有3种,分别为:方案一:A地运往C县的赈灾物资数量为41吨,则B地运往C县的物资是119吨,A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59吨,B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61吨;方案二:A地运往C县的赈灾物资数量为42吨,则B地运往C县的物资是118吨,A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58吨,B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62吨;方案三:A地运往C县的赈灾物资数量为43吨,则B地运往C县的物资是117吨,A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57吨,B地运往D县的物资是63吨.。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选择题1.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常量是()A.a B.p C.S D.p,a2.弹簧挂上物体后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挂物体的质量m/kg012345弹簧的长度y/cm1012.51517.5202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B.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是自变量,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因变量C.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式y=2.5m+10来表示D.在弹簧能承受的范围内,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为20cm3.某复印的收费y(元)与复印页数x(页)的关系如下表:则()x(页)1002004001000…y(元)4080160400…A.B.C.y=10x D.y=4x4.某商场自行车存放处每周的存车量为5000辆次,其中变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1元,普通车存车费为每辆一次0.5元,若普通车存车量为x辆次,存车的总收入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A.y=0.5x+5000B.y=0.5x+2500C.y=﹣0.5x+5000D.y=﹣0.5x+25005.(2018春•岐山县期末)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A .s =6xB .s =8(6﹣x )C .s =6(8﹣x )D .s =8x6.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将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A .B .C .D .7.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赛跑.比赛开始后,兔子飞快地奔跑,乌龟缓慢的爬行.不一会儿,乌龟就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兔子想:“这比赛也太轻松了,不如先睡一会儿.”而乌龟一刻不停地继续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终点时,发现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正确反映这则寓言故事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8.小刚从家去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min )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D.9.如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齐齐哈尔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下列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A.0点时气温达到最低B.最低气温是零下4℃C.0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D.最高气温是8℃10.如图,在物理课上,老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铁块浸没于水中,然后缓慢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11.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交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明吃早餐用时5分钟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240米/分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00米/分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5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2.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x+32.若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值与华氏度数值恰好相等,则此温度的摄氏度数为℃.13.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点在AC上运动,设AD长为x,△BCD的面积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14.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分钟到达终点B.15.某日小明步行,小颖骑车,他们同时从小颖家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到公园去,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相机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步行速度为180米/分钟,他们各自距离出发点的路程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米.16.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17.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评卷人三.解答题18.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4000元,每月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月利润(利润=收入费用﹣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答案及解析1.【分析】根据篱笆的总长确定,即可得到周长、一边长及面积中的变量.【解答】解: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p=60m,所以常量是p,故选:B.2.【分析】因为表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到弹簧的长度和所挂物体的重量,所以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由已知表格得到弹簧的长度是y=10+2.5m,质量为mkg,y弹簧长度;弹簧的长度有一定范围,不能超过.【解答】解: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根据图表,当质量m=0时,y=10,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当物体的质量为mkg时,弹簧的长度是y=12+2.5m,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C中y=10+2.5m,m=4,解得y=20,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分析】待定系数法设一次函数关系式,把任意两点代入,求得相应的函数解析式,看其余点的坐标是否适合即可.【解答】解:设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故y=0.4x;故选:B.4.【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题目中的函数解关系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得,y=0.5x+(5000﹣x)×1=﹣0.5x+5000,故选:C.5.【分析】直接利用已知表示出新矩形的长,进而得出其面积.【解答】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s=6(8﹣x).故选:C.6.【分析】根据每一段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水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再观察容器的粗细,作出判断.【解答】解:注水量一定,从图中可以看出,OA上升较快,AB上升较慢,BC上升最快,由此可知这个容器下面容积较大,中间容积最大,上面容积最小,故选:D.7.【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兔子和乌龟的图象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乌龟运动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兔子运动的图象路程先增大,而后不变,再增大,并且乌龟所用时间最短,故选:D.8.【分析】根据小刚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出图象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位:min)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故选:B.9.【分析】根据齐齐哈尔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分析变化趋势和具体数值,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由函数图象知4时气温达到最低,此选项错误;B、最低气温是零下3℃,此选项错误;C、4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此选项错误;D、最高气温是8℃,此选项正确;故选:D.10.【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知,F浮=G,浮力不变,故此过程中弹簧的度数不变,铁块露出水面以前,F拉+当铁块慢慢露出水面开始,浮力减小,则拉力增加,当铁块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等于重力,故选:D.11.【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中各拐点的实际意义求解可得.【解答】解:A、小明吃早餐用时13﹣8=5分钟,此选项正确;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此选项正确;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200﹣500)÷(20﹣13)=100(米/分),此选项正确;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3,此选项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2.【分析】根据题意得x+32=x,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32=x,解得x=﹣40.故答案是:﹣40.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结合BC=6,CD=(8﹣x),即可得到,△BCD的面积y与AD的长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解答】解:根据题意得:CD的长为:8﹣x,则y=×6(8﹣x)=24﹣3x,即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24﹣3x.14.【分析】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甲乙的速度,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行驶1千米用了6分钟,甲的速度是1÷6=千米/分钟,由纵坐标看出AB两地的距离是16千米,设乙的速度是x千米/分钟,由题意,得10x+16×=16,解得x=千米/分钟,相遇后乙到达A站还需(16×)÷=2分钟,相遇后甲到达B站还需(10×)÷=80分钟,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80﹣2=78分钟到达终点B,故答案为:78.15.【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得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3600米,再根据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且往返速度相等得出小颖的速度及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进一步求解可得.【解答】解:由题意知,小颖去往公园耗时10分钟,且停留8分钟,∴小颖原路返回时间为第18分钟,∵小颖往返速度相等,∴小颖返回到达时刻为第28分钟,由小明的速度为180米/分钟知,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20×180=3600(米),∴小颖的速度为3600÷(28﹣20)=450(米/分钟),则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为450×10=4500(米),∴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刻为第4500÷180=25(分钟),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450×(28﹣25)=1350(米),故答案为:1350.16.【分析】根据图象②得出AB、BC的长度,再求出面积即可.【解答】解:从图象②和已知可知:AB=4,BC=10﹣4=6,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是4×6=24,故答案为:24.17.【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而从C向A运动时,BP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出BC与AC的长度.【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由图象可知:点P从B向C运动时,BP的最大值为5,即BC=5,由于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此时BP最小,即BP⊥AC,BP=4,∴由勾股定理可知:PC=3,由于图象的曲线部分是轴对称图形,∴PA=3,∴AC=6,∴△ABC的面积为:×4×6=12故答案为:12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0分)18.【分析】(1)直接利用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答案;(3)利用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进而得出答案;(4)由(3)得出当利润为5000元时乘客人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月的乘车人数x是自变量,每月的利润y是因变量;故答案为每月的乘车人数x,每月的利润y;(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20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故答案为2000;(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3000元;(4)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利润为5000元时,每月乘车人数为4500人,故答案为4500.19.【分析】(1)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由此填空;(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3)把Q=26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相应的s值即可.【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轿车油箱的容量为50L,行驶150km时,油箱剩余油量为:50﹣×8=38(L).故答案是:50;38;(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为Q=50﹣0.08s;故答案是:Q=50﹣0.08s;(3)令Q=26,得s=300.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0km.20.【分析】(1)直接利用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B两站之间距离A站8km处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他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进而得出离A站的路程;(3)利用出发时间为1小时,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骑车的时间是自变量,所走的路程是因变量;(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离A站的路程为:y=16.5x+8;(3)当x=1时,y=16.5+8=24.5<26,可知上午9时小明还没有经过B站.21.【分析】(1)依据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即可得到自变量和因变量;(2)依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3)根据图象得出BC的长,以及此时三角形ABP面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的长即可;由函数图象得出DC的长,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梯形ABCD面积即可.【解答】解:(1)∵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故答案为:x,y;(2)由图可得,当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为y=16,故答案为:16;(3)根据图象得:BC=4,此时△ABP为16,∴AB•BC=16,即×AB×4=16,解得:AB=8;由图象得:DC=9﹣4=5,=×BC×(DC+AB)=×4×(5+8)=26.则S梯形ABCD22.【分析】(1)根据图象变化确定a秒时,P点位置,利用面积求a;(2)P、Q两点的函数关系式都是在运动6秒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注意在总时间内减去6秒.(3)以(2)为基础可知,两个点相距3cm分为相遇前相距或相遇后相距,因此由(2)可列方程.【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保持不变,则a秒时,点P在AB上.∴AP=6则a=6(2)由(1)6秒后点P变速,则点P已行的路程为y1=6+2(x﹣6)=2x﹣6∵Q点路程总长为34cm,第6秒时已经走12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34﹣12﹣=(3)当P、Q两点相遇前相距3cm时,﹣(2x﹣6)=3解得x=10当P、Q两点相遇后相距3cm时(2x﹣6)﹣()=3解得x=∴当t=10或时,P、Q两点相距3cm23.【分析】(1)因为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与x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路程没有变化,观察图象分析其对应时间即可.(3)共行驶的路程=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折回书店的路程×2.(4)观察图象分析每一时段所行路程,然后计算出各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1500+600×2=2700(米)即: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4)折回之前的速度=1200÷6=200(米/分)折回书店时的速度=(1200﹣600)÷2=300(米/分),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1500﹣600)÷2=450(米/分)经过比较可知:小明在从书店到学校的时候速度最快即:在整个上学的途中从12分钟到14分钟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450米/分。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形中,1∠和2∠是内错角的是( )A .B .C .D .2.下列对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 .在平坦雪地上滑行的滑雪运动员B .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的电梯C .一棵倒映在湖中的树D .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的火车 3.若点()1,1P a b +-在第二象限,则点(),1Q a b -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4.下列说法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点E 在CA 延长线上,DE 、AB 交于F ,且BDE AEF ∠=∠,B C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 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QFP ∠=∠,FM 为EFP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140B E ∠+∠=︒;④QF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25的平方根是±15 B .﹣9是81的平方根C .0.4的算术平方根是0.2D 327-=﹣3 7.如图,将直尺与含45°角的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其两边与直尺相交,若∠1=25°,则∠2的度数为( )A .120°B .135°C .150°D .16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则第21秒时,点P 的坐标为( )A .(21,﹣1)B .(21,0)C .(21,1)D .(22,0)二、填空题9.324-=___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11.如图,AD ∥BC ,∠ABC 的角平分线BP 与∠BAD 的角平分线AP 相交于点P ,作PE ⊥AB 于点E .若PE =2,则两平行线AD 与BC 间的距离为_____.12.如图,AB ∥DE ,AD ⊥AB ,AE 平分∠BAC 交BC 于点F ,如果∠CAD =24°,则∠E =___°.13.图,直线//AB CD ,直线l 与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F ,点P 是射线EA 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端点E ),将EPF 沿PF 折叠,使顶点E 落在点Q 处.若∠PEF =75°,2∠CFQ =∠PFC ,则EFP ∠=________.14.大家知道2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写出来,因为2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于是可以用21-表示2的小数部分.若25x y +=+,其中x 是整数,且01y <<,写出x ﹣y 的相反数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3,AB =且//AB x 轴,且点A 的坐标是()1,2,则点B 的坐标是____.16.如图,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一只蚂蚁从格点.A 出发,沿着A →B →C →D →A →B →...路径循环爬行,当爬行路径长为2020个单位长时,蚂蚁所在格点坐标为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1)30.0270-=x ;(2)24925=x ;(3)2(2)9x -=.19.如图,C 、E 分别在AB 、DF 上,小华想知道∠ACE 和∠DEC 是否互补,但是他又没有带量角器,只带了一副三角尺,于是他想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连接CF ,再找出CF 的中点O ,然后连接EO 并延长EO 和直线AB 相交于点B ,经过测量,他发现EO =BO ,因此他得出结论:∠ACE 和∠DEC 互补.请将小华的想法补充完整:∵CF 和BE 交于点O .∴COB EOF ∠=∠;( )而O 是CF 的中点,那么CO FO =,又已知EO BO =,∴COB FOE △≌△( ),∴BC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CO F ∠=∠,( )∴//AB DF ,( )∴ACE ∠和DEC ∠互补.( )20.如图,()3,2A -,()1,2B --,()1,1C -.将 ABC 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 111A B C .(1)画出平移后的 111A B C ,111A B C 的顶点 1A 的坐标为 ;顶点 1C 的坐标为 . (2)求 111A B C 的面积.(3)已知点 P 在 x 轴上,以 1A ,1C ,P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 32,则 P 点的坐标为 .21.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 2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212 2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又例如:∵479<<,∴7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72 <<,即273-.请解答:(1)21的整数部分是______ ,小数部分是______ .(2)如果11的小数部分为a,17的整数部分为b,求11+-的值.a b二十二、解答题22.如图,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分别是多少?(2)如图所示,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数轴的-1点为圆心,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多少?点A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多少?(3)你能把十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剪开并拼成正方形吗?若能,请画出示意图,并求它的边长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如图,直线AB//CD,直线EF交AB,CD于P,Q两点,点M,点N分别是直线CD,EF上一点(不与P,Q重合),连接PM,MN.(1)点M ,N 分别在射线QC ,QF 上(不与点Q 重合),当∠APM +∠QMN =90°时, ①试判断PM 与MN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PA 平分∠EPM ,∠MNQ =20°,求∠EPB 的度数.(提示:过N 点作AB 的平行线) (2)点M ,N 分别在直线CD ,EF 上时,请你在备用图中画出满足PM ⊥MN 条件的图形,并直接写出此时∠APM 与∠QMN 的关系.(注:此题说理时不能使用没有学过的定理)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2A a C b ,,,,且满足()240a b a b ++-+=,过C 作CB x ⊥轴于B(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发过B 作//BD AC 交y 轴于D ,且,AE DE 分别平分,CAB ODB ∠∠,如图2,若,90()CAB ACB a αββ∠=∠=+=︒,求AED ∠的度数.(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ACP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解读基础:(1)图1形似燕尾,我们称之为“燕尾形”,请写出A ∠、B 、C ∠、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图2形似8字,我们称之为“八字形”,请写出A ∠、B 、C ∠、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应用乐园:直接运用上述两个结论解答下列各题(3)①如图3,在ABC ∆中,BD 、CD 分别平分ABC ∠和ACB ∠,请直接写出A ∠和D ∠的关系 ;②如图4,A B C D E F ∠+∠+∠+∠+∠+∠= .(4)如图5,BAC ∠与BD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GDC ∠与CAF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已知26B ∠=︒,54C ∠=︒,求F ∠和E ∠的度数.26.如图,//MN GH ,点A 、B 分别在直线MN 、GH 上,点O 在直线MN 、GH 之间,若116NAO ∠=︒,144OBH ∠=︒.(1)AOB ∠= ︒;(2)如图2,点C 、D 是NAO ∠、GBO ∠角平分线上的两点,且35CDB ∠=︒,求ACD ∠ 的度数;(3)如图3,点F 是平面上的一点,连结FA 、FB ,E 是射线FA 上的一点,若MAE ∠= n OAE ∠,HBF n OBF ∠=∠,且60AFB ∠=︒,求n 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内错角的概念:处于两条被截直线之间,截线的两侧,再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1与∠2不是内错角,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1与∠2不是内错角,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1与∠2是内错角,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 、∠1和∠2不是内错角,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内错角,关键是根据内错角的概念解答.注意: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 2.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滑雪运动员在平坦雪地上滑行,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 B 、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滑雪运动员在平坦雪地上滑行,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B 、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C 、一棵树倒映在湖中,山与它在湖中的像成轴对称,故不属于平移;D 、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弛而过,符合平移的性质,故属于平移;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轴对称.3.C【分析】应根据点P 的坐标特征先判断出点Q 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Q 所在的象限.【详解】解:∵点()1,1P a b +-在第二象限,∴1+a <0,1-b >0;∴a <-1, b -1<0,即点(),1Q a b -在第三象限.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特征: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4.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①是真命题;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②是真命题;③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③不是真命题, 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故④不是真命题,故真命题是①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真假命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D【分析】①由BDE AEF ∠=∠可得AE ∥BD ,进而得到B EAF ∠=∠,结合B C ∠=∠即可得到结论;②由//AB CD 得出AFQ FQP ∠=∠,结合FQP QFP ∠=∠即可得解;③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内角和定理判断即可;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BDE AEF ∠=∠,∴AE ∥BD ,∴B EAF ∠=∠,∵B C ∠=∠,∴EAF C ∠=∠,∴//AB CD ,结论①正确;∵//AB CD ,∴AFQ FQP ∠=∠,∵FQP QFP ∠=∠,∴AFQ QFP ∠=∠,∴FQ 平分AFP ∠,结论②正确;∵//AB CD ,∴EFA FDC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40EFA ∠=︒,∵B EAF ∠=∠,180EFA E EAF ∠+∠+∠=︒,∴180140B E EFA ∠+∠=︒-∠=︒,结论③正确;∵FM 为EFP ∠的平分线, ∴111222MFP EFP EFA AFP ∠=∠=∠+∠, ∵AFQ QFP ∠=∠, ∴12QFP AFP ∠=∠, ∴1202QFM MFP QFP EFA ∠=∠-∠=∠=︒,结论④正确; 故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6.C【分析】根据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0.4,故C 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平方根与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概念,本题属于基础题型.7.D【分析】如图,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3,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论.【详解】解:如图,∵∠4=45°,∠1=25°,∠4=∠1+∠3,∴∠3=45°-25°=20°,∵a ∥b ,∴∠2+∠3=180°,∴∠2=180°-20°=16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8.C【分析】计算点P 走一个半圆的时间,确定第21秒点P 的位置.【详解】点P 运动一个半圆用时为秒,∵21=10×2+1,∴21秒时,P 在第11个的半圆的最高点,∴点P 坐标为(21,1),解析:C【分析】计算点P 走一个半圆的时间,确定第21秒点P 的位置.【详解】点P 运动一个半圆用时为22ππ÷=秒,∵21=10×2+1,∴21秒时,P 在第11个的半圆的最高点,∴点P 坐标为(21,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关键是计算出点P 走一个半圆的时间. 二、填空题9.6【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详解】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熟记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解析:6【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即可得.【详解】3-=282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熟记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0.(2,﹣1)【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另一种记忆方法是记住:关于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解析:(2,﹣1)【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另一种记忆方法是记住:关于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详解】解:点(2,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故答案为(2,﹣1).【点睛】熟练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关于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关于y轴的对称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11.4【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PM=PE=2,PE=PN=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过点P作MN⊥AD,∵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解析:4【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PM=PE=2,PE=PN=2,即可得出答案.解:过点P作MN⊥AD,∵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PE⊥AB于点E,∴AP⊥BP,PN⊥BC,∴PM=PE=2,PE=PN=2,∴MN=2+2=4.故答案为4.12.33【分析】由题意易得∠BAD=90°,则有∠BAC=66°,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E=33°,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AD⊥AB,∴∠BAD=90°,∵∠C解析:33【分析】由题意易得∠BAD=90°,则有∠BAC=66°,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E=33°,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AD⊥AB,∴∠BAD=90°,∵∠CAD=24°,∴∠BAC=66°,∵AE平分∠BAC,∴∠BAE=∠CAE=33°,∵AB∥DE,∴∠E=∠BAE=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垂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垂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或分两种情形: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②当点Q在CD下方时,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如图1.∵AB//CD∴∠PEF+解析:35︒或63︒【分析】分两种情形: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②当点Q在CD下方时,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①当点Q在平行线AB,CD之间时,如图1.∵AB//CD∴∠PEF+∠CFE=180°设∠PFQ=x,由折叠可知∠EFP=x,∵2∠CFQ=∠CFP,∴∠PFQ=∠CFQ=x,∴75°+3x=180°,∴x=35°,∴∠EFP=35°.②当点Q在CD下方时,如图2设∠PFQ=x,由折叠可知∠EFP=x,∵2∠CFQ=∠CFP,∴∠PFC=2x,3∴75°+2x+x=180°,3解得x=63°,∴∠EFP=63°.故答案为:35︒或6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翻折问题的综合应用,正确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题意得方法,估算的大小,求出的值,进而求出x﹣y的值,再通过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的整数部分是2由题意可得的整数部分即,则小数部分则∴x﹣y的相反6【分析】2的值,进而求出x﹣y的值,再通过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x=,由题意可得2的整数部分即4则小数部分2y=则42)6-=-=x y∴x﹣y6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估算无理数的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15.或【分析】设点B 的坐标为,然后根据轴得出B 点的纵坐标,再根据即可得出B 点的横坐标.【详解】设点B 的坐标为,∵轴,点A (1,2)∴B 点的纵坐标也是2,即 .∵,或 ,解得或 ,∴点解析:()4,2或()2,2-【分析】设点B 的坐标为(,)a b ,然后根据//AB x 轴得出B 点的纵坐标,再根据3,AB =即可得出B 点的横坐标.【详解】设点B 的坐标为(,)a b ,∵//AB x 轴,点A (1,2)∴B 点的纵坐标也是2,即2b = .∵3AB =,13a ∴-=或13a -= ,解得4a =或2a =- ,∴点B 的坐标为()4,2或()2,2-.故答案为:()4,2或()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于x 轴的线段上的点的特点,掌握平行于x 轴的线段上的点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6.(2,2)【分析】由格点确定点A 、B 、C 的坐标,从而得出AB 、BC 的长度,从而可找出爬行一圈的长度,再根据2020=126×16+4,即可得出当蚂蚁爬了2020个单位时,它所处位置的坐标.【详解析:(2,2)【分析】由格点确定点A 、B 、C 的坐标,从而得出AB 、BC 的长度,从而可找出爬行一圈的长度,再根据2020=126×16+4,即可得出当蚂蚁爬了2020个单位时,它所处位置的坐标.【详解】解:∵A点坐标为(−2,2),B点坐标为(3,2),C点坐标为(3,−1),∴AB=3−(−2)=5,BC=2−(−1)=3,∴从A→B→C→D→A→B→…一圈的长度为2(AB+BC)=16.∵2020=126×16+4,∴当蚂蚁爬了2020个单位时,它所处位置在点A右边4个单位长度处,即(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以及矩形的性质,根据蚂蚁的运动规律找出蚂蚁每运动16个单位长度是一圈.三、解答题17.(1)0 ;(2)2【解析】试题分析:(1)先对根式、负指数化简,再根据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即可;(2)先去绝对值符号和0次幂,再按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即可;试题解析:①原式=2+2-4=0解析:(1)0 ;(2)【解析】试题分析:(1)先对根式、负指数化简,再根据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即可;(2)先去绝对值符号和0次幂,再按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即可;试题解析:①原式=2+2-4=0②原式==18.(1)0.3;(2);(3)或【分析】(1)先移项,再求立方根即可;(2)先两边同时除以49,再求平方根即可;(3)先开平方,可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详解】解:(1解析:(1)0.3;(2)57x=±;(3)5x=或1x=-【分析】(1)先移项,再求立方根即可;(2)先两边同时除以49,再求平方根即可;(3)先开平方,可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详解】解:(1)∵30.0270-=x ,∴30.027x =,∴0.3x =;(2)∵24925=x , ∴22549x =, ∴57x =±; (3)∵2(2)9x -=,∴23x -=或23x -=-,解得:5x =或1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概念的运用,熟练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对顶角相等;S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分析】由“SAS”可证△COB ≌△FOE ,可得∠BCO=∠F ,可证AB ∥DF ,可得结论.【详解】解析:对顶角相等;S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分析】由“SAS ”可证△COB ≌△FOE ,可得∠BCO =∠F ,可证AB ∥DF ,可得结论.【详解】解:∵CF 和BE 相交于点O ,∴∠COB =∠EOF ;(对顶角相等),而O 是CF 的中点,那么CO =FO ,又已知EO =BO ,∴△COB ≌△FOE (SAS ),∴BC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CO =∠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 ∥D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E 和∠DEC 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S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5;(3) 或【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画出对应的平移图形,然后求出点的坐标即可; (2)根据的面积等于其所在的矩形减去周围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 (3)设P 点解析:(1)见解析,()0,3,()4,0;(2)5;(3) ()3,0 或 ()5,0【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画出对应的平移图形,然后求出点的坐标即可;(2)根据111A B C △的面积等于其所在的矩形减去周围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3)设P 点得坐标为 (),0t ,因为以 1A ,1C ,P 为顶点得三角形得面积为 32, 所以 133422t ⨯⨯-=∣∣,求解即可. 【详解】解:(1) 如图,111A B C △ 为所作.1A (0,3),1C (4,0);(2) 计算 111A B C △ 的面积 111442421435222=⨯-⨯⨯-⨯⨯-⨯⨯=.(3)设P 点得坐标为(t ,0), 因为以 1A ,1C ,P 为顶点得三角形得面积为 32, 所以 133422t ⨯⨯-=∣∣,解得 3t = 或 5t =, 即 P 点坐标为 (3,0) 或(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平移作图,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21.(1)4,;(2)1【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所在整数范围,即可求解;(2)求出a,b然后代入代数式即可.【详解】解:(1)∵<<,即4<<5∴的整数部分为4,小数部分为−4.(2),解析:(1)44;(2)1【分析】(1(2)求出a,b然后代入代数式即可.【详解】解:(1)∵∴44.(2)34,∴a.3∵45<,b=,∴4∴a b+=+.34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二、解答题22.(1)5;;(2);;(3)能,.【分析】(1)易得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求出斜边长即可.(3)一共有10个小正解析:(1)521;13【分析】(1)易得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那么就得到了大正方形的面积,求得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即可为大正方形的边长.(2)求出斜边长即可.(3)一共有10个小正方形,那么组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边长为10的算术平方根,画图.【详解】试题分析:解:(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原面积相等1×1×5=5,边长为5,如图(1)(2)斜边长=22+=,2222故点A表示的数为:222-;点A表示的相反数为:222-(3)能,如图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原面积相等1×1×10=1010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图形的剪拼.二十三、解答题23.(1)①PM⊥MN,理由见解析;②∠EPB的度数为125°;(2)∠APM +∠QMN=90°或∠APM -∠QMN=90°.【分析】(1)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PM=∠PMQ,再根据已知条解析:(1)①PM⊥MN,理由见解析;②∠EPB的度数为125°;(2)∠APM+∠QMN=90°或∠APM -∠QMN=90°.【分析】(1)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PM=∠PMQ,再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PM⊥MN;②过点N作NH∥CD,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求得∠MNH=35°,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详解】解:(1)①PM⊥MN,理由见解析:∵AB//CD,∴∠APM=∠PMQ,∵∠APM+∠QMN=90°,∴∠PMQ +∠QMN=90°,∴PM⊥MN;②过点N作NH∥CD,∵AB//CD,∴AB// NH∥CD,∴∠QMN=∠MNH,∠EPA=∠ENH,∵PA平分∠EPM,∴∠EPA=∠MPA,∵∠APM+∠QMN=90°,∴∠EPA +∠MNH=90°,即∠ENH +∠MNH=90°,∴∠MNQ +∠MNH +∠MNH=90°,∵∠MNQ=20°,∴∠MNH=35°,∴∠EPA=∠ENH=∠MNQ +∠MNH=55°,∴∠EPB=180°-55°=125°,∴∠EPB的度数为125°;(2)当点M,N分别在射线QC,QF上时,如图:∵PM⊥MN,AB//CD,∴∠PMQ +∠QMN=90°,∠APM=∠PMQ,∴∠APM +∠QMN=90°;当点M,N分别在射线QC,线段PQ上时,如图:∵PM⊥MN,AB//CD,∴∠PMN=90°,∠APM=∠PMQ,∴∠PMQ -∠QMN=90°,∴∠APM -∠QMN=90°;当点M,N分别在射线QD,QF上时,如图:∵PM⊥MN,AB//CD,∴∠PMQ +∠QMN=90°,∠APM+∠PMQ=180°,∴∠APM+90°-∠QMN=180°,∴∠APM -∠QMN=90°;综上,∠APM +∠QMN=90°或∠APM -∠QMN=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4.(1)4;(2)45°;(3)P(0,-1)或(0,3)【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b,a−b+4=0,解得a=−2,b=2,则A (−2,0),B(2,0),C(2,2),即可计算出解析:(1)4;(2)45°;(3)P(0,-1)或(0,3)【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b,a−b+4=0,解得a=−2,b=2,则A(−2,0),B (2,0),C(2,2),即可计算出三角形ABC的面积=4;(2)由于CB∥y轴,BD∥AC,则∠CAB=∠ABD,即∠3+∠4+∠5+∠6=90°,过E作EF∥AC,则BD∥AC∥EF,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3=∠4=∠1,∠5=∠6=∠2,所以∠AED=∠1+∠2=1×90°=45°;2x+1,则G点坐标为(0,1),然(3)先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C的解析式为y=12后利用S△PAC=S△APG+S△CPG进行计算.【详解】解:(1)由题意知:a=−b,a−b+4=0,解得:a=−2,b=2,∴ A(−2,0),B(2,0),C(2,2),∴S△ABC=1AB BC=4;2(2)∵CB ∥y 轴,BD ∥AC ,∴∠CAB =∠ABD ,∴∠3+∠4+∠5+∠6=90°,过E 作EF ∥AC ,∵BD ∥AC ,∴BD ∥AC ∥EF ,∵AE ,DE 分别平分∠CAB ,∠ODB ,∴∠3=∠4=∠1,∠5=∠6=∠2,∴∠AED =∠1+∠2=12×90°=45°;(3)存在.理由如下:设P 点坐标为(0,t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A (−2,0)、C (2,2)代入得: -2k+b=02k+b=2⎧⎨⎩,解得1k=2b=1⎧⎪⎨⎪⎩,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12x +1,∴G 点坐标为(0,1),∴S △PAC =S △APG +S △CPG =12|t−1|•2+12|t−1|•2=4,解得t =3或−1,∴P 点坐标为(0,3)或(0,−1).【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1),理由详见解析;(2),理由详见解析:(3)①;②360°;(4); .【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解析:(1)D A B C ∠=∠+∠+∠,理由详见解析;(2)A D B C ∠+∠=∠+∠,理由详见解析:(3)①1902D A ∠=︒+∠;②360°;(4)124E ∠=︒; =14F ∠︒.【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②连结BE ,由(2)的结论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即可得出结论;(4)根据(1)的结论、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D A B C ∠=∠+∠+∠.理由如下:如图1,BDE B BAD ∠=∠+∠,CDE C CAD ∠=∠+∠,BDC B BAD C CAD B BAC C ∴∠=∠+∠+∠+∠=∠+∠+∠,D A B C ∴∠=∠+∠+∠; (2)A D B C ∠+∠=∠+∠.理由如下:在ADE ∆中,180AED A D ∠=︒-∠-∠,在BCE ∆中,180BEC B C ∠=︒-∠-∠,AED BEC ∠=∠,A D B C ∴∠+∠=∠+∠;(3)①180A ABC ACB ∠=︒-∠-∠,180D DBC DCB ∠=︒-∠-∠,BD 、CD 分别平分ABC∠和ACB ∠,∴1122ABC ACB DBC DCB ∠+∠=∠+∠,1111180()180(180)902222D ABC ACB A A ∴∠=︒-∠+∠=︒-︒-∠=︒+∠. 故答案为:1902D A ∠=︒+∠.②连结BE .∵C D CBE DEB ∠+∠=∠+∠,360A B C D E F A ABE F BEF ∴∠+∠+∠+∠+∠+∠=∠+∠+∠+∠=︒. 故答案为:360︒;(4)由(1)知,BDC B C BAC ∠=∠+∠+∠,26B ∠=︒,54C ∠=︒,80BDC BAC ∴∠=︒+∠,402CDF CAE ∴∠=︒+∠,4BAC CAE ∠=∠,2BDC CDF ∠=∠,1902GDE CDF ∴∠=︒-∠,26180AGD B GDB CDF ∠=∠+∠=︒+︒-∠,3GAE CAE ∠=∠,3336064(2)644012422E GAE AGD GDE CAE CDF ∴∠=︒-∠-∠-∠=︒-∠-∠=︒+⨯︒=︒; 180180(206)2262264014F AGF GAF CDF CAE CDF CAE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合理的等量代换是解题的关键.26.(1)100;(2)75°;(3)n=3.【分析】(1)如图:过O 作OP//MN ,由MN//OP//GH 得∠NAO+∠POA=180°,∠POB+∠OBH=180°,即∠NAO+∠AOB+∠OB解析:(1)100;(2)75°;(3)n =3.【分析】(1)如图:过O 作OP //MN ,由MN //OP //GH 得∠NAO +∠POA =180°,∠POB +∠OBH =180°,即∠NAO +∠AOB +∠OBH =360°,即可求出∠AOB ;(2)如图: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58NA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58CEF ∠=︒;进一步求得18DBF ∠=︒,17DFB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3)设BF 交MN 于K ,由∠NAO =116°,得∠MAO =64°,故∠MAE =641n n ︒⨯+,同理∠OBH =144°,∠HBF =n ∠OBF ,得∠FBH =1441n n ︒⨯+,从而=n BKA FBH n ∠∠=⨯︒+1441,又∠FKN =∠F +∠FAK ,得144606411n n n n ︒︒︒⨯=+⨯++,即可求n . 【详解】解:(1)如图:过O 作OP //MN ,∵MN //GHl∴MN //OP //GH∴∠NAO +∠POA =180°,∠POB +∠OBH =180°∴∠NAO +∠AOB +∠OBH =360°∵∠NAO =116°,∠OBH =144°∴∠AOB =360°-116°-144°=100°;(2)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AC 平分NAO ∠且116NAO ∠=︒,∴58NAC ∠=︒,又∵MN //GH ,∴58CEF ∠=︒;∵144OBH ∠=︒,36OBG ∠=︒∵BD 平分OBG ∠,∴18DBF ∠=︒,又∵,CDB ∠=︒35∴351817DFB CDB DBF ∠=∠-∠=-=︒;∴175875ACD DFB AEF ∠=∠+∠=︒+︒=︒;(3)设FB 交MN 于K ,∵116NAO ∠=︒,则MAO ∠=︒64; ∴641n MAE n ∠=⨯︒+ ∵144OBH ∠=︒, ∴+1n FBH n ∠=⨯︒144,=n BKA FBH n ∠∠=⨯︒+1441, 在△FAK 中,64601n BKA FKA F n ∠=∠+∠=⨯︒+︒+, ∴144646011n n n n ⨯︒=⨯︒+︒++, ∴3n =.经检验:3n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练习试题三(含答案)老师在讲“实数”时画了一个图(如图),即“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作一个正方形,然后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1)A点表示的数是多少?(2)请类比上面的作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B.(请保留作图痕迹)【答案】(1);(2)见解析【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即为OA的长,然后结合数轴的知识即可求解;(2)利用题中给出的方法画图,再从数轴上画出来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12+12=2,∴,∴A点表示的数是-;(2)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作3×2的长方形,以数轴上的原点O为圆心,长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半径作弧与数轴负半轴交于一点B,则点B表示的数就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定义关系,勾股定理,此题不仅要结合图形,还需要熟悉平方根的定义.也要求学生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2.阅读下列内容,然后解答问题: 因为:111111111111,,12223233434910910=-=-=-⋯=-⨯⨯⨯⨯ 所以:1111122334910+++⋯+⨯⨯⨯⨯ 1111111122334910⎛⎫⎛⎫⎛⎫⎛⎫=-+-+-+⋯+- ⎪ ⎪ ⎪ ⎪⎝⎭⎝⎭⎝⎭⎝⎭ 1111111122334910=-+-+-+⋯+- 1911010=-= 问题:计算:(1)111111223342015201620162017+++⋯++⨯⨯⨯⨯⨯ (2)111133557++⨯⨯⨯ (3)111113355720152017+++⋯+⨯⨯⨯⨯ 【答案】(1)20162017 ;(2)37;(3)10082017【解析】【分析】(1)分子为1,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规律是111(1)1n n n n =-⨯++,依此抵消即可求解;(2)分子为1,分母是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规律是1111(21)(21)22121n n n n ⎛⎫=- ⎪-+-+⎝⎭,依此抵消即可求解;(3)分子为1,分母是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规律是1111(21)(21)22121n n n n ⎛⎫=- ⎪-+-+⎝⎭,依此抵消即可求解. 【详解】(1)原式1111111111223342015201620162017⎛⎫⎛⎫⎛⎫⎛⎫⎛⎫=-+-+-+⋯+-+- ⎪ ⎪ ⎪ ⎪ ⎪⎝⎭⎝⎭⎝⎭⎝⎭⎝⎭ 1111111123342015201620162017=-+-+⋯+-+- =112017- =20162017 (2)原式=11111111123235257⎛⎫⎛⎫⎛⎫-+-+- ⎪ ⎪ ⎪⎝⎭⎝⎭⎝⎭ 1111111233557⎛⎫=-+-+- ⎪⎝⎭ 11127⎛⎫=- ⎪⎝⎭=37(3)原式11111111111123235257220152017⎛⎫⎛⎫⎛⎫⎛⎫=-+-+-++- ⎪ ⎪ ⎪ ⎪⎝⎭⎝⎭⎝⎭⎝⎭ 11111111123355720152017⎛⎫=-+-+-++- ⎪⎝⎭ 11122017⎛⎫=- ⎪⎝⎭ =10082017【点睛】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这类题目要找出变化规律,消去中间项,只剩首末两项,使运算变得简单.43.(阅读材料)即23,∴11<2,1的整数部分为1,-12(解决问题)(1的小数部分是;(2)已知a4的整数部分,b4的小数部分,求代数式(﹣a)3+(b+4)2的值.【答案】(19;(2)21.【解析】【分析】(1)由于81<91<100分;(2)4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再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81<91<100,∴910,9,9;(2)∵16<21<25,∴45,∵a4的整数部分,b4的小数部分,∴a=4﹣4=0,b=4,∴(﹣a )3+(b +4)2=0+21=21.【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无理数大小的方法和无理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是解题关键.44.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 =a ×b -b 2+1.例如:3※(-4)=3×(-4)-(-4)2+1=-27.请用上述规定计算下列各式:(1)2※5;(2)[3※(-2)]※5.【答案】(1)-14;(2)-69.【解析】【分析】(1)把新运算中的a 、b 分别代入2和5进行计算即可;(2)把新运算中的a 、b 分别代入3和-2进行计算后再与5进行运算即可.【详解】解:(1)2※5=2×5-52+1=-14;(2)∵3※(-2)=3×(-2)-(-2)2+1=-9∴ [3※(-2)]※5=(-9)※5=(-9)×5-52+1=-6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按照规定将新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5.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括号里:35,8.2,-7,0,-0.3,102,-3.1010010001…,1.47,2.非负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负数集合:{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定义对题目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非负整数{0,102 }分数{8.2,-0.3,35,1.47,} 无理数{2π,-3.1010010001...} 负数{35,-7,-0.3,-3.1010010001...}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定义.46.已知21a -的平方根是3±,39a b +-的立方根是2,c分,求2a b c ++的值..【答案】16【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方根以及立方根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得出a ,b ,c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2a-1的平方根是±3,∴2a-1=9,解得:a=5,∵3a+b-9的立方根是2,∴15+b-9=8,解得:b=2,∵c∴c=7,则a+2b+c=5+4+7=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平方根以及立方根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a ,b ,c 的值是解题关键.47.计算(1(0221-+. (2)()()()()221222x x x x ⎡⎤+--+⨯⎣⎦. 【答案】(1)124;(2)32820x x + 【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负整数指数幂以及零次幂的性质分别化简,然后计算即可;(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将括号内的式子化简合并,同时计算乘方,最后计算多项式乘单项式即可.【详解】(1)原式13214=-++124=; (2)原式()()2222144x x x x ⎡⎤=++--⨯⎣⎦()2254x x =+⨯32820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和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48.计算下列各题:(12;(220191()2(1)2-++-; (3)24326(3)10a a a a ⋅+-;(4)2222113(2)()422xy y x xy --- 【答案】(1)1(2);(3)0;(4)26443526x y x y x y --.【解析】【分析】(1)先计算立方根和平方,再根据实数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先计算平方根、绝对值和乘方,再根据实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计算即可得出答案;(4)先利用积的乘方运算展开第一个括号,再利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展开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原式=23-=1(2)原式=12212⎛⎫⨯-+ ⎪⎝⎭=(3)原式=666910a a a +-=0(4)原式=24221134422x y y x xy ⎛⎫-- ⎪⎝⎭ =26443526x y x y x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9.(12(2)-(2)解方程组:326y x x y =-⎧⎨+=⎩. 【答案】(1)1;(2)30x y =⎧⎨=⎩. 【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立方根定义、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求出每一部分的值,再合并即可;(2)将①代入②,可以求出3x =,然后将将3x =代入①.可以求出y .【详解】(12(2)-+ 641=--1=(2)解方程组:326y xx y=-⎧⎨+=⎩①②解:将①代入②,得236x x+-=39x=3x=将3x=代入①,得y=∴此方程组的解为30 xy=⎧⎨=⎩.【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方、立方根定义、二次根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能熟记各个知识点是解此题的关键.50(102013 1)(1)(1)2π-⨯---+【答案】0【解析】【分析】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负整数次幂、零次幂、开立方运算,然后合并. 【详解】解:原式=4-2+1-3=0【点睛】本题考查到了实数的运算.。
初中数学试卷第3章因式分解测试题(时间: 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x+2y=(x+y)+y B.p(q+h)=pq+phC.4a2-4a+1=4a(a-1)+1 D.5x2y-10xy2=5xy(x-2y)2.将m2(a-2)+m(2-a)分解因式,正确的是()A.(a-2)(m2-m) B.m(a-2)(m+1) C.m(a-2)(m-1) D.m(2-a)(m-1)3.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A.x2+4y2 B.x2-2y2+1 C.-x2+4y2 D.-x2-4y24.若多项式x2+mxy+9y2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则m的值可以是()A.2 B.-4 C.±3 D.±65.对于任意整数a,多项式(3a+5)2-4都能()A.被9整除 B.被a整除 C.被a+1整除 D.被a-1整除6.若a+b+1=0,则3a2+3b2+6ab的值是()A.3 B.-3 C.1 D.-17.如图1,边长为a,b的长方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2b+ab2-ab的值为()A.70 B.60 C.130 D.1408.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3+ab2+bc2=b3+a2b+ac2,则△ABC图1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4分,共32分)9.多项式6a2b-3ab2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10.已知a=3,b-a=1,则a2-ab=____________.11.请你写一个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的二项式:____________,写出分解因式的结果___________.12.将一块边长为a cm的正方形图片各边缩小相同的长度,若缩小后的正方形边长比原正方形少了2 cm(a>2),则缩小后的图片面积减少了.13.图2有三种卡片,其中边长为a的正方形卡片1张,边长分别为a,b的长方形卡片4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卡片4张,若用这9张卡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则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14.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9a2-4b2,9a2+12ab+4b2,它们有一边长相同,则这条相同的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15.已知(2x-21)(3x-7)-(3x-7)(x-13)可分解因式为(3x+a)(x+b),其中a,b均为整数,则a+3b=___________.16.观察填空:图3所示各块图形之和为a2+3ab+2b2,分解因式为________.三、耐心解一解(共64分)图3 17.(每小题4分,共12分)因式分解:(1)ax2-4ax+4a;(2)n2(m-2)-n(2-m);(3)(x-1)(x-3)+1.18.(6分)先因式分解,再求值:已知a+b=5,ab=3,求a3b+2a2b2+ab3的值.19.(8分)给出三个多项式:①2x2+4x-4;②2x2+12x+4;③2x2-4x.请你把其中任意两个多项式进行加法运算(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把每个结果因式分解.20.(8分)若n为自然数,求证:(4n+3)2-(2n+3)2能被24整除.21.(10分)请观察以下解题过程:分解因式:x4-6x2+1.解:x4-6x2+1=x4-2x2-4x2+1=(x4-2x2+1)-4x2=(x2-1)2-(2x)2=(x2-1+2x)(x2-1-2x).以上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拆项法,请你用拆项法分解因式:a4-7a2+9.22.(10分)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1)a2+2ab+ac+bc+b2;(2)4-x2+4xy-4y2.23.(10分)有一系列等式:1×2×3×4+1=(12+3×1+1)2;2×3×4×5+1=(22+3×2+1)2;3×4×5×6+1=(32+3×3+1)2;4×5×6×7+1=(42+3×4+1)2;(1)根据你的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写出9×10×11×12+1的结果;(2)试猜想:n(n+1)(n+2)(n+3)+1的结果?(3)证明你的猜想.参考答案一、1.D 2.C 3.C 4.D 5.C 6.A 7.B 8.C二、9.3ab 10.-3 11.答案不唯一,如a3-ab2 a(a+b)(a-b) 12.(4a-4)cm2 13.a+2b14.3a+2b 15.-31 16.(a+b)(a+2b)三、17.解:(1)原式=a(x2-4x+4)=a(x-2)2;(2)原式=n2(m-2)+n(m-2)=n(m-2)(n+1);(3)原式=x2-4x+3+1=x2-4x+4=(x-2)2.18.解:a3b+2a2b2+ab3=ab(a2+2ab+b2)=ab(a+b)2.将a+b=5,ab=3,代入原式=3×52=75.19. 解:①+②,得2x2+4x-4+2x2+12x+4=4x2+16x=4x(x+4);①+③,得2x2+4x-4+2x2-4x=4x2-4=4(x+1)(x-1);②+③,得2x2+12x+4+2x2-4x=4x2+8x+4=4(x2+2x+1)=4(x+1)2.20. 证明:(4n+3)2-(2n+3)2=[(4n+3)+(2n+3)][(4n+3)-(2n+3)]=2n(6n+6)=12n(n+1). ∵ n为正整数,∴ n,n+1中必有一个是偶数.∴n(n+1)是2的倍数.∴ 12n(n+1)必是24的倍数,即(4n+3)2-(2n+3)2一定能被24整除.21. 解:a4-7a2+9=a4-6a2-a2+9=(a4-6a2+9)-a2=(a2-3)2-a2=(a2-3+a)(a2-3-a).22. 解:(1)a2+2ab+ac+bc+b2=a2+2ab+b2+ac+bc=(a+b)2+c(a+b)=(a+b)(a+b+c);(2)4-x2+4xy-4y2=4-(x2-4xy+4y2)=4-(x-2y)2=(2+x-2y)(2-x+2y).23. 解:(1)根据观察、归纳、发现的规律,得到9×10×11×12+1=(92+3×9+1)2=1092;(2)依此类推:n(n+1)(n+2)(n+3)+1=(n2+3n+1)2;(3)证明:等式左边=(n2+3n)(n2+3n+2)+1=n4+6n3+9n2+2n2+6n+1=n4+6n3+11n2+6n+1,等式右边=(n2+3n+1)2=(n2+1)2+2•3n•(n2+1)+9n2=n4+2n2+1+6n3+6n+9n2=n4+6n3+11n2+6n+1,左边=右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晶,它与白昼时长密切相关,当春分、秋分时,昼夜时长大致相等;当夏至时,白昼时长最长.根据下图,在下列选项中指出白昼时长低于11小时的节气(D)A.惊蛰B.小满C.立秋D.大寒2.某市春天经常刮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小明观测了4月6日连续12个小时风力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了风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8时至14时,风力不断增大B.在8时至12时,风力最大为7级C.8时风力最小D.20时风力最小3.从某容器口以均匀地速度注入酒精,若液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对应容器的形状为(C)A B C D4.为了节能减排,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电收费标准:(1)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00度,则按0.6元/度计算;(2)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超过100度,则超过部分按0.8元/度计算(未超过部分仍按0.6元/度计算).现假设某户居民某月用电量是x(度),电费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C)A B C D5.如图是一台自动测温记录仪的图象,它反映了某市冬季某天气温T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观察图象得到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C )A.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 ℃B.14时气温最高,为8 ℃C.从0时至1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上升D.从14时至24时,气温随时间增长而下降6.均匀的向一个容器内注水,在注满水的过程中,水面的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容器是下列四个中的(D)A B C D7.星期六,小亮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同学家去玩,然后返回.如图是他离家的路程(km)与时间(min)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C )A.小亮到同学家的路程是3千米B.小亮在同学家逗留的时间是1小时C.小亮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D.小亮回家时用的时间比去时用的时间少8.小颖今天发烧了,早晨她烧得厉害,吃药后她感觉好多了,中午时小颖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她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夜里小颖才感觉没那么发烫,下面幅图能较好地刻画出小颖今天体温的变化情况的是( C )二、填空题9.下列各情境分别可以用哪幅图来近似刻画?(1)凉水逐渐加热转化为水蒸气跑掉(水温与时间的关系);(2)匀速行驶的火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高度与时间的关系);(4)小明匀速从A地走到B地后逗留一段时间,然后按原速返回(小明距A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A B C DA是(3)的图象,B是(4)的图象,C是(2)的图象,D是(1)的图象.(填序号)10.一个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 min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 min 内既进水又出水,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L)与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每分钟的出水量为3.75 L11.水滴进玻璃容器如图所示(设单位时间内进水量相同),那么水的高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请选择分别与a、b、c、d匹配的图象(3)(2)(4)(1)三、解答题12.如图分别表示甲步行与乙骑自行车(在同一路上)行走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关系,观察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出发时,乙与甲相距10千米;(2)走了一段路程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车的时间为1小时;(3)乙从出发起,经过3小时与甲相遇;(4)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解: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不一样.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为7.50.5=15(千米/小时), 修车后的速度为22.5-7.53-1.5=10(千米/小时), 因为15>10,所以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不一样.13.星期天,玲玲骑自行车到郊外游玩,她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她骑车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车速是多少?(4)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观察图象可知:(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12时,此时离家30千米.(2)10点半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半小时.(3)玲玲郊游过程中,各时间段的速度分别为:9时~10时,速度为10÷(10-9)=10(千米/时);10时~10时30分,速度为(17.5-10)÷(10.5-10)=(15千米/时);10时30分~11时,速度为0;11时~12时,速度为(30-17.5)÷(12-11)=12.5(千米/时);12时~13时,速度为0;13时~15时,在返回的途中,速度为30÷(15-13)=15(千米/时).可见骑行最快有两段时间:10时~10时30分.13时~15时.两段时间的速度都是15千米/时.(4)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为(30+30)÷(15-9)=10(千米/时).答: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1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如图是夏季的白天7时~18时的一般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分析图象回答问题:(1)大约几时的光合作用最强?大约几时的光合作用最弱?(2)说一说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7时到18时是怎样变化的.解:(1)大约10时的光合作用最强,大约7时和18时的光合作用最弱.(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7时至10时逐渐增强,从10时至12时逐渐减弱,从12时至14时30分左右逐渐增强,从14时30分至18时逐渐减弱.15.在池塘里藻类的数量与温度有关,如图所示是藻类数量与水温的关系图.(1)藻类在什么温度下数量最多?(2)藻类在什么温度下基本不能生存?(3)在什么情况下藻类数量上升?在什么情况下藻类数量下降?(4)根据如图所示,请说一说藻类的数量是怎样随温度变化的?解:(1)藻类在30 ℃温度下数量最多.(2)藻类在0 ℃及以下或60 ℃及以上的温度下基本不能生存.(3)0 ℃~30 ℃时,藻类数量上升,30 ℃~60 ℃时,藻类数量下降.(4)0 ℃~30 ℃时,藻类数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30 ℃~60 ℃时,藻类数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0 ℃及以下或60 ℃及以上基本不能生存.。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 3 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3)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7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 cm .△2.若∠A=∠B=2∠C ,则 ABC 是 _________ 三角形.(填“钝角”、“锐角”或“直 角”)△3.如图, ABC≌△DEF ,△ABC 的周长为 25cm AB=6cm ,CA=8cm ,则 DE= _________ , DF= _________ ,EF= _________ .4.如图,AB=AD ,BC=DC ,要证∠B=∠D ,则需要连接 _________ ,从而可证 _________和 _________ 全等.5.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 _________ .△6.如图,CA⊥BE ,且 ABC≌△ADE ,则 BC 与 DE 的关系是 _________ .7.如图,有一块边长为 4 的正方形塑料模板 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 点落在 A 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 CD 交于点 F ,与 CB 延长线交于点 E .则四边形 AECF 的 面积是 _________ .8.如图,BA∥CD,∠A=90°,AB=CE,BC=ED,则△CED≌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9.如图,ABC中,AB=AC,BC=8,BD是AC边上的中线,△ABD与△BDC的周长的差是2,则AB=_________.10.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得到A B C,至点A,B,C,使得A B=2AB,B C=2BC,C A=2CA,顺次连接A,B,C△1 11111111111记其面积为S;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 B,B C,C A至点A,B,C,使得A B=2A B,11111112222111,得到A B C,记其面积为S;…;按B C=2B C,C A=2C A,顺次连接A,B,C△221112111222222B C,则其面积S=_________.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555二、选择题(共8小题)11.在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5B.3,7,10C.3,5,9D.4,5,7△12.(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1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 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15.角α和β互补,α>β,则β的余角为()A.α﹣βB.180°﹣α﹣βC.D.△1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B.AB=4,BC=3,∠A=30°C.∠A=60°,∠B=45°,AB=4D.∠C=90°,AB=6△17.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18.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D四个村庄,图中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20.如图,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2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正,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请说明它的道理.22.如图,A、B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23.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 ABCD ,其中 AB∥CD ,在 E 、M 、F 处各有一个小 石凳,且 BE=CF ,M 为 BC 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 由.△24.如图, ABC 中,AB=BC=CA ,∠A=∠ABC=∠ACB ,在△ABC 的顶点 A ,C 处各有 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 A 向 B 和由 C 向 A 爬行,经过 t (s )后, 它们分别爬行到了 D ,E 处,设 DC 与 BE 的交点为 F .(△1)证明 ACD≌△CBE ;(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 与 BE 所成的∠BFC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25.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 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 ABC 、 A △1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B ,BC=B C ,∠C=∠C .1 1 1 1 1 l l求证:ABC≌ A △1B C .1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 1B D ⊥C A 于D .1 11 11 则∠BDC=∠B D C =90°, 1 1 1∵BC=B C ,∠C=∠C , 1 11∴ BCD≌ B △1C D ,1 1∴BD=B D .1 1(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0小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17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cm和7cm,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①当腰是3cm,底边是7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cm,腰长是7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7+7=17cm.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2.若∠A=∠B=2∠C,则ABC是锐角三角形.(填“钝角”、“锐角”或“直角”)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和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再判断形状.解答:解:设三角分别是∠A=a°,∵∠A=2∠B=3∠C,∴∠B=a°,∠B=a°,则a+a+a=180°,解a≈98°.所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钝角.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正确的设出一个角并表示出其他角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如图,ABC≌△DEF,△ABC的周长为25cm,AB=6cm,CA=8cm,则DE=6cm,DF=8cm,EF=11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BC的周长求出BC,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5cm,AB=6cm,CA=8cm,∴BC=25﹣6﹣8=11cm,∵△ABC≌△DEF,∴DE=AB=6cm,DF=AC=8cm,EF=BC=11cm.故答案为:6cm;8cm;11cm.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找出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AD,BC=DC,要证∠B=∠D,则需要连接AC,从而可证△ABC和△ADC全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AC,根据AB=AD,BC=DC,AC=AC即可证明△ABC≌△ADC,于是得到∠B=∠D.解答:解:连接AC,在△ABC和△ADC中,∵,∴△ABC≌△ADC(SSS),∴∠B=∠D.故答案为△AC,ABC,△AD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判定定理,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5.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 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 AE,然后根据∠EAD=∠BAE﹣∠B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50°,∠C=70°,∴∠BAC=180°﹣∠B﹣∠C=180°﹣50°﹣70°=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BAC=×60°=30°,∵AE是△ABC的高线,∴∠BAE=90°﹣∠B=90°﹣50°=40°,∴∠EAD=∠BAE﹣∠BAD=40°﹣3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是基础题,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CA⊥BE,且ABC≌△ADE,则BC与DE的关系是相等且垂直.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E,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BAC=90°,然后求出∠B+∠E=90°,从而得到∠BFE=90°,即BC⊥DE.解答:解:∵△ABC≌△ADE,∴BC=DE,∠C=∠E,∵CA⊥BE,∴∠BAC=90°,∵∠B+∠C=180°﹣∠BAC=180°﹣90°=90°,∴∠B+∠E=90°,∴∠BFE=180°﹣(∠B+∠E)=180°﹣90°=90°,∴BC⊥DE,故BC与DE的关系是相等且垂直.故答案为:相等且垂直.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垂直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16.△S AEB =S△=S△ , 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可以得到∠D=∠B=90°,AD=AB ,又∠ABE=∠D=90°,而∠EAF=90°由此可以推出∠DAF+∠BAF=90°,∠BAE+∠BAF=90°,进一步得到∠DAF=∠BAE ,所以可以证明△AEB≌△AFD ,所以 AFD ,那么它们 都加上四边形 ABCF 的面积,即可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求出 其面积.解答: 解:∵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ABC=90°,AD=AB , ∴∠ABE=∠D=90°, ∵∠EAF=90°,∴∠DAF+∠BAF=90°,∠BAE+∠BAF=90°, ∴∠DAF=∠BAE , ∴△AEB≌△AFD ,△∴S AEB AFD∴它们都加上四边形 ABCF 的面积,可得到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16.故答案为:16.点评: 本题需注意:在旋转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全等三角形,应根据所给条件找到.8.如图,BA∥CD ,∠A=90°,AB=CE ,BC=ED ,则△CED≌ △ABC ,根据是HL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DCE=90°,然后利用“HL”证明△CED 和△ABC 全等.解答: 解:∵BA∥CD ,∠A=90°,∴∠DCE=180°﹣∠A=180°﹣90°=90°, ∵在 Rt△CED 和 Rt△ABC 中,,∴ CED≌ ABC (△HL ). 故答案为: ABC ,△H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CE=90°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 ABC 中,AB=AC ,BC=8,BD 是 AC 边上的中线,△ABD 与△BDC 的周长的 差是 2,则 AB= 10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 AD=CD ,然后求出△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BC ,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 解:∵BD 是 AC 边上的中线,∴AD=CD ,∴△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AD+BD )﹣(BC+CD+BD )=AB ﹣BC , ∵△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是 2,BC=8, ∴AB ﹣8=2, ∴AB=10.故答案为:10.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的定义,求出△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BC 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0.如图,对面积为 1 的△ABC 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 AB ,BC ,CA 至点 A ,B ,C ,使得 A B=2AB ,B C=2BC ,C A=2CA ,顺次连接 A ,B ,C △1,得到 A B C ,111111111 1 1记其面积为 S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 A B ,B C ,C A 至点 A ,B ,C ,使得 A B =2A B , 11 11 11 12222 1 1 1B C =2B C ,C A =2C A ,顺次连接 A ,B ,C △2,得到 A B C ,记其面积为 S ;…;按 2 11 12 11 1222 2 22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 △5BC ,则其面积 S = 195 .5 5 5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 压轴题;操作型.分析: 根据高的比等于面积比推理出A △1BC 的面积是 A △1BC 面积的 2 倍,则 A △1B B 的11面积是A △1BC 面积的 3 倍…,以此类推,得出 A △2BC 的面积.2 2解答: 解:连接 A C ,根据 A B=2AB ,得到:AB :A A=1:3,111因而若过点 B ,A 作△ABC 与 AA △1C 的 AC 边上的高,则高线的比是 1:3, 1因而面积的比是 1:△3,则 A BC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2 倍,1设△ABC 的面积是 △a ,则 A BC 的面积是 2a , 1同理可以得到A △1BC 的面积是 A △1BC 面积的 2 倍,是 4a ,1则 A △1B B 的面积是 6a ,1同理B △1C C 和 A △1C A 的面积都是 6a ,11△A B C 的面积是 19a ,1 1 1即 A △1B C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19 倍, 1 1同理A △2BC 的面积是 A △1B C 的面积的 19 倍,2 21 1即 A △1B C 的面积是 △19, A B C 的面积 192,1 12 2 2依此类推,AB C的面积是S=195=2476099.△5555点评:正确判断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度较大.二、选择题(共8小题)11.在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5B.3,7,10C.3,5,9D.4,5,7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2=4<5,∴2,2,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3+7=10,∴3,7,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3+5=8<9,∴3,5,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4,5,7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12.(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C.∠1和∠B都是∠A的余角B.∠1=∠2 D.∠2=∠A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C中,∠ACB=90°,CD⊥AB,因而△ACD∽△CBD∽△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就可以证明各个选项.解答:解:∵∠ACB=90°,CD⊥AB,垂足为D,∴△ACD∽△CBD∽△ABC.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Rt△ACD、Rt△CBD、Rt△ABC;故本选项正确;B、应为∠1=∠B、∠2=∠A;故本选项错误;C、∴∠1=∠B、∠2=∠A,而∠B是∠A的余角,∴∠1和∠B都是∠A的余角;故本选项正确;D、∴∠2=∠A;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 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解答:解:A、AC是△ABC和△ABE的高,正确;B、DE,DC都是△BCD的高,正确;C、DE不是△ABE的高,错误;D、AD,CD都是△ACD的高,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15.角α和β互补,α>β,则β的余角为()A.α﹣βB.180°﹣α﹣βC.D.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α+β,再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角α和β互补,∴α+β=180°,∴β的余角为:90°﹣β=(α+β)﹣β=(α﹣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利用90°和180°的倍数关系消掉常数是解题的关键.△1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C.∠A=60°,∠B=45°,AB=4B.AB=4,BC=3,∠A=30°D.∠C=90°,AB=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要满足唯一画出△ABC,就要求选项给出的条件符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图形不一样,也就是三角形不唯一,而各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ASA,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于是答案可得.解答:解:A、因为AB+BC<AC,所以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B、因为∠A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无法确定其他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C、已知两角可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已知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画一个三角形;D、只有一个角和一个边无法根据此作出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作图方法等知识点;能画出唯一三角形的条件一定要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三角形不确定,当然不唯一.△17.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可得当AB=DE,BC=EF,AC=DF可判定△ABC≌△DEF,做题时要对选项逐个验证.解答:解:A、满足SSA,不能判定全等;B、AC=EF不是对应边,不能判定全等;C、符合SSS,能判定全等;D、满足AAA,不能判定全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应用判定方法做题时找准对应关系,对选项逐一验证,而AAA,SSA不能作为全等的判定方法.△18.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C=CD,BC=CE,∠ACD=∠BCE=60°,求出∠ACE=∠BCD,根据SAS证△ACE≌△BCD,推出∠NDC=∠CAM,求出∠DCE=∠ACD,证△ACM≌△DCN,推出CM=CN,AM=DN,即可判断各个结论.解答:解:∵△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C=CD,BC=CE,∠ACD=∠BCE=60°,∴∠ACD+∠DCE=∠BCE+∠DCE,∴∠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①正确;∵∠ACD=∠BCE=60°,∴∠DCE=180°﹣60°﹣60°=60°=∠ACD,∵△ACE≌△BCD,∴∠NDC=∠CAM,在△ACM和△DCN中∴△ACM≌△DCN(ASA),∴CM=CN,AM=DN,∴②正确;∵△ADC是等边三角形,∴AC=AD,∠ADC=∠ACD,∵∠AMC>∠ADC,∴∠AMC>∠ACD,∴AC>AM,即AC>DN,∴③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D四个村庄,图中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延长AC交BD于E,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AD+DE>AC+CE,CE+BE>BC,然后整理得到AD+BD>AC+BC,从而得解.解答:解:如图,延长AC交BD于E,在△ADE中,AD+DE>AC+CE,在△CBE中,CE+BE>BC,∴AD+DE+CE+BE>AC+CE+BC,∴AD+BD>AC+BC,因此,邮递员由A村到B村送信,经过C村路程近些,所以,他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由AB=AD,BC=DC知,AC是BD的中垂线,∴DE⊥AC,可由SSS证得△ABC≌△ADC及AC平分∠BAD等.解答:解:由已知得,AC垂直平分BD,即直线AC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由对称性可知:DE=BE,DE⊥AC于△E,ABC≌ADC,△AC平分∠BAD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要从已知开始思考,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取舍.2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正,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请说明它的道理.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专题:证明题.分析:AC为公共边,其中AB=AD,BC=DC,利用SSS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答:证明:△ABC与△ADC中,∵AB=AD,BC=DC,AC=AC,∴△ABC≌△ADC(SSS),∴∠BAC=∠DAC.即AE平分∠BAD.不论∠DAB是大还是小,始终有AE平分∠B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这种设计,用SSS判断全等,再运用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22.如图,A、B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证明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CB=∠DCE,BC=CD,∠B=∠EDC=90°,∴△ACB≌△ECD,∴AB=DE.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线段相等,得到结论.23.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其中AB∥CD,在E、M、F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首先连接EM、△MF,再证明BEM≌△CFM可得∠BME=∠FMC,再根据∠BME+∠EMC=180°,可得∠FMC+∠EMC=180,进而得到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解答:解:连接EM、MF,∵AB∥CD,∴∠B=∠C,又∵M为BC中点,∴BM=MC.,∴在△BEM和△CFM中∴△BEM≌△CFM(SAS),∴∠BME=∠FMC,∵∠BME+∠EMC=180°,∴∠FMC+∠EMC=180°,∴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证明△BEM≌△CFM,证明出∠FMC+∠EMC=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1)证明ACD≌△CBE;(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根据小蚂蚁的速度相同求出AD=C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CBE 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EBC=∠ACD,然后表示出∠BFC,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B,从而得到∠BFC.解答:(1)证明:∵小蚂蚁同时从A、C出发,速度相同,∴t(s)后两只小蚂蚁爬行的路程AD=CE,∵在△ACD和△CBE中,,∴△ACD≌△CBE(SAS);(△2)解:∵ACD≌△CBE,∴∠EBC=∠ACD,∵∠BFC=180°﹣∠EBC﹣∠BCD,∴∠BFC=180°﹣∠ACD﹣∠BCD,=180°﹣∠ACB,∵∠A=∠ABC=∠ACB,∴∠ACB=60°,∴∠BFC=180°﹣60°=120°,∴∠BFC无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小蚂蚁的速度相同求出AD=CE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25.(2006•绍兴)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B △1(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 ABC 、 A △1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B ,BC=B C ,∠C=∠C .1 1 1 1 1 l l 求证:ABC≌ A △1B C . 1 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1 B D ⊥C A 于 D . 1 1 1 1 1则∠BDC=∠B D C =90°,1 1 1 ∵BC=B C ,∠C=∠C ,1 1 1 ∴ BCD≌ B △1C D ,1 1 ∴BD=B D . 1 1 (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 压轴题;阅读型.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首先易证得 ADB≌ A △1B C 然后易证出 1 1 ABC≌ A C .1 1解答: 证明:(1)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1 B D ⊥C A 于 D . 1 1 1 1 1 则∠BDC=∠B D C =90°,1 1 1∵BC=B C ,∠C=∠C ,1 1 1 ∴ BCD≌ B △1C D ,1 1 ∴BD=B D . 1 1 补充:∵AB=A B ,∠ADB=∠A D B =90°.1 1 1 1 1 ∴ ADB≌ A △1D B (HL ),1 1 ∴∠A=∠A , 1又∵∠C=∠C ,BC=B C ,1 1 1 在△ABC 与 A △1B C 中,1 1∵,∴ ABC≌ A △1B C (AAS );1 1(△2)解:若两三角形( ABC 、 A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 1 1为钝角三角形,则它们全等(AB=A B,BC=B C,∠C=∠C△1,则ABC≌A△1B C).111111点评:命题立意: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做题时要认真读题,明白题意,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选择题1.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y 轴上跳动,第一次它从原点跳到(0,1),然后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0,0)→(0,1)→(1,1)→(1,0)→……,每次跳一个单位长度,则第2021次跳到点( )A .(3,44)B .(4,45)C .(44,3)D .(45,4) 2.如图,将一颗小星星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甲位置,先将它绕原点O 旋转180︒到乙位置,再将它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到丙位置,则小星星顶点A 在丙位置中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A .()3,1-B .()1,3C .()3,1D .()3,1- 3.若点(),A m n 到y 轴的距离是它到x 轴距离的两倍,则( ).A .2m n =B .2m n =C .2m n =D .2m n = 4.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点C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1,4,则点A 的坐标为( )A .()6,3-B .()3,6-C .()4,3-D .()3,4-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3,﹣1),那么点P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ab =,则点(,)P a b 表示原点B .点(1,)a 在第三象限C .已知点(3,3)A -与点(3,3)B ,则直线//AB x 轴D .若0ab >,则点(,)P a b 在第一或第三象限7.已知点(224)P m m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A .(40), B .(0)4, C .40)(-, D .(0,4)-8.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和小刚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小刚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 .(5,4)B .(4,5)C .(3,4)D .(4,3) 9.在下列点中,与点A(-2,-4)的连线平行于y 轴的是( ) A .(2,-4) B .(4,-2) C .(-2,4) D .(-4,2)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0,1),将线段AB 平移,使其一个端点到C (3,2),则平移后另一端点的坐标为( )A .(1,3)B .(5,1)C .(1,3)或(3,5)D .(1,3)或(5,1)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如下指令:从原点O 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m .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动到1A ,第2次移动到2A ,...,第n 次移动到n A .则22020OA A ∆的面积是( )A .210112mB .2505mC .220092mD .2504m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0,a ),点B (0,4﹣a ),且A 在B 的下方,点C(1,2),连接AC ,BC ,若在AB ,BC ,AC 所围成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4个,那么a 的取值范围为( )A .﹣1<a ≤0B .0<a ≤1C .1≤a <2D .﹣1≤a ≤1二、填空题13.某人从A 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走了100米到达点B ,再从点B 沿南偏西10︒的方向走了100米到达点C ,那么点C 在点A 的南偏东__度的方向上.14.点(1,1)P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1P ,则点1P 的坐标是________. 15.在电影院内找座位,将“4排3号”简记为(4,3),则(8,7)表示______16.点P 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Q(2,-3),则点P 坐标为__ 17.若不在第一象限的点(),22A x x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点坐标为 _________. 18.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依次得到点1(0,1)P ,2(1,1)P ,3(1,0)P,4(1,1)P -,5(2,1)P -,6(2,0)P ,…,则点2020P 的坐标是______.19.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2,2),点C 的坐标为(2,1),则点B 的坐标是____.20.若x ,y 为实数,且满足330x y -++=,则 A(x ,y)在第____象限三、解答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O ,()0,12A ,()10,8B -,()14,0C -,求四边形OABC 的面积.2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5,6A ,()2,3B -,()3,1C .请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1)画出三角形ABC ;(2)将三角形ABC 先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三角形111A B C (点1A ,1B ,1C 分别是点A ,B ,C 移动后的对应点)请画出三角形111A B C ;并判断线段AC 与11A C 位置与数量关系.23.已知点(1,5)A a -和(2,1)B b -.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 ,b 的值.(1)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2)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3)AB ‖x 轴24.如图,中国象棋中对“象”的走法有一定的限制,只能走“田”字.若此时“象”的坐标为()2,4--“帅”的坐标为()0,4-,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试写出此“象”下一步可能走到的各位置的坐标.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1,0),点A(-4,2),AC⊥BC且AC=BC,求点B的坐标.2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将线段AB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连接AC,BD,构成平行四边形ABDC.(1)请写出点C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S四边形ABDC;(2)点Q在y轴上,且S△QAB=S四边形ABDC,求出点Q的坐标;(3)如图(2),点P是线段BD上任意一个点(不与B、D重合),连接PC、PO,试探索∠DCP、∠CPO、∠BOP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由题目中所给的跳蚤运动的特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详解】由图可得,(0,1)表示1=12次后跳蚤所在位置;(0,2)表示8=(2+1)2−1次后跳蚤所在位置;(0,3)表示9=32次后跳蚤所在位置;(0,4)表示24=(4+1)2−1次后跳蚤所在位置;…∴(0,44)表示(44+1)2−1=2024次后跳蚤所在位置,则(3,44)表示第2021次后跳蚤所在位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顺序,确定运动的距离,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2.C解析:C【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点坐标为(-3,1),它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坐标为(3,-1),根据平移“上加下减”原则,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坐标为(3,1).【详解】解:根据图示可知A点坐标为(-3,1)根据绕原点O旋转180°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旋转后得到的坐标为(3,-1)根据平移“上加下减”原则∴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坐标为(3,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掌握与原点对称和平移原则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分别表示点到x轴的距离和到y轴的距离,再根据到y轴的距离是它到x轴距离的两倍列式即可.【详解】解:点(),A m n 到y 轴的距离是它到x 轴距离的两倍.则2m 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y 轴的距离,再根据到y 轴的距离是它到x 轴距离的两倍列式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E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F ,运用AAS 证明ACE CBF ∆≅∆得到AE CF =,CE BF =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解: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E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于点F ,90AEC CFB ∴∠=∠=︒90A ACE ∴∠+∠=︒, 90ACB ∠=︒90ACE BCF ∴∠=∠=︒A BCF ∴∠=∠,在ACE ∆和CBF ∆中,90A BCF AEC CFB AC BC ∠=∠⎧⎪∠=∠=︒⎨⎪=⎩()ACE CBF AAS ∴∆≅∆AE CF ∴=,CE BF =,(2,0)C -,(1,4)B4BF ∴=,1(2)3CF =--=,3AE CF ∴==,4CE BF ==,426OE CE OC ∴=+=+=,()6,3A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证明ACE CBF ∆≅∆得到AE CF =,CE BF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D解析:D【解析】解:点P 的坐标为(3,﹣1),那么点P 在第四象限,故选D .6.D解析:D【分析】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点以及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关系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 、若ab=0,则a=0或b=0,所以点P (a ,b )表示在坐标轴上的点,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当a >0时,点(1,a )在第一象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已知点A (3,-3)与点B (3,3),A ,B 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直线AB ∥y 轴,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若ab >0,则a 、b 同号,故点P (a ,b )在第一或三象限,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把握点的坐标特点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 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得出m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 解:点224P m m +(,﹣)在x 轴上,240m ∴﹣=,解得:2m =,24m ∴+=,则点P 的坐标是:()4,0.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得出m 的值是解题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各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详解】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如图所示就是以小华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所以小刚的位置为(4,3).故选D.【点睛】本题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关键是由已知条件正确确定坐标轴的位置.9.C解析:C【分析】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根据这一性质进行选择.【详解】∵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已知点A(-2,-4)横坐标为-2,所以结合各选项所求点为(-2,4),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10.D解析:D【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A点移动到C点,则向右移动一位,向上移动两位,另一个点同等平移即可;②B点移动到C点,则向右移动三位,再向上移动一位,另一个点同等平移即可.【详解】分两种情况考虑:1,3;①A点移动到C点,则向右移动一位,向上移动两位,则B点平移后坐标为()5,1.②B点移动到C点,则向右移动三位,再向上移动一位,则A点平移后坐标为()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坐标系中点的平移变换,掌握点的变换情况以及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图象可得移动4次图象完成一个循环,从而可得出OA4n=2n知OA2020=2×505,据此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A1(1,0),A2(1,1),A3(2,1),A4(2,0),A5(3,0),A6(3,1),…,由题意知OA4n=2n,∵2020÷4=505,∴OA2020=2×505,则△OA2A2020的面积是12×1×2×505=505m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出下标为4的倍数时对应长度即为下标的一半,据此可得.12.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得出除了点C外,其它三个横纵坐标为整数的点落在所围区域的边界上,即线段AB上,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0,a),点B(0,4﹣a),且A在B的下方,∴a<4﹣a,解得:a<2,若在AB,BC,AC所围成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4个,∵点A,B,C的坐标分别是(0,a),(0,4﹣a),(1,2),∴区域内部(不含边界)没有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已知的4个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都在区域的边界上,∵点C(1,2)的横纵坐标都为整数且在区域的边界上,∴其他的3个都在线段AB上,∴3≤4﹣a<4.解得:0<a≤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分析题目找出横纵坐标为整数的三个点存在于线段AB上为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55【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下现根据题意确定AB 点的位置和方向最后确定C 点的位置和方向依次连接ABC 三点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5的度数即可【详解】根据题意作图:∵从A 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走了100米到解析:55【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下现根据题意确定A 、B 点的位置和方向,最后确定C 点的位置和方向.依次连接A 、B 、C 三点,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5的度数即可.【详解】根据题意作图:∵从A 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走了100米到达点B ,从点B 沿南偏西10°的方向走了100米到达点C ,∴∠1+∠2=60°,AB=BC=100,∴∠2=50°,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BAC=180502︒-︒=65°, ∴∠5=180°-65°-60°=55°, ∴点C 在点A 的南偏东55°的方向上.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运用,运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点的位置和方向. 14.(-34)【分析】根据点平移的规律: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上加下减求解【详解】点向左平移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点的坐标是(-34)故答案为:(-34)【点睛】此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平移规律:解析:(-3,4)【分析】根据点平移的规律: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上加下减求解.【详解】点(1,1)P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1P ,∴点1P 的坐标是(-3,4),故答案为:(-3,4).【点睛】此题考查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平移规律: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上加下减,熟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8排7号【分析】由已知条件知:横坐标表示第几排纵坐标表示第几号【详解】解:根据排在前号在后得(87)表示8排7号故答案为:8排7号【点睛】本题是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平面位置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位置对应 解析:8排7号【分析】由已知条件知:横坐标表示第几排,纵坐标表示第几号.【详解】解:根据排在前,号在后,得(8,7)表示8排7号.故答案为:8排7号.【点睛】本题是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平面位置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位置对应空间直角坐标系.可以做到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的意义.16.(6-4)【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详解】设点P 的坐标为()由题意得:求得所以点P 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解析:(6,-4)【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详解】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得:42x -=,13y +=-,求得6x =,4y =-,所以点P 的坐标为(6,4-).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用到的知识点为: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上加下减.17.或或【分析】根据点不在第一象限内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分别讨论在第二第三第四象限的情况即可解答【详解】解:∵点不在第一象限内则点在第二第三第四象限内∵点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解之得:或 解析:()2,2-或()2,2-或22,33⎛⎫-- ⎪⎝⎭. 【分析】根据点(),22A x x -+不在第一象限内,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分别讨论在第二、第三、第四象限的情况即可解答.【详解】解:∵点(),22A x x -+不在第一象限内,则点(),22A x x -+在第二、第三、第四象限内,∵点(),22A x x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 ∴22x x =-+,解之得:2x =或2x =-,23x =, ∴点A 的坐标是:()2,2-或()2,2-或22,33⎛⎫-- ⎪⎝⎭ 故答案是:()2,2-或()2,2-或22,33⎛⎫--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注意横坐标的绝对值就是到y 轴的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就是到x 轴的距离. 18.【分析】观察题图可知先根据P3(10)P6(20)即可得到P3n(n0)P3n+1(n-1)再根据P3×673(6730) 可得P2019(6730)进而得到P2020(673-1)【详解】由图可知 解析:(673,1)-【分析】观察题图可知,先根据P 3(1,0), P 6 (2,0),即可得到P 3n (n ,0),P 3n+1(n ,-1),再根据P 3×673(673,0) ,可得P 2019 (673,0),进而得到P 2020(673,-1).【详解】由图可知P 3(1,0), P 6 (2,0),···,P 3n (n ,0),P 3n+1(n ,-1),∵3×673=2019,∴P 3×673(673,0) ,即P 2019 (673,0),∴P 2020(673,-1).故答案为:(67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得到P 3n (n ,0). 19.【分析】根据点AC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此即可得【详解】根据点AC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点B 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依据题意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解析:(1,2)--【分析】根据点A 、C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此即可得.【详解】根据点A 、C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点B 的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依据题意,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20.四【分析】根据绝对值与算术平方根的和为0可得绝对值与算术平方根同时为0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解得:x=3y=-3∴A(3-3)在第四象限故答案是:四【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及象限内点的坐解析:四【分析】根据绝对值与算术平方根的和为0,可得绝对值与算术平方根同时为0,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330x y -+=∴30x -= ,30y +=.解得:x=3,y=-3,∴A(3,-3)在第四象限.故答案是:四.【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及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先求出x 、y 的值,再判断点的位置.三、解答题21.116OABC S =四边形【分析】过B 作BD ⊥x 轴,垂足为D ,根据A ,B ,C ,O 四点坐标求解CD ,BD ,OD ,OA 的长,再利用BCD OABC OABD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可求解.【详解】解:过B作BD⊥x轴,垂足为D,∵B(-10,8),∴D(-10,0),∴OD=10,BD=8,∵A(0,12),C(-14,0),∴OC=14,OA=12,∴CD=4,∴S四边形OABC=S△BCD+S四边形OABD=12BD•CD+12(BD+OA)•OD=12×8×4+12(8+12)×10=16+100=1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点的坐标,作辅助线将四边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梯形是解题的关键.22.(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位置关系是:平行;数量关系是:相等.【分析】(1)根据点A、B、C三点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2)将三顶点分别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可得,继而根据平移的性质解答可得.【详解】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AC 与A 1C 1平行且相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3.(1)1a =-,6b =;(2)3a =,4b =-;(3)3a ≠,6b =【分析】(1)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据此可得a ,b 的值; (2)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据此可得a ,b 的值; (3)AB ∥x 轴,即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相同,据此可得a ,b 的值.【详解】解:(1)因为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所以1215a b -=-⎧⎨-=⎩, 则1a =-,6b =.(2)因为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所以1215a b -=⎧⎨-=-⎩则3a =,4b =-.(3因为//AB x 轴则满足15b -=,即6b =,12a -≠,即3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以及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即点P(x,y)关于x 轴对称点P´的坐标是(x,-y),关于y 轴对称点P´的坐标是(-x,y).24.下一步“象”可能走到的位置的坐标为()0,2-、()4,2--【分析】由于中国象棋中的“象”,在图中的坐标为(−2,−4),而根据中国象棋中的“象”的走法可以确定下一步它可能走到的位置的坐标.【详解】解:建立坐标系,如图:∵中国象棋中的“象”,在图中的坐标为()2,4--,且象走田字,∴下一步它可能走到的位置的坐标为()0,2-、()4,2--.【点睛】此题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既考查了生活中的知识,也考查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才能很好完成这些题目.25.(1,3)【分析】过点A 作AM x ⊥轴于M ,BN x ⊥轴于N ,证明AMC CNB ∆≅∆得到AM CN =,MC NB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过点A 作AM x ⊥轴于M ,BN x ⊥轴于N则90AMC BNC ∠=∠=︒90ACB ∠=︒190A ∴∠+∠=︒2190∠+∠=︒2A ∴∠=∠AC CB ∴=AMC CNB ∴∆≅∆AM CN ∴=,MC NB =( 1.0)C -,(4,0)M -3BN ,2ON =(1,0)N ∴()1,3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证明AMC CNB∆≅∆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0,2),(4,2),8;(2)Q(0,4)或Q(0,﹣4);(3)∠CPO=∠DCP+∠BOP,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移直接得到点C,D坐标,用面积公式计算S四边形ABDC即可;(2)设出Q的坐标,OQ=|m|,用S△QAB=S四边形ABDC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3)作PE∥AB交y 轴于点E,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线段AB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且A(﹣1,0),B(3,0),∴C(0,2),D(4,2);∵AB=4,OC=2,∴S四边形ABDC=AB×OC=4×2=8;故答案为:(0,2);(4,2);8;(2)∵点Q在y轴上,设Q(0,m),∴OQ=|m|,∴S△QAB=12×AB×OQ=12×4×|m|=2|m|,∵S四边形ABDC=8,∴2|m|=8,∴m=4或m=﹣4,∴Q(0,4)或Q(0,﹣4).(3)如图,∵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得到,∴CD∥AB,作PE∥AB交y 轴于点E,∴CD∥PE,∴∠CPE=∠DCP,∵PE∥AB,∴∠OPE=∠BOP,∴∠CPO=∠CPE+∠OPE=∠DCP+∠BOP,∴∠CPO=∠DCP+∠BOP.【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平移及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练习试题(三)华东师大新版(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4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解一元一次方程(x﹣1)=2﹣x时,去分母正确的是()A.2(x﹣1)=2﹣5x B.2(x﹣1)=20﹣5xC.5(x﹣1)=2﹣2x D.5(x﹣1)=20﹣2x3.不等式3x≤6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A.B.C.D.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16B.14C.12D.105.如果不等式(a﹣3)x>a﹣3的解集是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B.a<0C.a>3D.a<36.下列说法中,①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③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④六边形的对角线有7条,正确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7.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和的解相同,则(a+b)2021的值为()A.0B.﹣1C.1D.20218.已知方程mx+2y=﹣2,当x=3时y=5,那么m为()A .B .﹣C .﹣4D .9.用边长相等的黑色正三角形与白色正六边形镶嵌图案,按图①②③所示的规律依次下去,则第n 个图案中,所包含的黑色正三角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的个数总和是( )A .n 2+4n +2B .6n +1C .n 2+3n +3D .2n +410.如图所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BC 交AB 于点E ,∠A =45°,∠BDC =60°,则∠C 的度数是( )A .100°B .105°C .110°D .115°11.某车间56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6个或螺母24个,每个螺栓配两个螺母;设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栓,才能使每天生产出来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2×16x =24(56﹣x )B .2×24x =16(56﹣x )C .16x =24(56﹣x )D .24x =16(56﹣x )12.如图,△ABC 中,∠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过点D 作DE ⊥AC ,DF ⊥AB ,垂足为点E 、F ,下面四个结论中:①∠AEF =∠AFE ;②AD 垂直平分EF ;③S △BFD :S △CED =BF :CE ;④EF ∥BC ,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3.已知代数式8x﹣7与6﹣2x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的值等于.14.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的中点,AB=4,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若连接EF,则EF=.15.《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方程术是它的最高成就.其中记载:今有共买物,人出十二,盈八;人出十,不足六,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文: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12钱,会多8钱;每人出10钱,又会差6钱,问人数、物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x人,物价为y钱,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组.16.不等式组的解是.17.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积1分,负1场积0分.初三(1)班在校足球联赛中踢了17场,其中负4场,共积31分,那么这支足球队胜了场.18.如图,Rt△ABC中,∠ACB=90°,∠B=30°,AC=1,且AC在直线l上,将△ABC 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到点P2020为止,则AP2020等于.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8分)19.解方程(组)(1)﹣=1(2).20.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2),C(3,4).(1)请画出△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2)请画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A2B2C2;(3)P为x轴上一动点,当AP+CP有最小值时,求这个最小值.2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这样的三角形我们称之为“灵动三角形”.例如,三个内角分别为120°、40°、20°的三角形是“灵动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80°、75°、25°的三角形也是“灵动三角形”等等.如图,∠MON=60°,在射线OM上找一点A,过点A作AB⊥OM交ON于点B,以A为端点作射线AD,交线段OB于点C(规定0°<∠OAC<90°).(1)∠ABO的度数为°,△AOB.(填“是”或“不是”)“灵动三角形”;(2)若∠BAC=70°,则△AOC(填“是”或“不是”)“灵动三角形”;(3)当△ABC为“灵动三角形”时,求∠OAC的度数.22.疫情期间为了满足口罩需求,某学校决定购进A,B两种型号的口罩.若购进A型口罩10盒,B型口罩5盒,共需1000元;若购进A型口罩4盒,B型口罩3盒,共需550元,(1)求A,B两种型号的口罩每盒各需多少元?(2)若该学校决定购进这两种型号的口罩共计200盒,考虑到实际需求,要求购进A型号口罩的盒数不超过B型口罩盒数的6倍,请为该学校设计出最省钱的方案,并说明理由.23.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方程组有相同的解.(1)求这个相同的解;(2)求m﹣n的值.24.阅读理解若在一个两位正整数N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间添上数字6,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我们称这个三位数为N的“至善数”,如34的“至善数”为364;若将一个两位正整数M加6后得到一个新数,我们称这个新数为M的“明德数”,如34的“明德数”为40.(1)30的“至善数”是,“明德数”是.(2)求证:对任意一个两位正整数A,其“至善数”与“明德数”之差能被9整除;(3)若一个两位正整数B的“明德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B的“至善数”各位数字之和的一半,求B的最大值.25.将锐角△ABC放置在一块正方形卡纸DEFG上,使点B,C在正方形的DG和DE边上.(1)如图①,若∠A=35°,则∠ABC+∠ACB=度.∠DBC+∠DCB=度,∠ABD+∠ACD=度.(2)如图②,改变正方形卡纸DEFG的位置,请探究∠ABD+∠ACD与∠A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验证你的结论(3)如图③,正方形卡纸的顶点D在△ABC外,且在AB边的左侧,请探究∠ABD,∠ACD,∠A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探究结果,不必验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4分)1.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解:解一元一次方程(x﹣1)=2﹣x时,去分母正确的是5(x﹣1)=20﹣2x.故选:D.3.解:不等式解得:x≤2,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故选:B.4.解: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大于4且小于8,又第三边是偶数,故第三边是6.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14.故选:B.5.解:∵(a﹣3)x>a﹣3的解集是x<1,∴a﹣3<0,解得a<3,故选:D.6.解:①假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钝角,那么这两个钝角的和大于180°,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故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正确;②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底边相等,高相同,所以面积相等,正确;③因为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n边形的一个顶点不能与它本身及左右两个邻点相连成对角线,故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正确;④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所以六边形的对角线有6×3÷2=9条,错误.故选:B.7.解:联立得:,①×5+②×3得:29x=58,解得:x=2,把x=2代入①得:y=1,代入得:,解得:,则原式=(﹣2+2)2021=0.故选:A.8.解:把x=3,y=5代入方程得:3m+10=﹣2,移项合并得:3m=﹣12,解得:m=﹣4,故选:C.9.解:由图形可知图形①的黑色正三角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的个数总和=4×1+3=7个,图形②的黑色正三角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的个数总和=4×2+5=13个…依此类推,图形n的黑色正三角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的个数总和=4n+2n+1=6n+1个.故选:B.10.解:∵∠A=45°,∠BDC=60°,∴∠ABD=∠BDC﹣∠A=15°.∵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2∠ABD=30°,∴∠C=180°﹣∠ABC﹣∠A=180°﹣30°﹣45°=105°.故选:B.11.解:设有x 名工人生产螺栓,根据题意可得,2×16x =24(56﹣x ), 故选:A .12.解:∵∠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DE ⊥AC ,DF ⊥AB , ∴DE =DF ,∴∠DEF =∠DFE ,又∠AED =∠AFD =90°, ∴∠AEF =∠AFE ,①正确; ∵∠AEF =∠AFE , ∴AE =AF ,又DE =DF , ∴AD 垂直平分EF ,②正确;S △BFD :S △CED =×BF ×DF :×CE ×DE =BF :CE ,③正确; EF 与BC 不一定平行,④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13.解:根据题意得:(8x ﹣7)+(6﹣2x )=0, 即8x ﹣7+6﹣2x =0, 移项合并得:6x =1, 解得:x =. 故答案为: 14.解:连接EF ,∵把△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 , ∴AE =AF ,∠EAF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CD =AD =4, ∵E 是CD 的中点,∴DE=CD=2,∴AE===2,∴EF===2,故答案为:2.15.解:依题意,得:.故答案为:.16.解:解不等式2x≤6,得:x≤3,解不等式3x﹣4>2,得:x>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3.故答案为:2<x≤3.17.解:设这支足球队胜了x场,平了y场,依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9.18.解:∵∠ACB=90°,∠B=30°,AC=1,∴AB=2,BC=,∴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2020÷3=673 (1)∴AP2020=673(3+)+2=2021+673,故答案为:2021+673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8分)19.解:(1)﹣=1,去分母得:2(2x+1)﹣(5x﹣1)=6,去括号得:4x+2﹣5x+1=6,移项得:4x﹣5x=6﹣2﹣1,合并同类项得:﹣x=3,系数化为1得:x=﹣3;(2),①+②×4得:9x=63,∴x=7,把x=7代入①得:7﹣4y=﹣1,解得:y=2,∴原方程组的解为.20.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当AP+CP有最小值时,这个最小值为:=.21.解:(1)∵AB⊥OM,∴∠BAO=90°,∵∠AOB=60°,∴∠ABO=90°﹣60°=30°,∵90°=3×30°,∴△AOB是“灵动三角形”.故答案为:30,是.(2)∵∠OAB=90°,∠BAC=70°,∴∠OAC=20°,∵∠AOC=60°=3×20°,∴△AOC是“灵动三角形”.故答案为:是.(3:①∠ACB=3∠ABC时,∠CAB=60°,∠OAC=30°;②当∠ABC=3∠CAB时,∠CAB=10°,∠OAC=80°.③当∠ACB=3∠CAB时,∠CAB=37.5°,可得∠OAC=52.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值为30°或52.5°或80°.22.解:(1)设购进A型口罩每盒需x元,B型口罩每盒需y元,依题意,得:,解得:.答:购进A型口罩每盒需25元,B型口罩每盒需150元.(2)设购进m盒A型口罩,则购进(200﹣m)盒B型口罩,依题意,得:m≤6(200﹣m),解得:m≤171.设该学校购进这批口罩共花费w元,则w=25m+150(200﹣m)=﹣125m+30000.∵﹣125<0,∴w随m的增大而减小,又∵m≤171,且m为整数,∴当m=171时,w取得最小值,此时200﹣m=29.∴最省钱的购买方案为:购进171盒A型口罩,29盒B型口罩.23.解:(1)∵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方程组有相同的解,∴解得∴这个相同的解为(2)∵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方程组有相同的解,∴解得∴m﹣n=3﹣2=1.答:m﹣n的值为1.24.解:(1)30的“至善数”是360;“明德数”是30+6=36故答案为:360;36.(2)证明:设A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则其“至善数与“明德数”分别为:100a+60+b;10a+b+6它们的差为:100a+60+b﹣(10a+b+6)=90a+54=9(10a+6)∴其“至善数”与“明德数”之差能被9整除.(3)设B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则B的至善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a+6+bB的明德数各位数字之和是a+b+6(当0≤b<4时)或a+1+(6+b﹣10)(当4≤b≤9时)由题意得:0≤b<4时,a+b+6=(a+6+b)∴a+b=﹣6,不符合题意;或者:当4≤b≤9时,a+1+(6+b﹣10)=(a+6+b)∴a+b=12∴当b=4,a=8时,B最大,最大值为84.25.解:(1)∵∠A=35°,∴∠ABC+∠ACB=180°﹣∠A=180°﹣35°=145°,∵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D=90°,∴∠DBC+∠DCB=90°,∴∠ABD+∠ACD=∠ABC+∠ACB﹣(∠DBC+∠DCB)=145°﹣90°=55°.故答案为:145,90,55;(2)∠ABD+∠ACD=90°﹣∠A.证明如下:∵∠ABC+∠ACB=180°﹣∠A,∴∠ABD+∠DBC+∠ACD+∠BCD=180°﹣∠A,∵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BDC=90°,∴∠DBC+∠BCD=90°,∴∠ABD+∠ACD+90°=180°﹣∠A,∴∠ABD+∠ACD=90°﹣∠A.(3)∠ABD=∠A+∠ACD﹣90°.若AB,CD交于点M,∵∠DMB=∠AMC,∠D+∠DBM+∠DMB=180°,∠A+∠ACD+∠AMC=180°,∴∠D+∠ABD=∠A+∠ACD,∵∠D=90°,∴∠ABD=∠A+∠ACD﹣90°.。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真题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1.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近年来,我区政府在永定河治理过程中,有时会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图中A、B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3÷x3=0B.(﹣3x)2=6x2C.2x﹣2=D.(x3)2=x6 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16B.14C.12D.105.如图,下列条件:①∠1=∠2,②∠3+∠4=180°,③∠5+∠6=180°,④∠2=∠3,⑤∠7=∠2+∠3,⑥∠7+∠4﹣∠1=180°中能判断直线a∥b的有()﹣+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那么=,=∠=×21.如图,已知△ABC.(1)尺规作图,画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设AB的垂直平分线与BA交于点D,与BC交于点E,连接AE.若∠B=40°,求∠BEA的度数.22.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如图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规定:顾客每购买200元的商品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绿或黄色区域,顾客就可以获得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转盘被等分成20个扇形),已知甲顾客购物220元.(1)他获得购物券的概率是多少?(2)他得到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的概率分别是多少?(3)若要让获得20元购物券的概率变为,则转盘的颜色部分怎样修改?(直接写出修改方案即可).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过A作AE=AD,且∠DAE=∠BAC,连接CE交AD于点F.(1)求证:△ABD≌△ACE;(2)若∠FCD=34°,求∠B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D.4.B.5.C.6.C.7.C.8.C.9.C.10.B.二.填空题11.108°.12.2.13.4.14.8.15.﹣1.16.70°.17.y=x.三.解答题18.解:(1)原式=﹣a3•a2﹣9a6÷a=﹣a5﹣9a5=﹣10a5;(2)原式=20212﹣(2021+1)×(2021﹣1)=20212﹣20212+1=1.19.解:原式=x2﹣2xy﹣y2﹣(x2﹣y2)=x2﹣2xy﹣y2﹣x2+y2=﹣2xy,当x=,y=1时,原式=﹣2××1=﹣1.20.解:∵AD∥BC,(已知)∴∠1=∠B=6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C,(已知)∴∠C=∠B=60°.(等量代换)∵AD∥BC,(已知)∴∠C+∠AD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C=180°﹣∠C=180°﹣60°=120°.(等式的性质)∵DE平分∠ADC,(已知)∴∠ADE=∠ADC=×120°=60°.(角平分线定义)∴∠1=∠ADE.(等量代换)∴AB∥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C,角平分线定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解答题21.解:(1)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如图所示;(2)∵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AE=∠B=40°∴∠BEA=180°﹣∠B﹣∠BAE=180°﹣40°﹣40°=100°答:∠BEA的度数为100°22.解:(1)∵共有20种等可能事件,其中满足条件的有11种,∴P(中奖)=;(2)由题意得:共有20种等可能结果,其中获100元购物券的有2种,获得50元购物券的有4种,获得20元购物券的有5种,∴P(获得100元)==;P(获得50元)==;P(获得20元)==;(3)直接将3个无色扇形涂为黄色.23.(1)证明:∵∠DAE=∠BAC,∴∠DAE+∠DAC=∠BAC+∠DAC,即∠EAC=∠DAB,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由(1)可知∠B=∠ACB=ACE,∵∠ACB+∠ACE+∠FCE=180°,即2∠B+34°=180°,∴∠B=73°.24.解:(1)由图象可知,小钱开始营业前微信零钱有50元;(2)由图象可知,销售草莓20kg后,小钱的微信零钱为650元,∴销售草莓20kg,销售收入为650﹣50=600元,∴降价前草莓每千克售价为:600÷20=30(元);(3)降价后草莓每千克售价为:30﹣10=20元,∴小钱卖完所有草莓微信零钱为:650+5×20=750(元),答:小钱卖完所有草莓微信零钱应该有750元.25.解:(1)如图①,∵△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AC=BC,DC=CE,∠ACB=∠DCE=6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DC=120°,∵∠ACB﹣∠DCB=∠DCE﹣∠DCB,∴∠ACD=∠BCE,且AC=BC,DC=CE,∴△CAD≌△CBE(SAS)(2)如图①∵△DCE为等边三角形,∴∠CDE=∠CED=6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DC=120°,∵△CAD≌△CBE,∴AD=BE,∠BEC=∠ADC=120°,∴∠AEB=120°﹣60°=60°,故答案为:60°,AD=BE;(3)结论:∠AEB=90°,AE=BE+2CM,理由:如图②,∵△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D=CE,∠ACB=∠DCE=90°,∴∠ACD=∠BCE,∴△ACD≌△BCE(SAS),∴AD=BE,∠ADC=∠BEC,∵△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E=∠CED=45°,∵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35°,∴∠BEC=135°,∴∠AEB=∠BEC﹣∠CED=135°﹣45°=90°,∵CD=CE,CM⊥DE,∴DM=ME,∵∠DCE=90°,∴DM=ME=CM,∴AE=AD+DE=BE+2CM.故答案为:90°,AE=BE+2CM.。
一、选择题1.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温度/℃﹣20﹣100102030声速/m/s318324330336342348A.这个问题中,空气温度和声速都是变量B.空气温度每降低10℃,声速减少6m/sC.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音5s可以传播1710mD.由数据可以推测,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温度越高,声速越快2.下列各情景分别可以用哪一幅图来近似的刻画?正确的顺序是()①汽车紧急刹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②人的身高变化(身高与年龄的关系)③跳过运动员跳跃横杆(高度与时间的关系)④一面冉冉上升的红旗(高度与时间的关系)A.abcd B.dabc C.dbca D.cabd3.是饮水机的图片.饮水桶中的水由图1的位置下降到图2的位置的过程中,如果水减少的体积是y,水位下降的高度是x,那么能够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A.B.C.D.4.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的余油量Q (升)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 .D .5.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长为()x cm ,面积为2ycm 则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 ) A .2yx B .2(12)y x =- C .(12)y x x =- D .2(12)y x =-6.某工厂去年底积压产品a 件(a >0),今年预计每月销售产品2b 件(b >0),同时每月可生产出产品b 件,则产品积压量y (件)与今年开工时间t (月)的关系的图象应是( )A .B .C .D .7.五一节,小丽独自一人去老家玩,家住在车站附近的姑姑到车站去接小丽.因为担心小丽下车后找不到路,姑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结果客车晚点,休息一阵后,姑姑接到小丽,和小丽一起慢慢的走回了家.下列图象中,能反映以上过程中小丽姑姑离家的距离s 与时间t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8.已知两个变量x 和y ,它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A .y=3xB .y=x-4C .y=x 2-4D .y=3x9.小明周六参加绘画兴趣班,爸爸开车送他从家去公交车站,先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到达公交车站,等待一段时间后上了公交车,公交车一开始先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可以近似地刻画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图象是( ) A .B .C .D .10.在关于圆的面积的表达式S=πr 2中,变量有(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1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 )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A.B.C.D.12.打开某洗衣机开关,在洗涤衣服时(洗衣机内无水),洗衣机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满足某种函数关系,其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是护士统计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图,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约为_______.14.夏天高山上的气温从山脚起每升高l00m降低0.7℃,已知山脚下的气温是23℃,则气温y(℃)与上升的高度x(m)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当x=500时,y=__;当y=16时,x=__.15.在公式s=v0t+2t2(v0为已知数)中,常量是________ ,变量是________ .16.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0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BC=BE=5cm;②=;③当0<t≤5时,y=t2;④矩形ABCD的面积是10cm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填序号).17.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1)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__; (2)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__m/s.18.某市家庭电话月租费为25元,市内通话费平均每次为0.2元.若莹莹家上个月共打出市内电话a次,那么上个月莹莹家应付话费y与a之间的关系为__;若莹莹家上个月共打出市内电话100次,那么莹莹家应付话费__元.19.一个装有10千克水的水箱,每小时流出0.5千克水,水箱中的余水量y(千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简称声速)与气温x(℃)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气温x/℃05101520声速y/(m/s)331334337340343上表中___________是自变量, __________是因变量.照此规律可以发现,当气温x为__________℃时,声速y达到346 m/s.三、解答题21.中国联通在某地的某套餐的月租金为59元,超出套餐部分国内拨打0.36元/分钟(不足1分钟按1分钟时间收费).下表是超出套餐部分国内拨打的收费标准:时间/分12345…电话费/元0.360.72 1.08 1.44 1.8…(2)如果用x表示超出套餐部分的拨打时间,y表示超出套餐部分的电话费,那么y与x的关系式是什么?(3)由于业务多,小明的爸爸上个月拨打电话的时间超出套餐部分25分钟,他需付多少电话费?(4)某用户某月国内拨打电话的费用超出套餐部分的是54元,那么他该月拨打电话的时间超出套餐部分几分钟?22.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张平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情况如图,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答题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的解析式.(注:此题答案不唯一,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有其它答案,只要是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并且叙述正确都可以)23.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象所示.求从关闭进水管起需要多少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24.已知函数y=y1+y2,其中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2,且当x=1或x=4时,y的值均为32.请对该函数及其图象进行如下探究:(1)解析式探究:根据给定的条件,可以确定出该函数的解析式为:.(2)函数图象探究:①根据解析式,补全下表:x 121322523468…y 1343213122120763273…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函数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①当x=34,214,8时,函数值分别为y1,y2,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用“<”或“=”表示)②若直线y=k与该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此时,x的取值范围是.2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如图是夏季的白天7时~18时的一般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分析图象回答问题:观察:(1)大约几时的光合作用最强?(2)大约几时的光合作用最弱?26.如图,分别表示甲步行与乙骑自行车(在同一路上)行走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关系,观察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出发时,乙与甲相距千米;(2)走了一段路程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车的时间为小时;(3)乙从出发起,经过小时与甲相遇;(4)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表格中两个变量的数据变化情况,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这个问题中,空气温度和声速都是变量,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在一定的范围内,空气温度每降低10℃,声速减少6m/s,表格之外的数据就不一定有这样规律,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速为342m/s,声音5s可以传播342×5=1710m,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从表格可得,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正确判断的前提.2.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人的身高变化关系;B、根据红旗高度与时间的关系;C、跳过运动员跳跃横杆时高度与时间的关系;D、汽车紧急刹车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A、人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年龄不变,故与②符合;B、红旗升高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时间不变,故与④符合;C、运动员跳跃横杆时高度在上升到最大高度然后上升到最大高度之后高度减小,与③符合;D、汽车紧急刹车时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与①符合.故选C.3.C解析:C 【分析】水位随着水减少而下降,且饮水机是圆柱形,是同等变化的下降. 【详解】根据图片位置分析:水减少的体积随着水位下降的高度而增加,且饮水机是圆柱形,所以均匀增加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用图象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解题关键.4.B解析:B 【分析】根据油箱内余油量=原有的油量-t 小时消耗的油量,可列出函数关系式,得出图象. 【详解】解:由题意得,油箱内余油量Q (升)与行驶时间t (小时)的关系式为: Q=40-5t (0≤t≤8), 结合解析式可得出图象: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中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决定图象的画法.5.C解析:C 【分析】根据周长关系求出另一边的长,再用面积公式即可表示y 与x 的函数. 【详解】∵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长为()x cm , ∴另一边为12-x ,故面积2ycm 则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12)y x x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6.C解析:C【解析】【分析】开始生产时产品积压a件,即t=0时,y=a,后来由于销售产品的速度大于生产产品的速度,则产品积压量y随今年开工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且y是t的一次函数,据此进行判断.【详解】∵开始生产时产品积压a件,即t=0时,y=a,∴B错误;∵今年预计每月销售产品2b件(b>0),同时每月可生产出产品b件,∴销售产品的速度大于生产产品的速度,∴产品积压量y随开工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A错误;∵产品积压量每月减少b件,即减小量是均匀的,∴y是t的一次函数,∴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际生活中函数的图形变化,属于基础题.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是先根据题意判断函数图形的大致走势,再下结论,本题无需计算,通过观察看图,做法比较新颖.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每段中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即可作出判断.【详解】姑姑在车站休息的一段时间,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这一段的图象应该平行于横轴;姑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这段是正比例函数关系,回家的过程是一次函数关系,且s岁t 的增大而减小,因而B、D错误;回家的过程比姑姑一路小跑来到车站的过程速度要慢,即s随t的变化要慢,因而图象要平缓,故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8.C解析:C【解析】选项A,y=3x,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得出y≠3x,选项A错误;选项B,y=x-4,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得出y≠x-4,选项B错误;选项C,y=x2-4,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得出y=x2-4,选项C正确;选项D,y= 3x,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得出y≠3x,选项D错误.故选C.9.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先加速行驶,可得速度变快,图象从原点开始,成上升趋势;再匀速行驶,可得速度不变,图象平行于x轴;到达公交车站,汽车减速,速度变慢,直至变为0,图象成下降趋势;根据等车,可得速度为零;根据公交加速,可得速度变快,图象成上升趋势;根据匀速行驶,可得速度不变,图象平行于x轴.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是增大还是减小.10.C解析:C【解析】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属于常量的是π,属于变量的是S和r,有2个.故选C. 11.A解析:A【解析】根据物理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越来越大,故选A.12.D解析:D【详解】解:因为进水时水量增加,函数图象的走势向上,所以可以排除B,清洗时水量大致不变,函数图象与x轴平行,排水时水量减少,函数图象的走势向下,排除A,对于C、D,因为题目中明确说明了一开始时洗衣机内无水.故选D.二、填空题13.15℃【解析】【分析】由于图象是表示的是时间与体温的关系而在10-14时图象是一条线段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这条线段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解析式即可求出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详解】∵图象在10-14解析:15℃.【解析】【分析】由于图象是表示的是时间与体温的关系,而在10-14时图象是一条线段,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这条线段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解析式即可求出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详解】∵图象在10-14时图象是一条线段,∴设这条线段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而线段经过(10,38.3)、(14,38.0),∴,∴k=-,b=39.05,∴y=-x+39.05,当x=12时,y=38.15,∴这位病人中午12时的体温约为38.15℃.【点睛】本题应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所给时间找对应的体温值.14.y=23-0007x1951000【解析】【分析】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 降低0007℃则上升的高度xm下降0007x℃据此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当x=500时把x=500代入解析式求得y解析:y=23-0.007x 19.5 1000【解析】【分析】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降低0.007℃,则上升的高度xm,下降0.007x℃,据此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当x=500时,把x=500代入解析式求得y的值;当y=16时,把y=16代入解析式求得x的值.【详解】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降低0.007℃,则关系式为:y=23-0.007x;当x=500时,y=23-0.007×500=19.5;当y=16时,23-0.007x=16,解得:x=1000.【点睛】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理解每升高l00m降低0.7℃,则每上升1m,降低0.007℃是关键.15.v02st【分析】因为在公式s=v0t+2t2(v0为已知数)中再结合函数的概念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因为在公式s=v0t+2t2(v0为已知数)所以v02是常量st是变量【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与解析:v0、2 s、t【分析】因为在公式s=v0t+2t2(v0为已知数)中,再结合函数的概念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因为在公式s=v0t+2t2(v0为已知数),所以v0、2 是常量,s、t是变量.【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与常量的识别,属于简单题,熟悉变量之间的定义是解题关键.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不断变化的量叫变量.16.①③【解析】【分析】根据图②可以判断三角形的面积变化分为三段可以判断出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从而得到BCBE的长度再根据MN是从5秒到7秒可得ED的长度然后表示出AE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解析:①③【解析】【分析】根据图②可以判断三角形的面积变化分为三段,可以判断出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从而得到BC、BE的长度,再根据M、N是从5秒到7秒,可得ED的长度,然后表示出AE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然后针对各小题分析解答即可.【详解】解:①根据图②可得,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点P、Q的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BC=BE=5cm,故①正确;②∵从M到N的变化是2秒,∴DE=2,∴AE=5−2=3,∴,∴,故②错误;③如图,过点P作PF⊥BC于点F,根据面积不变时△BPQ的面积为10,可得AB=4,∵AD∥BC,∴∠AEB=∠PBF,∴sin∠PBF=sin∠AEB=,∴PF=PBsin∠PBF=,∴当0<t≤5时,y=BQ•PF=t•t=,故③正确;④∵AB=4cm,BC=5cm,∴S矩形ABCD=4×5=,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能根据题意得出矩形的边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1)甲(2)8【分析】根据图象中的特殊点读出总路程和时间判断运动类型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和判断运动的快慢【详解】(1)在通过路程相同的情况下甲所用时间短速度快所以甲先到达终点;(2)乙的速度:v 乙=解析:(1)甲 (2)8【分析】根据图象中的特殊点,读出总路程和时间,判断运动类型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和判断运动的快慢.【详解】(1)在通过路程相同的情况下,甲所用时间短,速度快,所以甲先到达终点;(2)乙的速度:v 乙=100=12.5S m S 乙乙 =8m/s. 故答案为(1)甲;(3)乙的速度是8m/s.【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得出路程,横坐标得出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8.y=25+02a45【分析】根据题意莹莹家的电话费用是月租费+通话费即y=25+02a 若上个月共打出电话100次根据所求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详解】∵应付话费=月租费+通话费∴y=25+02a ;将a=解析:y=25+0.2a 45【分析】根据题意,莹莹家的电话费用是月租费+通话费,即y=25+0.2a ,若上个月共打出电话100次,根据所求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详解】∵应付话费=月租费+通话费,∴y=25+0.2a ;将a=100代入上式,则话费=25+0.2×100=45(元).【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出含有x 、y 的式子,最后整理变形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19.【解析】依题意有y=10−05tt ⩾0且用水量不能超过原有水量∴05t ⩽10解得t ⩽20∴0⩽t ⩽20故函数关系式是y=10−05t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0⩽t ⩽20故答案为 解析:100.5y t =- 020t ≤≤【解析】依题意有y=10−0.5t ,t ⩾0,且用水量不能超过原有水量,∴0.5t ⩽10,解得t ⩽20, ∴0⩽t ⩽20.故函数关系式是y=10−0.5t ,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0⩽t ⩽20.故答案为 100.5y t =- , 020t ≤≤20.气温声速25【解析】气温是自变量声速是因变量设函数解析式y=kx+b ∵该函数图象经过点(0331)和(5334)∴解得∴该函数关系式为y=x+331当y=346时x=25即当气温x 为25℃时声速y 达解析:气温 声速 25【解析】气温是自变量, 声速是因变量设函数解析式y=kx+b ,∵该函数图象经过点(0,331)和(5,334),∴3315334b k b ⎧⎨+⎩==, 解得35331k b ⎧⎪⎨⎪⎩==.∴该函数关系式为y=35x+331 . 当y=346时,x=25即当气温x 为25 ℃时,声速y 达到346 m/s.故答案为:25故答案为:气温 声速 25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以及函数值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三、解答题21.(1)国内拨打时间与电话费之间的关系,打电话时间是自变量、电话费是因变量;(2)y=0.36x ;(3)195元;(4)150分钟.【分析】(1)根据图表可以知道:电话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打电话时间是自变量、电话费是因变量;(2)费用=单价×时间,即可写出解析式;(3)把x=25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4)在解析式中令y=54即可求得x 的值.【详解】解:(1)国内拨打时间与电话费之间的关系,打电话时间是自变量、电话费是因变量; (2)由题意可得:y=0.36x ;(3)当x=25时,y=0.36×25=9(元),即如果打电话超出25分钟,需付186+9=195(元)的电话费;(4)当y=54时,x=540.36=150(分钟).答:小明的爸爸打电话超出150分钟.【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以及求函数值.列表法能具体地反映自变量与函数的数值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析式法准确地反映了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根据它可以由自变量的取值求出相应的函数值,反之亦然;图象法直观地反映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2.①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② 7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③ 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④ 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分析】分析得出图象是蔬菜的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2月、7月的售价可以根据图中虚线直接得出,同时可以得出售价相差多少;根据图象的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可以分析哪些月份售价上升、哪些月份售价下降;根据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可以得出售价最高和最低;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可以得出哪些月份售价相同.【详解】观察图象可得:(1)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2)7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4)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5)2月与7月的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6月与8月、5月与9月、4月与10月、3月与11月,2月与12月的销售价相同(答案不唯一,合理的答案均可)【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图象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图象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23.从关闭进水管起需要8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出进水管的进水量和出水管的出水量,由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得: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为:20÷4=5(升).设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为 m升,由函数图象,得:20+(5-m)×(12-4)=30.解得:m=15 4∴30÷154=8(分钟). 即从关闭进水管起需要8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和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水管的出水量的运用,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24.(1)2112y x x =+-;(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①y 2<y 1<y 3;②1<k ≤134,12≤x ≤8.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设11k y x=,y 2=k 2(x ﹣2),则12(2)k y k x x =+-,即可解答 (2)将表中数据代入2112y x x =+-,即可解答 (3)①由(2)中图象可得:(2,1)是图象上最低点,在该点左侧,y 随x 增大而减小;在该点右侧y 随x 增大而增大,即可解答②观察图象得:x ≥12 ,图象最低点为(2,1),再代入即可 【详解】(1)设11k y x= ,y 2=k 2(x ﹣2),则12(2)k y k x x =+- , 由题意得:1212323242k k k k ⎧-=⎪⎪⎨⎪+=⎪⎩ ,解得:12212k k =⎧⎪⎨=⎪⎩, ∴该函数解析式为2112y x x =+- , 故答案为2112y x x =+-, (2)①根据解析式,补全下表:(3)①由(2)中图象可得:(2,1)是图象上最低点,在该点左侧,y随x增大而减小;在该点右侧y随x增大而增大,∴y2<y1<y3,故答案为y2<y1<y3,②观察图象得:x≥12,图象最低点为(2,1),∴当直线y=k与该图象有两个交点时,1<k≤134,此时x的范围是:12≤x≤8.故答案为1<k≤134,12≤x≤8.【点睛】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列出方程式解题关键25.(1)上午10时;(2)早上7时和晚上18时.【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在夏日中午1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弱,早上7时和晚上18时的光合作用最弱.【详解】观察得到:(1)大约上午10时的光合作用最强;(2)大约早上7时和晚上18时的光合作用最弱.【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问题,关键是根据图象分析得出的信息.26.(1)10;(2)1;(3)3;(4)不一样,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t=0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差即为两人的距离解答即可;(2)根据s不变的时间即为修车时间解答即可;(3)根据两人的函数图象的交点即为相遇,写出时间即可;(4)利用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解答即可;【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乙出发时,乙与甲相距10千米.故答案为10.(2)由图象可知,走了一段路程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车的时间为=1.5-0.5=1小时,故答案为1.(3)图图象可知,乙从出发起,经过3小时与甲相遇.故答案为3(4)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不一样.理由如下: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7.50.5=15千米/小时.与修车后的速度22.57.53 1.5--=10千米/小时.因为15>10,所以乙骑自行车出故障前的速度与修车后的速度不一样.【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图中信息解决问题,所以中考常考题型.。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作者:admin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26 更新时间:2009-4-2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多项式3x2y+2y-1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2.棱长为a的正方形体积为a3,将其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体积为()A、2a3B、8a3C、16 a3D、a33.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精确到千万位为()A、1.30×109B、1.259×109C、1.29×109D、1.3×1094.下列四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5cmB、12cm,12cm,1cmC、13cm,12cm,20cmD、8cm,7cm,16cm5.已知△ABC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2a,3a。
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6.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下面四个国家的国旗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越南B、澳大利亚C、加拿大D、柬埔寨7.下面哪一幅图可大致反映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起跑到终点的速度变化情况()A、 B、 C、D、8.如图,已知,△ABD≌△CB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CBE=∠ABDB、BE=BDC、∠CEB=∠BDED、AE=ED9. 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将所得矩形撕去一角,打开的图形一定有()条对称轴。
A、一条B、二条C、三条D、四条10.房间铺有两种颜色的地板,其中黑色地板面积是白色地板面积的二分之一,地板下藏有一宝物,藏在白色地板下的概率为()A、1B、C、D、二.我会填。
(每小题3分,共15分)11.22+22+22+22=____________。
1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8cm,则第三边长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3.三角形的高是x,它的底边长是3,三角形面积s与高x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14.如图,O是AB和CD的中点,则△OAC≌△OBD的理由是__________。
15.袋子里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6.(2mn+1)(2mn-1)-(2m2n2+2)17.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2)+(-x3-3x2y-y2)的值,其中x=,y=-1。
”甲同学把x=错抄成x=-,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18.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EFG=500,求∠BEG的度数。
19.小林在帮姥姥做清洁时不小心打碎了装饰柜门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碎后形状如图所示),小林决定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到玻璃店给买一块一样大小的玻璃,请父亲给安装好。
(1)请用尺规作图帮小林在下面的方框中作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图形。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小林拿着图纸找到一家玻璃店,售货员量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25厘米。
售货员说是玻璃是按平方卖的,请你再帮小林估计他要买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四.解答题。
(每小题7分,共21分)20.下图是几个4×4的正方形方格图,请沿着格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它分成两个全等图形。
21.如图,AB∥CD,AE=CF,ED∥BF,你认为图中△ABF≌△CDE吗?请说明理由。
=x 14.15.三.填空:16.2m2n2-3 17.原式化简为:-6x2y-2y2,无论x为或-,x2都为,结果不变。
18.65019. 0.015平方米四.20.(答案不唯一)21. ED∥BF得到∠AFB=∠CED, AB∥CD得到∠A=∠C;AE=CF两边同时加上EF 可得AF=CE。
根据角角边定理可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22.(1)(2)五.23.(答案不唯一)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人口在越来越多,自九九年后,在国家的控制下,人口增长缓慢。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24.(答案不唯一)小明上学,走了一段时间后,看到了一个熟人,就和他说了一会儿话,他发现要迟到了,和熟人告别后,就加快速度上学去了。
25.(1)游戏不公平,小爱获胜的概率是。
(2)3D获奖的概率是,要想获奖,至少买1000注,从001一直到99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多项式3x2y+2y-1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2.棱长为a的正方形体积为a3,将其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体积为()A、2a3B、8a3C、16 a3D、a33.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精确到千万位为()A、1.30×109B、1.259×109C、1.29×109D、1.3×1094.下列四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5cmB、12cm,12cm,1cmC、13cm,12cm,20cmD、8cm,7cm,16cm5.已知△ABC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2a,3a。
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6.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下面四个国家的国旗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越南B、澳大利亚C、加拿大D、柬埔寨7.下面哪一幅图可大致反映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起跑到终点的速度变化情况()A、 B、 C、D、8.如图,已知,△ABD≌△CB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CBE=∠ABDB、BE=BDC、∠CEB=∠BDED、AE=ED9. 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将所得矩形撕去一角,打开的图形一定有()条对称轴。
A、一条B、二条C、三条D、四条10.房间铺有两种颜色的地板,其中黑色地板面积是白色地板面积的二分之一,地板下藏有一宝物,藏在白色地板下的概率为()A、1B、C、D、二.我会填。
(每小题3分,共15分)11.22+22+22+22=____________。
1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8cm,则第三边长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3.三角形的高是x,它的底边长是3,三角形面积s与高x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14.如图,O是AB和CD的中点,则△OAC≌△OBD的理由是__________。
15.袋子里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6.(2mn+1)(2mn-1)-(2m2n2+2)17.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2)+(-x3-3x2y-y2)的值,其中x=,y=-1。
”甲同学把x=错抄成x=-,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18.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EFG=500,求∠BEG的度数。
19.小林在帮姥姥做清洁时不小心打碎了装饰柜门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碎后形状如图所示),小林决定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到玻璃店给买一块一样大小的玻璃,请父亲给安装好。
(1)请用尺规作图帮小林在下面的方框中作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图形。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小林拿着图纸找到一家玻璃店,售货员量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25厘米。
售货员说是玻璃是按平方卖的,请你再帮小林估计他要买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四.解答题。
(每小题7分,共21分)20.下图是几个4×4的正方形方格图,请沿着格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它分成两个全等图形。
21.如图,AB∥CD,AE=CF,ED∥BF,你认为图中△ABF≌△CDE吗?请说明理由。
22.注意,本小题提供了两个备选题,请你从下面的22—1和22—2题中任选一个予以解答,多做一个题不多计分。
22—1.如图是一只蝴蝶图案一部分,请你画出图案的另一部分,使它以L为对称轴图形,这时,你会得到一只美丽蝴蝶的完整图案。
试试看。
(不写作法)25—1.小可和小爱一起玩游戏,小可手上有一组卡通片,共三张,一张是米老鼠,另外两张是史努比,叫小爱从中抽取两张,如果取出的是米老鼠和史努比,那么小爱就输了,小可获胜,请问游戏公平吗?小爱获胜的概率是多少?25—2.中国体育彩票和中国福利彩票都有3D的玩法,玩法为2元一注,所选三位数与开奖出的三位数相同,就可获奖1000元,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玩法的获奖概率是多少?若要一注获奖,至少要买多少注?怎样买?参考答案:(本答案中关于做图题,答案不唯一,本答案仅供参考)一.选择题:CBADB BADBD二.我会填: 11. 16 12. 大于3小于13 13.S=x 14.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三.填空:16.2m2n2-3 17.原式化简为:-6x2y-2y2,无论x为或-,x2都为,结果不变。
18.65019. 0.015平方米四.20.(答案不唯一)21. ED∥BF得到∠AFB=∠CED, AB∥CD得到∠A=∠C;AE=CF两边同时加上EF 可得AF=CE。
根据角角边定理可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22.(1)(2)五.23.(答案不唯一)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人口在越来越多,自九九年后,在国家的控制下,人口增长缓慢。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24.(答案不唯一)小明上学,走了一段时间后,看到了一个熟人,就和他说了一会儿话,他发现要迟到了,和熟人告别后,就加快速度上学去了。
25.(1)游戏不公平,小爱获胜的概率是。
(2)3D获奖的概率是,要想获奖,至少买1000注,从001一直到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