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题(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4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7下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本大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并运送到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需要运走并排出,这些物质的运任务都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物质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血液流动的管道是血管,动力是心脏,本章内容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主线,依次介绍了血液、血管和心脏。
在人体内,血液具有运输的功能,它可以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又能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液在全身血管中不停地循环流动,维持人体各部分细胞的正常生活。
血液在全身的循环途径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一个健康的心脏是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基础。
了解循环系统的各项生理指标,关注循环系统的正常活动和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本章最后介绍了 ABO 血型及输血的原则和成分输血的优点,并提倡符合条件的公民无偿献血。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功能。
1 / 3(3)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特点。
(5)ABO 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难点:(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彖,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此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本章学法点津学习本章知识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联系生活中有关的实例及自身经历,如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认识脉搏及手臂上的青筋、生病输液时针头刺入的血管等,对知识形成感性认识。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设计概述(一)设计思路概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要经循环系统才能运离细胞。
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七年级)正是讲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和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知识,安排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和“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明确列出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
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
如:让学生通过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区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通过分组观察和探究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背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包括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
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双凹的饼状,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和死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2.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二、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1. 动脉功能: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结构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2. 静脉功能: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结构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3. 毛细血管功能: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结构特点: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心脏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3.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最后回到左心房。
知识与技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3.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难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
多媒体课件、血液化验单、血液知识录像。
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人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生:通过血液的运输。
师:很好。
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章的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二、新课教学播放录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1)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2)血液中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3)你所了解的信息可以回答前面提问中的哪些问题?(4)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总结。
问题一: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展示:血液分层示意图,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大约各占50%,其中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师:为什么会分层呢?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重的会沉淀,轻的在上层。
问题二: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我们先来看血浆。
展示血浆。
师:血浆成分如何?生:由大约90%的水,7%的血浆蛋白,3%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组成。
师:性状呢?生: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师:血浆的作用?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展示红细胞。
师:红细胞形态如何?生:两面凹的圆饼状。
师:特点呢?生:数量多,成熟后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师:红细胞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铁,所以缺铁会贫血。
化学里面会学到,不同的金属元素有不同的颜色,铁是红色的。
而深海中有一种鳖血液是蓝色,是因为血液里含有铜。
(课外知识展示生物血液的奇妙)红细胞的作用呢?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师:那么贫血会有什么症状呢?哪位同学知道?生:缺氧的症状。
《人体内废物的运输》班级:姓名:家长: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排泄产物的是()①呼出的二氧化碳②汗液③尿液④粪便⑤唾液⑥胃液⑦胆汁⑧胰液分数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⑤⑥D.⑥⑦⑧2.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含量变化曲线表示图,该物质是()A.尿素B.无机盐C.葡萄糖D.水3.肾单位形成的尿液排到体外的门路挨次是(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脏④尿道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4.正常状况下,在血浆、原尿、尿液中都能检测到的物质是()A.尿素B.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D.血细胞5.以下图分别是人体血液流经X,Y器官后部分红分的变化状况。
请推断X,Y 是什么()肺、小肠B.肾、肝C.肾、小肠D.肝、肾6.尿毒症病人要按期做肾透析,目的是()A.排出二氧化碳废物B.排出尿素C.排出血液中病菌产生的毒素D.排出剩余的水分和无机盐7.血液在人体内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时血液的成分常常要发生变化。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养料含量增添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成含养料少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成含废物少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减少,但养料含量不变8.经过排汗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汗液中不含的成分是()水分B.无机盐C.尿素D.皮脂以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此中①②③表示构成肾单位的有关构造。
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汲取作用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患病变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10.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患病变?() A.肾小球B.膀胱C.肾小管D.肾孟二、非选择题11.下边左侧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右图是肾单位结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四、教学准备:课件辅助教学,显微镜,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
五、课时分配:2课时六、新课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们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2、板书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学习新知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你们想知道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
2、资料分析(1)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2)学生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
(3)观察书上血液分层的现象: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4)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分为三层。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体内的生命之河动力泵??心脏位置、大小地点、大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 在两肺之间数一数把手按在心脏的地点,数一数一分钟的心跳次数。
约 75 次算一算人在寂静状态下 , 心脏每次射出 70 毫升的血液。
你的心脏一天泵出多少血液 ? 70x75x60x247560000毫升这么多血液大概相当多少瓶 500 毫升的矿泉水 ?1 万 5 千1 百 20 瓶一、心脏的构造分小组察看心脏的构造 1. 划分心脏的腹面和反面 , 左面和右面。
察看沟通思虑 2.从外形和地点划分心室和心房上房心房下室心室察看沟通思虑 3.动脉和静脉的不一样明确主动脉, 肺动脉 ,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的地点感知动脉与静脉的差别察看沟通思虑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察看沟通思虑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动脉、静脉有什么作用?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4. 通与不通主动脉上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心房房静肺静脉室动心房心室心室下腔静脉心脏的腔分别连通什么血管?左心室??主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察看沟通思虑5.心脏注水实验问题 1: 假如从上下腔静脉注水进心脏 , 会水从肺动脉流出有什么结果 ?问题 2: 假如从肺动脉注水呢 ?水从肺动脉流出问题3: 为何会这样 ?察看沟通思虑 6. 察看心脏的内部构造察看沟通思虑1.构故意脏这一器官的主要组织是什肌肉组织么?这一组织的功能是什么 ?2. 怎样专心脏的壁划分心房和心室?3. 怎样专心脏的壁划分心脏的左和右?4.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 ?5. 血液为何会依据必定的次序在心脏内流动 ?心左心房脏左心房 1的右心房组2右心房左心室成3左心室右心室4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 不一样侧的心心脏解剖图房和心室不相通。
心室的壁比心房左心房的壁厚 ,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右心房左心室 3壁厚。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输血与血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复习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四节内容,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血液如何循环?失血量达到多少才需要输血呢?怎样才是安全输血?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观察图片和巩固学习的能力。
在第四节最后倡导无偿献血是本节内容教学的最后落脚点,一方面,献血能拯救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适量的献血对健康成年人并无不良影响,这就为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奠定了科学的知识基础。
(二)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心脏的结构。
2.血液循环的途径。
3.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4.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3.学生更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三)复习重点1.心脏的结构。
2.血液循环的途径。
3.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4.输血的原则――同型输血(四)复习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二、学情分析随着七年级下学期的孩子逐渐适应初中生活和生物学学习方式。
动手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但是还是具有注意力易分散,分不清学习重点等缺点。
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尝试设计如导学案等方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竞争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过程与方法: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 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2. 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在什么层位?3. 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4. 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5. 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并回答:(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6.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7. 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8.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留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说明有什么功能?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三年真题,感悟中考
1.某人因车祸导致小腿受伤大量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
若需你在车祸现场施以急救,你判断受伤的血管和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
A.静脉伤口近心端
B.静脉伤口远心端
C.动脉伤口近心端
D.动脉伤口远心端
2.江河让大地葱笼,热血使生命沸腾。
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血液中血浆约占25%,淡黄色、半透明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
D.健康成年人一次可以献血200^300 mL
3.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时,应寻找()
A.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B.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C.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D.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4. 在抽血或输液时,选用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肢动脉
5.临床上,医生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成分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者,应首先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A.全血
B.血浆
C.血小板
D.红细胞
6.如图所示的是心脏与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当所标位置出血时,应选取的止血点是()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 乙、丁
7.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含有细胞核,能将进人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
B. 2的数量最多,能运输氧气:
C. 3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当人体有炎症时, 3的数量明显增多:
8.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在此过程中主要提供():
A.场所
B.动力
C.血液
D.原料
9.人体某血液循环图解为:右心室一a---b---c---左心房,
根据此图解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人体的体循环图解;
B.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C. a代表肺静脉
D. c代表肺动脉:
10.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下面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属于人体基本组织中的营养物质:
B.动脉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D.静脉血流速度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11.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观察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C.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D.动脉内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心脏内有房室瓣
12.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13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部分毛细血管实现的()
A.鼻腔黏膜毛细血管
B.消化道壁毛细血管
C.肺泡壁毛细血管
D.组织间毛细血管
14.静脉血流经心脏及其相关血管时,正确的流动途径是()
A.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右心房一右心室~肺动脉
C.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
D.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
15、医生给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
A.桡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动脉
16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
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
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17.在某一时刻检测某器官的动脉和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结果其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A.脑
B.肺
C.肾脏
D.小肠
18.“无偿献血,利国利民”,李老师积极响应
号召,参加义务献血。
体检验血时,医生说他是“万能输血
者”,则李老师的血型应是()
A. O型
B. AB型
C. A型
D. B型
19.某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若其内的血栓脱落,
随血液流动,最有可能滞留的部位是()
A.下肢静脉
B.右心房
C.肺部毛细血管
D.肺静脉
20.有关健康人体内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C.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D.血小板是最小的无核血细胞
22.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
请分析回答:
(1)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房连接______静脉,肺动脉与
______心室相连。
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具有防止
血液________的作用。
(2)图中[①]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
器官,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透过
肺泡壁和_______壁进人血液,血液
变为______血流回心脏。
(3)图中[④]表示_______,是营养
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此处后,
血液里的营养成分会______(填“增加”
或“减少”)氧气会________
(4)当血液流经[⑤]_______时,经过
肾小球的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
形成尿液。
(5)血液经过全身各器官后,变为含氧较少的______血,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心脏_________。
23.小明在“五一”假期间,大部分时间泡在人声嘈杂、卫生条件极差的游戏厅和网吧,回来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医生诊断他患上流行性腮腺炎,下表是他的血常规化验报告,请分析回答:
(1)对比上表的数据,可以说明小明出现炎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采取的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他手臂上的“青筋”内。
药物需首先由_____腔静脉回到心脏,然后再由心脏经动脉才能到达患处。
(3)除了身体的炎症外,还可以断定,他患有________,你建议他多吃含______和______丰富的食物。
24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
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作出解释: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 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
F处是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_______血。
(2)心脏四个腔壁中最厚的是[]_______
(3)图中心室正处于_______状态,A与C, 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_____状态。
(4)图中G, 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相连。
(填序号)
G_______ H______J________,K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