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计局关于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5.89 KB
- 文档页数:3
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引言•外出农民工基本情况目录•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外出及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挑战。
对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的监测调查,有助于了解农民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通过对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的监测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外出及返乡农民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他们的个人信息、职业分布、收入支出、社会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02外出农民工基本情况分布地区外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XX、XX、XX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XX地区的外出农民工数量最多,占比达到XX%。
总体规模全国共有XX万外出农民工,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外出原因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也有部分人是因为城市生活成本高、就业竞争激烈等原因选择返乡。
外出农民工规模及分布男性外出农民工数量多于女性,男性占XX%,女性占XX%。
性别结构外出农民工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XX-XX岁之间的农民工数量最多,占比达到XX%。
年龄结构外出农民工性别、年龄结构外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中,其中制造业的农民工数量最多,占比达到XX%。
外出农民工的职业主要是生产工人、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员等,其中生产工人的数量最多,占比达到XX%。
外出农民工行业和职业分布职业分布行业分布03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返乡农民工规模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
农民工统计报告5篇【第1篇】统计局关于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摸清全市失业返乡农民工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掌握失业返乡农民工情况,应对危机、化解矛盾、稳定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自20_____年底开始,市统计局农调队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情况月度监测调查,从监测调查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就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刺激经济和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农民工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效果初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我市外出农民工数量逐月增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一、当前农民工外出从业情况二、农民工外出呈逐月增加态势为解决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带来的就业困难,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或创业,加大了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将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统战部门的温暖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工程、科技部门的星火工程、劳动部门的技能就业计划统筹起来,采取招标定点、政府采购的形式,实行项目化运作。
同时,积极组织定点培训机构主动下乡镇、进社区,灵活设点办班,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培训,为农民工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岗位,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争取务工岗位,成效显著。
三、返乡滞留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四、我市农民工再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没有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农民工相匹配的就业市场,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农民工就会盲目就业,甚至无法就业。
从6月份的有关数据来看,近八成的农民工为自发外出打工,政府和中介组织不到10%,由此看出我市在关注本地或外地企业的用人情况,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有效地把剩余劳动力安置到位、输送出去方面做的还不够。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4-30 15:00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一)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省内流动继续增加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
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0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图 1农民工规模及增速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增长2.5%;跨省流动农民工7508万人,比上年减少86万人,下降1.1%。
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以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1、1.4和1.2个百分点。
表 12019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二)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人数增加最多,增量占到新增量一半以上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输出农民工10416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增长0.1%,占农民工总量的35.8%;中部地区输出农民工9619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0.8%,占农民工总量的33.1%;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8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3万人,增长1.7%,占农民工总量的27.7%;东北地区输出农民工991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增长2.2%,占农民工总量的3.4%。
表 2农民工地区分布注:其他地区指港、澳、台及国外。
(三)东部、东北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减少,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700万人,比上年减少108万人,下降0.7%,占农民工总量的54%。
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20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增长0.9%;在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391万人,比上年减少61万人,下降1.1%;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418万人,比上年减少118万人,下降2.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的调查报告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政策变化等,农民工可能会选择返乡。
为了了解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在线调查的方式,对外出及返乡农民工进行了调查。
我们共向1000名外出及1000名返乡农民工发送了问卷,其中有效回收了800份外出农民工问卷和900份返乡农民工问卷。
三、调查结果1. 外出农民工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工作。
他们平均每年外出打工的时间为9个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月。
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占比80%,城市户口占比20%。
2. 返乡农民工调查结果返乡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8岁,主要从事农业和养殖业的工作。
他们平均在城市打工的时间为8年,平均工资为6000元/月。
返乡农民工主要返乡原因有:疫情导致工作停工(45%)、工资下降(30%)、家庭原因(25%)。
3. 外出及返乡农民工对比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外出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的收入以及生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外出农民工每年外出打工时间更长,但平均工资较低;返乡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时间较长,工资较高。
四、调查分析1. 外出农民工分析外出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作,工资较低,大部分来自农村。
外出打工时间长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赚取足够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生活。
然而,他们也面临着城市生活的困难,如高房租、高物价等。
外出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和社交环境较为局限。
2. 返乡农民工分析返乡农民工主要从事农业和养殖业的工作,工资相对较高。
他们返乡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工作停工,但也有部分是因为工资下降或家庭原因。
返乡农民工在农村生活的成本较低,但相对缺乏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五、政策建议1. 支持外出农民工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统计局对当前农民工回流返乡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国际金融风暴逐渐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产品订单减少、生产下滑甚至停产,大量工人失业,一部分农民工纷纷踏上返乡归程。
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情况不容乐观。
一、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1、返乡回流人数近一成。
20xx年全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约110万人,其中在省外务工的约95万。
据调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乡回流约9万人,约占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工总人数的8%。
2、返乡回流时间提前2个月。
农民工返乡时间过去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2个月。
3、返乡回流农民工中年龄偏大者居多。
据调查,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1%,,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7%。
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40-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这部分农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的是高体力、低技能工作,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县在福建打工的煤矿工人、加工厂工人等。
4、返乡回流农民工主要来自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性行业。
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约占70%以上;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出口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从行业来看,以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
- 1 -。
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XX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和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
不过,自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XX年、XX年、XX年和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个、个、个和个百分点。
分年龄段看,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民工的主力群体。
数据显示,21岁至40岁的农民工占53%,41岁至50岁占%,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
不过,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XX年的%下降到XX年的%,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岁上升到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析,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持续减少,老龄化程度在加重。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大规模地向沿海地区流动。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的下降。
“未来40岁以下农民工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对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尽量避免对廉价劳动力形成依赖。
”李佐军说。
从农民工的流向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
“西部地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佐军分析说,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使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也会吸引一部分农民工流向西部,这有利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支撑。
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的能力增强,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表现。
”李佐军表示,当前,三产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XX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和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
不过,自XX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XX年、XX年、XX年和XX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个、0.5个、1.5个和0.5个百分点。
分年龄段看,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民工的主力群体。
数据显示,21岁至40岁的农民工占53%,41岁至50岁占26.4%,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
不过,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由XX年的65.9%下降到XX年的56.5%,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3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析,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持续减少,老龄化程度在加重。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大规模地向沿海地区流动。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的下降。
“未来40岁以下农民工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对于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尽量避免对廉价劳动力形成依赖。
”李佐军说。
从农民工的流向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继续增强。
“西部地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佐军分析说,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使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也会吸引一部分农民工流向西部,这有利于扩大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支撑。
报告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的调查报告
根据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的调查报告显示,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发现和结果:
1. 外出农民工数量: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外出到城市工作,寻求更好的生活
和就业机会。
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2. 经济状况: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的收入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
他们通常能够获得比在农村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 就业情况: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在城市找到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建筑、制造
业和服务行业。
然而,一些农民工还存在着不稳定就业和临时工的问题。
4. 工作条件:调查发现,外出农民工的工作条件普遍较为艰苦,他们通常要面对长时
间的工作,低工资以及缺乏安全保障和社会福利。
5. 社会融入:虽然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融入了城市社会,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所提高,但他们在城市中仍然经常面临着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6. 返乡农民工:调查显示,一些外出农民工会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后返乡,以享受家庭
和农村生活。
然而,一些农民工在返乡后仍然面临就业和社会融入的问题。
7. 政府政策: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改善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的情况,包
括提高工资标准、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和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总的来说,外出及返乡农民工监测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改善农民工待遇和保护他们的
权益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雇主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返乡农民工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最终5篇)第一篇:返乡农民工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农民工就业对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民工工作决策部署,及时开展调查分析研究我区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及转移就业情况(一)目前,全区户籍总人口24.35万,其中:农村总人口16.16万,占总人口的66%,农村劳动力年龄段内人口10.6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6%,(其中:男性:5.5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52%,女性:5.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48%。
)(二)农民工转移就业7.03万人(省外1.95万人,市外省内1.35万人,市内3.73万人),省外务工人员中在等地就业的约占外出务工人员总人数的45.6%,在等地就业的约占外出务工人员总人数的34.2%,在西藏、内蒙古、新疆、境外等其他地区就业的约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0.2%。
市外省内务工人员中在成都、绵阳、乐山等地为主要就业地。
二、农民工返乡情况通过调查目前全区农民工返乡人员仅300余人,主要集中在、等镇,主要从等地零散返回家乡,没有出现提前返乡潮的现象。
三、返乡面临的困难(一)就业方面:目前,虽然全区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经开区企业入驻不断增加,但较江浙、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差异仍然较大,加之受疫情影响,就业容量较小,就业岗位选择空间不大。
根据统计,我区外出务工农民工60%在外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可替代性强的普通工种,10%在外从事电工、焊工等技术工种,不到5%人员拥有技术、经验、资本。
而目前全区工商企业岗位最缺乏的是技能技术人才,供需无法有效匹配,返乡有可能面临“无业可就”的问题;同时同等工种,我区工资待遇较发达地区平均低1000元左右,返乡面临收入大幅减少的困境。
(二)创业方面:目前约有70%——75%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缺少启动资金。
我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是以个体经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管理不规范,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资金支持。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调查报告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于XX年底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推算,XX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①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
调查还表明,XX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889万人,由于季节因素,比第三季度末减少309万人,但仍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
本文将重点报告农民工年度情况,详细结果如下:一、农民工总体规模(一)外出农民工增加,本地农民工减少据调查结果推算,XX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
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3.4%;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3.7%。
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8445万人,减少56万,下降0.7%。
表1:农民工数量单位:万人、%XX年XX年增减增长农民工总量22978225424361.91.外出农民工14533140414923.5(1)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111823853.4(2)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28591072.本地农民工84458501-56-0.7(二)东部地区②农民工数量及增幅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输出地看,XX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表2:XX年各地区农民工占全国比重及增幅单位:%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农民工所占比重农民工43.631.11.外出农民工31.936.531.62.本地农民工63.721.914.4XX年比XX年农民工增幅农民工3.10.91.21.外出农民工7.12.01.22.本地农民工-2.31.2二、外出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③(一)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从输入地④看,XX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2019年经典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5篇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那农民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民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经典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一)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系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关注。
正好借着这次在寒假往返的列车上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民工,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与艰辛!一、农民工主要问题(—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许多民工一年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家里的生活没了着落。
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
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
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
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广大农民工对建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付出,取得今天的建设成果是不可想象的,我想,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尤其是一些包工头恶意拖欠,行为特别恶劣,令人气愤。
是什么原因造成拖欠民工工资的事件屡见不鲜呢?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市场不规范。
有的建筑队为了揽工程垫姿施工;而垫姿款也有可能是贷款来的,一旦发生资金短缺,很容易拖欠劳动者工资,损害民工权益。
有的工程层层转包,加上监管不利,很容易发生“包工头“卷款逃逸,让辛辛苦苦一年的民工们血本无归。
我认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标本兼治“,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治理,一是布置各地认真清查,对查出或被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要责令其及时补发。
对据不补发的,要与有关部门一起帮助农民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是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姿的施工企业,依法给予制裁和惩处,作为不良记入企业信用挡案;性质恶劣的资质年检时按不合格处理,按低一级资质认定,三是因建筑单位拖欠企业工程款导致拖欠工资的,要会同有关部门追究建设单位责任。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一)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省内流动继续增加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
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0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图1农民工规模及增速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增长2.5%;跨省流动农民工7508万人,比上年减少86万人,下降1.1%。
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以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1、1.4和1.2个百分点。
表12019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二)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人数增加最多,增量占到新增量一半以上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输出农民工10416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增长0.1%,占农民工总量的35.8%;中部地区输出农民工9619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0.8%,占农民工总量的33.1%;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8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33万人,增长1.7%,占农民工总量的27.7%;东北地区输出农民工991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增长2.2%,占农民工总量的3.4%。
表2农民工地区分布注:其他地区指港、澳、台及国外。
(三)东部、东北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减少,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700万人,比上年减少108万人,下降0.7%,占农民工总量的54%。
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20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增长0.9%;在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391万人,比上年减少61万人,下降1.1%;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418万人,比上年减少118万人,下降2.6%。
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返乡农民工增多劳动力增加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个机遇,同时其就业问题又成为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此,我们近期作了一些调查。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点从农民工的返乡情况看,一是农民工群体庞大。
2019年我县共有农户354万户,农业人口1434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73235人。
外出农民工的户数21420户,占全县农业户的605%,外出农民工总数2488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74%,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1%。
举家外出的农户175户。
二是农民工返乡后大量滞留。
春节前返乡农民工总数16172人,截止2月底尚未外出的农民工6703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42%。
三是返乡时间提前。
从10月份开始陆续返乡,较往年提前2个多月。
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看,一是返乡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返乡男性9981人,返乡女性6191人。
二是高年龄段的返乡农民工成主体,29岁以下4463人,占总数的276%,30到40岁6663人,占312%,40岁以上5046人,占总数的412%。
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明显较多,返乡农民工小学及以下学历4415人占373%,初中8232人占409%,高中文秘杂烩网及以上3526人占218%。
从返乡农民工的意愿看,一是个体有差异,务工意愿有差别。
性别、年龄、学历的差异造成选择务工意愿不同。
87%的年轻女性一般选择进入电子、制衣、制鞋、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务工;75%的男性选择进入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地、工厂从事建筑,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务工地点普遍为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工地上干活的较多。
二是自主创业意愿强烈,但缺乏资金。
调查中80%的人希望能自主创业,比如办加工厂,办场搞养殖、规模化种植,但资金是最大的障碍。
三是大部分人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
70%的人都表示愿意返回原来的岗位继续打工,有22%的人将重新找工作,只有8%的人暂不外出务工。
从返乡农民工的务工环境看,一是流动频繁,务工地点多变。
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摸清全市失业返乡农民工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掌握失业返乡农民工情况,应对危机、化解矛盾、稳定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自20**年底开始,市统计局农调队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情况月度监测调查,从监测调查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就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刺激经济和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农民工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效果初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我市外出农民工数量逐月增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一、当前农民工外出从业情况
截止20 年6月底,市外出农民工总数为37.0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5.9%,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为51.47%。
按外出从业地域分:县内乡外打工4.45万人,占12.02%;省内县外打工7.35万人,占19.86%;省外打工25.21万人,占68.12%。
1、外出劳动力比上年减少。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有所下降。
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全市乡村总人口为142.9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4%,乡村实有劳动力 71.9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94%。
上半年外出农民工37.0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29万人,减少5.83%。
按外出从业地点分:到东部打工人数为23.14万人,减少1.03万人,减少4.25%;到中部打工人数为12.04万人,减少1.18万人,减少8.95%;到西部打工人数为 1.83万人,减少0. 万人,减少4.33%。
2、一二产业减员是导致外出劳动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从我市外出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外出农民工减少主要受行业减员因素影响,由于全国外出农民工均呈不同程度的回流,使我市外出农民原在外从事第一产业打工的人员大幅度回流。
上半年,我市农民工外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1.01万人,同比减少1.29万人,减少56.12%;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23.93万人,同比减少2.12万人,减少8.12%;
二、农民工外出呈逐月增加态势
为解决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带来的就业困难,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或创业,加大了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将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统战部门的“温暖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工程”、科技部门的“工程”、劳动部门的“技能就业计划”统筹起来,采取“招标定点、政府采购”的形式,实行项目化运作。
同时,积极组织定点培训机构主动下乡镇、进社区,灵活设点办班,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培训,为农民工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岗位,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争取务工岗位,成效显著。
从农民工外出从业情况监测来看,我市农民工回流从20 年9月份开始,到年2月底达到最高峰,之后农民工外出呈逐月增加态势。
今年2月底,我市外出农民工人数为32.0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7.28万人,减少18.53%;3月底,外出农民工35.42万人,比2月底增加3.4万人,增长10.62%;4月底,外出农民工35.83万人,比3月底增加0.41万人,增长1.16%;5月底,外出农民工36.58万人,比4月底增加 0.75万人,增长2.09%;6月底,外出农民工37.01万人,比5月底增加0.43万人,增长1.18%。
预计今年后几个月我市农民工外出人数还有增加的可能。
三、返乡滞留农民工再就业情况
到6月底,我市因失业返乡而滞留在家的农民工大约有2.29万人,这一部分农民工在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返乡农民工尽早实现就业创业的多项具体举措帮助下,也基本实现不同程度的就业。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20 年4季度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改善农民工就业创业环境,县对返乡农民工做小生意一律不受注册资本数额限制,申办农民合作社实行零费制,还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在用工、小额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到目前为此,全市自主创业800多人,带动就业0.5万人,占21.8%;约有0.72万人在当地的工程中打零工,占31.4%;就地从事种植业、养殖业1.07万人,占46.7%。
四、我市农民工再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没有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农民工相匹配的就业市场,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农民工就会盲目就业,甚至无法就业。
从6月份的有关数据来看,近八成的农民工为自发外出打工,政府和中介组织不到10%,由此看出我市在关注本地或外地企业的用人情况,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有效地把剩余劳动力安置到位、输送出去方面做的还不够。
2.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与现实需求差距大。
调查表明,近七成的劳动力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且有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后只能做些粗活、脏活、累活,而相对收入又很低。
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对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足;二是短期行为,急需挣钱;三是农民工对培训的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的愿望不能有效得到满足。
3、农民工有创业愿望急需创业扶持。
一些农民工反映通过多年的务工有了一部分资金积累,也认识到金融危机不是几个月所能好转的,他们总希望在家乡特别是依靠土地有所发展,但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小了很难有盈利,大了资金又难以周转。
受项目和资金的双层影响,其创业之路较为艰难,急需政府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
五、做好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多种农民工务工信息平台。
目前农民工流动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农民工外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社会和亲属络,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增加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成本。
除了农民工个体利用社会络自发外出务工的模式外,劳务市场、经纪人制度、地方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模式均可以发挥中介的作用。
因此,政府建立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多元化务工信息交流平台,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将来自企业和市场的就业信息,通过政府的渠道,与农民工实现信息共享,使其能够应对市场变动的风险。
既可以达到政府促进就业,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浪费,还可以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工正确的自主择业,有利于实现政府、农民工、企业等“多赢”的局面。
2.发展有效的农民工培训、输出模式。
目前,各地政府均把返乡农民工的培训作为重要举措,投入了大量财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真正实现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不是一次性培训所能实现。
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培训。
一些职业培训机构从实际出发,探索了一套“免费吃住、免费培训”,“组织就业、有偿输出”,“长期跟踪、监督保障”,“初级务工课程免费,高级创业课程自费”的有效培训模式。
这些培训教育模式对于黄石来讲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3.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让更多的劳动力就地消化。
一是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积极培育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商业化、工业化的进程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二是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大、消费需求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优化生产要素,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商业经营活动、农产品购销、种养殖等领域就业创业。
三要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让更多的乡镇企业在农村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快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