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赔偿金一览表
- 格式:xls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前言劳务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一种劳动法律关系,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可能会解除与员工的劳务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务合同时,应当依法支付员工相应的赔偿。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除劳务合同员工的赔偿标准。
二、赔偿标准1. 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如下:(1)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不满六个月的,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月数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 未依法支付加班费的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应当支付加班费的赔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为:(1)加班工资按劳动者本人日工资的300%支付;(2)休息日加班工资按劳动者本人日工资的200%支付;(3)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按劳动者本人日工资的300%支付。
4. 未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5. 其他赔偿(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当补缴,并按日支付滞纳金;(3)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三、结语开除劳务合同员工的赔偿标准是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
一、引言劳务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是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本文将对员工劳务合同赔偿标准进行规定,以明确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务合同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赔偿标准1. 经济补偿(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月工资的确定: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
2. 赔偿金(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务合同,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务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3. 特殊情况下的赔偿标准(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3)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加班费、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裁员补偿(1)用人单位进行裁员时,应按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支付经济补偿的最高年限不得超过十二年。
三、其他规定1.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务合同时,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作为通知金。
2.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务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四、结语以上是关于员工劳务合同赔偿标准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务合同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工伤赔偿标准一览表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发生职业病而遭受经济损失时,由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国家对工伤赔偿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下面是一览表,详细列出了工伤赔偿的相关标准。
一、一次性工亡费标准:1.在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有效期内的工伤事故,一次性工亡费标准为300,000元。
2.在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有效期满一年以上的工伤事故,一次性工亡费标准为500,000元。
3.在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有效期满20年以上的工伤事故,一次性工亡费标准为800,000元。
二、伤残津贴标准:1.伤残津贴按照伤残程度和受伤时月工资的比例进行计算,其中伤残程度分为1-10级,每级对应不同的津贴标准。
2.一级伤残津贴标准为受伤时月工资的90%,二级伤残津贴标准为受伤时月工资的80%,依次类推。
三、医疗费用:1.工伤医疗费用为因伤势需要就医治疗的费用,包括治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康复费等。
2.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劳动者不需要承担。
四、误工补助金标准:1.误工补助金为劳动者因工伤暂时不能从事原工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实际失去劳动能力程度,按月发放。
2.误工补助金标准为受伤时月工资的80%,最长不超过24个月。
五、丧葬费标准:1.因工死亡的劳动者,其丧葬费标准为综合累计工资的20倍。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1.供养亲属抚恤金为劳动者因工死亡给供养亲属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生活困难程度和家庭状况进行补偿。
2.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为受伤时月工资的30%至50%,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七、康复费标准:1.康复费为因工伤造成劳动者残疾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费用,包括康复训练费、康复器具费等。
2.康复费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劳动者不需要承担。
八、退休费标准:1.工伤人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退休待遇,退休金的计算按照该地区退休金标准执行。
以上是工伤赔偿标准的一览表,用于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和适用工伤赔偿相关政策。
在我国,劳务合同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对劳务合同补偿金的具体规定:一、经济补偿金1.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1)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2)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支付;(3)工作时间不满半年的,按半年的标准支付。
2. 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同上。
二、赔偿金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2. 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标准同上。
三、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四、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额外经济补偿金1. 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除全额支付经济补偿金外,还应当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五、其他补偿1. 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等情形,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2. 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及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形一览表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汇总一、折算方法: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是连续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平均工资计算方法:以上提到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工资”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三、各种情况分类详述1、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工作的;二是单位跟劳动者协商一致,由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应分段计算,08年以前部分最高12个月,08年后不作限制。
【08年前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执行,08年后根据《劳动合同法》执行】2、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单位需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赔偿金,这里“经济补偿金标准”则不用分段计算,也不作年限的限制。
3、劳动者以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等)提出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标准”则不用分段计算,也不作年限的限制。
4、劳动者仅仅以单位在“08年之后”不依法缴纳社保(指没有拖欠工资、加班费等情况之下)为由提出解除,经济补偿金只发放08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5、在本单位工作不到十年,最后一次合同期满终止,经济补偿金只发放08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6、在本单位工作已满十年,最后一次合同到期,劳动者同意终止的,经济补偿金也只发放08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7、在本单位工作已满十年,最后一次合同到期,劳动者不同意离职的,单位必须续签劳动合同,单位不续约的话属于违法解除或终止,适用第“2”种情形的规定。
8、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劳动法辞退员工赔偿标准一览表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整理了以下表格:注:在司法实践中,有一些法院的判决认为“公司在第二份劳动合同到期前,直接向劳动者发出了不续签劳动合同通知书,损害了劳动者签订无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此行为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应按2N 给予劳动者赔偿。
N是工作年限,用来指代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
N、N+1、2N都是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些叫法。
一、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差别1、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计算公式: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补偿年限。
2、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计算公式:赔偿金=经济补偿金×2。
二、支付2N的情况《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赔偿解除及赔偿金标准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主要包括几种情况: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经过双方协商决定解除合同的;2.达到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合同解除;3.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解除: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解除合同,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二、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计算标准1.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如下:–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不满一年的,按照已工作的月数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不满十年的,按照已工作的年数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按照已工作的年数支付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工资赔偿金: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赔偿金。
工资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如下:–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资赔偿金按月计算,计算期限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的工资是按小时、日计算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本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每小时或每日工作的时间计算工资赔偿金。
3.其他赔偿金:根据具体情况,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还可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其他赔偿金,如违反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劳动者因工作受到的伤害赔偿金等。
三、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支付方式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支付方式一般有两种:1.一次性支付: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按照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一次性向劳动者支付予以清偿;2.分期支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按照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分期支付给劳动者。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者支付劳动合同解除赔偿金。
劳动合同怎么算赔偿金标准一、劳动合同违约赔偿金标准1. 劳动者违约的,需要依法支付对应的违约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
2.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 经济赔偿金原经济赔偿金额外经济赔偿金,赔偿金应得工资乘25%;赔偿总金额直接经济损失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4. 经济赔偿金工作年限乘月工资。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标准1. 赔偿的计算标准: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当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一个月工资。
2. 赔偿的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三十日内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3. 赔偿的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按劳动者当地有关劳动报酬支付规定的方式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4. 赔偿的范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一个月工资,但不得超过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三个月工资。
5. 赔偿的原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当雇主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应当给付的本人工资总额的一个月工资。
三、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1. 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解除和终止理由提前期限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常用表达备注劳动合同法条款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对应劳动合同法条款协商解除公司提出不论何种类型的劳动合同,双方都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无要求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可按照协商约定的金额支付第三十六条第四十六条第二项员工提出无要求无需支付员工提出的协商解除=协商辞职(未提前30天或试用期内未提前3天)用人单位提出解除情形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随时通知无需支付公司需提供:1、录用标准(对应公司《员工聘用申请表中》的主要工作内容);2、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证据材料(对应公司《转正申请表》、《试用期员工工作业绩考核表》、《试用期员工工作表现考核表》第三十九条第一项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随时通知无需支付公司需提供:1、规章制度(含民主通过程序,一般指职工代表大会);2、员工阅知规章制度材料(入职材料签署、OA传阅);3、员工违规违纪证据材料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随时通知无需支付第三十九条第三项兼职,对本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随时通知无需支付第三十九条第四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的随时通知无需支付第三十九条第五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随时通知无需支付第三十九条第六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无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需支付N或N+1公司需证明理由成立,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材料:1、原岗位不胜任证明;2、协商一致的调岗安排证明;3、新岗位不胜任证明第四十条第一项第四十六条第三项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需支付N或N+1公司需证明理由成立,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材料:1、原岗位不胜任证明;2、岗位培训或协商一致的调岗安排证明;3、新岗位不胜任证明第四十条第二项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无法达成变更劳动合同协议的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需支付N或N+1第四十条第三项经济性裁员解除依照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困难;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履行法定程序后可以裁员需支付N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六条第四项解除和终止理由提前期限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常用表达备注劳动合同法条款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对应劳动合同法条款员工提出解除情形提前30天通知解除不论何种类型的劳动合同,也不需要任何条件,劳动者都可以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提前30天通知无需支付属于员工辞职的情况第三十七条提前3天通知解除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无需支付第三十七条随时通知解除未提供约定的劳动保护和条件随时通知需支付N第三十八条第一项第四十六条第一项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随时通知需支付N一般以超出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一个月)可算作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第三十八条第二项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随时通知需支付N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劳动者利益随时通知需支付N超出合理范围内的条款,比如迟到1小时即可辞退第三十八条第四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的随时通知需支付N第三十八条第五项对应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随时通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况,需支付补偿金(有可能还需承担赔偿责任)第三十八条第六项无需通知立即解除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立即解除,无需通知需支付N第三十八条违规违章强令保险作业立即解除,无需通知需支付N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的提前通知劳动者不续订需支付N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第四十六条第五项用人单位降低劳动条件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需支付N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条件,但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无需支付其他劳动合同终止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无需支付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劳动合同随即终止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