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中医病历
- 格式:docx
- 大小:18.98 KB
- 文档页数:8
绵阳济福堂中医馆经方病案【一】
绵阳济福堂中医馆经方病案【一】
冠心病、心肌梗死,支架很时髦,经方可治愈
2012.11.04
患者高某,女,79岁,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反复胸痛8年,于2012年7月发生心肌梗死,入院经治疗后缓解,被告知需要做心脏支架术,并声称如果不做有可能连年底都难过去,患者情绪低落,寻求中医治疗,闻知绵阳济福堂中医馆刘志杰先生在中医经方有独到之处,决定来试试。
刻诊:面色晦暗,但欲寐而睡眠质量差,恶寒,全身关节酸痛,左耳鸣,胸痛彻背,便秘,小便短少。
舌尖红赤,有瘀斑,苔黄腻。
右脉沉弱欲绝,左脉沉弱。
中医诊断:胸痹
西医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高血压病(极高危组)
辩证:厥阴病
处方:当归四逆汤合通脉四逆汤加吴茱萸、天南星、山楂
2012.11.15
药后全身温暖,穿衣服明显减少,睡眠好转,精神与前判若两人,胸痛消失,大便通畅,病人的心情也随之好转,并有信心战胜病魔。
脉象也较前有力,说明被寒邪痹阻的血脉经过温阳治疗后通开了。
效不更方。
2012.12.17
患者近日接受温灸治疗配合中药,效果良好,病情向愈。
自诉偶有心律失常,时感胸痛彻背,腰坠胀,目如烟熏,再次被医院告知,需急行心脏支架术,患者又一次来到医馆,请刘师诊脉。
刘师告知,脉象有神,病灶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出现旧病复发反应,嘱不要压力过大,被疾病吓倒,从整体上看,病情仍在进一步好转,神色俱佳。
原方加赤茯苓,附子加至10克。
药后随访,胸痛、心慌消失,嘱继续治疗。
【待续】。
中医心血管科住院病历范文
基本信息
- 病人姓名:XXX
- 病人性别:女
- 年龄:60岁
- 入院日期:20XX年XX月XX日
- 入院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病史
病人于10年前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冠心病。
此后一直在当地医院接受西药治疗,病情反复。
3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目前病情不稳定。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经辨证论治,认为病人属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型。
方药包括人参、黄芪、白术、丹参等中药,减轻了悸动、气短、胸
闷等症状。
患者情绪稳定,食欲较好,精神状态良好。
随访期间释疑答惑,配合治疗,治愈出院。
出院后继续服用中药治疗,体查、化验均无异常。
处方
方剂
- 人参10g
- 黄芪20g
- 白术10g
- 茯苓15g
- 桂枝6g
- 丹参15g
- 大枣6枚
水煎服,每日2次。
治疗方法
- 中药口服治疗
- 饮食调理
- 定期随访观察
注意事项
-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合理饮食,控制摄入脂肪和盐分。
- 保持心态平稳,避免过度焦虑,注意休息。
中医心血管门诊病历范文【标题】:中医心血管门诊病历范文【文章正文】:门诊日期:20xx年xx月xx日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xx岁职业:教师联系电话:xxxxxxxxxxx主诉:患者主诉自发性胸闷、心悸、气短已有2个月,并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症状轻重不一。
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
现病史:患者自觉症状起源于2个月前,起初仅偶尔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感觉,以后逐渐加重,并出现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
患者未曾就医,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无手术史。
无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
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神清,精神可,未见明显营养不良。
心肺听诊:心率8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
肺部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四肢:无肿胀,无压痛。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QRS波群,心电轴左偏。
无明显ST段改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肝肾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心脏彩超:心脏大小正常,心功能无明显异常。
诊断:中医诊断:心血瘀阻证,脾胃气虚证西医诊断:心绞痛,未稳定型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1. 艾灸:选择心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进行艾灸,以疏通心脏经络,活血化淤。
2. 中药调理:采用活血化淤、调理脾胃的中药组合,如桃仁、红花、山楂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
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西医治疗方案:1. 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以缓解心绞痛发作。
2. 建议患者规律运动,注意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根据患者病情进一步考虑行冠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心肌梗塞在古典医籍中怎样记载?1.秦汉时...心肌梗塞在古典医籍中怎样记载?1.秦汉时期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其实在《内经》中已提到,与气虚、气滞、寒凝、血瘀、痰饮等有关。
《灵枢·经脉》认为:“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素问·痹论篇》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因寒性凝滞,入经则血流瘀滞,不通则痛。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心痛作了进一步论述,提出“阳微阴弦”的著名观点,认为上焦心胸阳气不足、中下焦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为发病的关键。
2.晋隋唐时期此时期对心肌梗死重于内虚发病论,多数医家强调发病机制在于先有内虚,然后被寒邪为主的外邪所客而发病。
如《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了胸痹是邪盛正虚之证,并认为邪气客于五脏六腑,皆可上冲胸部而发病,不限于邪气直犯心肺。
3.宋金元时期此时期进一步明确了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脏腑虚弱,阴阳不和,风邪冷气,攻注胸中”。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附疑·方论》曾指出真心痛也可由“气血痰水所犯”而引起,认为气血痰水生变为患,亦是导致胸痹发生的重要环节。
4.明清时期此时期完善了胸痹属虚证的病机理论。
《玉机微义》记载:“然亦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作劳赢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
《景岳全书》曰:“然必以积劳积损及忧思不遂者,乃有此病”。
此外,认为痰饮、瘀血、火邪攻冲犯心,是胸痹发病的主要原因,如龚信《古今医鉴》曰:“心脾痛者,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而发;虞抟《医学正传》认为与“污血冲心”有关。
正气不足,胸阳虚损,脏腑虚弱,风寒侵袭,痰饮内停,情志失调,终至气血瘀滞、胸阳痹阻而导致本病发生,是明清医家对胸痹病因病机认识的主要脉络。
#心梗##中医##历史#。
医院住院病案内1科: 床住院号:姓名:性别:男病案号:年龄:58岁婚况:已婚职业:教师出生地:XX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或单位:邮编:402260入院时间:/8/12 病史采集时间:2/8/12病史陈述者:患者可靠程度:可靠发病季节:问诊:主述:胸闷、胸骨后疼痛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诊治,故来我院。
门诊以“心悸待查”收入我科。
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非喷射状呕吐非咖啡色样胃内容物3次,量约50-80g/次。
无畏寒发热、汗出、面色苍白、心悸、心累,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中毒、输血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职业病史,发现脂肪肝4+年,未做任何治疗,余各系统回顾无重要发现。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金属等过敏。
其它情况:出生于XX,生活环境一般,未到过疫区生活及久居。
无特殊饮食嗜好。
平素性情急躁。
不吸烟、饮酒,已婚,爱人、女儿体健。
家庭关系和睦。
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T36.3o c P80次/分R18次/分BP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全身皮肤温度、湿度适中,弹性可,未见黄染、斑丘疹、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及匙状指(趾)。
头颅外观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溢脓,听力正常,鼻腔通畅,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扁桃体不大。
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一则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笔者以通阳宣闭,调和肝胃之法,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一则,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瓜蒌薤白半夏汤;急性心肌梗死;瓜蒌薤白半夏汤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现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2015年11月24日就诊。
主诉:发作性胸闷3年,加重伴胸痛1周。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伴气短,多于夜间出现,无肩背部不适,无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无大汗、憋喘。
持续约数秒钟可自行缓解,患者未诊治。
患者于2周前,感冒后咳嗽时出现胸闷、胸前部隐痛,伴右侧肩背部疼痛,呈烧灼样,持续数天不缓解,自述活动后气短加重,伴恶心、乏力,无头疼、头晕、无大汗、憋喘。
就诊当地医院,心梗三项示:超敏肌钙蛋白T86.27pg/mg,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10.96ng/ml,肌红蛋白110.40ng/ml;心电图示:Ⅱ、Ⅲ、avF、V3-4导联T波低平。
心脏B超示:阶段性室壁运动不良,EF54%。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一般,二便尚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右脉沉数,左脉弦细,舌质红,苔薄黄。
西医诊断: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医诊断:胸痹胸阳不宣,肝胃失和。
治宜通阳宣闭,调和肝胃。
处方:立即给予速效救心丸8粒舌下含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全瓜蒌15g,薤白9g,延胡索9g,枳实(炒)6g,清半夏6g,柴胡3g,降香3g,3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自述胸闷、胸痛症状消失,睡眠改善,仍感乏力,舌红苔黄,右脉弦缓,左脉弦细。
继续服前方去延胡索、清半夏,加法半夏3g,广陈皮3g,麦芽3g,7剂。
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急性心肌梗死中医命名为“真心痛”“胸痹”“厥心痛”,其病因病机最早在《内经》中提出。
倪海厦治疗心肌梗医案
摘要:
1.倪海厦治疗心肌梗医案概述
2.病例详情
3.诊断结果
4.治疗方案及药物组成
5.病例反馈
6.结论
正文:
一、倪海厦治疗心肌梗医案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倪海厦医师治疗心肌梗塞的医案,通过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展示了中医药在心脏病治疗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二、病例详情
患者为男性,年龄不详,因心肌梗塞就诊于倪海厦医师。
患者在就诊前曾出现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经西医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
三、诊断结果
倪海厦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诊断方法,确定患者为心血瘀阻型心肌梗塞。
四、治疗方案及药物组成
倪海厦医师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针灸处方以心俞、厥阴俞、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为主。
中药处
方包括丹参、红花、川芎、牡丹皮、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及炙甘草、大枣等调和药物。
五、病例反馈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明显改善,经复查心电图显示心肌梗塞面积明显缩小。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六、结论
倪海厦医师治疗心肌梗塞的医案表明,中医药在心脏病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疗效可靠且副作用较小。
中医治疗心肌梗塞50例疗效观察(博士生论文)陈杰关键词: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心肌梗塞;临床观察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及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在2006—2011年5年中,运用中药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治疗心肌梗塞5O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病人均为住院存活病例,其中男29例,女2l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28例,下壁心梗l3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6例,心内膜下心梗2例,右室梗塞1例。
50例患者治疗前后出现的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23例(其中严重心律失常12例),休克11例,肺部及其他部位感染者4例,心力衰竭10例,其他2例。
50例患者入院时舌质以紫色多见,多伴有黄苔,红色或淡红色次之。
2治疗方法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原则,口服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1日三次,一次袋,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
服用期间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
2.1 结果本组50例患者用运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治疗三个月症状明显减轻35人,有效10人,无效5人,总有效率为90%。
3 讨论中医认为本病以五脏功能紊乱,加上情绪或天气突变而使血脉瘀滞,导致血液瘀阻。
阳虚阴不足是本,血瘀是标。
临床仍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治疗原则为补气养阴、活血化瘀。
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具有活血化瘀,消栓、通络,溶栓、通栓等功效,而且患者用了以后还可以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对心肌梗塞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古称“真心痛”,又称“胸痹”
心肌梗死是临床大病,古称“真心痛”,又称“胸痹”,吾举荐一方自己配制,可免突发心梗之险,此病若救治不及时,可立马要命,故“朝发夕死”。
心梗的发病机理是三焦都寒,气血不运,心血乃逢寒则凝故也。
故用一派辛温之药以通血脉。
方用
制川乌头30
制附子30
干姜20
肉桂20
川椒20
赤石脂20
诸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觉“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时,并有头汗出时,就是心梗发作之时,急服食30丸,其痛止则无险矣,家中制备一些可防患于未然,以防万一,生命最宝贵也。
某男50岁时与吾同行,病在厥阴,刚出小区大门,开车突发心梗,吾见其头冒汗,他自诉心胸疼,话音刚落,手已无力控制方向盘,急刹车停下来,吾让其别动,急跑至附近社区门诊取上救心丸,并拔打了急救电话,含服后拉至医院急救,检回一条性命,如若在半道没人之处则命休矣。
点击了解通过医算预测人一生疾病的“仲景方术”
仲景伤寒大数线下课链接。
倪海厦治疗心肌梗医案
倪海厦治疗心肌梗医案:
医案主诉:患者某某,男性,年龄xx岁,主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已有一周,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辨证分析: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气短等。
治疗方案:
1. 中药方剂:采用倪海厦出名的“舌尖上的中医”方剂,包括丹参、黄连、山楂、桑叶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 acupuncture(针灸)治疗:倪海厦擅长应用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选择穴位包括曲池、太渊、尺泽等,具有舒经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3.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针对心肌梗塞病情,调理饮食、生活习惯等,提醒患者避免高脂、高盐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疗效评估:
患者经过倪海厦的治疗,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血流畅通,心肌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
总结:
倪海厦治疗心肌梗医案采用中药方剂、针灸和中药调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塞的症状,促进心肌修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心肌梗死后中医护理病案范文患者信息:姓名:李某某性别:女年龄:58岁入院日期:20XX年XX月XX日出院日期:20XX年XX月XX日主诉:胸痛、胸闷,伴有气促和恶心。
现病史:李某某于20XX年XX月XX日上午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和胸闷感,伴有呼吸困难和恶心。
她家人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迅速将她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科。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有定期服用降压药物。
冠心病史10年,之前因心绞痛曾住院治疗。
体格检查:患者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心率为100次/分钟,体温正常。
心肺听诊:心音弱,有杂音;肺部呼吸音清晰。
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ST段升高,T波倒置,提示心肌梗死。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提示心肌损伤。
中医诊断:心阳虚、气滞、痰瘀阻络引起的冠心病。
治疗方案:1. 温阳化瘀、通络舒心方:组成:砂仁、川芎、丹参、香附、龙胆草、川牛膝、红花。
服法:煎服,每日3剂,连服7天。
2. 调和胃气、解表化湿方:组成:白术、陈皮、党参、茯苓、半夏、竹叶、车前子、山楂。
服法:煎服,每日2剂,连服14天。
护理措施:1. 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做好心电监护,定期观察血氧饱和度。
2. 确保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保持心情稳定。
3. 定期检测心肌酶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 帮助患者管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5. 提倡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液循环。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效果,预计患者的心肌功能将逐渐恢复,症状将减轻。
诊后随访:患者出院后,建议定期复诊,继续服用中成药,并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同时,患者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病案总结:本例患者为58岁女性,病史中有高血压和冠心病。
患者在家中发生心肌梗死后,经紧急抢救和中医治疗,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中医治疗心梗的旧闻医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中医治疗心梗的旧闻医案,2010年,李可老中医派他的弟子齐大夫前往马来西亚急救病人,出诊的对象身份特殊,她是马国王后的朋友,曾被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西医宣布是个等待的人。
这次救治被当时一些媒体报道称为中医正名而战。
玛嘉利亚,女,60岁。
高血压、糖尿病并发坏疽并手术”10年余,合并“心脏病施搭桥术”2年余,至今手术切口溃而不愈,去年10月再发中风,当地多家医院判为“只能苟且余生!”。
言语低微不利,右上肢痿废不用,下肢痿弱无力,由家属二人搀扶挪步来诊。
3月13日一诊:患者面如灰雾笼罩,肤肿,以下肢为甚,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微欲绝,危!辨为火土双败,元阳不得敷布温化一身,治宜先后并举。
处方一:生白术,生北芪,干姜,制附片,紫油桂(后下),炙甘草,怀牛膝,怀山药,檀香、降香、沉香、砂仁,泽泻,茯苓,生龙骨牡蛎,磁石,生山萸肉,桂枝,红参粉(兑)日分三次,温服。
九十剂。
方二:鹿茸,血河车,血琥珀,高丽参,大三七,清全蝎,大蜈蚣,白花蛇,附子,炙甘草,砂仁,沉香,油桂,制粉,每日三次,温开水调服。
3月16日二诊:今晨来电告知昨日服药后,间子时初刻起寒战、无汗,覆多层棉被无效,子时末许!缓解入睡,吓坏了全家人!于当日下午至患家,见其神左脉沉细弱偶结,右脉弦滑显旺。
小便多而色黄。
阴尽阳生,正气来复,佳兆!嘱其守方继服。
3月23日三诊:出乎意料,患者由一人独自走入诊室。
神爽,面色转荣,言语流利,溃口渐收。
自服汤药后腹中雷鸣矢气,便爽,于今日上午至医院行西医本血压、心功能正常,并感言“是中国的中医救了她!'在可自主活动,手指亦可屈伸,肿大减。
左脉沉细弦滑,右脉弦滑而促。
本气已旺,危命得救!嘱其仍守方继服以维护两本。
以上案例选自《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李可弟子齐玉茹大夫按语:纵观以上垂危急症患者,多为坏证、变证,病机复杂,病势凶险,且位居异地,临证难以拿捏、把握分寸,单一经方难以驾驭全局,只得从阴阳的观点入手,以顾护人体生命的两本为第一要义立法,即立足固肾气,保胃气。
【胡希恕: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心肌梗塞】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心肌梗塞
李某,男,67岁,病案号159790。
【初诊】
1965年5月28日:气短、胸痛、胸闷一月余04月23日某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愈合期)”。
曾服复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无效。
又找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白人参、黄芪、瓜蒌、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等)治疗近月,未见明显疗效。
近症以左胸灼热痛,气短,动则明显,时寒时热,心下堵,口苦,时头胀,失眠,大便偏干,舌苔黄,脉弦滑。
胡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9克,白芍9克,枳实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桂枝9克,茯苓12克,桃仁9克,大黄6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3克。
【二诊】
6月1日:上药服3剂,各症均已,唯感夜间憋气,食后烧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略数。
上方增大黄为9克。
【三诊】
12月23日:上药服2剂夜间憋气症状消除,外出活动仍感气短,但休息后症状渐渐消失,未再来诊。
今咳一周而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
1.大便偏干,舌苔黄,左胸灼热痛,脉弦滑-实热。
2.口苦,时寒时热,时头胀-半表半里。
3.胸痛气短,心下堵,脉弦滑-血瘀。
心脏梗塞大病历病历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58岁- 就诊日期:2021年5月10日主诉患者主诉胸闷、疼痛,伴有呼吸困难。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开始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然而,2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冷汗、恶心等症状,立即就诊于本院急诊科。
既往史- 高血压病5年,不规律服药;- 冠心病2年,曾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脉狭窄;- 吸烟史25年,每天大约吸烟20支;- 饮酒史15年,每周饮酒3次。
体格检查- 血压:140/90 mmHg- 心率:100次/分,心律不齐- 呼吸:30次/分- 体温:36.8℃辅助检查- 心电图:ST段抬高-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升高诊断意见根据患者的主诉、既往史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本次诊断为心脏梗塞。
治疗方案1. 确保患者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2. 给予抗凝治疗,如阿司匹林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3. 给予镇痛治疗,如吗啡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4. 评估患者的冠脉情况,考虑是否进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随访计划1.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
2. 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高血压,戒烟戒酒,改善生活惯。
3. 建议患者参加心脏康复计划,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1. 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2. 如出现心脏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诊。
以上为张三的心脏梗塞大病历,仅供参考。
心肌梗塞、冠心病中医经方治疗
编辑
李较利、男、中医经方医师/倪海厦徒弟
龚某,女65,岁
病人自述:患冠心病10年余年,近年又患了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
近日卒感胸闷,气短,伴口腔溃疡。
症状:胸痞气短,心悸,心痛,脉结代,舌质光泽无苔
诊断:冠心病
方组(加味四妙勇安汤)加减当归、玄参、银花、丹参、玉竹、麦冬、五味子、甘草加减
病情恢复:服上方六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疹脉以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天花粉、石斛经过三疹,心律基本正常,观察半年有余,病情无反复。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和血,丹参养血散瘀;玄参养阴凉血,银花、甘草解毒止痛。
诸药合用,养血和血化瘀止痛之功。
附加:若兼气需者,加黄芪或人参以补益心气;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川芎,红花以活血化瘀。
结语:中医经方在对疑难杂症治疗效果显著,之所以会有病情治疗时间很长,或是效果不显著,跟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按时复诊,是否听从医嘱的注意事项有很大关系。
友情提示:在服用中药后,病情虽然恢复,但病根未除,需到医生处复诊在医生确认病根已经去除无需再服药后,才算完全康复。
急性心肌梗塞病历范文
哎,说起这个急性心肌梗塞,我真的是心头一紧啊!前几天,我遇到
个老邻居,王大爷,他平时身体硬朗得很,每天早上都要去公园打几圈太极。
但那天,他突然觉得胸口像被啥子重物压到了一样,喘不过气来,脸
色一下子就变得蜡黄蜡黄的。
他家人见状,吓得赶紧打了120。
医生来了后,一检查,说是急性心
肌梗死,得立马送医院抢救。
我当时在旁边听着,心里头那个急啊,就跟
自己家里人出事了一样。
医生还告诉我们,王大爷这种情况,幸好送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的紧急处理,王大爷总算是缓过来了。
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哎呀,这回是捡回一条命了!”我跟他说,以后可
得注意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啥子事情都比不上健康重要。
王大爷也连
连点头,说以后一定要好好保养,再也不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了。
通过这次事情,我真的是感触良多。
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有时候一
个不小心,就可能酿成大祸。
所以啊,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身体,有啥子不对劲的地方,千万别拖着,赶紧去医院看看。
毕竟,健康才是最
大的财富嘛!。
中医抢救急性心梗医案实录心肌梗塞,为西医学临床急症之一,中医参与本病救治经验较少,笔者有幸参与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现将抢救过程实录于此,希望能为该病的的中医治疗积累微薄经验,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修批正指导。
笔者门诊与一饭店比邻,三月前,饭店宴客,将至中午之时,忽然十余人跑进门诊大呼:大夫快来救人!虽尚不知何事,但想来情况比较危急,遂顺手拿起诊桌上一筒针灸针随众人来到隔壁饭店,见众人围成一圈而站,挤开众人,见一老人昏迷在地,面色青灰,嘴唇紫暗,意识已失,呼之不应,询问周围众人,有一患者熟人讲早上时曾听老人说肚疼,并索要热酒饮用,因急性心肌梗死亦有部分病人表现为腹部疼痛,怀疑其为急性心梗,当机取出针灸针,以0.5寸针分别刺入患者人中、双手合谷、内关等穴位,行强刺激手法,然后在其双侧耳唇以三棱针点刺后挤出少量血液,一边嘱周围众人将其鞋袜退去,然后在其十足趾尖点刺放血,后以1.5寸针刺入双侧涌泉,行强刺激手法,此时距离病人昏迷约五分钟左右,观察患者面色由青灰色渐转为蜡黄色,呼之已能应,此时一边在其合谷及内关等穴位继续行针,一边询问其有合不适,患者回答腹部疼痛,胸闷,此时面色蜡黄中已隐隐泛出血色,周围有人拿出速效救心丸,取出数粒嘱病人舌下含服,随后患者家属赶到,因救护车迟迟未到,遂在众人协助之下将病人抬上车送往县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至中午一时左右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讲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要求入院治疗;大约下午七点左右,患者家属再次打来电话说,病人讲:中午我昏迷时就是那里的先生给救过来的,我还要找那位先生治疗!遂要求出院,约晚上八点左右再次到我门诊,此时从车上下来病人需两人搀扶行走,问其尚有何不适,答仍觉胸闷,腹痛,心胸间压榨行疼痛,口苦,时出阵阵虚汗,舌淡暗苔白腻,脉象弦滑,辩证为太阳少阳合病,处柴胡桂枝汤合苓桂术甘汤(注:柴胡桂枝汤一方在《金匮要略》中记载可治“心腹卒中痛”):柴胡18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5g 生白芍15g 炙甘草10g 茯苓20g 生白术15g生姜15g 大枣6个为药引三副水煎服每日一副三天后,病人再次来诊,此时下车已不需人搀扶,自己步入诊室,面色已基本如常,微微泛黄,病人诉三副服完,感觉已没有明显不舒服,求巩固治疗,上方续服五副,后未再来诊,一月后电话回访,身体状况稳定,无明显不适。
医院住院病案内1科: 床住院号:姓名:性别:男病案号:年龄:58岁婚况:已婚职业:教师出生地:XX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或单位:邮编:402260入院时间:/8/12 病史采集时间:2/8/12病史陈述者:患者可靠程度:可靠发病季节:问诊:主述:胸闷、胸骨后疼痛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诊治,故来我院。
门诊以“心悸待查”收入我科。
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非喷射状呕吐非咖啡色样胃内容物3次,量约50-80g/次。
无畏寒发热、汗出、面色苍白、心悸、心累,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中毒、输血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职业病史,发现脂肪肝4+年,未做任何治疗,余各系统回顾无重要发现。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金属等过敏。
其它情况:出生于XX,生活环境一般,未到过疫区生活及久居。
无特殊饮食嗜好。
平素性情急躁。
不吸烟、饮酒,已婚,爱人、女儿体健。
家庭关系和睦。
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T36.3o c P80次/分R18次/分BP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全身皮肤温度、湿度适中,弹性可,未见黄染、斑丘疹、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及匙状指(趾)。
头颅外观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溢脓,听力正常,鼻腔通畅,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扁桃体不大。
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内侧约0.5cm处,未触及猫喘,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A2>P2,无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丰满,全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肝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随机血糖:8.0mmol/L;凝血象:正常;心肌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阴性;血分析:WBC:13.9×109/L,RBC:4.53×1012/L, Hb:145g/L ,HCT:0.404L/L;PLT :151×109/L,L:15.5%,M:2.9%,G:81.6%;电解质:K+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3.36mmol/L,Pi0.56mmol/L,Co2-T波改变。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西医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低钾血症首次病程记录年8月12日6Pm患者,男,58岁,因“胸闷、胸骨后疼痛3小时。
”于年8月12日2:30Pm以“心悸待查”收入院。
病史特点如下:1、中年男性,病程短,起病急,病势重。
2、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诊治,故来我院。
门诊以“心悸待查”收入我科。
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非喷射状呕吐非咖啡色样胃内容物3次,量约50-80g/次。
无畏寒发热、汗出、面色苍白、心悸、心累,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
3、体格检查:T36.3o c,P80次/分,R18次/分,BP 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助检查:随机血糖:8.0mmol/L;凝血象:正常;心肌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阴性;血分析:WBC:13.9×109/L,RBC:4.53×1012/L, Hb:145g/L ,HCT:0.404L/L;PLT :151×109/L,L:15.5%,M:2.9%,G:81.6%;电解质:K+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3.36mmol/L,Pi0.56mmol/L,Co2-T波改变。
中医诊断:胸痹心血瘀阻依据:症状为持续性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主症,故属中医胸痹范畴。
辩证分析:气郁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胸部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舌质紫暗,脉沉涩皆。
心血瘀阻心脉之表现。
该病当与胃痛、胸痛、胁痛相鉴别:胃痛部位在上腹部,有压痛,以胀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合并纳呆、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胸痛在呼吸,运动,转侧时加剧。
常合并咳嗽、喘息、痰鸣等呼吸道症状;胁痛部位在胁部为主,故不难相鉴。
西医诊断考虑: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依据:①、中年男性患者。
起病急,病程短。
②、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故来我院。
入院时临床表现有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恶心、肩背部胀痛、乏力。
③、查T36.3o c,P80次/分,R18次/分,BP 120/80mmHg。
心脏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④、凝血象:正常;心肌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血分析:WBC:13.9×109/L,RBC:4.53×1012/L,Hb:145g/L ,HCT:0.404L/L;PLT :151×109/L,L:15.5%,M:2.9%,G:81.6%;心电图: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该病要与心绞痛鉴别:心绞痛症状相对较轻,常于活动时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为二者很重要之鉴别依据。
与急性心包炎相鉴别: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磨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二者鉴别不难。
2、低钾血症依据:此次发病以来,有呕吐史,入院时临床表现有乏力。
电解质:K+3.36mmol/L。
诊断明确,无需鉴别。
诊疗计划:1、内科护理常规;2、流质饮食;3、病危留伴;4、一级护理;5、吸氧;6、完善相关检查;7、中医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20g 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9g柴胡20g 郁金10g丹参20g枳壳20g甘草10g8、上方加水500ml,水开后煎约30分钟,取汁分三次服。
9、辨证施护:调情志,饮食不宜过饱,清淡饮食,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10、西医治以溶栓,抗凝,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防治应激性溃疡,防治感染,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防止心梗范围扩大,缩小已梗塞心肌面积,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对症治疗。
抢救记录时间:年月日2:30Pm地点:小什字内科床参加人员:主任医师主管护士护士患者入院时病情如前述,经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吗啡皮下注射,高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心电监护以随时了解心电情况。
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胸痛缓解。
急查随机血糖:8.0mmol/L;凝血象:正常;心肌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阴性;血分析:WBC:13.9×109/L,RBC:4.53×1012/L,Hb:145g/L ,HCT:0.404L/L;PLT :151×109/L,L:15.5%,M:2.9%,G:81.6%;电解质:K+3.36mmol/L,Pi0.56mmol/L,Co2-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心电监护示:ST段上抬,T波倒置(胸导联)。
考虑患者仍有溶栓适应症,无溶栓禁忌症,故遵上级医师指示即行溶栓治疗,予尿激霉50万单位稀释后静脉注射,继以100万单位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栓1小时后予肝素钠4000单位 Q12h 皮下注射抗凝,临时立即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患者稍烦躁,予异丙秦25mg肌肉注射以镇静。
溶栓治疗后复查心电图T段抬高较入院时压低。
患者无明显胸痛,感胸闷,表明溶栓有效。
拟进一步监测心电图、凝血象、心肌酶谱、血小板,防治心律失常、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
嘱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激动,进流质低脂低盐饮食,不宜饱食,保持大便通畅。
已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预后,并送达病危通知书。
年8月13日11Am 某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某某主治医师查房:患者诉感胸闷,未诉胸痛及其它不适,精神食欲可,小便正常,大便未解。
睡眠差。
查T36.5o c,P88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
舌质紫暗,脉沉涩。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尿分析:葡萄糖+/-,维生素2+,蛋白质1,镜检尿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