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_圆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0
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1 圆1.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2.认识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的有关概念【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 A.1 B.2 C.3 D.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类型二】圆中有关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OB是⊙O的半径,点C、D分别为OA、OB的中点,求证:AD=BC.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类型三】圆中有关角的计算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解析:要求∠AOC 的度数,由图可知∠AOC =∠C +∠E ,故只需求出∠C 的度数,而由AB =2DE 知DE 与⊙O 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 构造等腰△ODE 和等腰△OCD .解:连接OD ,∵AB 是⊙O 的直径,OC ,OD 是⊙O 的半径,AB =2DE ,∴OD =DE ,∴∠DOE =∠E =18°,∴∠ODC =∠DOE +∠E =36°.∵OC =OD ,∴∠C =∠ODC =36°,∠AOC =∠C +∠E =36°+18°=54°.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画圆,了解圆形成的过程,同时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的性质.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排除法。
教学内容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本单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一一圆的有关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 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2 .过程与方法(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 ?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教学重点1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运用.2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及其运用.3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及其运用.4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24.1.1圆(第1课时) 第 1页(共 2页) 第 2页 (共 2页)数学公开课教案(简案)24.1.1圆 第1课时授课人:郑宗平 地点:新九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5年11月24日上午第 节 课题:24.1.1圆 ( 第1课时) 课型:新课 课标:1.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弧、弦等与圆有关的概念;2. 获取根据圆的定义来证明点共圆的基本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 体会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4. 提高学习过程中 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对知识探索精神. 重点: 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弧、弦等与圆有关的概念 难点:理解圆的概念的过程,理解圆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传统教学平台相结合过程:一.引入课题:1.实例引入提问,经典名言引入课题;2.幻灯片展示课题,并幻灯片宣布学习目标. 二.导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引入新知(幻灯片展示)(观察共同特点)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操作:①.组织学生根据进行画圆的操作; ②.汇报交流;③.教师幻灯片动态演示圆形成过程. 2.圆的定义:⑴.圆的概念、圆的表示法和圆的二要素.⑵.归纳圆的两种定义:①.动态定义;②.静态的定义;展示数学史料,理解点的集合.追踪练习:教材81页的练习1题3.探究:为 什么车轮是圆的?分组讨论.(幻灯片展示动态展示,并进行解释)4.应用(教材80页例1):回授圆的静态定义,并获取的根据圆的定义来证明点共圆的基本方 法在此基础上证明A 、B 、C 、D 共圆.(幻灯片演示四点共圆过程)追踪练习:教材81页的练习3题 插入图片:学生问过的一道题.(三).与圆有关的概念介绍: 1.弦:①.弦的定义;②.直径.探究:为什么直径是圆内最长的弦?2.弧:①.弧的定义及表示法;②.半圆、劣弧即优弧及表示方法上的区别.3.幻灯片展示并介绍: ①.同心圆; ②.等圆; ③.等弧.追踪练习:教材81页的练习2题三.课堂练习:1.幻灯片展示部分;2.《导学案》选练.四.应用拓展:1.组织学生画出羊的活动区域;2.交流画图,师生互动,并判断出正确答案.五.总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六.回授、评价:超级链接到幻灯片(视时间而定).七.书面作业:1.教材89页习题1题;2.课堂练习余下的部分.3.点《导学案》选做.板书设计:见课件的幻灯片设计.教学反思:1. 2. 3. 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