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一年级《笛子》说课稿-精选word文档 (4页)
- 格式:docx
- 大小:20.21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一年级《笛子》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的《笛子》课程。
在这堂课中,我将带领大家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通过实践掌握演奏方法,并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音域、指法等基本知识。
2.掌握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口风、气息、指法等。
3.能演奏简单的笛子乐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知识讲解首先,我们将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
包括笛子的历史、构造、种类以及音域和指法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笛子有更直观的了解。
2. 演奏技巧讲解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笛子的演奏技巧。
我们将详细讲解口风、气息、指法等方面的技巧,并通过实际演奏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同时,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演奏技巧,如滑音、颤音等。
3. 乐曲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我们将选择一些简单的笛子乐曲进行实践。
学生将通过模仿、练习等方式,逐渐掌握乐曲的演奏。
同时,我们将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表现力,如情感的表达、音乐的节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和乐曲演奏能力。
我们将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让学生逐步提高演奏水平。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如高音区的演奏、快速指法等。
这些技巧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手指灵活性和控制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我们将通过示范、分解动作等方式进行指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示范:我们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演奏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演奏技巧。
2.实践与反馈:学生将通过实践练习,逐渐掌握演奏技巧和乐曲演奏能力。
我们将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及时反馈,纠正错误,提出建议。
笛子教案案例分析笛子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乐器,具有清新、婉转、悠扬等特点,能够表达深情和思想。
在音乐教育中,教学笛子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控制身体技巧、拓展协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笛子演奏技巧,成为了每位音乐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1. 理清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明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背景,进一步理清教学目标。
笛子演奏技巧涉及到口腔技巧、呼吸技巧、手指技巧等多个方面,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技能水平。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细节、注重基础、注重实践,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2. 加强基础训练在学习笛子技巧的过程中,基础训练不可或缺。
对于初学者来说,简单的音阶、半音阶练习是必要的,可以运用音阶、乐曲、八度音阶等训练乐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呼吸方法、音高准确性等。
在这些训练活动中,教师应该详细解释各项技巧的具体细节,鼓励学生不断探究、试错、改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除了技巧训练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和鉴赏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解释笛子演奏中的一些音乐理论、乐曲背景、速度、节奏等,并配合一些具体的演奏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音乐作品的分析、演奏、评价等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演奏、调查研究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4. 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笛子的演奏技巧,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除了传统的教授笛子演奏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教学方式,例如运用互联网技术和音乐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的帮助产生的大量的资料和不同的视频,让学生们能够方便的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学习和观看,在兴趣的同时,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音乐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对笛子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使其既能够反映课堂所学,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吸收能力和运用能力。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笛子演奏的兴趣,激发音乐潜能。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笛子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气息运用、指法等。
3. 通过笛子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学用笛子若干支,每人一支。
2. 笛子曲谱、音乐录音。
3. 教学课件,展示笛子演奏技巧及乐曲解析。
4. 黑板、粉笔、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笛子演奏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笛子的历史、种类和演奏特点。
(二)基本知识讲解1. 吹奏姿势:讲解正确的吹奏姿势,包括坐姿、站姿,以及手指的摆放。
2. 气息运用:讲解气息的吸入、保持和运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 指法:讲解笛子的基本指法,包括单音、双音、滑音等。
(三)实践练习1. 吹奏练习:教师示范正确的吹奏方法,学生跟学。
2. 指法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纠正错误。
3. 气息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气息练习,提高吹奏的稳定性。
(四)乐曲学习1. 乐曲解析:教师讲解所选乐曲的背景、结构、情感表达等。
2. 分步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分步骤学习乐曲,包括旋律、节奏、指法等。
3. 集体演奏: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笛子演奏练习。
2. 组织学生参加笛子演奏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吹奏技巧和音乐素养。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注意事项1.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 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演奏练习。
通过以上笛子教学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有效。
笛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笛子演奏技巧,并能够演奏简单的曲目。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奏技巧,提升他们在音乐领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笛子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介绍- 笛子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笛子的基本演奏姿势和吹奏方法2. 笛子音域的掌握- 高音、中音和低音的区分- 各个音域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3. 简单曲目的演奏- 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曲目,让学生通过练掌握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演示-实践法: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跟随模仿,并进行实际演奏练。
2. 分组练:学生分成小组,相互交流研究并一起练演奏曲目。
3.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个别问题和进步空间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辅导。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日常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和练情况进行评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演奏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的演奏技巧和曲目演奏水平。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并进行小组内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研究交流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笛子:每个学生配备一把符合教学要求的笛子。
2. 曲谱:准备适合初学者的简单曲目的乐谱供学生练和演奏。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将分为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 单元一:笛子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介绍(2课时)2. 单元二:笛子音域的掌握(3课时)3. 单元三:简单曲目的演奏(5课时)七、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本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如下:1. 单元一:- 笛子基本结构和功能介绍(0.5课时)- 笛子演奏姿势和吹奏方法的讲解和示范(0.5课时)2. 单元二:- 高音、中音和低音的区分和演奏技巧讲解(1课时)- 各个音域的演奏练(2课时)3. 单元三:- 曲目选择和演奏技巧指导(1.5课时)- 曲目的演奏练和表演(3.5课时)八、研究效果评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研究效果:1. 掌握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音域掌握等。
高中一年级音乐《笛子》说课稿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竹笛的,感受竹笛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沧海一声笑》齐奏的实践活动。
2、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笛子的根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吹奏D调音阶。
2、能够流畅地演奏《沧海一声笑》,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在乐器家族中寻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节课“笛子”,本单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赏和认识过渡到对中国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演奏模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以亲身参与演奏,直接地体验音乐,使学生能亲自去创作音乐的美,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
因为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接触比拟少,鉴于此原因,我选择把本堂课的欣赏和演奏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赏导入、竹笛学习,学生分组练习三个局部组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分组练习、模仿练习、音乐片段齐奏练习等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局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防止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
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吹奏比赛活动,如简单的《两只老虎》音乐片段模仿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根底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泼了课堂气氛。
在本课的学生分组练习局部,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根底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笛的兴趣。
笛子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笛子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的结构、演奏技巧和音域。
2. 学习基本的笛子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吹奏姿势、气息控制和指法。
3. 培养学生对笛子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笛子(每位学生一支)2. 笛子教材和乐谱3. 录音设备4. 班级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笛子乐器,解释其结构和演奏方式。
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进行说明。
2. 播放一段笛子音乐,让学生感受笛子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主体:1. 笛子吹奏姿势:a. 示范正确的吹奏姿势,包括手指的放置和笛子的角度。
b. 让学生模仿示范,纠正他们的吹奏姿势。
2. 笛子的气息控制:a. 解释如何正确控制呼吸,使气息稳定而持久。
b. 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让学生感受气息的流动和控制。
3. 笛子的指法:a. 向学生介绍笛子的音阶和指法,包括吹奏不同音高的方法。
b. 演示一些简单的音阶和乐句,让学生跟随演奏。
4. 练习和合作:a. 给学生分发乐谱,让他们练习一段简单的曲子。
b. 分组练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演奏。
5. 音乐欣赏:a. 听取学生的演奏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b. 播放一些优秀的笛子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笛子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笛子音乐,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3.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发展。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笛子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笛子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邀请专业笛子演奏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奏,让学生接触更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达。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演奏姿势和基本指法。
2. 培养学生对笛子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使学生掌握笛子演奏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曲目。
二、教学对象初级笛子学习者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1. 笛子基本指法的学习。
2. 笛子演奏姿势的正确性。
3. 简单曲目的演奏。
五、教学难点1. 笛子音准的把握。
2. 演奏中的气息控制。
六、教学准备1. 笛子若干把2. 曲谱若干份3. 多媒体设备4. 音响设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简述笛子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演奏技巧。
2. 播放一段优美的笛子演奏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知识讲解1. 讲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包括笛身、笛头、笛膜等部分。
2. 讲解演奏姿势,包括站立姿势、坐姿、手型等。
3. 讲解基本指法,包括吹、吸、颤、滑等技巧。
(三)练习1. 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基本指法。
2. 学生尝试演奏简单的曲目,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基本指法和演奏姿势。
2. 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深入讲解1. 讲解笛子音准的把握方法。
2. 讲解演奏中的气息控制技巧。
(三)练习1. 学生练习音准和气息控制。
2. 学生尝试演奏难度稍高的曲目,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
八、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曲目。
2. 学生尝试演奏其他简单的笛子曲目。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笛子演奏的基本技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笛子的基本构造和吹奏方法。
- 学生能够学会至少一首笛子独奏曲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笛子基础知识:- 笛子的构造与保养。
- 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包括气息控制、指法运用等)。
2. 笛子独奏曲目:-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笛子独奏曲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以一段民族音乐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介绍笛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2. 基本知识讲解与示范(10分钟):- 讲解笛子的构造与保养方法。
- 示范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包括气息控制、指法运用等。
3. 练习与指导(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吹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 笛子独奏曲目学习(15分钟):- 介绍笛子独奏曲目的背景和特点。
- 教师示范演奏,学生跟随学习。
5. 分组合作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曲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6.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 学生进行分组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 学生对笛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笛子独奏曲目:- 学生对曲目的掌握程度。
- 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的表现(音准、节奏、情感等)。
3. 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笛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能够正确地吹奏笛子,并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3.能够演奏简单的笛子曲目。
二、教学内容1.笛子的基本知识–笛子的分类和结构–笛子的发音原理–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2.笛子的乐理知识–音符和节奏的基本概念–简单的乐谱阅读和演奏3.笛子曲目的演奏–选取适合初学者的简单曲目–指导学生正确演奏曲目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原理和演奏方法。
2.示范法:老师可以演奏一些简单的曲目,让学生听到正确的演奏效果,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3.练习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练习笛子的演奏技巧,并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笛子的基本知识1.笛子的分类和结构:介绍笛子的种类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2.笛子的发音原理:讲解笛子的发音原理,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介绍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吹气、控制气流和指法等方面。
第二步:讲解笛子的乐理知识1.音符和节奏的基本概念:讲解音符和节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乐谱的基本元素。
2.简单的乐谱阅读和演奏:选取一些简单的乐谱,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和演奏乐谱。
第三步:演奏笛子曲目1.选取适合初学者的简单曲目:选取一些适合初学者的简单曲目,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演奏。
2.指导学生正确演奏曲目: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并能够演奏出简单的曲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能够正确演奏笛子,并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笛子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和学生反复练习。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演奏姿势和技巧,及时纠正错误;2.考核学生对笛子基本知识和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3.要求学生演奏简单的曲目,检验学生的演奏水平。
教学笛子基础知识《笛子》教案精讲教学笛子基础知识,是教师们教授学生笛子的第一步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笛子是我国民族管乐器中最为普及,也是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木管乐器之一。
它的演奏技巧也不是很难,初学者只要能正确掌握演奏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自己吹奏出美妙的乐。
一、笛子的发音原理笛子的发声与气息振动有关,演奏时能产生原始的声波,故又被称为气鸣乐器。
演奏笛子时,应该保持口腔内的气息充足,用气流按照笛子吹口吹出,并把气流压缩,让其通过笛子的吹孔,产生振动,进而发出声音。
二、笛子的构造笛子是由笛身和吹嘴组成的,笛子的吹孔有一个大小不一的圆孔和一个垂直于笛身的长槽口,长槽口的作用是控制气流,使气流可以通过吹孔并产生振动,形成声音。
笛子的构造要求各个部位的协调工作,方能演奏出清晰而悠扬的音乐。
三、笛子的基础演奏技巧1.调节气息演奏笛子的过程中调节气息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巧,发挥良好的演奏效果离不开整个演奏过程中的饱满气息。
由于笛子吹口一般比乐器大,演奏者要用大口吸气,气息充足自然会呈现,体现出气息平稳、自如的连贯和娴熟演奏技巧的深刻理解。
2.吹奏技巧初学者一定是要掌握好基本吹奏技巧,例如掌握着吹的方向和吹的力度及依据乐曲的速度变化进行吹奏等。
同时还要掌握笛子的咽腔调节及舌位调节,在演奏的过程中保持吹奏稳定,并且要在演奏过程中时刻掌握调整技艺。
3.调音技巧笛子的演奏调弦并不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巧,但要求演奏者必须要用心、认真,并在不断地练习中去不断地完善这个技巧。
演奏前要先进行调弦,在演奏过程中也必须要保持演奏的调弦稳定,加强调整巧妙,演奏出更加清晰流畅婉转动听的音乐。
四、注意事项1.吹奏笛子时应保持口气充足。
2.吹奏笛子时要用力抓住笛口,否则会影响音质。
3.演奏前要先进行调弦,以保证演奏的准确性。
4.在演奏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吹口整洁。
五、总结在教授学生笛子基础知识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发声原理和基础演奏技巧。
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在演奏过程中认真听取自己的音效,保持调弦稳定性,做到吹奏精细、优美。
民族乐器笛子鉴赏和演奏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
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
(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答:伴奏节奏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更直接、更直观的融入这节课。
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掌握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体验、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笛子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笛子基本构造及音色特点2. 笛子演奏基本技巧3. 简单笛子曲目的学习与演奏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笛子音乐,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笛子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及作用。
2. 新课导入(1)讲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包括笛头、笛身、笛尾等部分。
(2)介绍笛子的音色特点,如清脆、悠扬、高亢等。
3. 笛子演奏基本技巧(1)讲解笛子演奏姿势,包括站立、坐姿等。
(2)教授笛子吹奏方法,如气息控制、指法运用等。
(3)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笛子演奏的基本技巧。
4. 简单笛子曲目的学习与演奏(1)选择一首适合初学者的笛子曲目,如《小白菜》、《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2)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学习这首曲目。
(3)指导学生练习,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4)组织学生进行合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笛子演奏的基本技巧。
(2)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笛子基本构造、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笛子演奏技巧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成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竹笛说课篇一:高中音乐《民族乐器笛子鉴赏和演奏》说课稿民族乐器笛子鉴赏和演奏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
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
(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答:伴奏节奏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高中一年级《笛子》说课稿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2.掌握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并能演奏简单的曲目;3.通过合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笛子演奏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演奏者的姿势、呼吸和表情,激发学生对笛子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对笛子的了解,并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1.介绍笛子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包括笛子的构造、各部位的名称、材质和音域范围等。
2.讲解演奏技巧:包括口风、口劲、气息、指法等方面的基础训练。
3.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并演示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4.音乐欣赏:播放经典的笛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笛子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5.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吹奏笛子练习曲目,逐渐掌握吹奏技巧和节奏感。
(三)合作学习与展示1.分组合作: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小组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展示表演:分组展示吹奏成果,并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
3.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和演奏技巧;2.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音乐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笛子演奏的技巧和方法;2.通过分组练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和生活的关系;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并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3.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4.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本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困难;2.由于时间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个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总结,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3.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对笛子学习失去兴趣。
高中一年级笛子说课稿模板_说课稿教案课题:笛子演奏技巧的初步掌握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目标:1. 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构造;2. 掌握正确的笛子吹奏姿势;3. 学会发音和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重难点:1. 笛子吹奏姿势的正确掌握;2. 发音准确和音准调整的训练;3. 基本演奏技巧的初步练习。
教学准备:1. 笛子;2. 教学课件;3. 相关乐谱和练习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笛子的知识,了解笛子的种类和基本构造。
2. 播放一段笛子演奏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10分钟)1. 展示正确的笛子吹奏姿势,并逐步解释各个部位的动作要领。
2. 借助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吹奏笛子的口型和呼吸方法。
3. 强调正确姿势和呼吸对发音准确性的重要性。
三、示范(10分钟)1. 进行基础音阶的示范演奏,让学生观察发音动作和音准调整过程。
2. 指导学生跟随示范,自己进行简单的发音和音准调整练习。
四、练习(15分钟)1. 分发乐谱和练习曲,让学生按照课堂讲解和示范,进行演奏练习。
2. 鼓励学生多次练习,逐步提高发音准确度和演奏技巧。
五、巩固(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相互交流和指导。
2. 部分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并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意见。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2. 强调学生在家继续练习,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增加了示范和练习的环节,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的练习曲目和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音乐才能。
同时,鼓励学生保持练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音乐兴趣和乐器演奏能力。
手把手教你如何吹响美妙旋律- 《笛子》教案一、笛子的基本知识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最早起源于中国,与古筚笛、鹤鸣笛、龟甲笛等构成了中国笛管乐器的家族。
笛子主要由笛身、吹口、音孔、指孔等部件组成。
笛子的材质有竹子、木头、塑料,而用竹子制作的笛子音质最为优美。
二、笛子的发音技巧1. 准备吹奏:双唇微张,吹口贴住笛口,笛子竖直握持,拇指处于笛尾的洞内。
2. 发声呼吸:吸气,嘴唇大小调整,做出“嘟”字形状,舌尖轻贴上齿龈。
3. 发音:将嘴唇轻轻吹开,空气快速通过吹口,笛子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4. 音高切换:通过控制指孔的开合或半掩,可以改变笛子发出的音高。
三、初学者的笛子技巧训练1. 手指动作:先掌握指法,练习使用手指打开和关闭松管孔和半松管孔。
2. 基础乐曲:初学者可以选择简单的爱国歌曲或民间歌曲,例如《茉莉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3. 慢练曲目:初学者在学习笛子的过程中,要坚持慢练,慢慢地掌握吹奏技巧。
4. 不间断练习:笛子的吹奏需要手指熟练度和肺活量,练习笛子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和频率,不能只练几天就不练了,要形成习惯。
四、笛子演奏技巧进阶1. 唇振技巧:唇振技巧指唇部运动使空气在笛口时产生震动,通过不同的唇振技巧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2. 滑音技巧:滑音技巧是通过手指的变化和吹奏的气息控制笛子的演奏效果。
可以产生类似于音乐滑音的效果。
3. 假声演奏:假声演奏是指在吹奏笛子时,模仿低音或高音人声的演唱技法,创造独特的音效。
五、注意事项1. 笛子需要保养,吹奏前要清洁笛子内部和外部,以确保音质的优美。
2. 吹奏笛子时要注意呼吸节奏,不要过度用力喘息,切记不要长时间大声吹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 相信自己,不要过于追求一时的成绩,始终坚信自己的笛子技术会随着练习和时间的推移得到不断的提高。
手把手教你如何吹响美妙旋律-《笛子》教案的全部教程,希望对初学者和喜欢笛子的人有所帮助!。
笛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学习笛子的基本乐理知识;3.能够演奏简单的笛子曲目。
二、教学内容1. 笛子的基本知识1.笛子的种类和分类;2.笛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3.笛子的演奏姿势和吹奏方法。
2. 笛子的基本乐理知识1.音符和节拍的基本概念;2.笛子的音域和音阶;3.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笛子曲目的演奏1.学习简单的笛子曲目;2.练习笛子曲目的演奏技巧;3.演奏笛子曲目并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笛子的基本知识和乐理知识,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2.示范法:老师通过演奏笛子曲目,让学生了解笛子的演奏效果和技巧;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笛子演奏练习,加强技巧和能力;4.评估法:通过对学生演奏的笛子曲目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笛子的基本知识1.讲解笛子的种类和分类;2.讲解笛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3.示范笛子的演奏姿势和吹奏方法。
2. 笛子的基本乐理知识1.讲解音符和节拍的基本概念;2.讲解笛子的音域和音阶;3.示范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笛子曲目的演奏1.学习简单的笛子曲目;2.练习笛子曲目的演奏技巧;3.演奏笛子曲目并进行评估。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笛子演奏技巧和能力;2.学生对笛子基本知识和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学生对笛子曲目的演奏效果和表现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笛子课教学,学生对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笛子曲目。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笛子的演奏姿势和吹奏方法掌握不够,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对于一些乐理知识的讲解也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同时也会加强对乐理知识的讲解和演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中一年级《笛子》说课稿
学目标:
1、通过对竹笛的学习,感受竹笛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沧海一声笑》齐奏的实践活动。
2、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笛子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吹奏D调音阶。
2、能够流畅地演奏《沧海一声笑》,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在乐器家族中寻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节课“笛子”,本单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赏和认识过渡到对中国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演奏模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以亲身参与演奏,直接地体验音乐,使学生能亲自去创作音乐的美,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
因为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接触比较少,鉴于此原因,我选择把本堂课的欣赏和演奏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赏导入、竹笛学习,学生分组练习三个部分组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分组练习、模仿练习、音乐片段齐奏练习等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
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吹奏比赛活动,如简单的《两只老虎》音乐片段模仿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
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本课的学生分组练习部分,把课堂的中心与
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笛
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5分钟)
1、播放笛子与乐队《梁祝》的音频片段,让同学们听赏音乐回答问题:
a乐曲中主奏乐器是什么?(笛子)
b笛子属于西洋乐器还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3、看图连线。
(民族乐器)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通过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我们知道了我国民族器乐的队伍是如
此的庞大,他们共同协作演奏出来的乐曲又是如此的动听。
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器乐的发展,竹笛作为民族器乐大家族中的重
要成员,是各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在它几千年漫长发展历程中,它以独
有的魅力和风韵,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并以大量诗文对竹笛艺术作了
神奇美妙的描摹。
尤其在唐宋诗篇里,不难发现有赞颂竹笛艺术的生动咏述。
今天,我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这一美妙的乐器——笛子。
(-)欣赏《陆春龄笛子与乐队演奏<喜报>》视频。
(二)教师向同学们介绍笛子并简要介绍笛子的发展史
笛子的形制,一般是竹制管身,管身上开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音
孔以及六个按音孔。
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一笛塞,横吹。
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但主要是曲笛(昆笛)和梆笛两种。
曲笛演奏特点,音
乐圆润甜美,悦耳动听,气息控制细腻,常于伴奏昆曲以及南方各种地方乐中
的合奏;梆笛一般风格特点表现为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活泼跳动,乐曲情绪粗犷豪爽、热烈奔放,赋予戏剧性,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长,如顿音、花舌音、历音、垛音、抹音为多。
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
合奏。
正是这两种笛子的风格各异,造成了我国笛子演奏艺术风格产生了南北
两派的区别。
通过近年对河南贾湖舞阳骨笛、河姆渡骨哨的研究,证明笛子在我国至少
已经有7000---8000年的历史。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在
我国古代音乐史上记载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