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劳动法学》04任务_0009满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12
《劳动法学》习题及答案集目录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劳动法律关系第五章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第六章促进就业制度第七章劳动合同第八章集体合同第九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第十章工资制度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第十二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十三章职业培训制度第十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第十五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第十六章劳动监察制度第十七章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 C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 D.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2.我国劳动法生效的时间是( C )。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l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D )等劳动者。
A.国家机关公务员 B.现役军人C.家庭保姆 D.企业职工4.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A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工会与企业行政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劳动关系中,适用《劳动法》的规定的是( ACDE )。
A.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B.某家庭与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C.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D.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E.个体工商户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2.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CD )。
A.某作家将其书稿交出版社出版而形成的出版关系B.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C.因处理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D.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E.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关系3.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有( ABCDE )。
A.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B.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C.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D.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的关系E.监督劳动法执行方面的关系三、判断说明题1.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1、下列关于劳动法上劳动与劳动关系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A、劳动法上得劳动就是有偿性劳动,不包括无偿得义务劳动B、劳动法上得劳动属于劳雇关系得劳动,不包括单个得家务劳动C、劳动法得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得其她社会关系D、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得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得调整满分:2 分2、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得法律部门,就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得干预而从传统( )中独立出来得。
A、民法B、经济法C、行政法D、社会保障法满分:2 分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得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得标准就是()。
A、按应付金额得10%以下B、按应付金额20%以下C、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D、按应付金额100%至150%以下满分:2 分4、关于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得表述中,正确得就是( )。
A、职工民主管理权得实现需要劳动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得协商与合作B、职工民主管理指职工有权部分代替企业得管理者进行企业得管理C、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其职工就是以股东得身份参与管理D、职工民主管理得内容仅仅就是有关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得内部企业事务满分:2 分5、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得,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得( )。
A、100%得工资报酬B、150%得工资报酬C、200%得工资报酬D、300%得工资报酬满分:2 分6、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得,支付不低于工资得( )得工资报酬。
A、150%B、200%C、250%D、300%满分:2 分7、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得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费用由()。
A、用人单位承担B、劳动者个人承担C、政府财政承担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满分:2 分8、我国《劳动法》规定,对怀孕( )以上得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与夜班劳动。
电大劳动法学04答案1. 下列关于劳动法上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不包括无偿的义务劳动B. 劳动法上的劳动属于劳雇关系的劳动,不包括单个的家务劳动C.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D. 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满分:2 分2.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中独立出来的。
A. 民法B. 经济法C. 行政法D. 社会保障法满分:2 分3.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标准是()。
A. 按应付金额的10%以下B. 按应付金额20%以下C. 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D. 按应付金额100%至150%以下满分:2 分4. 关于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职工民主管理权的实现需要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协商和合作B. 职工民主管理指职工有权部分代替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的管理C. 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其职工是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管理D. 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仅仅是有关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内部企业事务满分:2 分5. 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
A. 100%的工资报酬B. 150%的工资报酬C. 200%的工资报酬D. 300%的工资报酬满分:2 分6.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A. 150%B. 200%C. 250%D. 300%满分:2 分7.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费用由()。
A. 用人单位承担B. 劳动者个人承担C. 政府财政承担D.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满分:2 分8. 我国《劳动法》规定,对怀孕()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劳动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15年2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简答题题库26.简述工会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7答题要点:根据《宪法》、《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工会具有以下权利:(1)组织权。
(1分)(2)代表权。
(1分)(3)参与权。
(1分)(4)监督权。
(1分)(5)协商谈判权。
(1分)(6)劳动争议处理权。
(1分)工会的义务有:(1)维护义务。
(1分)(2)监督义务。
(1分)(3)支持义务。
(1分)27.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有哪些?答题要点: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1)工资待遇。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3分) (2)探亲路费的承担。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4分)26.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的作用有哪些?答题要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有:(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3分)(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3分)(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2分)27.简述工资分配的原则。
答题要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分配原则有以下四项:(1)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
(2分)(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原则。
(2分) (3)宏观调控原则。
(2分)(4)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
(2分)26.简述劳动法渊源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1)宪法。
(1分)(2)法律。
(1分)(3)行政法规。
(1分)(4)部门规章。
(1分)(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1分)(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1分)(7)地方规章。
(1分)(8)国际法律文件和国际惯例。
(1分)27.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
2015春中央电大《劳动法学》网上作业03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 英国B. 美国C. 德国D. 法国满分:2 分2. 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 B )。
A. 工人运动的兴起B. 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C. 劳资矛盾发展的结果D. 法律社会化的产物满分:2 分3. 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D)。
A. 独立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B. 独立实行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C. 独立实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D.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满分:2 分4. 下列关于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B. 劳动合同是双务合同C. 劳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D. 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满分:2 分5. 我国第一部《工会法》颁布于( A )。
A. 1950年B. 1978年C. 1992年D. 2001年满分:2 分6. 地方总工会( C )。
A. 无独立法人资格B. 具有企业法人资格C. 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D. 受地方政府领导满分:2 分7.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属于劳动者工资范围的是(D)。
A. 计时工资B. 计件工资C. 加班工资D. 职工福利费用满分:2 分8.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A)。
A.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B.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4小时C.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5小时D.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8小时满分:2 分9. 下列关于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B. 劳动者本人不得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C. 除劳动者书面明确同意外,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不得被排除D. 劳动合同中免除用人单位保护责任的条款和劳动者放弃保护权利条款一律无效满分:2 分1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C )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劳动法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劳动法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l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国际劳工组织于( )正式成立。
A.1990年9月 B.1915年3月C.1917年3月D.1919年6月2.我国劳动法采取( .)形式。
A.成文法 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 D.判例法为主,成文法为辅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
A.《工会法》 B.《合同法》C.《劳动法》D.《宪法》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订立书面合同。
A.1个月内 B.2个月内C.3个月内D.6个月内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 )。
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6.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韵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A.50 B.45C.44 D.407.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 )。
A.10% B.20%C.25% D.50%8.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有三个基本渠道:国家财政补贴、用人单位(或雇主)和劳动者缴纳保险费,。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 略(请同学们在书本找题目答案)作业2:选择题: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工厂立法。
2、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3、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4、劳动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
5、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按小时计酬。
6、《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7、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8、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下列节日不属于全体人民共同的法定节假日的是解放军建军节.9、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包括劳动过程。
10、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多选题:1、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2、下列关于劳动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都可能既是财产关系也是人身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同,但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3、我国目前职业培训的各类主要有学校教育和培训、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学徒培训。
4、下列各项义务中属于劳动派遣法律关系中用工单位义务的是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并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5、根据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同,可划分为自由合同、强制合同。
《劳动法学》习题及答案集目录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劳动法律关系第五章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第六章促进就业制度第七章劳动合同第八章集体合同第九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第十章工资制度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第十二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十三章职业培训制度第十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第十五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第十六章劳动监察制度第十七章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 C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 D.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2.我国劳动法生效的时间是( C )。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l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D )等劳动者。
A.国家机关公务员 B.现役军人C.家庭保姆 D.企业职工4.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A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工会与企业行政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劳动关系中,适用《劳动法》的规定的是( ACDE )。
A.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B.某家庭与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C.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D.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E.个体工商户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2.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CD )。
A.某作家将其书稿交出版社出版而形成的出版关系B.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C.因处理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D.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E.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关系3.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有( ABCDE )。
A.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B.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C.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D.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的关系E.监督劳动法执行方面的关系三、判断说明题1.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劳动法学》04任务_0009满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的支付形式是(A)。
A.法定货币B.实物C.有价证券D.购物卡2.一般认为,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最早始于(C)。
A.18世纪初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19世纪末3.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C)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5年B.8年C.10年D.15年4.下列关于非全日制用工中,劳动关系双方约定试用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不能超过10天B.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不能超过1个月C.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D.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5.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B)。
A.10%B.20%C.40%D.50%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A)。
A.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B.前来申诉的所有的劳动争议C.上级委员会指定受理的劳动争议D.经当事人协议前来申诉的劳动争议7.在我国,集体协商中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了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
但中止协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C)。
A.10天B.30天C.60天D.半年8.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C)。
A.5%B.10%C.20%D.25%9.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A)。
A.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B.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4小时C.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5小时D.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8小时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社会保障的内容进行分类的是(D)。
A.社会救助关系B.社会福利关系C.社会优抚关系D.社会保障管理关系11.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A)。
A.国有企业B.集体企业C.私营企业D.所有企业12.关于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B.岗位设置目的是促进就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C.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特征D.国家对安排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岗位补贴13.由于生产经营场所的自然和人为的危险因素的存在,生产经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或人为的直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危险情况时,劳动者享有(D)。
A.知情权B.拒绝权C.监督权D.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14.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15.我国当前的法定福利有(D)。
A.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B.为职工发放交通补贴C.为职工发放餐费补贴D.实行探亲假制度1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投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应发生在(C)。
A.6个月内的B.1年内的C.2年内的D.3年内17.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C)。
A.14周岁B.15周岁C.16周岁D.18周岁18.社会救助法属于(B)。
A.劳动法体系B.社会法体系C.经济法体系D.民法体系19.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残疾抚恤金发放单位是(D)。
A.国务院民政部B.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20.1802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禁止纺织工厂使用(A)。
A.9岁以下学徒B.12岁以下学徒C.14岁以下学徒D.16岁以下学徒二、多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我国有关残疾人保护的法律中对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措施有(ABCD)。
A.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B.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与使用C.税费优惠与相关支持D.扶持农村残疾人的生产劳动2.劳动法上所指的工作时间主要包括(ABC)。
A.职业培训时间B.停工待料的时间C.女职工哺乳婴儿时间D.用于上班的交通时间3.下列关于劳动争议管辖法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劳动争议案件由仲裁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C.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D.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而分别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法院应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法院管辖4.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渠道一般有(ABCD)。
A.国家财政拨款B.社会捐助C.国际援助D.社会救助基金的收益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劳动法上的特殊群体的有(ABCD)。
A.女职工B.未成年工C.农民工D.残疾劳动者6.按照劳动争议标的性质的不同,劳动争议可以分为(AB)。
A.权利争议B.利益争议C.合同争议D.法律争议7.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有(ABC)。
A.劳动合同期限B.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C.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D.保密事项8.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性表现在(ACD)。
A.目的的社会性B.目的的广泛性C.权利主体的普遍性D.义务主体的社会化9.社会优抚具有的特征有(ABCD)。
A.社会优抚的身份具有限定性B.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C.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D.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10.下列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得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B.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不得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C.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D.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11.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是三方性原则,因此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代表有(ACD)。
A.政府B.财团C.雇主D.劳工1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视同工伤的情形有(BCD)。
A.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C.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D.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13.以下选项中属于《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残疾人福利的是(ABCD)。
A.康复服务福利B.教育福利C.文化体育福利D.无障碍环境福利14.下列各选项中有关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阐述正确的是(AB)。
A.劳动者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劳动B.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未经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不得上岗作业C.只要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即可上岗作业D.劳动者进行特种作业技术培训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15.下列属于政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应履行的职责的是(AB)。
A.保障男女劳动者就业的平等权利B.保障少数民族人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权利C.保障未成年人就业不受歧视的权利D.保障劳动者的自主创业权利16.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就业特征的有(ABCD)。
A.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B.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C.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D.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17.劳动法监督检查的主体是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ABCD)。
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B.其他有关行政部门C.工会组织D.其他群众性组织以及个人18.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工会的权利的有(ABCD)。
A.组织权B.代表权C.参与权D.监督权19.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合法行为有(ABD)。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B.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C.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被换岗D.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20.我国工资分配原则有(ABCD)。
A.按劳分配、同工同酬B.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C.宏观调控D.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三、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20分。
)1.黄某是某炼钢厂的锅炉工,2006年8月经招工录用到该厂工作,上岗前未经专门的技能培训即马上投入工作。
2008年2月,由于黄某操作环节上的失误,其所在炼钢车间的锅炉发生爆炸,正在炉前工作的黄某当场被炸成重伤,经抢救诊断,70%以上的皮肤均为一级烧伤。
黄某家属要求炼钢厂支付黄某的医药费,并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炼钢厂在支付完黄某的抢救费用后便拒绝支付其他费用,理由是黄某的受伤完全是因为他个人违反有关操作规程所致,应当由自己负责。
试分析:本案应当如何处理?参考答案:我国《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4分)第55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4分)《安全生产法》第23条也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分)本案中,锅炉工属于高度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炼钢厂在黄某上岗之前没能按照法律规定对黄某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致使黄某由于技能不熟练而导致锅炉爆炸的事故,事故责任应由炼钢厂承担。
(6分)因此,炼钢厂应支付黄某的全部医疗费用,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黄某相应的经济赔偿。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