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75.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地理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4. 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 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6. 了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教学重点: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工业。
教学难点: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的主要城市,南亚的宗教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南部地区。
2. 提问学生对南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让学生通过地图标注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分组讨论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地图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 讲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南亚的宗教文化特点。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2. 提醒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人口和工业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南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精通《南亚》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南亚》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4. 探讨《南亚》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南亚》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娟的代表作之一。
李娟,原名李艳霞,生于1962年,江苏南京人。
她曾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后来成为自由撰稿人。
李娟的作品以真实、坦率、犀利见长,被誉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南亚》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平凡家庭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带来的冲突和冲突。
二、主要内容《南亚》叙述了一个平凡家庭的故事。
主人公南亚是一个平凡的下岗工人,他和妻子小云、女儿小芳生活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
南亚在工厂下岗后,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困难起来。
小云为了生计,去做了保洁工作,南亚则在家里做起了家务。
小芳是一个刚刚上高中的女孩,她在学校里受到了同砚的排挤和欺凌。
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南亚一家逐渐陷入了逆境。
三、主题和意义《南亚》通过一个平凡家庭的生活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
作品中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冲突,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同时也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支持,传递了对生活的期望和坚持。
作品以精致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沉思和反思。
四、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南亚》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亮的个性特点。
南亚是一个平凡的下岗工人,他顽强、和善,为了家庭不息尽力。
小云是一个勤劳的妻子,她为了家庭不惜殉国自己。
小芳是一个受欺凌的女孩,她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浩繁困难和挫折。
情节进步动人心魄,紧张而感人,引人深思。
五、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南亚》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深刻剖析,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作品以其奇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沉思,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激励了更多作家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进步。
《南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南亚的地理位置。
2、熟悉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3、熟悉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1、学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2、学会分析南亚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地理位置(自主思考、展示答案)1、经纬度位置:南亚大致范围为 0°-35°N以及60°E-97°E ,北回归线和80°E 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国家和位置:南亚共包括了 7 个国家,内陆国为不丹、尼泊尔,临海国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地形与河流(自主思考、展示答案)2三、气候类型及分布(合作探究、展示答案)1、主要气候分布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甲: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较干燥。
具体:冬季陆地形成冷高压,海洋形成热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又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东北季风。
乙: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吹西南季风,较湿润。
具体: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西南季风。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地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为什么?6-10月,受西南季风影响。
雨季2、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低?为什么?11月—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离该地较远。
凉季3、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高?为什么?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辐射变强。
热季乞拉朋齐因降水丰富被称为“世界雨极”,原因是什么?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四、南亚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探究、展示答案)当带来主要降水的西南季风强度适中时,当地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当西南季风强劲时,表现为早来晚退,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洪灾;当西南季风势弱时,表现为晚来早退,雨水过少,容易造成课堂总结南亚课堂检测1、下列国家中位于印度洋的岛国是CA、印度B、日本C、斯里兰卡D、古巴2、南亚最主要的地形是BA、盆地和丘陵B、高原和平原C、高原和山地D、平原和丘陵3、南亚地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的主要原因是CA、纬度较低B、印度洋水温高C、北部高山的阻挡D、西南季风的影响4.读南亚凉季和雨季风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南亚》教案第一篇:高二地理《南亚》教案一、南亚概述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在5°N~35°N、热带及北温带、6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南亚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月~次年5月,雨季为6月~9月。
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雨极——乞拉朋奇(夏季风、迎风坡)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西北部印度沙漠三种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成因为:西北部降水稀少,人类破坏地表植被⌝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
(3)水文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来源:]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大部分为白色人种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2)经济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3)城市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二、印度1、位置与范围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0°N)经度位置:7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2、自然地理特征(参看南亚概述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雨季为6-9月(3)水文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问题突出——增长快(庞大的人口压力会带来什么问题?);多民族国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南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三(三大地形区)二(两大河流)一(热带季风气候)特色【学习难点】了解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学法指导】要充分利用相关地图,通过地图分析总结出南亚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位置和范围,读课本41页,回答以下问题。
1、国家:①②并把印度、不丹、克什米尔、斯里兰卡填在图上2、海:③④3、河流:a b4、岛屿半岛5、山脉:A二、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北部:1、三大地形区中部:和平原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南部:2、两大河流:①印度河:源于我国,注入,它是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②恒河:源于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注入。
【合作探究】1、南亚的地势特点是2、德干高原的地势东西比较,哪里地势高?哪里地势低?【自主学习】1、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2、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主要经济作物有、。
3、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国西部。
小麦主要分布在干旱少雨地区。
黄麻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
棉花主要分布在高原部。
【合作探究】1、读课本44页“南亚季风对南亚的影响”,回答: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2、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其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月,原因是。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月至月,原因是。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月至月,原因是。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配情况,可以判断这是属于气候,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外,还在东南亚的分布很广。
【反思与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请写下来我们一块解决吧。
【达标测试】一、选择1.南亚的两个岛国是A.印度和巴基斯坦 B.孟加拉国和印度C.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 D.尼泊尔和巴基斯坦2.下列南亚的国家中,位于内陆山区的是A.尼泊尔 B.斯里兰卡 C.马尔代夫 D.孟加拉国3.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是A.尼罗河 B.恒河 C.印度河 D.湄公河4.南亚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是A.山地、高原、平原 B.平原、高原、山地C.山地、平原、高原 D.平原、山地、高原5.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多属热带季风气候B.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多属热带雨林气候C.南亚各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很大D.南亚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6.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雨季发生在A.3-5月 B.6-10月 C.10-12月 D.1-2月7.南亚地区的黄麻主要分布在A.德干高原 B.喜马拉雅山区 C.恒河下游地区 D.印度二、读图1.读下页两幅南亚风向图,回答问题。
南亚导学案优秀教学设计南亚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其教学设计应该能够充分展现其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南亚导学案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南亚地区的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多元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a. 地理位置: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家。
b. 多样的地理环境:南亚地区有喜马拉雅山脉、恒河、恒河三角洲等地理特点。
2. 南亚地区的文化传统a. 宗教信仰:南亚地区有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b. 文化遗产:南亚地区有泰姬陵、巴格塔曼寺、塔金卡等世界文化遗产。
3. 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a. 农业:南亚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茶叶等农作物。
b. 工业:南亚地区也有发展工业,如纺织、制药、汽车制造等。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具,感知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
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解决与南亚地区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与南亚地区相关的纪录片、短片,激发学生对南亚的兴趣与好奇心。
第四部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来讲解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情况。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南亚地区的某个问题,如“南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
4. 合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深入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南亚地区的更多方面进行学习和了解。
6. 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信息。
《南亚》导学案一、导入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本次课程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帮助同砚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地区。
二、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2. 掌握南亚地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文化特点;3. 了解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
三、内容展开1. 南亚地理梗概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国家。
南亚地区地势多为高原、山地和平原,气候多为热带季风气候,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
2. 南亚历史文化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印度教、佛教等宗教在南亚地区有着深遥的影响,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也有奇特的风格。
3. 南亚经济发展南亚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发展较快的效劳业和制造业。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产业发达,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四、案例分析以印度为例,探讨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挑战。
印度是一个人口浩繁、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
通过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分析,引导同砚们思考南亚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五、教室讨论1. 你对南亚地区有什么了解?2. 你认为南亚地区的文化有哪些特点?3. 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同砚们对南亚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关注南亚地区的发展,为增进南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南亚》(第1课时)教案多篇我为你整理了多篇《南亚》(第1课时)教案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第1篇:《南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国家。
(2)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过程与方法运用看图、读图等方式来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亚地区的读图训练,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思想意识,体会读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亚的地形及河流。
【教学重难点】分析南亚地形。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故事中的唐僧要到哪里去取什么经?(学生回答)明确:他们要到天竺国取《佛经》,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亚,首先来看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及地形特点。
二、新课讲授(一)位置与国家纬度位置: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00~35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主要的国家:南亚地区包括的国家有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内陆国:尼泊尔、不丹;还有印度洋上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歌诀记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中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是尼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巴。
(二)三大地形区活动:1.读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
(学生读图找出)2.南亚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
读图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学生读图并回答)明确: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a:德干高原;b:恒河平原;c:喜马拉雅山。
过渡:由于南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但相对而言北部比南部更高,所以南亚河流自南向北流。
《南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基本信息;2. 理解《南亚》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分析《南亚》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探讨《南亚》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5. 思考《南亚》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南亚》的作者、生平、代表作品等基本信息;2. 内容概要:概括《南亚》的故事情节、主题和结局;3. 人物分析:分析《南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4. 主题探讨:探讨《南亚》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5. 意义思考:思考《南亚》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三、导学步骤:1. 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的作者和背景;2. 阅读导入:介绍《南亚》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3. 阅读讨论:分组讨论《南亚》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4. 问题解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南亚》中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5. 思考总结:思考《南亚》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展开个人思考和讨论。
四、导学案参考:作者简介:《南亚》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余华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作家,曾获得多项文学奖项。
他的作品以精致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内容概要:《南亚》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家庭和社会的故事。
主人公南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依旧坚韧不拔,尽力生活。
故事通过南亚的命运展开,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以及社会的残酷和温暖。
人物分析:南亚是一个朴实善良、刚强英勇的人,他在生活中面对着各种挑战,但始终不放弃希望。
他的坚韧和乐观深深打动了读者,成为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
主题探讨:《南亚》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探讨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变化。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思考。
意义思考:《南亚》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人性的光明和阴郁面,呼吁关爱弱势群体,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南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2. 了解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3. 了解南亚地区的重要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尽力和成就。
【导学内容】一、南亚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1. 南亚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国家;2. 南亚人口: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总人口超过15亿,其中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3亿;3. 南亚文化:南亚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统文化、艺术、音乐等也各具特色。
二、南亚主要国家及特点1. 印度: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经济实力,是世界上新兴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2. 巴基斯坦:与印度干系紧张,拥有壮大的军事力量,是伊斯兰教国家;3. 孟加拉国:人口密集的国家,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政治稳定;4. 斯里兰卡:以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曾经长期受内战困扰,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快。
三、南亚重要问题和挑战1. 贫困问题:南亚地区有大量贫困人口,尤其是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贫困问题严重;2. 民族冲突:南亚地区存在着多样的民族和宗教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如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3. 环境问题:南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问题,如印度的空气污染和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
四、解决南亚问题的尽力和成就1. 经济发展: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 和平解决冲突:南亚地区各国尽力通过外交手段和谈判来解决民族冲突和领土争端,增进和平与稳定;3. 环境珍爱:南亚地区各国加强环境珍爱认识,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珍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导学要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2. 南亚主要国家及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3. 南亚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尽力和成就。
南亚初中地理南亚教案一、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北接喜马拉雅山脉,南抵印度洋。
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以及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个印度洋上的岛国。
二、南亚的地形特征南亚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中部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区峰峦叠翠,雄伟壮丽;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土壤肥沃,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德干高原地势较为平坦,是南亚的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区。
三、南亚的气候特征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可分为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
热季气温高,降雨少;雨季气温适中,降雨量大;凉季气温较低,降雨少。
西南季风是南亚气候的主要特征,它给南亚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四、南亚的农业南亚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
此外,小麦、玉米、豆类、茶叶等作物也在南亚广泛种植。
南亚的农业发展与地形、气候密切相关,喜马拉雅山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德干高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五、南亚的人口与城市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南亚的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南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如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等。
六、南亚的宗教与文化南亚是多种宗教的发源地,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在这里流传。
南亚的文化丰富多彩,印度的瑜伽、舞蹈、绘画、建筑等,巴基斯坦的刺绣、陶瓷、音乐等,孟加拉国的文学、戏剧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农业发展、人口分布、城市布局以及宗教文化,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了解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宗教、农业等。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南亚的气候类型和农业布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亚有哪些国家吗?2.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和西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家。
(2)展示南亚地图,让学生指出南亚的地理位置。
3.讲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南亚地形复杂,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等。
(2)气候:南亚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热带雨季和干季。
(3)河流:南亚主要河流有印度河、恒河等。
4.讲解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南亚人口众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人口过亿。
(2)宗教: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教信仰者众多。
(3)农业:南亚农业以水稻、小麦、黄麻等作物为主,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
5.案例分析(1)展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地图,让学生分析农业布局。
(2)提问:为什么南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6.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布置作业:绘制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河流、地形等。
四、课后作业1.绘制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河流、地形等。
2.列举南亚的主要宗教和农业作物。
3.思考: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其发展有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019-2020湘教版七年级下册7.2 《南亚》学案2020.031、准确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2、说出南亚的地形分布3、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影响4、了解南亚宗教文化5、了解南亚国家经济水平,区分农作物分布1、南亚地形区分布2、西南季风对南亚影响3、区分农作物分布【一】位置与国家1、地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2、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二】三大地形区北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三】一年分三季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2、特点:一年分三季雨季:6月-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凉季:11月-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热季:3月-5月,西南季风尚未来临,气候高温少雨3、季风对农业影响有利: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农业生产主要水源不利: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带来损害【四】宗教与社会1、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2、南亚是佛教、印度教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建筑,体现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五】人口与经济1、人口稠密,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2、南亚国家全是发展中国家3、经济以农业为主(1)粮食作物水稻:分布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分布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2)经济作物黄麻:分布恒河下游棉花:分布德干高原西部(3)畜牧业:大量饲养牛羊等,印度将牛视为圣物,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4)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工业门类齐全1、南亚地形区分布A 喜马拉雅山脉B 印度河-恒河平原C 德干高原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德干高原地势特点:西高东低【点拨】判断地势根据河流流向或地形分布2、对比比较印度河和恒河3、讨论南亚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4、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原因地形因素,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1、中国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中的“西天”和“经”分别代表的是 ( D )A. 西亚、伊斯兰教B. 阿拉伯半岛、基督教C. 耶路撒冷、犹太教D. 古印度、佛教2、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B)A. 伊朗B. 印度C. 斯里兰卡D. 沙特阿拉伯3、关于德干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东南亚和南亚教案6篇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编写教案时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活跃,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东南亚和南亚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东南亚和南亚教案篇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
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板书:㈣富饶的物产三、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1.矿产资源:石油、锡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
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
《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寄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活动]: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投影]:南亚的政区图图。
[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小结]: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大部分在100N~300N。
[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读图归纳]:南亚的国家有七个,内陆有两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临海有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与我国相邻的有四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教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读图、提问]:南亚七国的首都各是什么?[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制作:李建民1、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掌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3、 [学习重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南亚的位置和范围1、 海陆位置: ___________ 脉与 ________ 之间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的范围不同,南亚次大陆包括 5个国家;南亚包括7个.2、 纬度位置:北纬10度和北纬30度之间,属于热带。
经度:70 ° 80 ° 90°。
3、 范围:7个国家:看图说出哪些国家同我国相临?二、 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1、 南亚的地形、地质特征(1) 北部山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中部平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南部咼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 位于 _______________ 块之间,属于 _____________ 缘,目前地形仍处于 _____ 状态。
2、 南亚的气候(1)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10月一一次年5月,往往也将3――5月称为热 季)和雨季(6—— 9月),年降水量多在1500—— 2000mm(3) 气候成因:旱季: __________ 差异雨季: ________________ ■勺季节移动.(也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南亚北部有高大的山脉屏障,气温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高。
各地降水量 差别很大,迎风坡降水丰富;印度东北部的 ___________ 降水量可达11000毫米 以上,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第四节南亚
【学习目标】
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和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主要知识】
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读图说出南亚的经
度范围,纬度范围。
⑵海陆位置:南临L 、
①、②,
北靠大陆。
2.范围
⑴海洋:①,②,
L 。
⑵岛屿、半岛:半岛,
F 。
⑶国家:A ( )
B ( )
C ( )
D ( )
E ( )
F ( )岛国,
G ( )群岛国家。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
北部:⑥山脉,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中部:③平原(印度河流域,属热带沙漠气候,灌溉农业发达),④平原和三角洲(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形平坦,河网纵横,土地
肥沃,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南部: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上部平坦开阔。
2.气候
⑴气候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分布在,
,。
气候特征是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
气候特征是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
②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L
地处低纬地区;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风,受陆地低压吸引,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特征:全年,分两季(6~9月为雨季,10~次年5月为旱季,3~5月为热季)
南亚雨季与东南亚有何不同?东南亚6~10月为雨季雨季,南亚6~9月为雨季
南亚热季的成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雨季还未到来,阴雨天气少。
④乞拉朋齐:世界年降水量最多(世界雨极),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0mm(最多曾达26461.2mm)
来自的暖湿气流( 季风)遇到山地阻挡、抬升,形成雨。
⑤塔尔沙漠:印度河平原,形成原因是“夏季不受季风影响,历史上遭到破坏”。
3.河流—三大河流
③: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印度)巴基斯坦,注入海,为巴重要灌溉水源。
④:源于喜山南侧,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湾。
⑤: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上,名称。
【思考分析】①南亚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②孟加拉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原因。
4.自然资源
在德干高原上,、等矿场资源丰富。
南亚耕地面积广。
三、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与居民
南亚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三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其中人口最多,仅次于中国,色人种。
南亚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不丹以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以教为主。
2.城市
主要城市:a b c d e f
3.经济
南亚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高,但经济迅速发展。
⑴农业:a.耕地面积亚洲;农业是南亚经济的基础
b.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强→灾;季风弱→灾
c.治理措施:修筑水利工程(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修建灌溉系统;南部
修筑防旱的贮水池。
)
d.主要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是、、、。
⑵工业:南亚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印度,已经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
四、印度
1.自然地理特征(与南亚概述相同)
2.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①印度农业发展的条件:
地处热带亚热带,充足;夏季降水丰沛;恒河等河流提供水源;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地形;土壤;耕地面积广(耕地占国土一半以上,面积居亚洲第一);丰富。
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易发生灾害。
人口多(仅次于中国)、增长快,人口压力大。
②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环境关系
水稻: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水稻种植业)—原因
小麦:德干高原,恒河上游—原因
棉花:德干高原—黑土、降水较少
黄麻:恒河三角洲—低湿土地,潮湿气候
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低山坡—原因
甘蔗:恒河平原
3.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还有、、
阿根迁)
思考:分析印度工业的发展条件
①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基础好(棉花、黄麻等农产品丰富);
③劳动力;
④沿海优良港口,便利;
⑤现代电子技术较发达,为工业提供技术,信息等。
工业部门:、;、、;、、;
工业区:东北部—,工业中心
南部:工业区,工业中心—:软件制造业
4.主要城市
(首都、全国铁路中心,政治中心);(最大城市,麻纺中心,港口);
(最大海港,棉纺中心);(南部电子工业中心)
五、巴基斯坦
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有著名的河;
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
农业为主,种植小麦棉花。
棉纺织工业。
首都:伊斯兰堡;
卡拉奇:位于南部沿海,
最大城市、海港、工业中心、重要国际航空站。
[注意]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
【总结】南亚的“十个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