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 格式:pdf
- 大小:19.20 KB
- 文档页数:5
地震科普专项训练-1第一题:选择题(50 分)1、(D)地球由里及表依次是()。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2、(A)地震是一种()的自然灾害。
A、危害极大B、破坏性不大C、安全性极高3、(A)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
A、震级B、震源C、震中距4、(D)临震预报是指对()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年B、3个月C、一两年D、10日内5、(B)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叫()。
A、地震仪B、地震台6、(C)地震发生时,对求生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A、保护财产B、立即抱住周围坚固物C、瞬间抉择7、(C)地震不会经常发生,地震应急包()。
A、可以锁在柜子里B、不准备也没有关系C、也要准备并放在便于拿取的地方8、(B)()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A、迅速逃跑B、积极投入互救C、各自保命9、(A)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级。
A、3~4.5B、2~3C、5~710、(B)下列关于地震谣言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科学依据B、传播速度快C、有确切来源第二题:判断题(50 分)1、(对)地震虽然来势汹汹,但可能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们带来某些临震的宏观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大震预警现象。
主要有地面初期震动、地声和地光等。
()2、(对)地震发生后,不要随地丢弃脏物,要消灭鼠、蚊、蝇、蟑螂、跳蚤、蜱,防止疾病传播。
()3、(对)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和分布广的特点。
()4、(错)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两种。
()5、(错)震后救人应该先救自己的家人,遇到陌生人可以不救。
()6、(对)地震导致停电,应该先吃冰箱里易变质的食物,再吃罐头食品和干食物。
()7、(错)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区域叫震源。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极大。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地震活动,科学家们建立了一系列地震监测设施,并且为保护地震观测环境制定了相关的法规。
本文将探讨地震监测设施以及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条例。
一、地震监测设施的介绍地震监测设施包括监测站点、测震仪、地震网络等。
监测站点是用来安装测震仪的地点,通常分布在全球各地,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
测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震振动的仪器,通过记录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和幅度,可以判断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地震网络则是由一系列测震仪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地震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地震监测设施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地震预警和预测,以及为科学家、地震学家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地震活动的准确数据。
通过对地震监测设施的持续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活动的规律,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地震监测设施的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地震观测环境的影响。
地震观测环境包括地震监测站点周围的环境因素,如人为活动、自然景观以及噪音干扰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地震监测设施的运行和数据采集造成干扰,从而影响到地震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护地震观测环境,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通常包括对地震监测站点周围环境的规划和管理,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控制噪音污染等措施。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三、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条例是保护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采集的法规文件。
这些条例通常由地震监测机构和地方政府联合制定,具体规定了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要求,以及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措施。
在地震监测设施方面,条例通常规定了监测站点的选址标准和建设要求,包括离人类活动区域的距离、地质条件等。
条例还要求对测震仪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发文字号】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发布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6.06.18【实施日期】1996.06.18【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的决定》(发布日期:1999年12月10日实施日期:1999年12月10日)修改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于1996年6月18日通过,现于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6月18日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1996年6月18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防震减灾,是指地震的监测预报、宣传教育、灾害预防、应急反应、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等活动。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适用本条例。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川部队、武警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和权利。
第四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方针。
防震减灾工作按照震情、灾情,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并负责实施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须将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根据防震减灾需要安排必要的经费并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六条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震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管理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格审查认证和任务登记;管理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审定省级以下重点项目建设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指导和监督重大工程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
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正文:---------------------------------------------------------------------------------------------------------------------------------------------------- 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于1996年6月18日通过,现于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6月18日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1996年6月18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防震减灾,是指地震的监测预报、宣传教育、灾害预防、应急反应、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等活动。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适用本条例。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川部队、武警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和权利。
第四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方针。
防震减灾工作按照震情、灾情,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并负责实施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须将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根据防震减灾需要安排必要的经费并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六条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震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管理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格审查认证和任务登记;管理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审定省级以下重点项目建设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指导和监督重大工程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
平凉市崆峒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试卷单位: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2、防震减灾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的方针。
4、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的原则。
5、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6、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保证建设质量。
7、城乡规划应当根据地震应急避难的需要,合理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须得(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8、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等。
9、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
10、我国现行的救灾工作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11、救灾款使用的主要原则:(专款专用原则)、(重点使用原则)、(以地方为主原则)。
12、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发明者是(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13、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指的是:(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
14、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1930年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的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15、地震应急培训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图上作业)、(实物操练)、(计算机模拟)、(实兵演习)等。
中国地震带上的城市引言: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不仅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的交界处,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拥有许多地震频发的城市。
这些城市经历了无数次地震的袭击,也积累了丰富的地震防灾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震带上一些具有典型地震特征的城市,介绍它们所采取的地震防灾措施以及其在地震中的经验。
一、成都成都位于四川平原的西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同时,成都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城市。
这里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是中国较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
因此,成都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震防灾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地震灾害。
1. 建立地震监测体系:成都市已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网,包括地震观测站和地震监测中心。
这种实时地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地震信息,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市民提供时间进行逃生与保护。
2. 加强建筑韧性:成都市政府提倡和推广抗震建筑技术,鼓励使用抗震材料和抗震构造,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同时,加强对旧建筑的抗震加固,通过强化梁柱节点、加固支撑结构等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韧性。
3. 推广地震知识:成都市政府积极开展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和媒体等多个渠道,普及地震知识和应急措施,提高市民的地震安全意识,从而减少地震灾害时的人员伤亡。
二、广州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是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虽然地处比较稳定的华南地区,但广州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地震风险,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琼州海峡地区的构造复杂性所致。
1. 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广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抗震标准和规范,要求新建建筑物必须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对于现有建筑物,市政府推行抗震加固计划,通过增加抗震设施和加固结构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2.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广州市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体系,通过安装地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施地震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1度为无感,4度可以看到有悬挂物摆动,5度门窗作响,之后对房屋的破坏程度逐渐加大。
10度时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2度时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当前,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
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
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
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
特别是地基处理、选材选型和结构抗震措施等,均要求按烈度分档进行设计。
就是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或核电厂的地安评工作中,甲方也都要求有“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的内容。
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79,P12)中还规定,对安全壳等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Ⅸ度抗震设防时的有关要求。
可以说,当今中国的抗震设计还离不开烈度,只有少数需要进行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的工程才用到加速度。
四川目前的设计要求如下:备注:按照当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基本烈度小于6度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地区,属于可不考虑抗震设防地区,根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区划图》GB18306-2001,凡是没有列入2001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的县和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房屋建筑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四川汇总是:南充(3个区)、营山、蓬安、岳池、武胜、遂宁、莲溪、合江、平昌、开江、安岳一看到“四川”这两个字,不由自主让人想起2008年的那场至今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神经的汶川大地震。
在那之后,中小地震频发,芦山、雅安、宜宾、九寨沟地震等等,从数据统计我们不难看出,自1979年到2007年间,四川省每年4.5级地震发生的次数平均在14次上下,而2009年至2019年间发生次数则上升为31次左右。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9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力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县级人民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和隐患排查,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应当及时向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报告。
鼓励通过购买基层公共服务、设置环保公益岗位等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第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环境保护法定责任,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知悉环境信息、参与及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举报。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制度中规定环境保护相关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鼓励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用。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融资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营造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16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1.116松潘泉点断流原因分析及保护地震观测环境建议毛显鹏 杨宁 董立杰 杜忠娅(四川省地震局松潘地震台 四川松潘 623300)摘 要:松潘泉点于2016年8月3日断流。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变化,结合泉点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发现松潘泉点断流与成都-兰州铁路(成-兰铁路)松潘段隧道施工建设有关。
松潘泉点曾为1976年松-平7.2级地震的成功预测、预报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由于成-兰铁路松潘段隧道的建设,导致松潘泉点断流,这对四川西北部地震监测预报造成极大损失。
本文通过分析松潘泉点的观测环境及动态特征,发掘松潘泉点的断流原因,并提出保护地震观测环境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松潘泉点 断流 观测环境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b)-0116-03Abstract: The Songpan Spring Spot has been cut-off on August 3, 2016.Through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reakdown of the Songpan spring spot wa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ngpan section tunnel of Chengdu-Lanzhou Railway. In 1976, Songpan Spring Spot has made signif 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uccessful prediction of the magnitude 7.2earthquake between Songpan and Pingwu. However, the Songpan spring point was cut off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ction tunnel, which caused enormous losses to th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in Northwest Sichuan.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ngpan Spring Spot,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cutout for Songpan Spring spot, and subsequently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seismic observation environment.Key Words: Songpan Spring Spot; Cut-off; Observation environment泉水流量是反应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的重要观测项目,也是影响地下水多项物理化学动态的主要因素。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市级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正文:----------------------------------------------------------------------------------------------------------------------------------------------------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市级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达市府办函〔2017〕1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单位):根据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7〕10号),现将《达州市市级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目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14日达州市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目录序号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审批部门备注一、保留事项(49项)1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航道建设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7年3号)《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7年5号)《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1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四川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2012年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市海事局2跨(过)河、拦河、临河建筑物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市海事局3非深水港口岸线使用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关于发布港口深水线标准的公告》(2004年交通部公告第5号)《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2年第6号)《四川省港口管理条例》(2009年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四川省港口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302号)《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7年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2年7月27日修正)市海事局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改委第44号令)市发展改革委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1000吨—5000吨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评审《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改委第44号令)市发展改革委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1000吨—5000吨6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1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11号)市交通运输局7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11号)市交通运输局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市环保局9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环境保护部令〔2015〕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市环保局1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设立安全条件审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市安全监管局11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市安全监管局12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市安全监管局13煤矿建设项目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15〕124号)市安全监管局14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建设项目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94号)第十五条;《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9号)第三十三条;《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省政府令第167号)第十一条。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及时掌握地震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地震监测工作。
同时,为了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安全与保护,各国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一、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震监测设施是指用于进行地震监测的仪器、设备和站点,其中包括测震台站、测震仪器、数据通讯系统、大地测量设备等。
这些设施的作用在于及时探测地震活动并实时监测地表及地下的运动情况,以便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规模和地点,为制定应对措施和采取紧急救援提供依据。
同时,这些设施还可以用于开展地球物理观测,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形地貌、地热状况等,从而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发展趋势和自然灾害的成因规律。
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则是指对地震监测设施和相关的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这些环境包括地震台站周边的土地、植被、水源等自然资源,以及与之相邻的人类社会资源,如房屋、道路、厂矿等建筑设施。
对于这些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提高地震监测设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于2008年5月15日颁布实施。
该法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监测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该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地震监测设施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设施布局和基本条件等内容;各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并对设施的质量、稳定性和防灾能力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
2. 地震观测环境的管理和保护:该条例要求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周边的土地、水源、植被等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于因设施建设或维护所需的人工开挖、填方、混凝土浇筑等工程,应当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并把环境保护纳入建设评估和验收范畴。
2024年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第一章总述第一条为了强化地震监测工作、提升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震监测设施指为了进行地震监测而建设的地震测点、地震观测站、地震仪器设备和相关设施。
第三条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指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的环境,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观测地震活动的能力。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应当依法组织和实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二章地震监测设施建设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地震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规划地震监测设施的布局。
第六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准确敏感。
第七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地震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建设方式。
第八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坏。
第九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设施维护、检修和更新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设施按照规划建设、有效运行。
第三章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第十一条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应当符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应当加强监测和监管,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对观测数据的干扰。
第十三条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应当保护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
第十四条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应当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于地震监测设施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对于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不达标的,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地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引导语: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地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欢迎参考。
一、单选题1、各级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A)并组织实施。
A、防震减灾规划B、震害预测C、抢险救灾对策2、(A)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B、蹲下C、快跑4、在商场、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的柜台或柱子边,或在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并注意护头部。
A、玻璃B、结实C、漂亮5、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遇到地震时,要(B)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A、离开B、抓牢6、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遇到地震时,要(B)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A、提高B、降低7、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B、开阔地C、水塔下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对社会、城市有重大价值或(A)的工程,这些设施被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
A、重大影响B、重要意义C、重点要求9、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A)相结合”。
A、救助B、抗震建设10、防震减灾规划一般应包括:规划纲要、地震小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C)、震前应急准备和震后早期抢险救灾对策、震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部分。
A、地震安全性评价B、城市的地震区划C、震前综合防御规划1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地面开裂。
12、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B)。
A、中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B、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3、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C)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三个月B、1—2年C、10年14、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B)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5]6号2005年1月3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突出工作重点,提高综合防御能力(一)全面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按照《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好各级、各类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网。
新建100个地震台、点,使我省基本具备监测2.5级以上地震的能力,消除川西和川东边缘地区的地震监测“盲区”。
推进空间、地下探测技术和重大工程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大中城市重要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
按此要求研究制订我省“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
贯彻落实好《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规定》,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
城乡各类建设立项单位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应事先征求地震部门的意见并作出调整。
(二)提高地震预报和应急决策管理水平。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要落实震情跟踪措施,建立震情跟踪长效机制。
地震部门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分析会商,加强地震预报对策研究,做到专家预测预报与政府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
制订规范的信息发布办法,在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适时、适度地向社会发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判定信息,使民众了解所在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措施。
四川省三定方案一、背景介绍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地处地震多发区,四川省也面临着地震风险和灾害防护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和减少灾害损失,四川省制定了三定方案。
二、方案概述四川省的三定方案主要包括地震预测、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救援三个方面。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急管理,旨在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
2.1 地震预测四川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地震预测能力。
通过收集、分析地震前兆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间精度。
同时,开展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探索地震预警调度应用。
2.2 地震监测四川省建立健全地震监测网络,加强地震参数观测与数据分析。
通过布设密集的地震监测仪器,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提供准确的地震数据支持。
同时,加强地震信息发布与共享,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3 地震应急救援四川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通过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抗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和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提高地震应急响应效能。
三、实施方式为了确保四川省三定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地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三定方案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各方面合作,形成合力。
3.2 技术支持保障加大对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监测仪器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可靠获取。
逐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栏、社区等多种形式,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四、预期效果和收益实施四川省三定方案,预计将取得以下预期效果和收益:1.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更有效的手段;2.建立健全的地震监测网络,提供准确的地震数据支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损失;4.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地震安全的良好氛围。
2023年四川省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网络竞赛(一)一、选择题(40分)1 ( ) A()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算, 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 各级人民政府B. 各级公安机关C. 省消防协会C.省消防协会2() B人身短时触电后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电流大小一般取_B_______。
A. 1mAB. 10mAC. 30mAD. 50mAD.50mA3()B机动车学习驾驶人在道路上学习驾驶时_____。
A. 可以不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机动车驾驶技能准考证明B.必须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 按指定期间、路线学习驾驶C.自己可以单独驾驶车辆学习, 不用教练员随车指导C. 自己可以单独驾驶车辆学习,不用教练员随车指导C.自己可以单独驾驶车辆学习,不用教练员随车指导4 ( ) B小明的父母下班比较晚, 他天天放学都自己回家。
这天回到家, 发现家里的门半且隐约听到有陌生人的声音。
假如你碰到小明这种情况, 你该怎么做?A. 赶紧进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B. 赶紧想办法打110报警C.叫上社区的朋友, 一起进去C. 叫上社区的朋友,一起进去C.叫上社区的朋友,一起进去5()B自行车应当停放在_____。
A. 路边B. 指定的地方C. 随便什么地方C.随便什么地方6 ( ) C申请增长大型客车准驾车型的, 应当取得中型客车或者大型货车准驾车型资格__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
A. 2B. 3C. 5C.57 ( ) B_______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贯彻禁毒防A. 国家机关、社会团队B.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C. 企事业单位D. 其他组织D.其他组织8()A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公司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 每月B. 每星期C. 每季度C.每季度9 ( ) A骑自行车时, 千万不要与____抢道;不要双手撒把骑车。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1.30•【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67号•【施行日期】2003.04.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67号《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2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张中伟二00三年一月三十日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及企业和单位内部的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以及与地震监测有关的设施、设备。
本规定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一定范围内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各级国土、建设、公安、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五)地震GPS观测站(点)及其附属设施;(六)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四川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规定(2002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及企业和单位内部的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以及与地震监测有关的设施、设备。
本规定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一定范围内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各级国土、建设、公安、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五)地震GPS观测站(点)及其附属设施;(六)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五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最小区域。
干扰源距地震监测设施的最小距离见附件;未列入附件的,由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现场实测或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各级地震工作部门或单位应当根据附件的规定和上级地震工作部门确定的各种干扰源的最小允许距离,对各自管理的地震监测设施划定其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并按规定在适当位置设置保护标志或采取保护措施。
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护标志由省地震工作部门统一制定格式。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设施的分布地点、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及其变化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通报同级公安、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
第八条新建或者扩建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的规划和计划,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报同级公安、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
新建和扩建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站(点)、地震遥测台网,应当征得建设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规划部门同意,并按照国家有关地震台(站)观测规范的要求选址,避开各种干扰源。
第九条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确需施工或者进行其他可能对地震监测设施造成干扰影响活动的,应当将相关情况在3日前告知当地地震工作部门或者地震监测设施使用单位,以便地震工作部门或者地震监测设施使用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无人值守的地震台(站),地震遥测台网以及其他地震监测设施,应当由拥有该监测设施的单位委托所在地乡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负责保护。
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地震监测设施委托保管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同意,并采取下列措施后,方可建设:(一)增建抗干扰工程,确保地震监测设施发挥正常工作效能。
所增加的工程建设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二)拆迁地震监测设施,由地震监测设施使用单位负责办理拆迁手续,建设单位承担拆迁、新建地震监测设施的全部费用。
在新的地震台(站)、地震遥测台网正常开展工作满1年后,原地震台(站)、地震遥测台网方可拆除;因建设工作确需提前拆除地震台(站)、地震遥测台网的,应当由建设单位报请国务院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批准。
拆迁、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国土、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禁止下列危害、破坏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一)进入地震台(站)进行影响地震监测工作的活动,或者拆除、损坏、违规移动地震台(站)建筑、设备、设施;(二)在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石、设置振动设施或者堆放金属物品;(三)在地电布极区、地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埋设金属管道或者电缆、堆放金属重物、架设高压输电线或者变电设施、线路,以及切断、损坏观测线路和地下设施;(四)破坏、污染观测井(水点)或者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打井同层抽水或者注水;(五)在地形变和地磁的观测墩至观测标志之间以及在观测标志周围设置有碍测量、观测的障碍物、干扰物;(六)在GPS、遥测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架设高压输变电设施、线路,设置无线电发射装置、电磁辐射装置;(七)危害、破坏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禁止擅自移动、损毁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护标志、地震测量标志,禁止在距地震测量标志50米范围内施工或者进行可能妨害其工作效能的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地震工作部门有权制止,并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地震台(站)发现破坏、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制止无效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上级地震工作部门报告。
因不及时采取制止措施造成观测事故的,由上级地震工作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失职责任。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为本单位服务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地震监测设施距干扰源最小距离表-------------------------------------------------------------|序|||最小距离||||观测名称|干扰源种类||备注||号|||(KM)|||-|---------|-----------------------------|------|----------|||||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3.00||||||-----------------------------|------||||||主要公路、机械化农场|1.00||||||-----------------------------|------||||||岩石破碎机、重型机械、飞机场、铁路|5.00||||||-----------------------------|------||||测|地震台||中小型|3.00|||1|||水库|-------------------|------|距拾震器距离|||震|遥测地震台||大型|10.00||||||---------|-------------------|------|||||||高大建筑物|0.20||||||建筑物|-------------------|------|||||||低建筑物|0.03||||||-----------------------------|------||||||大型输油、输气管道|10.00|||-|---------|-----------------------------|------|----------||||地下金属管道|0.300.50|||||-----------------------------|------|||||变压器(容量30-50KVA之间)、小型用电设备(30KVA以下)|0.030.05|||||-----------------------------|------|||||变压器(容量≥50KVA)|0.100.20|||||-----------------------------|------|||||变电所(1000KVA)|1.002.00|||||-----------------------------|------|||||直流电焊机|1.001.50|||||-----------------------------|------||||||35KV|0.300.50||||||-------------------|------|距地电布极区距离:前||2|地电观测|高压输电线|110KV|0.500.50|数字为地电阻率观测,|||||-------------------|------|后数字为地电场观测|||||220KV|0.801.00|||||-----------------------------|------|||||带避雷线的高压输电线杆或铁塔|0.501.00|||||-----------------------------|------|||||两线一地制交流变压器(≥500KVA)|2.0010.00|||||-----------------------------|------|||||高速公路|0.500.50|||||-----------------------------|------|||||普通铁路|0.501.00|||||-----------------------------|------|||||电气化铁路|1.0010.00|||||-----------------------------|------|||||工业用抽水井(站)|0.300.10|||-|---------|-----------------------------|------|----------||||铁路|1.00|||||-----------------------------|------|||||铁路枢纽|5.00|||||-----------------------------|------|||||电气化铁路(交流电)|1.00|||||-----------------------------|------|||||地铁|35.00|||||-----------------------------|------||||||干线|0.50|||||公路|-------------------|------||||||一般|0.30|||||-----------------------------|------|||||飞机场|2.00|||||-----------------------------|------|||||小型机械厂|0.30|||||-----------------------------|------||||||厂内总计有500吨以上钢铁|1.00||||||-------------------|------|||||机械、钢铁等厂|厂内总计有千吨以上钢铁|2.00||||||-------------------|------||||||厂内总计有万吨以上钢铁|3.00|||||---------|-------------------|------||||||4|||||||3.5×10|0.30||||||-------------------|------||||||4||||3|地磁观测|高压输电线电压/V|11×10|0.80|距地磁台距离||||(交流电)|-------------------|------||||||4|||||||22×10|1.00||||||-------------------|------||||||4|||||||50×10|1.50|||||---------|-------------------|------||||||7|||||||2×10|5.00||||||-------------------|------|||||发电厂功率/W|7|||||||5×10|8.00||||||-------------------|------||||||7|||||||20×10|10.00|||||-----------------------------|------|||||通讯电缆|0.30|||||-----------------------------|------||||||4||||||发射台功率/W(电视|15×10|2.00||||||-------------------|------|||||转播台)|4|||||||35×10|2.50|||||-----------------------------|------|||||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0.50|||||-----------------------------|------||||||多、高层楼建筑区|1.50||||||-------------------|------|||||建筑|两层楼建筑区|0.50||||||-------------------|------||||||平房区|0.30|||-|---------|---------|-------------------|------|----------|||||观测层渗透系数K≤5m/d时|0.50||||||-------------------|------|||||同层开采或注水井|观测层渗透系数 5.1--49.9m/d时|1.50|距观测井距离||4|地下流体观测||-------------------|------||||||观测层渗透数k≥50m/d时|3.00|||||-----------------------------|------|----------||||各类机械振动干扰|0.01|距氦、氢气观测室距离||-|---------|-----------------------------|------|----------||||地倾斜台、洞体|深层抽、注水,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大型水库|3.00||||||-----------------------------|------|||||应变台、重力台|主干公路、铁路、大型仓库|1.00|||||-------|-----------------------------|------||||||大型抽、注水站,大型水库|1.00|距台址距离|||地|钻孔应变台|-----------------------------|------||||壳||压模机、冲床等大型振动源,大型变压器、电机,电台发射天线、|0.20||||形||铁路、主干公路||||5|变|-------|-----------------------------|------|----------|||观||深层抽、注水,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大型水库|3.00||||测||-----------------------------|------||||||铁路|0.20|各方向水平视线高度角||||GPS观测|-----------------------------|------|15°以上无阻挡物|||||公路|0.05||||||-----------------------------|------||||||超高压电线|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