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的运用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28.82 KB
- 文档页数:2
280文化纵横新时代优秀编辑必须具备的素养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的喜悦感越来越重视,思维碰撞的火花日益灿烂,新事物、新思想越来越多,尤其是信息时代,网络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亦对不良言论的传播创造了便利。
作为新时代的编辑,除了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满足读者的需求,还需肩负起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更要努力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编辑要不断提高以下素养。
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名出版社编辑,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用词、语法、标点符号、格式等必须符合行业和国家相关标准,同时能够熟练地使用《新华成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现在英文类稿件逐渐增多,这就要求编辑还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功底。
尤其是作为一名文案编辑,需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一部很有思想的书稿,可能因为作者的时间关系或者某方面能力的欠缺,导致稿件不成体系或是逻辑混乱又或是语言晦涩难懂,且作者自己无法更改,这时就需要编辑“救稿”:编辑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要保留作者的写作风格,对文字、语句进行加工,合理调整语句逻辑,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
编辑人员还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面,面对多变、快节奏的世界,不求“过精”,但求“博”。
网络时代的新用语、新鲜事、热搜榜,都能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走向,将驳杂的信息去糟粕、取精华,才能做出更符合民众想法的作品,也能更好地充当正能量的传播者。
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意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具有编辑专业出版物的能力。
编辑人员应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时刻具有选题策划意识。
选题策划是对编辑气魄、眼光、学历、作风等多方面素质的考验。
知识储备情况、学术文化素养、沟通社交能力、市场把握能力,是否具备现代出版理念、掌握牢固的出版知识对一个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编辑应有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监控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既可创新选题于新市场,也可赋予老选题以新灵魂。
37CSSCI来源期刊的高校社科学报为研究对象,结合办刊实际,分析高校社科学报的融合出版现状,总结主要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针对高校社科学报的融合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研究,提高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及学术成果传播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以入选2020年~2022年CSSCI来源期刊的73种高校社科学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收录情况、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来呈现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现状。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5月31日。
选取入选2020年~2022年CSSCI来源期刊的73种高校社科学报为样本期刊的原因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数据库是人文社科领域期刊评价的重要依据,受到学界普遍认可。
同时,这些学报大多办刊历史较长、影响力大,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我国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现状。
3.高校社科学报媒体融合出版现状3.1 学术期刊数据库是高校社科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通过提供数字内容转化服务,实现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内容网络化共享。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调查高校社科学报的收录情况。
经调查,73种高校社科学报都收录在知网数据库,由此基于下载和被引频次产生的数据成为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重要依据。
其中的“统计与评价”功能有助于分析每种期刊的出版概况及变化趋势,“核心文献推荐”和“相似文献推荐”功能为文献追踪和查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检索及深度阅读服务。
“相关作者和研究机构”的链接为追踪研究热点、作者及其研究团队,提供了便利。
其中有55种样本期刊能网络首发,实现由“刊”到“篇”的过渡,缩短出版周期,提高传播效能。
3.2 期刊官网是高校社科学报开展自主数字出版和传播、在线办公的重要渠道期刊官网是高校社科学报对外宣传最重要的平台。
收稿日期66作者简介杨 勇(6),男,湖北当阳人,三峡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编辑理论研究。
2006年7月第28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Jul .2006Vol 128 Spec ial sec .学报编辑应强化的几种意识杨 勇(三峡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宜昌 443002)摘 要:形势的发展对学报编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报编辑要与时俱进,应强化四方面的意识即: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精品意识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学报编辑; 素质构成; 意识强化中图分类号:Z 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6)专辑-0064-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出版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客观上对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固然有其特殊性,但不能游离于大的社会环境之外,那种认为编辑工作重在技术的观点已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
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学报编辑,应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精品意识和法律意识。
一、创新意识在编辑的素质构成中,创新素质是最为重要的。
我国近代的编辑家张元济先生曾提出了“喜新厌旧”的编辑创新思想,徐柏容也把“创意”列在编辑构成的四个主要支柱(创意、选择、结构、优化)之首。
[1]编辑的创新意识是编辑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学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和品牌的形成有赖于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
只有有了创新意识,编辑才能更新编辑观,开拓新选题,创造性地加工稿件,优化作者队伍,并以独特的个性吸引读者,从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社会创造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编辑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洞悉信息的敏感性、认知鉴赏的敏锐性、求新求异的灵活性、批判怀疑的挑战性、优化提升的创造性和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86Internet Application 互联网+应用一、引言在“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出版业务所需处理的数据信息日益丰富。
同时,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出版形式大部分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形式要根据新形势与时俱进,汲取新鲜出版业态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的目的,这样出版业才能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出版的未来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编辑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察觉到这一点,带领着编辑学科向前探索发展。
全新的编辑出版方法的诞生对以往编辑出版业的固有方法产生了冲击。
尽管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数字化出版的推广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数字化出版的迅速发展,更多的出版企业开始投资数字出版领域。
数字化技术让消费者可以在智能终端上阅读电子书籍,并通过二进制技术读取和保存各种内容,如图片、文本、音乐等。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出版业的发展,但同时构建网络出版平台也需要编辑出版企业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这无疑对编辑出版企业的经济收入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紧跟发展潮流的同时,编辑出版行业也在进行变革,进入到新的常态下进行调整。
三、“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出版的新常态表现(一)融入最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互联网+”背景的来临。
在以往的编辑出版发展中,信息技术通常受到的重视程“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出版新常态与变革路径解析度不够,应用相对简单,限制了信息技术处理大信息量的应用能力。
但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更新,传统出版形式得以在先进科学技术的配合下发生改变,相对来说,出版过程中的相关因素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传统出版不断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独特优势,增强编辑出版业的能力和影响力。
同时,利用网络上的多样化信息资源,让出版物可以整合多媒体以及网络等信息传递资源的各方面优势,以“互联网+”背景发展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视觉与听觉感受,因此互联网编辑出版已经成为新时期编辑出版的一个新形态。
学报采编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作者:李华李政顾才东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7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学报的出版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与此相适应的高校学报的服务体系也正逐步形成,开展期刊的各种个性化服务。
以实现编辑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实时性双向交流,以便为网络出版技术与出版稿件等其他相关信息的整合提供一个平台。
可是,随着期刊网络化的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1)稿件登记工作量较大,操作烦琐且容易出错;(2)不利于编辑部内部管理,信息不能实时共享,工作效率低;(3)编辑工作流程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无法对稿件、作者等信息进行全面、快速统计;(4)作者对稿件录用及安排刊期等情况不能及时获知,致使作者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回复,导致撤稿、一稿多投、重复投稿;(5)审核周期长,导致发稿时滞长,降低了期刊的竞争力;(6)杂志社的相关指导性文档无法让作者方便及时地获得和知悉,作者无法方便了解投稿须知、论文范例、参考文献撰写体例、摘要撰写方法等,导致稿件修改次数增加,无形中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7)杂志面临着核心期刊、国际知名索引收录的压力。
如何进入核心期刊或者被EI、SCI知名数据收录,是大多期刊社都关心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学报网络化管理系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高校学报网络化服务的建立高校学报网络化服务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内容的网络信息系统,从这个系统承载的功能来看,主要包括学报信息系统、专家服务系统、作者服务系统以及读者服务系统。
1.专家服务系统期刊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稿件的质量,因此,学报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专家审稿。
所谓专家服务系统,即编辑部为专家提供的在线审稿平台。
在线审稿平台包括待审稿件信息(包括稿件编号和论文原稿)、审稿意见编辑、审稿意见提交等功能。
编辑部无需将稿件打印出来邮寄给专家,专家可在线查看负责审查的稿件,并在线填写审稿意见。
专家审稿超期时可自动发出邮件催促和短信催促,对专家进行提醒,以便专家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审稿任务。
202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数字技术是近几十年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力,包括对出版行业发展的推动。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大幅持续增长,这不仅得益于数字出版的优势,同时也是经济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数字转型是必然的,重点是转型后的数字出版技术以及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的进行。
一、数字出版技术与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的优点(一)高效性传统出版行业的具体作品出版过程中,所有书面工作都需要人力完成,浪费了大量时间与资源。
而在数字出版技术加持下,撰稿人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稿件撰写,能有效提高稿件数据、信息、书面材料的整理效率,并可以高效地进行稿件撰写,这样不仅能减少稿件信息的丢失率,同时还能防止撰稿人书写对文章内容的影响,保证稿件的规范性。
规范的稿件不仅是提高了撰稿人的作品质量,同时节约了编辑审核、校对的时间。
编辑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可以使编辑将更多精力放在出版作品质量上,从而提高作品质量。
(二)简洁性传统出版业具有繁琐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传统作品出版前的审核、校准工作需要编辑独立完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工作有可能破坏了原始作品的完整度,因此编辑需要与原作者进行大量沟通,较为繁琐;其二,传统出版的排版工作需要手动完成,如果排版过程中出现失误,需要繁琐的复核与修改;其三,传统出版文字输入全靠工作人员手动输入,一旦出现失误,就需要全文检查,延长出版周期,较为繁琐。
而数据技术加持的出版具有简洁性,因为不存在传统出版工作工程中的人工环节,同时使编辑工作环节变得简单明了,减少出版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员、资源投入。
(三)实效性数字技术给撰稿人、编辑带来了大量信息与多样化的交流平台,这不仅能提高他们作品的完成效率,同时还能提高作品的实效性,保证作品内容能与时俱进。
此外,丰富的信息还可以保障作品内容的严谨性,达到增强作品的技术含量与水平。
第32卷第4期集宁师专学报Vol.32,No.42010年12月Journal of JiningTeachers College Dec.201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宋菊(6—),女,内蒙古集宁人,大学,编辑对高校学报审稿工作的思考宋菊(集宁师范学院,理科学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报审稿工作的现状,明确了各环节的审稿主体及其主要职责,提出了选择审稿人的原则和审稿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审稿中图分类号:Z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71(2010)04-0092-03审稿从广义上讲就是“阅读并评价手稿”。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
审稿人的责任就是在认真阅读稿件的基础上,对稿件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审稿人能够从另一方面了解本领域科学文化发展趋势和动态,审稿人对文章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对该领域科学文化发展的补充和拓展。
我国高校学报实行“三级审稿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主编或编辑委员会定稿。
在这三审中,专家评审是整个审稿程序中的关键。
因此,加强专家审稿的工作环节,是确保办刊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审稿工作现状(一)审稿期偏长目前,学报编辑部的审稿期约为2~3个月,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人向期刊社投稿,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天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投向其他期刊。
1~2个月的时间差是产生一稿多投的原因之一,直接影响高校学报的出版周期。
(二)审稿质量把关难学报作为学术性刊物,学术质量是其生命线,学报编辑必须严把学术关。
对学术质量的把关主要是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等进行筛查。
在传统编辑条件下,编辑对稿件学术性高低的评价主要凭借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眼光,并借助一些资料的查询和二审专家的评审。
(三)审稿要求难求公正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学报的审稿专家一般都在本校选择,所采用的审稿方式为审稿专家知道作者,但作者不知道审稿专家。
第25卷第5期2023年 10月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5,N o .5O c t .2023文章编号:2095-5464(2023)05-0112-05收稿日期:20230626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学㊁劳动法学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课题(L S H X H L 2023-046);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23年度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P Y 2023022)㊂作者简介:智永婷(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编辑,博士;李 艳(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编审㊂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智永婷,李 艳(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 110041)摘 要:从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青年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探讨了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策略㊂认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㊁较高的学术能力和过硬的编辑出版能力等职业素养㊂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要坚定政治立场,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业务能力;着力提升学术水平,增强组稿审稿能力;培养互联网思维,增强数字出版能力,为期刊出版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㊂关 键 词: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 238 文献标志码:A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Y o u n g Ed i t o r i a l T a le n t s of S c i -t e c h J o u r n a l s i nC o l l e g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Z H IY o n g t i n g ,L IY a n (J o u r n a l E d i t o r i a lD e p a r t m e n t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04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h em a i n p r o b l e m s c u r r e n t l y e x i s t i n g i n y o u n g e d i t o r s o f s c i -t e c h j o u r n a l s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z e s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q u a l i t i e s t h a t y o u n g e d i t o r i a lt a l e n t ss h o u l d p o s s e s s ,a n de x p l o r e s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f o r y o u n g e d i t o r i a lt a l e n t s .I t b e l i e v e st h a t y o u n g e d i t o r s o fs c i -t e c h j o u r n a l s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h o u l d p o s s e s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q u a l i t i e s s u c h a s k e e n i n s i g h t ,h i g ha c a d e m i ca b i l i t y ,a n de x c e l l e n t e d i t i n g a n d p u b l i s h i n g ab i l i t i e s .I nt h e w o r ko f e d i t i n g a n d p u b l i s h i n g ,i t i sn ec e s s a r y t of i r m l y ho l da p o l i t i c a l s t a n c e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s e n s eo fm i s s i o na n d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e m p h a s i z e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t h e o r y w i t h p r a c t i c e a n d i m p r o v e e d i t i n g s k i l l s ;s t r i v e t o i m p r o v e a c a d e m i c l e v e l 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a b i l i t y t os o l i c i ta n dr e v i e w m a n u s c r i p t s ;c u l t i v a t ei n t e r n e tt h i n k i n g ,e n h a n c e d i g i t a l p u b l i s h i n g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a n d m a k e g r e a t e r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j o u r n a l p u b l i s h i n g .K e y w o r d s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c i -t e c h j o u r n a l ;y o u n g e d i t o r ;q u a l i t y ;s t r a t e gi e s 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㊁教育部㊁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通知中提出 深入开展增强脚力㊁眼力㊁脑力㊁笔力教育实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㊁业务精㊁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㊂ [1]可见,国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办刊队伍的建设都非常重视㊂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国家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高校科研水平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㊁共享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㊂截至2022年,我国高校科技期刊近1500种,约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1/3[2],高校科技期刊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主要力量之一㊂高校科技期刊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重视编辑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是高校科技期刊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青年编辑是高校科技期刊的未来和主力军,是高校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㊁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影响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㊂一、青年编辑存在的不足1.思想政治水平需要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期刊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高校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出版的首要工作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㊂目前,青年编辑普遍学历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从事编辑工作不久,政策敏感性不强㊂青年编辑应在编辑前辈的引领下,不断加强对国家政策和行业法规的敏感性,敏锐感知相关领域出版的政策动向,努力发现学科创新发展点㊂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必须遵循国家出版政策和法规㊂一些青年编辑对国家出版规范和标准掌握不够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期刊出版的质量和水平㊂青年编辑应该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动态,了解国家对于编辑㊁出版㊁发行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熟悉期刊出版标准㊁科技规范㊁著作权法等政策法规,紧跟自己所负责学科领域的政策变化和发展方向,这有助于青年编辑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期刊的规范性和学术性㊂2.审稿㊁编辑加工能力需要不断加强青年编辑大多刚从学校硕士或博士毕业进入职场,由于普遍不是编辑专业出身,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对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不够熟悉,尤其是自然科学期刊青年编辑,多数缺乏语言方面精工细琢化训练,在审稿㊁编辑加工㊁校对等出版业务能力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㊂在一项215人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调查中发现,硕士以上学历为65人,占总人数的30.3%,但编辑出版学专业仅为5人,占总人数2.3%[3]㊂可见,实际工作中,真正来自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人员很少㊂而编辑出版知识和业务能力主要源于工作实践,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㊂大部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入职前没有经历专业的编辑岗位实习锻炼,入职后大多来不及参加系统的㊁有针对性的组稿审稿㊁编辑加工㊁校对付印等相关培训,再加上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缺乏,因此对出版专业基础和实务知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㊁政策㊁法规了解得不深不精㊂这就需要青年编辑们具有边干边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术论文审稿能力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资料查询㊁文献检索能力[4]㊂3.数字化知识和技术储备需要不断充实当前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革新为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编辑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编辑出版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出版技术㊂但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新媒体融合㊁图形311第5期 智永婷等: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411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处理㊁网络编辑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储备还存在不足,要发挥他们学习能力强㊁接受新事物也比较快的优势,达到尽快掌握并熟练运用数字出版技术的目的㊂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学术成果展示㊁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助力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㊂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通过数字化快速出版进行科技成果传播是今后的趋势㊂青年编辑有责任和使命及时把握数字化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数字化应用技术,运用先进的理念,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术论文在数字平台的快速出版和传播,扩大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㊂二、青年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1.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高校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㊂青年编辑需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并纠正隐藏于文中不容易被察觉的重大问题,保证科技期刊正确的政治导向㊂编辑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警觉性,以确保期刊内容的正确性和适宜性㊂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㊂在工作中,青年编辑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只有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筛选和传播学术价值高的内容,不断推动科技向前发展,真正实现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㊂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通过提升自身的政治洞察力,能够在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帮助作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传递正能量,使读者快速获得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引导他们接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观念㊂2.较高的学术能力科技期刊的质量主要体现为所发表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㊂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是为不同学科背景的作者和读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从而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和深度㊂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一般都具有硕士㊁博士学历,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㊂他们需要的是在编辑工作中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更准确地评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为期刊筛选出更具有学术价值的稿件,提升期刊整体的学术水平[5]㊂具体而言,青年编辑应主动学习所负责栏目的学科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把握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和需求,从宏观角度掌握其研究进展,不断培养自身的学术敏感性和学术判断力㊂青年编辑只有在某一学科领域具备了较高的学术判断能力,才能对来稿进行公正㊁准确的鉴别,并做出收稿还是退稿的正确决定㊂3.过硬的编辑出版能力高校科技期刊涉及的领域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青年编辑不仅需要对相应的领域有所了解,还需要熟悉期刊编辑出版的流程㊁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期刊的质量和学术价值㊂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语言文字㊁图表公式㊁参考文献等大量的修改与润色工作,这对青年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㊁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㊂经过编辑精心组织加工的稿件才能更清晰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㊂稿件除了需要编辑加工校对,还需要他们根据期刊的版面要求进行整体编排,这就要求青年编辑掌握一定的版面设计和文字编排技巧㊂在数字化出版趋势的推动下,更是需要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具有较强的互联网思维和媒体素养,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将传统期刊更好地融入新媒体出版中,推动期刊的数字化㊁网络化发展㊂青年编辑必须能够熟练应用现代网络和自动化办公软件加强与作者㊁审稿专家的有效沟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期刊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㊂三、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策略1.坚定政治立场,加强青年编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期刊强则助力科技强㊂党和国家为期刊人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青年编辑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㊂第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6],把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作为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编辑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不断提高青年编辑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努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㊂第二,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㊁组织思想研讨会㊁邀请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编辑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㊂通过这些教育活动,青年编辑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事政策,实时掌握出版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不断学习国家出版法律法规,逐渐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㊂第三,培养青年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使其在编辑工作中能够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㊂培养青年编辑的工匠精神,即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㊁塑造专注耐心的品格㊁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服务于作者和读者,推动高校科技期刊出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㊂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静下心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掌握㊂第一,青年编辑可以通过编辑出版类专业书籍㊁网络课程等方式主动学习出版理论知识,包括出版法律法规㊁出版基础与实务㊁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规范等[7]㊂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慢慢积累,不断掌握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吸收新知识,拓宽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㊂第二,青年编辑一定要积极参加编辑出版行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㊂青年编辑可以根据所负责的学科栏目的特点和自身工作需要参加有针对性的系统化㊁差异化技能培训,通过培训,青年编辑可以解决一些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对部分知识内容理解不透㊁掌握不牢的问题,解决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类较为复杂的问题㊂第三,加强资深编辑对青年编辑 传㊁帮㊁带 一对一的实践指导㊂青年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光靠自行摸索,学习速度比较慢,工作效率也比较低㊂而资深编辑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熟悉科技论文中的图㊁表㊁公式㊁文献等编辑校对工作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511第5期 智永婷等: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611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在他们的帮助下,青年编辑可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㊂3.着力提升学术水平,增强青年编辑的组稿审稿能力组稿和审稿工作是青年编辑的核心工作之一,青年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在组稿审稿过程中得心应手,保证稿件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㊂青年编辑应该根据所在学科栏目有针对性的学习专业书籍,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及时翻阅相关方向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的研究动态和热点㊂同时,青年编辑也要积极参考学术会议和专家研讨会,主动进行论文撰写和课题申请,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㊂具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青年编辑在组稿过程中就容易获取具有学科特色的优质稿源,策划和组织出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引领性的专题或栏目,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审稿过程中就能够快速㊁准确地判断稿件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从而提出专业的审稿意见,提升作者的投稿体验,提升高校科技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㊂4.培养互联网思维,增强青年编辑的数字出版能力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青年编辑需要加强数字出版能力的培养㊂首先必须转变传统出版思维,培养互联网思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学习数字化媒体编辑和数字出版技术,熟悉常用的数字出版平台,掌握数字化出版物的策划㊁编辑㊁审稿㊁排版㊁发布等环节,注重互联网用户需求和体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出版物设计和内容创作㊂同时,青年编辑可以利用微博㊁微信公众号㊁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加强期刊的运营和推广,掌握后台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建立期刊品牌账号㊁发布优质内容㊁加强与读者互动等方式,扩大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㊂四、结语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是期刊出版事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期刊不断发展壮大,永葆活力的新生力量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青年编辑的政治素养培育,提升学术修养,增强职业素养,为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提供人才支持㊂参考文献:[1]中宣部㊁教育部㊁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E B/O L].[20230525].h t t p s:ʊw w w.h t t p s:x i n h u a n e t.c o m/2021-06/25/c_1127598744.h t m.[2]张铁明,刘志强,陈春莲.我国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1(9):611.[3]赵茜.高校学报人才流失原因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69172.[4]祝颖,谢忆梅,姚韫.高校学报人才引进与毕业生就业见习[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636642.[5]杨彬,高玉林.新时代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103106.[6]李美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1):118126.[7]程杰.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2):104108.ʌ责任编辑程杰ɔ。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第39卷第12期Vol.39 No.122020年12月Dec.2020“ 互联网+ ”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探讨周巧姝,胡运梅(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32)[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促 进学术期刊岀版方式的优化升级,能够使学术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全方位地展现学术成果。
本文提 岀了确立办刊方向与定位、促进刊网深入融合、拓展岀版功能、实施“走岀去”策略、培养数字化岀版 人才、建立保障机制等具体实施策略,以期推动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学术期刊的可持续 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0)12 -0197 -04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传统行业” 的运作模式,能够将传统行业进行优化配置、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传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7月4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1],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 阔前景和无限潜力。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 “互联网+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学术期刊的专业化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实践者。
由于学术期刊的作者群、读者群知识层 次较高,其承办单位又多为高校、研究所等,因此比起非学术类期刊、报纸、图书等,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程较 快,成效会更显著。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数字出版工作,例如,将 文章以电子版形式刊载于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平台,使所有刊发的论文数字化、网络化;运用采编系 统,使审稿、编校等环节数字化、自动化;通过创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送近期目录、文章摘要和关键词,发 布相关学术动态;在手机、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空间,使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更好地服务于 学术知识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