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肢体语言之表情语、目光语
- 格式:ppt
- 大小:6.43 MB
- 文档页数:46
教师的肢体语言
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有六七十人,写作业倒没什么,特别是上课时,那些距离我远的同学,刚开始还好,10分钟左右,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转移,这个时候,正在讲课,不可能提名道姓的说“哪个同学请注意听讲。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让行为失序的学生,停止当前的行为呢?今天,我就将我在课堂上所运用的方法和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目光凝视
目视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的接触,才能掌控教室的状况,这个动作的不但能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还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教师也能借机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
二、身体靠近
上课行失序的学生,多数都是因为距离老师较远的位置。
经研究发现,当老师走近一个行为失序的同学时,他们多数都会很快回归正道,就算老师一言不发,也会收敛。
三、脸部表情
教师的表情就如同身体姿态,是显示给学生的直接表征。
教师可以通过表情给学生:奖赏、同意、反对或批评等。
因此,教师的脸部表情无疑是教师重要的肢体语言表征。
四、手势示意
老师借用适当的手势,以吸引学生的倾听,并能营造良好的教师气氛。
五、体态语的表达
拍肩人,给他鼓励。
用眼神表达关爱,用微笑当奖励,用惊奇表达赞赏,用抚摸传递喜爱。
浅谈教师的肢体语言一、微笑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
我们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微笑的驱动力常常会比惩罚的更强烈。
请看下面两个故事:故事1:某学校举行一次作文竞赛,竞赛题目是《老师笑了》。
赛后老师们在批改作文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一年来,我很少见他笑……”“我多么渴望老师对我微笑啊,可我从未见他笑……”“我们的老师不苟言笑,总是板着冷峻的面孔,就像冬天冰冷的霜雪,我们这些小嫩苗也被冻得面容麻木了!”故事2:这段时间,一位老师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总是唉声叹气,一改往日的谈笑风生。
一次课外活动,该老师心烦意乱地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她无精打采地翻开一位学生的作业本,却意外地发现里面的纸条上端端正正地写着:“老师,已经好几天不见您的微笑了,是我们惹您生气了吗?看着您愁眉不展的样子,我们也没心思听课了。
同学们都期盼着您从前的笑容。
”其实这两个故事也会不经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老师的微笑对孩子们是那么不可缺少!他们的内心纯洁得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他们喜欢笑,也希望周围的人们尤其是老师给他们报以微笑。
只要我们稍稍推敲故事1中孩子们写的作文,我们便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强烈的渴望和笔下无声的埋怨,他们渴求老师的笑容却无奈老师连微笑都那么吝啬。
而故事2中的老师仅仅因为一时的心烦而忘记了微笑,却意外地受到了学生的关注,他们由看到老师脸上的愁容而怀疑自己是否惹老师生气了,由听到老师嘴边的叹息感到自己的学习也没劲了。
这是多么可贵的“微笑效应”!我想,是微笑在他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相通、彼此信赖的桥梁,是微笑让孩子们受到老师人格魅力与博大胸怀的熏陶和感染。
二、侧首全国著名小学教育家斯霞老师生前有这么一张出色的照片,照片上的画面是:斯霞老师站在黑板前,脸上挂着慈母般温和亲切的笑容,头微微侧向一边,听着学生的回答。
这张照片曾被许多教育报刊、书籍广为刊用,这就为我们教师如何面对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态势语教师的态势语是教师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是通过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辅助形式,又称为体态语。
如果说“言为心声”,那么态势语则往往是无言的心声。
教师可以通过态势语表情达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态势语呢?一、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载体。
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与学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其讲课获得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
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扩大目光语的视区,始终把全班同学都置于自己视幅之中,并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神,来传递教学信息,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学生回答正确,教师送上一个含笑赞许的目光;回答不出,送他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责备警示的目光,是送给那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保持神采,用丰富明快的眼神使口语表达更生动传神。
忌眼神黯淡无光;忌视线老盯着天花板、窗外、或教案,不敢正视学生;忌视角频繁更换,漂浮不定,给学生心不在焉的感觉。
二、表情语。
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
教师的面部表情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灵接触交流的重要“外显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性的,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这是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它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里态势,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表情,如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相应的、适度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景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等,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鲜明而恰当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由此受到感染和激励,把教师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湘教版第十册的课文《心中的丰碑》,教师的表情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学生也随着教师表情的喜而喜、悲而悲,他们的情感已和作者、教师的情感水乳交融。
幼儿教师常用的体态语幼师常用的体态语有以下几种:1.手势手势是指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它是体态语的重要表达方式。
手势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向上的手势多表示积极、肯定、张扬、振奋的意思,如竖起大拇指、握拳、鼓掌等;向下的手势多表现憎恶、鄙视、压抑、否定等意义,如向下指点、摆手、搓手、摊手等。
2.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是通过眼睛来反映心理、表达情感的。
正视表示庄重、诚恳;斜视表示轻蔑;环视是与幼儿交流;点视具有针对性和示意性,仰视表示崇敬或傲慢;俯视表示关心或忧伤;凝视表示专注,漠视表示冷漠,虚视可以消除紧张心理等。
3.身姿语言举手投足也是说话。
身姿语言包括行姿、坐姿、站姿等。
幼师的身姿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一天的情绪。
行走时步履稳健、轻捷,站立时端庄、挺直、精神饱满;坐下时上身前倾、头转向幼儿;以及张开双臂做拥抱状、蹲下平视孩子、手拉手等,都会让老师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
《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
”幼儿只有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才会相信老师所说的话,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观念。
4.面部表情面部肌肉、眉、唇的变化也能表达思想感情。
面部表情是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幼师应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等,而努嘴和撇嘴等则流露出不屑的意味,应尽量少用。
5.服饰穿着打扮能表现出“服饰语言”。
作为人体包装的服饰与身姿体态一起,通过色彩、款式等因素体现人的性格气质、文化修养、信仰观念、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
幼师的着装应活泼大方,色彩鲜艳,尽量避免薄、露、透。
此外,要注意工作时不佩戴首饰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展示自己的体态语言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
而联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表情、目光、身势、手势、头势、空间、仪表风度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1、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
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首先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
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那种“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都只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
其次,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温和、亲切。
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
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再次,教师的表情也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适可而止。
在课堂上咧嘴大笑、瞪眼咬牙、尖酸刻薄,或做鬼脸都属过火之举,它们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目光语言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
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
工作中,教师应用眼睛正视学生,这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既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个同学,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
同时还要用眼神的变化,以目光语言随时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维持有序的课堂教学过程。
讲课前,教师以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全班一周,可以振奋学生精神,稳定教学秩序;讲课时,教师“眼观六路”,以柔和、热诚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以严历、责备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不满、气恼、批评和制止。
幼儿园教师的肢体语言的案例一、什么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形式,是用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肢体语言也是我们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包括语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生动、形象、鲜明的肢体语言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持久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幼儿教师常用的肢体语言有以下几种。
1、手势,手势是指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手势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如:竖起大拇指、握拳、鼓掌、否定、摊手等。
2、目光是通过眼睛来反映心理、表达情感的。
老师的眼神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了。
比如:课堂上,对于精力不集中或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可以凝视他几秒,从而起到告诫的作用;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环视全班孩子,仿佛告诉他们:“我在注意并关心着你们每一个人。
”对胆小、不积极主动的孩子,我们给予鼓励的眼神,可以让他自信大声回答问题….“用眼睛说话”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肢体语言方式,如果能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眼神,能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面部肌肉、眉、唇的变化也能表达思想感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
在面部表情中,最重要的是要经常面带微笑,微笑是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语言符号。
微笑首先有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一边微笑一边说话可以使人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在情感上更有利于沟通。
4、身姿语言,举手投足也是说话。
身姿语言包括行姿、坐姿、站姿等。
首先,尤其是孩子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老师就成为他们最直接并经常的模仿对象。
教师如果身体挺直、抬头挺胸,自然给幼儿精神饱满、昂扬向上的印象,无形之中幼儿就受到了感染,觉得精神振奋。
这样的状态,正是我们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所需的。
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含胸曲背、随意晃荡,孩子就会感受到老师的无精打采或态度不认真。
教师在课堂上及各项活动中,将各种肢体语言协调统一起来,灵活地运用,让肢体语言真正成为教师提高教学魅力的法宝。
谈小学英语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小学英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在自身基础知识层面下了很大功夫,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教学效果还是不大理想。
肢体语言作为表情达意,与学生更好沟通的一门重要的隐性语言,在英语课堂中却常常被忽略。
要改变这种形势,教师运用课堂肢体语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指非语言的身体信号,它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
英语教师要重视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肢体语言运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会使用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用眼睛来判断,我们会发现心灵的思考,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同意还是不同意。
教师上课进入教室登上讲台的一瞬间,不要急于开场白,应该站定面带微笑将全班同学扫视一遍,然后再开始讲课,这样学生会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课堂上要多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眼睛不会欺骗你,学生对一个问题明不明白,看他的眼睛,老师基本就能判断出这个问题该不该再进行讲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使用目光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目光可以凝视,凝视能使学生有被重视的感觉,并由此传达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的信息。
适时的目光凝视,能从学生脸上得到回馈的答案,掌控教室的状况,给表现良好的学生以褒扬,对行为失序的学生以适时的警告。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用不同的目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意神态变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变化,有时候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许会使课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奇迹,对小学生尤其如此。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拍一拍同学的肩膀,在学生回答完正确答案后,在他面前带领全班同学鼓掌或使劲地点点头予以表扬。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神态,小学生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我们的神情举止上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改变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如何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师德演讲稿的表现力?。
一、对肢体语言的认识1、肢体语言的基本分类肢体语言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表情语言、视线语言和空间语言四个方面。
其中,肢体动作语言是指特定的肢体动作,如手势、动作、姿势等;表情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通过表情来表达情感、心理反应和态度;视线语言是指眼神交流,可以表达出对话的各种含义和情感;空间语言是指人们在特定活动场地内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姿态、位置等语言,也就是说演讲者的场地布置和站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肢体语言的特点肢体语言是与语言相辅相成,起到互补作用的非言语交流方式。
与语言相比,肢体语言更加直观、具体、形象、全面和快速。
肢体语言可以使听众更有兴趣,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演讲者的观点。
演讲者利用肢体语言来配合演讲内容可以使演讲内容更加流畅自然,让听众更加容易接受。
3、肢体语言的运用原则肢体语言是人们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但是其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肢体语言应该符合演讲内容的特点,配合语言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纯粹的随机动作;演讲者应该合理安排肢体动作,使其不至于过伸过极;则是要提高肢体语言的自信度和自然度,让其更加贴近演讲者本身的身体语言。
二、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师德演讲的表现力1、肢体语言的定位肢体语言的定位是帮助演讲者传达更多的信息,配合语言表达,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等多种不同的肢体语言形式,来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在师德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自信和尊重,并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对学生们友好、尊重和关心的情感。
2、手势的运用手势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讲者可以通过适度的手势来强调演讲中的关键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师德演讲中,可以运用手势来配合表情来确保语言和肢体语言的统一,形成更加强大的表现力。
例如,当演讲者在强调学生的重要性时,可以做出掌声或竖起大拇指的手势,表达对学生的欣赏之情,这样会更加生动有趣,让听众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