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第十七册《工笔花卉》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工笔花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工笔花卉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3. 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工笔花卉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注重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
2.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笔花卉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 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绘画实践。
3.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工笔花卉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激发学生对工笔花卉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简要介绍工笔花卉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基础技能学习:a.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工笔花卉的绘画技巧,包括勾线、上色、渲染等步骤,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
b.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练习,掌握基本的工笔花卉绘画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给予指导建议。
c. 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集体点评和鼓励,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 文化内涵理解:通过讲解工笔花卉的寓意、象征意义,以及不同花卉所代表的品质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笔花卉的文化内涵。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工笔花卉。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收集素材,尝试绘制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工笔花卉作品,下节课带来与大家分享。
6.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工笔花卉,探索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手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工笔花卉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搭配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够根据花卉的特点进行创作。
工笔花卉课程设计解读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常见的工笔花卉绘画技巧;3. 学生能够了解工笔花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工笔花卉作品;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提高工笔花卉绘画技能;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中的花卉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能够通过工笔花卉的学习,培养耐心、细心和专注的品质;3. 学生能够借助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课程,以工笔花卉为主题,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传统艺术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培养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以启发式、讨论式和示范式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工笔花卉基础知识:- 工笔花卉的概念与分类;- 工笔花卉的发展历程;- 工笔花卉的基本技法。
2. 工笔花卉绘画技巧:- 线条运用:勾勒、皴擦、点厾等;- 色彩搭配:渲染、晕染、泼彩等;- 构图方法:均衡、对称、对比等。
3. 工笔花卉创作实践:- 观察与模仿:以现实中的花卉为原型,进行观察、模仿和练习;- 创作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工笔花卉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工笔花卉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线条与色彩技巧训练;- 第三课时:构图方法学习与实践;- 第四课时:创作实践与作品展示。
工笔花卉初中教案篇一:第7课工笔花卉教案篇二:《工笔花卉》教案《工笔花卉》教案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分析,了解花卉的结构与形态,并进行花卉的工笔绘画练习。
教学内容:1、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方法,并注意线条的浓密粗细。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与练习。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1、花卉的形态和花脉。
2、花柄花柄是花卉与茎的连接部分。
3、托叶。
二、谈一谈——谈谈自己对花卉结构和形态的认识。
三、总结。
四、仔细看:以花卉为例,进行勾线的示范。
五、用心练:1、勾线起笔顺序: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
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和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
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4、勾线。
勾线是工笔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很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
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画出的线条深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往往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
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够长线就要运肘运臂。
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上或背景上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对比太悬殊而难以统一。
2、注意事项:A、毛笔的操作要领。
工笔花卉美术教案
一、《工笔花卉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工笔花卉美术常用绘制技巧;
2.通过绘制真实生活中风景或花卉,表现出细腻、精细的仪式感。
课程内容:
1.介绍工笔绘制的历史发展;
2.讲解工笔花卉美术常用的绘制技巧;
3.练习绘制真实生活中花卉;
4.练习绘制真实生活中的风景。
教学方法:
板书讲解、口头指导、操作练习。
教学准备:
1.绘图材料:铅笔、糊笔、毛笔、水彩笔、彩色画纸;
2.课本:工笔绘制技法教材:
3.教学支持材料:绘画作品集、样板、海报等。
课程过程:
1.讲授:老师介绍工笔绘制的历史发展,并讲解工笔花卉美术常用的绘制技巧;
2.练习:学生使用绘图材料在彩色画纸上绘制真实生活中的风景和花卉,以表现出细腻、精细的仪式感;
3.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作品,进行总结性反思,与同学们
就调色、构图等方面进行讨论;
4.总结:老师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技巧,并准备下节课继续练习。
课堂表现评价:
1.绘画尝试:学生依照老师的要求尝试绘画,能细心观察、模仿真实形象;
2.总结能力:学生根据绘画的尝试,理解并掌握工笔花卉美术常用的绘制技巧,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3.持久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投入绘画的学习过程。
《工笔花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白描花卉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与用笔方法,以及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勾线笔勾勒线条,画一幅白描花卉教学难点掌握工笔画的用笔用线特点,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起笔、运笔、收笔的技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工笔花卉作品、笔墨纸砚等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老师今天让你们准备了........生:“国画材料"师:“同学们肯定猜出了我们这节课啊要画一幅国画,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
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大家抬头看这是我拍的一张荷花图,我想用国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师示范写意荷花)展示问生这个国画技法中的?生“写意”。
在课下我还画了一幅荷花图,同学们看看这幅画是什么?生“工笔”。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工笔花卉。
(板书课题《工笔花卉》)。
这一环节通过我们国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工笔绘画。
二、新授1.特点。
同学们看看我这幅工笔荷花,也可以起身看看周围张挂的工笔画,也可以欣赏课本上的工笔画,一起研究一个问题工笔画的特点。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也可同学间相互讨论一下。
我们从线条、造型、设色以及画面感觉等方面进行总结。
生说自己的观点。
2.用笔方法不同的画会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工笔讲求勾线和填色。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勾线,拿起我们的勾线笔,请同学们用正确的执笔姿势握笔。
嗯,这个同学拿笔姿势很准确,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
为什么这样拿笔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解说一起感受一下吧!在画线时,大拇指往前推,食指中指往后勾,无名指小拇指向前抵。
指实掌虚,中锋用笔,让笔与纸面保持垂直。
3.用线方法。
我们蘸一下淡墨,在我们的熟宣纸上感受一下,熟宣纸的特性吸水性不强,我们感受一下用线,画短线时手腕用力,画中线时胳膊用力,画长线时肩用力。
工笔花卉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技巧3. 工笔花卉绘画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工笔花卉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笔花卉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探讨工笔花卉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区别。
二、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如工笔花卉的定义、发展历程等。
2. 教师介绍工笔花卉的特点,如细腻、逼真、色彩鲜艳等。
三、基本技巧(20分钟)1. 教师讲解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教师示范工笔花卉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四、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基本技巧,自行选择一种工笔花卉进行绘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上一节课的绘画实践经验。
二、深化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绘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2.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工笔花卉的质感和立体感。
三、创作展示(20分钟)1. 学生根据前一节课的实践经验,进行更深入的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技巧的情况。
3. 学生的绘画作品质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工笔花卉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笔花卉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工笔花卉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花卉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难点:1. 工笔花卉的细节描绘。
2. 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工笔花卉的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工笔花卉的特点和美感。
2. 学生分享对工笔花卉的感悟和想法。
二、基本技巧和步骤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工笔花卉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构图的安排等。
2. 教师介绍工笔花卉的步骤,如起稿、勾线、上色、渲染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开始动手绘制工笔花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工笔花卉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提出对工笔花卉的疑问和建议。
3. 教师给出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并深化工笔花卉的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了工笔花卉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培养了学生对花卉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绘制工笔花卉,发挥了艺术创造力。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审美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工笔花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在细节描绘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上,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初中工笔花卉教案人教版1. 让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提高对传统中国画的认知水平。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创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 花卉的结构、生长规律和画法。
3. 创作一幅工笔花卉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工笔花卉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 难点:花卉的结构、生长规律在绘画中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 示范法:演示花卉的画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花卉的结构、生长规律和画法,引导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绘画技巧。
3. 示范:教师演示花卉的画法,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实践。
4. 练习:学生独立创作一幅工笔花卉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与讨论: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创作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花卉的美。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工笔花卉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掌握了花卉的结构、生长规律和画法。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细心观察、耐心创作,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花卉的结构和生长规律把握不够准确,导致作品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现自然美。
工笔花卉1教学目标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对工笔画不太了解。
本节课让学生知道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3重点难点勾线练习,每笔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教学过程:1、拷贝——拷贝画稿:用把底稿拷贝在熟宣纸上,最好使用硬性铅笔进行拷贝,以免把画面弄脏。
拷贝的形体一定要准确到位。
2、勾勒: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
(1).白描的骨法用笔单用线勾好的稿叫“白描”,这种白描稿即可单独欣赏,称为百描画;又可作为染色前的第一步,叫白描稿。
中国画的白描是用墨线勾画物象,单用线条的粗细、浓淡的转折变化,画出物象的具体结构,而不用任何色彩;素描是借用单色的线条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造型,素描能够刻画出物象的色调、明暗、远近等效果。
两种不同的造型方法,其目的都是一个——塑造物象。
一个强调用线,一个注重明暗。
执笔的原则要求自然,力避勉强。
合理执笔方法是:大拇指上节端与食指上节端相对紧握笔管,使笔能自由活动;中指上节端着在笔管,使笔勾向里或向下;无名指之背顶拒笔管使之向外;小指傍无名指助其行动。
运笔方向、运笔速度、笔与纸面的角度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运笔方法和性质不同的线条:笔与纸面垂直成直角叫中锋笔。
由左向右运笔叫顺锋笔。
(也叫由里向外)由右向左运笔叫逆锋笔。
(也叫由外向里)如果笔锋和笔肚大面积着纸叫皴笔。
勾线时要用力而稳,如“锥沙画”,力透纸背,笔要有压力但不能压死,保持一种向前“拖”的力量,避免线条出现飘、滑、飞白,不要忽粗忽细,更不能潦草勾线。
白描花卉的勾线,大部分需要用中锋笔。
如勾花、叶、梗等,要求用笔圆润,饱满有弹性;如勾树干、树皮等粗糙物体时要用侧锋笔,要做到凝重、灵活有质感。
勾花卉时应当注意的:首先勾线时体会一个“写”字,最忌描摹。
4. 工笔花卉-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工笔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工笔花卉的基本画法和表现方法;3.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工笔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2.花卉的形态特征和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1.工笔画的繁复性和细致度;2.花卉的色彩运用和层次感表现。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先出示一些工笔花卉的作品欣赏,让学生们感受和了解工笔画的特点和美感,引导学生欣赏细节、形态、色彩和层次等方面。
2. 预习检测教师让学生们回忆上节课学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们回顾起点的技巧和知识。
3. 课堂讲解(1)工笔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从工笔画的起源、特点、表现方法等方面讲解工笔画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表现方法教师结合实物或者图片,从花卉的形态、颜色、线条等方面,讲解花卉的基本特征和描绘方法。
(3)分步讲解工笔花卉的画法教师从构图规划、线条表现、颜色填充等方面,分步讲解工笔花卉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教师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感觉,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工笔花卉作品。
5. 作品展示教师让学生们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6. 课堂总结教师从课堂学习内容、技法要点、作品表现等方面,做出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都很好,大家在欣赏作品、听讲、实践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但是有些学生在细节的处理和色彩搭配方面还比较困难,需要继续深化学生的技巧和能力。
同时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素养。
《工笔花卉》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工笔花卉”的初步认知与绘画技巧的掌握。
通过对工笔花卉的学习,了解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色,通过实操体验感受绘画技艺的精湛,培养学生欣赏与创造美的心态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理解工笔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技能目标: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线条、墨色、晕染等工笔绘画的技巧,学会用线条表现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认知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工笔花卉的起源、特点及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掌握工笔画基本技巧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评价学生对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情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笔花卉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特点和魅力。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详细讲解工笔花卉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重点介绍工笔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演示操作:教师现场演示工笔画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学习线条、墨色、晕染等技巧的运用。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运用所学技巧绘制花卉。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学习,教师根据评价任务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工笔花卉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一幅工笔花卉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注重线条、墨色、晕染等细节的表现,体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工笔花卉》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2、通过欣赏名画、演示、讲解与练习、作业展示评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工笔花卉的美感与绘画方法、过程。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
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出水芙蓉》宋、《碧桃图》宋、《国色》现代俞致贞、《茶梅寒雀图》现代陈之佛。
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工笔花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白描花卉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与用笔方法,以及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勾线笔勾勒线条,画一幅白描花卉教学难点:掌握工笔画的用笔用线特点,用线勾勒花头、枝叶结构时,起笔、运笔、收笔的技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工笔花卉作品、笔墨纸砚等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想象能根据视频中的海棠画出一幅工笔花卉吗?”播放海棠花视频,并以诗歌为背景,烘托氛围,并提问“工笔画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工笔绘画。
(板书课题《工笔花卉》)。
二、新授工笔花卉的绘画步骤(一)花卉写生写生过程中要谨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以自然为师,再创作过程中再适当加入一些主观处理,并注意构图的横竖。
(二)拓稿将整理后的写生稿在熟宣纸上用铅笔进行拓稿(三)白描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
我们蘸一下淡墨,在我们的熟宣纸上感受一下,熟宣纸的特性吸水性不强,我们感受一下用线,画短线时手腕用力,画中线时胳膊用力,画长线时肩用力。
我们先从花头勾起,勾花头的时候墨色要淡一点,用笔要流畅,线条始终是中锋用笔。
然后勾花茎和叶子,墨色要重一点,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表现出结构。
(四)渲染1.平涂底色:用笔蘸大量淡檀香色(藤黄+朱膘+墨+三绿)平涂底色2.平涂花头:淡白色平涂花头。
浓白色平涂花房中间花籽的顶部柱状体3.平涂叶子:藤黄+花青+朱膘调和成偏黄的绿色,平涂托叶、花房及花萼的反面。
4.分染叶子:(1)用墨+花青统一分染所有叶子。
从叶子的根部向尖部分染到三分之二处。
(2)分染时主要依据叶筋的走向来定,一般都是集中染色在叶子离我们较远的那一面。
5.分染花头:淡曙红统一分染花瓣,反瓣正瓣都是从根部开始统染,需染至整个花瓣的五分之四左右。
6.提染花头:(1)用胭脂色提染正面花头暗部,着重强调其明暗体积上的变化。
(2)用极淡的胭脂色整体统染花瓣反面,让画面色彩显得更加统一。
工笔花卉教案教案主题:工笔花卉绘画技法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工笔花卉绘画的起源和特点;2. 学习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技法;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4. 培养学生对花卉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工笔花卉绘画的简介和起源;2. 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格式;3. 工笔花卉绘画的线条表现和造型技巧;4. 工笔花卉绘画的色彩运用和层次表现;5. 工笔花卉绘画的细节处理和综合技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工笔花卉绘画的起源和特点。
2. 展示一些经典的工笔花卉作品,培养学生对工笔花卉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步:学习基本构图和格式1. 介绍工笔花卉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格式,如整体构图、主体放置、对角线法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构图和格式的效果和表现方式。
第三步:学习线条表现和造型技巧1. 介绍工笔花卉绘画中线条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如神韵线、骨线、虚实线等。
2. 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和模仿掌握线条表现和造型技巧,如线条的粗细、描绘曲线、勾画轮廓等。
第四步:学习色彩运用和层次表现1. 介绍工笔花卉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原则和特点,如纯色使用、明暗对比、色彩变化等。
2. 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色彩运用和层次表现的技巧,如色彩的调配、渐变、贴近自然等。
第五步:学习细节处理和综合技法1. 介绍工笔花卉绘画细节处理的重要性和技巧,如花蕊的绘制、叶子的描绘、细部装饰等。
2. 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创作探索细节处理和综合技法,如色彩渲染、层次叠加、线条加粗等。
第六步:实践创作和总结1. 给学生准备一幅未完成的花卉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创作。
2.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反思自己的绘画过程和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资源:1. 经典工笔花卉绘画作品集;2. 绘画工具: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3. 绘画参考资料:花卉照片、绘画教程等。
工笔花卉教案教案:工笔花卉教学目标:1. 了解工笔花卉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学习工笔花卉的基本绘画技法;3. 掌握常见花卉的绘画方法;4. 提升对花卉鲜艳、细腻之美的感受力。
教学准备:1. 画笔、宣纸、墨汁、颜料盘等绘画工具;2. 工笔花卉的参考图片或实物花卉。
教学过程:第一节:工笔花卉的起源和发展历史(500字)工笔花卉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画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工笔花卉以其细腻、精致的画风和对花卉色彩表现的逼真性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工笔花卉往往被用于描绘花卉品种、草木、枝叶的多样性,以及表达人们对花卉祝福和美好寓意的情感。
第二节:工笔花卉的基本绘画技法(500字)1. 用笔:工笔花卉强调用笔的工整、严谨,常使用小楷长尖笔。
画家用线条勾勒出花瓣的轮廓,要求线条流畅、有厚薄变化。
2. 用墨:工笔花卉常以黑白墨作为基础,墨色要纯正、稠度适中。
绘画时以干笔重宣,用墨分明,体现出花卉的细腻和立体感。
3. 上色:工笔花卉的颜色鲜艳丰富,但均采用纯色或单一色调,不使用渐变。
可根据花卉品种的不同来选择颜色,画出花卉的特点和美感。
4. 着色:工笔花卉重视细致的描绘,使用水彩颜料。
第三节:常见花卉的绘画方法(500字)1. 梅花:用淡墨勾勒出梅花的轮廓,再用墨色勾勒花朵纹理,利用水彩颜料上色,重点表现梅花的干净和洁白。
2. 荷花:用轻柔的线条描绘荷叶和荷蕊,用墨色勾勒出花瓣的形状和纹理,再上色,注意荷花的层次感和水波的表现。
3. 菊花:用墨色勾勒出菊花的轮廓和花瓣,再上色。
菊花常以黄色、红色为主,要注意色彩的层次和过渡。
4. 蔷薇:用墨色勾勒出蔷薇的枝叶和花朵,再上色。
蔷薇花朵常以红色、粉色为主,要注意色彩的渐变和花瓣的细节表现。
第四节:感受工笔花卉之美(500字)工笔花卉以其精细、真实的绘画技法,展示了花卉的鲜艳和细腻之美。
通过学习工笔花卉,我们能够提升对自然界花卉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好地捕捉花卉的形态、颜色和纹理。
人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第十七册《工笔花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工笔画用笔用色技法。
教学难点:
能依据国画工具特点,画一幅结构明确、用色准确生动的工笔花卉作品。
教学过程:
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
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
相对于“写意画”。
(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大意为原则)而言。
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欣赏:出示国画名家的作品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了保持画面干净,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
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粗细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
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4、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
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
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焦浓的墨。
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5、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勾叶:勾叶多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
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
6、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1)嫩枝的勾勒: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中间注意两条线平行。
(2)木本枝干的勾勒:一般木本枝干干裂粗糙,起伏不规则,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有形象的笔触,可以必须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可与皴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