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869107265中级职称评审量化赋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赋分参照标准(2010年修订)一、量化赋分项目(最高计200分)(一)基本项目5项,最高计95分1、专业工作年限(最高计20分);2、学历及所学专业(最高计35分);3、任职期间年度考核结果(最高计15分);4、职称外语成绩(最高计10分);5、任职期间继续教育学分(最高计15分)。
(二)加分项目4项,最高计105分6、业绩荣誉(最高计25分);7、获奖成果(最高计45分);8、论文、著(译)作(最高计25分);9、专项加分(最高计10分)。
二、分项赋分标准1、专业工作年限赋分专业工作的年限,按周年计算,每满1年1分,超过半年按1年计算。
最高计20分。
2、学历赋分(1)学历均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为准,取得两个以上学历者,只按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最高学历赋分;(2)后取学历计分,自取得学历起应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不足3年的,按前学历与后学历差值的均值加上前学历分值计分;(3)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不相近的不计分;3、聘任现职期间考核赋分按最近4年度的考核等次(以考绩档案和年度考核表原件为准)计分,年度考核优秀每年5分,合格每年2分,基本合格每年1分。
最高计15分。
4、职称外语成绩赋分60分以上或具有合格证计10分,符合放宽条件在50-59之间的记8分,符合免试条件的记6分。
5、任职期间继续教育赋分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下发的继续教育证书中的记载为准,最近2个聘期(4年)内的继续教育学分有效,乘以15%计算,最高计15分。
继续教育学分每年应项达到20学分以上。
6、业绩荣誉赋分(1)只计最近5年的成绩,同一业绩获得不同层次的荣誉,只按最高级别计分;(2)以奖励证书原件为准,一般应附原公布文件;(3)不同的业绩荣誉赋分值可累加,最高计25分。
7、获奖成果赋分注:(1)获奖成果指国家认可的发明奖、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丰收奖、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级别按评审或颁发单位计算;各级行业学会的相似奖项比照上述奖项就近降低2个等级计分。
附件4:
工程系列中级职称量化评审评分表
单位:动力厂
注:1、凡是本表所涉及数字、代码及字母统一用半角字符填写,标点符号用中文标点,日期格式如2008年9月要写为“2008.9”;2、每栏中所填项之间用“;”分开,并分行;所填项中除论文、文件、书刊用书名号外,其它需要标注项均用双引号;3、除表格名称外,所有字符的字体统一设为宋体,字号设9号字,不要加粗;4、每位申报人员不得修改表格格式,如增减行列或合并行列,只须按要求填写即可。
5、除每栏各项之间人为分行外,所有填写内容不要人为分行,要通过格式设置成自动换行;6、高级职称申报人员不能超过每栏的限定项,中级职称不受限制。
7、参评人员申报的职称系列要与现工作岗位对应,对于转岗的申报人员,原岗位在创新能力和履职业绩方面取得的内容不再单独列表填写,只需填入每栏各项内容的后半部分,并按照标准分的80%计分,同时在备注种应注明“**年由**岗位转到**岗位;资历时间:原岗位**年,现岗位**年”。
中级职称评审量化赋分表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系列中级职称评委会阅卷量化赋分表参评人:单位:赋分说明一、本评委会报评专业分为:……等,报评人自己选择填报专业,卷号不要填写,自评分由报评人完成自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四舍五入。
二、表内所涉及时间项截止时间均为当年12月,以整年计算。
三、学历:以有效最高学历为准,所学专业模糊的,《学生成绩单》上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所报评专业的为本专业,选修课包括所报评专业的为相关专业。
破学历、破专业本项均不得分。
学位加分:本专业学士学位加2分,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加1分;本专业硕士学位加4分,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加3分。
四、资历:以本次报评专业的助工证取得时间为准,最高10分。
五、论文:最多以两篇得分最高的论文累加计分,2人合写的,第一作者按75%赋分,第二作者按25%赋分;多人合写,第一作者按50%赋分,其余作者平分余下的50%。
评委可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以及发表刊物是否核心期刊,在赋分标准的50%至100%范围内打分。
六、获奖成果及项目:各项得分可以累加,但最多只可以加三项,(非本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奖项为参与项),本项赋分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确定奖励级别(省市县等对应项);第二步,确定排名,排名第一名按标准的100%赋分,排名第二至十三名按标准的50%赋分,排名第十四名以后的按标准的 25%赋分。
第三步,选择加分的三个项目,其中,第一项100%记分,第二项50%记分,第三项25%记分。
七、完成项目:限报一项,不累积计分,立项就给分;无省、市立项的如胜任本职工作,均记4分。
八、荣誉称号:限报一项,不累积计分,限本专业个人获得证书的,集体项无效。
九、继续教育:任期内公需科目每完成1年得1分,最高4分;专业科目每完成1年得0.5分,(取得人社局高研班证书的每年加0.5分,)最高4分。
十、年度考核:以任期内两年年度考核为准,每1年优秀(90分以上)加2.5分,合格(80分以上)1年1分,最高5分。
中级职称评审量化赋分表(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丹东市系列中级职称评委会阅卷量化赋分表参评人:单位:赋分说明一、本评委会报评专业分为:……等,报评人自己选择填报专业,卷号不要填写,自评分由报评人完成自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四舍五入。
二、表内所涉及时间项截止时间均为当年12月,以整年计算。
三、学历:以有效最高学历为准,所学专业模糊的,《学生成绩单》上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所报评专业的为本专业,选修课包括所报评专业的为相关专业。
破学历、破专业本项均不得分。
学位加分:本专业学士学位加2分,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加1分;本专业硕士学位加4分,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加3分。
四、资历:以本次报评专业的助工证取得时间为准,最高10分。
五、论文:最多以两篇得分最高的论文累加计分,2人合写的,第一作者按75%赋分,第二作者按25%赋分;多人合写,第一作者按50%赋分,其余作者平分余下的50%。
评委可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以及发表刊物是否核心期刊,在赋分标准的50%至100%范围内打分。
六、获奖成果及项目:各项得分可以累加,但最多只可以加三项,(非本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奖项为参与项),本项赋分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确定奖励级别(省市县等对应项);第二步,确定排名,排名第一名按标准的100%赋分,排名第二至十三名按标准的50%赋分,排名第十四名以后的按标准的 25%赋分。
第三步,选择加分的三个项目,其中,第一项100%记分,第二项50%记分,第三项25%记分。
七、完成项目:限报一项,不累积计分,立项就给分;无省、市立项的如胜任本职工作,均记4分。
八、荣誉称号:限报一项,不累积计分,限本专业个人获得证书的,集体项无效。
九、继续教育:任期内公需科目每完成1年得1分,最高4分;专业科目每完成1年得分,(取得人社局高研班证书的每年加分,)最高4分。
推荐高、中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细则一、学历赋分1、硕士8分、本科6分,专科4分、中专2分。
(1)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其学历赋分在相应学历分值上再增加1分;(2)后学历不满3年不赋分;(3)党校、干函大学历,结业证、课程班毕业证不赋分。
二、年限赋分教学年限:教学工作年限,每年1分,累计不超过20分。
任现职年限:聘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年限,每年1分,累计不超过10分。
取得职称资格未聘年限,每年0.5分(学校自行掌握)。
兼职年限:任现职以来的班主任、兼课的年级组长及中层以上干部每年1分,累计不超过10分;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每年0.5分,累计不超过5分。
以上各种兼职,同年度不累计赋分。
支教年限:任现职以来,市区教师在边远地区或薄弱学校任教年限,每年1分,累计不超过2分;由城镇学校调到农村学校5分,由省市规范化学校调到普通学校3分,援疆、援藏、援边一年以上教师3分。
不累计赋分。
年度考核: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每年赋1分,累计不超过5分。
三、综合表彰奖励赋分(一)综合奖励名称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百佳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拔尖人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记三等功,先进工作者等。
(二)按表彰奖励等级赋分1、省政府表彰或省人事厅与省教育厅联合表彰10 分;2、省教育厅、市政府表彰或市人事局与市教育局联合表彰8 分;3、市拔尖人才、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赋6分,记二等功赋6分、三等功赋4分;4、市教育局、县区政府赋4分;5、县区教育局赋2分;6、镇政府、办事处赋1分;7、教育办、学校赋0.5分,累计不超过1分。
综合表彰奖励赋分,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四、教学奖励赋分(一)奖励名称教学能手、优质课(精品课)、说课、课件等。
(二)按奖励等级赋分1、教学能手:省级8分、地市级6分、县区级4分、乡镇2分、直属学校1分。
2、优质课:省教研室一等5分、二等4分、三等3分;市教研室一等3分、二等2分、三等1分;县区教研室一等1分、二等0.5分;乡镇、直属学校一等0.5分。
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标准一、量化赋分标准1、专业工作年限赋分专业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每满1年1分,超过半年按1年计算。
最高计20分。
(1)学历均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为准,双学历以上者,只按最高学历赋分;(2)后取学历计分,自取得学历起应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不足3年的仍按前学历计分;(3)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相近者,降2分;不一致者,降4分;(4)最高计35分.3、聘任现职期间考核赋分按最近4年度的考核等次(以考绩档案和年度考核表原件为准)计分,年度考核优秀每年5分,合格每年3分,基本合格每年1分。
最高计15分。
4、外语成绩赋分60分以上或具有合格证计10分,符合放宽条件在50-59分之间的记8分,符合免考条件的记6分。
5、任职期间继续教育赋分以市人事局统一下发的继续教育证书中的记载为准,最近2个聘期(4年)内的继续教育学分有效,乘以15%计算,最高计15分.继续教育学分平均每年应达到20学分以上。
注:①优质课二、三等奖、教学基本功二、三等奖的,依次降2分计分。
②只计任现职以来的成绩,同一业绩获得不同层次的荣誉,只按最高级别计分;③以奖励证书原件为准,一般应附原公布文件;④所在单位评选的以报主管部门备案为准,没有备案的,不予认可.⑤中专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分别按相应级别的优质课一、二、三等奖赋分。
⑥各级教育电教部门评选的课件制作奖,按公开课、示范课对应相应级别计分.⑦学科教学先进个人按优质课对应相应级别计分。
⑧同一类型业绩不能累计赋分,最高计35分。
①只计任现职以来的成绩,同一业绩获得不同层次的荣誉,只按最高级别计分;②以奖励证书原件为准,一般应附原公布文件;③各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等荣誉赋分年限评选中、初级职务可放宽掌握。
④所在单位评选的以报主管部门备案为准,没有备案的,不予认可.⑤同一类型业绩不能累计赋分,最高计30分。
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标准一、量化赋分标准1、专业工作年限赋分专业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每满1年1分,超过半年按1年计算。
最高计20分。
〔1〕学历均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为准,双学历以上者,只按最高学历赋分;〔2〕后取学历计分,自获得学历起应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缺乏3年的仍按前学历计分;〔3〕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相近者,降2分;不一致者,降4分;〔4〕最高计35分。
3、聘任现职期间考核赋分按最近4年度的考核等次〔以考绩档案和年度考核表原件为准〕计分,年度考核优秀每年5分,合格每年3分,根本合格每年1分。
最高计15分。
4、外语成绩赋分60分以上或具有合格证计10分,符合放宽条件在50-59分之间的记8分,符合免考条件的记6分。
5、任职期间继续教育赋分以市人事局统一下发的继续教育证书中的记载为准,最近2个聘期〔4年〕内的继续教育学分有效,乘以15%计算,最高计15分。
继续教育学分平均每年应到达20学分以上。
注:①优质课二、三等奖、教学根本功二、三等奖的,依次降2分计分。
②只计任现职以来的成绩,同一业绩获得不同层次的荣誉,只按最高级别计分;③以奖励证书原件为准,一般应附原公布文件;④所在单位评选的以报主管部门备案为准,没有备案的,不予认可。
⑤中专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分别按相应级别的优质课一、二、三等奖赋分。
⑥各级教育电教部门评选的课件制作奖,按公开课、示范课对应相应级别计分。
⑦学科教学先进个人按优质课对应相应级别计分。
⑧同一类型业绩不能累计赋分,最高计35分。
7、荣誉称号赋分级分别值奖励励级①只计任现职以来的成绩,同一业绩获得不同层次的荣誉,只按最高级别计分;②以奖励证书原件为准,一般应附原公布文件;③各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等荣誉赋分年限评选中、初级职务可放宽掌握。
④所在单位评选的以报主管部门备案为准,没有备案的,不予认可。
⑤同一类型业绩不能累计赋分,最高计30分。
职称晋升赋分标准关于《潍坊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量化赋分试行标准》的说明一、为进一步完善职称量化评审工作,公开、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拟对申报人员的学历、任职时间、工作经历、任职考核、科研成果、论文论著、表彰奖励、专业工作能力、为基层服务、继续教育、外语水平和评委综合评价等十二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三、本标准先在卫生专业高级评审中试行,待完善后予以全面推广实行。
四、本标准在评委专业组进行评议推荐时使用,以便于各专业组成员按照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衡量,为专业组评议意见的确定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五、各评委在评审时可将专业技术人员的量化得分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最终评审结果仍以投票表决的方式产生。
六、专业组在提出评审意见时,除依据量化评分结果外,还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区别对待,辩证分析,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保持各县市区、各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平衡。
潍坊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量化赋分试行标准符合正常晋升条件人员推荐打分适用本标准;破格晋升人员可参照本标准打分。
一、学历: 25分(一) 记分标准:(二)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历视为有效学历,专业不对口的可以降低一个学历层次计分。
第二学历取得后满三年的可以计分,否则,以其它有效学历计分,且在此有效学历基础上,第二学历取得后满1年加0.5分,满2年加1分;(三)有多个学历的只记一个最高分。
二、任职年限:5分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每周年0.5分,最高不超5分。
三、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10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以不同的学历分段按每年博士、硕士(研究生)0.5分、本科(大普)0.45分、大专0.4分、中专0.3分、高中及以下0.25分累加计分,此项最高不超10分。
(专业不对口的学历以低一级学历计分;年限以取得学历的周年计;中间从事非本专业工作的年限应予扣除)四、任现职以来的考核成绩:5分考核成绩基础分为3分,任现职以来,每一年考核优秀者加0.5分,最近一次任期届满考核优秀者加0.5 分;一次年度考核不称职扣0.5分。
济南市推荐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赋分暂行办法(试行)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现将我市推荐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量化赋分办法进行调整,具体如下:一、量化赋分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一)学历赋分学历档次分数学历与专业关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本士科大专中专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一致正规院校40 30 20 12 5后学历33 23 15 10 3 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相近正规院校35 25 15 10 3后学历27 18 10 71 学历以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为准,双学历以上者,按最高学历赋分。
(二)年限赋分。
包括专业工作年限、聘现职年限和考核三项分值,合计不超过30分。
专业工作年限: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且考核称职的计1分,超过半年按1年计算;聘现职年限:指聘任现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每满1年且考核称职的计1分,超过半年按1年计算。
聘现职期间,年度考核优秀的每次加1分,累计最高不超过5分。
(三)任现职以来获奖成果、论文、奖励赋分1.获奖成果、论文赋分位次分数类别及等次1 2 3获奖成果省部级一等10 8 6二等8 6 3三等 3 2 1 副省级一等8 6 3二等 3 2 1三等 2 1 0.5论文国家级 2 1 0.5 省部级 1 0.5副省级0.5(1)各级获奖成果包括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申报职称时可不受综合得分最低分限制。
(3)论文(一般不少于2000汉字)须以原发表刊物为准。
如重复发表,只按其发表在高一级刊物计分。
(4)刊物级别的确定,由市人事局会同各评委会办事机构按各专业标准界定。
对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论文赋分要由专家从严审核。
(5)论文赋分时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可按10分计分,国家、省部级论文最多只能按5篇计分,累计不超过10分。
丹东市系列中级职称评委会阅卷量化赋分表参评人:单位:
赋分说明
一、本评委会报评专业分为:……等,报评人自己选择填报专业,卷号不要填写,自评分由报评人完成自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四舍五入。
二、表内所涉及时间项截止时间均为当年12月,以整年计算。
三、学历:以有效最高学历为准,所学专业模糊的,《学生成绩单》上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所报评专业的为本专业,选修课包括所报评专业的为相关专业。
破学历、破专业本项均不得分。
学位加分:本专业学士学位加2分,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加1分;本专业硕士学位加4分,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加3分。
四、资历:以本次报评专业的助工证取得时间为准,最高10分。
五、论文:最多以两篇得分最高的论文累加计分,2人合写的,第一作者按75%赋分,第二作者按25%赋分;多人合写,第一作者按50%赋分,其余作者平分余下的50%。
评委可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以及发表刊物是否核心期刊,在赋分标准的50%至100%范围内打分。
六、获奖成果及项目:各项得分可以累加,但最多只可以加三项,(非本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奖项为参与项),本项赋分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确定奖励级别(省市县等对应项);第二步,确定排名,排名第一名按标准的100%赋分,排名第二至十三名按标准的50%赋分,排名第十四名以后的按标准的 25%赋分。
第三步,选择加分的三个项目,其中,第一项100%记分,第二项50%记分,第三项25%记分。
七、完成项目:限报一项,不累积计分,立项就给分;无省、市立项的如胜任本职工作,均记4分。
八、荣誉称号:限报一项,不累积计分,限本专业个人获得证书的,集体项无效。
九、继续教育:任期内公需科目每完成1年得1分,最高4分;专业科目每完成1年得0.5分,(取得人社局高研班证书的每年加0.5分,)最高4分。
十、年度考核:以任期内两年年度考核为准,每1年优秀(90分以上)加2.5分,合格(80分以上)1年1分,最高5分。
十一、培养人才:任期内参加师带徒活动,每带一个徒弟加0.5分,最高3分。
十二、人才奖励:省以上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入选者加20分,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加10分。
十三、同一项目,不重复计分。
十四、最后得分:若评委赋分与自评、初评得分差距均在5分以内的,以评委赋分为准;若评委赋分与自评、初评得分某一个差距在5-10分以内,取评委赋分与其差距的两者平均分;若评委赋分与自评、初评得分差距均在10分以上,将提交评委会集体讨论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