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筛查工作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学生听力筛查工作制度制定目的:本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校对学生听力进行筛查的流程,保障学生听力健康,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工作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的学生听力筛查工作。
工作内容:1. 筛查对象:所有学校的在校学生。
2. 筛查方法:采用专业听力筛查设备进行检测。
3. 筛查周期: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4. 筛查结果:对学生听力进行评估,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三个等级。
5. 结果通知:将筛查结果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其家长,提供相应建议和指导。
6. 筛查记录:建立学生听力筛查档案,保留筛查记录和结果。
工作流程:1. 提醒通知:学校在筛查前提前通知学生及其家长,告知筛查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2. 筛查操作: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听力筛查操作,保证准确性和专业性。
3. 结果评估:根据筛查结果对学生听力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4. 结果通知:将筛查结果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其家长,并提供后续的建议和指导。
5. 档案管理:建立学生听力筛查档案,妥善保管筛查记录和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追踪。
责任分工:1. 学校:负责组织和安排学生听力筛查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设备。
2. 专业人员:负责实施听力筛查操作,并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3. 学生及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筛查工作,及时关注筛查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改进措施:1.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听力筛查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
2. 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加强对学生听力筛查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3. 教学指导:学校根据筛查结果向教师提供听力教学指导,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补充说明:本工作制度的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执行。
成都市×××医院关于成立新生儿听力筛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各部门、科室: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根据区卫生局《关于印发《成都市温江区耳聋基因筛查示范应用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温卫发〔2012〕7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成立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院长成员: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妇产科副主任妇产科护士长职责:负责协调相关工作的落实。
二、筛查和诊断对象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筛查机构应对出生后48小时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8)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体外膜氧;(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14)多次生育、胎粪吸入或缺乏出生前监护的新生儿。
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
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市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进一步诊断。
三、筛查程序(一)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和做法,并签订《xx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
(二)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至出院前,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填写《xx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表》,并向家长出具《xx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
(三)对初筛阳性者、有高危因素虽通过筛查须定期复查者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初筛者,筛查人员或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家长在出生后42天内接受复筛。
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安排
为落实医院年度计划,我科下一步要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一步规范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针对筛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计划与重点安排如下:
1.加强领导,强化意识,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
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产后2--4天进行听力筛查,保证筛查质量,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
3.继续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杜绝一切不良事故的发生。
5.因新生儿听力筛查需在安静睡眠状态下完成;有时一个要反复多次的筛查,造成家长堆积,等待时间过长,致使家长们烦躁不安、容易发生争执,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
所以急需给我们增加人员,更新我们的仪器设备。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一、引言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听力测试,早期筛查婴儿和幼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听力和语言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目的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早期筛查新生儿的听力,以及及早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确保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展得到充分关注和支持。
三、实施方案1. 筛查对象新生儿及幼儿2. 筛查方法a. 家庭询问和观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新生儿的听力情况,观察幼儿的听觉反应和注意力。
b. 听觉行为反应:通过观察幼儿对声音(例如噪音、语音)的反应,判断其听力水平。
c. 听觉生理检测:运用听觉诱发电位(ABR)和耳脑干制约反应(ASSR)等技术,测量婴儿和幼儿的听觉功能。
3. 筛查时间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4小时内进行初步筛查,如果结果异常,则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复查。
4. 筛查地点筛查可以在医疗机构、儿童保健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地进行。
四、结果分析和处理1. 正常结果:表明儿童听力正常。
2. 异常结果:如果筛查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包括专业医生的详细检查和听力诊断。
必要时,进行听力干预和康复。
3. 结果跟踪:对筛查结果进行记录,并随时跟踪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展情况,必要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干预。
五、实施策略和推广1. 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宣传册、海报、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培训和培训指导:培训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筛查方法,以及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3. 优化筛查流程:通过优化筛查流程,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性。
4. 建立检测设施和团队:建立专业的听力筛查团队,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六、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儿童听力和语言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本实施方案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有助于推动早期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学生听力筛查工作制度学生听力筛查是指对学生进行听力能力检测和评估的工作,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学生听力筛查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学生听力筛查工作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点。
一、听力筛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听力筛查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为学校提供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听力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2.意义:听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听力筛查,可以发现学生听力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听力筛查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听力筛查应覆盖学生各个年级和各个阶段,包括听力基础能力、听力综合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内容。
2.方法:听力筛查可以采用听力测试题、听力录音资料、口头测试等多种形式,注重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听力筛查的组织和管理1.组织:听力筛查应由专业的听力测试人员组织和管理,确保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测试人员应具备听力测试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管理:听力筛查的管理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和数据库,记录学生的筛查结果和发展情况,为学生听力教学和辅导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四、听力筛查结果的使用和反馈1.使用:听力筛查结果应用于学生听力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指导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听力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2.反馈:听力筛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告知学生的听力水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建议。
五、听力筛查的质量评估和改进1.质量评估:听力筛查的质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包括评估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确保听力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听力筛查工作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提高听力筛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听力筛查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和概述在今天的全球化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商业和交流语言之一。
因此,良好的听力能力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员工的听力技能,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听力筛查年度工作计划。
二、目标和目的1. 目标:提高员工的听力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商业环境中的复杂情境。
2. 目的:通过定期的听力筛查,评估员工的听力能力,并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来帮助他们提高。
三、工作计划1. 制定筛查标准和评估体系:我们将制定听力筛查的标准和评估体系,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体系将根据难易程度、听力技巧和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 筛查测试:每年进行两次筛查测试,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
测试内容将包括听力理解、词汇理解和上下文推论等方面。
测试结果将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3. 数据分析和报告:根据筛查测试的结果,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并制作报告。
报告将包括整体听力能力的概述、个人得分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报告将在筛查测试后的两周内发放给员工。
4. 培训和辅导:对于听力能力较低的员工,我们将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辅导。
培训内容将包括听力技巧的讲解、练习材料和模拟测试等。
培训将由资深听力讲师或外教负责进行。
5. 激励措施:为了激励员工参与和努力提高听力能力,我们将设立奖励制度。
奖励将根据员工的筛查测试成绩和在培训中的进步而确定。
四、预算和资源1. 预算:我们将拨出适当的预算用于筛查测试的开支、培训和辅导材料的采购,以及激励措施的奖励。
2. 资源:为了顺利实施听力筛查年度工作计划,我们将组建听力筛查小组,负责制定筛查标准、评估体系和培训计划等。
同时,我们将从外部聘请资深听力讲师或外教,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辅导。
五、绩效评估为了评估听力筛查年度工作计划的效果,我们将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
评估标准将包括员工的整体听力能力提升情况、培训参与率、筛查测试的通过率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策略和下一年度计划的参考依据。
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策划方案项目名称: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目的:1. 通过筛查儿童听力情况,早期发现并干预听力问题,促进儿童听力发育和语言发展。
2. 提高公众对儿童听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为儿童的听力保护和康复提供支持。
工作方案:1. 筹备阶段:- 成立项目筹备小组,确定筛查目标、范围和参与人员。
- 确定筛查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 确定筛查地点和时间,制定详细的筛查计划。
- 开展对筛查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听力筛查知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 宣传推广:- 制定宣传计划,包括宣传媒体选择、推广渠道和宣传内容。
- 制作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宣传筛查的重要性和方式。
- 在学校、社区、卫生院等场所张贴宣传材料,邀请家长和儿童参与筛查活动。
-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3. 筛查活动:- 开展儿童听力筛查活动,包括听力测试、解读结果和咨询建议。
- 针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提供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方案。
- 建立筛查结果数据库,用于分析研究和跟踪随访。
4. 后续服务和支持:- 提供儿童听力保护和康复的相关信息和资源,给予家长指导和支持。
- 建立儿童听力康复机构和专家资源网络,为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 定期组织听力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听力保护意识。
- 持续跟踪参与筛查的儿童听力情况,评估筛查工作的效果和影响。
5. 评估和改进:- 在筛查结束后进行工作评估,总结经验和反馈意见。
- 根据评估结果,完善筛查工作方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 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工作,并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案。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可以有效筛查儿童听力问题,为儿童的听力发育和语言发展提供早期干预和康复支持,有效预防和减少儿童听力问题的发生。
同时,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儿童听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社会对儿童听力保护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安排策划方案方案名称: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安排策划方案1. 目标: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提高新生儿听力水平。
2. 任务分解:a. 筛查方法选择:确定使用客观筛查方法,如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或耳声发射筛查(OAE)。
b. 资源准备:准备听力筛查设备,购置所需设备,并进行相关培训。
c. 人员安排:确定负责听力筛查的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听力师等,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
d. 流程制定: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包括预约安排、受检儿童登记、筛查步骤和结果记录等,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e. 宣传推广:开展宣传活动,向妇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和家长等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
f. 数据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筛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反馈评估筛查工作的效果。
g. 合作与协调: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合作,如儿童保健机构、听力康复中心等,共同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3. 时间计划:a. 准备阶段:购置设备、培训人员和准备宣传材料等(1个月)。
b. 实施阶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并持续完善(每季度进行筛查)。
c. 评估阶段:对筛查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每年进行评估)。
4. 风险分析:a. 设备故障: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建立维修和替换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人员流动:提供相关培训和激励措施,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
c. 宣传推广效果不佳: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材料,积极与相关方进行合作,提高宣传推广效果。
5. 成果评估:通过与儿童保健机构和听力康复中心等部门的合作,进行跟踪随访,评估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效果和成果。
6. 资金预算:根据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宣传推广和评估等各项费用进行预算,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7. 实施监督与控制: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推进工作进程,定期对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落实责任和任务。
听力检查师学习计划及工作计划Assistant:Hearing Aid Specialist Education and Job Profile.Education Requirements:High school diploma or equivalent.Associate's or bachelor's degree in audiology, hearing science, or a related field.Specialized Training:Certification from the National Board forCertification in Hearing Instrument Sciences (NBC-HIS) or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 (AAA)。
State licensure, if required.Job Responsibilities:Audi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Conduct comprehensive hearing evaluations to assess hearing loss levels and types.Analyze audiograms and determine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s.Consult with audiologists and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ensure optimal patient care.Hearing Aid Selection and Fitting:Select and fit hearing aids based on individualpatient needs and preferences.Program and adjust hearing aids to optimize performance.Verify hearing aid effectiveness and make necessaryadjustments.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Educate patients about hearing loss, hearing aids, and their use.Counsel patients on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hearing aids.Provide support and guidance to patients throughout their treatment journey.Administrative Duties:Maintain patient records and ensure compliance with regulations.Schedule appointments and manage patient flow.Collaborate with other staff members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Specialization:Some hearing aid specialists may specialize in areas such as:Pediatric audiology.Geriatric audiology.Tinnitus management.Assistive listening devices.Career Outlook: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 projects a 14% growth in employment for hearing aid specialists from 2021 to 2031, faster than the average for all occupations.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growth include:Increasing demand for hearing aids due to an aging population.Advancements in hearing aid technology.Enhanced awareness of hearing loss and its impact.中文回答:助听器验配师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
耳科工作计划加强听力障碍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耳科工作计划:加强听力障碍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听力障碍日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听力障碍,耳科部门制定了本工作计划,旨在加强早期筛查和治疗。
本计划将全面提升我们的耳科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听力保护和康复服务。
二、加强听力障碍的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预防听力障碍的首要步骤,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听力问题。
为了加强早期筛查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听力保护的重要性和早期筛查的意义,增加大众对听力问题的认识。
2. 健康体检:在常规体检中加入听力检查项目,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提高体检时的听力检测标准和准确性。
3. 学校筛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儿童的听力筛查工作,针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确保孩子们的听力健康。
4. 社区活动:通过在社区举办免费听力筛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发现并引导有听力问题的居民及早就医。
加强早期筛查工作的目的在于尽早发现并干预听力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三、加强听力障碍的治疗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治疗过程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配戴助听器、接受听力训练等。
2. 专业团队协作:组建专业的耳科医疗团队,包括耳鼻喉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听力师等,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服务。
3. 康复训练:提供系统的听力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听力技巧训练等,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听力损失,并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听力表现。
4. 定期随访: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康复效果和听力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河南省幼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一、背景幼儿时期是听力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听力筛查对于发现和干预听力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目的在于确保全省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和干预听力障碍,促进幼儿听力和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听力筛查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包括制作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等。
2. 筛查工具准备统一采用国家规定的幼儿听力筛查工具,确保筛查结果的科学有效。
3. 筛查人员培训组织幼儿听力筛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筛查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筛查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幼儿听力筛查工作,并记录筛查结果。
5. 筛查结果分析与处理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听力异常的幼儿,安排干预措施,并将结果告知家长。
6. 数据整理和报告将筛查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报告,并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协作各级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确保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资金保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确保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经费充足。
3. 监督检查建立定期监督检查机制,对幼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工作要求1.全省各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2.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幼儿听力筛查工作人员要持续学习和提高,不断提升筛查技能和专业水平。
4.各地要按要求做好数据统计和报告工作,及时进行筛查结果跟踪和干预措施落实。
六、总结幼儿听力筛查工作是保障幼儿听力和语言能力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只有重视幼儿听力筛查工作,才能确保幼儿的听力障碍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入学新生听力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目的
为了保证新入学学生的听力状况符合研究的需求,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本方案。
实施对象
所有新入学的学生。
实施时间
学校入学报到前。
实施步骤
- 学生报到时,工作人员提醒完成听力筛查的重要性,询问是否需要参加听力筛查;
- 如学生需参加,安排时间进行听力筛查;
- 听力筛查完成后,告知学生及家长筛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
- 对于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学生,安排专人进行进一步检查,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或转介到合适的机构治疗。
实施要求
- 筛查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
- 筛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得到定期检修;
- 结果分析要准确;
- 对于未通过筛查的学生要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和检查,保证康复效果。
预期效果
- 保证新生听力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 减少因听力问题对研究带来的影响。
实施后评估
1.对该筛查方案的实施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2.评估结果作为完善筛查工作的参考依据。
注意事项
本方案属于初步方案,如有需要,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听力筛查工作计划(共5篇)听力筛查工作计划(共5篇)第1篇:听力筛查工作计划XX县妇幼保健所听力筛查工作计划为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听力干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工作指标1、各医疗助产技术单位开展率要达100%2、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告知率要达100%3、新生儿听力筛查要达95%。
4、对11种高危婴儿筛查要达100%,5、可疑阳性患儿转诊率要达100%。
二、筛查对象有条件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应对本单位出生的所有活产新生儿,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送县妇幼保健所听力筛查中心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梅毒螺旋体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4、细菌性脑膜炎;5、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6、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7、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9、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10、机构通气时间5天以上;11、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三、筛查方法筛查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法(OAE)。
四、筛查程序(一)各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在孕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和做法,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新生儿出生3-5天到县妇幼保健所进行筛查。
(二)新生儿出生后35天,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填写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表,并向家长出具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
(三)对初筛阳性者、有高危因素虽通过筛查须按时复查者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初筛者,筛查人员或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家长在出生后42天健康体检时接受复筛。
(四)对复筛阳性者,由负责筛查人员填写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通知单,交给新生儿监护人,通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将其转到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策划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儿个给大家带来一份超实用的“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方案策划方案”。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方案大师,我将运用意识流的方式,让大家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探讨这个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儿童听力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有句老话,“耳聪目明”,听力可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这个方案的策划必须严谨、细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
一、目标定位1.提高全社会对儿童听力筛查的认识,增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
2.建立健全儿童听力筛查体系,确保筛查工作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适龄儿童。
3.降低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病率,提高儿童听力健康水平。
二、实施策略咱们聊聊具体实施策略。
这里得分三步走:1.宣传普及制作宣传片,通过电视台、网络、户外广告等渠道播放。
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相关文章、海报、短视频等。
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提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听力筛查的认识。
2.筛查体系建立这个环节可是重中之重,咱们得建立一个完善的儿童听力筛查体系。
具体措施如下:制定筛查标准,明确筛查方法、流程和设备要求。
培训专业人才,确保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设立筛查站点,方便家长带孩子进行筛查。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记录筛查数据,便于跟踪和分析。
3.跟踪干预成立专业团队,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建立康复机构,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康复训练。
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确保听力障碍儿童得到特殊教育支持。
三、保障措施为了保证这个方案的顺利实施,咱们还得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将儿童听力筛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儿童听力筛查工作。
2.社会参与积极争取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共同推动儿童听力筛查工作。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筛查、干预等工作。
3.质量监管建立质量监管机制,确保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第一篇: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实施方案为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及《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2009—2015)》,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筛查对象凡在我市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均为筛查对象。
具有下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二)有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的患儿;(四)细菌性脑膜炎;(五)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六)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七)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八)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九)Apgar评分1分钟4分内或5分钟6分内;(十)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十一)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二、初筛单位的确定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凡经长春市卫生局审批获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行许可证》(助产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达到《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后,均应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初筛工作。
三、筛查单位设施基本要求(一)初筛单位需配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复筛单位需配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
(二)初筛单位要求在产科疗区设一间相对安静、整洁、单独用于听力筛查的诊室,不需要做特殊的隔音处理,能够保持室内安静,配备诊查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米以上。
四、人员要求从事听力障碍筛查的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在取得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操作。
五、筛查程序和要求(一)初筛1、新生儿出生3-5天内,产科的听力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障碍筛查,由新生儿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见附件1),筛查后将“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转诊单”(附件2)一联粘贴在产妇病历(“粘贴辅助检查结果”)位置,并在《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本》(见附件3)中做好相关登记,妥善保存,另一联由新生儿家长保存。
听力筛查培训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听力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的听力能力并不理想,甚至存在一些听力障碍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人们的听力水平,有必要开展听力筛查培训工作。
二、目标通过本次听力筛查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参与者的听力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听力挑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培训内容1. 听力筛查为了准确评估参与者的听力水平,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我们将邀请专业的听力医生和技术人员来为参与者进行听力测试,包括听力阈值测试、言语理解能力测试、听觉识别测试等。
通过听力筛查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参与者的听力状况,为后续培训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 听力训练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听力训练方案。
通过听力训练,帮助参与者提高听力感知能力,提升听力辨别能力,增强对语音和声音的敏感度。
听力训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声音辨别训练、语音理解训练、听力记忆训练等。
3. 听力保护知识为了提高参与者的听力保护意识,我们将开展听力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
通过讲座、宣传资料、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参与者传授科学的听力保护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耳机、如何预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如何选购合适的听力保护用品等。
4. 听力辅助设备介绍针对一些听力障碍的参与者,我们将介绍一些高科技的听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音频放大器等。
通过介绍这些听力辅助设备,帮助参与者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辅助设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培训目标群体1. 学生群体: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2. 在职人群: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社交场合中的听力挑战,提高工作效率。
3. 特殊群体:帮助听力障碍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听力辅助设备介绍和听力训练服务。
五、培训形式1. 开展听力筛查活动,邀请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听力测试。
江西省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儿童听力保健,对儿童的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据有关文件规定,经研究决定,XXX省于20XX年XX月XX日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为保证筛查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二、工作目标20XX年XX月XX日前,各级医疗单位均开展宣传新生儿听力筛查活动,张贴宣传画,动员新生儿家长携带婴儿到定点筛查单位进行听力筛查,完善筛查制度和筛查程序。
20XX年底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以上。
三、定点筛查单位、收费标准及要求1、定点筛查单位:确定妇幼保健院为我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儿童听力筛查工作。
2、房屋与设备要求:房屋: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设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仪,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计算机并接驳网络用于数据录入、上传及分析。
3、新生儿听力筛查收费标准规定收费,听性脑干反应每次收取XX元/人。
四、筛查对象及程序(一)、筛查对象1、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72小时至出院7日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
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7日内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二)筛查程序1、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与做法。
XX县妇幼保健所听力筛查工作计划
为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听力干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工作指标
1、各医疗助产技术单位开展率要达100%
2、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告知率要达100%
3、新生儿听力筛查要达95%。
4、对11种高危婴儿筛查要达100%,
5、可疑阳性患儿转诊率要达100%。
二、筛查对象
有条件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应对本单位出生的所有活产新生儿,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送县妇幼保健所听力筛查中心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梅毒螺
旋体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细菌性脑膜炎;
5、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6、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7、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10、机构通气时间5天以上;
11、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三、筛查方法
筛查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法(OAE)。
四、筛查程序
(一)各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在孕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和做法,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新生儿出生3-5天到县妇幼保健所进行筛查。
(二)新生儿出生后3~5天,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填写《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表》,并向家长出具《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
(三)对初筛阳性者、有高危因素虽通过筛查须按时复查者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初筛者,筛查人员或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家长在出生后42天健康体检时接受复筛。
(四)对复筛阳性者,由负责筛查人员填写《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通知单》,交给新生儿监护人,通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将其转到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五、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和胁调。
(二)县妇幼保健所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详细工作,宣讲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相关知识和详细做法,执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知情选择制度,向上级立即上报筛查信息。
(三)各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动员本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宣讲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执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知情选择制度,做好转送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质量管理
(一)县妇幼保健所按本计划开展筛查工作;创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常规,对筛查材料进行的登记、按时统计和分析总结筛查结果,进步工作质量;负责当地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数据的收集、汇总、统计,并按妇幼卫生报表上报的时间和渠道逐级上报,负责汇总、分析全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资料。
(二)从事听力筛查诊断的技术人员要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学习,持证上岗。
七、奖惩办法
(一)对各乡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不低于90%,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筛查率不低于98%。
(二)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完成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前三名者给予单项奖励。
新生儿听力筛查低于90%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