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第三百五十二条新建或改扩建的矿井中,对运行7t及其以上机车或3t及其以上矿车的轨道,应采用不低于30kg/m的钢轨。
第三百五十三条矿井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
主要运输巷道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二)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三)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四)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
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第三百五十四条架线电机车运行的轨道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断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其他具有等效电阻的导线。
(二)线路上所有钢轨接缝处,必须用导线或采用轨缝焊接工艺加以连接。
连接后每个接缝处的电阻,不得大于下列规定:1.15kg/m钢轨,0.00027Ω;2.18kg/m钢轨,0.00024Ω;3.22kg/m钢轨,0.00021Ω;4.24kg/m钢轨,0.00020Ω;5.30kg/m钢轨,0.00019Ω;6.33kg/m钢轨,0.00018Ω;7.38kg/m钢轨,0.00017Ω;8.43kg/m钢轨,0.00016Ω。
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 2米弦测量正矢值厶h ,根据公式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轨道质量标准:1、 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土 50mm 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 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 坡度与标高: 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土50mm 坡度误差50米不大于1/1000, 高差不大于50mm3、 接头平整度: 轨面高低、错差不大于 2mm 不应有硬弯;4、方向: 直线目视直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 曲线目视圆顺,用 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米以上时不超过 2mm 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 3mm5、 轨面前后高低: 目视平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 倾斜绞车道不超过 15mm6、 轨距: 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 +5mm -2mm ;7、 钢轨: 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 (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 1)9、轨缝: 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 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 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不大于50mm 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12、 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 道钉:15~18kg/m 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 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 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 2mm 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 轨枕间距:700mm 误差不大于50mm 15、 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轨加宽值:见表2轨道接头△ h=b 2/(8R)*1000=500/R ,则轨道曲线半径 R =500/ △ h ,其中△ h 为测量的正矢值。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土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n n n n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土30mm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土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0 mm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J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n不应超过土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 3 —5%o。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 —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人行道对侧)。
矿井轨道铺设标准-150轨道大巷轨道铺设标准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我矿新购进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为电机车早日投入使用,需对-150轨道大巷轨道进行重新铺设,为了保证轨道铺设质量,特制定如下轨道铺设标准:一、轨道铺设负责人轨道铺设由采煤队李国亮、段华负责。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型选用22Kg/m的轨道,轨距:600mm,允许误差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2、轨道接头平整度: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轨道接头处必须铺设枕木间距为500mm。
3、轨面水平:两股道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mm。
4、轨型:使用统一型号轨道,严禁混用。
5、轨枕质量:不得使用腐朽的枕木。
6、轨枕间距:间距1000mm(中~中),误差为±50mm。
7、轨道铺设:轨道进行重新铺设,轨枕分别采用木轨枕和工字钢轨枕,木轨枕和工字钢轨枕依次相间交错铺设。
8、扣件:道夹板、螺栓、弹簧垫齐全并与轨型一致,每一道夹板必须安装四条螺栓,每条螺栓均须配上弹簧垫,螺栓必须有一正一反使用,并达到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9、道钉:每根枕木与轨道连接道钉不得少于4个,道钉必须砸紧,使枕木与轨道接合紧密,道钉浮离不大于2mm。
10、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道高差不得大于2mm。
11、道床:道床保持整洁,道渣捣固坚实,脚踩道轨或道木不得有松动现象,道木应埋入巷道底板,道木上面与巷道底板面水平。
12、道岔必须使用标准道岔,规格不得低于基本轨规格(22Kg/m)。
13、轨道铺设过去要保证巷道底板平整,不得有渣块与杂物堆积。
三、轨道铺设完成后组织人员按标准统一验收。
井下轨道及道岔选型安装使用标准一、总则1、井下铺设轨道及道岔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井下铺设轨道必须经相关科室批准或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私自进行铺设或更换。
3、已铺设好的轨道及道岔必须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轨道及道岔正常使用。
4、规范性引用文件《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轨道质量标准及架线维护规程》二、轨道选型安装使用标准1、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不小于30kg/m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所选轨型不得低于24kg/m;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
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6、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8、井下轨道轨距为900m 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2017年整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和道岔的安装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的铁路系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和道岔安装标准:
1. 轨道安装标准:
-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基础的建设、选择适当的轨
道类型和型号、计算轨道的几何参数等。
- 轨道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轨道端口连接到钢轨上,并确
保轨道的线性和平整度满足要求。
- 轨道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轨道座子、夹具等,
将轨道固定在基础上,确保其不移动或变形。
- 轨道连接:在需要连接的地方使用合适的连接器将轨道连
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平整。
- 轨道调整:通过调整轨道的位置和高度,使得铁路车辆能
够顺畅行驶,且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
2. 道岔安装标准:
- 选择适当的道岔类型和型号,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交通需求。
- 安装道岔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道岔基础的建设、道岔轨道
几何参数的计算、道岔和轨道的位置和高度调整等。
- 道岔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道岔组件安装在轨道上,并确
保其线性和平整度满足要求。
- 道岔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道岔座子、夹具等,
将道岔固定在基础上,确保其不移动或变形。
- 道岔连接:在需要连接的地方使用合适的连接器将道岔连
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平整。
- 道岔调整:通过调整道岔的位置和高度,使得铁路车辆能
够顺畅行驶,且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
此外,还要考虑安全要求和相关的规范标准,如防滑、防晃动、闭塞系统等。
具体的轨道和道岔安装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范来制定和执行。
矿用轨道安装技术标准1.三视图的定义。
答:为了从几个正确地表达物体的开关,通常需要建立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体系,然后将物体放在这个投影面体系中向三个投影面(V、H、W)进行投影,得到相应的三个视图,称为三视图。
2.识读矿图五个要素。
答:识读矿图,应从整体开始,先看轮廓,后看细节,逐步深入地加以分析,以获得较清楚的全面认识。
第一看图名,因为矿图的图名说明了地点、内容和图纸的各类。
可分清是否为所需要的图纸。
第二看图的比例尺,可知道图纸的大小和图中有关尺寸。
第三识别图的方向,地形图都按标准图幅绘制。
图上经纬线方向与图廓方面一致,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奔西跑;对于矿图来说,按开采顺序由浅到深绘制,每张图纸都必须画出指北针以示方向。
第四分辨开采区范围内的地貌地物情况,开采的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及各种设施、地面运输、通讯等系统。
第五了解井下开采情况,采掘工作面所在位置,识别各种巷道及其用途,从而了解采掘工程情况,计算各种工程采掘量。
3.煤矿窄轨道铁道常用钢轨类型及主要尺寸。
答:常用钢轨类型:18kg/m、22kg/m、24kg/m、30kg/m、38kg/m.要点:标准长、重量、断面尺寸、螺栓孔中心距、螺栓孔径。
4.常用的基本工具、量具和施工机具。
答:常用基本工具、量具:1.道钉锤 2.撬棍 3.螺丝扳子 4.大头镐 5.轨距尺 6.水平尺 7.水平板 8.轨道尺施工机具:1.千斤顶 2.钢轨锯 3.钻孔工具 4.拔钉器 5.液压剪钳6.轨缝调整器5.道岔的有害空间。
答:从咽喉到实际尖端之间的一段距离,轨线中断,车轮失去引导,可能导致车轮撞击心轨尖端,甚至可能进入异侧轮缘槽,发生脱轨,有时引起列车的剧烈振动,加速辙叉损坏,因此,这段距离称为道岔的有害空间。
6.道岔的分类及常用道岔型号的含义。
答:道岔的分类: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
煤矿窄轨道岔型号由两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及5组阿拉伯数字、两条短斜线和一个汉字组成,其表示方法为:第一、二个大汉字拼音字母是道岔型式代号:DK -单开道岔 DC -对称道岔 DX -渡线道岔JD -交叉渡线道岔 DZ -对称组合道岔 JC -菱形交叉道岔TX -四轨套线道岔第一组数字表示轨距:6-600mm 轨距 7-762mm 轨距 9-900轨距第二组数字表示钢轨型号:15-15kg/m钢轨18-18kg/m钢轨24-24kg/m钢轨第三组数字表示道岔号数:2-辙叉角28°04′20″3-辙叉角18°55′30″4-辙叉角14°15′5-辙叉角11°25′16″6-辙叉角9°31′38″第四组数字表示道岔的曲率半径:12-曲率半径为12m 20-曲率半径为20m第五组数字表示两条线路的中心距:16-两条线路的中心距为16dm两条线路的中心距只对于渡线、交叉渡线、对称组合道岔才有。
第六章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矿井采掘轨道运输及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管理。
二、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轨道铺设无疑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铺设过程中都要遵循哪些标准呢,今天山东亿煤的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Yimeijx05一、道床1、道床床基必须平整、坚实。
2、如果坑凹较深、面积较大,必须充填夯实,保证重车长时运行轨道不下沉、不歪斜。
3、主要运输巷道必须铺垫缓冲石子,厚度不低于300㎜,石子规格以直径30-50㎜为宜,且必须捣实,无杂物、浮煤、积水。
二、道木1、道木材质必须尽量以柳木、柞木为主,端头不劈裂,必要时做防腐处理。
2、600轨距道木长度不小于1200㎜,端头尺寸上面宽度不低于140㎜,下面不低于160㎜,高度不低于140㎜.三、道轨1、一般运输线道轨规格不低于18㎏/m,运送综采支架轨道不低于22㎏/m,有乘人车运输轨道不低于30㎏/m.2、轨道道轨长度有6m、8m、10m、12m几种规格,使用中根据矿井实际决定尺寸长短,便于下放和运输。
四、道岔1、道岔道轨可以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低于线路轨型的钢轨。
2、单开道岔有左右之分,铺设时应根据设计或实际决定道岔型号及左右。
3、主要运输线路杜绝非标道岔使用。
五、铺设质量1、道木间距主要运输线路以700㎜为准,误差不大于50㎜.2、道岔及弯道处道木应根据实际适当加密、加长,并保证递减尺寸均衡,杜绝密集不均。
3、轨道接头连接处不准落在道木上,接头整齐不得错搭,以保证行车的稳定。
4、道轨接头处道木加密,接缝处两端各铺道木,道木距接头200㎜为宜,前后各一根道木。
5、道钉必须符合要求,保证扣压道轨紧实、牢固。
6、600㎜轨道尺寸以道轨内沿间距580mm为准。
弯道处适当加宽,最大轨距不得超过620mm7、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接头间隙不得大于5mm。
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螺栓必须用鱼尾螺栓,并有平光垫和弹簧垫;道夹板必须采用标准道夹板。
8、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9、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规矩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最新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
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30mm。
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20mm。
+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
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2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m不应超过±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3—5‰。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1/4。
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
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一、轨道质量标准: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表1 曲线段外轨超高值〔mm〕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见图1〕图1 接头悬接的轨枕间距〔mm〕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13、道钉: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
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
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
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
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
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
接头枕间距:480±50mm
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
《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
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
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
高低差≤2mm;
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
《窄轨轨道铺设标准》
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
2、双轨中心线间距
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
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
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
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
4、道碴厚度标准
井下部分≥100mm
地面部分≥150mm
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6、钢轨标准:轨型符合设计要求,无杂拌道,磨损不超限。
7、道钉标准:道钉、压板紧固齐全,浮离≤2mm。
8、轨距标准:设计值+5mm≥轨距≥设计值-2mm
9、水平误差标准:两轨顶面高低差和曲线段加超高后误差≤5mm。
10、接头平整度标准:两轨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11、轨缝标准
井下轨缝≤5mm
地面轨缝:夏季≤7mm 冬季≤10mm
《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1、轨距标准
设计值≤轨距≤设计值+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mm,-0mm。
2、水平误差标准:水平偏差≤5mm。
3、纵向误差标准
直线用10m 弦量≤10mm;曲线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3mm。
4、轨面前后高低误差标准: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5、接头平整度要求: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6、尖轨安装标准:间隙不大于2mm;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7、开程:尖轨开程为80~110mm。
8、轨缝标准: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同轨道要求。
9、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600mm轨距为572mm,偏差为+2mm。
10、护轨安装标准: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50mm。
11、辙岔:心轨在顶面宽35mm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损不超过7mm。
12、滑床板:与轨底面间隙≤2mm。
13、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7mm。
14、轨撑:与基本轨间隙≤1mm。
16、道钉:浮离≤2mm。
17、轨枕标准:设计值±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