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基于知识库和商业智能的临床用药指引及监测系统_严静东
- 格式:pdf
- 大小:1006.18 KB
- 文档页数:2
通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管理,保障药学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是指由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和节约治疗费用而进行的相关服务,旨在发现和解决与患者用药相关问题。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内容包括通则、药学门诊、处方审核、药物重整、用药咨询、用药教育、药学查房、用药监护和居家药学服务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适合本机构的药学服务管理制度,包含但不限于组织管理、人员资质、环境要求、设施设备、服务内容、服务要求、质量控制与评价改进等内容。
第五条药学服务管理工作应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指导下,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
第六条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相应资质。
第七条药学服务对象包括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及与医疗机构签约的居家患者。
第八条药学服务工作宜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用药信息、需求信息等,同时记录药师对患者进行的服务信息。
医疗机构宜建立药学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保护患者个人信息。
相关记录表格参见图1-2。
其中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类别可参考表1设定。
图1 门诊药学服务记录表图2 住院药学服务记录表第二章药学服务人员资质要求第九条药学门诊出诊药师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一)取得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主管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年及以上;(二)具有高级职称、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年及以上。
第十条开展处方审核的药师应满足以下条件:(一)具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3年及以上门急诊或病区处方调剂工作经验,且接受过处方审核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二)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抗菌药物处方审核的药师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与药品预测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成为了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利用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帮助医学科学家和制药公司更快速、准确地开发新药物和预测药物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首先,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帮助科学家从庞大的数据中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基因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药物分子进行虚拟筛选,预测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结合能力,从而加速新药物的开发进程。
在药品预测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程度,进而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的用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副作用预测可以提前发现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风险。
除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还借助其他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科学家从大量的医学文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
另外,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在药物研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科学家分析药物结构和相互作用,为新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过程中,对数据的质量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数据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和数据使用的合规性。
科学家和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促进共享和合作,提升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的水平。
尽管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医药研发和药品预测在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研发平台摘要:随着技术和药物研发领域的不断发展,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正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的概念、原理及应用,并分析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
通过对该平台在药物筛选、设计、开发和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展示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潜力和前景。
关键词:;药物研发;药物筛选;药物设计;药物评估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药物研发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药物研发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效率低下。
因此,寻找一种更快捷、更精确、更经济的药物研发方法是当今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的概念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是指利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为药物研发过程提供智能化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模拟分子结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效等关键环节,预测候选药物的活性、毒性和药效,并优化药物设计,从而加速药物研发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
三、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的原理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主要依靠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计算化学等技术手段,构建药物结构数据库、模型和算法,对药物分子的性质、相互作用和活性进行预测和分析。
其中,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大量的药物数据和结构信息,学习和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机器学习可以根据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或副作用;计算化学可以模拟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药效和毒性,指导药物设计和优化。
四、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的应用1.药物筛选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可以通过对候选药物进行大规模的计算筛选,挖掘潜在的活性化合物,缩短筛选周期,提高筛选成功率。
同时,还可以对药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提高活性和选择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2.药物设计基于的药物研发平台可以根据药物和受体的分子结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药物设计和优化。
通过计算模拟和分子对接技术,寻找最佳的药物靶点和结构,设计新型的药物分子,提高药效和作用机制新颖性。
1本指南归纳整理了制药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作业、质量管控等环节的54个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手段解决制药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提升管理效率、保障质量安全。
本指南可为制药企业开展数字化体系建设和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提供参考。
一、工厂设计1.车间/工厂数字化设计应用工厂三维设计与仿真软件,集成工厂信息模型、制造系统仿真、专家系统和AR/VR等技术,高效开展工厂规划、设计和仿真优化。
(1)三维设计。
通过采用可视化三维设计软件,执行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
(2)集成设计。
通过采用集成设计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进行数据集成,实现工艺、土建结构、管道及设备、电气仪表、暖通、安全环保等各专业和系统的设计数据协同及逆向工程。
(3)设计仿真模拟。
通过模拟仿真设计验证和指导设计方案,优化设计结果,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选型、排产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管道与结构应力分析和建筑日照分析等。
2.工厂的数字化交付构建数字化交付平台,集成虚拟建造、虚拟调试、大数据和AR/VR等技术,实现基于模型的工厂数字化交付,打破工厂设计、建设和运维期的数据壁垒,为工厂主要业务系统提供基础共性数据1支撑。
(1)数字化交付平台。
搭建统一的数字化交付平台,集成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和运维等数据的虚拟环境,使其同时具备工厂属性和工程属性,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交付平台应具备集成数据、文档和三维模型,建立三者之间的逻辑性关联,实现综合查询检索的功能,并能够与生产运行维护系统集成。
(2)数字化交付的内容。
对结构化数据(如施工及采购系统等)、非结构化数据(如PDF/图片文件等)、系统原理图(P&ID)、3D模型、扫描数据、设备数据和工厂运行数据等,进行后台自动提取和建立数据关联,转变为基于3D的可视化模型。
通过接收各种来源的数据(设计、设备、采购、建造和运维等数据),建立贯穿工厂全生命周期的以位号为中心的数据网络。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1年2月第18卷第1期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V ol.18, No.1, February 2021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临床用药风险监测与防控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强化,药师群体的药物警戒作用日趋重要;而在大数据时代的研究型医院建设中,基于信息化新技术新方法深化药物评价研究,开展上市后药品风险监测与安全性再评价,更进一步凸显了医院药师的专业价值。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年多来,围绕临床药物治疗持续努力,探索药物评价模式与方法,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助力健康中国大业。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社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临床用药风险监测与防控学术研讨会”定于2021年8月26 – 28日在北京市铁道大厦召开。
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21-13-01-169(国)],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4分;会议主题是“借智能风险监测、促安全合理用药”;会上将邀请业内知名的药学、医学、卫生管理学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并围绕安全合理用药的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提供参会人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互动,并展示药物评价实践成果。
本次会议面向全国征集学术论文,现将会议征文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药物警戒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2、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真实世界大样本人群用药评价研究;3、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临床用药风险监控;4、药品风险管理与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源性疾病研究;6、医保支付新模式下的药物评价发展趋势;7、药物利用与评价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9、高风险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10、医院药师成长的科研之路。
2024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专家共识3款药物超说明书用药(Off-Iabeldruguse,unlabeleduses)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途径、疗程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范围内的用法。
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普遍,由此可能引发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医疗责任和伦理学等一系列问题。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将诊疗指南、循证医学指导下的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明确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条件与法律地位,这是我国临床用药管理的重大突破,对从业医师和药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医疗机构规范管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提出了要求。
近日,《黑龙江省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专家共识》于《黑龙江医药》期刊发布,为规范管理黑龙江省医疗机构超说明书用药提供管理建议,其中,眼科疾病相关用药涉及以下3款。
一、地塞米松A超适应证:(1)累及眼后段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玻璃体内植入剂);(2)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玻璃体内植入剂\A用法用量:(1)累及眼后段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推荐剂量为单只患眼在玻璃体内给予一枚植入剂(0.7mgX每支给药器只能用于治疗一只眼睛,若另T则眼睛需要治疗,必须使用新的给药器。
玻璃体内注射应在受控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玻璃体内注射后,应监测患者眼内压升高和眼内炎。
(2)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推荐剂量为单只患眼在玻璃体内给予一枚植入剂(0.7mg)o每支给药器只能用于治疗一只眼睛,若另一侧眼睛需要治疗,必须使用新的给药器。
玻璃体内注射应在受控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玻璃体内注射后,应监测患者眼内压升高和眼内炎。
A超用法用量:(1)眼内、视神经、眼眶、眼肌炎性疾病的对症治疗(葡萄膜炎,网状脉络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炎,眼眶炎性假瘤,眼眶漏斗尖端综合征服肌麻痹)结膜下注射一次0.33-2.1mg球后注射一次0.83-4.1mg;滴眼一次0.21-0.83mg,一日3-8次;(2)外眼部和前眼部炎性疾病的对症治疗,滴眼不合适或不充分的(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结膜下注射一次0.33-2.1mg,球后注射一次0.83-4.1mg;(3)眼科领域的术后炎症:结膜下注射一次0.33-2.1mg,滴眼0.21-0.83mg,一日3-8次。
肺部肿瘤的诊疗实践与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肺癌的筛查与管理 (1)二、 2022EO肺癌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3)三、 PD-L1制剂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5)四、免疫治疗中irAE的管理 (7)五、 2021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9)六、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治疗 (10)七、 I-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解读 (12)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副反应及处理策略 (17)九、关于亚肺叶切除的思考 (18)十、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20)十一、 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22)十二、 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全程管理 (24)十三、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知信行 (25)十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实践 (27)十五、肺小结节的精准定位 (29)十六、肺段(亚段)切除的经验分享 (31)十七、肺癌的精准诊疗与分子诊断策略 (33)十八、 GGO诊疗的现状与挑战 (35)一、肺癌的筛查与管理1.肺癌的禁忌食物不包括()A.脂肪食物B.辛辣食物C.腌制食物D.高蛋白食物E.饮酒和咖啡参考答案:D2.()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A.胸部X线片B.PET-CTC.MRID.胸部CTE.超声检查参考答案:D3.下述哪项不是肺癌放疗的副作用()A.放射性肺纤维化B.脱发C.支气管胸膜瘘D.骨髓抑制E.局部皮肤反应参考答案:C4.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A.肺癌B.胃癌C.肝癌D.食道癌E.结直肠癌参考答案:A5.肺癌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咳嗽B.胸痛C.咳血D.呼吸困难E.发热参考答案:B二、2022EO肺癌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1.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未接受过RT、初治CNS转移患者BMRR达()A.59.8%B.77%C.74%D.27%E.76.9%参考答案:E2.下列不属于靶向治疗的是()A.早期+局晚B.晚期一线治疗C.早期三线治疗D.晚期二线E.后线治疗参考答案:C3.特泊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的ORR为()A.54.5%B.27%C.59.8%D.77%E.74%参考答案:A4.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FLOURISH 是目前在中国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开展的规模的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B.奥希替尼即使是在脑转移以及合并症等疾病负担较重的患者人群中C.奥希替尼未表现出与FLAURA 临床试验类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D.目前研究仍在随访中,后续更?中国患者?群的数据分析值得持续关注E.奥希替尼表现出与FLAURA 临床试验类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参考答案:C5.希替尼暴露总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A.35.5个月B.25.8个月C.15.8个月D.35.8个月E.45.8个月参考答案:D三、PD-L1制剂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1.与小细胞肺癌相关的是()A.PSAB.CA19-9C.NSED.CYFRA21-1E.CA15-3参考答案:C2.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是ES-SCLC目前有且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对放疗最敏感的肺癌是()A.鳞癌B.小细胞癌C.腺癌D.大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参考答案:B4.关于小细胞肺癌,叙述错误的是()A.易复发和转移B.单一治疗效果好C.肿瘤倍增时间短D.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敏感E.早期易出现转移参考答案:B5.截止目前小细胞肺癌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PD-L1抑制剂用于SCLC具有更大的治疗获益,相较PD-1抑制剂更具优势()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四、免疫治疗中irAE的管理1.斑疹/丘疹区域>()全身BSA,应暂停ICIs治疗,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外用A.10%B.15%C.20%D.25%E.30%参考答案:E2.在ICIs治疗期间,每()周复查ECG、心肌酶谱等A.1-2B.2-4C.4-6D.6-8E.8-10参考答案:B3.除()外,ICIs相关肝脏毒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均不同A.女性显著性B.抗平滑肌抗体C.肝小叶炎症D.浆细胞增多E.CD20+ 和CD 4+参考答案:C4.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时,irAEs不可逆的是()A.皮肤皮疹或瘙痒B.结肠炎C.肝脏毒性D.内分泌病变E.肺炎参考答案:D5.irAEs的常见毒性不包括()A.皮肤B.胃肠C.心血管D.内分泌器官E.肝脏参考答案:C五、2021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1.对于不具有神经内分泌形态学特征的肿瘤,不推荐进行神经内分泌标记物染色()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属于Ⅱ级推荐的免疫治疗前基线检查是()A.静息或活动时血氧饱和度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B.24小时动态ECG检查C.特定肿瘤类型的基因突变状态D.心肌酶E.尿常规参考答案:C3.肿瘤细胞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关键是()A.肿瘤表达黏附分子B.C.D.B.肿瘤分泌细胞因子C.肿瘤表达MHCI分子D.肿瘤表达MHCII分子参考答案:C4.()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首次编写并出版A.2010年B.2012年C.2014年D.2016年E.2018年参考答案:D5.根据免疫相关毒性分级管理总体原则,G1的处理措施是()A.无需住院,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B.住院治疗,停止ICIs治疗C.无需住院,不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继续ICIs治疗D.无需住院,不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停止ICIs治疗E.住院治疗,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参考答案:C六、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治疗1.完全切除后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大,ⅠB-ⅢA期患者的生存率在(),有待进一步提高A.90%B.36%-53%之间C.36%-68%之间D.77%-92%之间E.33%参考答案:C2.推荐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的检查是()A.低剂量螺旋CTB.胸片C.超声D.磁共振E.生化指标检查参考答案:A3.下述器官中最容易发生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是()A.脑B.骨骼C.肝脏D.胰腺E.肾上腺参考答案:C以下关于肺癌患者肿瘤的随访内容,不正确的是()A.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有必要进行密切随访B.建议对于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推荐的随访频次为术后前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并根据术后恢复情况,酌情决定首次随访时间C.对于出现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的患者推荐立即随访D.PET-CT有明显优势,推荐随访以PET-CT为主E.随访期间应鼓励患者戒烟参考答案:D4.下列哪种肿瘤的发病率()A.肝癌B.胃癌C.乳腺癌D.肺癌参考答案:D七、I-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解读1.以下关于根治性切除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需符合肿瘤完全切除的标准B.尽管NSCLC患者接受了肿瘤完全切除术,所有术后患者仍都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C.危险度随分期的增加而减少D.支气管、动脉、静脉、支气管周围组织和肿瘤附近的组织切缘均阴性E.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及采样后结外组织无侵犯参考答案:C2.亚裔人群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约为50%,一半推荐仲检查范围涵盖不包括()A.17B.18C.19D.20E.21参考答案:A3.以下关于肺癌患者肿瘤的随访内容,不正确的是()A.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有必要进行密切随访B.建议对于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推荐的随访频次为术后前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并根据术后恢复情况,酌情决定首次随访时间C.对于出现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的患者推荐立即随访D.PET-CT有明显优势,推荐随访以PET-CT为主E.随访期间应鼓励患者戒烟参考答案:D4.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NSCLC需进一步明确亚型B.术后标本应出现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NSCLC-NOS)的诊断C.对于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腺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大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癌中的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等类型,需要充分观察术后病理形态改变方可诊断D.肿瘤中含有多种病理类型(包括腺鳞癌、复合型小细胞癌、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还应评估病理类型所占比例E.对于腺癌术后病理标本应给出腺癌亚型及比例(以5%含量递增比例),微乳头型腺癌及实体型腺癌未达5%也应列出参考答案:B5.以下关于辅助化疗的治疗时机及推荐疗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待患者术后体能状况基本恢复正常,可开始辅助化疗B.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4-6周开始C.辅助化疗建议最晚不超过手术后2个月D.术后辅助化疗常规推荐4周期E.更多化疗周期不会增加患者获益,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1.EGFRm+ NSCLC辅助/新辅助治疗进展2.奥希替尼用于新辅助治疗研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NEOS中期分析表明,新辅助奥希替尼可以作为可切除的 II-IIIB 期 EGFR突变肺腺癌有效且可行的治疗策略B.真实世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在可切除的 IA-IIIB期 EGFR突变NSCLC患者中使用奥希替尼进行新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病理响应C.真实世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导致手术意外延迟D.真实世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会增加手术并发症E.新辅助奥希替尼对比/二代EGFR-TKI为EGFRm NSCLC带来更高的ORR及R0切除率数值,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参考答案:D3.AD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降低()疾病复发风险A.80%B.70%C.60%D.50%E.40%4.()研究改写中国肺癌指南,将晚期靶向治疗引入手术患者治疗中A.BR19B.RADIANTC.MSKCCD.SELECTE.ADJUVANT/EVAN参考答案:E5.下面对基于液体活检的无细胞DNA(cfDNA)分析描述错误的是()A.为疾病诊断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方法B.cfDNA片段组学特征已用于肺癌的检测C.目前对肺癌的检测灵敏度已非常高D.Ⅰ期肺癌的检测灵敏度可能低于40%E.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生存率并使患者受益参考答案:C6.FDA及参与Orbis计划的多国监管机构(HC、C和HAS)一致认为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可以为()EGFRmNSCLC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A.IA-IIB期B.IB-IIIA期C.IIA-IVA期D.IIB-IIIB期E.IIB-IIIC期参考答案:B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副反应及处理策略1.当皮疹覆盖<10%体表面积(BSA)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局部激素类软膏(弱效),隔日一次;如有瘙痒,口服抗组胺类药物B.皮肤科会诊或皮肤活检C.局部激素类软膏(中效)或激素类软膏(),每日两次D.暂停免疫治疗E.静滴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参考答案:A2.是否完成学习()A.是B.否参考答案:A3.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器官中,比较罕见的是()A.皮肤B.胃肠道C.肺D.心血管E.肝脏参考答案:D4.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需要考虑的可能性是()A.疾病进展B.偶然事件C.irAEs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5.一项关于Pembrolizumab的研究显示,最早出现的毒性反应是()A.皮肤反应B.甲状腺功能减退C.肝脏毒性D.肺炎E.肠炎参考答案:C九、关于亚肺叶切除的思考1.楔形切除时,肿瘤细胞可能会有残留,因此楔形切除只适用于非侵袭性肺癌()A.对B.错参考答案:A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对于仅行楔形切除者,R0切除且评估淋巴结数>5个者OS优势明显B.STAS-患者局部复发率更高,总体生存更差C.肿瘤细胞可以沿着血管、淋巴管、支气管或相邻肺泡腔扩散D.切缘不足、淋巴结评估不充分均会显著影响预后参考答案:B2.个对比肺叶和亚肺叶切除的RCT研究的时间为()A.1997年B.1995年C.1996年D.1994年E.1993年参考答案:B3.根据NCCN指南,不属于Sublobectomy指征的一项是()A.肺功能储备差或合并疾病多而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者B.直径≤2cm周围型结节C.GGO≥50%D.倍增时间≥200天E.病理为AIS参考答案:D4.肿瘤较小时,很少扩散到段间静脉之外,因此肺段切除甚至可以应用于部分侵袭性肺癌()A.对B.错参考答案:A十、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解读1.肺癌脑转移辅助检查中的检查是()A.影像学检查方法B.分子病理检测C.血清肿瘤标志物D.腰椎穿刺E.脑脊液检查参考答案:A2.分子靶向治疗中,属于ALK抑制剂的是()A.吉非替尼B.厄洛替尼C.克唑替尼D.埃克替尼E.奥希替尼参考答案:C3.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整个疾病病程中约()%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并且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更高A.35B.40C.45D.50E.55参考答案:D4.脑转移的分级预后指标中的纳入4个预后因素,不包括()A.KPSB.年龄C.性别D.脑转移数目E.有无颅外转移参考答案:C5.SCLC不手术的情况是()A.位于脑干、丘脑、基底节的脑转移瘤B.转移瘤和/或水肿体积大C.颅内压失代偿D.肿瘤卒中E.危及生命者参考答案:A十一、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1.EGFR非经典突变哪类药物()A.免疫治疗B.化疗C.一代EGFR抑制剂D.二代EGFR抑制剂E.抗血管生成治疗参考答案:D2.EGFR-TKI+VEGFR治疗模式,被证实有PFS获益的研究是()A.JO 25567B.NEJ 026C.RELAYD.CTONG 1509(中国)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非小细胞肺癌中靶向药物最多的靶点是()A.KRASB.EGFRC.ALKD.ROS1E.RET参考答案:B4.相比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的EGFR突变血浆清除率更高更快()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EGFR突变率在哪种病理类型中()A.大细胞癌B.腺癌C.鳞癌D.小细胞癌参考答案:B十二、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全程管理1.肿瘤的一线治疗是指()A.手术前进行的化疗B.手术后进行的化疗C.病人已经接受过治疗无效以后再进行的治疗D.晚期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肿瘤患者使用的个全身治疗方案参考答案:D以下哪个指标被认为是评估肿瘤临床获益的金标准()A.PFSB.ORRC.DCRD.OS参考答案:D2.EGFR突变率在哪种病理类型中()A.大细胞癌B.腺癌C.鳞癌D.小细胞癌参考答案:B3.Responserate是指()A.反应时间B.生存率C.缓解率D.有效率参考答案:C4.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的循证医学证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学协会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十三、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知信行1.2017年发表的法国研究结果:()%的患者不规范使用肠外营养(不符合指南标准)A.65B.70C.75D.80参考答案:A2.2020年发表的意大利肿瘤学会(AIOM)的全国调研:()肿瘤科医护人员依从指南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A.1/3B.1/4C.1/5D.1/6参考答案:A3.化疗开始至结束,全程给予ONS,按计划化疗完成率()A.70%B.80%C.90%D.100%E.50%参考答案:D4.2021年最新发表的ESPEN《肿瘤患者临床营养实用指南》推荐: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A.肠内营养B.ONSC.肠外营养D.营养咨询参考答案:B5.2021年最新发表的ESPEN《肿瘤患者临床营养实用指南》推荐:放疗患者的营养治疗,()A.ONS/ENB.肠内营养C.肠外营养D.营养咨询参考答案:A十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实践1.下列哪项不属于我院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的权责()A.制定本机构抗肿瘤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B.审议本机构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C.负责抗肿瘤药物的采购、供应、集中调配及合理用药指导D.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宣传教育参考答案:C2.具有抗肿瘤药物处方权的临床医师职称要求为()A.住院医师B.职业医师C.助理医师D.初级及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参考答案:D3.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可行性、经济学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和()A.普通使用级B.一般使用级C.特殊使用级D.临床试验级参考答案:A4.处方前置审核对于医生的作用是什么()A.限制医生自由开药B.提醒医生注意药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C.让医生了解、掌握用药的规范和标准D.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参考答案:C一位46岁女性患者患有胃低分化腺癌IV期,曾经接受过替雷利珠单抗和恩沃利单抗等多轮治疗,近期评价为PD。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药学决策与分析能力研究一、研究方案1. 方案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药学决策与分析能力的研究,提高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决策能力,优化治疗方案,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具体方案内容如下:(1)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对临床药学决策与分析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标,选择一所大型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该医院拥有庞大的真实世界数据,包括病例和药物使用记录等。
(3)数据采集:与医院合作,获取医院数据库中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例诊断、药物处方、治疗结果等。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数据整理和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对于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模型构建和预测等。
(6)研究结果验证与评估:将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评估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提出新观点和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临床药学决策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方案实施(1)前期准备:与合作医院沟通,明确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要求;搜集相关研究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2)数据采集:与医院合作,获得授权的数据访问权限,并根据研究目标制定数据采集计划,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数据整理与分析:按照研究方案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步骤,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结果验证与评估:将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评估,比较不同研究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新观点与方法提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观点和方法的探索和提出,为临床药学决策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于药物警戒的医学书籍
关于药物警戒的医学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药物警戒与风险管理》由宿凌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从药物警戒的发展历程、严重非预期不良反应、临床试验期间及上市后的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还介绍了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等丰富内容。
《药物安全与药物警戒》由崔燕宁主编,这本书从药物警戒的发展历程、严重非预期不良反应、临床试验期间及上市后的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还介绍了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等丰富内容。
此外,还有《药物警戒体系与质量管理(药品GVP指南)》等书籍可供参考。
如需更多书籍推荐,建议咨询相关药学专家或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网站。
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效果评价和元分析研究主题: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效果评价和元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评价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效果,并进行元分析,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药品不良反应、效果评价、元分析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的使用也日益普遍。
然而,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问题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能否有效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并对药品的使用提供科学指导?第二章: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收集与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大数据,包括医院主动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患者健康档案、药品销售数据等。
2.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重复、缺失以及异常值,并对数据进行统一编码和标准化。
2.3 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搭建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以及相关的药品信息,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3.1 效果评价通过收集的大数据,我们将对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效果评价,包括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的计算。
3.2 元分析通过汇总已有的相关研究,对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效果进行元分析,以评估该系统的综合效果。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4.1 结论通过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我们得出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并为临床药师的决策提供有益的支持和指导。
4.2 讨论在实施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药师决策支持系统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质量、隐私保护等问题。
人工智能在药品监管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而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人工智能在药品监管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
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管手段,人工智能在药品监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在药品研发领域中的应用。
药品研发历来是一项复杂、漫长而费力的工作。
因此,人工智能被应用在药品研发中,可以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和准确度。
通过分析大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发现可能有用的化合物结构,并进行虚拟筛选。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模拟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预测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等。
这些应用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第二个方面是在药品监管中的应用。
这个领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另一个热点。
在药品监管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包括药品质量监测、溯源追查、风险评估等。
目前,药品质量监管仍然是药品监管中的重点。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地获取大量的药品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对,识别出有质量问题的药品。
而对于溯源追查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快速追溯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及时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存在的环节。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针对药品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种风险评估可以基于历史数据、流行病学的分析等内容,为监管部门提供较为科学和准确的药品安全风险评估。
虽然人工智能在药品监管领域中应用广泛,但是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的随机抽检和检验。
其次,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质量的要求较高,缺乏重要数据会导致监管偏差和错误。
此外,人工智能还有被欺骗的可能性,可能被故意将劣质数据注入其中,导致监管失灵。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管手段,已经在药品监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得以更加有效的监管,从而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
天然小分子、表象药理与药物作用的机制雷帆;邢东明;严孝金;杜力军【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6(018)006【摘要】本文主要从天然(中药)小分子与化学合成小分子的理念异同、表象药理与特异性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异同等方面对该类小分子成分的特点及其相关的药理学研究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探讨.由于天然(中药)小分子来源的非目的性,具有体内作用靶点多样性和作用机制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药理研究中,要进行相关作用靶点背景的筛选,以确定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最后进行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特异性的确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小分子作用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进而促进天然(中药)小分子新药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总页数】5页(P1000-1004)【作者】雷帆;邢东明;严孝金;杜力军【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药学院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药理实验室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相关文献】1.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 [J], 王玉刚;谢伟东;雷帆;王欣佩;杜力军;邢东明2.SREBPs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J], 谢治深;赵振彪;张振强;王辉3.蛋白质组学在药理毒理模型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J], 张琳;贾阳;王燕平4.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心脏X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作用机制[J], 马茜;杨志华;陈浩佳;黄芷环;刘宇;王贤良5.SPR天然产物小分子抑制剂的"人工智能"药物筛选和"网络药理"作用机制研究[J], 艾中柱;王皓南;周珊珊;江经纬;袁胜涛;黄必胜;杜鸿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linical Medication Guidan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edication Knowledge Base and
BI Technology
作者: 严静东[1] 江舢[1] 孙树梅[1] 李彭军[2]
作者机构: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 [2]南方医科大学网络中心,广东广州510515
出版物刊名: 中国医院管理
页码: 57-5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用药指引 商业智能 合理用药 医嘱系统
摘要:目的 有效规范临床用药,进行合理用药指标的监控,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方法 依据临床用药知识库,将用药规范和制度与医嘱系统流程融合;采用商业智能技术,抽取医院管理、医嘱、检验等临床业务数据库,建立主题模型,监测临床用药的各项指标。
结果 软件化定制了临床用药规范和制度,在医嘱系统中实现提醒和审批流程。
实时、精细化展示合理用药指标报表,并能进行潜入分析。
结论 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同时极大提高了合理用药数据统计、分析的效果和效率。
眼科病区用药咨询常见问题分析沈剑文;闫晶超;陈念祖【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037)021【摘要】Objectives:To analyze th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in ophthalmic war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rug counseling service.Methods:One hundred and thirteen drug consultations recorded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ophthalmic ward in 2015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counseling content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medication for children, usage and dosage and therapies. Antibiotics and hemostatics accounted for 23.73% and 12.71% in the counseling drugs.Conclusion: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for pharmacy consult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unseling service so a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目的:分析眼科住院用药咨询常见问题,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监管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清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6.13•【文号】药监综函〔2024〕313号•【施行日期】2024.06.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监管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清单的通知药监综函〔2024〕3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药品监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等工作要求,有效促进“人工智能”行动在药品监管领域的实践探索,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更好支撑高水平监管和高质量发展,现将《药品监管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施。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清单》列出了15个具有引领示范性的、有发展潜力的、针对工作痛点的、需求较为迫切的应用场景,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药品监管领域的研究探索,以促进人工智能与药品监管深度融合为主线,规范和指导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应用,引导资源聚焦,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药监系统;同时也为其他科研机构、技术公司和药品企业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组织实施各单位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现状和自身实际工作需求,选择《清单》中列出的典型应用场景为切入点,由本单位监管业务部门和信息化技术部门共同牵头,协作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探索。
鼓励各单位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企业等多种主体,采用灵活可行的合作模式,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落地实施工作。
临床药师参与重点监控药品医嘱点评及干预效果
蒋林;袁珺;肖腊梅;张奇兵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0(13)22
【摘要】目的促进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
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干预
前)681份和2018年7-12月(干预后)595份重点监控药品数据,比较干预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
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各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占比下降,合理
率由68.87%提升至85.88%,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用量不足、给药剂量不适宜、不适宜的联合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5.86%、4.11%、
13.22%、4.55%、1.47%降低至6.72%、1.85%、5.38%、2.18%、
0.17%(P<0.05),但用药疗程过长的情况未见减少,仍需加大干预力度。
结论临床药
师深入临床与医师沟通,及时干预不合理用药,可促进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
【总页数】4页(P7-9)
【作者】蒋林;袁珺;肖腊梅;张奇兵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临床药师在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医嘱审核的干预效果
2.临床药师干预重点监控药品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3.临床药师参与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效果分析
4.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用药医嘱点评效果分析5.临床药师参与辅助用药医嘱审核及临床干预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