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4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教学设计【课题】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文化》项目五任务三)【授课教师】宁海职教中心葛更镐【授课类型】新授课 1课时【内容简介】大屋顶为《旅游文化》一书项目五任务三《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建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游人员在带领游客进行景点观光时,特别是对古迹进行观光时,作为历史体现之一的大屋顶必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学好本节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也为学习任务四中的各种建筑体打下基础。
【学情简介】授课对象为高一导游专业的学生,虽然职高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但是导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文化》这一课程比较感兴趣;学生有《模拟导游》课程的基础,能够顺利地进行讲解;职高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观察力敏锐、敢于创新,这些都有利于课堂中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但是学生成绩层次不清,所以在进行分组时要均衡分配,保证讲解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大屋顶的各类形式。
(2)加强学生大屋顶形式的认识和区别。
(3)掌握大屋顶各个形式的关键点并能对各个屋顶进行讲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评,学生讲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这一理念。
动态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本堂课内容,学会分析如何辨别一件事物并能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为以后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教学工具】【重点难点】重点:大屋顶的形式难点:大屋顶各种形式的区别以及运用导游讲解语言讲述各个屋顶 【教学方法及策略】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方法及策略】 【教学准备】 1、 制作课件 2、 准备资料3、 学生分组 【教学板书】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一、大屋顶的特色与功能中国特色——飞檐翘角形态美功能 防止雨水急剧下滑更好地采光通风 二、大屋顶的主要形式三、屋顶的建筑等级重檐>单檐单檐: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 悬山顶>硬山顶屋顶类型 屋脊坡面有无重檐备注庑殿顶 (四阿顶) 正脊*1 斜脊*4四面斜坡有庄重雄伟,等级最高,在宫殿中运用教多歇山顶 (九脊顶) 正脊*1 斜脊*4 戗脊*4四面斜坡有在园林中运用较多悬山顶 (挑山顶) 正脊*1 斜脊*4双坡无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民间店铺一般用此屋顶形式硬山顶正脊*1 斜脊*4双坡无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一般运用于配殿建筑攒尖顶若干屋脊圆形或多边形有一般用于亭、阁、塔中卷棚顶 (元宝顶)无明显正脊 双坡 无 一般用于园林建筑以及边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学生慧眼识图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来回顾旧知——古代建筑的结构(台基、柱子、斗拱),并通过屋顶上的装饰不同引出本堂课内容——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象——屋顶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首先是整节课的说课过程,我将会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
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要想成就效果显著的一堂课,教师必须要全面的分析教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教材做出分析。
首先是教材地位,本课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插图珍藏版)》中第五讲——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初步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入门必修课。
初中阶段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学习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因此,我设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样式辨析。
难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二、学情分析分析教材是基础,分析学情就是必要因素,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上课学生43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以下分析:1、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让青少年更好的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2、现在的大部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这与他们贫乏的传统文化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有必要让青少年深度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教学目标美国的教育学家格莱恩弗兰德曾说过:“成功是一个人树立有价值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
”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适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学习,掌握常见的几种屋顶形式,能够对日常所见屋顶做出判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史料分析以及图片中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体验从少到多、由点及面地收集历史信息的过程,学习在新情境中借助史料观察、分析、思考、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
古厝屋顶教案古厝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奇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吸引了浩繁人的关注。
古厝的屋顶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具有好用的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同砚更好地了解和观览古厝屋顶的魅力,我们设计了一堂有趣的教案。
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同砚了解古厝屋顶的构造、材料和装饰,并培育同砚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爱好和观览能力。
以下是教案的详尽内容:一、导入环节1. 展示一些古厝的图片,引起同砚的爱好,问同砚是否知道古厝是什么,以及古厝的特点。
2. 通过谈论和诠释,引导同砚了解古厝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古厝屋顶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 介绍古厝屋顶的构造和材料,如椽、檩、瓦片等。
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让同砚更直观地了解古厝屋顶的结构。
2. 介绍古厝屋顶的装饰,如斗拱、彩画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同砚感受古厝屋顶装饰的秀丽和细腻。
三、小组活动1. 将同砚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厝屋顶进行探究。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相谈论和查找资料,了解古厝屋顶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板,展示他们对古厝屋顶的探究效果。
展板可以包括图片、文字和手工制作的模型等。
四、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展板,并向全班分享他们对古厝屋顶的探究效果。
2. 同砚可以提问和沟通,增进彼此的进修。
五、延伸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古建筑爱好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度了解古厝屋顶的知识和文化。
2. 组织同砚参观当地的古厝,亲身感受和观览古厝屋顶的魅力。
通过这堂有趣的教案,同砚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观览古厝屋顶的奇特之处,培育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爱好和观览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同砚还能够练习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探究能力。
信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同砚会更加热忱我们的传统文化。
天坛屋顶制作手工教案教案标题:天坛屋顶制作手工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天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制作天坛屋顶的手工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天坛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2. 制作天坛屋顶所需的材料:纸板、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天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与学生讨论天坛的特点和建筑结构。
实践操作:1. 准备纸板和剪刀,让学生根据天坛屋顶的形状和结构,剪出适合大小的纸板片段。
2. 学生根据剪好的纸板片段,将其拼接成天坛屋顶的形状,并用胶水固定。
3.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使用颜料和画笔为天坛屋顶上色,以展现其独特的美感。
展示和总结:1. 学生展示制作好的天坛屋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品,了解和体验天坛的文化魅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其他中国古代建筑的手工模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评估方法:1. 学生制作的天坛屋顶作品的完整度和准确度。
2. 学生对天坛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时的安全。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的颜色和形状。
3.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