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历史数据
- 格式:xls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基于美国经济的美元走势分析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走势历来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风向标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的价格。
然而,由于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的影响,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降息,使得美元自2001年以来持续走软。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疲弱的美元更是雪上加霜,美元指数一度跌至70 附近。
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加上供求、投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引发全世界对美元未来走势的高度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美元有些意外地走出了两周凌厉的上攻行情,美元指数从最低的70附近一度逼近了78。
其走势之坚决,让很多分析家不禁疑惑:美元的春天即将到来?美元是不是已经步入了反转?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很多,比如对美国和非美国家利差的预期,美国和非美国家的经济预期,美元和原油的走势互动联系、美国即将到来的大选、美国政府的政策偏向等等。
在笔者看来,美元是否已经具备了反转的条件,还是仅仅只是一个中期的反弹,关键在于美国未来的经济表现。
下面笔者将从对美国经济和美元走势历史分析出发,进而对美国的经济现状和未来情况做出相对科学的预测,从而来分析美元的未来走势。
一、美国经济和美元走势的历史分析通过回顾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数据,美国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和五次衰退:(1)20世纪70年代滞胀造成的经济衰退。
1974—1975 年发生了3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75 年的失业率达到8.5%。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仍然很高,当年的消费物价上涨7%。
该时期美国的GDP增长缓慢,CPI 处于较高的水平,即属于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时期。
这一时期,美元指数也一路向下,在1978年底,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美元指数才止住了颓势。
(2)20世纪80 年代初,由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美国由于温和通胀所引发的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在1980-1982 年呈现W型运行态势。
美元指数受哪些经济指标得影响?非农、ADP就业数据、GDP、贸易帐、制造业订单影响大得就这几个,其它得像消费者物价指数、成屋销售什么得,这几年得影响比较小失业率每次都与非农一起公布,就算在非农里了美元汇率下跌对美国经济与世界贸易产生得影响就是多方面得,有利也有弊。
从美国经济来瞧,美元汇率下降使美国商品出口价格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得竞争力,这有利于美国制造商增加生产与扩大出口,从而推动经济较快地复苏。
但就是,不利得因素也不容低估。
一就是进口商品价格因此上升将导致美国国内得物价上涨,从长期来说对经济运行不利。
二就是对美国得投资市场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美元汇价下跌导致外国投资者大量减少购买美国证券,甚至抛售美国股票与国库券,从而使得外资流入大幅减少与长期利率上升,那么美国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
ﻫ从世界贸易方面瞧,美元汇价下跌将使美国出口商品增加与价格下跌,美国商品可能占据更大得市场,从而打压其她国家得商品、而对美国市场而言,外国商品对美国得出口将因价格上升而受到影响。
ﻫ美元贬值对欧元区各国影响不同,总得来说欧元兑美元升值所带来得积极影响主要有:一就是欧元升值将使欧元国家进口石油得费用下降,减少通货膨胀得压力,并促进居民得消费;二就是欧元升值缓解通胀压力,使欧洲央行减息可能性增大、一旦欧洲央行采取降息,将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三就是欧元兑美元升值将促进欧洲国家得信息技术方面得消费,从而缩短欧洲国家同美国与亚洲国家在信息领域得差距,并有可能带动欧洲新一轮得信息技术投资;四就是欧元兑美元升值可能缓解欧美多年来得贸易摩擦。
美元汇率上涨则相反。
美元指数上涨现货黄金就会下降,为什么黄金与美元指数一直呈现负相关得关系呢?(一)突发事件造成经济风险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走势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得四个时间段,结合当时全球得政治、经济等宏观情况分析,可以瞧出这种非常态走势得背后原因。
1993年,美国对外干涉索马里结果计划失败,受到重大创伤;2005年,伊拉克暴力事件持续、乍得向苏丹宣战等;而2010年上半年二者得正相关关系主要就是由经济因素引起得;2009年至今,欧洲得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得通胀数据也并不乐观,中国得CPI也不断走高,从2009年11月得0、6%直线上升到2011年4月得5。
外汇市场分析报告—GBPUSD行情分析外汇市场分析报告—GBP/USD行情分析1.GBP/USD历史价格走势2009年9月中旬,美元指数震荡下行,创出一年来的低位,引领外汇市场结束了两月以来的震荡区间,终于走出一轮突破行情。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衰退,加之美联储将在较长期限内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美元的下行风险一直存在,但受经济震荡因素影响,美元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区间波动。
相对其他非美货币,英镑延续了相对弱势的表现,对美元小幅上涨。
近期市场利好因素进一步集聚,而美国经济依然低迷,美元逐渐沦为金融市场的融资币种,而英国数据趋于好转,经济持稳势头初现,后市走势有望震荡上行,回补前期跌幅。
美元自上周一开始走弱,黄金价格突破1000美元大关,原油价格站稳70美元上方除非了本轮美元空头,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宣布维持当前的财政刺激政策不变以及欧元区和澳大利亚经济数据的改善,进一步助长空头的力量。
加之中国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担忧的报道以及联合国UN呼吁改变目前全球外汇储备体系的报道均为刺激美元走软的新因素。
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非美货币对美元大幅走强。
英镑方面,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ONS)本月9日表示,英国7月贸易赤字同比基本持平,但出口和进口均出现2008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7月产品出口价值月升5%,为2008年1月以来最强劲增长。
同时,穆迪投资者服务评级机构9日称,英国AAA级主权债信评级并未受到威胁,这将对疲软的英镑起到提振作用。
相对于英国状况的改善,美国经济似乎仍在低迷中挣扎。
在大规模救市后,市场对经济的关注逐渐转移到政府赤字上来。
近期,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表示,截至8月底的联邦财政赤字达到1.38万亿美元,其中,财政收入较2008年同期减少16%,而联邦支出则增加了19%。
即将结束的本财政年度将成为联邦政府历史上财政状况最为糟糕的一年。
2.英国经济发展状况2.1.经济衰退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英国是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
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前言2011年后半段,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正悄然发生转变,经济面已无力再推动汇率大幅升值,政治因素成为汇率升值路上的重要动力。
展望2012年,由于全球多个重要国家将相续进入大选换届阶段,因此人民币汇率必将在经济面和政治面做出博弈,并择机波动。
预计,全年升值幅度将维持在1.5-3.0%之间,同时汇率波动幅度有望进一步放大。
一、2011年人民币汇率市场行情回顾1、美元指数触底反弹,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不改2011年,人民币继续保持渐进可控的原则,兑美元汇率在震荡中缓慢升值。
截止12月3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尾盘收于6.2940,较年初开盘下跌4.7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为4.94%),较2010年重启汇改以来下跌7.8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为8.48%),。
全年,随着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扩大,避险需求成为外汇市场的主旋律,加上美国经济及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因此美元触底反弹,并带动美元指数重返80整数关口。
同期,人民币汇率暂时摆脱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形成单边升值趋势,全年累-1-计下跌逾3000bp,盘中略有起伏,尤其自11月30日起,人民币汇率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有所弱化。
但中间价的持续高开,不仅出现人民币汇率在跌停中缓慢升值的怪象,而且反映出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持坚定态度。
全年,人民币兑其他各主要非美货币基本取得一定涨幅,其中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幅度最大,主要原因是欧债危机促使欧元汇率全面走弱;加元、英镑和澳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因美元走强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日元是唯一兑人民币汇率取得上涨的货币,主要原因是市场避险需求以及日本国内灾后重建,均使得日元汇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1:2011年人民币汇率波动表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涨跌幅度最大波幅美元指数79.139 81.313 72.696 80.205 1.35% 11.85% 美元兑人民币 6.6050 6.6377 6.2940 6.2940 -4.71% 5.46% 欧元兑人民币8.7940 9.6993 8.1210 8.1449 -7.38% 19.43% 日元兑人民币0.08117 0.08512 0.07646 0.08177 0.74% 11.33% 澳元兑人民币 6.7254 7.1483 5.9831 6.4330 -4.35% 19.47% 英镑兑人民币10.2588 10.8884 9.6946 9.7776 -4.69% 12.31% 加元兑人民币 6.6225 6.8836 5.9793 6.1729 -6.79% 15.12%图1:2011年境内人民币汇率及美元汇率走势图(黑线:境内美元兑人民币、红线:美元指数)-2-2、远期升贴水由贴转升,升值压力有所缓解2011年初,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因此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也继续升温,远期贴水也随之大幅下滑,1年期远期贴水触及当年低点-1800bp。
一、美元宏观周期化分与特性当人们经历过在二十一世纪初始阶段,所爆发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后,我想任何人都不难感觉到,美国对于世界金融以及经济的影响性以及重要程度。
各经济体与美国的关系可谓一损具损一荣即荣。
因此,对于美元指数波动特征以及一些波动规律上的正确掌握与了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会逐步的对一定时期内,美元指数所呈现的波动特征加以总结,并将历史上美元指数的重要区间加以划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对美元指数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内容上,形成正确系统性的必要了解。
图1如图1所示,总体上在美国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指数所呈现的走势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升值与贬值周期。
其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美指历史走势中持续最长的贬值周期(10年)。
除了这个为期10年的周期外,期于周期的持续性基本在4——6年中。
第一阶段:时间范围:1976—1980年所处状态:贬值周期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1、在这个阶段,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与1975年相比贬值10。
4%,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3。
5%。
2、在此期间,美国所实行的较为宽松的货币制度是该贬值周期的主要成因。
3、同时,此阶段也是美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告别布雷顿森林体系束缚后,在货币供应量方面,开始进入急速增长的第一个历史周期。
新货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与美元的贬值在时间上也是相互吻合的。
4、商品市场中,例如;石油、黄金以及其他贵金属、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呈现着飞涨的状态。
5、总的世界经济处于实际的“滞胀”阶段,与此同时“石油化美元”大量流入拉美国家以及其他原材料供给国。
第二阶段:时间范围:1981—1985年所处状态:升值周期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1、在此期间,以1979年起点美联邦基金开始大幅提高基准利率,该货币政策执行两年后,于1981年居然达到惊人的、前所未有的16%。
也正是于此为基础,美元才得以终结了近忽持续了十年的弱势状态,近而进入了美元强势周期。
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中国黄金投资分析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 杨凤梅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
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
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的主要货币贬值;反之,美元指数上涨,说明美元兑其它主要货币升值。
自2001年以来,美元指数形成明显的下跌趋势。
美元指数从2001年7月初的121.02下跌至2007年11月的最低点74.49,累计下跌幅度达到38.45%。
一、美元指数大幅波动的主导因素30年来,美元已经历了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爆发于1973-1976年间,危机爆发标志是美元和黄金的彻底脱钩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1987年间,危机爆发标志是《广场协议》的签署和美国股市的股灾。
始于2001年的这一轮美元调整,表面上看是布什政府对90年代中后期民主党政府所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调整的结果。
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斯诺于2006年5月17日在西方7国财政部长会议上发表的关于“强势美元政策”的讲话,被普遍视作美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的信号。
政策改变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
按照高盛公司的预测,美国未来10年预算赤字将达到5.5万亿美元,经常项目下贸易赤字将超过GDP的5%,双赤字局面的持续是美元政策由强转弱的基础。
更为不利的是美元利率处于45年来的最低点,低利率与美国反恐战争导致国际资本流入逆转,难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综合起来,双赤字、低利率、恐怖袭击这三大因素导致国际资本外流是此轮美元中期贬值趋势形成的基本原因。
研究美元指数和国际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实质是研究美元汇率波动和国际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美元指数对国际金价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美元的变化对国际金价的短期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元涨金价跌、美元跌金价涨。
美元指数的历史统计回顾1971年——2010年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美元泛滥的时代开始,开启了70年代的高通胀期。
1973年7月美元指数见低点90.53点后走强。
石油危机于此年爆发,可能当时美国政府见到石油危机来势汹汹便有所收敛。
1974年1月美元指数见高点109.5点后走弱,石油价格于该年见顶。
1975年3月美元指数见低点92.82点后回升。
1978年8月美元指数跌破1973年低位中国于次年开始改革开放,可能有大批资金从美国流向中国,造成美元破位下行。
1978年10月美元指数见当年为止的历史最低点82点,并开始在低位徘徊。
1980年10月美元指数重拾升势,并在随后的几年表现出历史最强的走势。
1981年12月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 20%1982年12月联邦基金利率降至8.5%后在8和10之间徘徊,但美元指数继续走强1985年2月美元指数见历史最高点164.72点。
根据美国的数据,美国对华贸易于此年从顺差变为逆差,过去的美元大牛市是因为中国刚开始改革,急需从美国进口各种设备和从世界进口原材料,而当时的中国还还没有外汇储备,便造成对美元的强劲需求,加上沃克尔一直保持谨慎的货币投放造成。
从1985年高位起,美元开始了历史最长时间的大熊市。
1987年保罗·沃克尔离开美联储。
1992 年9月美元指数创出历史新低点78.33点,比上一历史低点82点低了3.67点。
原因是,中国从85年开始对美国贸易顺差,并逐年扩大,因此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美元外汇储备,不需要再在市场上购买美元,加上美国连年贸易逆差,美国用美元支付贸易逆差。
1995年 8月又经过3年的低位徘徊,美元指数重拾升势,这次是因为信息网络时代在美国拉开序幕,资金追逐高利润率的新兴产业回流美国追捧信息网络公司和这些公司的股票。
美国发动的四次货币战争货币战早在1971年8月美元与黄金脱钩之时就已经开始。
美国滥用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至少发动过三场货币战,操控美元升值、贬值,先制造泡沫,后刺穿泡沫,打击其他经济体,而美国资本集团从中赚得盆满钵盈。
1971年美国拒绝向他国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锁住老虎的笼子打开了。
于是,美国发动了针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第一场货币战,开印美元,让美元贬值。
数据显示,衡量美元币值的美元汇率指数从1971年的大约110点,下跌至1974年的90多点。
同期石油价格从每桶大约2美元涨到15美元,但是,由于美元贬值,15美元能购买的黄金和之前2美元能购买的黄金相差无几。
与此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全球经济在1971年至1980年出现通货膨胀,包括10多个欧佩克成员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都遭重创。
1980年前后,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事件是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
由于内地当时外汇奇缺,美元多了一个买家。
同一时期,日本经济崛起并威胁到美国。
于是,美国发起了第二场货币战,从1980年起开始逼迫日元升值,并于1985年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
此后,日元从1美元兑换约240日元,一路升值到1989年初的1美元兑换80多日元。
美元迅速贬值,美元指数从历史高点下泄至1989年的90多点。
曹仁超指出,日元、美元一升一贬,巨量美元资本流入日本,一方面赚取日元升值的好处,另一方面大量吸纳房地产和股票,其结果是1987年至1989年之间日本房价股价飙升,引发巨大资产泡沫。
但从1990年起,由于美元资本大量抽逃,日本资产泡沫开始破裂。
“日本人从1945年到1990年辛辛苦苦赚的钱,都给人家拿去了,这就是货币战。
”从日本狠赚一笔的美国资本又把目标对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于是有了第三次货币战。
其手法如出一辙。
曹仁超说,对此问题,过去没有一个国家能抵抗得住,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20%以上,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美元加息周期的历史回顾2016年12⽉15⽇凌晨3:00的美联储利率决议,市场对是否加息0.25持肯定态度,市场焦点是:能否加0.5或者以后会持续加息,我们在加息之前,不妨回顾⼀下美国加息的历史。
由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中⼼位置,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汇率波动加⼤,国际⼤量资本从新兴市场回落美国,使得新兴经济体成为美联储加息之后最为受伤的全体。
⽬前巴西、东南亚⼩国、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已经是初见端倪。
在历史上⾯,80年代末,美国联邦基⾦利率再次回到阶段⾼点10%附近,亚洲的韩国和台湾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破灭。
在1990年⾄1993年放松货币政策后,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此举与政治事件⼀起触发1994年墨西哥⽐索危机。
随后美联储加息⾄⾼点后,⽇元和美元汇率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发⽣剧烈波动,推动了97年亚洲⾦融危机、98年俄罗斯危机以及99年巴西⾦融危机的多⽶诺⾻牌。
进⼊21世纪,美联储在2000⾄2001年货币政策收紧的后期,实⾏货币局制度的阿根廷被动接受从紧的货币政策,内外交困,短期利率飙升并最终爆发阿根廷货币危机。
危机之所以发⽣在这些新兴市场,有⼀些共同的原因:汇率制度僵化,盲⽬开放资本项⽬,资产杠杆过⾼,很是有警惕的意味。
因为回溯以上历史时段,亚洲经济正处于⾼速发展的阶段,并未给亚洲经济产⽣实质性的打压,但是这⼀次不⼀样了,亚洲经济经历⾼速发展之后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所以在本轮加息预期中,这样是为什么在8⽉份,⼈民币主动开始开启弱周期的核⼼原因。
另外,在这些加息周期之下,⼤宗商品是如何表现的呢?⾸先看美元指数的⾛势,可以明显看出,在美联储历次加息之前,美元都明显⾛出⼀波涨势,⾸次加息时美元的⽔平通常是美元指数在整个加息周期中的⾼点。
不过2015年这次的加息之前,⼤家可以发现明显的问题,也就是美元从底部升值的幅度已⼤于以往历次周期。
基于对通胀的担忧,从1994年2⽉4⽇⾄1995年2⽉1⽇,历时美联储基准利率从3.25%提升⾄6%,加息幅度3%。
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的相关性解读在黄金投资市场上,几乎没有人不关心美元。
“美元上涨则黄金下跌,美元下跌则黄金上涨”,这一规律已经被普遍应用,但是很少有人探究这一规律是否真的存在。
本文的重点就是探究这一问题,本文意在弄清楚如下几个问题:美元和黄金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如此紧密的反向关系?若存在这种反向关系,是美元影响黄金,还是黄金影响美元?美元和黄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注重对历史数据的分析。
通过分析1990年6月20日以来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的关系,回答上述问题,获得本文的结论。
研究模型分析的数据跨度为18年,标的数据4622组。
采集的数据横跨上涨和下跌的主要周期波段,基本上能够揭示其内部的基本规律。
一、美元与黄金的价格关系从美元和黄金的历史走势上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但相关到何种程度我们很难直接看出,因此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以期找到它们之间的数量规律。
我们对美元和黄金的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相关性检验,得知美元和黄金确实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采集数据的18年间,前5年相关性差,1995年以后,美元与黄金的相关性呈现紧密的负相关关系。
1990年至1995年间,相关性仅有-0.0706,在走势上,美元和黄金之间差距较大,并没有发现可以参照的规律。
1995年以后,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附近,美元和黄金之间的负相关程度非常显著。
总体看来,在美元和黄金作用的历史行情中,相关性呈现增大态势,美元和黄金之间确实存在非常紧密的负相关关系。
二、美元和黄金的因果关系在证明了它们的价格确实存在负相关关系后,又有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到底是黄金影响美元,还是美元影响黄金?我们将上述4622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下述结果,由结果可知,在90%的置信水平上,只有美元的涨跌对黄金的涨跌有影响,黄金对于美元的影响并不显著。
具体来说,美元的价格是黄金价格形成的原因。
由于美元和黄金价格量纲不同,对于检验结果形成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上仍然不显著。
美元指数 2005年~2015年走势分析组员:郭勇志国商131 2013122106崔云石国商131 2013122102尹明昌国商131 2013122124分工:2005-2009 郭勇志2009-2012 崔云石2012-2015 尹明昌当人们经历过在二十一世纪初始阶段,所爆发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后,我想任何人都不难感觉到,美国对于世界金融以及经济的影响性以及重要程度。
各经济体与美国的关系可谓一损具损一荣即荣。
因此,对于美元指数波动特征以及一些波动规律上的正确掌握与了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组会逐步的对一定时期内,美元指数所呈现的波动特征加以总结,并将近十年美元指数的重要区间加以划分。
一·概念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
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
美元指数并非来自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或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而是出自纽约棉花交易所 (NYCE)。
纽约棉花交易所建立于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中介商所组成,目前是纽约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货与期权交易所。
在1985年,纽约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门,正式进军全球金融商品市场,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数期货。
二·2005年~2015年走势分析第一阶段 2005~2009年在此周期中,美联储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持续严重的衰退期,所做的应对就是不断的降低基准利率。
2003年美联储基准利率达到1%的历史低位,而后期证明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并于此呈现出持续贬值的趋势。
到2007年美元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比2002年相对贬值25。
7%与25。
3%。
该阶段中,所形成的特征为低利率似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急剧增加,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迅速扩张,并由此触发了美国房地产的非正常性非合理性的迅速爆炸式发展,这对美国经济中的泡末程度起到了助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