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企业选择贸易支付方式的现状和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一、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这是当下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一)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后两者的结构由于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迫使产业结构状态服从短缺约束资源使用效率的“木桶原理”,造成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状态,约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的调整,必然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二)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浪费和开发不成功的风险,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商品进口中,我们也能获取一定的技术,为了实现贸易,出口方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甚至一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在其贸易行为中无意且自然地输出了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引进带来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三)进口加剧了国内竞争,大大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产商品的市场,但它却加强了竞争,并带来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三、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一)合同风险一份贸易合同,贯穿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因此合同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
合同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是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带来风险。
若产品供大于求,在合同条款谈判过程中,进口方更具有主动权,从而进口方会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上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迫使出口方做出让步等,显然,合同利益会偏离出口方;反之亦然。
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上的缺陷导致风险。
这主要是指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全面,文字、术语等表述是否准确无歧义,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手续的日期是否合理有效等。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贸易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本文将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当前形势、发展趋势、优势与挑战、政策支持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这一新兴领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始于2010年左右,近年来发展迅速。
据统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总额达到约1.3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
当前,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如阿里巴巴的国际交易平台、亚马逊等。
随着电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电商跨境出口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
未来,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有望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扩展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推动这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中国电商出口行业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需要在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2. 正文2.1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当前形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目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远远超过了传统贸易的增速。
随着中国电商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风险因素的增加,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外贸政策的支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出口企业现状调查报告出口企业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出口企业一直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贸易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100家出口企业作为样本,涵盖了各个行业和地区。
通过问卷提供的信息,我们对出口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1.出口企业的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出口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增长,其中约有60%的企业增长率超过10%。
这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2.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出口企业整体发展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超过70%的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其次,约60%的企业认为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压力大。
此外,企业还面临贸易壁垒增加、外汇波动、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
3.出口企业的改善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改善的方向。
超过60%的企业表示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约40%的企业计划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出口机会。
此外,许多企业还表示将加强政府支持的融资、人才培养和税收减免等方面合作。
四、调查结论通过对出口企业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出口企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进一步提升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同时,政府和企业还需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促进出口企业的发展。
五、建议基于调查结果和结论,我们向政府和出口企业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融资、市场信息和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出口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多方寻找出口机会,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扩大出口渠道。
析贸易术语FOB与CIF在出口业务中的选择和应用摘要: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许多企业也纷纷加入了国际贸易的行列。
这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由于对国际贸易术语的认识偏差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失误,致使企业承担了本不必承担的责任,给国家带来了不应有的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壮大。
在我国对外贸易业务中,频繁使用的贸易术语主要是装运港交货的FOB和CIF这两种。
虽然二者都是以船舷为界转移风险,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出口方的风险并不相同。
在出口业务中,作为卖方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对于防范出口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总体来说,在我国的出口业务中采用CIF术语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出口业务FOB CIF1、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和分类及FOB和CIF术语的含义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称为价格术语,是用一个简明的语言或外文字火国际代码来说明卖方的交货地点,商品价格的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手续、责任、费用和风险方面的特定用语。
1.1 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和分类1.1.1 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从本世纪中期开始,以集装箱为代表的集成运输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带来传统运输方式的一系列革命,目前以集装箱运输的货物数量已远远超过散运货量,国际商会重新修订《通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适应不断革新的运输技术,尤其是集装箱联合运输,多式联运和“近海”海运中使用公路车辆和铁路货车的滚匀滚卸运输的要求。
在新的运输方式下,以传统意义上的“船舷”作为划分风险和费用负担的分界线,已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
依照《通则》,贸易术语FOB和CIF都是装运港交货术语,只适用于单一的水上(海上)运输方式,其风险和(额外)费用的转移都以装运港口的船舷为分界线,出口方要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1.1.2 FOB术语的涵义FOB(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中文意思:船上交货…指定的装运港。
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近些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表现出贫困化增长现象。
本文重点对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出口贸易;贫困化;现状;对策1 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现状分析1.1 我国贸易发展速度较快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0-2015年期间GDP平均增长速率为9.7%,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一。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汽车、家电以及棉花等产品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肉类以及煤炭等产品的消费国。
在该过程中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对外贸易总额超过2.4万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一位;我国2015年外汇储备规模为3.33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位。
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贸易大国,也有效满足了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2 我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基于世界经济理论,通常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对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程度进行衡量。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经济的依赖性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从2001年以来,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一直维持在25%左右,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明显偏高,这是导致我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1.3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外贸企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但是这些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品等初级产品[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分析及选择建议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是指不同国家间进行贸易时,双方进行货款结算的方式。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支付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分析各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1. 现金支付:现金支付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支付方式,由买方携带现金支付给卖方。
优点是交易速度快、风险较小。
缺点是携带现金的安全风险高,且需要双方直接面对面交易。
2. 银行转账:银行转账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
买方将货款汇款到卖方的银行账户中。
优点是交易安全、记录明确。
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转账,可能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
3. 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依买卖双方的协议,为卖方提供支付保证的一种支付方式。
买方开立信用证,卖方根据信用证向银行提供相关单据以获取货款。
优点是保障了卖方的支付安全,减少了买方违约的风险。
缺点是手续繁琐,费用较高。
4. 托收:托收是指买卖双方委托银行进行支付结算的方式。
买方将付款指令提交给自己的银行,银行代理买方与卖方进行结算。
优点是交易安全,双方不直接接触资金。
缺点是可能存在交货时间不确定性,需要双方信任银行的可靠性。
6. 货到付款:货到付款是指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再支付款项给卖方的方式。
优点是买方可以在确认货物质量后再支付款项。
缺点是风险较大,卖方可能存在交付货物后买方不支付款项的风险。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对于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建议:1. 根据交易的金额进行选择:对于交易金额较大的贸易,建议选择信用证支付方式,以保障卖方的权益。
对于交易金额较小的贸易,可以选择现金支付或银行转账。
2. 考虑交易安全性:对于高风险国家或不熟悉的买卖双方,建议选择信用证或托收支付方式,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3. 考虑交易速度:对于时间敏感的交易,建议选择电汇支付方式,以快速完成支付。
对于无时间要求的交易,可以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4. 考虑交易成本:不同支付方式的手续费和汇率费用不同,需要综合考虑交易成本进行选择。
当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摘要]美国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也对我国出口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目前我国外贸出口数量锐减,贸易顺差额明显下降。
本文从外需下降、美元贬值、成本上升、贸易环境恶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出口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关键词]次贷危机;出口贸易;影响1当前我国出口行业的现状2007年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创,由于美元以及美国经济的核心地位,世界经济也未能幸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使得对我国产品进口需求回落,从而对我国外贸出口构成负面影响。
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和外贸顺差出现明显下降。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
上半年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这是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如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缓,预计2008年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贸易顺差将低于去年。
总之,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当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当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四大困境2.1外需回落促使出口增长放缓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一直处于高位。
下表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近年来持续上升,从2001年的6.08%上升到2006年的9.76%,2007年仍达8.95%,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的4.10%升至2006年的7.56%,2007年仍达6.89%。
正是这种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使得次贷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美国经济过去20年以来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的动力来自家庭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以及非常容易得到的消费贷款。
论我国出口商国际结算方式的理性选择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落实,2012年中国首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1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82万亿美元。
而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的进出口总额为3.87亿美元。
同时,自2009年起,中国便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量一直大于进口量。
所以,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对于出口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此外,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直接关系到贸易能否成交和货款的安全收回,直接影响资金周转和融通,以及各种金融风险和费用的负担,这是关系到出口方利益的重要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出口商国际结算方式的进行研究,通过理性的选择,应尽可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结算方式。
一、我国出口商国际结算方式选择的现状(一)出口贸易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为主我国国际贸易偏爱信用证的结算方式,在中国现有出口业务中,通过信用证方式结算的交易占大多数。
因为有银行信誉参与,信用证风险相对较低,只要单证相符,就能够保证出口商安全收汇,就算被拒付,出口商仍可以控制货权,损失相对较少。
尤其中小出口企业往往难以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调查,为了安全收汇,会更多使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
然而信用证方式对出口商有许多不利之处。
首先,其对出口商提交的单证要求比较高,容易出现不符点被拒付。
其次,费用也比较高,影响出口商利润。
此外,各种信用证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由于一些软条款陷阱和银行风险,如开证行故意或操作不规范擅自放单,出口商会最终落得钱货两空的局面。
(二)对新型国际结算方式缺乏深入认识国际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属于我国新型国际结算方式,但许多出口商对其缺乏深入了解,使用较少。
国际保理业务在全球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市场比较成熟。
我国开办国际保理业务以来,发展比较缓慢,没有成为银行一项成熟业务。
企业对能够解决信用风险问题的国际保理业务缺乏认识,不是很清楚该业务的功能特点及适应范围。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影响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进行分析。
一、贸易模式发生变化中国外贸在过去主要以中低端产品的批量出口为主,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成本优势。
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中国外贸正在由传统的批量出口向质量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转变。
中国正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
同时,中国企业逐渐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贸易伙伴和市场结构调整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欧盟等传统大国仍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对华贸易增速趋缓。
相反,中国的贸易伙伴正在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转移。
中国与这些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增长迅猛,呈现出互利共赢的局面。
此外,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为中国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贸易方式逐渐多样化中国外贸方式也在逐渐多样化。
传统的加工贸易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但中国正在加强对外投资和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同时,跨境电商也在蓬勃发展,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渠道和市场机会。
这些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外贸结构更加多元化,提高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综合竞争力。
四、贸易结构优化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外贸逐渐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增加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在产品类型上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贸易转变。
此外,中国外贸结构还在不断优化,向服务贸易比重增加,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这些优化使得中国外贸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于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于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外贸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充分认识并解决好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外贸本身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外贸出口的现状(一)外贸出口持续发展。
全市外贸出口从20xx年1694万美元迅速发展到20xx 年11014万美元,年均增长%;出口占全省比重由20xx年的%提高到20xx年的%;全市外贸出口依存度从20xx年%提高到20xx年的%(全省平均约5%)。
(二)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基本形成了以机电、纺织、化工、轻工、食品等为主的出口产品格局。
纺织服装、烟花鞭炮、竹木制品等传统商品出口稳步增长,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得到一定发展,如有机食品、化工等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上升。
(三)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
在巩固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逐步向中东、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扩展。
以竹木制品(含木工艺品)为例,20xx年对美国、欧盟出口占到了80%,是竹木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四)外贸经营主体逐年增加。
外贸经营主体逐年递增,20xx年自营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145家,比“九五”期末增加近100家。
二、××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发展外贸出口除了对地方财税产生直接贡献以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对外经济,优化配置国内外各类资源,提高本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本地产业和产品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由此带动运输、保险、金融、邮电通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当前,全国对外贸易量增质提,全省外贸出口步伐也日趋加速,20xx年新余、吉安等市增长了70%以上,萍乡更是以%的速度增长。
中国外贸出口业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中国外贸出口业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外贸出口业务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企业不断地去适应和应对。
本文将围绕中国外贸出口业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展开讨论。
一、国际经济形势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状态。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贸易受到了极大冲击,供应链紊乱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了企业的外贸订单和生产运营。
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针对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对能力:1.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了解世界各地市场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反应。
同时建立并完善对全球供应链的了解,降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风险。
2.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提高柔性化生产能力,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对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影响。
3.积极拓展多元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除了欧美等传统市场外,还可以积极布局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市场,实现海外区域市场增长的多元化。
二、商品竞争力外贸出口企业的商品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出口成败,因为优质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海外买家。
商品竞争力的因素一般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二则是价格的控制。
(当然,这些因素也会相互影响)对于商品竞争力,外贸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1.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到国际标准,遗留问题以后再修补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2.加强研发和创新,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以满足海外买家的需求。
3.根据成本、采购渠道和生产周期等因素进行合理定价,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同时,加强资源共享和整合,优化供应链结构,实现成本优化。
(注:根据定价的本质,往往是以利润为中心,并不同于单纯的低价)三、政策法规外贸出口企业受制于国内及海外政策法规,这些因素往往会对企业出口订单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出口贸易低价竞争的现实根源及影响一、企业出口低价竞争的现实根源1、国内需求持续不足由于近年我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改革,以及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国内消费需求不振。
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内需仍然增长乏力,面对疲软的国内消费市场,很多企业开始把眼光投向国外,力求开拓国际市场。
但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低。
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又是有限的,面对国内众多出口企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企业要实现出口,就只能低价销售。
2、客户缺乏诚信,赊销账款难以收回国内企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客户,往往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
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很多客户缺乏诚信,不能按期归还欠款,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坏账,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而国外,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和个人普遍有着良好的信誉,加之出口多采用信用证和托收承付等方式销售,收款更有保障,因此,许多企业宁愿少赚一点,也要选择低价出口。
3、劳动者福利和环境成本没有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中,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用工制度,有些劳动者除了基本工资外,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而且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和政绩的考虑,无视企业造成的污染,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导致企业为污染所付出的成本较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为低价竞争提供了条件。
这类出口产品正是以牺牲劳动者的福利和环境为代价,得以实施低价竞争。
4、部分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我国许多行业出现生产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失衡。
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我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及时采取优化对策来解决。
下面将针对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1. 结构单一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例如纺织品、玩具、服装等。
这种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就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不小的冲击。
2. 技术含量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大多属于低附加值产品,这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竞争力较小,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 依赖性强我国出口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主要依赖于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出口。
这种依赖性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就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
4. 市场分布片面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分布片面,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市场份额较小,这限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对策1. 多元化发展针对出口贸易结构单一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快出口贸易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性。
2. 提升技术含量为了解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 拓展市场为了解决出口产品市场分布片面的问题,我国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展会、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等方式,逐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降低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依赖性,我国需要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新产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
浅析我国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现状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机遇与挑战。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商人们对具有银行信用的信用证的使用应当说是普遍欢迎的。
但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业务人员水平不高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等诸多原因,我国已成为信用证诈骗的重灾区,已成为信用证诈骗的主要受害国。
因此,对信用证的原理、特点、利弊以及其风险防范有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特别加入WTO后,我国国际贸易逐步扩大,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信用证的使用也可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增加。
企业通过信用证业务可以有效地回避对外贸易业务中的商业风险,保障自身的货物与资金安全;银行则通过信用证业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信用保障、风险防范及国际结算方面的服务,从面推协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
本文简单介绍信用证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信用证支付方式对进口商、出口商、银行这三大贸易关联主体所存在的利弊与风险,从而总结了国际贸易中对信用证支付方式所存在风险的应对策略及其未来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信用证;国际贸易;风险;应对策略To Genarally Analyse the Status ofChinese Credit Payment withinInternational BusinessAbstractChinese external trading industry now is facing dramatic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as it has been a member of WTO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has been growing. Credit payment is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as the crucial mode of payment. Therefore, those credit letters that are supported by banks are welcomed by business people. Chinese credit deceive is a very serious issue and the nation is a victim of the cheat due to the incomplete commercial law system and low skill level of bankers and unsuitable supervise.Thus, the credit letter must be understood and secured, so that people could make good use of it and could not be cheated.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ding business today is going up sharply since it joint the WTO, and the export business and external industry would be growing much faster; then the use of credit letters is supposed to increase a lot. Firms could avoid the risk of external trade and secure their product and capital via using the credit business. Moreover, banks would provide international trading business with the serves such as avoiding risk, ensuring credit and balance account and so through the credit letters. This is strongly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xternal trading industry.In the essay,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background of credit letters would be provide;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of importers, exporters and banks would valued via the theory of credit payment. And finally, summing up, within international trades, how people could deal with risk of using credit letters and what is the future of this event.Key words:Letter of credit; International trade; Strategies目录1 绪论 (6)2 信用证的概述 (7)2.1 信用证的产生 (7)2.2 信用证的概念 (7)2.3 信用证的特点 (7)3 信用证的业务流程 (9)3.1 申请开证 (9)3.2 开证行开立信用证 (9)3.3 通知行通知受益人 (9)3.4 交单议付 (9)3.5 寄单索偿 (9)3.6 申请人付款赎单 (9)4 我国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利与弊 (10)4.1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关联主体的有利作用 (10)4.1.1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关联主体的有利作用 (10)4.1.2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出口商的有利作用 (10)4.1.3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银行的有利作用 (10)4.2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关联主体的弊端 (10)4.2.1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进口商的弊端 (11)4.2.2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出口商的弊端 (11)4.2.3 信用证支付方式对银行的弊端 (12)5 我国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的风险以及其应对策略 (14)5.1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所存在的风险 (14)5.1.1 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14)5.1.2 进口商面临的风险 (14)5.1.3 开证行面临的风险 (14)5.2 信用证风险的应对策略 (15)6 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未来的发展趋向 (17)6.1 发达的通讯业对信用证的影响 (17)6.2 国际商业调查机构全面周到的服务对信用证的影响 (17)6.3 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信用证的冲击 (17)7 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 绪论中国使用信用证的历史无从考证,但可以相信信用证的广泛使用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1.1 供需矛盾当前,我国玉米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
国内玉米产量过剩,导致国内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另国内需求增长乏力,玉米库存压力较大。
与此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虽然增加,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及时输送到需求旺盛的地区,导致供给短缺。
1.2 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玉米面临着诸多贸易壁垒。
一些国家对我国玉米实施了高额关税和配额限制,限制了我国玉米的出口量;另一些国家对我国玉米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加重了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
1.3 品质标准不合格我国玉米出口中存在部分产品品质不达标的问题。
因为在一些地区生产环节存在管理不善,导致玉米的质量无法达到国际出口标准,造成出口形象不佳,影响了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2.1 调整种植结构针对玉米供需矛盾问题,建议逐步调整我国玉米的种植结构,促进玉米产业的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加快培育高端市场需求,推动玉米产业向精深加工、创新发展方向升级。
2.2 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针对贸易壁垒问题,建议我国玉米出口企业应该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推动玉米出口多元化。
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2.3 加强质量管理为解决玉米出口中存在的品质问题,建议加强对玉米生产环节的监管和质量管理。
加大对玉米生产企业的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力度,提高玉米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结语当前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现状问题,但是也有许多对策和建议可以采纳。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加强质量管理等举措,相信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可以得到逐步缓解,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面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产业不仅仅是满足国内需求,也需要面向国际市场。
解决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分析及选择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也变得日益密切。
在国际贸易中,支付方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货款的安全和交易的顺利进行。
针对不同的贸易形式和贸易对象,适合的支付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从信用证、电汇、托收和票据等多个角度对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选择建议。
一、信用证信用证是一种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之一,它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保障,减少支付风险。
常见的信用证包括不可撤销信用证和可撤销信用证。
不可撤销信用证一旦开立,除非双方同意,否则不能轻易撤销,更有利于收款人的利益保障。
优势:信用证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保障双方权益,更安全可靠。
在跨国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相隔甚远,互不了解或信任度不足,通过信用证支付能够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劣势:信用证支付方式相对繁琐,手续较复杂,而且需要银行等机构的配合,在一些小型贸易中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
选择建议:对于中小型企业或对买卖双方信用较为不熟悉的情况,可以选择信用证支付方式,以提供额外的交易保障和风险减轻。
二、电汇电汇是一种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汇款的支付方式,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付款方式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电汇可以更快速地完成资金交易,且双方都能迅速地收到款项。
优势:电汇支付方式快速便捷,资金流动效率高,适合一些紧急交易。
而且,电汇的手续相对简单,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成本较低。
劣势:相对于信用证这样的支付方式,电汇支付并没有提供太多的保障,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在远程贸易中,电汇也存在信任度不足的问题。
三、托收托收是一种介于信用证和电汇之间的支付方式,通常是由卖方的银行通过买方的银行向买方索款。
在这种支付方式中,银行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为买卖双方提供支付保障。
优势:托收支付方式在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相对信用证而言手续更为简单,没有严苛的要求。
由于银行作为信托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风险。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化对策,以促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良性发展。
一、问题分析1. 产品结构单一我国出口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电子产品等领域,缺乏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这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陷入价格竞争和低利润的窘境。
2. 贸易方式单一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企业。
这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容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3. 贸易地区集中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等地区,对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发相对滞后。
这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影响较大。
二、优化对策1. 转变出口产品结构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首先需要转变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鼓励企业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2. 推动贸易方式多元化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还需要推动贸易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国际化品牌等措施,推动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拓宽出口渠道,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3. 拓展贸易地区多样化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还需要拓展贸易地区,实现贸易地区的多样化。
政府可以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拓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空间,降低出口贸易的地区风险,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三、总结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机制改革。
政府应该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化布局等活动,助力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宽出口渠道和贸易地区,实现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出口企业选择贸易支付方式的现状和原因摘要:在国际贸易中,货款的收付是其中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切身的经济利益。
现代的国际贸易中主要有三种支付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
另外,还有一些延伸的结算方式,如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等。
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双方来说,各自所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双方一般会根据双方的交易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支付方式。
关键词:支付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一、支付方式(一)汇付汇付指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汇交收款,以完成货款结算的支付方式。
汇付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其中以电汇为主。
因为现代信息流通速度的发展,汇付的速度远远快于运输速度,汇付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体现: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
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
因此,总有一方在交易中的风险是很大的,这就显得不公平。
所以在现实中的贸易中,它不是一种常用的支付方式,一般是双方长期合作,信用良好的公司使用,而且也只是支付定金、佣金,样品费等(二)托收托收是出口商开立汇票委托银行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一种收付方式。
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减少风险及资金负担。
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
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但值得明确的是托收本身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托收业务中出现的银行和汇付方式中的银行一样,只是协助收款,托收成功与否仍然取决于买卖双方的商业信用。
(三)信用证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请求,开给第三者的一种保证凭规定单据付款的书面文件。
信它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
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三)其他1、信用证与汇付相结合部分货款先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余额用汇付结算。
该方式可用于进出口矿砂等初级产品,使用时应在买卖合同中明确采用何种信用证以及何种汇付方式,并规定信用证方式和汇付方式结算各自的比例是多少。
先汇付部分货款,待出口商发货时,进口方开产信用证支付余款。
该方式主要用于有支付订金环节的交易,双方成交时,进口方以汇付方式支付订金,余款用信用证方式支付。
2、信用证与托收相结合这种方式是指部分货款用信用证方式支付,余款用托收方式结算。
在该方式下,出口方须开立两张汇票,一张用于信用证方式下,另一张用于托收方式下,属于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可凭光票付款,而全套单据附随托收汇票项下,按即期或远期付款交单方式支付余款。
3、汇付与托收相结合使用这种方式是指由进口商先用汇付方式支付一部分货款作为订金或押金,余款等出口商出运货物之后以付款交单的方式支付。
使用该方式的好处在于,如果进口方拒付货物的余款,出口方可以将货物运回,并从已收到的货款中扣除来往运费、利息以及合理的损失。
4、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者相结合这种支付方式一般在成套设备、大型机器和交通工具交易中出现,一般采取按工程进度和交货进度分若干期付清货款的方式。
二、选择支付方式的因素:(一)客户的资信在不同的支付方式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
任何一种支付方式对双方的保障性总是相对的, 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就会有风险。
所以在贸易支付选择的过程其实是双方利益的博弈。
所以双方企业的诚信是很重要的,长期合作的两个企业因为长期的合作信任,在选择支付方式时会有更多的选择。
而初次合作的企业一般会选择信用证方式,是双方都有保障。
(二)支付方式的成本信用证方式可以说是对双方都有保障的支付方式,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的企业不愿选择信用证支付方式。
其主要原因还是使用成本过高。
对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贸易双方来说, 更多考虑的是支付方式的灵活性和成本, 如选择银行费用较低的托收或电汇方式。
(三)买方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稳定性在国际贸易中, 选择何种支付方式还跟贸易方的所在地有关。
例如,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进口商来说, 不愿意使用信用证, 而欧美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稳定, 相关法律法规健全, 出口商可以考虑采用非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
即使是使用信用证, 也可以接受30 天或60 天的远期信用证。
而对于非洲等一些政治换乱的国家, 选择支付方式要注意战争、政局跟替、进口许可制度、进口外汇支付的冻结突发情况。
(四)货物价值大小和贸易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规模较小的外贸企业比较适合电汇的方式。
而一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则采用即期信用证支付方式收汇比较迅速安全。
案例——新疆企业对外贸易支付方式现状调查及分析根据图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数据。
在一般贸易方式下, 有77%的货款通过信用证进行支付。
在加工贸易方式下, 有52%的货款通过用证进行支付。
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下, 有56%的货款通过现汇进行支付。
在不同的贸易方式下,企业选择支付方式的区别很大。
而且这和企业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 有63%的企业选择使用信用证, 有37%选择使用信用证与电汇相结合的方式; 在集体企业中, 43%的企业选择使用信用证方式, 48%的企业选择使用电汇, 9%的企业选择使用托收方式; 在合资企业中, 48%的企业选择使用信用证方式, 33%的企业选择使用电汇, 19%的企业选择使用信用证与电汇相结合的方式; 在私营企业中, 有68%的企业选择使用电汇方式, 6%的企业选择使用赊销, 8%的企业选择使用信用证方式, 18%的企业选择现汇方式进行支付。
在产品的种类不同时用的支付方式也有很大区别,在金属及矿产品和机电产品中更多的是使用信用证支付,化工原料则是信用证和电汇结合的方式,服装及鞋类中则更喜欢使用电汇方式。
从以上几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新疆的外贸企业说,常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是信用证和汇付, 托收的使用比例很少。
而且更多的是使用信用证方式,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些使用的特点。
第一,信用证支付方式在中小型等私营企业当中使用的比例很低,而90%左右的企业都倾向于使用电汇的方式, 为了安全起见, 往往是先货后款。
第二,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下,企业倾向于选择使用现汇和赊销的方式。
他们要么以美元现钞的方式支付货款, 要么为了避免携钞回国途中的风险和省去汇款费用, 而直接用所收货款再在当地进行货物采购, 然后运回国内销售。
或是将美元现钞卖给当地收购货物的中国进口商, 中国进口商同时在境内再将人民币付给出口商。
当涉及大宗贸易时, 双方企业一般会选择通过银行进行现汇支付。
但由于双方多是采用美元进行支付, 通过银行支付(一般要转到美国本地银行)所耗费的时间长, 成本高, 许多企业也不是十分愿意通过银行进行支付。
第三,是指使用信用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贸易操作较为规范的大中型外贸企业。
在这些企业当中, 使用信用证进行贸易支付的比例, 占到了企业对外贸易总额的70%- 80%, 在这些企业中, 由于其商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往往都是企业在产品出口时, 极力要求对方使用信用证。
在新疆的对外贸易中,企业选择支付方式的受到很多具体的因素制约。
一、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晚,操作不规范新疆属于中国不发达地区,只是在最近10年才开始发展,当地也没有正规的外贸企业,很多企业大多数从事小额边境贸易起家, 而且贸易对象大多是一些落后国家的公司。
双方外贸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外贸知识, 综合素质不高,贸易操作也不规范。
还有很多希望投机的公司希望通过方便支付的方式来吸引那些国外企业,且不追求长期合作。
至于其中少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因为企业性质和规模的关系,更喜欢采用信用证方式。
二、新疆缺乏相应的信用管理机制约束企业的履约能力相对于东部贸易发展快速规范的现象,新疆的对外贸易处于发展阶段,社会信用体系仍处在建设和完善阶段, 缺乏相应的信用管理机制来约束企业的履约能力, 商业信用没有保障, 相应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缓慢。
而且贸易的国家属于一些小国家,经济发展相对不完整,金融行业不发达。
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资金的流通问题显然放在首位,信用证方式难以被接受。
三、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支付系统发展缓慢新疆主要和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交易。
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建立时间短, 无法为贸易双方提供良好的交易支付服务。
很多企业对当地的银行信用体系缺乏喜人。
而且,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相对于新疆来说对于贸易的支付方式了解的更少,对于使用信用证进行贸易支付, 大都抱着怀疑和抵触的态度。
所以在进行贸易支付时, 他们既不接受信用证支付, 也不愿意使用信用证对外支付货款。
参考文献:[1]徐雅静,聂倾国.浅谈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J].社科论坛,2011(22):101.[2]张庆萍.新疆企业对外贸易支付方式现状调查及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123-126.[3]楼昳江.我国外贸企业支付方式的理性选择[J].财经论丛.2004(5):63-67.[4]符永扬.浅谈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J].经贸论坛.201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