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冷热疗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9
冷热疗法教案本引言:冷热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应用适当的高温或低温刺激,可以起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炎症等作用。
本文将介绍冷热疗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操作步骤,以期帮助人们正确、安全地使用冷热疗法来达到理疗效果。
一、冷疗原理与适用范围1. 冷疗原理:冷疗是利用冷温度作用于人体组织,通过减低局部组织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流量,从而起到止血、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等效果。
冷疗还能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新陈代谢,减缓病变的发展。
2. 适用范围:冷疗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1)急性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等。
冷疗可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控制肿胀和疼痛。
(2)慢性疼痛:如关节炎、肌肉酸痛等。
冷疗可以减轻疼痛感,舒缓病变区域。
(3)发热:适用于发热时,通过冷却体表降低体温。
二、冷疗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准备冰袋或冷敷剂:可以使用冰块、冷水袋、冷敷凝胶等冷却物品。
(2)保证患者体表清洁:先用温水清洁患者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 操作步骤:(1)将冰袋或冷敷剂放在相应部位: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放置冷敷物品,要确保冷敷物品与皮肤充分接触。
(2)冷敷时间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能力,一般冷敷时间为10-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3)注意观察:冷敷过程中,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冷敷。
三、热疗原理与适用范围1. 热疗原理:热疗是通过加温作用于人体组织,增加局部组织温度,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加细胞活性,从而起到舒缓疼痛、松弛肌肉、促进康复等作用。
2. 适用范围:热疗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1)肌肉、关节或韧带拉伤:热疗可帮助恢复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减轻肌肉松弛和僵硬感。
(2)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热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3)创伤后康复:热疗有助于加速受伤组织的愈合,促进康复。
三、热疗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准备热敷物品:可以使用热水袋、温湿热敷包等热敷物品。
冷热疗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掌握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能够在适当情况下运用冷热疗法进行自我保健。
4.培养学生的医疗卫生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冷热疗法的定义和分类。
2.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3.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冷热疗法的案例分析和实操。
三、教学重难点1.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入冷热疗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学生了解冷热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知识讲解(20分钟)(1)冷热疗法的定义和分类。
冷疗法是以低温刺激机体组织来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态的方法,常见的冷疗法有冰敷、冷水浴等。
热疗法是以高温刺激机体组织来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态的方法,常见的热疗法有温水浴、热敷等。
(2)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冷热疗法通过刺激机体的温度感受器,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废物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使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3)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冷热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温度,并且注意以下事项:-冷疗法:要避免过长时间的冷敷,以免引起冷烫伤;要保证敷料的干燥,以免引起感冒、皮肤炎症等。
-热疗法: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要避免在饭前和饭后使用热疗法,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3.案例分析和实操(25分钟)通过讲解冷热疗法的常见应用案例和实操演练,让学生了解冷热疗法的实际运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总结和小结(10分钟)对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手段1.教学讲解: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对冷热疗法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冷热疗法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3.实操演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冷热疗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2.掌握冷热疗法的常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能够根据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冷热疗法;4.了解冷热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5.培养学生正确的冷热疗法操作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其科学性和有效性;2.演示法:通过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冷热疗法;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冷热疗法的应用情况和注意事项,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病例,让学生了解冷热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讲: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1.冷热疗法的定义和分类–冷疗法:冰敷、冷水浴、冷包敷等;–热疗法:热敷、热水浴、热包敷等。
2.冷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冷疗法:收缩血管、减轻炎症、止痛、消肿等;–热疗法: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等。
3.冷热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急性扭伤、骨折、炎症、肌肉疼痛等;–禁忌症:高血压、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等。
第二讲:冷热疗法的常用方法和操作技巧1.冷疗法的常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冰敷:冰袋、冰巾、冷毛巾等;–冷水浴:温度控制、浸泡时间等;–冷包敷:使用方法、保持时间等。
2.热疗法的常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热敷:热水袋、热毛巾、热敷贴等;–热水浴:温度控制、浸泡时间等;–热包敷:使用方法、保持时间等。
第三讲:冷热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冷热疗法的注意事项–温度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保护皮肤:使用保护措施,避免皮肤损伤;–时间控制: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确定时间。
2.冷热疗法的禁忌症–高血压、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等;–对冷热刺激过敏的人;–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第四讲:冷热疗法的应用案例分析1.病例一:急性扭伤–病情描述:患者右脚踝扭伤,出现肿胀和疼痛;–冷热疗法应用:冰敷和热敷的时间和方法。
护士资格证考试教材:冷热疗法教案【冷疗的作用】1.控制炎症扩散:皮肤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减慢,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限制了炎症的扩散。
适用于炎症早期的病人。
2.减轻疼痛(1)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
(2)血管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减轻由于组织充血、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导致的疼痛。
3.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减慢,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出血。
4.降低体温(二)冷疗的影响因素1.方式:有干法和湿法,一般湿法比干法效果好。
2.部位:一般皮肤较薄的部位对冷更为敏感。
另外,冷疗效果还受血液循环情况的影响,如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体表较大的血管流经处置冷,冷疗效果更好。
3.面积:冷疗效果与用冷面积大小成正比,如冷疗面积大则反应强。
但冷疗面积越大,机体的耐受性越差,易引起全身反应。
4.时间:15~30分钟。
时间过长出现继发效应,会抵消治疗效果。
5.温度差:冷疗的温度与体表皮肤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冷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弱。
6.个体差异:病人机体状况、精神状态、年龄及性别不同,反应也不相同。
(三)冷疗的禁忌症1.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
2.组织破损及慢性炎症。
3.对冷过敏。
4.禁用冷疗的部位(1) 枕后、耳廓、阴囊处——冻伤(2)心前区——心率减慢、心律不齐(3) 腹部——腹泻(4) 足底——反射性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四)冷疗的方法1.局部用冷(1)冰袋或冰囊:小冰块约1/2满。
根据需要置于适当部位。
(2)化学冰袋(3)冰帽与冰槽:头部降温,预防脑水肿。
(4)冷湿敷法2. 全身用冷法(1)乙醇拭浴:冰袋置于头顶或前额,热水袋置于病人足底;25%~35%的乙醇,温度在30℃。
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适当停留。
新生儿、血液病病人等禁忌使用。
(2)温水拭浴:32~34℃的温水,按乙醇拭浴的方式进行,不超过20min。
例题:胸腹部禁用冷疗的原因是A. 使体温骤减B. 引起心动过速C. 局部微循环障碍D. 使呼吸节律发生异常改变E. 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和腹泻答案:E(一)热疗的作用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1)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利于组织中毒素的排出。
冷热疗法课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3. 学会使用冷热疗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和疼痛症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运动损伤模拟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5分钟)。
通过PPT和视频资料,介绍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包括冷疗和热疗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机制。
第三步,讲解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15分钟)。
详细讲解冷热疗法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让学生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冷热疗法,以及何种情况下需要注意避免使用。
第四步,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20分钟)。
老师现场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冰敷、热敷、热水浴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第五步,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用实物模型和运动损伤模拟器进行冷热疗法的操作练习,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六步,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热疗法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作用、适用范围和禁忌症,通过PPT、视频资料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了冷热疗法的操作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冷热疗法的禁忌症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使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冷热疗法禁忌症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冷热疗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
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冷热疗法的应用技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冷热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 掌握常见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 了解冷热疗法的临床应用及评估方法。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各种冷热疗法的操作。
- 具备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冷热疗法以及实施过程中观察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意识,提高其临床护理的责任感。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冷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 常见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热疗法。
- 操作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冷热疗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定义、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冷热疗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加深对冷热疗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反馈评价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患者使用冷热疗法后的效果图片或视瓶,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冷热疗法。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冷热疗法?它有哪些作用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理论知识讲解(20 分钟)1. 冷热疗法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讲解冷热疗法的定义,即利用温度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 阐述冷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包括血管收缩和舒张、细胞代谢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等。
2. 冷热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列举常见的冷热疗法适应证,如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炎症吸收等。
- 强调冷热疗法的禁忌证,如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孕妇腹部、婴幼儿等特殊人裙的禁忌情况。
冷热疗法课时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3. 学会使用冷热疗法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3. 冷热疗法在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的理解和掌握;2. 冷热疗法在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介绍冷热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冷热疗法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冷热疗法是通过热能和冷能对人体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热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放松身体。
冷疗法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
b. 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适用于肌肉酸痛、扭伤、咬伤、烫伤、冻伤等症状。
禁忌于高热、出血、感染性疾病等情况。
3. 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冷热疗法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4. 操作演练(30分钟)。
a. 冷疗法的操作,使用冰袋、冰块等物品,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
b. 热疗法的操作,使用热水袋、热敷贴等物品,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
5. 总结(10分钟)。
总结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适用症状和禁忌症,以及在常见疾病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技巧。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设计冷热疗法的治疗方案,并写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冷热疗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练,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冷热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服务。
第九章冷热疗法【教学目的】1.描述冷,热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冷,热疗的方法3.说出影响冷热疗效果的因素【时间安排】4学时【教学重点】1.冷热疗的禁忌症2.局部冷疗法与全身冷疗法3.热疗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第一节冷疗法一、目的(1)控制炎症扩散: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
常用于炎症的早期。
(2)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常用于鼻出血和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3)减轻疼痛:冷疗可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肿胀而缓解疼痛,常用于牙痛和烫伤。
(4)降温: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作用散热,从而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病人。
二、禁忌证(1)组织破损及慢性炎症:用冷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良,组织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及炎症吸收。
(2)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用冷可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3)冷过敏者:可导致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关节疼痛等。
(4)禁忌部位:①枕后、耳廓、阴囊等处:防止冻伤。
②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
③腹部:防止腹泻。
④足底:防止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三、影响因素(1)用冷方式和部位:分为全身和局部用冷。
全身用冷反应强,局部用冷反应弱。
冷效应与用冷面积成正比。
根据病情应选用不同的方式和部位,如高热病人降温宜选用全身用冷或大动脉部位用冷;局部充血或出血者可在局部用冷。
(2)用冷时间:一般为10~30min,时间过长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寒战、面色苍白、冻疮、局部细胞代谢障碍等。
四、操作方法(1)局部用冷:1)冰袋:通过传导散热,用于降温、局部消肿、减少出血及缓解局部疼痛。
①冰袋内装入小冰块约2/3满。
排气后扎紧,倒提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置于所需部位。
高热降温置于前额、头顶部、体表大血管处如腋下、腹股沟;扁桃体摘除术后可置于颈前颌下以预防出血。
冷热疗法教案模板冷热疗法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2. 学习正确使用冷热疗法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运用冷热疗法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冷热疗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温水袋、冰袋、毛巾等实物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身体受伤或不适时常用的方法,如按摩、吃药等。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冷热疗法吗?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Step 2:讲解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2. 用生动的例子解释冷热疗法对身体的影响,如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减少肿胀,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等。
Step 3:示范正确使用冷热疗法的方法和技巧1. 展示温水袋、冰袋、毛巾等实物材料,向学生演示正确使用冷热疗法的方法和技巧。
2. 强调使用冷热疗法时的注意事项,如温度适宜、时间控制等。
Step 4: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冷热疗法的使用场景和方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场景,设计一个使用冷热疗法的情景剧,并进行表演。
Step 5: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总结冷热疗法的原理、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冷热疗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判断使用冷热疗法的时机。
Step 6: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冷热疗法的小记述,包括自己的体会和对冷热疗法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医生或保健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冷热疗法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医疗机构,观察和了解医生如何应用冷热疗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冷热疗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冷热疗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物材料和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运用冷热疗法的意识和态度,提醒他们在使用冷热疗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冷热疗法教案赣州卫生学校教案
导入新课
第十七章冷热疗法
冷热疗法的概念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活动,达到治疗目的。
冷热疗法的作用机理
冷热疗法的效应
生理效应
生理效应用热用冷
血管扩张收缩
细胞代谢增加减少
需氧量增加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
血液粘稠度降低增加
血液流动增快减慢
淋巴流动增快减慢
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减弱
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减慢
体温上升下降
继发效应
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方式:湿热>干热,湿冷>干冷
温度差:温差越大,反应越强,环境温度也影响部位:皮肤厚薄,血液循环
时间:继发效应
面积:面积越大,效果越好
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环境等
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目的
(一)热疗法的目的
1.促进炎症消散和局限
2.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3.缓解疼痛
4.保暖
(二)冷疗法的目的
1.控制炎症扩散
2.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热疗法实验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冷热疗法对人体的影响,验证其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设备:冰袋、热水袋、温度计、计时器。
2. 实验样本:健康志愿者。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告知志愿者实验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取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将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冷疗实验,一组进行热疗实验。
3. 冷疗实验组:将冰袋放置在志愿者患部(如膝盖、肩部等),每次持续15分钟。
4. 热疗实验组:将热水袋放置在志愿者患部,每次持续15分钟。
5. 实验过程中,记录志愿者的体温变化、疼痛感受等数据。
6. 实验结束后,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冷热疗法的感受和反馈。
四、实验数据分析1. 对比两组志愿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分析冷热疗法对体温的影响。
2. 分析志愿者在冷热疗法过程中的疼痛感受和舒适度,比较两种疗法的效果。
3.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冷热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冷热疗法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对志愿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志愿者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冷热疗法对体温、疼痛感受等方面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七、实验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冷热疗法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在康复阶段的应用情况,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八、实验结束语本实验将为冷热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希望能够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案冷热疗法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四川医科大学
理论教案本
系部: _护理学院·卫校_ __
教研室: __ 基础护理教研室_ _
课程: _____基础护理学____ _
教师: ____ _黎兰__ _ ___
二0一五年十二月
a乙醇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而且乙醇又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因而散热能力较强。
b禁用于新生儿及血液病患者。
【擦拭顺序】
a双上肢脱衣,取仰卧位;
颈外侧→上臂外侧→手背;
侧胸→腋窝→上臂内侧→手掌
同法擦拭对侧肢体
b腰背部协助患者侧卧;
擦拭颈下肩部→背部→臀部;
擦拭背腰部、穿衣。
c双下肢脱裤;
髋骨→下肢外侧→足背;
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
股下→腘窝→足跟。
【注意】
a头部置冰袋,足底置热水袋。
b每侧部位可擦拭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
c擦浴后30分钟测体温,若降至39℃以下,撤去头部冰袋,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
d全身用冷面积大,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寒战满色苍白、呼吸脉搏异常等。
f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可用力擦拭并适当延长时间。
g禁忌擦拭颈后胸前腹部足底,血液病新生儿高热患者禁忌使用乙醇擦浴。
f擦浴时,以拍擦得方式进行,避免摩擦的方法产热。
第三节热疗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