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理学的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环境学基本原理一、说明环境及其多样性。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世界的总和。
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和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二、说明环境规律及五律协同。
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律协同:当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五类规律的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称为五律协同。
三、说明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环境问题的定义: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分类: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上两种很难分开。
第二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环境污染:有害的物质(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
根据起因、机制、特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干扰五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四、说明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中提出的“三大政策”和“八项制度”。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八项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五、说明环境学和环境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学:揭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五律协同原理、规则规律原理。
环境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科学,是为了创造更适宜、更美好的环境的学科。
环境地学思考题与个案分析1.什么是环境?试简述不同自然带聚落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环境地学与环境地理学的主要差异。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说明近百年来人地关系的发展。
4.结合你的学习和观察,试列举实例说明进行区域环境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在21世纪初期,中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
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谈谈环境地学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6.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7.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8.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试述水资源的涵义及特性?为什么说地球上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9.结合大气圈的知识和你的实践观察,试述中国小资源的时空变化和主要特征。
10.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11.什么是水体污染过程与自净过程?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主要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12.球与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3.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和不同能量形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异同?15.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不同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16.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那些?17.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的异同?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18.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酸雨的主要类型是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20.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21.你认为最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22.试简述岩石圈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板块构造体系,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岩石圈、软流圈。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生态系统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大气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
没有大气提供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循环和碳循环就无法进行;水循环是通过大气的运动实现的,大气也调节着气候,使其更适合生物生存。
水圈中的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确保了地球水的动态平衡。
岩石圈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初级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译文: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特征的环境问题显示出人类社会持续紧缩和不断努力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资源枯竭、全球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生态灾害频发等长期积累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仍在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的整合,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诸多矛盾。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一第二章3.你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在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环境因素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解释题1.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问题:由于环境受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或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大气污染物: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
6.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7.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沟渠和相对静止的水库、湖泊、沼泽、堰塘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8.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9.水体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使自身的保持洁净的能力-水体的自净力10.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1.土壤环境背景值: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12.土壤环境容量:一个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的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固体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14.危险性废物: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的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感染性、化学反应性等特点的废弃物。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一、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它包含着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世界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各大洲和各大洋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3.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譬如,由于气候的转暖,第四纪冰川退却了,从而引起了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海岸的变化;在陆地上引起风化方式和成土作用以及植物和动物的向极移动等变化。
4. 大陆裂谷:在大陆地台内,上涌的地幔物质可导致地表穹形隆起,并在张应力作用下,出现张性裂隙,伴有岩浆活动;随着地壳进一步拉张变薄,发生断裂陷落,形成所谓大陆裂谷。
2. 纬向地带性是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特性。
由相互作用的各地理要素所组成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沿纬向延伸,以一定宽度而南北更替的变异性。
3.非纬向地带性: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4. 垂直地带性也有称为高度地带性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就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山地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
5.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结构部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化成相互更替的各组成单位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6.二、填空题1.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大陆__岸,亚热带夏干气候出现在大陆__岸。
东西2.亚欧大陆东缘,形成向东突出的__,南北成对分布的大陆之间形成—海。
岛弧陆间海3.亚热带大陆西岸属于亚热带夏干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世界上的岛国中,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
最小的岛国是瑙鲁。
5.大西洋中脊位大西洋_____部,略呈形。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四版)思考题(2016年64课时)赵景峰2016.12.13更新绪论:1、地理学、自然地理学?2、地理环境分为哪三类?3、说说人为环境列入自然地理环境的理由?第一章:地球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2、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生物圈是重要的地理圈层之一。
第二章:地壳1、矿物、岩石概念;2、写出7种主要造岩矿物的名称。
2、节理与节理的区别?莫氏硬度和10种标准测试矿物名称?3、沉积岩有哪些特征?3、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概念。
4、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是什么?5、正断层、逆断层概念。
6、主要地震带包括哪几个?地震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7、简述板块学说的要点,板块边界的类型。
8、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三章:大气圈1、标准大气模式、干洁空气、饱和水汽压、露点温度?2、地转风、热成风?3、为什么迎风坡多雨?4、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5、设地球表面的大气压为1013.25hPa,地球表面积5.1亿km2。
求:大气总质量(以吨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9.8m/s2)?提示:1hPa=102N/m26、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度温度(-85℃)小于高纬度(-53℃)?7、气候和天气的区别?8、霜和霜冻的区别及霜冻的预防9、季风?为什么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10、气象学中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将大气分为哪5层?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1、你的家乡是哪种气候带?哪种气候型?说说你感受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
12、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潮汐、引潮力、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的概念。
2.海水的盐度、氯度?3.河流、水系、流域概念。
4.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是如何划分的,各段有何特征?5.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6.地下水的总矿化度、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波美度、德国度?7.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8.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9.表层洋流按成因分为哪几类?10.由行星风系,可推导出哪几种表层洋流模式?11.叙述河网密度的概念。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07级)一、名词解释自然地理学、生物放大作用、河流阶地、地域分异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海陆风、山谷风、净初级生产率、地域分异规律、城市热岛、城市风、焚风、季风、造陆运动、沼泽、风暴潮、水循环、洪积扇、沙尘暴、风化作用、风化壳、林冠截流作用、河漫滩、河流阶地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2、简述为什么黄土地貌的发育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3、简述为什么温度分异和湿度分异的方向不同?4、简述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5、自然界食物链通常最多有几层?简述其原因?6、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7、简述固体地球表层结构的特征?638、试说明海水盐度水平分布特点及其原因?9、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那些构造地貌类型?10、简要回答水量平衡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11、简要回答表层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12、怎样理解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13、变质作用及其类型?14、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15、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16、简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或上分布规律的解释?6117、怎样理解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纽带?18、简述碳循环、氧循环三、读图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看图说明焚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局部差异有什么重要意义。
当流经山地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阻挡时,被迫沿坡绝热爬升,这时按照干绝热递减率降温。
当达到水汽凝结高度时,形成云,此后按照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空气继续沿坡上升,降水也不断发生。
当越过山顶以后,空气沿坡下沉增温,水汽含量大为减少,按照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压缩升温。
由于干绝热温度变化率比湿绝热温度变化率大。
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空气的温度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形成了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既热且干的风,称为焚风。
(P93)2、看图回答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和对沿海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升级版)⾼中地理3思考题活动题问题研究参考答案超全⾼中地理必修三教材思考题、活动题和5个单元问题研究分析参考答案第⼀章P2思考1.导致长江三⾓洲和松嫩平原平均⽓温差异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松嫩平原纬度⾼,太阳⾼度⾓⼩,地⾯获得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
⽓候严寒,年平均⽓温低。
长江三⾓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温⾼。
2.长江三⾓洲地区年降⽔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的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降⽔丰富,⽽北部有所减少。
东北松嫩平原的年降⽔量⼤致是从东向西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距海超越来越远。
3.长江三⾓洲因为降⽔丰富,地势低平,河⽹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密度远远⼤于松嫩平原。
长江三⾓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稻种植业,⽽松嫩平原则以种植⼩麦等旱作农业为主。
另外,长江三⾓洲还利⽤⽔多的优势发展了⽔产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之乡”。
教材P3~P41.(1)北⽅河流少,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民居讲究坐北朝南,⽅位观强。
南⽅河⽹密度⼤,多低⼭、丘陵,地形零散,民居⼤多沿河顺势修建,⽅位观差。
北⽅冬季严寒,修建房屋时主要考虑防寒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
例如我国西北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严寒,这⾥房屋外观看上去很⼤,可房间却很紧凑,这种房屋厚达83厘⽶。
我国南⽅⼤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候,冬季温暖,民居的墙体轻薄。
降⾬多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以加快泄⽔,因此我国南⽅民居屋顶的坡度⽐北⽅⼤。
民居出檐深远,⼀个⽬的是为避⾬,另⼀个⽬的是遮阳,越往南房檐逐渐加宽的道理就在于此。
往南房进深和⾼度逐渐加⼤,主要基于有利于通风散热的考虑。
(2)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积的住房,北⽅的建筑成本⽐南⽅⾼,主要是需具备采暖的配套措施,例如暖⽓的安装。
建同样的⾼度的多幢楼房,北⽅楼房的南北间距⽐南⽅⼤,主要考虑的是正午太阳⾼度对楼房采光的影响。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以下⾃然和⼈⽂景观:在素有“东⽅⼩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化融合的各具特⾊的建筑,既有东⽅⽂化的⽂庙,⼜有西⽅古典式建筑的基督教堂。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2.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影响?3.中国国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4.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5.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1.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2.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矿产的匹配关系怎样?4.评述中国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
5.评述中国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
6.概括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1. 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2. 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3. 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4. 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1.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
3.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4. 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5. 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6.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可以举例)。
第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时空环境。
2.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征。
3.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
5.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受现代化影响?第六章灾害与环境1.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异大?2.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3.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4.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5. 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七章景观与区划1.如何将地域分异理论用于中国自然区划?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3.评述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分歧。
4.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第八章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理解中国TYIs战略的主要依据和功能。
地理必修二思考题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人口增长的三大模式的特点、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人口问题及其措施①高高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自然灾害、战争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②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少年儿童比重大;措施:计划生育;增加就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特点: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下降;成因:社会保险福利事业;生育观念的转变;分布:目前少数发展中国家已进入该阶段。
④三低模式: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较晚的婚育年龄等;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老龄化严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国外移民;提高医疗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老龄产业。
2、世界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是什么?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3、人口过渡理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中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是怎样的?①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快速增长;③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下降,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放缓;④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怎样的?①劳务输出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环境学》思考题思考题一环境学绪论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2.是否可以认为人为行为与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没有联系?3.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否有形成环境公害的可能?4.如何理解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什么是环境保护?6.环境是怎样分类的?7.什么是全球环境?8.环境问题指的是什么?9.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10.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11.我国环境保护奋斗目标与战略方针是什么?12.环境公害的特点是什么?13.原生环境问题的起因是什么?14.次生环境问题包括那些方面?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15.两次环境保护高潮的特点是什么?16.请简单叙述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7.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给我们什么启示?18.污染的环境具有哪些特征?19.说出20世纪30—70年代八大以公害事件中的五个公害事件的名称,并说明其原因和危害。
20.环境自净能力?21.什么叫环境、环境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2.什么叫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容量?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有哪些特点?23.为什么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你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24.近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5.什么是环境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主要任务?26.环境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27.环境学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性?28.环境学的学科分类及学科特点?29.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30.现代环境问题有什么特点?思考题二环境与污染1.分层次简述环境组成结构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环境污染表现为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3. 何谓癌、毒素、致癌、致畸与致突变。
讨论影响它形成的环境因素?4. 举某些人体中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致突变可能的结果。
5. 何谓致畸作用,在怀孕期间化学物质往往会产生两种缺陷,为什么?6. 列举化学物质的毒性对一个人影响的因素。
7. 何谓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8. 何谓生物浓缩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可以用何种方法来预测一种化学物质是否会有生物放大作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格局。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5.熵及熵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性(即混乱度)的物理量。
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热量是由高温物体自动的转向低温物体,直至热量平衡为止。
亦即,孤立系统中的自发过程中总是使系统的熵增加。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这种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属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7.辐射干燥指数:是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
8.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
其发生基础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地表光、热、水的周期性变化。
9.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又称自稳性,系统的性质在一定内外干扰下,不发生相应改变或发生改变后,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能。
10.旋回性规律: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时间的自然演化规律。
11.反馈:指信息反馈,即将输入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12.地域分异: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13.地带性: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测点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14.非地带性: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
五年级地理思考题精选
1. 风柜穷山区如何利用地理资源发展旅游业?
2. 你了解淡水与海水的不同之处吗?请以地理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请分别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4. 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请从地理的角度阐述你对环保的理解和责任。
5. 请列举一些火山和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如何预防和减少这些灾害。
6. 为什么大部分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请以地理原因解释这一现象。
7.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影响广泛,请你介绍一下
台风的形成原因和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8. 阐述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以及适应此气候特点的植
物和农业方式。
9. 什么是冰川?冰川与河流有何不同?解释它们对
地貌和水资源的影响。
10. 环太平洋地区经常遭受地震和火山爆发,为什么?请阐述该地区形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地质原因。
以上是五年级地理思考题精选,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
掌握地理知识。
祝你考试顺利!。
《环境地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2.如何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其类型如何划分?内力、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类型?第一章矿物1.解释:矿物、类质同象(同晶置换)、同质多象、解理和断口2.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矿物的成因分类)3.矿物的形态分类,其中双晶又分为哪几种类型4.引起矿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五大类?第二章岩石1、解释:岩石、岩浆作用、侵入作用、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岩(火成岩)、沉积作用、沉积岩、变质岩、2、什么是鲍文反应系列?鲍文反应系列与岩浆岩的分类关系如何?3、三大类岩石的分布、产状、结构、构造的比较4.什么是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变质作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三章地质年代1、什么是地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2、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第四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名词解释:构造运动、岩相2.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3.地层接触关系类型4.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类型5.深刻理解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测量方法。
6、水平、倾斜和直立岩层各有何特点?7、什么是褶皱构造?褶曲主要包括哪些要素?褶曲分为哪些类型?8、断裂构造包括哪些?断层有哪些要素?简述断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9、什么叫飞来峰、构造窗?其形成过程如何?10、简述各种构造地貌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第五章风化作用1.解释:风化作用、剥蚀作用、风化壳、残积物、球状风化2、试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和结果?3、如何理解风化作用的阶段性?4、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风化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5.风积物的特点5.风化作用中元素迁移顺序第六章重力地貌1、什么是崩塌?形成崩塌的条件有哪些?倒石堆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如何?2、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类型?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蠕动?蠕动有哪些类型?第七章流水地貌及堆积物1、解释:泥石流、河床纵剖面、河流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深切曲流、自由曲流、洪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河漫滩二元结构、三角洲、河流阶地、自然堤、浅滩(边滩、心滩、江心洲)、牛轭湖。
思考题
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
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球与
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4. 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
和不同能量形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
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试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异同。
2.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
3. 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 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物的异同有哪些?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
5.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6. 酸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是什么?
7. 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
8. 你认为最有效的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结合相关资料,试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查阅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和地质学教科书,试简述地球
各圈层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结合天文馆、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察,试分析地球与
月球的运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4. 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和自己的观察,试从化学元素
和不同能量形态等方面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狩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
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大气污染源有哪几种?试比较分析乡村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异同。
2.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对颗粒物的治理方式有哪些?
3. 治理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 汽车尾气污染与其他气态污染物的异同有哪些?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哪几种?
5.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6. 酸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的产生原因与主要危害是什么?
7. 如何认识臭氧在大气层中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
8. 你认为最有效的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