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微生物生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专一性发酵途径
一、酵母菌三型发酵
1. 乙醇发酵、EMP、乙醇 厌氧、 pH < 7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醛受氢体(3-7) 2.甘油发酵 正常的乙醇发酵条件,但加入NaHSO3,产甘油(少 量乙醇) 乙醛与亚硫酸氢钠起加成反应(不能作受氢体) 3.三型发酵(产甘油、乙醇、乙酸) 在一型发酵基础上,pH变为7.6(升高),2个乙醛 分子间进行歧化反应。
酵母菌很多优点,乙醇耐受力强。pH低不易染菌,安全菌株。 但局限于不能利用淀粉及寡糖和戊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 木糖还原酶,木糖醇脱氢酶,木酮糖激酶转入酵母。可利用 木糖生产乙醇。
2. 运动发酵单胞菌工程菌构建。
运动发酵单胞菌是安全菌株,转化率高,生产率 是酵母菌的2.5倍.但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和蔗 糖。 将木糖异构酶、木酮糖激酶、转酮酶、转醛酶转 入运动发酵单胞菌后可 利用木糖产生乙醇,转化 率86%。
3.双歧发酵途径 两歧双歧杆菌 途径包括:HMP、PK、EMP各途径的一部 分。 特征酶:6-P果糖酮解酶、乙酸激酶(另: 5-P木酮糖酮解酶,乳酸脱氢酶) 产物乳酸和乙酸。
第七章结束
(Fig 6-1)能荷对糖代谢的调节
三、巴斯德效应
EMP
已知酵母菌,利用葡萄糖 受关键酶控制:(1)已糖激酶(HK) (2)磷酸果糖激酶(PFK) (3)丙酮酸激酶(PK)
乙醇
如以上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乙醇发酵途径就会受阻,最重要 的是磷酸果糖激酶,它受ATP和TCA环中间产物抑制,受 ADP、AMP、Pi激活,当氧气供应充足时,丙酮酸→TCA产 生大量ATP和TCA环中间产物。 机理是能荷调节,外界因素(O2),内部决定因素(PFK)
6

[ 能源:ATP ]
丙酮酸羧化酶
(4)丙酮酸+CO2+ATP
草酰乙酸+NAD+Pi
乙酰CoA羧化
(5)乙酰CoA+ATP
丙二酰CoA+ADP+Pi
[ 分子内能 ]
PEP羧化酶
(6)PEP+CO2
草酰乙酸+Pi
PEP羧化激酶
(7)PEP+CO2+GDP

草酰乙酸+GTP
(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2固定反应,不仅自养微生物存在,而且 异养微生物中也存在。
[ 能源:NAD(P)H ]
苹果酸酶
(1)丙酮酸+CO2+NAD(P)H +NAD(P) (2)α-酮戊二酸+CO2+NAD(P)H 檬酸+NAD(P)
苹果 酸
异柠檬酸酶
异柠
磷酸葡萄糖酸脱H
(3)5-磷酸核酮糖+CO2+NAD(P)H -P葡萄糖酸
第四节 能量与糖代谢调节
一、能荷:(Energy charge) [ATP] + 0.5 ×[ADP] 能荷(%)= [ATP] + [ADP] + [AMP]
×100%
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腺苷酸分子数 分母:腺苷酸分子数的总数 能荷:指在细胞内每单位腺苷部分所含高能磷酸键 平均数量的一半。
1.柠檬酸合成酶
2.异柠檬酸脱H酶
3.酮戊二酸脱H酶
4.苹果酸脱H酶
三、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 +38ADP + 38Pi ——→ 6CO2 + 6H2O + 38ATP 四、厌氧微生物获得 TCA 环中间代谢物的途 径 氧化支路和还原支路
第三节 CO2固定反应和乙醛酸循环
一、异养微生物的CO2同化
3. 大肠杆菌工程菌构建。
大肠杆菌生长迅速,底物广。将运动发酵单胞菌的 丙酮酸脱羧酶,醇脱氢酶基因在不同启动子控制 下引入大肠杆菌,构建了乙醇合成途径。
二、乳酸三型发酵
1.同型乳酸发酵(3-8) 菌株:乳酸杆菌属,乳酸链球菌属 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被还原成乳酸。 特征酶,乳酸脱氢酶。 产物单一,只有乳酸。 2.异型乳酸发酵 菌株:短乳酸杆菌,肠膜明串珠菌。 经磷酸酮解途径。 特征酶:磷酸酮解酶,乳酸脱氢酶。 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
第一节 葡萄糖分解的四种途径

一、E M P途径
10步 丙酮酸, 不可逆反应3步
(一)从葡萄糖
葡萄糖激酶 (1)葡萄糖+ATP
6-磷酸葡萄糖+ADP
磷酸果糖激酶 (2)6-磷酸果糖+ATP 1.6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 (3)磷酸烯醇丙酮酸+ADP 丙酮酸+ATP
(三)受到调节
(1 )葡糖激酶: 激活. 受6-磷酸葡糖反馈抑制, Pi的
1.由磷酸己糖生成戊糖
6-P葡萄糖 + NADP 6-P葡萄糖酸 + NADPH + H+ 6-P葡萄糖脱氢酶
6-P葡萄糖酸 + NADP 5-P核酮糖 + NADPH + H+ + CO2 6-P葡萄糖酸脱氢酶
2.磷酸戊糖之间通过基团转移反应,重新合 成己糖 TK:转酮醇酶 TA:转醛醇酶 TK 、 TA 酶催化的反应是 HMP 途径中的特 有反应 特征酶
(三)产物
一个循环 1分子葡萄糖———→1分子 3-P甘油醛 3分子CO2 6分子NADPH2 彻底氧化 1分子葡萄糖——————→6分子CO2 完全分解 12分子 NADPH2 12分子NADPH2经呼吸链产生36个ATP。


三、E D途径
(一)ED途径的特点 由 HMP 和 EMP 的各一部分组成,只有两步反应是 ED特有的。 特征酶: (1)6-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 ( 2 ) 2 -酮- 3 -脱氧- 6 -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 (KDPG) 关键酶:KDPG醛缩酶 催化的反应:KDPG的3.3裂解

(二)产物
1分子葡萄糖 2丙酮酸 (细菌乙醇发酵) 1 ATP 1 NADPH 菌株:运动发酵单胞菌 丙酮酸 乙醇 (微生物特有途径)
四、磷酸酮解途径
磷酸酮解途径又称 PK 途径 肠膜明串珠菌,乳酸杆菌属 特征酶:磷酸木酮糖酮解酶 产物 : 乳酸、乙醇、CO.
五、各代谢途径利用的比例
第二节 TCA循环与中间产物积累
有些细菌以乙酸为基质,用于细胞生长. 细胞中存在乙酸激酶,磷酸转乙酰酶。将乙 酸转变成乙酰CoA后,进入乙醛酸循环。
乙酸激酶 (1)乙酸 乙酰磷酸 磷酸转乙酰酶 乙酰CoA
( 2)乙醛酸循环 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
乙醛酸循环是TCA 环的变体.,是TCA环中间产物的回补方式. 乙醛酸循环
(2)磷酸果糖激酶: 受ATP、O2、柠檬酸抑制 (3)丙酮酸激酶: 受ATP、乙酰COA抑制
E M P途径
EMP的总反应式 为: C6H12O6+2NAD+ 2ADP+2Pi 2CH3COCOOH +2NADH+2H +2ATP+2H2O
二、己糖单磷酸途径
(一)HMP途径(Fig3-4)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七章 糖、能量代谢与调节
有机物在机体内进行生物氧化,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不同 分为三类:
碳原子 一类、发酵:有机物————→发酵产物 ↓电子流向 物质内部的氧化还原作用 碳原子 二类、有氧呼吸:有机物————→CO2 ↓电子流向 O2 碳原子 三类、厌氧呼吸:有机物————→CO2 ↓电子流向 NO3 -1 SO4 -2 CO3-2 Fe+3等

HMPFra Baidu bibliotek径
(二)代谢途径特点
1 .在 HMP 途径中形成了 C3 、 C4 、 C5 、 C6 、 C7等中间产物。 2 .通过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作用,使 C6 糖再生。 3 .葡萄糖直接脱 H 和脱羧,不必经过 C3 糖阶段。 4 . 需 要 NADP 参 与 反 应 , 产 生 大 量 NADPH2。
3-P甘油酸 3-P甘油酸
(2)固定的CO2的还原 3-P甘油酸经EMP途径逆反应,生成3-P 甘油醛,需要NADPH,3-P甘油酸激酶和 3-P甘油酸脱H酶。 (3)CO2受体再生
→→→葡萄糖 3-P甘油醛 ——
→→5-P核酮糖
激酶
1.5-二磷酸核酮糖

特征性的酶:(关键酶) ①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② 5-磷酸核酮糖激酶 受到的调节 ①、② 均受到NADH激活, 受到AMP、 PEP抑制。
二、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自养微生物 除以上固定CO2的反应外,具有以下 特定的途径。 1.卡尔文循环途径(Calvin cycle)(光合细菌, 紫色硫细菌)固定CO2的途径分为三个阶段: CO2的固定,CO2的还原,CO2受体再生。
(1)CO2的固定

1.5-二磷酸核酮糖 + CO2
羧化酶 C6——
二、能荷调节
细胞通过改变ATP、ADP、AMP三者 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称能荷调节。 能荷对糖代谢的调节(Fig 6-1) 当能荷低时,由于胞内AMP、ADP浓度 高,它激活糖类分解酶,并解除ATP对酶的 抑制作用,使糖类分解加快。 当能荷高时,胞内ATP浓度高,它抑制 与糖分解有关的关键酶活性,激活与糖元 合成有关的酶。
一、丙酮酸脱H酶复合体 丙酮酸脱H酶

丙酮酸
乙酰CoA(有氧)
复合体 此酶在好氧条件下才合成 受到NADH,乙酰CoA和ATP抑制
二、乙酰CoA经TCA被彻底氧化
第一个控制点 1、柠檬酸合成酶(是限速反应的酶) 受到: ATP,NADH,琥珀酰CoA抑制 AMP激活 2.异柠檬酸脱H酶,是第二个控制点 受:ADP,NAD,Mg2+激活 受:ATP,NADH抑制 3.α-酮戊二酸脱H酶(第三个调节酶) 它与丙酮酸脱H酶体系相似 受琥珀酰CoA,NADH,ATP抑制 4.苹果酸脱H酶(第4个调节酶) 受:草酰乙酸反馈抑制
1.乙醇发酵
2.甘油发酵

三型发酵
燃料乙醇产生菌代谢工程研究
2004年巴西燃料乙醇产量1200万吨,美国1000万吨,2010 年生物燃料应占5.75﹪,2020年应占20﹪。 燃料乙醇产业化,要具备良好的菌株。(微生物学报2006.46.4) .菌株必须具备3点: 高浓度乙醇耐受力,高乙醇转化率(90﹪),较高的生产 力 (1g∕L∕h )。 代谢工程菌高产乙醇 1. 利用淀粉,戊糖及纤维素的工程酵母构建。
2.固定CO2的乙酰COA途径
此途径也称还原性三羧酸循环。某些光合细 菌如绿硫细菌,此类绿菌属缺少卡尔文循 环,具有乙酰COA途径。


特征酶:丙酮酸合成酶 α-酮戊二酸合成酶 特点:此途径只能固定CO2和贮存,不能将 CO2直接转变成糖。需铁氧还蛋白参与羧化 反应
固定CO2的乙酰COA途径
3.乙醛酸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