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精彩亮丽起来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让你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语言是作文的衣裳,漂亮与否,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
语言点缀得当,会使作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古人云:“言之无味,面目可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认真锤炼语言。
怎样使作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耐人品味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让你的作文语言平添几处精彩、亮丽之笔。
一、善用修辞展魅力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
”作文中的一处处修辞就像海滩上五颜六色的贝壳,会把文章点缀的亮丽多姿,赏心悦目。
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中考作文上,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静为动,使你的语言鲜活灵动,魅力四射,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1.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另一事物。
会使所写事物具体形象,同时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正如著名作家秦牧所说:“精彩的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如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感受四季·感悟芳香》在抒写不同内涵的“生命的芳香”的时候,以“春”写山间春景,感悟生命的蓬勃和博大胸怀;以“夏”写神奇的大海,感悟生命的不屈与坚强。
运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文字流畅生动,富于抒情,文章因此而博得了阅卷老师的齐声喝彩:“看,春雨过后,如穹庐的春天的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如同人们脸上的微笑,春神你是否就是从这里走过,聆听山泉的回响,琤琤淙淙,如同那会自动奏出优美旋律的杜鹃,瞧,那树上的啾啾合唱团,此起彼伏……”“炎炎夏季,漫步在碧蓝的海边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和欢乐,这千变万幻而又变幻莫测的自然奇景,显得异常安静,金黄色的阳光照在上面,如同一湾镀满金粉的江水,有时层层海浪中夹杂着朵朵雪白的浪花,如同一只饥饿的猛兽扑向那弱小的羔羊。
”2.排比排比是常用的修辞方式之一,它通常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
排比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导读:本文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咸高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
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的心理,许多学生谈“写”色变,学生习作最大的通病往往是只有故事没有人物,只有情节没有细节。
事实上,学生写作难,不是难在写作素材的匮乏,而是难在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生动、写出情趣。
可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诱发写作欲望、引导立意选材上,而到学生开始动笔,要将体验转化为生动的文字时,教师却“功成身退”了,且美其名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这种后续指导的不力,养成了学生虚浮的作文态度,习作语言更是呈现出诸多问题。
语言是作文的基础。
先贤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再深刻的立意、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缺少了亮丽的语言包装也会黯然失色。
作文是语言的再现,要解决作文难这一现状,就必须在语言的运用上下工夫,让语言亮丽起来。
一、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化妆、美容之术话要说得动听,文章要写得好看,这是人所共知的。
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惹人喜爱,引人人胜;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就显得面目可憎。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化妆、美容之术。
1.以课文语言为载体,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汉语博大精深,语言形式丰富多变,表达意境深远绵长。
没有学生主动对语言的认同,语文教学就成了简单的灌输,只有让学生品尝到语言本身固有的魅力,才能更好地为语言化妆、美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语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和把握,适时引导学生品味和运用。
如“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引导学生从“踏、撒”中体会诗的语言的精练;从“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感悟“饱满、烂漫”的神韵;从“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理解整句的丰满。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丽生辉新颖独特的题目,高深的立意(丰富的思想感情),典型的写作素材,精巧的构思,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但要真正将所积累的写作素材,内心深处丰富的思想感情化为一篇优美的作文,还必须借助文字这个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一个人好的理念,借助文字更容易传播,一篇作文,尤其是应试作文,如果语言亮丽生辉,也就更能夺人眼球,获得高分。
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是亮丽生辉的?据近几年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来看,应该是:活泼的、灵动的、能给人美的享受的、能感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语言。
怎样才能使作文语言亮丽生辉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技巧,但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学习一些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对提高我们的作文质量来说相当有好处的,为你的作文获得高分会助一臂之力。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让你的作文语言亮丽生辉。
一、正确地使用修辞。
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夸张的运用可以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喻、拟人的运用可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感,等等。
在作文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可增强文章的文采,提高文章的魅力,使贫乏、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错落有致。
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的最后三段,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显得有文采,有气息,有感情,像诗一样优美。
学生在期末检测时写的作文中的片段:“写到这儿,我不禁觉得我们班的每个人都是一朵紫藤萝花,四十六朵紫藤花组成了永远奔腾不息的紫藤萝瀑布,让人看不厌,看不烦,因为每一朵花都充满活力,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个新集体》在这段文字中,小把每个同学比喻成一朵紫藤萝花。
一朵一朵的美丽的紫藤萝花组成了一个美丽的紫藤萝瀑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所在的这个班级每个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这个新集体成了一个团结文明、奋发向上的集体。
二、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精彩亮丽起来
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在高考作文高分探秘中说:“一篇作文,必须有亮点。
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符号……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
”是的,在作文中,必须要有亮点。
如果没有太阳,星星亦可;如果没有星星,萤火虫也行。
一篇作文,哪怕是萤火虫样的一个小亮点,也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动。
语言是作文给老师最为表层的感觉,精彩的语言会如一缕清风轻轻拂去阅卷老师久坐的疲惫;亮丽的语言会如一杯冰茶,甜甜滋润阅卷老师渴求佳作的心田。
那么,让学生作文的语言精彩亮丽起来吧,让语言给作文提升档次。
以下,笔者精心选择了学生习作中有代表性的语段,举例来说一说教学中较有成效的做法。
一、用形象具体可感的语句替代抽象空泛的叙述
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为读者提供更多想象和品味的空间,同时会使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
我们来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句子一: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当我们走过秋天,走过许多艰难,待一生走完,待曾经的放弃转为现在的拥有,你会发现,原来,是不断的放弃,组成了完美的人生。
句子二:倾听自己的心跳,充实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左手教
会右手怎样去放弃。
当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消得人消瘦的隘口,待一生走完,待曾经的放弃转为现在的拥有,你会于蓦然回首之间发现,原来,是不断地放弃,组成了完美的人生。
句子二中,把句子一的“秋天”换成了“西风凋碧树的季节”,“艰难”换成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隘口”,在“你会发现”中插入了一些语句,变成了“你会于蓦然回首中发现”。
这样,就用一些具体可感的语句替代了原来较为抽象空泛乃至苍白的叙述,处理后的句子形象可感,意境优美,富有文采。
而且,加入的是一些古代诗词化用的词句,增加了语言的文化底蕴。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用形象去替代抽象,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替代泛泛而叙。
二、巧妙使用恰当的修饰为文章增添光彩
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
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写作时要关注以下几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排比、对偶、比喻、引用等。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例如: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我们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我们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我们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困境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我们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我们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
之洋就会在心中漫延;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我们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着我们迈开坚定的脚步。
2.对偶。
对偶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句式整齐。
整句和一定能量的散句并用,形成整散结合、长短并举的句子,灵活多变,丰富活跃。
它和排比句经常连用。
例如:
自然醒着,在荆棘丛中生出一道绿色的栅栏,把我们守护;自然醒着,在兰花簇里散出一缕缕清香,将我们熏沐;自然醒着,在渺远的天边燃起一片烈火,映大地以金黄;自然醒着,在寂籁的苍穹缀起粒粒银星,镌心灵以皎洁。
自然醒着,用她母亲般的温情为我们守候。
3.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
例如:
我是什么?我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朵花,为你开过了,然后就谢了;我是你绿茵场上一茎草,为你绿过了,然后就黄了;我是你苦读时的一盏灯,为你亮过了,然后就灭了……一生为你!
4.引用。
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些诗词熟语,名言警句,人物典故,是提升文章内涵和增加语言文学性的可靠途径。
例如:清代张潮乐于听,喜欢用心听,他“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夜半听箫声,山间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他没有虚度此生。
三、善构佳语妙句,为文章增添亮点
语言是否有文采,与句子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关系,写好亮点语
句,对整篇文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常见的亮点语句有以下几种:
1.注重了音节和谐的句子。
例如:不要太久地拥抱春天,否则你怎能不流连忘返;不要太久地注视冬天,否则你怎能不憔悴容颜。
生命中注定要有取有舍,当我们必须舍弃时,能够舍弃会使人生更加轻松。
2.句式独特,有鲜明个性的句子。
例如:是谁在生命的某个时刻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是谁让我们鼓起了永恒的勇气?是阴雨濛
濛时白杨下的那些许平静,是碧云蓝天中雄鹰飞过时的几多豪迈,是大自然让我明白:命运的云,没有雨!是大自然让我勇敢地走向明天,是雄鹰就要展翅高飞。
3.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的句子。
这是种高度概括的内涵丰富的句子,它在文中能起到创设情境,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等作用,能启发读者知其意、明其理、动其情。
这样的句子,是文章中最容易出彩的“亮点”。
例如:有许多事情不是因为我们难以做到而放弃,而是因为我们放弃了而难以做到。
事情的结果如何,全在于你所持的态度。
再如:人生有许多门,不是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哪里就是正确的方向,选准自己的方向才好上路。
总而言之,精彩的语言犹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让你望而生欣喜之心,嗅而生倾倒之意,品而生爱恋之情。
因此,语言精彩亮丽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