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装配过程教学 ()
- 格式:doc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9
空心轴永磁直驱同步牵引电机组装工艺发布时间:2022-08-24T01:59:11.79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7期作者:初永为刘海东郭明慧[导读] 永磁直接驱动式同步牵引电动机的转子内部嵌有永久磁铁,磁力很大,对定子等磁性物质具有很大的吸附性,从而使转子因磁力而不能装进定子;同时,定?转子容易发生互相吸引?碰撞,从而导致绝缘损坏,从而缩短电动机的绝缘寿命,从而给电动机的安全带来危险?因此,定?转子合装是决定永磁同步电动机能否顺利装配的重要因素?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省永济市 044502摘要:电机的制造工艺根据电机本身的用途?功率?结构?原理等不同而大相径庭。
其定子结构及制造方法也不同,决定了其制造和组装工艺也形式多样。
在微型电机制造领域,不少电机生产厂家的电机制造和组装工艺还在使用20世纪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定子制造还停留在手工组装,即人员用手逐个在简单治具上组装,效率不仅低下,品质还无法保证。
本文分析了永磁直驱同步牵引电机组装工艺,提出了最佳的组装方案?关键词:永磁直驱同步牵引电机空心轴电机装配永磁直接驱动式同步牵引电动机的转子内部嵌有永久磁铁,磁力很大,对定子等磁性物质具有很大的吸附性,从而使转子因磁力而不能装进定子;同时,定?转子容易发生互相吸引?碰撞,从而导致绝缘损坏,从而缩短电动机的绝缘寿命,从而给电动机的安全带来危险?因此,定?转子合装是决定永磁同步电动机能否顺利装配的重要因素?1组装工艺要点1.1定?转子合装方式永磁同步驱动电动机的转子主要由永磁体?转子铁芯?中空转轴等部件构成,而中空转轴没有中心孔,也没有参照物?如果电机定?转子合装为水平安装,容易造成定?转子相互吸引?刮伤定子绕组,造成安全隐患?若电机为垂直安装,则通过导杆?导套?定中心基座等工具之间的精确配合,使定?转子合装时具有很好的导引作用,实现电机定?转子合装的精准定位,确保电机定?转子的合装质量?1.2空心轴的定位基准虽然空心轴占用的空间体积比较大,但是在确保转轴机械性能前提下,空心轴可以有效降低转子重量,因此永磁直驱同步牵引电机的转轴选用空心轴形式?空心轴和实心轴的组装工艺差异如下:(1)一般电机转轴有端面的中心孔和各外圆台阶可用于定位?⑵空心轴没有中心孔和可借鉴的基准面,外圆台阶受装配面空间限制,需要使用工装来完成工艺基准?设计基准和测量基准的统一,以此来确保空心轴的定心精度并确保空心轴定位时不损伤轴头?1.3装配精度要求永磁同步驱动电动机的重量在911公斤左右,采用圆柱形轴承,对电机的关键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有较高的要求?为保证电机定?转子合装时不会对端部线圈和轴承造成损坏,本机型的生产工艺为:定?转子合装为垂直装配?采用适当的加工基准,设计出一套模具,并利用模具的精密配合,使其定?转子合装,以确保无定位端轴承的压装质量?图2 为该型号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定?转子合装工装示意图?2.1定位端轴承装配和基准定位端轴承装配是以中心线为基准的?首先,将基准由空心轴中心线转换至空心轴的内径边缘处?然后,将空心轴内径边缘处的基准,转换至定位端空心轴内径定心座板上?再将可旋转吊环安装在定心座板上,最后,使用可旋转吊环对转子进行吊装?2.2组装过程根据工装设计,非定位端挡圈?轴承外盖和外油封需在定?转子合装完后进行装配?定子装配过程是:将轴承冷压压入非定位端端盖轴承室一将非定位端端盖安装至定子上?转子装配过程是:将轴承冷压压入定位端端盖轴承室一定位端端盖与转子装配?定?转子合装过程是:安装定心底座至支架上一将定子吊转至支架上一定子定位端端面安装导向杆一将导向管安装在转子非定位端空心轴端面一将定心座板安装至转子定位端空心轴端面—将可旋转吊环安装至定心座板一完成定?转子合装?图3 该型号电机定位端端盖实物图2.3非定位端轴承的精密装配与基准的转换在导向管加导向杆的双重导向和各工装的配合下,通过各止口间高精度的精密配合公差来实现定位,完成非定位端轴承内?外圈同时压装的超高精度的装配?定?转子合装后,由于最后安装的是非定位端轴承,因此必须进行基准转换,即从非定位端定心底座转换至定心底座的导筒上,最后将基准转换至导向管?通过定位端定心座板和吊环的配合,完成永磁直驱同步牵引电机转子的吊装?即完成基准从定位端向非定位端定心的转移和统一?3工装设计和制造3.1定位端工装选材导向管选用无缝不锈钢钢管,相对尼龙材质,一方面能减轻重量,另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工装成本?导向管尾部设计一个角度为5°,长度为30mm的倒角,以便导向管与底座上的定心导筒完美配合,从而顺利完成定、转子合装?3.2定位端工装结构定位端定心座板与空心轴为过渡配合,可旋转吊环进行吊装,紧固螺栓用以锁定定位端工装?定位端工装结构如图4所示?图4 转子定位端工装结构示意图3.3非定位端工装选材转子非定位端工装结构如图5所示?非定位端轴承定心导筒选用圆钢20材质(其钢强度低,韧性?塑性和焊接性好),在定心导筒中部设计了一个大于其两端直径的圆槽(图6);定心底座选用45钢,定心底座与非定位端端盖止口定位处,采用高精度公差配合,以确保定心底座与非定位端端盖止口完成精准定位?图5 转子非定位端工装结构示意图图6 定心底座局部放大图3.4非定位端工装的作用(1)定心底座与非定位端端盖止口面为间隙配合,目的是为了留有弹性余量,以抵消电机在非定位端轴承压装过程中的干扰力?(2)定心底座导筒中间位置孔径略大于导筒两端,目的是为了在定?转子合装过程中,导向管下落至导筒时,避免出现偏心现象?4结语对永磁直驱同步牵引电机组装工艺进行探讨,在原有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组装工艺上,增加了5项关键工艺控制点,分别是:(1)装配方式采用立式装配;(2)公差带的精准选择;(3)基准的恰当转换;(4)装配方案的专用选定;(5)电机外型庞大下工装的巧妙设计?以上措施大幅提高了电机一次装配成功的合格率?参考文献:[1]尹若义.HX_N5型机车牵引电机齿端轴承温升报警故障分析与处理[J].铁道机车与动车,2020(10):37-40.[2]汪安灿,廖新明.微型电机定子自动组装工艺的研究与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08):174-176.[3]夏炜,廖新明,揭新平.微型电机自动齿轮组装工艺的研究与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08):184-186.[4]吴锡礼. M风扇电机工厂基于价值流的精益生产改善[D].华南理工大学,2020.DOI:10.27151/ki.ghnlu.2020.002602.[5]李永,李钢强.某型全自动起重机在核电厂电机组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18):139-141.。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机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动力设备,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电动机装配技能的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电动机装配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掌握电动机的装配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电动机基本结构认识实训开始,我们首先对电动机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认识。
电动机主要由定子、转子、端盖、轴承、风扇、接线盒等部分组成。
定子是电动机的固定部分,主要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组成;转子是电动机的旋转部分,主要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组成。
2. 电动机拆卸与装配在了解电动机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
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拆卸电动机:首先,拆下电动机的接线盒,然后拆卸风扇、轴承、端盖等部件。
在拆卸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电动机内部的线圈和绕组,避免损坏。
(2)清洗部件:拆卸下来的部件要仔细清洗,去除灰尘和油污,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3)装配电动机: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
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和位置,确保电动机的安装精度。
3. 电动机测试与调试装配完成后,我们对电动机进行测试与调试。
测试内容包括:绝缘电阻测试、空载试验、负载试验等。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了解电动机的性能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三、实训收获1.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电动机的拆卸、装配、测试与调试等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对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操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责任心: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电动机装配的重要性,对电动机的拆卸、装配、测试与调试等环节都认真负责,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2019 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床电气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机电类高职工科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阅图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PLC 应用能力以及能够改造传统旧机床电控设备和创新设计新机床电控系统、维修机床电控设备的职业岗位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性人才所需电气控制只是和电气维修技能。
可以为相关装也学生考中/高级电工、PLC程序设计师、机床维修等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配套以机床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为实训任务工学结合课程。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机床电控与PLC技能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二体系”;采用理论教学、试验教学、工程训练相互结合的三次循环;强化学生工程时间的“四技能”;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五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整个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1)以项目(实训实验过程)为导向整合、序化、优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生特点和本院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秩序上源于教材又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将教学内容整合为项目,通过“两大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2)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每一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又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一任务来驱动,教师在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参考资料、收集案例、视频音频资料),然后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手段,确定实践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3)以追求时效性为目的的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教学,选择教学方法。
电机拆装全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管理资料【1】、电动机的拆卸在拆卸前,应准备好各种工具,作好拆卸前记录和检查工作,在线头、端盖、刷握等处做好标记,以便于修复后的装配,。
1、拆卸步骤:(由外到内顺序地拆卸)1、拆除电动机的所有引线。
2、拆卸此带轮或联轴器,先将皮带轮或联轴器上的固定螺丝钉或销子松脱或取下,再用专用工具“拉马”转动丝杠,把皮带轮或联轴器慢慢拉出。
3、拆卸风扇或风罩。
拆卸皮带轮后,就可把风罩卸下来。
然后取下风扇上定位螺栓,用锤子轻敲扇四周,旋卸下来或从轴上顺槽拔出,卸下风扇。
4、拆卸轴承盖和端盖。
一般小型电动机都只拆风扇一侧的端盖。
5、抽出转子。
对于鼠笼式转子,可直接从定子腔中抽出即可。
2、注意拆装标准件的规范:全纹六角头螺栓用扳手螺钉(十字槽)用起子要求:观察对应部件的名称;定子绕组的连接形式;前后端部的形状;引线连接形式;绝缘材料的放置等获取定子绕组的相关参数:槽数Z1 =24、线圈节距y=5 极对数p=2计算:极距τ=6,每极每相槽数q=2,槽距角30度【2】、定子绕组的绕制及嵌放1、绕制线圈1)作绕线模。
绕模是由芯板和上下夹板组成,定子线圈是在绕线模上绕制而成的。
2)线圈绕制。
小型三相异发电动机采用的散嵌式线圈都是在绕线机上利用线模绕制的。
线圈示意图(1)绕线前准备a仔细检查电磁线牌号、规格、绝缘厚度公差是否符号规定。
b检查绕线机运行情况是否良好,要放好绕线模,调好计圈器。
(2)绕线过程² 工艺要点a.在绕线模上放好卡紧布带,将引线排在右手边,然后由右边向左边开始绕线。
b.用毛毡浸石蜡的压板将电磁线夹紧,绕线时拉力要适当,导线排列要整齐,避免交叉混乱,匝数要准确。
同时,必须保护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
c.检查线圈尺寸、匝数,两个直线边用布带扎紧,以免松散。
2、嵌线线圈绕完以后,开始嵌线工作, 嵌线就是根据绕组设计要求把一个个线圈嵌放进定子槽内,组成整个绕组。
所以嵌线工序是整个嵌制绕组中最重要的一环嵌线工艺流程是:准备绝缘材料→放置槽绝缘→嵌线→封槽口→端部整形。
电机装配工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电机装配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其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证电机装配工作的安全进行,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安全装备要求1. 所有进行电机装配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正确使用安全绳索进行固定,确保人身安全。
3. 安装装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必须经过质检合格,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三、操作规范1. 在进行电机装配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操作前,必须确保设备的电气系统已切断电源,并使用万能表或者电源指示器测量电压是否为零。
3. 定期清理工作区域,并保持工作区内的通风良好,防止积尘和有害气体的积累。
4. 在进行高温操作时,必须佩戴防火服,并保持操作区域的干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四、紧急情况处理1. 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使用合适的灭火器进行扑灭。
2.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要立即停止工作,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五、电气安全操作1. 操作者必须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具备相关的电工工作证件,确保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2. 操作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确保绝缘性能良好,并保持工作区域的干燥。
六、机械操作安全1. 在进行机械操作时,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同时要熟悉机械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2. 操作时,必须保持机器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行,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3. 遇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停机,并进行检修。
七、环境安全1. 在进行电机装配工作时,必须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防止与其他设备或者物体发生碰撞。
2. 操作时,要注重机器运行状态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机并报告上级领导。
八、个人安全1. 操作者要保证身心健康,如有身体不适,不得从事电机装配工作。
2.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确保精神集中,操作稳定,防止发生意外。
四、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设计思想】学生在初步认识到电与磁之间有一定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电动机的相关知识、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进一步揭示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电磁转换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通过小组合作,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进一步通过探究直流电动机模型的转速与转向与那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地位分析】《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对于直流电动机,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磁、电等知识关系紧密,教材安排为学生实验,可见这节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学情分析】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而且在第三节中通过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所以现在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说是容易做到水到渠成的,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认识了很多直流电动机一些应用,如玩具飞机、玩具小汽车、微型电风扇等,所以教材安排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分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动手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而且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意识,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教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指导学生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具体运用为:1、情境导入;2、方法指导,自主探究;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难点:安装直流电动机时出现故障及排除方法.【实验活动的设计说明】1、实验设计思路:此学生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而且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意识,对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反思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这一点对于此探究活动尤其重要。
教材中本课的安排是通过学生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团队合作一起完成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学会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同时,也能知道安装直流电动机时出现故障及排除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电机的装配过程教学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想要学习电机装配过程的人们来说,下面将详细介绍电机的装配过程,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电机的各个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包括电机壳体、转子、定子、轴承、线圈等。
在进行电机装配前,我们需要确保所有零部件都是完好无损的,并且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比如扳手、螺丝刀、压装工具等。
第一步是安装轴承。
首先,将轴承放置在电机壳体的轴承座上,确保轴承与座位紧密贴合。
然后使用合适的工具(比如压装工具)将轴承压装到位。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轴承的水平,并确保轴承安装牢固稳定。
接下来,安装定子。
将定子放置在电机壳体内部的定子槽中,确保定子的位置正确。
然后使用丝扣来固定定子,并使用螺丝将定子与电机壳体连接起来。
在紧固螺丝时,要逐个旋紧,并确保所有的螺丝都被紧固到位。
第三步是安装转子。
将转子放置在定子的中间位置,确保转子与定子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然后将转子的轴与电机壳体的轴承连接起来,并确保转子能够自由旋转。
如果转子的连接方式是通过键来连接的,那么在安装转子前,还需要将键与转子的轴对齐,并确保转子能够完全插入轴承中。
接下来,安装线圈。
将线圈绕在定子的铁芯上,确保线圈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均匀,并且线圈不会松动。
然后将线圈的引线连接到电机壳体上相应的接线柱上,注意保持引线的排列有序,并使用螺母将引线固定。
最后一步是进行电机的测试。
将电机连接到电源上,并打开电源开关,观察电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如果电机不能正常运转,需要检查是否安装正确,是否有接线错误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电机装配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并确保自身安全。
电机内部有高压电源,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电击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装配之前,最好戴上适当的安全装备(比如绝缘手套或者护目镜),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指南。
综上所述,电机的装配过程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零部件和工具,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安装,并进行相应的连接和固定。
电机组装流程电机组装是将各个零部件按指定的顺序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机的过程。
电机组装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是检查各个零部件是否完整,并清洗零部件,以确保零部件表面的油污和灰尘干净。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和安全设备,如扳手、螺丝刀、手套、护目镜等。
第二步是安装定子。
定子是电机的固定部分,它由定子铁芯和绕组组成。
首先,将定子铁芯固定在定子座上,并确保定子铁芯的定位正确。
然后,将绕组的线圈逐个放入定子槽中,并将线圈的两端固定在定子座上的引线端子上。
第三步是安装转子。
转子是电机的转动部分,它由转子铁芯和磁体组成。
首先,将转子铁芯固定在转子轴上,并确保转子轴的轴线与定子轴的轴线重合。
然后,将磁体安装在转子铁芯上,使之与定子上的绕组对应。
第四步是安装端盖。
端盖是电机的封闭部分,它由端盖铁芯和端盖壳体组成。
首先,将端盖铁芯固定在转子轴上,并确保端盖铁芯的定位正确。
然后,将端盖壳体与端盖铁芯配对,用螺丝将其固定在电机底座上。
第五步是安装轴承。
轴承是电机的支撑部分,它支持转子轴的转动。
首先,将轴承座固定在电机底座上,并确保轴承座的定位正确。
然后,将轴承放入轴承座中,并用螺母将其固定。
第六步是接线。
接线是将定子上的绕组与电机的引线端子相连,以完成电机的电路连接。
首先,将定子绕组的线圈的两端插入电机的引线端子中,并用螺母将其固定。
然后,用绝缘胶带将引线端子包裹起来,以保护电路连接的安全性。
第七步是测试。
测试是对组装好的电机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电机的性能符合要求。
通过连接电源,对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等进行测试,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直到电机的性能符合预期要求为止。
以上就是电机组装的主要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组装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清洁和安全,以防止零部件受到污染或造成伤害。
只有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组装,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电机产品。
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步骤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装置,它主要用于将传动能量从一个轴传输到另一个轴。
而电机则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步骤非常重要,对于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通过了解液力耦合器组成部分、电机安装准备工作以及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连接方法,读者可以全面理解如何正确安装液力耦合器和电机,并且能够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步骤、装配步骤详解、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决办法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介绍了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了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液力耦合器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电机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将详细讲解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连接方法,并给出具体的装配步骤。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列举一些注意事项,帮助读者避免常见的错误操作,并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流程和重要步骤,并展望液力耦合器与电机应用的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清晰的指南,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每个步骤的详细操作流程,掌握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并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加熟悉液力耦合器与电机装配过程,并为今后实际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2. 液力耦合器与电机的装配步骤2.1 液力耦合器组成部分介绍液力耦合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等组成的。
其中,泵轮由驱动电机带动,产生高速旋转;而涡轮则通过传递液体动能来驱动负载。
导向叶片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用于引导流体在两者之间的转移。
2.2 电机安装准备工作在开始装配液力耦合器和电机之前,必须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在“1+X”证书及岗课赛证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报告撰写——以“电机组件装配”的教学为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于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教育部提出了“1+X”证书体系,该体系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要取得一定数量的职业技能证书。
本文以“电机组件装配”课程为例,探讨了在“1+X”证书及岗课赛证背景下的教学实施情况,并总结了相关教学经验与启示。
一、课程介绍“电机组件装配”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机组件的装配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机零部件的认识与选用、电机装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装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进行电机组件装配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围绕电机组件的装配技能展开。
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涉及到电机结构认识与选用、电机装配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内容。
2. 教学方法在理论方面,采用讲授、示范、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电机装配原理和技能的理解。
在实践方面,采用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亲自操作电机零部件,了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锻炼其装配技能。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获得的职业技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价。
除了常规的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外,还设置了电机组件装配的实际操作考试,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装配电机组件,并运行测试。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来评定其综合素质。
五、教学经验与启示1. 加强实践环节:电机组件装配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励磁电机拆装顺序在拆卸直流电机前先用仪表进行整机检查,确定绕组对地绝缘是否良好以及绕组间有无短路、断线或其他故障。
并在线头、端盖、刷架等处做好复位标记,做到边拆、边检查、边记录,在拆卸中不应使电机的零件受到损坏。
直流电动机的拆卸步骤:1、拆除电机的接线。
2、拆除换向器的端盖螺钉、轴承盖螺钉,并取下轴承外盖。
3、打开端盖的通风窗,从刷握中取出电刷,再拆下接到刷杆上的连接线。
4、拆卸换向器的端盖时,在端盖边缘处垫上木楔,用铁锤沿端盖的边缘均匀敲击,逐步使端盖止口脱离机座及轴承外圈,取出刷架。
5、将换向器包好,避免弄脏、碰伤。
6、拆除轴伸出端的端盖螺钉,将连同端盖的电枢从定子内小心地抽出,以免擦伤绕组。
7、将连同端盖的电枢放在木架上并包好,拆除轴承端的轴承盖螺钉,取下轴承外盖及端盖,如轴承未损坏可不拆卸。
电机的装配可按拆卸的相反顺序操作。
二、直流电动机使用与拆装维护1、直流电动机的装配步骤(1)拆卸完成后,对轴承等零件进行清洗,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涂注润滑脂待用。
(2)直流电动机的装配与拆卸步骤相反。
装配操作要点:(1)从减速机上拆下刷架前要做好标记,以便于安装后调整电刷中性线的位置。
(2)抽出电枢时要仔细,不要碰伤换向器及各绕组。
取出的电枢必须放在木架或木板上,并用布或纸包好。
(3)装配时拧紧端盖螺栓,必须四周用力均匀,按对角线上下左右逐步拧紧。
(4)确定电刷中性线位置时,总是并励电动机,应将励磁绕组与电刷的连接线拆开。
要保证电刷与换向器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5)断开及闭合开关与转动刷架的位置及观察直流毫伏表指针的摆动情况,三者应同时进行。
(6)在判别各种情况下的火花等级时,应保持电动机的负载不变。
二、直流电动机的维护1.电动机的正确使用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限制的,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会逐步老化、失效,电动机轴承将逐渐磨损,电刷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因磨损必须进行更换,换向器表面有时也会发黑或灼伤等。
①检查轴承质量是否合格,用机油清洗轴承,并加适当润滑脂。
安装时标号必须向外,以便以后更换时核查轴承型号。
②安装时可采用冷套和热套两种方法。
a.冷套法:把轴承套到轴上,用一段铁管,一端对准轴颈,顶在轴承的内圈上,用手锤敲打另一端,缓慢地敲入,方法如图3—21所示。
b.热套法:轴承可放在温度为80°C~100°C的变压器油中,加热20~40min。
趁热迅速把轴承一直推到轴肩,冷却后自动收缩套紧。
在加热中应注意温度不能太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轴承退火;轴承应放在网孔架上,不与油箱底或箱壁接触;轴承受热要均匀。
(3)装配端盖。
①后端盖的装配。
将轴伸端朝下垂直放置,在其端面上垫上木板,将后端盖套在后轴承上,用木锤敲打,如图3—22所示。
把后端盖敲进去后,装轴承外盖。
注意紧固内外轴承盖螺栓时,要同时拧紧,不能先拧紧一个,再拧紧另一个。
图3—22后端盖的装配图3—21用冷套法安装轴承
②前端盖的装配。
将前端盖对准机座标记,用木锤均匀敲击端盖四周,不可单边着力。
在拧上端盖的紧固螺栓时,也要四周均匀用力,按对角线上下左右逐步拧紧,不能先拧紧一个,再拧紧另一个,不然会造成耳攀断裂和转子同心度不良。
在装前轴承外端盖时,先在外轴承盖孔内插入一根螺栓,一只手顶住螺栓,另一只手慢慢转动转轴,轴承内盖也随之转动,当手感觉到外盖螺孔对齐时,就可以将螺栓拧入内轴承盖的螺孔内。
方法如图3-23所示。
(4)装配后的机械性能检查。
①所有紧固螺丝是否拧紧;
②轴承内是否有杂声;
③转子是否灵活,无扫膛、无松动;
④轴伸径向偏摆是否超过允许值。
2.电机装配后的电气检查与试验(学生参与、现场教学)
(1)直流电阻的测定。
测量目的是检验定子绕组在装
配过程中是否造成线头断裂、松动、绝缘不良等现象。
具
体方法是测三相绕组的直流电阻是否平衡,要求误差不超图3—23前端盖的装配
过平均值的4%。
根据电动机功率大小、绕组的直流电阻
可分为高电阻(10Ω以上)和低电阻。
高电阻用万用表测量;低电阻用精度较高的电桥测量,应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2)绝缘电阻的测定。
测量目的主要是检验绕组对地绝缘和相间绝缘。
①测量对地绝缘电阻。
把兆欧表未标有接地符号的一端接至电动机绕组的引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