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届高考历史习题解析阶段备考策略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69.00 KB
- 文档页数:23
2019届高三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7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一边倒”C.“另起炉灶”______________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 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
“半外交关系”也是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项举措有助于(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3.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4. 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5.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第 1 讲选择题最实用的12条审题法例法例 1选择题不宜再细分题型。
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一种最基本的题型。
它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
在一些教辅类图书和教课期刊的指导解题方法的文章中,常常把选择题细分为若干种种类。
有的分为文字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数据图表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等;有的分为看法型、因果型、评论型、比较型、逆向型,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有人总结出每种题型的答题模版。
作为研究,也许有点价值,作为考场实战,则毫无心义。
试问,在答题时间极为紧张的考场上,有谁在做选择题时,先依照题型特色把试题进行题型归类,而后再依照题目的归类方法去审题的?考试时间根本不同意这样做。
因此,把选择题分类的方法,不是一种理智的方法。
法例 2先审题干,再审选项;先清除错误,后确立正确;先清除简单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
选择题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这是固定不变的形式。
以前到后,这是人们一般的习惯规律。
因此,做选择题也要以前到后,先看题干,后审选项。
先看题干,第一要感知试题考察哪个知识点,哪一问题角度。
只有先把题干的题意审清了,才能进一步去辨析选项,看哪个选项切合题干要求。
反之,则会浪费可贵的审题时间。
清除法是选择题审题最常用的方法,也能够说是首用的方法。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清除去,再进一步辨析其余选项。
先清除简单的,最后辨析难的,这是往常的做法。
这样做能够节俭审题时间,减少扰乱项,集中注意力,以便最后确立正确选项。
例奕 ?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应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看法发生矛盾 B .崇洋媚外行为遇到社会歧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遇到责备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A 方法规析题干所述内容未波及“列强侵略”,D 项最易清除。
洋务派的主张是“ 夷技以自”,其实不“崇洋媚外”,B 也简单清除。
2019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第2讲非选择题应遵循的10大审题法则法则1先浏览,后细审。
非选择题多由试题说明性文字、正文材料及材料来源、问题设问等要素构成。
相对于选择题来说,非选择题的材料文字量一般较多,阅读量较大。
非选择题审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阅读这些材料和设问。
非选择题的审题原则:第一步是要粗略浏览而不是细细品读。
浏览即是花极少的时间快速扫描一遍试题,看材料主要涉及哪些知识点,设问考查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把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快速联系起来。
审题的第二步是细审材料。
在浏览的基础上,结合设问要求,再细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答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这样做比较符合先整体、后具体的原则。
反之,则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不成整体布局的构思。
法则2不要忽视材料的出处和说明性文字。
材料出处对理解材料观点有所帮助。
比如材料作者信息能够帮助考生判别材料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往往影响其政治倾向。
引文来源的文章标题、著作名等,也有助于考生判别材料的观点、主题。
特别是一些图片的说明文字,对解读图片信息很有帮助。
说明性文字一般放在试题的最前边,主要用于说明试题的主题指向,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命题立意。
法则3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只需关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高考命题选用的材料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献型材料、图片型材料、数据图表型材料等。
研读材料的主要目标是按照试题的要求寻找材料所蕴含的信息,以及这些材料信息所能说明的问题、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
考场上审读材料时,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更不要考虑每种材料类型需要运用何种特殊的方法再去分析,这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你要做的是直奔材料信息这个核心目标,因为对解题有用的只有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法则4循顺序做题,按设问要求作答。
按设问顺序作答是非选择题的一项答题原则。
现在高考阅卷普遍采取网上电子阅卷方式,考生在做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这样答案就集中在一起。
顺序写错了容易被认为答案错误而失分。
问什么,答什么,是非选择题的基本答题原则。
第1讲选择题最有用的12条审题法则法则1 选择题不宜再细分题型。
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一种最基本的题型。
它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
在一些教辅类图书和教学期刊的指导解题方法的文章中,往往把选择题细分为若干种类型。
有的分为文字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数据图表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等;有的分为概念型、因果型、评价型、比较型、逆向型,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有人总结出每种题型的答题模版。
作为研究,或许有点价值,作为考场实战,则毫无意义。
试问,在答题时间极为紧张的考场上,有谁在做选择题时,先按照题型特点把试题进行题型归类,然后再按照题目的归类方法去审题的?考试时间根本不允许这样做。
所以,把选择题分类的方法,不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法则2 先审题干,再审选项;先排除错误,后确定正确;先排除容易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
选择题皆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这是固定不变的形式。
从前到后,这是人们一般的习惯规律。
所以,做选择题也要从前到后,先看题干,后审选项。
先看题干,首先要感知试题考查哪个知识点,哪一问题角度。
只有先把题干的题意审清了,才能进一步去辨析选项,看哪个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反之,则会浪费宝贵的审题时间。
排除法是选择题审题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用的方法。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进一步辨析其他选项。
先排除容易的,最后辨析难的,这是通常的做法。
这样做可以节约审题时间,减少干扰项,集中注意力,以便最终确定正确选项。
例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 A方法例析题干所述内容未涉及“列强侵略”,D项最易排除。
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并不“崇洋媚外”,B项也容易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