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实验报告(1)
- 格式:docx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40
IPv6综合实验【实验名称】IPv6构建园区骨干网【实验目的】掌握在大型网络中如何采用IPv6相关技术构建园区骨干网络【背景描述】状元学校是一家新兴的民办高校,考虑到网络的高速发展,学校决定建设双协议栈的网络以供学员既能访问IPv4的站点,又能访问IPv6的站点;在校园网建设的初期,为了保证IPv6网络的顺利开通,学校要求进行IPv6全网的测试工作,另外学校提出希望进行基于IPv6的访问控制,要求能够提供基于IPv6的主机防PING功能。
在得知此消息后,速通网络公司的业务代表小白与学校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争取到了测试的机会。
该公司指定技术骨干小强作为本次测试的工程师,一场用测试赢订单的战斗开始了。
【需求分析】需求1:学校要求建设双协议栈的网络以供学员既能访问IPv4的站点,又能访问IPv6的站点。
分析1:首先要求参与设备必须支持IPv6协议栈,同时考虑到IPv4网络的并存,所以选用的测试设备必须是双协议栈设备。
在这里建议使用锐捷RG-S3760系列交换机,该交换机是全面硬件支持IPv6的双协议栈交换机。
需求2:学校要求进行IPv6全网的测试工作。
分析2:涉及到全网的互联互通,可以采用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协议两种方法。
考虑到学校的网络规划不可能仅仅是由少数几个网段构成的,多个网段构成的网络如果采用静态路由,势必会增加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因为静态路由需要手工的维护,所以建议采用IPv6协议栈下的OSPFv3来构建骨干网络。
在OSPFv3协议下进行骨干区域的划分,每个区域内部的路由振荡,不能影响到其他区域,并且借助OSPFv3协议可以使网络路由信息实现自动地、动态地管理,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
需求3:学校提出希望进行基于IPv6的访问控制,要求能够提供基于IPv6的主机防PING功能。
分析3:校方提出这个需求,表面上是防PING测试,降低网络设备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其实是要看看该核心设备对安全策略的支持,对IPv6访问控制技术是否支持完善。
实验1: IPv6 静态路由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1)启用IPv6 流量转发(2)配置IPv6 地址(3)IPv6 静态路由配置和调试(4)IPv6 默认路由配置和调试2.拓扑结构实验拓扑如图23-1 所示。
图1-1 IPv6 静态路由3.实验步骤(1)步骤1:配置路由器R1R1(config)#ipv6 unicast-routing //启用IPv6 流量转发R1(config)#interface Loopback0R1(config-if)#ipv6 address 2006:AAAA::1/64 //配置IPv6 地址R1(config)#interface Loopback1R1(config-if)#ipv6 address 2006:BBBB::1/64R1(config)#interface Serial0/0/0R1(config-if)#ipv6 address 2007:CCCC::1/64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pv6 route 2008:DDDD::/64 Serial0/0/0 //配置IPv6 静态路由(2)步骤2:配置路由器R2R2(config)#ipv6 unicast-routingR2(config)#interface Loopback0R2(config-if)#ipv6 address 2008:DDDD::2/64R2(config)#interface Serial0/0/0R2(config-if)#ipv6 address 2007:CCCC::2/64R2(config-if)#clockrate 128000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pv6 route ::/0 Serial0/0/0 //配置IPv6 默认路由4.实验调试(1)show ipv6 interface该命令用来查看IPv6 的接口信息。
篇一:ipv6封装实验报告背景知识ipv4协议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地址空间不足,主要表现为:地址数量不足,路由效率不高,缺乏安全设计,缺乏服务质量保证。
根据这些缺陷,由此提出ipv6协议,ipv6协议是ietf指定地下一代ip协议,特点主要表现为:新的协议头部格式,巨大的地址空间(ip 地址的长度从ipv4的 32 位升为 128 位。
),有效的分层路由结构,内置的安全性服务,更好的支持服务质量,良好的扩展性。
实训目的(一) 充分理解ipv6的数据结构和ipv6地址格式主要字段:1. version: 4-bit,internet 协议版本号,此处为 6。
2. traffic class: 8-bit,类似于ipv4的type_of_service,用以提供区分服务和优先级。
3. flow label: 20-bit,用以标记那些要求路由器对其作特殊处理的报文流。
所谓报文流是指从一个特定源到特定目的地之间的报文序列,并且源节点希望中间路由器能够对它们进行特殊处理。
4. payload length: 16-bit,用以表示ipv6数据包中除基本报头以外剩余部分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任何扩展报头都将作为payload length的一部分计算在内。
5. next header: 8-bit,类似于ipv4的protocol字段,通常用以标识上层是tcp还是udp,或标识紧跟在 ipv6 数据包头后面的下一个头的类型(有扩展报头时)。
6. hop limit: 8-bit,无符号整数。
相当于ipv4中的time_to_live,按转发包的每个节点逐一递减。
如果跃点限制递减到零,包就会被丢弃。
ipv6 地址的表述和书写:表述和书写时,把长度为128个二进制位(bit)的ipv6地址分成8个16位的二进制段、每一个16位的二进制段用4位的16进制数表示,段间用“:”(冒号)隔开(其书写方法和ipv4的十进制数加“.”不同)。
一、实验目的1、了解IPv6的发展历程。
2、了解IPv6的协议。
3、IPv6与IPv6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1.IPv6的定义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
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
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
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
2.IPv6简介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
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
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
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
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
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1个。
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但是与IPv4一样,IPv6一样会造成大量的IP地址浪费。
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
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
IPV6实验报告
一实验拓扑
R1R2R3二静态路由配置
上图为端口ipv6地址配置过程
上图为ipv6静态路由配置命令
上图为查看连通性过程,和静态路由效果图
三rip路由协议的配置
上图为配置rip路由的过程和命令
查看配置结果
四发布静态路由到rip
上图为静态路由发布过程
查看效果可以看见在rip的条目中多了一条,那是学习的重发布的静态路由
五实验总结
Ipv6的配置和ipv4的配置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充分体现了ipv6的优势
Ipv6的优势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 更大的地址空间
2 路由器在处理ipv6的报文男的时候,更快,效率更高。
3 增加多播、流等支持,为qost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得多媒体应用能够长远发展。
4 增加自动配置,使得网络的管理更加方便。
快捷。
5 更高的安全性。
实验25基于交换机的IPv6实验25.1 实验目的1.了解IPv6的地址构成情况;2.掌握Windows系统中IPv6地址的配置方法;3.掌握对联入主机、配IPv6地址的机器网络测试其连通性的方法;4.掌握在交换机上配置IPv6地址的方法。
25.2实验内容1.在主机上安装IPv6协议栈;2.在主机上配置IPv6地址;3.在交换机上开启IPv6协议栈;4.在交换机上配置IPv6地址;5.在交换机上测试IPv6地址连通性。
25.3 相关知识点25.3.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小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目前采用的IP协议被称为IPv4,即IP协议版本4。
IPv4只能支持32位(4字节)的地址长度,因此所能分配的地址数目也是有限的,大致相当于4294967296,即232 。
在IP 协议最早使用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随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网络的爆炸性增长,可以使用的IPv4地址空间已经越来越有限。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发展空间,人们对IPv4进行了改进,推出功能更加完善和可靠的IPv6。
IPv6已经开始在小范围的网络环境内开始试用,它对地址分配系统进行了改进,支持128位(16字节)的地址长度,在性能和安全性上有所增强。
25.3.2 如何理解IPV6的地址表示方法IPv6 的记录长度要比IPv4要长很多,以前没有考虑兼容IPv6的都需要增加长度。
目前的IPv4地址表现形式采用的是点分十进制形式,那么下一代的IPv6地址如何表达呢?由于IPv6地址长度4倍于IPv4地址,所以表达起来比IPv4地址复杂的多。
IPv6地址的基本表达方式是x:x:x:x:x:x:x:x,其中x是一个4位十六进制整数,占16位二进制数。
IPv6 实验文档实验一:IPv6 Tunnel实验拓扑如下:实验要求描述:在R1、R2和R3之间建立IPv6隧道,使得R1与R3的IPv6数据在R1与R3之间进行隧道传输,当隧道建立成功后,R1与R3相互能够ping通彼此的IPv6地址。
配置步骤如下:R1:!interface Tunnel13 //建立隧道13no ip addressipv6 address 2001:123:6C01::1/64 //配置IP地址tunnel source 12.12.12.1 //指定隧道的源端tunnel destination 23.23.23.3 //指定隧道的目的端tunnel mode ipv6ip //将隧道模式设置为Ipv6-to-IP模式no shutdown!interface Serial0/0/0ip address 12.12.12.1 255.255.255.0no shutdown!ip route 0.0.0.0 0.0.0.0 12.12.12.2 //添加默认路由,帮助与目的端建立连接R2:!interface Serial0/0/1ip address 12.12.12.2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Serial0/0/0ip address 23.23.23.2 255.255.255.0no shutdown!R3:!interface Tunnel13no ip addressipv6 address 2001:123:6C01::3/64tunnel source 23.23.23.3tunnel destination 12.12.12.1tunnel mode ipv6ipno shutdown!interface Serial0/0/0ip address 23.23.23.3 255.255.255.0no shutdown!ip route 0.0.0.0 0.0.0.0 23.23.23.2实验调试:(1)隧道调试R1#show interfaces tunnel 13Tunnel13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 //隧道建立成功Hardware is TunnelMTU 1514 bytes, BW 9 Kbit, DLY 500000 usec,reliability 255/255, txload 1/255, rxload 1/255Encapsulation TUNNEL, loopback not setKeepalive not setTunnel source 12.12.12.1, destination 23.23.23.3Tunnel protocol/transport IPv6/IPR3#sho int tunnel 13Tunnel13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Hardware is TunnelMTU 1514 bytes, BW 9 Kbit, DLY 500000 usec,reliability 255/255, txload 1/255, rxload 1/255Encapsulation TUNNEL, loopback not setKeepalive not setTunnel source 23.23.23.3, destination 12.12.12.1Tunnel protocol/transport IPv6/IP(2)IPv6路由调试R1#show ipv6 routeIPv6 Routing Table - 4 entriesCodes: C - Connected, L - Local, S - Static, R - RIP, B - BGPU - Per-user Static routeI1 - ISIS L1, I2 - ISIS L2, IA - ISIS interarea, IS - ISIS summaryO - OSPF intra, OI - OSPF inter, OE1 - OSPF ext 1, OE2 - OSPF ext 2ON1 - OSPF NSSA ext 1, ON2 - OSPF NSSA ext 2C 2001:123:6C01::/64 [0/0]via ::, Tunnel13L 2001:123:6C01::1/128 [0/0]via ::, Tunnel13L FE80::/10 [0/0]via ::, Null0L FF00::/8 [0/0]via ::, Null0R3#sho ipv6 routeIPv6 Routing Table - 4 entriesCodes: C - Connected, L - Local, S - Static, R - RIP, B - BGPU - Per-user Static routeI1 - ISIS L1, I2 - ISIS L2, IA - ISIS interarea, IS - ISIS summaryO - OSPF intra, OI - OSPF inter, OE1 - OSPF ext 1, OE2 - OSPF ext 2ON1 - OSPF NSSA ext 1, ON2 - OSPF NSSA ext 2C 2001:123:6C01::/64 [0/0]via ::, Tunnel13L 2001:123:6C01::3/128 [0/0]via ::, Tunnel13L FE80::/10 [0/0]via ::, Null0L FF00::/8 [0/0]via ::, Null0(3)IPv6连通性测试R1#ping 2001:123:6c01::3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2001:123:6C01::3, timeout is 2 seconds:!!!!!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120/144/160 msR3#ping 2001:123:6c01::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2001:123:6C01::1, timeout is 2 seconds:!!!!!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116/128/176 ms实验二:IPv6 RIPng实验拓扑如下:实验目的描述:在该网络环境中配置RIPng协议,使得全网互联,R1能够ping通R3的F0/0口,掌握RIPng的配置方法,仔细观察并体会与Ipv4 RIP的不同。
IPv6 基础实验1 实验内容Ipv6基本配置与简要分析1 实验目的⏹理解ipv6地址结构⏹掌握路由器ipv6地址、静态路由配置方法⏹掌握ipv6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缩略语:3 配置举例3.1 组网需求Device A作为网关设备,在2001::/64网段内发布地址前缀信息。
该网段内的主机根据获得的地址前缀信息自动配置IPv6地址,并实现通过该地址与外部网络设备通信。
3.2 配置思路(1)为了使网关设备Device A发布IPv6地址前缀,需要在Device A上进行如下配置:●使能IPv6报文转发功能,并配置各个接口的IPv6地址(必选)。
●取消对RA消息发布的抑制,使设备能够从接口上发送RA消息(必选)。
●配置RA消息中的前缀信息,以便主机根据该前缀信息自动配置IPv6地址(可选,缺省情况下,使用发送RA消息的接口IPv6地址作为RA中的前缀信息)。
●修改RA消息中的被管理地址配置标志位。
该标志位为1时,主机将通过有状态自动配置(例如DHCP服务器)来获取IPv6地址;该标志位为0时,将通过无状态自动配置获取IPv6地址,即根据自己的链路层地址及路由器发布的前缀信息生成IPv6地址。
在本配置举例中,被管理地址配置标志位需要配置为0(可选,缺省情况下,被管理地址的配置标志位为0)。
(2)为了使主机能够根据收到的地址前缀信息自动配置IPv6地址,主机上需要安装IPv6协议(必选)。
(3)为了保证主机可以和Device B通信,在Device B上需要进行如下配置:●使能IPv6报文转发功能,并配置各个接口的IPv6地址(必选)。
●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使得Device B上存在到达主机所在网段的路由(必选)。
3.3 配置步骤3.3.1 Device A的配置1. 配置步骤# 使能IPv6报文转发功能。
<DeviceA> system-view[DeviceA] ipv6# 配置接口Ethernet1/1的IPv6地址。